- 相關推薦
教師聽課有感之評課總結(jié)
課題實踐:精品·高效·智慧·靈動——周三,聽兩節(jié)好課有感
本周三(2010年12月1日)上午一、二兩課,我們欣賞了胡美娟主任和袁德臣老師的語文和作文兩節(jié)研究課,收獲非常大。在此,我依據(jù)我們語文備課組組長的“評課”安排,將自己的一些收獲敘述一二。
胡美娟:精品、高效的語文課堂
第一堂課,胡美娟主任執(zhí)教的是一篇非自己年級的五年級上冊課文《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從整堂課的教學效果來看,我就一個詞語表述自己的感受:酣暢淋漓。
是的,這節(jié)課給人的感覺就是行云如水!教者和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平等、真誠地互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課文的主人公——談遷是一位不向厄運屈服、具有堅定信念的頑強老人!
這節(jié)課最值得品味的,我以為是這樣兩個亮點:
第一個亮點:整堂課師生緊扣“打不垮”的“信念”統(tǒng)領全文,“教”與“學”之間的自然互動,整堂課既沒有雕琢的痕跡,也沒有故弄玄虛的場景;(本文來自于范-文-先-生-網(wǎng))觀者感受到的就是一節(jié)常態(tài)下的精品高效課堂!這堂語文課體現(xiàn)的,就是教者清晰的教學思路和駕馭課堂的扎實功底。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在師生共同感受、想象“面對孤燈圖”“奮筆疾書圖”和“四處尋訪圖”等畫面時,通過填補課文中的“留白”,調(diào)動了學生自身課外閱讀的積淀,發(fā)展全班學生的想象能力。在課堂上,學生用“我嘴表我心”,用“我心抒我情”,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個亮點:將課堂真正交給學生去“打理”,教師甘心情愿成為一個“陪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依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關鍵的詞語、重要的語段,自由、輕松地去品評、去評價。比如,學生緊緊圍繞“打不垮的信念”,通過課文里一連串的數(shù)字,(adivasplayground.com)深刻理解課文內(nèi)容、真切感受談遷的確是一位“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風雨!薄靶娜粼趬艟驮凇薄爸徊贿^是從頭再來”(《從頭再來》)的偉大而豪邁的史學家!——因為有“信念”,談遷在“被打”“該垮”的厄運中,依然頑強地挺立在大地之間!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他并不稱贊老師講課時有所謂高超、玄妙的藝術(shù),“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在這節(jié)語文課上,教者依據(jù)學生的讀,和學生共同去品味談遷;依據(jù)學生的悟,和學生共同去感悟人生——在生活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希望;只要有意志,就會有成功!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值得我們再思考的地方:在課堂上,“面對孤燈圖”“奮筆疾書圖”和“四處尋訪圖”等畫面的設計,非常切合課文的內(nèi)容。如果這個時候,教者能將學生動筆寫的時間,用來讓學生再多一點品讀、多一點互動、多一點評價,似乎會讓更多的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
袁德臣:智慧、靈動的作文課堂
第二堂課,袁德臣老師執(zhí)教的是一節(jié)“作文指導課”。在上課之時,不僅所有聽課的老師,而且我們六年級組所有聽課的老師,也不知道袁老師這節(jié)課到底“賣的是什么藥”——指導學生寫什么?在聽者的心中,還都是一個“謎”。直至上課了,袁老師才給我們聽課的老師透露了一點“底”兒:他要在開課教室藏三個悠悠球——一個藏在窗臺上,一個藏在地板的角落,還有一個藏在孫海燕主任的抽屜里。袁老師還特別吩咐孫老師:這第三個“悠悠球”要藏好了,“到時,我請你將這個‘悠悠球’向高處拋起來!”
當班上的學生再次走進開課教室,大伙兒“呼啦”一下子,就開始了熱鬧的“尋找悠悠球之旅”。不一會兒,第一個“悠悠球”被一個學生找到了;又過了一會兒,第二個“悠悠球”被另一個學生找到了。第三個“悠悠球”呢?有的學生在自己抽屜里翻,有的學生跑到老師聽課的位置旁找,還有的學生甚至將手伸進了老師似乎有些鼓鼓囊囊上衣口袋……可學生找了半天,還是沒有找到!
怎么辦?怎么辦!
這第三個“悠悠球”要不要讓學生“找到”呢?我們年級組的語文老師在思考,其他年級組的語文老師也在思考……
這時,我也在思忖著、猶豫著:袁老師的這節(jié)課到底是怎樣的設計?這第三個“悠悠球”,到底應該在何時出現(xiàn)最為妥當?我一時也沒有主意,因為,畢竟我也不知道后面到底設計著怎樣的“包袱”。但有一點是明確的:袁老師在這之前吩咐孫老師:“到時,我請你將這個“悠悠球”向高處拋起來!”孫老師為了讓這個悠悠球“到時”能夠拋得“標準”一些,還非常謙虛且鄭重其事地將這個“悠悠球”交給了高林老師,說:還是你來拋吧,我怕自己到時拋不好啊……
是在聽課老師拋起“悠悠球”之后讓學生“找到”這個“悠悠球”呢,還是讓學生自己“找到”這第三個“悠悠球”?也許是我對袁老師的了解、也許是我與袁老師的“心有靈犀”。我迅速做出了這樣一個大膽的舉動:和坐在我右側(cè)的高林老師“一唱一和”地指點了一個弓著腰、找得“好辛苦”的學生,讓其“找到了”這個藏在高林老師抽屜里的第三個“悠悠球”!
顯然,這個舉動是“違規(guī)”了:因為這肯定與袁老師原有的設計產(chǎn)生了矛盾。用孫老師的話說,這下,你可是害苦了袁老師了!事實也似乎證明了這一點:當袁老師讓兩個學生交流了第一個和第二個“悠悠球”的“發(fā)現(xiàn)之旅”之后,便胸有成竹地開始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第三個“悠悠球”在哪里嗎?誰知話音剛落,一個學生舉起了第三個“悠悠球”高聲答道:“老師,在這里!”當時,興奮的是學生,緊張的也許是袁老師、聽課者和我!說袁老師緊張,是因為在他的本節(jié)課的“課堂預設”里,也許根本就沒有這個環(huán)節(jié);說聽課者緊張,是因為這個“意外”,會讓袁老師在這次公開課的課堂上不知所措;說我緊張,這自不必說,我是這第三個“悠悠球”被學生意外發(fā)現(xiàn)的“始作俑者”!
不過,我同時又發(fā)現(xiàn):我們年級組所有聽課的老師又似乎有一種淡定:蔡玉梅老師胸有成竹,袁志希老師正襟危坐,姜美蓉老師若有所思,宋緯淶老師抓拍鏡頭……
事實又是如何呢?
我當時非常注意地觀察了袁老師:他的神情,有一些意外、驚訝;他的動作,有一點重復——翻了一次教案又翻了一次——找不到這個“預設”的環(huán)節(jié);他的語言有了一點強調(diào):“什么?什么?你找到第三只了?在哪里?你找到第三只了?在哪里找到的?”
不愧是有大師風范哪——
隨即,袁老師讓這個找到第三只“悠悠球”的學生,將自己如何找到這第三只“悠悠球”的過程,再演示了一次!在演示中,全班同學,不,還有所有的老師——聽課的和上課的,享受了這名學生尋找“悠悠球”的“回放”過程。在場聽課的老師,或給予一些指點,或“制造”一些障礙,讓這名學生破費周折地找到了第三個“悠悠球”!
我想:這就是袁老師教學的機敏;這也是這節(jié)作文指導課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這節(jié)課最值得品味的,我以為也有這樣兩個亮點:
第一個亮點:針對“文本預設”上并沒有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袁老師面對公開課堂出現(xiàn)的“驟變”,憑借著自己的睿智、機敏和經(jīng)驗,讓學生演示了尋找到第三個“悠悠球”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讓全班學生共同觀察、互動感受、積極評價的過程。為下面學生寫好這篇作文,做了一個非常透明、扎實的鋪墊。
第二個亮點:師生的“平等互動”不僅僅體現(xiàn)在“課堂內(nèi)”,而且體現(xiàn)在“課堂外”:這里的“課堂內(nèi)”,是師生“教”與“學”過程中的平等互動;而這里的“課堂外”,是充分運用了這次公開教學、研究的極好機會:有這么多聽者這一寶貴的優(yōu)質(zhì)資源,將課堂教學延伸到這個特殊的“課堂外”。在“學生←→教者”“學生←→聽者”“教者←→聽者”,這種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平等互動、輕松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作文活動的樂趣。
怎樣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會觀察?怎樣讓學生帶著愉悅的情感進行練筆?這節(jié)作文指導課,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范例:在教學過程中,多元挖掘語文教學資源,全方位組織師生互動,是循序漸進提升學生作文能力和興趣的關鍵!
同樣,這節(jié)課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倘若袁老師在上課之前,就將三個“悠悠球”預先藏好的話,就會在課堂上騰出一些時間來,讓學生就這一篇作文的練筆,再理一理思路,相互之間再做一個評說,下一堂課學生作文就更會游刃有余了。
【教師聽課有感之評課總結(jié)】相關文章:
教師聽課評課心得12-23
聽課評課心得11-02
教師個人聽課評課心得04-05
聽課評課培訓心得04-06
教師個人聽課評課心得范文06-25
教師聽課評課心得體會12-23
教師個人聽課評課心得14篇04-27
小學數(shù)學聽課評課心得08-24
高三聽課及評課感想08-24
幼兒園教師如何聽課評課心得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