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向文本更深處漫溯——《落花生》教學例談
向文本更深處漫溯——《落花生》教學例談作者/周樂
閱讀一篇文章,在理解了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之后,如果我們再多問幾個“為什么”,并努力解開這些問號,我們對文章的理解往往就會更深一層。教學活動同樣如此,適時引導學生對一些關(guān)鍵問題進行思考辨析,能使學生更準確、深刻地理解文章。
《落花生》是一篇經(jīng)典的老課文。許地山先生在這篇文章中,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回憶了小時候他們姐弟幾個“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的事情,闡述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一道理。學習這篇課文,五年級學生在預習時讀上幾遍,已能大致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甚至還能簡單說說文章闡述的道理。那么,對這篇明白如話說理清楚的文章,我們該教些什么,以讓學生獲得更進一步的發(fā)展呢?
一辨:觀點,因時而異
《落花生》一文中,“父親”贊揚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愛炫耀自己的果實,而是矮矮地長在地上,’以此教育“我們姐弟幾個”做一個低調(diào)內(nèi)斂的人。文中“我”也曾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笔欠駪(yīng)該認同“父親”的觀點,歷來便有爭論。這個爭論點,正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地方。
。ǔ鍪荆耗敲,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師:朗讀這句話時,哪個字眼兒特別惹你注意,應(yīng)該提醒大家關(guān)注?
(請生試讀)
生:我覺得“只”應(yīng)該強調(diào)一下。
師:這個“只”字能少嗎?
生:不能少。少了意思就不一樣了。有“只”字,說明可以講體面,也可以不講體面。
生:沒有“只”字的話,意思就變成了絕對不能講體面了。有“只”字,說明可以講體面,但關(guān)鍵還是要對別人有好處。
師:你分析得真清楚!父親就是這樣說的——
生:(齊讀)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師:“雖然……但是……”這組關(guān)聯(lián)詞往往用來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折,顯然父親在這里強調(diào)的是花生的“有用”,而淡化了它是否“好看”。那么,你認為能不能講體面,能不能追求好看呢?
生:我覺得可以講體面。比如,我們穿得漂漂亮亮的,沒有什么不好的。
師:是的,追求外在的形象美,并沒錯。
生:我也認為應(yīng)該講體面,我覺得我們有時候應(yīng)該像蘋果那樣,敢于表現(xiàn)自己,這樣別人才會了解你。平時,我爸爸媽媽就是這樣教育我的。
師:能落落大方地表現(xiàn)自己,確實是一種可貴的品質(zhì)。你說得有道理。那么,是不是“父親”說錯了呢?
生:父親說的也不錯。他說的是不能“只”講體面,“講體面”和“有用”如果只能選一個的話,那肯定要選“有用”了。但如果兩個都擁有,就更好了。
師:是呀!許地山的父親許南英是一位傳統(tǒng)的中國文人,他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在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更欣賞的是這種平和恬淡、含蓄內(nèi)斂的處世風格。但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卻要求我們既有真才實學,又善于表現(xiàn)自己。所以,人的觀點有時并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因時代而不同。
究竟應(yīng)該如何看待“父親”的觀點,是值得辨一辨的。之前,有人武斷地認為“父親”錯了,也有人完全贊同“父親”的看法。顯然,這都有失偏頗。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關(guān)注“只”字,準確理解“父親”的話語,即在追求真才實學的基礎(chǔ)上,更欣賞含蓄內(nèi)斂的處世之道。“父親”并不完全排斥張揚的個性,只是更欣賞低調(diào)的作風。在教師的追問與引領(lǐng)下,學生緊扣文章語言,能準確把握“父親”話語的含義。(教案大全 adivasplayground.com)大部分教學活動也就停步于此了。
“那么,是不是父親說錯了呢7”通過這一追問,教師又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更深的層面。在辨析比較中,大家發(fā)現(xiàn)父親說的沒錯,同學們的意見也沒錯。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從許地山父親的文化背景、生活年代來考慮,一下子豁然開朗。這其實并沒有對錯之分,只是不同時代造成的觀點差異。這對錯之辨,雖是簡單的一句追問,卻問出了“知人論世”的評價理念,使學生更真實、更準確地理解了文章闡述的道理。
再辨:詳略,因事而異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chǔ)。”2011年版“課標”的修訂,更關(guān)注了語言文字的運用,要求高年級學生“初步領(lǐng)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將這樣的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就需要指導學生不僅讀懂文章內(nèi)容,還要了解作者是如何來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
在理解了《落花生》一課的基本內(nèi)容后,對于文章表達上的特點,也有必要引導學生想一想,辨一辨。
師:同學們,文章讀到這里。我們不僅讀出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這四部分內(nèi)容,更懂得了一個做人的道理;仡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四部分中,作者重點寫的是——
生:議花生。
師:這種寫法,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有詳有略,詳略得當。那么,為什么說這篇《落花生》詳寫了“議花生”的內(nèi)容,就得當,就合適呢?
(生思考,同桌交換意見)
生: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父親教育我們的事情,重點應(yīng)該就在“議花生”上,所以要詳寫它。
師:按照這種思路來思考,如果作者重在回憶小時候他們姐弟幾個種花生、收花生的過程以及其中的樂趣,應(yīng)該詳寫什么?
生:這樣的話,就應(yīng)該詳寫“種花生、收花生”。
師:而略寫——
生:略寫“嘗花生、議花生”。
師:這也是有詳有略,只不過詳寫和略寫的對象不同了。還可以怎樣來安排詳略?
生:還可以詳寫“嘗花生”,其他部分略寫。這樣就是主要說他們吃花生的事情了。
師:是的。這樣安排,文章就突出了他們吃花生的場景、樂趣。同學們,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文章的詳略可以有不同排法,那么究竟怎樣安排才叫得當呢?
生:文章要詳寫的地方,我覺得應(yīng)該是作者主要想說的事情。
生:文章重點要說的事應(yīng)該詳寫,其他的略寫。
師:大家的看法比較相似,就是文章詳略的安排應(yīng)該依據(jù)文章表達的中心來確定,你重點想告訴大家的事要寫詳細了。
有詳有略,這一謀篇布局的表達方法,在小學課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學生在閱讀一篇有詳有略的文章時,只要教師稍加點撥,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他們對“詳略得當”等詞匯早已非常熟悉。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很注重對這種寫作特點的概括,指導學生了解,但大多也就止步于此。其實,我們完全可以也很有必要再追問一句:“為什么這樣安排就詳略得當?不這樣安排,就詳略不當?”這就促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正是沿著這個問題追問下去,讓學生深入思考,一連辨析了幾種不同的情況。文題可以都是“落花生”,但表達的中心不一樣,重點要說的事不同,詳略安排就會有所差異。結(jié)合這篇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學生很直觀地感受到,文章的詳略安排應(yīng)該因事而異。這樣的辨析,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有益于他們今后自己在寫作時合理安排詳略。
三辨:語言,因人而異
《落花生》這篇課文共428個字,篇幅短小,語言又淺顯易懂,明白如話。學生讀這篇文章幾乎沒有障礙,一讀就懂。文章又沒有讓他們印象深刻的華麗辭藻。因此,學生往往會輕視了這篇文章的語言,認為沒有什么好學習的,甚至感覺這篇文章太普通,不算“好”。如何引導學生跳出“好詞好句才是好文章”的錯誤評價標準?這就需要教師結(jié)合許地山其人,請學生進一步思考辨析,初步感受“文如其人”的特點。
師:同學們,文章讀完了;仡^再看看這428個字,你會有一個很奇妙的發(fā)現(xiàn)。請你瀏覽一下文章。
(生邊迅速瀏覽文章,教師邊提醒學生關(guān)注文章語言特點)
師:文章中有氣勢磅礴的排比句嗎?有精巧別致的比喻句嗎?有典雅秀麗的詩詞嗎?有俏皮生動的成語、俗語、歇后語嗎?
生:沒有。
生:沒有。
師:那這篇大作家的散文名篇的語言里都有些什么呢?我們看一個例子(出示文中寫人物對話的語段),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這些對話都沒有提示語,差不多都是直接寫“父親說”“姐姐說”“哥哥說”。
師:通常我們都說要把提示語寫生動、寫精彩才好。是不是許地山不會寫,只能這樣簡單地寫寫?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ㄉ伎,同桌間交流)
生:我們覺得不是作者不會寫,他一定可以把這些提示語寫詳細。
師:那為什么不寫呢?
生:不寫那么復雜,就是要寫得簡潔一點,不啰唆。
師:很簡潔,很樸素。這像誰?
生:(思考)像落花生。
師:像它一樣——
生:樸實無華!
師:你是真讀懂這篇文章了!它還像一個人。誰?
生:像許地山。
師:是呀!許地山一生勤儉樸素,無私奉獻,做一個像落花生一樣的人。這篇文章平淡樸實的語言特點,正是他個人風格的體現(xiàn)。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文如其人”!同樣以“落花生”為題,老舍先生寫出來的文章,風格和這篇就大不一樣。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來看看。
關(guān)于文章的語言風格,在小學階段我們不需要向?qū)W生做過多講解。但引導學生關(guān)注文章的語言特點,領(lǐng)略不同語言的不同表達效果卻是必要的。讀《落花生》一文,讀者的心境是平和的,就仿佛坐在許地山面前,聽這位謙和樸素的長者娓娓而談。這緣于作者簡潔恬淡的語言表達特點。文章講“落花生”的樸實無華、默默奉獻,顯然也適合用這樣的語言表達,如堆砌很多華麗的辭藻,運用很多精巧的修辭,表達效果反而不佳。
學生在閱讀時未必能領(lǐng)略樸素的語言有何妙處。因此,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和語言像誰?這就促使學生將抽象的語言與落花生、許地山聯(lián)系了起來。在辨析中,學生發(fā)現(xiàn)簡潔樸素的語言、樸實無華的落花生、淳樸低調(diào)的許地山,這三者之間有一種內(nèi)在的和諧,那么自然,那么恰當。不需要過多地拓展,只這樣稍稍辨析一番,學生感受到每個人寫出的文章都會有自己的影子,文章的語言與文章的內(nèi)容相和諧就足夠了。
三辨《落花生》,探尋的是在學生已有理解能力的基礎(chǔ)上,如何使他們的思考向縱深處進一步深入,以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閱讀教學應(yīng)該避免在學生已知的層面上轉(zhuǎn)圈,發(fā)掘文本的語言價值,緊扣文章的關(guān)鍵所在,指導學生深入思考辨析,既深化了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ㄌK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二實驗小學215028)
【向文本更深處漫溯——《落花生》教學例談】相關(guān)文章:
在文本更深處漫溯08-17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08-18
情境作文教學例談08-17
《北風和小魚》教學例談08-15
《游子吟》教學例談08-15
例談初中語文“情境”教學08-17
語文教學“回馬槍”──復習例談08-17
復習課教學有效性例談08-15
例談估算教學的有效策略論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