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1
一、解題
1.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就是簡陋的房子。據(jù)說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時修建的。一正房,兩廂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xiàn)在安徽和縣仍保存著。
2.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來發(fā)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二、作者簡介(板書:劉禹錫)
劉禹錫,是唐代進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堵毅憽肪褪且黄獋魇兰炎。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賞析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板書:學習目的:賞析寫作特色)
三、課文分析
1.出示膠片(與本文有關的山水畫),齊讀課文兩遍。
2.提問:這篇短文可分為幾個層次?
回答: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一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南陽諸葛廬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們一層層講解。(出示與第一層意義相吻合的山水畫膠片)
3.教師講解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并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么寫起呢?
回答:山水寫起。
4.教師講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說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說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xiàn),興云作雨,所以人們認為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八故锹,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因為我品德高潔而芳香四溢!败啊北疽馐前l(fā)散很遠的香‘乙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聲傳播很遠。
5.提問:這里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么呢?山和水來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來比?
(回答)陋。
用仙和龍來比?
(回答)德。
用名和靈來比?
(回答)馨。
6.教師講解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板書陋室),卻用山水(板書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容,這種方法叫比興(板書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章波瀾起伏耐人尋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靈不在于深而在于龍,那么,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說,盡管這房子的確是個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反而處處可見其高雅明亮,“馨”字畫龍點睛,統(tǒng)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興,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樣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覺其陋呢?請看下文(出示與“草色入簾青”相吻合的山水畫)。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臺階上已經(jīng)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極為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huán)境荒涼冷落。這是寫陋室的環(huán)境(板書環(huán)境)。作者寫陋室的環(huán)境采用什么修辭方法呢?
回答:對偶。(板書:對偶)
7.提問:苔痕相對?
回答:草色。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五》,來自網(wǎng)!
提問:階綠相對?
回答:簾青。
提問:上相對?
回答:入。
除了對偶還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擬人。
8.教師講解“上、入”采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板書:擬人):采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么;“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干些什么。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huán)境凄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huán)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陋室的環(huán)境宜人,而與陋室主人來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彈琴圖膠片)
9.教師講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陋室的人物。鴻儒,大學問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這里指沒有學問的人,在這個陋室里.常有學識淵博、才華出眾的`鴻儒談笑風生,高談闊論。
這兩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對偶。
10.提問:談笑相對?答:往來。
有相對?回答:無。
鴻儒相對?回答:白丁。
11.教師講解作者并沒有寫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寫與他交往的朋友(板書:朋友)。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這就是說,要想知道他的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們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這兩句在于襯托(板書:襯托)。主人德才兼?zhèn),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時有鴻儒來往,常同高朋談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說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書:生活)。調,彈奏;素琴,沒有裝飾的琴;金經(jīng),佛經(jīng);絲竹,管弦樂器,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樂;案牘,指官府的公文。這幾句是說,在陋室里,興致所至,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jīng),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這兩句用了正反虛實(板書:正反虛實)的寫法。
12.提問:哪些是正面描寫?是實寫?回答:“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
提問:哪些是從反面描寫?是虛寫?回答:“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提問:“可以調素琴”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無絲竹之亂耳!
提問:“閱金經(jīng)”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呼應。
13.教師講解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現(xiàn)了作者恬淡閑適、安貧樂道的情趣?傊抑耙巳,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為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五標簽:初二下冊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
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研讀優(yōu)秀作品,從中提取值得模仿、借鑒的內容,確定仿寫點。
2.能把握作品的精髓進行仿寫,不僅形似,更求神似,在模仿中有所創(chuàng)造。
3.養(yǎng)成讀寫結合的好習慣,通過模仿、借鑒優(yōu)秀作品,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有一位哲人說過:“仿寫是寫作的開始,是觀察的基礎,是醞釀的基礎,是想象的基礎,是積累的基礎,也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焙芏啻蟮淖骷,他們的創(chuàng)作也是先從“仿寫”開始的。文學巨匠茅盾說:“模仿可以說是創(chuàng)造的第一步!蹦敲词裁词欠聦?我們又該怎樣仿寫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仿寫。
二、認識仿寫
仿寫是根據(jù)一篇文章的立意、選材、結構、語言、表現(xiàn)手法等,有目的地進行模仿的一種寫作方法。仿寫是提高作文水平效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仿寫不是機械模仿,更不是抄襲。
1.仿寫,首先要對模仿的對象細心揣摩,敏銳地發(fā)現(xiàn)優(yōu)秀作品在寫作上可供學習借鑒之處。平時閱讀優(yōu)秀作品,除了要準確把握作品的內容、主旨,獲得情感體驗之外,還要想想:作品哪些地方打動了自己?為什么能引起自己的共鳴?文章是怎樣寫的?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樣的寫法對自己作文有什么啟示?
莫懷戚的《散步》,可以從哪些角度學習仿寫?
【明確】
莫懷戚《散步》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常見的小事,篇幅短小卻精致優(yōu)美,深得大家喜愛,究其原因,是文章那跌宕起伏、峰回路轉的波瀾產(chǎn)生了無窮魅力。再看我們自己的作文,往往在材料的裁剪、組織上不講究,平鋪直敘,簡單平淡。因此,我們應好好揣摩《散步》的寫法,畫出情節(jié)發(fā)展變化圖,標出每次變化所蘊含的情感,分析作者如何通過制造波瀾,使主題不斷得到豐富和提升,并想想這種寫法如何模仿、借鑒。
這樣的閱讀積累多了,作文時就能根據(jù)內容和表達的需要,自然聯(lián)想到這些優(yōu)秀作品,選擇模仿對象,確定仿寫點,依樣臨摹,學習借鑒,從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2.學習仿寫還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課堂上學到什么課文,課文中有哪些精彩語段,馬上就“依葫蘆畫瓢”練一練,學習寫一組排比句,寫一系列動作,再到寫一個場景、個細節(jié),這是模仿的初級階段。能模仿優(yōu)秀作品的選材、組織、構思、立意,這是模仿的中級階段。到了迷上哪位作家或哪位作家,行文風格不自覺地接受影響,自己的文章無意間也有了那個“味兒”,這才是模仿的高級階段。
三、經(jīng)典回放
初學作文,不能不有所依傍和借鑒,正如練字要臨帖一樣。模仿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模仿、借鑒優(yōu)秀作品的某些寫作特色進行仿寫訓練,這是進入創(chuàng)作之前的基礎。
1.模仿范文的篇章結構。比如張中行的《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由得知葉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寫起,回憶了關于葉圣陶先生的一些事。在寫這些事情之前,先總說葉圣陶先生品德高尚,然后分別從葉圣陶先生為人“寬”和“嚴”兩方面展開敘述。文章雖然寫了不少事情,但都不出“寬”和“嚴”兩方面,篇章結構比較清晰,這些事情并不顯得雜亂。寫人物時,可以模仿這樣的篇章結構,圍繞人物的特點,從多個方面組織材料進行刻畫。
2.模仿范文的寫作手法。比如《安塞腰鼓》中“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樣,是蹦跳的腳步……”的句子,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喻體放在本體前面,突出喻體,渲染了安塞腰鼓的“野性”。我們在寫作中也常會用到比喻手法,不妨試著模仿這種句式,看看表達效果是否更好。又如茅盾的《白楊禮贊》,作者將自己的情感寄寓于白楊樹這一客觀事物,賦予它偉岸、質樸、堅強等精神氣質,從而使白楊樹具有獨特的象征意義。再如茨威格的《列夫·托爾斯泰》,作者采取先抑后揚的寫法,先寫托爾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再贊嘆他的非凡之處,前后形成一種張力,讓人讀后對托爾斯泰印象更為深刻。
四、學以致用
寫作實踐一
《安塞腰鼓》中運用排比、反復、比喻等修辭手法描寫黃土高原上人們打腰鼓時的場景,形成排山倒海一般的氣勢。試選擇文中的一個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辭手法,描寫一個200字左右的場景。
【寫作指導】
1.可以結合片段中修辭手法的運用,體會各種修辭手法的不同作用。
2.要聯(lián)系自己的寫作實際,把作文訓練同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領悟、想象、自學等基本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范文賞析】
夏天悄悄地來到了人們的身邊。(運用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夏天悄無聲息地來了)整個城市都滲透出一種清新與自然,人們都在吮吸著這個夏天帶來的清爽!公國里,公路邊,大街上,無處看不到夏天的蹤跡!(運用排比,寫出了夏天的到來有不可阻擋的氣勢)夏天像一位血氣方剛的戰(zhàn)士,那似火的驕陽日便是他閃亮的盔甲;夏天像一位充滿活力的少女,那滿樹的綠葉便是她艷麗的裙裝;夏天像一個頑皮可愛的小孩,那時而風,時而雨,時而艷陽的天氣便是他鮮活生動的表情。(運用比喻、排比,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夏天的特點:火熱有個性、活力四射、頑皮可愛。使文章的氣勢更加雄壯有力。)
【范文點評】
本選段寫出了夏天的特點——先是毫無預兆,悄悄到來,給人們帶來清爽,隨著時間的推移,夏天逐漸深入,人們感受到它的火熱、活力、頑皮。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文章富有文采。
寫作實踐二
在各類描寫中,心理描寫是難度較大的一種,因為它的描寫對象“無影無蹤”。魯迅寫“我”看社戲過程中的心情,莫頓·亨特寫“我”爬下懸崖時的心情,都德寫“我”上課時的心理,方法不一,卻都做到了真實可感。選擇其中之一加以模仿,寫一個心理描寫的片度。200字左右。
【寫作指導】
1.重讀《社戲》《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一課》的相關段落,歸納心理描寫的方法,如綜合運用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等,作為自己仿寫的指導。
2.選擇自己熟悉的.寫作素材,是親身經(jīng)歷過的心理歷程。
【范文賞析】
今天是我第一次升旗,我端端正正地走上了升旗臺。這時我的心里非常緊張,心砰砰地跳著,仿佛是一分鐘里跳了一億次。(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我”心里緊張的程度)這時校長宣布:“升旗儀式正式開始!第一項,升國旗,奏國歌!彪S后,一陣雄壯的交響樂聲回響在整個校園的上空,我忙抓起了升旗臺上的繩子,開始用力地向下拉,心里想著媽媽對我說的話:“別害怕,別緊張,你一定會很出色地完成的!苯K于,國旗升上了頂端,呼啦啦地迎風招展。我心里暗自高興:“最緊張的時刻終于結束了!(寫出了升旗后的心理活動,輕松、愉快)
【范文點評】
這個片段真實地寫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動—第一次升旗時的緊張心理及升旗后的輕松心理,小作者都寫得真切細膩,使文章顯得豐富、生動。
五、課堂小結
學習仿寫,要根據(jù)內容和表達的需要,選擇和確定具體的仿寫點;然后再想想自己怎樣去仿點的寫法,適當時也可以模仿一下。
當然,仿寫只是寫作入門的途徑之一,想要真正把文章寫好,除了懂得怎樣仿寫,還應學會變通和創(chuàng)新。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仿寫,這節(jié)課,我們來當堂完成寫作實踐三:模仿課文《背影》《秋天的懷念》,寫一篇親情題材的文章,抒發(fā)對親人的真摯情感。
二、寫作指導
小組交流《背影》《秋天的懷念》寫作上可供借鑒的要點。
【明確】
《背影》
1.構思精巧,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在敘事中抒情。
2.文章語言平實自然簡潔,不造作,生活氣息濃厚。
3.突出細節(jié)描寫,感人至深。
《秋天的懷念》
1.運用襯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無常襯托母親的堅韌、頑強。
2.以日常瑣事為題材,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母親的崇高形象。
3.采用了語言、細節(jié)、動作、心理等多種描寫手段刻畫人物。
三、譜寫華章
學生確定描寫對象,確定文章題目和仿寫的點,開始寫作。
四、評價完善
寫作完成后,組內同學互相根據(jù)評價表互評交流,修改完善。
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3
本設計以“醉”字為切入點,以“太守醉”、“我們醉”為突破口,帶動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內容與寫作特色,最后進行歸納、遷移。并將學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教學目標:
1.品味文美、情美,2.背讀課文。
3.理解融情入景、“卒章顯志”的手法。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醉翁亭周圍美好的自然風光和人物歡樂場景的描繪,體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難點:體會“醉”與“樂”之關系,理解“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課時安排:(1)《醉翁亭記》的第二課時。
(2)課型:賞析課。
教學步驟:
1.問題的提出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千古傳誦的名文,古往今來,多少人們對此文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感慨萬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們?yōu)楹味?本文有何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美文吧
板書課題、作者。(醉翁亭記,歐陽修)問:亭名由何而來?太守為何取號為醉翁?
明確: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給它命名。太守即歐陽修,號醉翁,其特點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僅僅是酒醉嗎?
出示兩個問題:1.太守為什么而醉?
2.我們?yōu)槭裁炊?
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一:太守為什么而醉?領悟其思想內容。
(一)依據(jù)自己預習時讀書的感受,大家談談太守為什么而醉。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總結概括:為景而醉,為人而醉,為情而醉。板書:
(二)那課文中那些句子描繪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時之景?
(1)指名朗讀描繪的句子,想象畫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變萬化,作者描繪了幾幅畫面?寫景的'順序怎樣?指名學生回答。
(3)教師小結: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間的變幻的手法,移步換景,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可歸納為:群山環(huán)繞圖→瑯琊秀色圖→釀泉流水圖→溪亭展翅圖。
第二段,利用時間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點,描繪了對比鮮明的晦明變化圖及四季風光圖:“野芳發(fā)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陰”暑氣逼人,“風霜高潔”秋高氣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寫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蘊涵著作者深深的情懷,因而作者感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边@句話把景與情直接聯(lián)系了起來。
(4)再讀寫景文字,讀出欣喜、熱愛之情。
2.領略文中的人歡。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來欣賞。那么,課文又是如何描寫人們歡樂的場面呢?
(1)指名朗讀第三小節(jié),思考:人們的歡樂體現(xiàn)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嗎?太守見到這些,有著怎樣的神態(tài)?
(2)四人小組討論明確:滁人游,前呼后應,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太守宴,溪深魚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應有盡有;眾賓歡,投壺下棋,觥籌交錯,說說笑笑,無拘無束。
作為太守,見此其樂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3)那么,我們如何來理解太守的醉呢?學生討論。師總結:太守是太高興了。為何高興呢,因為能與老百姓一起同樂。這是以醉寫出他的快樂呀。板書。(以醉寫樂)找出帶樂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寫樂,但這樂真的是無憂無慮的樂嗎?明確:也不是的。是樂中含悲呀,為何?因為他當時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內心世界很復雜,只好借酒澆愁呀。所以,他樂中也含悲呀
(4)學生齊讀第三小節(jié),讀出歡樂的氣氛。
3.那什么樣的樂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齊讀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議論語句,說說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義
明確:“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狈治隽瞬煌瑢哟蔚臉,鳥樂是本能享受山水之樂。賓客的樂是隨從太守而樂,境界不高。只有樂其樂--與民同樂才是最高層次的樂。進而點明太守不僅樂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與名同樂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卒章顯志”這是古人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
三.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二:我們?yōu)楹味?賞析其寫作特色。
歐陽修為這里的景、人、情而醉,寫出了如此優(yōu)美的一篇散文。而我們誦讀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濃濃的醉意呢?那么,我們?yōu)楹味?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讀,要用心去體會。思考:這些句子或段落為何能讓我們陶醉?
2.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
3.師歸納(1)描寫形象、精練,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無論繪景還是寫人,都只有寥寥數(shù)字,著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生動傳神。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板書。(2)句式靈活,對散結合。有的單句成對,有的雙句成對,有的三句成對,它們工整貼切,形式和諧,節(jié)奏明快,易誦易記。加之對散穿插,富有變化,搖曳多姿。板書(3)韻律獨特,回環(huán)往復。全文共用了21個“也”字和24個“而”,產(chǎn)生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使行文顯得瀟灑自如,增強了語調的節(jié)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氣氛,也使作者怡然自樂的情致得以盡情的抒發(fā)?傊,此文文美、情也美。板書
四、反思閱讀方法:通過本課學習,你認為應如何欣賞一篇散文佳作?
學生自由發(fā)言后,明確:
1、誦讀感悟內容2、探究思想背景3、賞析行文特色
五、遷移練習:根據(jù)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記》中的語句填空。
1、美國在聯(lián)合國大唱人權高調,真是“”意在干涉別國內政。(醉翁之意不在酒)
2、這個案情十分復雜,撲朔迷離,但偵察人員決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個不可。(水落石出)
六.學生讀背課文,要求動情、動容,以醉翁的身份去感受那一份濃濃的醉意與樂趣。
板書設計:
醉翁亭記
歐陽修
醉景:山水、朝暮、四時
以醉寫樂
太守醉醉人:滁人游,眾賓歡
樂中含悲
醉情:與民同樂
醉
形象精練,融情入景
文美
我們醉句式靈活,對散結合
情美
韻律獨特,回環(huán)往
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詞語,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清本文說明順序,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3、體味本文準確的語言,學習幾種說明方法。
【過程與方法】朗讀,小組討論,教師啟發(f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了解趙州橋和盧溝橋是石拱橋的杰作,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了解解放后我國橋梁事業(y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理清本文說明順序,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學習幾種說明方法,體味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
對說明方法的區(qū)分
【課前準備】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2、課前布置學生查閱有關橋梁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由課題引入生活中,你見過很多橋,這些橋各有各的特點,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兩幅圖片,說說這兩座橋各有什么特點?(投影拱橋和梁橋的畫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中國橋梁的文章《中國石拱橋》。學生討論并回答它們各自的特點。
小結:橋梁有兩種形式,橋洞呈弧形,中間高起的叫拱橋;橋洞并不彎曲,橋身與水平面平行的叫梁橋。拱橋承受的壓力比梁橋大。就外形看,拱橋具有曲線美;梁橋橋式單調。我國的拱橋大多是用石塊砌成的。石拱橋具有外形美觀、橋身堅固、取材方便等優(yōu)點,所以我國橋梁很多是石拱橋。 1、激發(fā)動機 運用投影圖片,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盡可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二、作者:茅以升。
看注釋①,了解作者的有關資料。
三、交代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1、自讀課文,教師進行學法指導:這是一篇說明文,閱讀說明文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學習說明文的方法,對象、特征、順序、方法、語言。
檢測字詞的預習情況。
2、教師范讀課文,并投影下列問題。
、僦袊皹虻目偟奶攸c是什么?
、谟靡痪湓捀爬慷味我,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
③中國石拱橋很多,文章為什么選擇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重點說明的例子?
3、提問、啟發(fā)、歸納以上問題,并板書。
①形式優(yōu)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②由一般到個別的邏輯順序。石拱橋——中國石拱橋——中國石拱橋典型杰作——中國石拱橋的新發(fā)展。
③這兩座橋是我國石拱橋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又具備石拱橋的共同特點,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所以以這兩座橋為例很有代表性。 前者是獨拱,后者是聯(lián)拱,既有共性,又有個性。選擇兩者可以互相對照,互相補充,說明中國石拱橋形式多樣、多姿多彩的特點。
五、重點研讀“趙州橋“段落
本文先概括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共同特點:形式優(yōu)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又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做了具體說明。那么作為杰出代表,趙州橋和盧溝橋各有什么特色呢?作者怎樣說明的呢?
問題:
①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趙州橋的?
②趙州橋有哪些特點?
、奂偃缒闶菍в,請你根據(jù)課文內容和插圖,設計一段話,然后向游人介紹趙州橋的有關情況。
學生齊讀課文課文第4、5段,思考左邊的問題,并在小組內討論完成。
歸納:
、傧瓤傉f、后分說的順序。抓住“著名”“最古”兩個詞語,先概括介紹橋的地理位置、建橋時間;再介紹橋的長和寬;然后逐一分析橋身的結構特點及其科學原理。
、诠为毠;拱肩加拱;拱圈拼成;結構勻稱。
、坌〗M交流,全班交流。
六、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和研討,我們了解了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理清了本文的說明順序,領略了趙州橋這座獨拱石橋的獨特魅力。那么作為聯(lián)拱石橋的代表,盧溝橋又有哪些與眾不同的魅力呢?下節(jié)課探討。
七、布置作業(yè) :
A(學優(yōu)生):識記說明文知識,深入領會本課內容。
B:(中等生):識記說明文知識。
C:(后三分之一學生):字詞小卷。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石拱橋有什么特點?為了具體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作者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進行說明。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趙州橋部分,誰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趙州橋的特點?
過渡:趙州橋是獨拱石橋的杰出代表,那么我們今天來看看作為聯(lián)拱石橋的杰出代表——盧溝橋有什么特點?(播放盧溝橋的圖片,投影本課時目標) 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內容,回答提問。
二、合作探究:
1、小組內交流所查找的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相關資料。
2、對照圖片,參照課文內容,小組研討盧溝橋與趙州橋的異同點。 學生齊讀第6、7、8段盧溝橋部分;小組內交流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相關資料。思考左邊的問題,小組內討論解決。
3.探討“盧溝橋”的特點及說明方法。
三、拓展延伸——齊讀課文后半部分
解放后,中國石拱橋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fā)展,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組橋梁的畫面。
四、布置作業(yè):
A(學優(yōu)生):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自己設計一座橋梁,畫出示意圖,并寫出簡要的介紹。 學生設計橋梁,畫示意圖,寫出介紹文字。
B:(中等生):完成練習冊。
C:(后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第三課時
一、探討說明方法:
1.常見的說明方法——教師講授
舉例子、分類別、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用。
2. 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教師引導
(1)舉例子:本文在我國的石拱橋中,舉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個例子,最具有代表性。
。2)列數(shù)據(jù):第4、5、6、10段都列舉了數(shù)據(jù)。
。3)引用古籍:第7段,馬可·波羅的游記,贊美盧溝橋唐代張鷟《朝野僉載》寫盧溝橋的外形,唐代張嘉貞《安濟橋銘》寫橋設計!奥萌藰颉
。4)作詮釋:第5段“大拱的兩肩上……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
。5)作比較:第6段“永定河發(fā)水時……足見它的堅固”。
。6)打比方:第1、5段
。7)摹狀貌:第6段最后一句
3. 小結:
靈活、合理地運用各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的性質、特點、作用,闡明整理,使人們對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認識,達到傳播知識的目的,這就是說明文的特征。本文就是說明文特征顯著的.典范。
二、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1. 說明文要準確說明對象,語言運用要做到恰到好處。舉例說明:
。1)第2段中說石拱橋“不但形式優(yōu)美,而且結構堅固”,是由外表到內在,是從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規(guī)律,即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來寫的。它們之間是遞進關系,詞語次序不可移動。
。2)第3段中說到旅人橋,用“大約”“可能”,是根據(jù)寫文章時僅能占有的資料,還不可能有更確鑿的證據(jù),如果去掉“大約”“可能”,就變成絕對的結論語氣了。
“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幾乎”是對“到處都有”的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處都有”,因為事實上不可能到處都有,這里用語準確。
(3)第5段“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可算”一詞表示估計,作者在說明事物特點時,既有一定的資料作依據(jù),但又有資料掌握不全的顧慮,故必須留有余地。這 是從時間上相對的說,不犯絕對的毛病。
2. 數(shù)字的精確,是說明文語言準確的一個重要方面。
如第6段對盧溝橋的介紹,從修建年代、長度、寬度、石拱數(shù)、甚至每個石拱的長度,都運用數(shù)字說明,使讀者對說明對象有了更精確的了解。
3. 第9段“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省”“巧”“高”三個字不僅用得準,而且用得精,位置絕不能變動。
△說明文中要準確運用詞語,這樣才能保證文章內容的嚴密性,達到預期的說明效果。
三、布置作業(yè):
A(學優(yōu)生):完成課外說明文語段。
B:(中等生):書后習題
C:(后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板書設計: 中國石拱橋
說明對象: 趙州橋和盧溝橋
對象特征:
說明方法:
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1. 限制性詞語的使用:(大約、幾乎、左右……)
2. 運用數(shù)字說明
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體味優(yōu)美語言的魅力,掌握塑造語言美的方法。
教學設想:能化抽象為具體,化直白為含蓄,化無形為有形。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點撥為主導,訓練為主線)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決定中考作文成績的因素盡管很多,但從評卷實踐來看,制約作文成績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語言表達”。因為,在審題、結構、內容等方面不出現(xiàn)“硬傷”的前提下,語言成為感動“特殊讀者”(評卷人)的主要因素。試想,赤日炎炎,揮汗如雨之時,評卷教師每天要評閱大量的試卷,難免身心疲倦。讀著語言無味的文章,更加重了疲憊感。評卷時“一個讀者,兩三分鐘”,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要打動評卷人,文采顯得尤其重要。因此,科學備考中考作文,就不能不重視文采訓練。而且,文采訓練也易見成效。那么,如何進行文采訓練最有效呢?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二、滿分作文展示:
黃山松,我讀懂了你!
你能讀懂黃山峭壁上的那株迎客松嗎?
云纏它,霧繞它,雨抽它,風摧它,霜欺雪壓,雷電轟頂,大自然仿佛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后快。然而,它不低頭,不讓步,不畏風刀雪斧的剔抉,在數(shù)不盡的反擊和怒號聲中,練就了一身錚錚鐵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氣。
一次次,它在風雨中抗爭吶喊;一回回,它把云霧撕扯成碎片;它以威嚴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剛硬驅逐雷電遠避它方……
一切生之渴望、生之奮斗、生之抗爭,都在這由蒼松搖出的命運交響曲中展現(xiàn)出來了。
讀黃山松,你不覺得我們的安徽正是一棵偉岸挺拔的勁松嗎?
安徽,襟江帶淮,千年激蕩,幾經(jīng)興衰,這片遼闊的大地上曾上演過多少群雄逐鹿、驚心動魄的故事!
這里曾經(jīng)是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老莊道學,三曹華章,新安文學,桐城散文……這些,都是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出了多少人世滄桑;一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安徽人民的勤勞和艱辛。
“相看兩不厭,獨有敬亭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些,不正印證了文人墨客們對江淮秀麗景色的向往嗎?
眾人皆知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卻有幾人清楚那倚門而立翹首遙望、“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正是咱安徽潛山姑娘呀!“喬公二女秀所鐘,秋水并蒂開芙蓉”令詩人充滿了無限的向往,而那“舉手長勞勞,兩情同依依”的焦劉之戀不也跨越時空感動今人嗎?
文房四寶,徽派建筑,蕪湖鐵畫,黃梅戲,鳳陽花鼓……這些,全是江淮兒女智慧的結晶。
千年前推翻了秦王朝殘暴統(tǒng)治的轟轟烈烈的陳勝、吳廣起義,千年后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浴血奮戰(zhàn)的無數(shù)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跡,無不印證了江淮兒女不畏壓迫、抵御欺凌的錚錚鐵骨。
黃山松,我讀懂了你!黃山松,你是徽魂!
簡評:本文立意深遠,作者以“黃山松”為象征物,通過對黃山松的描寫,表達了對安徽文化、安徽人民的精神的謳歌、贊美之情。從黃山松入手,切入口小,但能小中見大,虛實相間,構筑黃山松與“徽魂”的相似點。這篇文章倍受閱卷老師的青睞,不止在于它的立意,語言也很值得我們學習,你認為語言好在哪里?(學生交流)文采飛揚是其一大特點,整散句交錯使用,“引用+排比”的修辭,抒情酣暢,氣勢充沛,擴充了文章的內涵,強化了對黃山松、對徽魂的贊美之情。
三、解讀考綱:中考《考試說明》關于“有文采”是這樣描述: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意蘊。要做到使文章“有文采”,就要摒棄枯燥乏味干癟的信息語言,學會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
例如:她很憂愁------------------------------------
她是一棵孤單的樹,憂愁宛如層層水霧將她籠罩。(借用比喻)
她的憂愁“剪不斷,理還亂”,恰如春水綿綿不絕。(借用古詩詞)
過渡語: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修辭和引用化用詩句的角度打造作文語言。
四、技法指導
。ㄒ唬⑶捎眯揶o
【例1】責任,是一塊蘸滿高尚情愫的海綿,倘若你愿擠,總有光輝閃爍的思想滲入你生命的夾層之中;責任,是一塊久已蒙塵的水晶,倘若你愿擦,它會照得你的心靈亮堂起來;責任,是一支先人遺失的生花妙筆,倘若你愿拿,它會把你短暫的一生描繪得流光溢彩……
1、學生大聲讀一遍,初步感知語言文采的魅力。
2、提問:你認為這一段文字語言上有什么特點?(學生交流)
。1)比喻?將什么比作什么?有什么好處?——它使語言生動形象,具有形象美。
(2)排比?有什么好處?——讀起來瑯瑯上口,富有氣勢,讀起來很有感染力,具有氣勢美。二者合用形象開闊。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特點:比喻+排比(形象之中彰顯氣勢之美)
【例2】品讀人生,要學會品讀失敗和痛苦。愛迪生品讀一千多次的失敗,最終成功地發(fā)明電燈;越王勾踐品讀喪國的失敗與苦澀,臥薪嘗膽,最終一舉滅吳雪辱;蘭斯阿姆斯特朗品讀癌癥的痛苦,最終戰(zhàn)勝了病魔,回到了深愛的自行車賽場。失敗與痛苦是一種磨礪,一種考驗,讓真金在火煉中煥發(fā)光彩,讓鳳凰在浴火中涅盤重生。
1、學生大聲讀,初步感知語言文采的魅力。(學生交流)
(1)為了說明一個道理,作者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列舉了三個典型的史事。并且它們不是簡單的堆積在一起,而是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安排材料。這樣不但營造了一種文化意境,而且語言動人。
。2)用對偶,嚴謹整齊,使語言具有對稱美。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特點:排比+引用+對偶(氣勢之中蘊含深刻哲理)
師:修辭,猶如語言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如果能在文章中適當?shù)牟迳蠋字,那就會為我們的文章增添幾分亮麗的色彩。(板書:巧用修辭)
【例3】[導入語]一般而言,一位作家的風格一旦形成很難再改變,然而宋代詞壇上的一位女詞人--李清照,前后作品風格迥異,她的前期作品清麗明快,后期作品凄涼沉痛,更多表現(xiàn)出一種關心國家命運的愛國主義精神,引起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她遭遇了國亡、家破、夫死之痛,看下面的文字
讀慣了李清照“尋尋覓覓”的婉約窈窕,“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兒女情長,那么“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豪邁詩句,是不是如羽調商聲轉成黃鐘大呂般出人意料呢?追本溯源,卻是那亂離之世,家國之恨,才使這位柔腸百轉的女詞人對著滾滾湘江,一彎殘月,把淺唱低吟換作仰天長嘯。意外嗎?不,這種變化是同情理緊密結合的。意外,是浮涌在情理玉顏上的一層薄紗,揭開了它隱隱約約的掩蓋,情理露出了最意味深長的微笑。
[賞析]文段的畫線處用到修辭中的設問,問后再答,能引起人的注意和思考,語段中的兩個問句使材料很好地與話題相呼,與文題相合,明確地表達了作者的寫作意圖,適時地用到修辭中的反問、設問,不僅能造成句式上的變化,還能讓人隨時明白文章的主題所在。
[小結]善用修辭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個重要手段,最常用的有綻放藝術的比喻,增強氣勢的排比,濃化情感的擬人,也可以根據(jù)文章的需要用到其它修辭手法,總之,為了文章的神采飛揚要善于巧用、妙用。
[學生練筆]
1、展開聯(lián)想,巧用兩種以上修辭手法,以“母親”為話題,寫一組句子。(交流評點)
示例:母親是疲憊時的一杯龍井,當你軟弱無力時,只消幾口就使你神清氣爽;
母親是煩惱中的一曲古箏,當你意懶消沉時,優(yōu)雅的旋律一飄蕩,眼前立即一片青翠;
母親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當你瑟瑟發(fā)抖時,貼心的呵護和溫暖使你安然入夢;
母親是黑夜中的一顆明星,當你辨不清方向時,一束柔光指引你邁開堅定的腳步……
老師小結:修辭用與不用,確實有著天壤之別!但要注意:多用并非越多越好,我們千萬不能抓來就用,生搬硬套。修辭一定得用得自然、貼切,精妙,方能起到形象生動的作用,否則只會給人矯揉造作的感覺。
。ǘ、引用詩文
老師陳述:古代詩文是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許多詩詞名句猶如一粒粒明珠,放射著迷人的光芒。因此,適當引用一些詩文名句,會使你的文章流光溢彩,給人以美的享受,也會體現(xiàn)考生較為扎實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板書:化用詩文)
【例3】詩意地生活,或許應該如陶潛“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詩意地生活,或許應該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般的飄逸灑脫。詩意地生活,抑或應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般的溫婉簡約。(指名讀)
【例4】“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闭Z文從那古人口里娓娓道出;語文被當陽橋前頭的張飛一聲吼出;語文從憂國憂民的范仲淹的筆端流出;語文在潯陽江頭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蕩;語文帶我們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體驗神奇,到景陽岡的青石上感受驚險;它讓我們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憂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無奈,“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的蕭瑟……
老師提示:寫作時適當?shù)匾、仿用與化用古詩詞文,可讓作文語言錦上添花。但名句、詩文的運用,可以分為明引和暗引兩種。明引,是指引用時明白指出所引文字的出處,我們剛才的用得都是明引;有時也可直接將引文編織在自己的語言中,屬于“暗引”。
【例5】樂觀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鷺,樂觀就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樂觀就是那鸚鵡洲頭隨風拂動的萋萋芳草,樂觀就是那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點點落紅。
[學生練筆]
2、人生一路,處處關情。親情、友情、愛情,無不讓生命充滿感動與絢麗!啊笔怯H情的關愛;“”是友情的牽掛;“”是戀情的思念……
五、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讓作文語言“靚麗”起來的兩種方法,巧用修辭可以使形象美,化用詩文能達到古典美的效果,在寫作中合用多法一定能美不勝收。
(板書:形象美古典美合用多法美不勝收)
大家一定要在語言表達上狠下工夫,字斟句酌,精心錘煉,不求“語不驚人死不休”,也應“言不細雕不入文”,為你的思想著上美麗的外衣。但是一定要注意“語言優(yōu)美”不等于“語言炫耀”,不能因辭害意,影響文章內容的表達。請看一位考生作文片段:“誠信在哪里?誠信也許在維納斯的斷臂上,誠信也許在蒙娜麗莎的微笑里,誠信也許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傳說中……”(屏顯)這段文字就形式來說也許是美的,但寫的是什么內容,讓人很費解。過分刻意地追求形式,把形式作為第一性,必然事與愿違,妨礙作品內容的表達。事實上形式和內容應該是有機和諧的統(tǒng)一,對作品形式的慘淡經(jīng)營必須和對作品思想內容的苦苦探索相結合,才能收到預期的理想效果。語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日之功,但只要大家積極自覺地閱讀,表達時精心組織,你的作品語言就一定能靚起來。
六、布置作業(yè):
以“思念”為話題,用引用的手法,寫一段話。(交流評點)
示例:思念使詩圣嘆故鄉(xiāng)月明,思念使女詞人瘦比黃花,思念使豪放派鼻主幽夢還鄉(xiāng)相顧無言淚千行,思念使婉約派泰斗酒醒楊柳岸曉風殘月,思念使摩詰先生每逢佳節(jié)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愛國詞人“鐵馬冰河入夢來”……
板書設計:
講究文采
巧用修辭形象美合用多法
化用詩文古典美美不勝收
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簡單了解王維。
2.講析詩歌,清楚詩歌中的“征蓬”這個意象,能賞析頸聯(lián)。
3.背誦詩歌
教學過程:
1.導入: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派,影響了后來的文人墨客,特別是唐朝的幾位詩人,王維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學習王維的一首邊塞詩。齊讀題目《使至塞上》
2.簡介王維: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
3.分析詩歌,理解王維的特定心境。
解題:使:出使;(王維)出使到邊塞。
學生讀詩。個讀+集體朗讀
回答王維為什么出使?(用詩句中的詞回答)——問邊
單車欲問邊——出使時隨從很少。一般作為使者出使,替皇帝慰問,隊伍浩浩蕩蕩,而王維只是“單車”,為什么呢?
王維當時的背景資料:開元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二十五年,受張九齡提拔的王維也遭牽連,奉使赴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幕。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由“歸雁”一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葉干枯,根離大地,隨風飄卷,故稱“征蓬”。這一句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嘆身世。如曹植的《雜詩》(其二)所謂“轉蓬離本根,飄飖隨長風”,就是著名的例子。李商隱——《無題》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本詩中的“出漢塞”恰與詩人此行相映照;而且,這三個字異國他鄉(xiāng)的情味甚為濃厚,這就加深了飄零之感。去國離鄉(xiāng),感情總是復雜萬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像本詩中所寫乃是因為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氣派。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五、六兩句寫景,境界闊大,氣象雄渾。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這一聯(lián)詩句由兩個畫面組成。
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置身大漠,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副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云影。不見草木,斷絕行旅。極目遠眺,但見天盡頭有一縷孤煙在升騰,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似乎覺得這荒漠有了一點生氣。那是烽煙,它告訴詩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面構圖的角度說。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
“直”:《坤雅》:“古之煙火,用狼煙,取其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鼻迦粟w殿成說:“親見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另一個畫面是長河落日。這是一個特寫鏡頭。詩人大約是站在一座山頭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時當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閃著粼粼的波光。這是怎樣美妙的時刻啊!詩人只標舉一個“圓”字,即準確地說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由于選取這樣一個視角,恍然紅日就出入于長河之中,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整個畫面更顯得雄奇瑰麗。
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7
一、課文分析:
《雷電頌》向來被認為是我們教學的一個難點,而最主要的困難就是學生無法理解文中語句所蘊含的強烈的情感,不理解抒情的作用。而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在理解文中情感的基礎上理解文中一系列意象的象征含義。我們在教學這一課時均以朗讀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希望以朗讀來促進學生的理解。但是如果學生不能真正為文中的情感所打動,那么無論讀多少遍,學生也不會真正地朗讀出感情,更不能理解文中抒情的作用。對于文中各類象征形象的理解也只能被動地接受。因此,學習本課的關鍵就在于理解文中蘊含的情感。
我結合學生平時的閱讀內容和習慣簡單分析一下學生不理解的原因。我將之歸納為三點:
一、文章中狂飆突進的語言風格不是現(xiàn)在的學生可以接受的,他們不明白為什么會有如此強烈的抒情。
二、學生無法理解屈原近乎瘋狂的抒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刺激了屈原。
三、學生與郭沫若之間的時代隔閡過深,無法理解文中蘊含的反抗精神。因此,理解詩歌中所表達的情感需要循序漸進,一步步地引導,才能有效地打動學生。我們可以從把握詩人最主要的情感入手,先從整體上把握全課的情感基調,再通過對局部字句的品讀,把握具體語段的情感。
綜上所述,教學本課之前必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及相關的戲劇內容有所了解,從而了解到屈原在目睹祖國一步步走向黑暗時的痛苦,再引導學生去體會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情感,在此過程中以指導朗讀的形式幫助學生去理解文章的內容,再結合時代背景及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作者通過本文所表達出的精神。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朗誦指導,體味文中抒情主人公的深沉奔放的情感及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
2、通過學生朗讀,結合老師指導,理解文中各個意象的象征含義。
3、結合背景材料,感悟作者通過屈原所傳遞出的愛國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難點:目標1
重點:目標2
四、教學準備:
屈原《懷沙》、《天問》、《漁父》、《離騷》節(jié)選,背景材料
預習作業(yè):細讀全文,歸納一下本文中出現(xiàn)的各種形象,并根據(jù)抒情主人公對其的不同態(tài)度將之分類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兩千多年前,一位詩人面對眼前的世界,一個他既熟悉又陌生的祖國,感到迷惑不解。這個曾經(jīng)強大的祖國為何會如此迅速地敗落,為什么自己的良苦用心卻無人理會,最終向這個世界發(fā)出一系列疑問:“薄暮雷電,歸何憂?厥嚴不奉,帝何求?”(《天問》節(jié)選,譯文:“傍晚時分雷鳴電閃,想要歸去有何憂愁?國家莊嚴不復存在,對著上帝有何祈求?”)請大家朗讀這一部分,思考一下你從中讀出了什么感情。這一聲吶喊,穿越了兩千年的時空,最終又一次在1942年重慶上轟響,震撼著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國人的內心,而其中最令人振奮的一段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習的《雷電頌》。
2、檢查預習,感知文意。
、僬n文預習提示中的“獨白”一詞指什么?(心理描寫,表達主人公的內心感受)
、谠诒疚闹,主人公是借助一系列自然現(xiàn)象及不同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的。那么文中究竟出現(xiàn)了哪些形象,依據(jù)屈原的不同態(tài)度,大家覺得可以將之分為幾類?請大家結合課文中的具體語句說明分類的理由。(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回答)
歸納:風、雷、電(呼喚它們摧毀眼前的黑暗)、洞庭湖、長江、東海、小島(渴望走入它們的世界)、土偶木梗(憤怒地指責、控訴)
③總結文中的情感:痛恨黑暗,向往光明,頑強戰(zhàn)斗精神。
3、朗讀指導
過渡語:屈原是怎樣的人?或許你有已經(jīng)有了答案,可是今天,我們要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屈原,讓我們通過朗讀,賦予文字以生命,點燃心中的激情,蕩滌心中的塵!
、僬Z氣,感受文中的主要情感傾向。
語氣是情感表達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也是體會人物情感的途徑。下面這幾個句子,你覺得應該讀出怎樣的語氣呢?為什么?
⑴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的咆哮吧!
、颇,你東君,你是什么東君?
(學生活動,依據(jù)提示,明確朗讀的語氣,再朗讀,先個別讀,再齊讀)
提示:
、沤Y合上下文及對戲劇內容的介紹,感受屈原所處的時代的黑暗。對照《漁父》中“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安能以自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譯文“全體都混濁,只有我一個人干凈,大家都醉了,只有我一個人清醒……哪能夠以干凈的身子,沾染外界的污垢”)的詩句,思考屈原呼喚風的原因。(對現(xiàn)實黑暗的憤恨,表達自己不屈的意志)屈原對于風的情感是什么樣的?(期盼、頌揚)屈原還對文中的哪些意象表達了同樣的情感?(風雷電)
⑵屈原對于劇中眾神的情感又是什么樣的?(對他們的蔑視與批判)結合文章的內容,說說批判他們的原因是什么?(無能、愚昧)補充戲劇中的鄭袖勾結張儀出賣國家利益的目的是為了阻止張儀選派中原的美女,而楚懷王偏聽偏信,根本不聽屈原的辯解。再對照《離騷》中對世人的描寫“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譯文“大家都競爭著在以酒食為征逐,貪財好利的心事全然不知滿足。大家都寬恕著自己而猜忌別人,大家都在斗著心機而互相嫉妒”)。說說劇中的眾神是什么人的化身?(就是楚國貴族的寫照,也代表歷自私短視、昏庸無道的統(tǒng)治者,是黑暗勢力的化身)
⑶面對這些統(tǒng)治者屈原屈服了嗎?他憑借什么與之斗爭?(風雷電)于是自然界的風雷電就有新的含義,是什么?(與黑暗世界抗爭,改變黑暗世界的力量)風雷電都在呼喚光明,創(chuàng)造光明,而光明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屈原也渴望自己來到長江、東海及無名的小島,這里就是他心目中理想世界的化身,這里是光明、自由的。
總結:這種用某種具體的事物表達特殊含義的手法,叫做象征。作者在這里用風雷電象征對光明的渴望以及與黑暗世界的抗爭。
拓展:從文章中任選一句話,揣摩語氣,朗讀評析。
、谡Z調,把握情感的變化。
語調主要包括抑揚頓挫(下降、上升、停頓、轉折。形容聲音、語調等跌宕起伏,節(jié)奏分明,富有變化)與輕重緩急兩種情況,這是與文章的內容密切相關的。請大家朗讀下面的一段文字,讀出語調的變化。
啊,電!你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呀!我的長劍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長劍,你不能拔去我無形的長劍呀。電,你這宇宙中的劍,也正是,我心中的劍。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雖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樣,你抽掉了,它又合攏了來,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暫時的一瞬的顯現(xiàn),哦,那多么燦爛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提示:
、耪Z調下降、上升、停頓與主人公情感的起伏是相對應的,在這段文字中,你能夠感受到屈原的情感起伏了嗎?找出文中情感與主體內容不相同的語句。(“我的長劍是被人拔去了”“你抽掉了,它又合攏了來”)
、普Z調的輕重緩重與情感的激烈與平靜相對應,大家在文中找出表現(xiàn)情感最激烈的`語句。(“你劈吧,劈吧,劈吧”“劈開,劈開,避開”)
。▽W生活動:先齊讀,指導后自讀,再由個別學生先讀,在老師的指導下,再次齊讀)
總結:作者在這里用第二人稱來呼喚風雷電,這種修辭手法叫什么?(呼告)通過這種手法,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情感。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面對強大的黑暗力量,屈原知道雙方力量的懸殊,但他依然表現(xiàn)出對光明的不懈追求,這里情感的變化正是他精神的體現(xiàn)。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看看文中表現(xiàn)出什么精神。
4、體會精神。
、賹φ涨脑娋洌惺鼙菊n中所表現(xiàn)出的精神有什么不同?
朗誦《懷沙》片段:“曾傷爰哀,/永嘆喟兮。/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知死不可讓,/愿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譯文:無休無止的悲哀,令人深長嘆息。世間混濁無人了解我,和別人沒什么可說。死就死吧,不可回避,我不想愛惜身體。光明磊落的先賢呵,你們是我的楷模。└惺芷渲械木瘢瑢φ照n文的內容,說一說有什么不同?
、谇遣豢赡軐懗觥独纂婍灐愤@樣的作品的,郭沫若之所以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作品,與當時的環(huán)境是密不可分的。
補充背景:1941年祖國山川正遭日寇踐踏,山河破碎,家園被毀,人民流離……而同時,“皖南事變”的血腥,窒息著國統(tǒng)區(qū)每顆進步心靈,憤怒了華夏每一個正直的靈魂……
郭沫若在原先的構想中,是要把《屈原》寫成一部時間跨度達成20年的作品,其間屈原的命運也幾經(jīng)沉浮,最終在國家遭遇毀滅性打擊后自殺殉國。但在這部作品中,時間被濃縮為一天,屈原也奔向漢北,與當?shù)厝嗣褚黄鸬挚骨剀姷那致。作者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變化,甚至要改變歷史人物的結局?
選擇一段情感比較強烈一點的,齊讀體會(預設第8段)
朗讀設計:學生讀——教師指導——領讀7段學生跟讀8段
情感激發(fā):昏庸專橫的楚懷王不聽屈原的一再忠告,粗暴地撕毀楚齊盟約,依附秦國,走上了妥協(xié)投降的道路……面對正在沉入黑暗的祖國,失去自由的詩人滿腔憂憤……
同學們,現(xiàn)在你就是屈原,屈原就是你,你眼望著奸臣當?shù),祖國即將毀滅,大殿外雷聲轟鳴,狂風大作,閃電霍霍……讀8節(jié)
5、拓展練習:
本文在寫作上多用象征手法,也就是用具體的事物來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同時接合了呼告的修辭手法,也就是多用第二人稱直呼文中的人或物,以增強情感及感染力。請大家模仿文中的寫法,對自然界的事物寫一段相關的描寫。
教學后記:
教學本課之前,我們區(qū)的陳雋老師開設了一堂極其成功的公開課。之所以稱之為成功,是因為在這節(jié)課上,陳老師極其成功地調動了學生的情緒,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讀之中。(陳老師的視頻請見我仔細分析了全課的主要內容,我覺得陳老師在教學內容上并沒有執(zhí)著于分析各種意象的象征含義,而是啟發(fā)學生理解文本主題即可。他在朗讀中,沒有過多地強調朗讀的技巧,而是強調了對學生情緒的調動。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所選擇的兩組朗讀的例句,以訓練語調、語氣為主要方式,引導學生感受本文中情感的變化。這兩個訓練內容,學生容易掌握,而也突出了本課朗讀的核心內容。因為通過這兩段朗讀的練習,也就將文本的主題明確了出來,再結合時代背景,學生也就能夠深刻地把握文章的精神?梢哉f,體現(xiàn)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
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8
《馬說》課文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把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歸納這一類懷才不遇的文學作品的共同特點,做一點初步的文學探究。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把握古今異義詞。
如:“然后有千里馬”“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等。虛詞“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等。
教學預備
1、布置學生對照注釋初讀課文,也可以利用工具書,讀準字音。
2、學生查找有關馬的成語,并作解釋。
3、教師預備一個關于千里馬的故事,有關“伯樂相馬”“知己”等詞的來歷。
設計思路:把誦讀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練習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明確“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進一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主題思想。鼓勵學生自讀,認真看注釋,弄清大意。疏通文意只限于難詞難句,學生理解就行,不搞機械的串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ㄕ垖W生匯報查找到的有關馬字的成語。就其中的“伯樂相馬”,給學生講關于伯樂的故事。)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今天我們來學習《馬說》,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系有進一步的熟悉。
二、解題
《馬說》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榜R說”這個標題,是后人加的!罢f”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隨便些。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帶讀全文,要求學生留意難字的讀音。
2、學生讀課文,并且討論、了解全文大意。
3、思考討論:
。1)文中千里馬指的是什么?
要點提示:比喻人才。
。2)伯樂指的是什么?
要點提示:比喻識人才的人。
。3)歸納:本文就是通過千里馬和伯樂,隱喻人才和識人才的人的。
四、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ㄒ唬⿲W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思考討論。
。1)概括本段內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對馬的熟悉?
要點提示:(1)無識馬者則名馬無名。
。2)先有馬,再有對馬的熟悉。就一般的馬來說,應該是這樣的情況。然而對千里馬來說,情形便有所不同。假如不能把它從普通的馬群中識別出來,只有一般對待,發(fā)揮不出它的特長來,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馬,就沒有千里馬。在這里,識馬就成為前提了。、
3、齊讀第一自然段。
。ǘ⿲W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請一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2。思考討論。
。1)概括本段內容。
。2)跟常馬一樣都達不到,豈不是千里馬不如常馬了嗎?
要點提示:
。1)無識馬者則千里馬無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數(shù)量的喂養(yǎng),常馬吃飽了而千里馬遠沒有吃飽;沒吃飽的當然比不上吃飽的,本領自然發(fā)揮不出來。這正是說明,千里馬喂養(yǎng)不得法,便無法顯示它的本領。
3、齊讀第二自然段。
。ㄈ⿲W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請一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
2、思考討論:
。1)概括本段內容。
(2)“策之”“食之”“鳴之”是什么句式?
。3)三個“之”字,用法是否一樣?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
要點提示:
。1)妄言無千里馬者,恰是不識千里馬者。
(2)排比句式?偫ú蛔R馬者不按照千里馬的特性來對待它。
。3)前兩個“之”,代詞,指千里馬,分別作動詞“策”(驅使)、“食”(喂)的賓語。第三個“之”卻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調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如同我們在第一冊中讀到的“久之”的“之”一樣。(見蒲松齡的《狼》)這里“鳴”是(馬)鳴,而不是鳴(馬)。這樣用使句式整潔而又靈活富于變化。
。4)表現(xiàn)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不滿和憤慨。
3、齊讀第三自然段。
。ㄋ模w納課文。、 1、讀了本文請你談談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
要點提示:
1、本文圍繞著有千里馬還是沒有千里馬的問題反復論述,慨嘆世無伯樂致使千里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沒人才,并抒發(fā)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
2、閱讀本文的現(xiàn)實教育意義:讀了本文能熟悉到舊社會封建統(tǒng)治者埋沒、扼殺人才的可惡,深感生在新社會的幸福。我們應當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煉自己,使自己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有用之才。五、拓展探究
1、你還知道哪些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寫了些什么作品?
2、他們作品大多寫些什么內容?
3、假如你懷才不遇,你學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結果,寫成一篇小短文,下節(jié)課交流。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拓展探究”中的三項作業(yè)。
2、背誦課文。
《馬說》教學反思
通過《馬說》一文的教學,并結合自己平時文言文教學中的一些具體做法,談一下幾點反思:
1、在反復誦讀中感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我首先讓學生在學生初步理解字意的基礎上,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調,反復地朗讀,再理解,再朗讀,在這個過程中充分調動自己的內心情感去體味作者與作品,最終實現(xiàn)對作品深刻的感悟。
2、補充背景材料進行感悟
《馬說》一文是作者韓愈借千里馬被埋沒、被摧殘的不幸遭遇,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之情。因此有關于文章及作者的寫作背景尤為重要:《馬說》大約寫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鑒于此在設計導學案時,我布置了一項內容:結合歷史知識,借助手中的資料,搜集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的感知文章內容。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中以小組為平臺,能組織有效的合作探究,各學習小組圍繞問題,踴躍討論。討論到高潮,各學習小組圍繞“誰來為千里馬的不幸遭遇負責”展開深究,以小組為單位搜集的資料進行智慧碰撞,這樣,學生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文本,為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相互爭論、探究,達到讓學生深層次感悟作品主題。
感覺到不足的是:在學生經(jīng)過三個回合的朗讀后,讓學生在積累文言詞語時,大部分同學還很生疏,錯誤率比較高,課前的預習指導很不夠;課堂是注重了在情感方面的引導,也沒能及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字詞方面的比較;還有在“拓展延伸,聯(lián)系現(xiàn)實”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時間把握不夠好,讓學生討論拖延了一些時間,造成當堂背誦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過緊。
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9
一、班情分析
本班現(xiàn)有在籍學生23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0人。在實施新課改中,教師熱心進行語文教學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實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了綜合實踐能力,對推進新一輪教學改革積累了成功的經(jīng)驗。但是,部分學生對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適應。受應試教育的慣性影響,教師在實施教學中,仍然有重知識輕能力的現(xiàn)象,沒有進入課改規(guī)定的情境。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按照《課程標準》編排的新教材,體現(xiàn)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于構建新的教材系統(tǒng),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全書按主題合成單元,每個單元按照主題進行綜合訓練,努力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綜合學科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yǎng)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思想品德目標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fā)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識目標:
了解課文中出現(xiàn)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了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3、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的目標
在小學語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聽話說話的能力,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說,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的思路,了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yǎng)默讀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4、人文素質目標
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tài),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
四、教學措施
1、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地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教師要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教科書,弄清編輯者的意圖及內在聯(lián)系,從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實施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總攬全局,面向全體。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注重補差補缺,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
3、認真抓好聽說讀寫訓練,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賞,誦讀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尤其要注重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后勁,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課堂活動,進行網(wǎng)上學習的探索,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的效率,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學修養(yǎng),陶冶高尚情操,使學生獲得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6、注重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開發(fā)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語文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xiàn)終身受用。
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學會愛護自然、保護自然。
2、品味文章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愛護自然,學會保護自然
教學難點
辯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yǎng)科學理性精神;
教學方法
朗讀,討論,講析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語:
。ㄒ唬┏踝x感知
默讀課文。注意生字、生詞,自己查工具書解決。
1、字詞過關檢測,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鯤(kūn)鵬鷦鷯(jiāoliáo)蓬蒿(hāo)咫尺(zhǐ)
狼藉(jí)相形見絀(chù)美味佳肴(yáo)
2、解釋下列詞語。
蓬蒿:(方)茼蒿。飛蓬和蒿子,借指草野。精巧:精細巧妙。
咫尺:(書)比喻距離很近。 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佳肴:精美的菜肴。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2、請幾個學生談初讀文章的感受。哪幾節(jié),或哪一句不懂?可以讓學生記下自己的有關問題,在下一環(huán)節(jié)中注意學習。
。ǘ┢纷x課文,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1、品讀第一節(jié)
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這實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為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卻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樣,有什么資格與自然對立!
問:第一節(jié)總起全文,談到了全文的兩個問題,請學生概括。
參考答案:
這一段總起全文,寫了兩層意思:人和自然相比人是個孩童;人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
問:從第二節(jié)開始,到哪一節(jié)是談的第一個問題?
參考答案:到第七節(jié)。
2、請學生范讀讀2——7節(jié),讀完后思考:
。1)提示思考:如何認識人類的.智慧?如何認識人類智慧的結果:重大科技成就?
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反復思考。
第二節(jié),作者總的比較人類智慧是滴水,大自然的智慧如同大海。
第三、四節(jié),關于人類重大科技成就問題。
第五、六節(jié),作者推測人類不是有智慧的生物,也不是智慧生物。
第七節(jié),作者具體比較人類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
。2)重點品讀第七節(jié)
“大自然用‘死’的物質創(chuàng)造出了這樣豐富多采的生命,而人類卻不能制造出一個哪怕是最簡單的生物。”
“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體現(xiàn),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用盡人類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難以造出這樣的一個人來,讓那一萬億個細胞協(xié)調工作,是人類的智慧所不能勝任的!
。3)人能否征服自然?人作得了自然的主人嗎?
討論明確:人類永遠都不可能征服自然,更做不了自然的主人。
第二課時
。ㄒ唬⿵土暸f課
聽寫詞語。
蓬蒿咫尺狼藉吶喊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精巧絕倫美味佳肴
。ǘ├^續(xù)品讀課文,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1、請學生齊讀第8——13節(jié)。讀完后思考:
如何理解“人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
2、重點品讀第八、九節(jié)
。1)“為了”為什么加引號?
。2)“人是自然發(fā)展的高級階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tài),其高級之處僅在于他會思維、能夠進行理解以及有自我意識!
(3)“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宇宙或者說自然借我的眼睛來觀看她自己,借我的嘴來表達她自己,說出她億萬年來想說而沒有說出的話。”
3、重點品讀第十三節(jié)。
“首先應該敬畏它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
“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ㄈ┛偨Y全文
1、“敬畏自然”的是什么?
明確:“敬畏”有兩層含義,一層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認識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二層是“畏懼”,但不是簡單的害怕,而是說破壞大自然、違背自然規(guī)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懲罰,大自然的懲罰是無情的,是令人畏懼的。
2、為什么要“敬畏自然”?我們應該如何敬畏自然?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為人類與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人類卻常常與自然對立,有時違背自然規(guī)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其實,自然就是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人類也是自然的一個要素。只有認識、愛護自然,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發(fā)展。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們自己。敬畏自然,即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四)質疑思辨:
教師激趣: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本文就處處洋溢著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對本文的觀點有質疑嗎?
學生質疑,暢所欲言。
如:⑴畏懼自然是否意味著不求進步、無所作為?
⑵作者有沒有否定現(xiàn)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⑶人類不可以改造自然?
。ㄎ澹┩卣寡芯浚
激趣:讀著本文精辟的論述、理性的分析,你將如何把“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變成最實際的行動?
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幾條標語,向人們發(fā)出呼吁。(可每一小組擬一條展示交流)
參考:
1、地球不是我們從父母那里繼承的,是從子孫那里借來的。
2、地球不屬于人類,而是人類屬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則就是合作;我們不應只求改變世界,而應力爭改變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們的眼淚。
5、我們愛護今天的自然,自然將呵護我們的明天!
齊讀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情感與態(tài)度:引導學生用心傾聽、感受生活,體驗生活的豐富多彩
過程與方法:朗讀法點撥引導法仿寫法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運用生活體驗,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仿寫)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課前,我們先來一次聽力大比拼,看誰反映最快,看看大家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
這個世界正是因為有了聲音的存在,才會變得更加地豐富多彩,更加的生機勃勃。今天,我們將走進桂文亞的《你一定會聽到的》這篇課文,一起去感受那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
二、整體感知,把握主旨
1、學生散讀并圈劃能表達作者思想的關鍵語句(議論性語句)。
2、歸納主旨。
從聲音里,人學會了分辨、感受各種喜怒哀樂,也吸取了知識。愉快動聽的聲音,帶給我們快樂,嘈雜無聊的`聲音,則會使人痛苦。從聲音里,我們逐漸成長!凇奥牎敝谐砷L
用心聽,用心看,也用心想,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眯膬A聽
聰明的人,知道什么時候該聽,什么時候不該聽,這是因為他在“聽”的成長過程里,學會了選擇和思考,他聽進心里的聲音,不僅“好聽”,也是“有益的”——這些聲音,充實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樂趣!獙W會選擇與思考
想想看,如果一個“充耳不聞”的人,對外界的一切已經(jīng)無動于衷,必然也是一個“視而不見”的人了。當一個人喪失了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著這個人內心世界的封閉和退縮,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嗎?——敞開心靈
主旨歸納:我們要善聽、樂聽,在聽中快樂地成長。
三、品讀語言,品味特色
1、作者在描寫聲音時,運用了哪些手法?(著重聲音描寫方面)
2、交流
3、歸納語言特色,及其表達作用
明確:
特點一:運用修辭
A、比喻: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化無形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B、擬人:賦予其人格,使其形象更生動。
c、排比:增加語勢,起強調作用,使語言富有節(jié)奏感。
特點二:運用問句: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fā)讀者的思考。
特點三:運用擬聲詞: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特點四:運用多種感官角度:從多方面捕捉景物特征,使得被描寫物的形象更豐滿。
特點五:運用第二人稱:與讀者直接對話,拉近和讀者的距離,
小結:描寫聲音的基本方法:抓住聲音的本質特征--以聲寫聲巧用各種修辭--以形寫聲展開聯(lián)想、想象,融入真情實感--以情寫聲
四、知識拓展——仿寫
1、齊讀1、2、3段
2、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仿照1-3段,用心品味,寫一種生活中你所聽到的細微、難以覺察的聲音。
。1)教師指導:觀察(用心感受)+想象(設置情境)+語言(運用修辭,生動形象)=你一定會聽見的
仿寫注意要點:格式、手法、描寫性
如有困難可作提示(機動)
學生仿寫內容提示:花開的聲音、春筍破土的聲音、蝴蝶煽動翅膀的聲音、野花在風中跳舞的聲音……
。2)討論交流
五、總結
作者用充滿詩意的筆調為我們展示了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傾聽,去感受。聲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讓我們伴隨著聲音一同成長,做生活的有心人吧,把你的耳朵叫醒,你一定會聽見的。你的生活也將更加美好。
讓我們在金海心的《把耳朵叫醒》這首歌中結束這節(jié)課……
六、作業(yè)布置(1、2任選一題)
1、課文結尾處寫了幾種聲音游戲,選擇其中一種,試著把感覺記下來。
2、回憶自己成長過程中最令你感動的聲音,試著把它記錄下來。
3、收集古代詩歌中描述聲音的詩句。
板書:
寫聲方法。
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學習按照一定順序組織材料的方法。
2.學習抓住事物特征,用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的方法。
3.體會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4.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為”在文中的用法。
教學重點:
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難點:
樹、石、水、魚的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流”導入。
二、簡介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的愁悶。他在永州發(fā)現(xiàn)了許多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頗有名的《永州八記》。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發(fā)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郁憂傷之情。他所寫的游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初讀課文,圈出生字、生詞。
2.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泛讀,學生輕聲跟讀,并補充。
3.師生共同疏通文意。
。1)古今異義。
去:(古)離開(今)前往,到某處
怡然:(古)靜止不動的樣子(今)癡呆或深思的樣子
小生:(古)年輕人(今)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一詞多義。
以:①全石以為底(介詞,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譯)
、垡云渚尺^清(介詞,表原因)
為:①全石以為底(動詞,當“作為”講)
②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動詞,“成為”)
清:①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詞,清澈)
、谝云渚尺^清(形容詞,冷清)
可:①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诓豢芍湓矗ㄖ鷦釉~,能夠)
差:①參差披拂(形容詞,長短不一)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動詞,交錯)
。3)翻譯。
①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诙氛凵咝校鳒缈梢姟
、燮嗌窈,悄愴幽邃。
。4)判斷!叭簟薄八啤薄叭纭倍伎梢杂脕泶虮扔,但有時不一定是打比喻。試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俾勊,如鳴佩環(huán)。()②皆若空游無所依。()
、鬯婆c游者相樂。()④天涯若比鄰。()
第二課時
一、齊讀課文,把握課文大意:
第一段: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寫潭水清澈,游魚活潑。
第三段:寫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寫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記下與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二、賞讀課文:
(1)文中哪些句子寫了“石”?請說明理由。
點撥: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著“石”的氣息!叭詾榈住,“卷石底以出”說明“潭”的確是個“石潭”。“如鳴佩環(huán)”形容聲音嘹亮,說明“石潭”的不一般!扒鄻浯渎,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yōu)美形態(tài)!坝安际稀苯栌≡谑系聂~影表現(xiàn)水的清澈透明!捌嗌窈恰辈槐M是石的冰涼,不容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寫了“水”?請說明理由。
點撥:“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這句話正面寫出游魚的生動活潑,從側面表現(xiàn)了潭水的清澈透明!疤段髂隙,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用形象的比喻,寫出了小溪的形狀。
(3)文中的“動”與“靜”。
點撥:①游魚的“怡然不動”及“俶爾遠逝”表現(xiàn)了魚兒的生動活潑。
、谛∠。就小溪身來說,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用了這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
。4)文中的“對比”和“烘托”。
點撥:①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tài)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②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shù),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
。5)文中的“景”與“情”。
點撥: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環(huán)境結合起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對景物描繪中結合著作者自身的遭際,滲透著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雖充滿了生機——“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但卻無人賞識,四周被竹圍抱,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觸景傷情。作者離開國都長安來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習慣。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為了擺脫抑郁心情。此刻過于清冷的環(huán)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靜清美與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xiàn)實的不滿。
。6)文中的“鏡頭”與“畫面”。
點撥: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換形”的寫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風光影片,具有極強的動態(tài)的畫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寫潭水、游魚,采用了“定點特寫”的寫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個字,就活靈活現(xiàn)地描繪出了潭水中游魚的美景。
。7)文中的寫景短句。
三、精讀課文,鞏固:
。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3)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5)跟作者同游的好幾個人,為什么篇末才將他們的姓名一一列出?
四、總結全文。
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13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異特點,體會作者的游蹤的順序。
2.了解旅途中的所見所遇之事。
過程與方法
朗讀課文,體會作者運用優(yōu)美和幽默的語言描寫眼前景物、記敘所遇人物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熱愛大自然,以積極美好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
重點體會作者以游蹤和觀察點的變化描寫眼前景物。
難點體會作者優(yōu)美和風趣的語言風格。
教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具有關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要問西歐最雄偉的山脈是什么山脈,那就是阿爾卑斯山脈;要問阿爾卑斯山脈上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今天,我們將穿越到一個世紀以前,跟隨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去登游勃朗峰,這必定會是一次輕松愉快的旅行。
馬克·吐溫(1835-1910),美國幽默大師、小說家,19世紀后期美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風格以幽默和諷刺為主,既富于獨特的個人機智與妙語,又不乏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萬英鎊》(短篇)等。此外,馬克·吐溫還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苦行記》等。
勃朗峰是阿爾卑斯山脈峰,也是西歐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語意為“銀白色山峰”,位于法國和意大利邊境。勃朗峰地勢高聳,常年受西風影響,降水豐富。冬季積雪,夏不融化,白雪皚皚,山體約有200平方公里為冰川覆蓋。勃朗峰設有空中纜車和冬季體育設施,為登山運動勝地;山峰雄偉,風光旖旎,為阿爾卑斯山旅游中心。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國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庫馬約爾,長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車,使巴黎到羅馬的里程縮短了約220公里。
1.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填表格
方式所見所遇感慨
上山徒步登山
(1-6)勃朗峰美麗景色驚嘆
美好聯(lián)想
下山雇車旅行
(7-11)幽默風趣的“車夫”幸運
輕松愉快
2.找一找地名,看一看作者的行蹤怎樣,體會本文行文順序。
馬蒂尼→阿冉提村→勃朗峰→沙蒙尼旅館
可見,本文以作者的行蹤到展現(xiàn)作者旅行的所見所遇。
1.作者登山時是徒步進行,為什么認為乘車騎騾的`游客“可憐可憫”呢?
見課文第1段,采用了對比的寫法。
因為路都是山坡,陡峭難行;天氣又灼熱難當,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下,乘車騎騾反而極不方便,所以顯得“可憐可憫”。
2.作者怎樣描繪勃朗峰的?
(1)遠望勃朗峰:穹山頂呈V字形,聳入藍天,巍峨壯觀;
(2)登山勃朗峰:望周圍的峰奇形怪狀,側面襯托了勃朗峰的雄偉。
(3)逗留高地:仰面遙望美景獨特,滿目華彩,變幻無窮,如同肥皂泡(仙境)。
3.作者由勃朗峰奇幻的景象聯(lián)想到什么?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
作者由勃朗峰美麗景色,尤其是神奇變幻無窮的云彩聯(lián)想到肥皂泡。
肥皂泡的色彩也是變幻無窮的,且轉瞬即逝,這和作者在勃朗峰上見到的奇美景象相似。作者這種特別聯(lián)想,一方面表達了對大自然創(chuàng)造如勃朗峰神奇美麗一般景觀的贊嘆;一方面也感慨如此的美景轉瞬即逝,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人們應好好珍惜吉時美景,人們也應積極投身大自然,縱享大自然的饋贈。
4.下山作者寫的是遇“車夫”一事,怎樣理解作者的安排,這一內容和題目“登勃朗峰”有聯(lián)系嗎?
作者下山寫雇車去旅館,塑造了一位車技嫻熟、幽默風趣的車夫,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一內容和前文登勃朗峰緊密相連,展現(xiàn)了旅行的另一面。寫美景,令人陶醉留戀;寫人,風趣幽默,讓人倍感輕松愉快。這樣的旅*程真是一個完美的身心之旅。
5.細讀課文,體會課文的語言特點。
(1)“有些頂端尖峭,并微微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纖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山峰或比作“美女的纖指”,或比作“塔糖”,形象地寫出了山峰的形狀,突出了勃朗峰周圍山峰奇形怪狀、千姿百態(tài)的特點。
(2)“我們曾仰面遙望附近的一座峰巔,但見色彩斑斕,彩霞滿天,白云繚繞,輕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細,宛如游絲蛛網(wǎng)一般!
描寫峰巔的奇幻色彩和白云姿態(tài),從側面反映了勃朗峰景色的美麗壯觀,如夢似幻。
(3)“自然界中最美麗最精致的造物,莫過于肥皂泡泡了:剛才空中的華麗色彩,天衣云錦,恰如那在陽光下破裂并蔓延開去的肥皂泡。”
把眼前勃朗峰的美景——這個大自然精美的杰作比作色彩華麗、奇幻無比的肥皂泡泡,聯(lián)想豐富、獨特,也贊美了勃朗峰的景觀真是如夢似幻,可望不可久留。
(4)“他說的是法語,還不時地打嗝,像是在加標點符號!
生動描寫出車夫說話的特點。語言幽默風趣,氣氛輕松愉快。
本文記敘了與友人游覽勃朗峰的一次經(jīng)歷,描繪了山中奇景、嶙峋怪石、變換光影,敘述了奇人奇事、驚險旅程、怪異車夫,表現(xiàn)了旅途的無限趣味,表達了對世事人生的無限感慨,抒發(fā)了對奇山異景的贊美之情。
1.全文以作者的行蹤和觀察點的移動為線索,描述了作者游勃朗峰的所見和所遇之事。
2.作者筆法多變。寫上山,用散文筆法,描繪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變幻的光影,引出無限感慨;寫下山,以小說筆法,敘述奇人奇事,驚險的旅途,怪異的車夫,富有傳奇色彩。
3.文中語言優(yōu)美又不乏幽默風趣。馬克·吐溫是語言大師。即使本篇文章是篇游記散文,也體現(xiàn)了他語言精美又不失幽默的語言風格。如“有些頂端尖峭……只能在分野處才得以偶見幾堆”一組句子,就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勃朗峰周圍山峰多樣的形狀;而所選的喻體都來自生活,以小喻大,不失幽默,能使讀者閱讀后產(chǎn)生輕松愉悅之感。
登勃朗峰上山觀峰遠望:V字形壯觀周圍山峰形狀多樣美景獨特:華彩變幻,如肥皂泡(聯(lián)想)下山遇車夫車技嫻熟說話風趣輕松愉快
讀馬克·吐溫的《登勃朗峰》,我們絲毫不覺得作者同他朋友一道登山旅行的勞頓之苦,有的只是觀賞美景,享受旅行的輕松愉快。那么,我在教授這一課時,力求也能讓同學們輕松地讀,愉快地學。學習的過程也好比旅行的過程,只要我們抓住主要目標,端正我們的心態(tài),運用恰當?shù)姆椒ǎ湍芟褡髡哂尾史逡粯,既能觀賞沿途的美景,又能享受出行的樂趣,從身和心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都要力求貫徹這一教學理念。
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一)充分認識“雨林”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重要地位,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二)掌握文中運用的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
(三)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和能力。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在地球赤道的南北兩邊,有幾片終年濕潤的土地,那里氣候炎熱潮濕,雨水充沛,是動植物生長的樂園。這些地區(qū),茂密的森林終年常綠,宛如環(huán)繞地球的一條翡翠項鏈;上千種走獸飛禽自由地在花叢間穿梭、攀援、飛舞。這就是熱帶雨林。
(解說:為了讓學生對“雨林”有更直觀清晰的感受,有條件的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或影像資料,并用較為精練生動的語言對圖片進行簡要的概括。)
請同學們觀賞一些雨林的圖片,解說詞如下:
雨林地區(qū)的地形復雜多樣,從散布巖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縱橫的高原峽谷,多樣的地貌造就了形態(tài)萬千的雨林景觀。
熱帶雨林是一種茂盛的森林類型。進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來到一個神話世界,靜靜的河水、奔騰的小溪、飛瀉的瀑布到處可見;參天的大樹、纏繞的藤蘿、繁茂的花草交織成一座座綠色的迷宮。
附生植物如藻類、苔蘚、地衣以及蘭科植物,附著在喬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樹干和枝丫上,就像披上了厚厚的綠衣,有的還開著各種艷麗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葉片上,形成“樹上生樹”、“葉上長草”的奇妙景色。
毛色艷麗的鸚鵡、巨嘴鳥和天堂鳥把高大的樹冠層裝飾得像無價的珠寶,它們悅耳的叫聲是雨林中最熟悉的樂章。
雨林中到處可見黑猩猩、長臂猿、懶猴、獅子等珍奇動物,被枝葉厚厚覆蓋的地面是它們生活的天堂,難怪有人把雨林稱為“世界上生命力最強的地方”。
其實,熱帶雨林不僅美麗神秘,最重要的是,它是我們地球生物圈中的主要角色,它不僅養(yǎng)育著數(shù)量龐大的動植物種群,其本身在生長過程中還向大氣源源不斷地供給著生命賴以生存的氧氣。因此,熱帶雨林有了一個別稱——“地球之肺”。在欣賞熱帶雨林的美麗景色時,同學們是否知道,由于諸多人為的原因,雨林的現(xiàn)狀令人擔憂?如果雨林一旦被毀,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災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分析《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的災難》這篇說明文,看看這篇作品帶給我們哪些的知識和思考。
(二)初步閱讀課文,了解基本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并借助工具書,弄清文中生字和新詞的音、形、義。
(本文有一些專業(yè)詞匯,學生可能會發(fā)生一定的理解障礙,如“刀耕火種”、“瘧疾”等,在學生質疑后,應作必要的講解。)
2.學生自讀課文時,思考這樣兩個問題,①目前雨林的現(xiàn)狀是怎樣的?②雨林的消失,將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災害?
3.學生自讀完成之后,通過師生之間交流討論,明確:
、倌壳,雨林正在遭受人類的濫砍濫伐,它已成為破壞最嚴重的生態(tài)區(qū)。文章第一段告訴我們:“雨林以每分鐘27萬平方米(相當于40多個足球場)的速度遭到徹底毀滅。每年有一個紐約州大小的雨林永遠消失!
、谟炅知q如一個巨大的多樣性生物大家園。雨林的消失,意味著人類將永遠喪失一大批物種;意味著人們賴以生存的大氣將遭受嚴重的破壞,它會加劇全球變暖的趨勢;雨林的消失還將導致水土流失,洪水泛濫;如果將雨林完全毀掉,到下世紀中葉,地球很可能會經(jīng)歷第六次大規(guī)模滅絕。
(解說:雨林的毀滅給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的災難,可以包含很多方面,因此,可以讓學生放開來說,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因而在用樹形圖表示災難時,大樹的“枝葉”可根據(jù)需要增減)
板書設計
(三)自主閱讀,具體品析
1.研讀文章2—5段,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①雨林的減少,會導致動物無法生存,文中舉了一個什么例子?這種說明自己觀點的方法叫什么?
明確:文中第2段列舉了大猩猩的例子,橙色皮毛的猩猩過去在亞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但由于其棲息地遭到極大破壞,這種在樹上生活的惟一的一種大猩猩生活空間越來越狹窄。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子。
、谖锓N的喪失將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危害?
明確:有四分之一的藥物源于熱帶雨
教案《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教案》,來自網(wǎng)!
林的動植物,至少有兩千五百種潛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長在世界各地的熱帶雨林中,人類的日用品及工業(yè)原料的珍貴資源也有很多是來源于熱帶雨林中豐富的植物,如果聽任熱帶雨林消失,將意味著人類會失去很多東西。另外,雨林深處大量未被發(fā)現(xiàn)的信息和資源,也會隨之而流失。
③人類為何要摧毀如此珍貴的資源呢?
明確:文章第4段告訴我們:伐木公司砍伐大量樹木,將硬木木材運往各國銷售;土地擴張,在雨林區(qū)新建牧場的做法也很普遍。
、苡懻摚喝祟愡@種種不合理的做法后面隱藏著的深層原因。(解說:此題的設計是對課文的一種拓展延伸,學生可以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建構出新的認識,對他們的見解,不奢望有“專家式”的分析,老師可參加討論并予以適當引導、點撥。)
明確:人類伐木銷售、新建農(nóng)牧場,是受金錢利益的驅動,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這跟人類長期缺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道德觀念也有很大關系,改造自然并不意味著掠奪、捕殺動植物;人口的爆炸式增長,使人類的自然資源逐步達到極限,“僧多粥少”迫使人們加快對自然界的掠奪,甚至殺雞取卵,涸澤而漁;各國經(jīng)濟發(fā)展不均衡,缺乏協(xié)調統(tǒng)一的行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2.研讀文章的6—10段,討論:“地球上生命多樣性的毀滅,意味著破壞人們賴以生存的大氣”這句話該怎么理解?(解說: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深入到作品之中,教師千萬不要越俎代庖,要放開手讓學生說,多肯定學生,讓他們嘗到分析的甜頭。老師在引導時要牢牢抓住下面三個問題:①什么是光合作用?熱帶雨林對促進光合作用起什么作用?②過量的二氧化碳會給環(huán)境造成怎樣的危害?③利用“刀耕火種”毀林興建農(nóng)場造成了怎樣的雙重后果?)
明確:①綠色植物吸收陽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機物質并釋放氧的過程,叫光合作用。大氣中的氧來源于光合作用,絕大多數(shù)生物(包括人類)都直接或間接依靠光合作用所提供的有機物質和能量而生存。熱帶雨林的'樹木生長很快,對促進光合作用起著重要的作用。文中用較通俗的語言介紹或解說事物和事理的性質特點的方法,叫作詮釋。
、诙趸际且环N溫室氣體,它能夠吸收地球表面反射的熱量,不讓熱量漏失,引起全球氣溫升高。過量的二氧化碳只能帶來災難性的氣候變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濫。
、劭撤チ帜揪蜁䴗p少雨林的光合作用,最終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同時也會減少大氣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氣含量;另外,放火毀林會產(chǎn)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這就是利用“刀耕火種”毀林興建農(nóng)場造成的雙重后果。
、苎a充資料:在最近一個世紀,全球溫度上升了0.3~0.6℃。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20%都是由于森林破壞而產(chǎn)生的,其中大部分來自于燃燒的樹叢。而在1987年僅砍伐亞馬遜雨林一項行為就要對全球變暖負9%的責任。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科學家都認為我們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在被嚴重摧毀前僅能應付氣溫1~2度的上升。我們需要減少50%~8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才能把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保持在現(xiàn)有水平。
3.淺析“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濫”。(解說:探索事物因果鏈的事理說明文,主要方面詳寫,要寫深寫透;次要方面略寫,可點到為止,本文正是遵循了這樣的寫作原則,因而對雨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濫未作深入的剖析,老師可搜集一些資料作必要的補充。)
明確:造成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濫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為了放牧牛群而進行的森林砍伐。森林里,茂密的植被和地上的枯枝落葉吸收了降雨并防止了洪水。當林木被砍伐后,牲畜踩在土地上并將其壓實,它們還吃掉樹的籽苗并從大樹上剝下樹皮,這樣土地失去了保護層而完全地暴露出來,土壤在太陽的炙烤下板結,在雨水的沖刷下流走。當異常氣候導致暴雨來臨時,洪水泛濫淹沒農(nóng)田村莊將是一種必然,它和水土流失一樣,是大自然給人類的另一種警示,它同樣是濫伐森林帶來的惡果。
(四)結束語
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們說:“我們不要過分地陶醉于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會對我們進行報復!比缃,地球已經(jīng)千瘡百孔,不堪重負,她在痛苦地呻吟,在無聲地哭泣,同時也在對人類進行著無情的報復。如果人類還繼續(xù)對雨林大肆摧殘,這樣惡性循環(huán)下去,也許到本世紀中葉,地球真的會經(jīng)歷第六次大規(guī)模滅絕。同學們,你們愿意看到這樣的惡果嗎?我們每一個人是否應該實實在在地為地球母親做些什么呢?
(五)布置作業(yè)
1.探究性學習:查找資料,研究防止雨林進一步惡化的措施。
2.抄寫并解釋詞語:
瀕臨 連鎖反應 攝取休戚 相關 融解
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學習聞一多先生熱愛祖國、獻身革命的英雄氣概和斗爭精神。
2、領會本文表達鮮明觀點的特色。
3、體味口語的特點和本文感彩強烈的語言。
【教學重點】
感嘆句和修辭方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領會聞先生為真理、正義獻身的偉精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什么是演講?你聽過演講嗎?
這是一篇用滿腔愛國熱忱譜成用鮮血寫就的文字,是一篇感彩鮮明的講演詞,屬議論文體裁。
二、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學生上黑板完成)
卑劣xx誣蔑xx卑鄙xx離間xx蠻橫xx賦予xx
2、解釋下列詞語:
(1)卑劣:卑鄙惡劣
。2)誣蔑:捏造事實敗壞別人的名譽
(3)蠻橫:(態(tài)度)粗暴而不講理
。4)挑撥離間:搬弄口舌,引起爭端,使互相猜忌而離散。
3、介紹作者聞一多:(由學生多人補充完成)
聞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聞家驊,號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1919年五四運動中,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22年7月赴美留學。年底出版與梁實秋合著的《冬夜草兒評論》,代表了聞一多早期對新詩的看法。1925年5月回國,曾在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武漢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大等學校任教。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詩集《紅燭》,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詩集《死水》。還著有《神話與詩》、《楚辭補!,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樸先生的大會上,憤怒斥責國民黨暗殺李公樸的罪行,發(fā)表了的《最后一次講演》,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4、時代背景。(由學生多人補充完成)
李公樸先生是一位的愛國民主戰(zhàn)士。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民黨妄圖篡奪勝利果實,實行統(tǒng)治,陰謀發(fā)動內戰(zhàn)。國民黨瘋狂地民主運動。1946年2月,重慶發(fā)生“校場口事件”,重慶各界人士在校場口集會慶祝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召開,國民黨特務搗毀會場,大打出手,打傷郭沫若等60多人,李公樸先生當場被特務打傷。5月初,李先生帶傷回到昆明,又與聞一多先生一起發(fā)動“呼吁和平宣言”萬人簽名運動。國民黨對李先生又恨又怕。7月11日晚十時許,李公樸先生在回家途中被國民黨特務用無聲暗殺。
聞先生“毅然出席”7月15日舉行的追悼李公樸先生的大會。出席這次追悼大會的.教授,就聞先生一人。聞先生不避危險,置個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出席”這次追悼大會,決心像老戰(zhàn)友李公樸一樣,為爭取民主和平,反對和內戰(zhàn)而堅決斗爭。聞先生面對會場上特務的兇焰,義憤填膺,“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講臺,義正辭嚴地當眾揭露、痛斥的罪惡和卑劣,表現(xiàn)出一位愛國民主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聞先生在發(fā)表這次講演后三個小時,就被特務用無聲暗殺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爭取民主和平,為真理正義而戰(zhàn)的崇高事業(yè)。
三,整體感知,聽錄音感受課文魅力。給課文劃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國民黨暗殺李公樸先生是“歷最卑劣最無恥”的罪惡行徑,嚴責敵人造謠誣蔑的無恥伎倆和險惡用心,贊揚李公樸先生和昆明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而勇敢斗爭的偉大精神。
第二部分(4、5段)剖析的虛弱本質,闡述必敗,人民必勝、真理永存的歷史規(guī)律,鼓舞人民的斗志。
第三部分(6~12段)號召昆明青年、昆明人民發(fā)揚云南的光榮愛國傳統(tǒng),堅持正義,維護真理,完成爭取民主和平的歷史任務,表明自己要像李公樸先生一樣為了正義、真理雖殞身不恤的堅貞意志。
四、深入研究,共同探討。
教師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
1、聞一多演講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聞一多先生在講演中一再痛斥敵人卑劣無恥,同學們說說它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
3.與敵人卑劣無恥恰成對比的是李先生的光榮,李先生的光榮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4.作者是怎樣揭露的虛弱本質,指出的末日來臨的?
揭露——虛弱本質:自己在恐怖、慌、害怕
指出——末日來臨:完了、快完了
5.聞一多先生預言敵人“快完了”,人民一定勝利,有什么根據(jù)?請從文章中找答案。
明確:第一,他們這樣瘋狂地制造恐怖,這是他們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萬個李公樸站起來;第三,歷沒有一個反勢力是不被人民毀滅的。
6.聞一多先生對進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樣的號召?
我們要發(fā)揚云南光榮的歷史!
歷史賦予昆明的任務是爭取民主和平,我們昆明的青年必須完成這任務!
7.文末表達了聞一多先生怎樣的斗爭決心?
表達——自己的決心:義無反顧,隨時準備獻身。
聞一多先生在這次即席講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制造白色恐怖,無恥暗殺進步人士的卑鄙行徑和罪行,揭示了必然滅亡,真理一定勝利的歷史規(guī)律。鼓舞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斗爭的信心和勇氣,表達了自己熱愛祖國、為革命事業(yè)不惜獻身的斗爭精神
五、研討寫作特色:
1、前面,我們側重領會了本文的思想內容,課后布置同學們朗讀課文,大家一定深有體會,請同學們說說這篇講演詞有什么特色?
討論提示:感情強烈,愛憎分明,富有戰(zhàn)斗力和感染力。
這樣的特色是怎樣形成的呢?
討論提示:對進步力量和對講的話,語氣和措詞的感彩截然不同
2、在講演中,作者使用了較多的感嘆句、設問句和反問句,有助于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
這篇講演詞運用了40多個感嘆號,把講演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給了聽眾,造成了使之越來越分明、越來越強烈的效果。設問、反問及反復和排比等修辭格的綜合運用也是這篇講演詞的一大特點。這些修辭格的綜合運用,使聽眾的思想與講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終處在激蕩、交融,再激蕩、再交融的過程中,從而不斷地涌動和撞擊,達到強烈的共鳴。這篇講演詞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量。
3、在講演中人稱的不斷變換,對表達講演者的思想感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對敵人用“你們”,對正義力量用“我們”,愛憎分明,旗幟鮮明地與敵人展開面對面地交鋒。
4、短句較多,語言口語化。
口語又叫口頭語,是大多數(shù)人日常交際時口頭使用的語言,它的特點是詞匯大眾化,句式簡短,少用關聯(lián)詞語。演講多用口語。
5、飽含激情的語句。
講演詞的開頭和結尾至關重要,因為它能否吸引聽眾和能否達到講演目的的關鍵。該文的開頭和結尾,尤其是結尾,使聽眾振聾發(fā)聵、熱血沸騰、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表現(xiàn)了聞一多先生的高超的講演技巧。同學們對此應認真體會琢磨,并逐步學會善于選取恰當?shù)恼Z句作為講演的精妙結尾!
六,拓展延伸
聞一多先生的遺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學們,我們新中國青年一代的任務又是什么呢?怎樣才能對得起革命先烈呢?
【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八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2-19
初中八年級語文《春酒》教案03-23
初中八年級語文教案02-21
初中語文八年級教案02-24
初中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1-29
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15篇11-03
初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15篇)11-06
初中八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1篇)12-21
初中八年級人教版上冊語文教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