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成本线在观看,最新国自产拍在线,免费性爱视频日本,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教案>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時間:2022-07-26 18:17:39 三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5篇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

              千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

              千米的認識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公里)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正確觀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直接性”和“可視性”的體悟或者從感受經驗比較抽離,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一、二年級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會在走路上學、乘車旅游、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驗中接觸到千米(公里),這就使得本節(jié)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紤]到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在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實際長度概念時選用學生熟悉周圍環(huán)境,這樣既能有效化解難點,又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相應的換算。

              2、通過實踐活動,親身體驗“1千米究竟是多長”,形成對“千米”的量感。

              3、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認識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教學難點:

              通過體驗,形成對“千米”的量感

              教學關鍵:

              通過親身體驗充分感知1千米究竟有多長。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我們之前已經學過了關于長度的單位,說一說,你學過哪些長度單位?你能不能把它們從大到小排列一下?

              板書:米(m) 厘米(cm) 毫米(mm)

              請說一說它們之間的進率。

              板書: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下面的括號中填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課桌的長度約是100( ) 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492( )

              學校運動會比賽跑200( ) 一枚一元硬幣的厚度約是2( )

             。ㄕf明:既復習了舊知,又為探索新知做好鋪墊,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系統(tǒng)性。)

              3、師:國慶節(jié),老師從上海出發(fā)到南京,指示牌顯示距離南京還有268(?),后面應該是哪個長度單位呢?

              4、揭示課題:用米、厘米都太短了。上海到南京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

              板書:千米的認識

             。ㄕf明:從現實生活出發(fā)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學生感受到認識千米的必要性。)

              二、探究

             。ㄒ唬⿲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千米”,如:

              1、出示圖片。

              圖1:路標。

              圖2:限速。

              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過“千米”?(讓生答)

              小結:表示鐵路、公路等比較長的距離時,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書:(公里)km

             。ǘ┬抡n展開:

              1、初步建立“千米”觀念:

              師:各位同學,請大家看運動場的跑到圖,它的環(huán)形跑道一圈是200米,這樣跑幾圈剛好是1000米?(5圈)

              我們可以寫成

              1千米=1000米 (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qū)分)

              練一練:

              2千米=( )米 (讓學生說想法)

              想:2千米就是2個1千米,即20xx米

              5千米=( )米

              想:5千米就是5個1千米,即5000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

              出示學校周邊地圖:這是我們學校周圍的地圖,從校門口出發(fā),你認為走到哪里是1

              千米呢?(學生討論,交流,反饋)

             。ㄕf明:以情激趣,使學生感到生邊處處有數學,由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

              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三、練習鞏固

              1千米在你們頭腦中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讓我們來做一些練習,看看同學們的掌握

              情況。

              1.填空

              8千米=( )米 4千米400米=( )米

              3千米25米=( )米 2750米=( )千米( )米

              讓學生獨立嘗試,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2)交流反饋。

              2.選擇題

              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身高約4( ),每小時能跑40( )

              A.厘米 B.米 C.千米

              海拔最高的大河位于我國西藏自治區(qū)的雅魯藏布江,平均高度約為海拔4( )

              A.厘米 B.米 C.千米

              四、聯(lián)系生活,學會應用

              1、十一期間,小丁丁沒有選擇出門旅游,他在少年宮參加完活動準備去圖書館,請問,有幾條路可以選擇?

              620m

              620m

              小丁丁覺得路太遠了,他決定打車,請你任選走法,計算一下長度,如果選擇出租車,你的選擇起步價夠嗎?

              五、課后實踐:

              1、實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估一估走一千米需要多長時間。

             。ㄕf明:千米的實際長度的感知,只有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才能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六、板書:

              千米的認識

              千米(公里)km 米(m) 厘米(cm) 毫米(mm)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00米=1千米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2

              教學內容:(實驗數學)第五冊、第118120頁例1-例3。

              教學目的:

             。薄⑼ㄟ^觀察,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的特征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使學生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通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機、投影片、鐵絲等。

              教學過程:

              一、準備

              教師出示動物園籃球場平面圖,提問:動物園籃球場是什么形狀?長方形有幾條邊?有什么特征?

              二、誘發(fā)

              投影:例1 動物園籃球場長26米,寬14米,小狗花花繞籃球場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課件展示:小狗花花圍著籃球場走一周。教師: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計算出來?(激發(fā)學生動腦筋想辦法)

             。玻叮保矗玻叮保矗剑福埃祝

              長 + 寬 + 長 + 寬 =長方形的周長

              三、釋疑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四條邊的總和。教師板書:長方形四邊長度的和叫做長方形的周長。

              2、讓學生比劃周圍一些長方形的周長。例如:黑板、桌面、課本等。

             。场⒄故荆洪L方形對邊相等。教師:根據長方形的特征,我們能不能找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其他方法。學生推導出下面的計算方法(利用對邊相等)。

              26X2+14X2=80(米)

              長方形的周長= 長 X2+ 寬 X2

             。础⒄故荆盒」坊ɑㄏ茸咭粋長,再走一個寬。提問:這時它走了多少米?是長方形的周長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著走完全程。教師提問:剩下的路程是長方形的多少?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怎樣求?學生進一步觀察后,推導計算長方形周長的第三種方法。

             。ǎ玻叮保矗兀玻剑保矗ɡ迕祝

              長方形的周長=( 長 + 寬 )X2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板書幾種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讓學生觀察以上幾種計算方法,比一比發(fā)現第三種方法最簡便。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5、讓學生議一議:要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哪幾個條件?

             。、教師出示例2(投影),學生獨立解答。

              7、教學例3,學生讀題后,教師操作:拿一段長50厘米的鐵絲,先量出一個長,用鐵鉗擰成90度角,再量出一個寬,用鐵鉗擰成90度角擰成一個長方形后,讓學生觀察并討論: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鐵絲的長度-長方形的周長)然后讓學生根據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答此題。

             。、投影:(讓學生在課堂獨立做兩道題)

              四、轉化和應用

              投影:

             。薄狄粩,下圖中有幾個長方形。

             。病⒘恳涣扛鱾長方形的邊長,計算各個長方形的周長。

              課件:展示黃、紅、藍三個長方形。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3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課本三年級第一學期第56-58頁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分類(2)》是小學數學三年級第一學期第五單元《幾何小實踐》中的圖形概念教學內容,本內容的教學分為2個課時,教材第一課時呈現了小亞動手拼搭三角形框架的情境,引導學生選擇不同的顏色的小棒來拼搭三角形框架,也就是不同長度的邊來拼搭三角形,并通過觀察、比較按邊的長短的特征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從而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并體會它們之間的包含關系。教材第二課時是通過“折一折”與“畫一畫”等具體操作活動來發(fā)現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并利用對稱性了解等腰三角形兩底腳相等,等邊三角形三個角相等。本節(jié)課為第一課時教學。

              【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本課之前已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還知道了三角形按角可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認識了軸對稱圖形。在日常生活中也對三角形有了一些接觸和了解。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拼搭三角形框架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在操作過程中提高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觀察、比較按邊的長短的特征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并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發(fā)現它們之間的包含關系。

              3、在動手操作中初步探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特征的過程中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滲透分類思想和數學思考的邏輯性。

              【教學重點】

              能按邊的長短的特征給三角形分類,認識各類三角形及其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教學準備】

              彩色小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課題

              復習三角形知識

              談話引入: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禮物---出示帆船。這艘帆船是由多個不同形狀的三角形組成的。

              回憶:關于三角形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2、反饋: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有三個角,三個頂點。

              三角形按角分類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3、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三角形的知識。(板書:三角形)

              【策略說明:通過復習回顧已有的有關三角形知識并揭示課題。對于能夠很好反饋出二年級所學三角形相關知識的學生,老師應該予以肯定!

              二、實踐操作,探求新知

              1、拼搭三角形框架

             。1)觀察學具盒:不同顏色的小棒長度不同,相同顏色的小棒長度相同

              操作要求:選好學具先在桌面圍三角形,能圍成三角形的再進行拼搭。

              小組合作:用所提供的學具拼搭三角形框架,比一比哪組拼搭的不重復的三角形最多。

              合作要求:輕聲討論怎樣搭不重復,再獨立拼搭。

             。3)交流展示:以小組為單位把拼搭的三角形框架展示在黑板上。

              【策略說明:學生已經對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認識,二年級已學過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為: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學生用小棒拼搭三角形框架的過程中,為了搭出更多不同的三角形框架,會思考尋找一定的方法,從而提高了有序思維的能力,同時為三角形按邊的特點進行分類奠定基礎。并且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能合理分工,體現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分類比較,探究特征

              (1)分類比較

              同學們真聰明,利用小組合作出了這么多不同的三角形框架。誰搭的和他們不同呢?

              看來查找不方便,有什么好辦法能讓尋找起來了更方便?(讓學生思考方法,體現分類的需求)

              小組討論:還有沒有新的方法將這些三角形分類?

              預設:三角形可以按角來分,分成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三角形可以按顏色來分,分成三根小棒顏色都相同的三角形、兩根小棒顏色相同的三角形、三根小棒顏色都不相同的三角形。

              小結:三角形按顏色分,其實也就是按邊的長短來分。

              匯報交流

              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黑板將自己拼搭的三角形按邊分類,邊分邊介紹方法。(其他小組一起分類)

              特例分析

              思考:為什么用兩根藍色的小棒和一根紅色的小棒不能組成一個三角形?

              因為兩根藍色的小棒的長度和與一根紅色小棒的`長度相等,所以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策略說明:在尋找能拼搭的所有不重復三角形的活動中,滲透數學思考的邏輯性,不重復、不遺漏的有序思考思想。在查找分類的過程中組織學生研究有特例“用兩根藍色的小棒和一根紅色的小棒能否拼搭三角形框架”,來完善學生的認知!

              探究各類三角形的特征

              (1)認識三角形名稱

              歸納:這一類是三條邊都不等的三角形。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板書)

             。2)小結并補充課題: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把三角形按邊的長短來分類。

             。3)鞏固復習:請同學們輪流將自己搭的三角形框架放回學具籃,邊放邊說它是個什么類型的三角形。

             。4)同桌互評:在整理學具的過程中,同桌已經知道按邊來分這些三角形的名字的小朋友舉手。

              【策略說明:通過整理學具鞏固新知,學生之間的互評也是對新知掌握情況的及時評價!

              歸納總結,完善分類

              (1)介紹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人們形象地將等腰三角形兩條長度相等的邊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另一條邊叫做底。兩條腰所夾的角叫頂角,一條腰和底所夾的角叫底角。

              觀察:每個等腰三角形都有2條腰,1條底。有1個頂角和2個底角。

              找一找:等腰三角形框架中的腰

              (2)提問:你能在等邊三角形里面找到腰嗎?(等邊三角形中有三組相等的邊)

              反饋: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完善分類

              小結:由此看來,三角形按邊的長短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三條邊都不等的三角形,一類是等腰三角形,而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練習鞏固,內化知識

              判斷下面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用手勢表示。

              1、等腰三角形

              2、等邊三角形

              3、三邊不相等的三角形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在書本p56-58,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邊看邊想,今天你學到了什么本領?你還想知道什么?

              【策略說明:通過翻書閱讀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自主進行梳理、歸納總結,同時鼓勵學生提出新的問題,激發(fā)學生不斷思考求知的學習欲望!

              五、作業(yè)布置:練習冊P73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薄⑹箤W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發(fā)現并理解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系和規(guī)律,并能根據間隔排列的特點,由一種物體的個數知道另一種物體的個數。

              2、使學生體驗發(fā)現規(guī)律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體驗數學的奇妙。逐步積累探索規(guī)律的經驗。

              教學重點:

              探索并發(fā)現間隔排列中物體個數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

              發(fā)現和概括規(guī)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動機

              1、出示籃球,足球實物圖和幾何圖形。

             。、引發(fā)探究動機。

              談話:小朋友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了這里兩組物體的排列規(guī)律。如果你在進一步觀察,是不是會發(fā)現更有價值的規(guī)律呢?

              二、主動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

             。薄⒊醪接^察,發(fā)現特點。

             。、自主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

             。、深入思考,加深認識。

             。、回顧過程,突出思想。

             。、應用規(guī)律,鞏固認識。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觀察,比較,數一數,圈一圈等方法找到了兩端物體相同時,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間的規(guī)律;

              還通過一一對應的.思想,明白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guī)律。

              三、應用思想,拓展規(guī)律四、回顧反思,交流體會總結:我們平時看到的許多情境里,經常會有一些數學規(guī)律。只要同學們做個有心人,平時注意觀察,分析身邊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常常思考一些為什么。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連乘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逐步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連乘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逐步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用具:

              幻燈、掛圖、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和飲料嗎?今天我們一起去買一些飲料,希望大家?guī)蛶屠蠋煛?/p>

              二、探索新知

              1、請學生獨立思考,先自己結合買飲料這個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2、小組中說一說各自的想法,解釋各自的估算過程。

              3、匯報算法

             。1)一箱飲料大約70元,兩箱飲料大約140元。

             。2)一箱飲料超過60元,兩箱飲料就超過100元,但不到200元。

              4、學生獨自解決共花了多少錢?。

              5、小組內交流各自算法。

              6、匯報算法

             。1)243 = 72(元) 722 = 144(元)

             。2) 2432

              =(? ) 2

              = (? )(元)

              三、拓展應用

              1、1547 12586 10245

              2、估計你們學校大約有多少人?

              3、哪道題的得數大?畫。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012346789 ( )

              4、 1568 36912

              32 + 173 (15 + 35) 6

              5187 10525

              5、我每分大約打41個字

              (1)小明5分能打多少個字?

              (2)一篇稿件共325個字,5分后還剩多少個字每打完?

             。3)再打3分,能打完這篇稿件嗎?

              6、楊樹168棵,今年種的松樹是楊樹的5倍。

             。1)今年鐘松樹多少棵?

             。2)楊樹和松樹共有多少棵?

              四、小結

              在這節(jié)課中,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yè)

              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6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8~100頁的內容

              教材簡析

              這節(jié)課是認識分數的第一課認識幾分之一。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由分幾個東西每人能分到整數個到分1個蛋糕,每人分不到一個,體會分數的產生過程,而后通過實物圖直觀顯示 的意義。試一試和想想做做提供了許多練習形式,為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奠定了基礎。借助于圓紙片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以及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運用,不僅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得到了鞏固,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意識。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實物或圖形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教學目標

              1、理解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

              2、會借助實物或圖形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3、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中,正確地理解概念。

              4、培養(yǎng)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意識,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體驗分數的產生過程

              1、談話:同學們,在家里或在學校你們有沒有分過東西呀?(請學生說說分東西的情況,進行適當的思考教育,并導出平均分)

              2、出示例1圖(先不出示蛋糕)。問:圖上兩人在分什么呀?誰來幫他們平均分這東西呢?(根據學生說的結果,板書:2個、1瓶)

              3、出示蛋糕,問: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同桌說說看,你打算怎樣分呢?(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分的過程。)

              4、問:每人得幾個呢?(板書:半個。)

              5、師:剛才我們平均分了三樣物體,得到了三個結果,你覺得哪個結果比較特別呀?(體會半個這個結果的特別之處:〈1、是漢字。)

              6、你能創(chuàng)造一個數或者符號來表示半個嗎?(學生獨立創(chuàng)造,表揚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

              7、你想知道現在人們用哪個數來表示一半嗎?(板書 )介紹這個數的來歷。問:人們?yōu)槭裁从眠@個數來表示一半呢?(同桌議一議,初步體會各部分的含義)

              8、師:這個數就讀作二分之一,其實,半個就是二分之一個。像 這樣的數,我們稱之為分數。(板書分數)

              9、下面誰來說說看,我們剛才是怎樣得到一個蛋糕的 的?

              [評:這一學習過程自然又流暢,學生不知不覺中經歷了分數的產生過程,并積極的創(chuàng)造分數,并與 比較,體會了分數的優(yōu)越性,并且初步理解了分數各部分的含義,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二、聯(lián)系生活,多重感知,理解的意義

              1、師:吃完了蛋糕,他們又玩起了折飛機,可是紙只有一張三角形的紙,怎么辦呢?(讓學生說說怎樣平均分?多媒體演示分法)

              2、師這樣平均分成2份以后,每一份都是原來這張紙的 。

              3、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的 。你還會找出其它圖形的 嗎?(學生動手折)

              4、學生交流。

              找長方形的 時,請幾位同學分別演示,多媒體演示并比較幾種分法。

              問:為什么折法不一, 形狀也不一樣,卻都是這張長方形的 呢?

              [評:理解 是理解其它分數的一個基礎,教師以 為突破口,采用聯(lián)系生活、多重感知的方法,特別是找長方形紙的 的多種方法,使學生對于分數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體會。]

              三、嘗試遷移,設疑激趣

              1、有人也找出了幾個圖形的 ,(出示圖)你認為對不對?同桌討論一下。

              2、那你認為圖3的涂色部分該用什么數表示呢?

              你是怎樣想的?(同桌說一說)

              3、問:除了紅色部分可以用 表示外,還有哪部分也可以用 表示?

              [評:從 到 的教學,過渡自然,學生通過遷移、比較、討論,很好地理解了 的含義。]

              四、大膽猜想,自主探索,認識其它分數。

              1、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 、 ,猜猜看,你覺得還可能會有其它分數嗎?能把它們寫下來嗎?

              2、學生匯報,師示范寫。

             。ㄟx擇其中的一個分數,請學生用圓紙片折一折,說一說。)

              3、師: 有沒有? 呢?(師生一起寫)

              師:其實分數各部分都有它的名稱。請自學教材P100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4、你能用分數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嗎?

              問:為什么這些分數的分母都不一樣呢?為什么它們的分子都是1呢?

              [評:認識分子是1的其它分數,形式較為開放。并通過學生自學,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通過最后一題的分子、分母的比較,學生更深化了對分數的認識。]

              五、學習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1、師:你會折出一個圓紙片的幾分之一嗎?(學生自由折,上來演示,并將學生折的圓紙片在黑板上。)

              2、出示兩個分數之后,請學生比較這兩個分數的大小。

              問:你認為哪個分數大呢?你是怎樣比的?

              3、再請學生展示折出的分數,并與前面的分數進行比較。

              4、師:老師折出了這張紙的' ,你認為這個 應該排出哪里呀?

              5、師:如果折出圓紙片的 ,應該排在哪里?為什么?(讓學生體會:分得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少)那我們一開始折出的 ,又該排在哪里呢?為什么?(分的份數越少,每一份就越多)

              [評: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師通這借助折圓紙片的幾分之一,并為它們排隊的方式,符合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也很好地突破了難點。]

              六、生活中的分數

              1、師:在生活中,我們經?梢砸姷椒謹。出示黑板報圖(將其改成 和 的大。,說說科學天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藝術園地呢?哪一部分大一點?

              2、師:你能舉些生活中分數的例子嗎?(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適當的引導補充)

              [評:與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

              3、小結: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我們要善于用數學的眼光來看事物,這樣我們學的數學才是有用的數學。

              七、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分數,你還想進一步了解關于分數的哪些知識呢?

              [評:最后一問,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不知不覺中將課堂引伸至課外,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

              [總評]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集中而又不單一,教者緊緊圍繞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先獲得感性認識,又通過觀察、折紙等實際操作,把圖和數有機結合,在讀者討論、交流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索,并合作交流,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而且使學生獲得了積極的數學情感。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7

              教學目的:

              1、初步學會除數是一位數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明白算理。

              2、讓學生經歷探究和交流的過程,提高分析思考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算理,學會筆算的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我們學習了口算除法,你能說說40÷2可以怎樣算嗎?

              二、探究新知:

              1、屏幕呈現文字:有42根小棒,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人可以分得幾根?

              師:可以怎樣列式呢?學生回答

              師:那么21是怎么得來的?(讓學生充分的說一下)

              充分讓學生回答如:a、十位上4除以2得2,個位上得2除以2得1,合起來是21;b、十位上得4是4個十,除以2得2個十,就是20,個位上的2除以2得1,20加1等于21。

              同學們用小棒分一下,說一說你們一共分了幾次,先分的什么,又分的什么。找一個同學用實物投影演示一遍,老師再用大屏幕演示一遍。

              2、那么63÷3可以怎樣想呢?再讓學生說一說。

              3、如果這42根小棒要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人分幾根?

              1)怎樣列式呢?學生回答

              2)得數是多少?(讓學生感悟口算的難度,可以找舉手的同學說說,但大多數同學口算還是有難度)不像前面的`題那樣快的說答案,為什么呢?(因為,十位上不能一次分完,也就是出現了余數。)我們可以先借助小棒來分一分。想想,應該分幾次?試一試!

              3)用小棒來分一分,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再找一個同學來演示一下,再找個同學復述一下。

              4)嘗試筆算:口算比較困難的題我們可以擺小棒,可是如果每道題都用小棒擺出來,那就太麻煩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用到我們的另一個好朋友來幫忙了,它是誰呢?——豎式!豎式就是把你分小棒的過程展示出來。你能用豎式把剛才分小棒的過程清晰地表示出來嗎?

              板書除除法豎式的除號、被除數、除數,開始詢問:

              回憶:分小棒的過程,第一次分得是4捆,相當于十位上的4,用4除以3,商是1,就是每份中的1捆,因為它實際上表示的是10,所以要寫在十位上,和被除數上的4對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分去了多少根呢?指著豎式,10×3=30,從總數中減去30,還剩下幾?10,這個是10要寫在被除數的下邊,寫在十位的下面,再把個位上的2移下來,和十位上的1合在一起,一共是12根,用12除以3,每人又分到了4根,也就是商4,要寫在個位上。這一次分走了幾根呢?12根,12減去12得0,說明分完了。

              你能用這個豎式寫一下,并邊寫邊說!

              4、嘗試練習

              1)91÷7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校對。

              2)還記得我們剛開始進行的那個題嗎?42÷2,這個的豎式也寫一下。

              對比以上三個題,觀察這道題與前面兩題有什么不同?(第一個數除完沒有余數。)

              3)這三道題做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都是分兩步計算,從高位算起,數位要對齊。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63÷355÷5 85÷572÷6

              2)填方框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8

              教學內容:

              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厘米 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具準備:

              情景圖(課件),照片,蠟筆,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創(chuàng)設讓學生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寬和厚的情境,在測量中發(fā)現它們的長度都不是整厘米。從中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是整厘米時怎么辦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估測數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 師:請同學們觀察數學書的長、寬、厚,并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后把估測的結果填入下表?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fā)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2)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長:不到21厘米、差2個小格。 寬:不到15厘米、差2個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小結:當測果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學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長。

             。2)讓學生看尺子,數一數1 厘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后匯報小結1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毫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生2:從學生尺中,我能發(fā)現毫米與厘米的關系,1厘米=10毫米。 4、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思考:現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匯報交流 1厘米=10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5、舉例說明1毫米的長度

              手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 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 完成數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長了什么本領?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9

              課題:

              小數的大小比較第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從中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數學推理。

              2.通過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培養(yǎng)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主題圖,談話引入:今天天氣真熱,童童想到冷飲店買些冷飲。請大家觀察價目表,看看這里有哪些品種的冷飲,價錢分別是多少?

              學生看圖,教師指名說說每種冷飲的名稱和價錢。

              教師整理板書: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磚1.5元,蛋筒2.2元。

              提問:通過這些商品的價錢,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2.談話:童童想買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個貴一些,你能幫她比一比嗎?揭題: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3。

              提問:如何比較0.8和0.6的大小?

              課件出示:0.8 ○ 0.6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并選派代表交流、匯報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0.6。 10101010

              出示兩個正方形,讓學生在正方形中分別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小結:兩個小數都是零點幾的,我們可以比較它們的小數部分,十分位大的這個小數就大。

              2.試一試。

              提出問題:比一比雪糕和冰磚的價格,并和同學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出示:0.8 ○ 1.5

              (1)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小組選派代表匯報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數部分是0,1.5的整數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寫成分數是88,<1,而1<1.5,所以0.8<1.5,雪糕便宜。 1010

              想法三:因為8比15小,所以0.8<1.5,雪糕便宜。

              (2)談話:同學們說得很多,這些方法都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我們還可以用數軸來表示這兩個數。

              (出示數軸圖)提問:你能在數軸上標出0.8和1.5的位置嗎?

              學生在教材中的`數軸上標出兩個小數的位置。

              學生匯報交流,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結:兩個小數的整數部分不相同時,可以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

              (3)引導:在數軸上標出0.6,比較0.6、0.8和1.5這三個數哪個,哪個最小。學生獨立標出位置,并比較大小。

              (4)任意選兩種冷飲,比一比價格,再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學生在小組里交流,主要比較以下四種情況:

              0.8○2.2 0.6○2.2 1.5○2.2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交流比較的方法,師生共同講評。

              比一比:四種飲品,哪種冷飲最貴,哪種,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結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提問:我們在比較小數的大小時,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來比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師總結。

              (1)采用換算單位法,把較大的單位換算成小的單位。

              (2)數軸比較法,先把這些數依次在數軸上標出,然后比較其大小。

              (3)整體比較法,即位數相同,從位比起,相同數位上的數誰大這個數就大;位數不同,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時候,就比較十分位上的數,十分位上的數大,這個小數就大。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兩條彩帶各長多少厘米嗎?(6厘米和9厘米)

              再問:用分米作單位,這兩條彩帶分別長多少?

              再問:你能比較這兩個小數嗎?(0.6分米<0.9分米)

              (2)要求:先寫出小數再比較大小。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并說說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先根據圖中的涂色部分寫出小數,然后比較大小。

              指名匯報,匯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比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先回顧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再獨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匯報。

              4.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先在數軸上標出數,然后按順序把三個數填入括號內,最后集體交流,說說比較的過程。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9-6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讓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通過各種活動準確的體驗一分、一秒。

              3、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品質,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秒,并準確建立一分、一秒的時間觀念,知道分秒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鐘表,自制鐘面。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識

              出示鐘面喚起學生記憶,并撥幾個學生熟悉的時間讓學生認讀。

              師:大家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誰能說說關于時鐘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時針和分針。(與學生共同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的,是及時補充)

              生: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走一大格是5分鐘,走一圈是60分鐘,也就是一小時。(若是學生說的不夠完整,教師引導學生共同進行復習)

              生:……

              師:同學們的記憶里可真好,看來大家學過的知識是難不倒你們了!那你們能正確迅速的說出鐘面上的時間嗎?來比比賽!(教師撥時間,學生認讀,對于不正確的給予指正,并說說是怎樣認讀的? )

              二、 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也桓依^續(xù)挑戰(zhàn)自己?大家仔細看看老師出示的這些鐘面上針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嗎?

              生:有的鐘面上有三種針,有的鐘面上有兩種針。(師提示:較短的一根指針叫時針,它表示多少時;較長的一根指針叫分針,它表示多少分。)

              師:你知道最長最細的是什么針嗎?秒針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對,就是一秒!

              今天咱們就來一起來認識一下秒。(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2、說說是幾秒,教師提問:秒針走一大格表示幾秒,從1走到4表示幾秒,從7走到1是幾秒,……同桌再互相說一說。

              3、正確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適當的給學生講解秒表的讀法)

              4、體驗1秒鐘

             、賻煟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這是什么發(fā)出的滴答聲?

              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趯W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郾纫槐,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看了你們剛才的表演,你覺得1秒的時間過得怎樣?(學生暢談1秒時間感受)是呀,1秒的時間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據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學習1分=60秒,并體驗1分鐘

              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秒針走一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讓學生靜靜地觀看鐘面上的秒針走一圈。

              問: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么呢?請你選一個你喜歡的活動,咱們來做一個1分鐘的體驗活動。

              師生共同總結一分鐘可以做的事。

              三、 聯(lián)系鞏固

              1、填單位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時間單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們還學過哪些時間單位呀?現在老師想來考考你們,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人每天睡覺大約9( ) 系紅領巾大約20( ) 煮飯大約30( )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四、課堂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計量時間的單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過得快不快?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能浪費1秒鐘!

              五、課外作業(yè)。(略)

              板書設計:

              秒的認識

              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

              1分=60秒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我們的校園(教材第106頁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能認真仔細的觀察插圖(見教材第106)頁例題),解決“如果只有3000元,如何鋪草皮”的問題,讓學生用不同的鋪草皮的方法計算出相應的費用。

              2.在熟悉的校園生活情境中,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能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體現“用數學”的意識。

              3.在學習活動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習的自信心,獲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

              1.解決“只有3000元,如何鋪草皮”的.問題;

              2.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yǎng)“用數學”的意識,滲透優(yōu)化思想。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愛我們的校園嗎?校園就是我們平時生活學習的場所。綠茵茵的草坪多么可愛!可是你們知道嗎,這些場所里面還有一些數學問題。這節(jié)課老師要帶領你們再次走進我們美麗的校園,用我們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校園中的一個個數學問題,看誰最靈活,好嗎?

              板書課題:我們的校園

              【新課講授】

             。ㄒ唬┱n件出示鋪草皮例題:

              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生1:兩塊草坪同樣大,長28米,寬16米。鋪草皮有3種種類:白三葉每平方米2元,高羊茅每平方米3元,天堂草每平方米4元。

              只有3000元的費用。

              師:有哪些鋪草皮的建議?

              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匯報。

              (1)先算出草地的面積。

              生2:因為兩塊地同樣大,是長方形的,根據公式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列式為:

              28×16×2=896(平方米)

             。2)鋪草皮的建議。

              生3:全部鋪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葉草。

              生4:全部鋪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

              生5:一半鋪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葉草,一半鋪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生6:一半鋪鋪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葉草,一半鋪每平方米4元的天堂草。

             。3)計算不同鋪法的費用。

              方法一:全部鋪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葉草。

              生7:896×2=1792(元)

              1792元<3000元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2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49~51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個時刻。

              2.使學生在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

              1. 播放新聞聯(lián)播片頭音樂,讓學生猜是什么節(jié)目,在什么時刻播出。

              2. 呈現新聞聯(lián)播片頭視頻,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初步揭題。

              3. 出示電視節(jié)目預報表,讓學生嘗試著說說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組研究兩種記時法有什么不同,討論喜歡哪種記時法。

              2.比較兩種記時法的相同點,初步了解轉換方法。

              三、互換

              1.學習把24時記時法轉換成12時記時法。

              2.學習把12時記時法轉換成24時記時法。

              四、強化零時

              1.出示直線,指出用這條直線表示時間,要求在直線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時刻。

              2.討論一天的時間從幾時開始。

              3.小組討論關于0時的幾個問題。

              五、回顧與質疑

              1.回顧上述學習過程,讓學生談談收獲。

              2.引導學生進一步質疑。

              六、應用

              1.討論銀行營業(yè)時間。

              2.討論火車票上的發(fā)車時間,以及去火車站的時間。

              七、游戲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時刻。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生經歷由實物上的角抽象為幾何圖形的角的認識過程。知道角各部分名稱,了解角有大小,會比較角的大小。

              2、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重點、難點:

              1、理解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程度與角的大小有關。

              2、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教學準備:

              小棒、剪刀、三角尺、多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感受生活中的角 請同學們看幾組都蘊含著角的截圖。(課件) 師:在這幅圖的桌面上,你看到了哪些認識的圖形? (生回答) 在我們看到的這些圖形里面還藏著一位朋友,其實剛才已經有小朋友提到了,老師知道她已經知道了,那到底是什么呢?(課件從具體圖案中抽象出四個角)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角(板書:認識角)。

              2、師:看到了這么多角,想不想自己也動手摸一摸?(舉起大三角板)來,你們有嗎?取出來!邊摸變提問:這有角嗎?(生:有)師:用我們的'小手心(動作)你有什么感覺?(生回答)師動作,那咱們再順著這個點往這摸,再順著這個點往這摸。(讓學生回答)還有嗎?你再來說說?咱們剛剛摸到的這個其實就是怎么認識的這個就是(角)。 3、咱們動口,老師動手,把角給畫出來。 先畫一個點,再順著這個點(畫一條線)看清楚了,這條線是怎么樣的?再順著這個點畫一條線。這兩條線是什么樣的?再看這個點呢?這個圖形就是什么了?

              二、教學角的特征、各部分的名稱

              1、剛剛聽到這個同學好聽的名字,數學家爺爺也給角的各部分起了很好聽的名字。剛剛這個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咱們說的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

              角的兩條(邊)認識角了嗎?

              2、行,那么咱們現在就在教師里找一找,哪兒有角? (讓學生邊說邊比劃)

              3、讓我們閉著眼睛想想角好嗎?角的頂點是怎樣的?(一起說)邊呢?幾個頂點?幾條邊?清楚了嗎?那咱們跟著電腦書空一遍。(先畫一個點,直直的一條邊,再從這個點,畫一條直直的邊,行了嗎?)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會運用計算方法較準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2. 能力目標: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的計算過程。提高學生計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情感目標: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檢查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哪一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教學難點:

              加進上來的數。

              教學關鍵:

              把進上來的數寫在前一位的下面。

              教學內容:

              P30—P31。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主題圖,請同學描述圖中的`情況。

              提出問題: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

              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1. 列算式:16×4=?

              這道題,你會計算嗎?試著在練習本上計算,能用幾種方法就用幾種方法。

              2. 匯報計算方法。

              (1)口算。4個16相加得64。

             。2)10×4=40 6×4=24 40+24=64

              (3)重點講解豎式的方法。

              從個位算起,相乘滿二十,

              就向十位進2。十位上相乘

              后不要忘記加進上來的數。

              3. 誰能試著總結多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強調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三、鞏固練習,理解應用

              1. 用豎式計算,30頁1題,四名同學板演并講一講自己的計算方法。

              2. 學生獨立完成30頁2題。

              3. 獨立完成31頁2題。說一說自己的方法?梢苑謩e計算出結果再連線,也可以找規(guī)律,通過觀察不計算出結果來連線。

              4. 一件上衣的價錢是一條褲子的2倍,買這樣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錢?

              分析:想求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錢,首先要求出上衣多少錢,上衣的價錢是一條褲子的2倍,上衣價錢為18×2=36(元),一套衣服的價錢就是36+18=54(元)。

              5. 光明小學2名教師帶領31名學生去海洋館參觀,成人票15元,兒童票8元,用300元錢買門票夠嗎?

              2名教師要花2×15=30(元)

              31名兒童要花31×8=248(元)

              248+30=278(元) 278<300

              答:用300元錢買門票夠。

              四、作業(yè)

              31頁第1題。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一位數算法的過程,會口算整百數乘一位數、幾百幾十乘一位數(各位都不進位),會筆算三位數乘一位數,能估計三位數乘一位數積的大致范圍,進一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數學方法和知識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并能合理地運用口算、筆算或估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fā)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于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時間:十二課時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9-09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2-14

            數學上冊教案01-15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1-02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2-29

            三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1-10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9-06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精選17篇)08-30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