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誰來取締“金牌至上”這顆毒瘤
誰來取締“金牌至上”這顆毒瘤文/南京一考生
2012年8月1日,倫教奧運會羽毛球比賽現(xiàn)場。與往常不同的是,比賽現(xiàn)場并沒有歡呼和打氣聲,取而代之的是觀眾席上傳來的無數(shù)唏噓聲。
在這場比賽中,中國、印尼和韓國的共四對選手出于“策略”安排而消極比賽,被取消了參賽資格,由此引來國內(nèi)外各方的強烈指責,而國家羽毛球隊總教練李永波在接受專訪時則表示“競技場上金牌是唯一的標準”。
李永波的這一表態(tài)頓時遭到了許多人的攻擊,抨擊時下“金牌至上”的功利性侮辱了體育精神。但是仔細想來,李永波形成這樣的認識也有其現(xiàn)實原因和必然性。
在成為中國國家羽毛球隊總教練之前,李永波是一名出色的羽毛球運動員。然而他在退役前的最后一場比賽中卻意外受傷。當帶傷堅持打到最后獲得了一枚銅牌的李永波一瘸一拐地帶著銅牌回國時,卻無人問津。在他剛當上教練不久的時候,國家隊比賽成績不夠“理想”,有一屆亞運會上只拿了七枚銅牌,被輿論嘲笑為“破銅爛鐵”。那個時候,冬天寒風刺骨,李永波想把運動員房間的窗戶裝得更結(jié)實些以抵御寒風,卻一分錢都沒有。那個時候的殘酷現(xiàn)實深深烙印在李永波的腦海里,才使得他對金牌如此看重,如此渴望。因此,我們在譴責“功利心”的同時,更應該反思這背后的“殘酷現(xiàn)實”。
事實上,“金牌至上”的原則早就在不知不覺中滲透進中國人的心里。那些強烈抨擊消極比賽、高呼要崇尚體育精神的媒體,在面對交白卷的女舉小將周俊時,卻用“最恥辱一敗”來挖苦。不正是因為這個成績的不好看,覺得丟了國家的臉,就把“重在參與”這一小學生都知道的比賽精神拋之腦后。當朋友早上剛在我面前對“金牌至上”表示出鄙夷,晚上就因為乒乓球女單決賽雙方都是中國選手而表示“反正金牌是中國的,有什么好看的”時,我也只好笑笑。誰又敢否認,每次看獎牌榜時,不是只盯著金牌數(shù)和獎牌數(shù)的變化?人們總是記得歷屆奧運會中金牌數(shù)的高低,又有誰記得那些失敗的運動員的名字?所以不要一味地去批評別人的不是,而要從自己的思想上找問題。
當然,決定了這種“金牌至上”主義出現(xiàn)的還是我國的舉國體育體制。這種體制不僅阻礙了體育人才的合理流動,造成人才資源的大量浪費,也使得舉國體制下的運動員過分的競技專業(yè)化而影響到其全方位發(fā)展,尤其造成運動員文化知識的缺失。換句話說,一個運動員,在他的體育生涯中如果一塊金牌都未獲得過,那么他在退役后將“無路可走”。相反,如果獲得了金牌,不僅有來自國家的一大筆資金,甚至還有廣告代言等找上門來,即使是退役后也有地方愿意請去做教練。這巨大的反差,使得生活在現(xiàn)實中的運動員不得不為了一塊金牌想盡方法,以至于出現(xiàn)“消極比賽”這樣的“策略”。
小小的一塊金牌,背后卻承載著太多太多的壓力。
想要取締“金牌至上”這顆毒瘤,營造一個良好的競技氛圍,不僅需要全民從思想上更正認識,更重要的是從制度上進行改革。
考場點評
本文作者從李永波個人經(jīng)歷出發(fā),挖掘其“金牌至上”思想的必然性,又進而深入到對國民性的探討,因為沒有國民“金牌至上”的心理又怎么會有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金牌至上”?之后,對舉國體育體制的評論也是發(fā)人深省的。
。▌ 煜)
【誰來取締“金牌至上”這顆毒瘤】相關(guān)文章:
生命至上的作文09-21
誰來了作文03-18
水庫取締養(yǎng)殖網(wǎng)箱情況匯報材料08-24
誰來了優(yōu)秀作文07-08
金牌律師經(jīng)典臺詞08-24
金牌班長培訓心得08-21
【鐵路征文】生命至上安全第一08-24
金牌班組長培訓心得04-26
修好這顆心讀后感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