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成本线在观看,最新国自产拍在线,免费性爱视频日本,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11-05 18:17:32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通用15篇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7頁上的內容,練習六的策5—9題。

              教學目的:通過實際的例子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術語表達數(shù)量關系中,并能在解答應用題和實際問題中加以應用,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數(shù)學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術語表達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教學關鍵: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數(shù)學思維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40×805×50300×20xx×50

              15×424×30150×8320÷2

              2、先說出下面各題的數(shù)量關系,再解答。

             。1)每個熊貓玩具15元錢,幼兒園買回5個要用多少錢?

             。2)每棵柑樹平均收柑75千克,8棵柑樹共收柑多少千克?

              二、新授。

              1、教學例3。

             。1)出示例3的兩道題。要求全班學生獨立解答后,指名學生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書算式。

              汽車每分行750米,4分行:750×4=3000(米)

              小強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66×5=330(米)

             。2)提問:這兩個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呢?這兩題都是知道每分走的米數(shù)和走了多少分,求一共走多少米路。像這兩道題中第一個已知條件那樣,都是每小時(或每分。每天)行的路程,我們叫它速度。(板書:速度);像第二個條件那樣,都是知道小時數(shù)(或分數(shù)、天數(shù)),我們叫它時間(板書:時間);算出一共行多少路,我們叫它路程(板書:路程)。

             。3)再問:速度是什么意思呢?時間是什么意思呢?路程是什么意思呢?

              (4)再問:根據(jù)例3中兩道題,看出已知速度、時間怎樣求路程呢?

              引導學生回答之后,根據(jù)例3中兩道題的實際。找出三種量之間的關系,總結出:

              速度×時間=路程

             。5)誰能說一說上面每道題里速度是多少?時間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小結:我們掌握了速度×時間=路程這種數(shù)量關系,只要知道了速度和時間,就可以用乘法求出“路程了。

              2、鞏固練習。

              (1)指出下面每題中的速度是多少?時間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傩∪A每分走60米,6分能走多少米?

              ②輪船每小時行駛35千米,2小時能行駛多少千米?

             、勐曇粼诳臻g每秒傳播400米,7秒能傳到多少米遠的地方?

             。2)完成教科書第27頁的”做一做“題目。

              問:誰能舉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3所說的數(shù)量關系的實際計算問題?

              啟發(fā)學生可以編出:步行、自行車、汽車、火車、飛機等的速度、時間和所行路程的實際計算問題。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2

              一、教學內容

              1.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

              2.用有余數(shù)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口算和筆算計算有余數(shù)除法。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三、編排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的實際背景。

              通過主題圖的展示,使學生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在生活中的實際背景,使學生感覺到計算問題的提出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

              2.注意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

              本部分知識是表內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學用豎式計算有余數(shù)除法之前,先教學用豎式計算表內除法,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了解除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

              3.體現(xiàn)彈性要求。

              計算有余數(shù)除法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筆算。

              四、具體編排

              1.主題圖

              教材上呈現(xiàn)了一個校園里的活動場景圖,圖中顯示了一些表示整除和有余數(shù)除法的情境,如每棵樹之間都插著4面小旗子,跳繩的小朋友每4個人一組,籃球場上每5人為一組,黑板報下面的'花每3盆擺一組,這些都為用除法計算提供了素材(因為都是平均分),至于分的結果是整除還是有余數(shù)除法,要具體看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的數(shù)量關系而定。通過這樣的情境展示,讓學生知道計算問題就是從生活實際中產生的,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例1(利用表內除法教學豎式)

             。1)利用情境引出計算問題。

             。2)利用學過的表內除法教學豎式,通過在豎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稱,幫助學生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教學時要結合豎式的計算過程讓學生討論交流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和豎式的寫法。

              3.例2(有余數(shù)除法)

             。1)采用例1情境的延續(xù)。

             。2)體現(xiàn)彈性要求,可以從圖上看出結果,可以寫成橫式(口算),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重點教學筆算,把橫式和豎式對比,使學生了解余數(shù)的含義。

             。3)教學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商和余數(shù)的實際含義,并注意兩者所用的不同單位名稱。

              4.例3(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系)

             。1)通過改變被除數(shù)的數(shù)量,使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系。

             。2)具體教學時,可以采用兩種方式:除數(shù)不變,改變被除數(shù);被除數(shù)不變,改變除數(shù)。

              5.練習十二

              第2題,與例3有所不同,被除數(shù)不變,改變除數(shù)的大小,仍可以發(fā)現(xiàn)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的規(guī)律。

              第3題是有余數(shù)除法的一種變式練習。

              練習中還編排了一些乘加的題目,如第5(4)題、第8題,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受乘加和有余數(shù)除法的互逆關系,為利用乘加來檢驗有余數(shù)除法打好基礎。

              6.例4(用有余數(shù)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同樣體現(xiàn)彈性的要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筆算。

              7.P55“做一做”

              體現(xiàn)開放性,學生可以自由地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8.練習十三

              在用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到實際情況的合理性。

              第5題,其中一個條件隱含在圖中(每張桌子能坐4只小動物),解決問題的角度可以不同,可以用乘法算出9張桌子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也可以算出35只小動物至少需要多少張桌子。

              第6、7題都是要注意答案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如第6題,44除以5,商8余4,但實際需要租9條船。第7題,可以在教材問題基礎上接著提問“到底需要多少個房間?怎樣安排房間比較合理?”讓學生以數(shù)學的解決為基礎再結合實際的因素加以解決。

              第8題,要求學生靈活運用生活經驗,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不能簡單地用總的枝數(shù)除以每束花的枝數(shù),也不能憑某一種花的情況來決定,而是要分別考慮三種花的情況,再綜合解決。

              五、教學建議

              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

              雖然除法豎式在這兒是第一次出現(xiàn),但表內乘除法的計算學生已經熟練掌握,要讓他們自己探索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學會用豎式計算。教學時,也可以對表內乘除法進行適當?shù)膹土暋?/p>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夠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具有一定的空間觀念。

              2、復習鞏固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辦法,能夠準確進行測量并求周長。

              3、利用周長的相關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的數(shù)學問題。

              4、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

              5、在交流的過程中回憶求周長的計算方法,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重點: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同學們,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如何觀察立體圖形,通過我們自己親自動手搭積木,我們學會了什么?

              2、除了學習觀察立體圖形,我們還學習了求什么圖形的周長?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有關圖形方面的知識。

              二、鞏固探究

              1、復習觀察立體圖形

              每出示一個,讓學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積木照樣子搭一搭。搭出圖形之后,認真觀察,說一說從正面、側面、上面可以觀察到什么樣的形狀?

              交流,訂正。

              2、復習周長的計算方法。

              什么叫周長?怎樣求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又該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題,匯報訂正。

              3、完成第13題。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20厘米長的鐵絲,用它圍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

              還是用這根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通過剛才的操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剛才我們又是動手操作,又是測量計算,累了吧?我們一起到足球場去輕松一下吧!看!這就是我們將要去的足球場。出示第14題。

              自己看圖、讀題,想一想,在這道題中都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

              這道題一共讓你求出幾個問題?會不會解答?

              做完這道題,你有什么想法嗎?

              三、拓展實踐

              我們再獨立解決幾個實際問題:

              1、足球場是個長方形,長120米,寬95米。李林繞著足球場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學校北面有一塊長方形的實驗園,長是30米,寬是20米,如果四周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墻,籬笆長多少米?

              3、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

              四、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板書設計:

              總復習

              立體圖形 求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

              正方形的周長

              總復習(四)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復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能夠正確地觀察日歷,回答問題。

              2、復習可能性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感受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復習有關搭配的知識,能夠按照題意進行正確搭配。

              4、能夠根據(jù)已知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通過復習加強鞏固,進一步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在以前的復習中,我們都復習了哪些知識?

              本學期我們學的內容除了剛才說到的,你認為還有哪些知識我們應該再復習整理?

              我們一起來整理回顧這些內容,看誰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最棒!最棒的同學我們可是有獎勵的!

              我們一起來比一比、賽一賽好嗎?

              二、鞏固探究

              1、回顧整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同學們,你還記得有關年、月、日的哪些知識?

              出示第16題:一年365天,合幾個星期零幾天?

              請同學們自己試著做一做。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92頁第18題的圖片及文字。

              請同學們認真看圖,誰能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告訴了我們什么?

              你是怎樣設計住房方案的?

              3、復習“搭配中的學問”

              出示第20題:我們剛才解決了住宿問題,F(xiàn)在我們在一起來解決穿衣的問題好不好?

              這是我們學過的搭配中的學問。你能不能自己試著解決呢?

              如果解決得好、搭配得棒,我們將評選它為“出色設計師”。

              自己解決,評選“出色設計師”。

              4、回顧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題,指名讀題,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體回顧:

              在這一學期中,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問題?

              三、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四、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認識活動中的鏡面對稱現(xiàn)象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認識鏡面對稱的性質

              3、在活動中,感受鏡面對稱的趣味性,體驗生活中的數(shù)學美

              4、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與到數(shù)學交流活動中,共同分享學習的快樂

              能夠初步進行公正合理的自我評價與反思

              二、學習重難點:

              1、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及其性質。

              2、能夠辨別生活中的鏡面對稱現(xiàn)象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和一面大鏡子。

              2、學生每人準備一面鏡子,最好是長方形鏡面。

              四教學過程:

              導入:前面我們認識了對稱圖形中的軸對稱現(xiàn)象,大家掌握的非常好,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對稱現(xiàn)象,老師希望大家有更加出色的'表現(xiàn)。

              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

              1、觀察活動一:

             。1)出示幻燈片:“橋梁及其倒影”。

             。2)觀察這幅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或感受?

              生:橋與影子連在一起,景色很美。

              生:橋與影子完全一樣。

              生:橋和影子是對稱的。

             。3)剛才大家說的都不錯,這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對稱現(xiàn)象,是橋相對于水平面和影子相互對稱的一種現(xiàn)象。

              2、觀察活動二:

              (1)出示幻燈片:“小朋友及其鏡面”

             。2)再來觀察這幅圖,比比看誰發(fā)現(xiàn)的多。

              生:鏡面里外兩個小朋友動作都一樣。

              生:鏡子里外的東西都是對稱的。

              ......

             。3)小結:在生活中大家都照過鏡子,都有這種體驗,這也是一種對稱現(xiàn)象,是我們和鏡中影象相對于豎直鏡面的一種對稱。

              ......

              認識鏡面對稱的性質

              1、操作活動一:“照影子,上下活動頭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操作,發(fā)現(xiàn)人與鏡像上下移動的同向性,既頭部向上,經像也向上;頭部向下,鏡像也向下。

              2、操作活動二:“照鏡子,前后活動頭部”。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操作活動,發(fā)現(xiàn)人與鏡像前后移動的同向性,既頭部向前,經像也向前;頭部向后,鏡像也向后。

              3、操作活動三:“照鏡子,左右活動頭部”。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操作活動,發(fā)現(xiàn)人與鏡面左右移動的逆向性。既頭部向左,鏡面反而向右,鏡面反而向左。

              4、小結:在我們照鏡子時,鏡子內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會發(fā)生改變,而左右位置發(fā)生了對換。

              鞏固練習:

              1、游戲形式完成練習十五第四題。

              小組同學互相說說你看到的完整圖象是什么?鏡子里外的事物是什么關系?

              2、獨立完成第5題,集體訂正。

              課堂小結:

              1、今天我們學了什么知識?

              2、你有什么收獲與感想?

              3、你覺得這節(jié)課表現(xiàn)的怎樣?

              反思: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

             。ㄒ唬┲R技能: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的含義,并能正確口算有關0的除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二)過程方法:

              1、經歷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筆算除法的計算過程。

              2、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豎式的簡便寫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能主動思考、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2、滲透學會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的含義。

              2、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筆算除法的簡便寫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引入課題

              1、口算:

              48 + 0 0﹢25 32—0 0×9 3×0

              2、出示:0÷5=?設置懸念

              3、引入課題板書:有0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ㄒ唬├斫狻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的含義

              1、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發(fā)興趣,引入主題圖

              小朋友們,還記得上次李老師給你們講過豬八戒分西瓜的那個故事嗎?今天李老師再給你們講一個豬八戒分西瓜的故事,想聽嗎?

              唐僧師徒4人去西天取經,途中酷暑難耐。走著走著,孫悟空看到了一片西瓜地,他買來了4個西瓜,準備分給大家吃,你們看(課件出示主題圖)。孫悟空說:“4個西瓜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吃1個!必i八戒搶著說:“師兄,這樣分不好,你們去休息吧,我來分!必i八戒把西瓜分成了很多小塊,他一邊分一邊嘗,嘴里還不停地說:“真好吃!真好吃!”吃著吃著他就忘了分西瓜的事,一口氣把西瓜全吃光了,然后躺在地上睡著了。孫悟空和沙僧非常生氣,孫悟空氣憤地說:“。磕闳怨饬,我們3人怎么分呀!”

              小朋友們,你想對豬八戒說什么嗎?(豬八戒你太貪吃了,你應該分給大家吃。我們要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有什么好吃的或好玩的要學會與別人共同分享,不要只顧自己舒服而不管別人的感受。)

              2、引導學生根據(jù)圖意,列出除法算式

              小朋友們,孫悟空說把4個西瓜平均分給4個人,你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嗎?平均每人分到幾個西瓜?而實際上,這4個西瓜都被貪吃的豬八戒吃光了,這時還剩幾個西瓜?一個也不剩了我們用什么來表示?把這0個西瓜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到多少?誰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把0個西瓜平均分給3個人?那0

              除以3等于多少呢?如果把0個西瓜平均分給48個人呢?誰會列式?等于幾呀?

              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請你認真觀察上邊的兩個除法算式(0÷3=0和0÷48=0),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由此我們可以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為什么要強調“不是0”呢?也就是說被除數(shù)可以是0,但除數(shù)不能是0,為什么要規(guī)定除數(shù)不能是0?等明年你們讀到四年級就知道了,這個知識點在四年級下學期的數(shù)學書里。

              還記得課前的那道關于0的除法嗎?現(xiàn)在你知道0÷5等于多少了嗎?那0÷27呢?

             。ǘ┨剿魃讨虚g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1、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小朋友們,北京光明小學今年六一兒童節(jié)要舉行跳繩比賽,三(2)班的很多同學都想參加,他們正在舉行預賽呢,我們一起去看看(課件出示情境圖)。從這幅圖里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怎樣才能知道他們誰跳得快?

              2、引導學生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1)我們先算張明每分鐘跳多少下。怎樣列算式?你會算嗎?趕快拿出草稿紙試試看。誰愿意到黑板上來算一算?怎樣才能知道你算的結果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課件動畫演示筆算過程)。

              小朋友們,我們來看紅色框內的數(shù)有什么特點?為什么都是0?這一步能不能省略掉不寫呢?在筆算除法時,如果遇到被除數(shù)哪一位的數(shù)是0(而且前一位沒有余數(shù)),就直接在這一位上商0。這種算法既簡便又節(jié)省時間。小朋友們,請你想一想:商十位上的0可以不寫嗎?為什么?

             。2)剛才我們算出了張明每分鐘跳203下,接下來我們算李紅每分鐘跳多少下。怎樣列算式呢?你還會算嗎?趕快動手試試看。誰愿意到黑板上來算一算?怎樣才能知道你算的結果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課件動畫演示筆算過程)。

              小朋友們,請你想一想,紅色框內的數(shù)能省略不寫嗎?為什么呀?你們真聰明,一學就會了。在筆算除法時,如果遇到被除數(shù)哪一位的數(shù)是0(而且前一位沒有余數(shù)),就直接在這一位上商0。這種方法真的是太好了,希望你們在以后的學習在要經常用它好嗎?小朋友們,請你想一想:商個位上的0可以不寫嗎?為什么?

              3、引導學生觀察商的特點,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請你們仔細觀察,看看它們的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們觀察得真仔細,他們的商都有0,一個是商的中間有0,一個是商的末尾有0,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板書: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小朋友們,在筆算這種除法時要注意什么呢?(課件出示溫馨提示:在筆算除法時,如果遇到被除數(shù)哪一位的數(shù)是0(而且前一位沒有余數(shù)),就直接在這一位上商0。)

              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分別算出了張明和李紅每分鐘跳繩的次數(shù),下面我們來比一比,看看他們誰跳得快。

              三、課堂回顧,總結提高

              小朋友們,今天的新知識我們就學完了。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誰愿意說給大家聽聽?

              四、課堂練習,內化新知

              小朋友們,你能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去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嗎?李老師這兒有兩道練習題,敢不敢接受挑戰(zhàn)?

              五、課后延伸,拓展應用

              P30練習七第1、2、4題。

              板書設計:

              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

              609÷3=203

              720÷4=180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6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中間有0、末尾有0的除法筆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等于0。

              2、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獨立探索計算方法,再交流比較不同的算法,得到簡便的方法。并能規(guī)范書寫、正確筆算。

              教學重難點:

              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筆算過程方法,0的書寫。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圖片出示)同學們,你們觀察一下這幅圖,圖上都有些什么?讓學生說說,說明3只兔子去采蘑菇,3只猴去采桃子。

              2、(出示問題)平均每只兔能采幾個蘑菇?地上有幾個蘑菇?

              讓學生列出算式:6÷3=2(個) (出示問題)平均每只猴能采幾個桃?樹上有幾個桃子?一個桃子都沒有,我們用哪個數(shù)表示?0。那每只猴子能采到幾個桃?0個請學生列出算式:0÷3=0

              3、那如果有4只猴子去采呢?怎樣算?

              0÷4=0那0÷7等于幾呢?0÷9、0÷13……呢?

              (你知道了什么?讓學生歸納出結論。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等于0(強調除數(shù)不為0))

              二、教學筆算

              1、復習0在記數(shù)中的占位作用27、207、270這三個數(shù)一樣嗎?哪里不同?有0、無0或0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數(shù)相同嗎?

              2、出示例題,請學生讀題。怎樣列式?請學生列出算式?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列?說明隱含條件:一個星期是7天。210÷7=

              3、結果是多少呢?你能自己算一下嗎?讓學生獨立計算

              4、交流算法,讓學生起來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進行板書記載并做總結評價,對于好方法給予表揚。

              5、用豎式計算根據(jù)前面我們學習的除法筆算方法,這道題目是這樣筆算的,

              6、教學一般寫法我們看到最后把0移下來后,商0,再乘與除數(shù)又等于0,所以,我們計算的時候可以簡單的寫:板書一般寫法。

              說明:商的末尾如果是商0,那只要直接商0,不用再去乘除數(shù)。被除數(shù)的末尾是0,也不用移下來。

              練習:360÷9 421÷7

              7、教學試一試

              出示題目,先估計商是比100小還是比100大?并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你能把這兩題筆算出結果嗎?讓學生獨立進行筆算。

              8、組織交流讓學生上臺板演,并說說計算過程。教師進行適當?shù)陌逖葜v解、評價。

             。1)306除以3,當用0去除3時,商幾?寫在商的哪一位上,再怎樣算?(強調被除數(shù)中間商0一定要寫,商0后,0不用再去乘除數(shù))把6移下來繼續(xù)除。

              (2)312除以3,當把1移下來去除3時,商0,0不用去乘除數(shù),再把2移下來,與1合起來變成12去除3

              9、總結筆算方法和注意點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總結

              布置作業(yè):想想做做4

              板書設計: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7

              一、素材解讀

              1、素材的選取。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的學習在整個空間與圖形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傳統(tǒng)教學中,常常是從圖形開始學習面積,因而學生總感覺與生活脫節(jié),沒什么用處。新教材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教材的這種編排體系,從現(xiàn)實生活中的買新房入手,通過觀察圖紙、計算面積、裝修新房等一系列的活動來認識面積單位、計算面積,有效地接近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另外,教材所呈現(xiàn)的背景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與現(xiàn)實背景,從中也能折射出改革開放與富裕的時代特點,用這樣的學習材料來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

              2、本單元的情景串。本單元有4個信息窗。依次是:

              二、單元知識分析

              1、知識基礎。

              一年級下冊:農夫與牧童--方位與圖形(各種平面圖形的認識);

              二年級下冊:做鳥巢--圖形與拼組(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三年級上冊:美化校園--圖形的周長(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2、教材的地位。有三點:

              是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學習與完成階段;

              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繼續(xù)學習;

              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基礎(數(shù)學中的問題、生活中的問題)。

              3、知識構成。共設有4個信息窗,每個信息窗的學習內容如下:

              信息窗1:面積與面積單位;

              信息窗2: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

              信息窗3:解決問題;

              信息窗4:地積單位(公頃與平方千米)。

              三、單元教材解讀

             。ㄒ唬┬畔⒋1的解讀

              1、情景圖的解讀。作為買新房的第一步,首先就要看自己家新房的圖紙,這也是一般家庭經常做的事情。教材考慮到了這一現(xiàn)實的背景,因而在素材選取上首先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一幅新房的平面圖,一家三口人正在欣賞自己未來的新房。從對圖紙的觀察可以自然地切入到對面積大小的認識之中。

              2、情景圖中的信息。圖中呈現(xiàn)的是新房子的圖形信息及文字信息。

              文字信息:7個房間的名稱;

              圖形信息:7個房間中有6個長方形,1個正方形(餐廳是正方形,如果學生表述為長方形,也是可以的)。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本信息窗設計了1個紅點,共1個例題。

              餐廳和廚房哪個大呢?學習面積、面積單位。

              4、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1)教材分析:

              情景圖:情景呈現(xiàn)的是新房的圖紙,整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都是圍繞著這張圖紙而展開的。學生在探究面積的意義及面積單位的意義時要用圖紙中的這些圖形來進行,由于這些圖形沒有數(shù)據(jù),教師在讓學生準備圖片時可能就會不知所措。單位:厘米

              合作探索:教材是圍繞著廚房與餐廳兩個圖形大小的比較來進行的,首先是用圓片來擺,然后用小正方形來擺,從而知道長方形比正方形大,既廚房比餐廳要大。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要讓學生準備多大的圓片,準備多大的小正方形,而且準備的圓片與小正方形還要與廚房、餐廳的圖形相吻合,這在材料準備上遇到了困難。

             。2)如何改造教材:

              情景圖:用標有數(shù)據(jù)的一張圖紙來呈現(xiàn),并且這個數(shù)據(jù)還要便于學生課上進行操作,既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組成的長方形與正方形紙片的大小要適宜,要便于學生使用。(其實是把信息窗二的情景圖中的數(shù)據(jù)按照縮小20倍,既本圖中的比例尺是1:20)

             。3)學生材料準備:一是為每個小組準備一套如圖所示的長方形與正方形紙片,每張紙片標上數(shù)據(jù),寫上紙片的編號。還要注意紙片的大小要與圖中的數(shù)據(jù)相吻合。二是準備剪刀,課上用來剪出面積單位。三是為每個小組準備畫在紙面上的一組圖形:10㎝×4㎝和6㎝×6㎝的是一組,6㎝×4㎝和5㎝×5㎝的是一組。四是為每個小組準備畫在紙面上的2分米×2分米的圖形,用來剪平方分米。

              (4)例題教學的層次設想:在合作探索階段,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面積意義的抽象階段;二是面積單位的學習階段。

              5、例題教學的具體闡釋

              面積意義的抽象:引導學生在觀察情景后進行四組圖形的大小比較,按照“猜想--驗證--抽象”的思路進行學習。猜想--觀察情景,估計兩個圖形誰大誰小;驗證--利用手中的紙片進行操作,既進行重疊的操作活動,驗證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確。抽象--廚房、餐廳、客廳......地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②(長是25厘米,寬是20厘米;兩個元素相等。)

             、=④(長是25厘米,寬是10厘米;兩個元素相等。)

             、伲劲郏ㄩL都是25厘米,寬分別是20厘米與10厘米;一個元素相等。)

              ④>⑥(寬都是10厘米,長分別是25厘米與15厘米;一個元素相等。)

              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面積的描述性定義是在圖形大小的比較過程中來進行的。也就是說,面積意義的描述,是通過圖形的大小比較,在建立圖形大小的表象過程中來學習的。

              面積單位的學習:此階段有四個學習活動組成--活動一:利用紙片材料比較3號廚房與7號餐廳誰大誰小;活動二:比較畫在紙上的平面圖形的大;活動三:剪出面積單位“平方厘米”;活動四:認識“平方分米與”平方米“。

              面積單位產生的必要性是前兩個活動階段學習的重要目標。

              活動一:按照”猜想--驗證--反思“的程序進行教學。猜想:既猜想3號廚房與7號餐廳誰大誰小。驗證:利用手中的紙片材料進行合作探究。反思:既反思以上解決問題的過程,梳理學生想到的辦法(用重疊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

              估計學生在驗證時可能想到以下的辦法:既用三次重疊的方法看到3號紙片大。

              活動二:為學生如下所示的畫在紙片上的圖形,比較兩個圖形的大。

              第一組圖形:

              第二組圖形:也可以為部分小組下面的圖形:

              所有的圖形都平均分成1厘米一份,用圓點隔開。

              在上面的活動中,學生用重疊的辦法比較出了兩個紙片的大小,F(xiàn)在是比較畫在紙面上的圖形,要比較它們的大小,就不能用重疊的老辦法了,就要尋求另外的辦法與思路。估計學生可能找到畫方格的方法,第一組的比較可以畫成邊長為2厘米與1厘米的小方格,而第二組的比較只能畫成邊長為1厘米的小方格。另外學生可能把以上探究活動中的重疊方法遷移過來,既先畫出重疊的部分,然后再畫邊長這2厘米或邊長為1厘米的小方格進行比較。這種辦法也可以用”畫方格法“進行梳理與概括。

              活動二同樣也是按照”猜想--驗證--反思“的程序進行教學。反思時引導學生想到”方格法“,同時進一步說明:我們用畫方格的辦法不果斷比較,其實就是找到了比較平面圖形大小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面積單位“。至此,面積單位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終于顯現(xiàn)出來,正要揭開它那神秘的面紗。

              活動三:剪出面積單位。

              按照”活動--交流--抽象“的程序組織學習活動;顒又缸寣W生利用手中的紙片剪出一個面積單位;交流指匯報是怎么剪的,估計學生可能剪成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邊長為2厘米的正方形,還有可能剪成長方形這種情況。抽象指明確揭示”平方厘米“這個面積單位--我們知道,不是任意一條線都可以作為長度單位,只有1厘米、1分米、1米才可以作為長度單位,那么是不是我們剪出的這些小正方形都可以作為面積單位?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接下來指導學生利用上述的材料再剪出2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10平方厘米等。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習,學生對于面積及其每個圖形中包含的面積單位的表象可以得到充分的建立。

              活動三認識”平方分米“與”平方米“。有了平方厘米的學習,引導學生進行演驛探究,既想象一下,面積單位還可能有哪些?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米?可以讓學生剪出1平方分米,可以用線繩圍出1平方米。

              (二)信息窗2的解讀

              1、情景圖的解讀。上一個信息窗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觀察自己家新房的圖紙,作為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本信息窗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住進新房。各式各樣的家具折射出現(xiàn)代家居的豪華,從中也能折射出現(xiàn)代人的幸福生活。

              2、情景圖中的信息。情景中呈現(xiàn)了新房的圖形信息及圖形的邊長信息,另外還有房間中掛毯的邊長信息。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本信息窗設計了2個紅點,2個綠點,共4個例題。

              第一個紅點:廚房的面積有多大?學習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第一個綠點:怎樣計算客廳的面積?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第二個綠點:餐廳的面積是多少?學習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第二個紅點:掛毯的面積是多少?運用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學習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4、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1)教材分析:

              情景圖:平面圖標出的是新房的實際大小,如果利用它來進行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學生在思維時就應該有一個轉換,既先暫時把它看作單位是厘米進行探究,對于三年級的兒童來講,他們還不具備這樣的思維能力,既還不具備模型化的,因而在思維時可能會有困難--明明單位是”米“,怎么在探究時用”厘米“進行?

              另外,平面圖呈現(xiàn)的房間的實際尺寸與掛毯呈現(xiàn)的實際尺寸相矛盾,這也是影響學生思維的一個方面。

              合作探索:教材是在探究了廚房與兩個臥室三個圖形的面積之后對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進行,缺少了一個發(fā)現(xiàn)”變中的不變“的探究過程。

              另外,正方形作為特殊的長方形,它的計算方法與長方形完全一樣,對它的計算公式的抽象可以在長方形面積計算的練習環(huán)節(jié)來進行,既不把它作為一個獨立的環(huán)節(jié)來進行。

             。2)如何改造教材:

              情景:呈現(xiàn)兩幅圖形,一幅平面圖在呈現(xiàn)時長與寬的數(shù)據(jù)用厘米作單位,把它作為圖紙來呈現(xiàn),用它來探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既把情景中的平面圖的數(shù)據(jù)改為以厘米作單位);另一幅呈現(xiàn)課本所示的平面圖,用實際尺寸標出,用它來作為練習用,求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

              例題:把第一個紅點求”廚房的面積有多大“改為探究圖紙上圖形的大小。既求圖紙上各個圖形的大小。

             。3)學習材料準備:學生準備如下材料:一是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紙片十幾個;二是為學生準備一套探究用的長方形紙片,紙片的大小與情景呈現(xiàn)的數(shù)據(jù)相吻合。

              5、例題教學的具體闡釋

              首先呈現(xiàn)新房平面圖的`圖紙:把情景中平面圖的數(shù)據(jù)改為以厘米作單位。

              第一個紅點:廚房的面積有多大?改為”每個圖形的面積有多大“?學習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按照”猜想--探究--反思“的程序進行教學。

              猜想:考慮到學生已經預習了課本,也可能有的學生知道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不妨先讓學生猜想一下每個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在學生會算面積但還不懂得面積公式算理的前提下能夠算出圖形的面積,都屬于猜想數(shù)學方法的范疇。

              探究:指讓學生利用紙片材料探究每個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為學生的紙片材料要分別寫上房間的名稱。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把下面的表格填寫完整:

              房間名稱

              圖形形狀

              長(厘米)

              寬(厘米)

              面積(平方厘米)

              客廳

              長方形

              衛(wèi)生間

              廚房

              小臥室

              書房

              大臥室

              餐廳

              正方形

              反思:反思即升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上表中”變中的不變“,既通過橫向與縱向的對比與辨析,長方形面積計算的一般方法,并抽象計算公式。

              鞏固:呈現(xiàn)課本所示的平面圖(用實際尺寸標出)。此環(huán)節(jié)作為”每個圖形的面積有多大“學習之后的練習,并在練習過程中抽象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同時把問題改為”每個房間的面積有多大“?

              第一個綠點:怎樣計算客廳的面積?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第二個綠點:餐廳的面積是多少?學習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第二個紅點:掛毯的面積是多少?運用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如何進行面積單位之間進率的學習?

              策略: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掌握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建立模型--模型求解--梳理認知。

              建立模型:指在教師指導下把掛毯的樣子畫下來,實現(xiàn)生活問題向數(shù)學問題的第一次轉化。教師可以把掛毯的大小畫在黑板上,也可以用邊長為1米的白紙來呈現(xiàn)。這個過程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對于情景中的掛毯來講,學生是陌生的,另外,它的實際邊長雖然是10分米,但它畫在情景中的長度卻不是10分米,也沒有辦法呈現(xiàn)邊長是10分米的掛毯,因而必須再畫出一個另外的圖形,與它的實際邊長相吻合,這既是建立準確的面積表象的需要,同時也是解決問題的需要。

              模型求解: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探究”掛毯的面積是多少“。

              梳理認知:既引導學生通過對比觀察,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關系。

              本信息窗教學的最后,不妨引導學生把新房的面積求出來:觀察情景,求出新房的長是10米,寬是9米,面積就是平方米。

             。ㄈ┬畔⒋3的解讀

              1、情景圖的解讀。情景呈現(xiàn)的是一家人正在設計裝修新房,由裝修新房所需要的材料價格信息與新房面積信息自然地引入到求總價的學習活動之中。

              2、情景圖中的信息。圖中的信息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房間大小信息,既房間的長與寬;二是裝修房間所需要的材料的價格信息。

              房間長5米,寬3米;石膏線每米12元,木地板每平方米60元。

              3、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1)教材分析:本信息窗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以后來學習的,主要任務是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對于學生來講,運用以往的知識與經驗,求出像情景中的問題的解可能困難不大,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建立這種類型問題的思考模型(既用乘法進行計算),建立問題求解的表象,這是教學需要升華的。教學中還必須把上一個情景中的平面圖進行張貼。

             。2)幫助學生理解情景是教學中不能忽視的。如木地板、石膏線等。石膏線可能就是緊貼著地面的豎直的石膏板,既通常所說的”石膏裙子“。

              (3)教學活動的切入點:可以從情景中的長5米、寬3米的房間入手,這個房間在哪里呢?讓學生在情景中找一找,在教師的引導下求裝修小臥室需要多少元錢:

              木地板:5×3=15(平方米),15×60=900(元)

              石膏線:(5+3)×2=16(米),16×12=192(元)

              對于情景中的文字來講是抽象的,只有用圖作引導,學生在思考時才不至于僅僅依靠抽象地去想。

              (4)要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梳理。在教學情景中的例題以后,可以引導學生計算其它幾個房間裝修需要的錢數(shù),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把下面的表格填寫完整。

              房間

              名稱

              長

             。祝

              寬

              (米)

              周長(米)

              面積

             。ㄆ椒矫祝

              鋪木地板需要多少元

              裝石膏線需要多少元

              客廳

              5

              4

              廚房

              5

              2

              小臥室

              5

              3

              16

              15

              900

              192

              書房

              5

              2

              大臥室

              5

              4

              餐廳

              3

              3

              引導學生填寫表格的過程,其實就建立了線、面、數(shù)量、單價與總價之間的有效聯(lián)系。線組成面,面中有數(shù)量(總的面積),數(shù)量與單價相乘就是總價。

             。5)如何幫助幫助抽象算理(算式):求裝修每個房間需要多少元,必須用單價與面積相乘,算理雖然簡單,但是對于學生來講非常抽象,因為它改變了學生原來的認知結構。學生原來學習的是如”每枝鋼筆5元錢,12枝鋼筆多少錢“,是用單價與數(shù)量相乘,這里的數(shù)量是鋼筆的數(shù)量,學生好理解,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近。而本信息窗的學習,雖然數(shù)量關系一樣,但這里的數(shù)量是”面積“,既是平面上的數(shù)量,對學生來講又是一個挑戰(zhàn)。除了理解文字以外,可以用”綜合法“進行教學,既引導學生完成下面的表格:

              單價

              木地板每平方米60元

              面積(平方米)

              1

              2

              3

              5

              ......

              13

              14

              15

              錢數(shù)(元)

              240

              ......

              540

              通過填寫表格,不僅僅能夠學到思考的方法,既從最簡單的數(shù)據(jù)入手進行考慮,而且還能逐漸地建立計算的模型,既求錢數(shù)(單價),要用單價與面積相乘。雖然這個數(shù)量關系不需要抽象,但卻為以后抽象數(shù)量關系奠定良好的基礎。

              課堂最后,不妨把裝修新房所需要的總錢數(shù)求出來。

              反思以上的教學設想,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是以解決問題為基礎的,解決問題的過程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指導,解決問題以后要適時地進行抽象與升華。升華既引導學生感悟隱含在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既:單價與面積相乘就是總價。

              (四)信息窗4的解讀

              1、情景圖的解讀。情景圖呈現(xiàn)的是新房所在的小區(qū)的景色,由室內擴展到了室外。從情景看,若干個樓房組成了一個大的住宅小區(qū),形成了現(xiàn)代城市中特有的現(xiàn)象既樓群,折射出了現(xiàn)代城市迅速發(fā)展的特點。

              2、情景圖中的信息。

              小區(qū)占地6公頃,綠化面積約有2公頃。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本信息窗設計了1個紅點,共1個例題。

              1公頃有多大?學習地積單位”公頃“及”平方千米“。

              4、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1)建立公頃與平方千米的表象是教學的重要目標。

              對于學生來講,公頃與平方千米是非常抽象的,它不像長度一樣是學生熟悉的。表象建立的標志是不僅要知道公頃有多大,還要在記憶里有它的大小模型,既當提到公頃時,馬上就要想起當初在學習時大家圍起來時的面積大小。只有建立了這樣的基礎,在思考其它的數(shù)據(jù)時,就可以以它作為基礎,如5公頃有多大,有5個學校操場那么大,既5公頃=50000平方米。數(shù)的計算如果脫離了這樣的表象,就只能是簡單的數(shù)學知識再現(xiàn)。

              (2)課外與室外實踐活動是建立公頃與平方千米表象的基礎。

              與其它知識學習不同的是,公頃與平方千米必須要開展課外與室外的實踐活動。如公頃,量出邊長100米,讓大家圍起來,圍成一個正方形,使學生能夠清楚地看到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有多少,它的面積就是1公頃。又如平方千米,邊長是1000米,教師可以提前預測1000米有多長,讓學生提前一天或幾天走一走。

             。3)要做好從室外活動到室內抽象的轉換。如公頃,學生在操場中圍起來,初步建立了1公頃的表象,課前對平方千米也進行了探究,在教室中還要把它們畫下來,通過畫下來的這個圖形進行公頃與平方千米之間進率的抽象。

             。4)及時補充資料,幫助學生完善認知。如每個鄉(xiāng)鎮(zhèn)的面積有多大,寧陽縣的面積有多大等。對于公頃與平方千米來講,它們都屬于”大數(shù)“,大數(shù)的概念的建立,表象的形成,必須依賴于思考模型,象前面所說的大家圍起來一個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就是一個思考的模型。另外我們?yōu)閷W生補充的資料也可以看作是思維的模型,如新疆的面積大約占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大約是150萬平方千米,當學生知道了山東省的面積大約是15萬平方千米之后,學生思考150萬平方千米就有了一個可以的模型,既學生可以把它與山東省的面積進行比較,知道大約是10個山東省的面積那么大。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8

              教學內容:課本P8——P9

              教學目標:

              能獨立分析和解決用小數(shù)加減計算可以解決的簡單問題,并能正確處理小數(shù)加減計算過程中需要進位或退位的算法問題。

              體驗只需估算就能解決的那些問題的特征,培養(yǎng)估算意識,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重點:探索小數(shù)加減法(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教學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笑笑要到郵局去寄書,請同學們算算她的郵費是多少?

              玩中學。

              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問題。

              學生獨立觀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

              結合情境進行估算,解釋估算的過程。

              學生估算大約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郵費?在多少元和多少元之間?

              同伴一起討論剛才自己思考的結果,解釋估算的過程。

              以往學生的估計沒有太多的限制,這次讓學生說出估計的結果在多少元至多少元之間,也可以說一定不會多于多少元,一定不會少于多少元,有個別學生可能會有困難,要注重方法的指導。

             。3)全班交流估算的結果。

              探究小數(shù)加減法(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學生自主選擇算法,獨立計算1·6元+12·4元。

              比一比計算與估算的.結果。

              議一議計算小數(shù)進位加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完成“試一試”第1題,再說一說計算小數(shù)退位減法時應注意什么。

              完成“試一試”第2題。

              學中做。

              完成“練一練”第1題。

              鼓勵學生先用心算寫出結果,再用豎式進行驗算。

              森林醫(yī)生。完成“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完成“練一練”第3題。

              關注有多少學生自覺選擇估算來解決問題。

              將問題改為“小明帶40元買這兩本書,還剩多少錢?”讓學生進行計算。

              做中得。

              完成“練一練”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解題思路。

              完成“練一練”第5題。

              學生提問時,鼓勵學生從新的角度提出新穎的數(shù)學問題。這些問題包含了更多的信息,也許

              提出的問題暫時解決不了,但解決問題的愿望會成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數(shù)學的動力。

              總結。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9

              教學要求:

              1·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2·探索并掌握被除數(shù)中間、末尾有0,商中間或末尾也商0的計算方法,掌握豎式的簡便寫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仔細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過程,逐步學會與他人合作。

              教學重點:

              1·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是0”。

              2·掌握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商0的算理和豎式簡便寫法的書寫格式。

              教學準備:

              豬八戒吃西瓜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

              出示課件,教師圍繞學生感興趣的《西游記》中的唐僧師徒展開情節(jié),講“豬八戒吃西瓜”的有趣故事,在故事中出現(xiàn)數(shù)學問題:

              1·4個西瓜,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

              2·當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還能分到西瓜嗎?三個人一個西瓜也分不到怎樣用算式表示?(0÷3)

              二、列舉實例,獲得結論。

              1·0÷3等于多少呢?你怎樣想的?

              (1)三人一個西瓜也分不到,所以0÷3=0。

             。2)0×3=0,所以0÷3=0。

              2·同學們還能舉出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嗎?

              3·做一做。

              0÷2 0÷4 0÷5

              4·觀察后說一說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0除以一個數(shù)都得0。

              5·質疑討論0÷0=?

              明確:0與任何數(shù)相乘都得0,所以0÷0的答案不確定,因此0不能做除數(shù)。

              6·概括: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三、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運用“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這一結論,來解決除法計算中遇到的新問題。

              出示例6。

              尋找信息,列出算式。

              309÷3= 420÷3=

              1·計算309÷3

             。1)學生獨立計算。

             。2)小組內交流算法。

             。3)匯報計算過程,師生共同解決學生計算中遇到的`問題。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豎式:

             。4)討論:哪種算法正確?你是怎樣判斷的?(讓學生自己先說,多提問幾名,及時給出肯定和表揚)

              交流得出:a、b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c算錯了,因為309÷3的商是三位數(shù),而不是兩位數(shù),十位上0除以3得0,這個0寫在十位上,如果不寫商就是兩位數(shù)了。103×3=309,而13×3=39,所以商是103。

              教師強調: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因此十位上的0÷3=0,這個0一定要寫,0起占位的作用。

              (5)說一說a、b兩個豎式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歡哪一種寫法,為什么?

              明確:由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因此,寫豎式時,可省略用0做被除數(shù)的這一過程,直接在這一位上商0,得出的豎式要簡便些。

              師生共同用簡便的書寫方法重新計算。

              2·計算420÷3

             。1)先判斷商的位數(shù),再獨立計算。

             。2)說出計算過程。問:為什么個位上商0?0不寫行不行?(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總結,提問學生用語言表達,鍛煉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探索簡便寫法。

             。4)小結:做除法時,除到被除數(shù)十位正好除盡,而個位又是0,就不用再除下去,只要在個位上補0就可以了。

              四、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1·P29做一做。

              402÷2 609÷3 750÷5 980÷7

              選一組進行筆算。

              訂正時,說出算法。

              2·練習七第3題。

              獨立改錯,匯報時說出錯誤原因。

              五、總結收獲。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提醒大家在計算中注意什么?

              六、布置作業(yè)。

              反思:

              整節(jié)課下來,整體來說是還可以,至少對于我這樣的第一年教教材的老師來說。但是還是有些地方處理的不太清楚。各個環(huán)節(jié)設想的很好,但在實際上課時不能很好的靈活貫徹,缺乏根據(jù)學生課堂實際進行合理的調控,以后在這方面要多備教法、備學生、盡量形成成熟、機智的課堂教學。

              在商中間和商末尾用0占位的時候,還強調的不夠多。在一節(jié)課的后半節(jié),學生的注意力就已經不集中了。所以學生的反饋也就不是很好了。以后一定要把握好重難點,多敲多點,同時注意調控學生學習狀態(tài),計時引導糾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0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8頁上的內容,練習六的策5—9題。

              教學目的:通過實際的例子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術語表達數(shù)量關系中,并能在解答應用題和實際問題中加以應用,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數(shù)學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術語表達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教學關鍵: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數(shù)學思維方法。

              3、教學例4。

             。1)出示例4的兩道題。要求全班學生獨立解答。學生解答完后指名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書算式。一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3米,8小時織:

              3×8=24(米)

              編籃小組每天編竹籃16個,5天編:

              16×5=80(個)

             。2)教師講述上面的兩道題中,每一小時、每一天完成的產品的多少,我們叫它工效[工效的意思是工作效率,簡寫為工效,是在一個單位時間里(如一分、或一小時、或一天、或一星期、或一個月)做的工作量。一個單位時間里做的工作量多,就是工效高。](板書:工效);所用的小時數(shù)、天數(shù),我們叫它時間(板書:時間);一共完成的產品數(shù)量,我們叫它工作總量。(板書:工作總量)

             。3)提問:上面的每道題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時間?什么是工作量?知道了工效和工作時間怎樣求工作總量呢?

              引導學生回答后,根據(jù)例4的`兩道題的實際找出三種量之間的關系,總結出。

              工效×時間=工作總量

             。4)小結:我們掌握了速度×時間=工作總量這種數(shù)量關系后,只要知道了工效和時間,就可以用乘法求出工作總量了。

              4、鞏固練習。

              (1)說出下面每題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時間?什么是工作總量?

              ①一臺碾米機每小時碾米500千克,3小時碾米多少千克?

              ②一架磨粉機每分磨粉15千克,5分磨粉多少千克?

             、劾顜煾得刻焐a熊貓玩具7個,8天生產多少個?

             。2)完成教科書第28頁的”做一做“題目。

              問:誰能舉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4所說數(shù)量關系的實際計算問題。

              啟發(fā)學生說出已知工效和時間,求工作總量的題目。

              三、作業(yè)。做練習六的第5—9題。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目的:通過實際的例子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數(shù)學術語表達常見數(shù)量關系,并能在解答應用題和實際問題中加以運用,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數(shù)學術語表達常見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掌握用數(shù)學術語表達常見數(shù)量關系。

              教學關鍵:常見數(shù)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略。

              1、教學例2。(題略)

             。1)教學例2的第一道題。

             、俪鍪纠2的第一道題。

              幻燈投影:第一道題的圖,在每筐蘋果邊加畫蘋果樹一棵。教師講解每筐蘋果是從相對應的蘋果樹上采摘下來的,平均每棵采摘25千克。

             、谌鄬W生看題、圖后獨立解答。

             。2)教學例2的第二道題。

             、俪鍪纠2的第二道題;脽敉队俺霾藞@的一排菜畦、教師講述菜畦的意思,每畦可收菠菜150千克。

             、趯W生獨立解答。

             。3)指名講述解答方法,板書算式。

              2、棵蘋果收。25×3=75(千克)

              3、畦產菠菜:150×4=600(千克)

              答:(略)

             。4)提問:

              ①剛才例2的兩道題中的第一個已知條件都是講什么?引導學生回答都是講平均產量。即單產量。

             、趦傻李}中的問題都是求什么?引導學生回答出都是求總產量。

              教師歸納、例2的兩道題中的“每棵樹收蘋果的重量”和“每哇收菠菜的'重量”,我們叫它單產量。(板書:單產量)

              “有多少棵樹或有多少畦”,我們叫它數(shù)量。(板書:數(shù)量)

              “一共收多少蘋果或產多少萊的重量”,我們叫它總產量。(板書:總產量)

              (5)再問:已知單產量和數(shù)量怎樣求總產量?

              指名學生回答后總結出:

              單產量×數(shù)量=總產量

             。6)小結:我們掌握了“單產量×數(shù)量=總產量”這個

              關系式,平常在解答求總產量的應用題時只要找出單產量和數(shù)量,然后用單產量乘以數(shù)量就求出總產量了。

              4、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26頁“做一做”的題目。

              問:誰能舉出已知條件是單產量和數(shù)量,求總產量的實際計算問題呢?

              指名學生口述實例,并解答。

              (2)試練。解答下列各題后,再分別指出每道題的單產量、數(shù)量和總產量各是什么?

             、倜繃嵏收峥梢援a糖120千克,5噸甘蔗可以產糖多少千克?

             、诓藞@每畦馬鈴薯收140千克,4畦收馬鈴薯多少千克?

             、勖繃嵑K蓵覃}2千克,1000噸海水可曬鹽多少千克?

              二、課堂綜合練習。

              請指出下面各題分別屬于哪一種數(shù)量關系?每道題中的兩個已知數(shù)分別是什么量?問題是什么量?(學生回答后,再解答出來。)

              1、每雙童襪2元,買同樣的6雙應付多少元?

              2、每只母雞平均每月下蛋20個,5只母雞每月共下蛋多少個?

              3、蔬菜小組每平方米平均收大白菜25千克,一畦8平方米的菜地能收大白菜多少千克?

              4、排球每個25元,學校買回4個用了多少錢?

              三、課堂作業(yè)。做練習六的第1—4題。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目的:通過實際的例子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數(shù)學術語表達常見數(shù)量關系,并能在解答應用題和實際問題中加以運用,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數(shù)學術語表達常見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掌握用數(shù)學術語表達常見數(shù)量關系。

              教學關鍵:常見數(shù)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

              我們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存在著各種數(shù)量關系,這些數(shù)量關系在以前解答各種應用題時都已經遇到過,只是沒有加以概括總結。今天我們來學習常見的幾種數(shù)量關系。

              二、新授。

              1、揭示課題:來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

              2、教學例1。(題略)

             。1)分別出示例1的3道題。

             、俜謩e出示每道題。用幻燈投影每道題的題意圖。

              ②要求全班學生默讀并想一想各題的兩個已知條件是什么?問題是求什么?

              (2)學生默讀題目后,把3道題獨立地解答出來。

             。3)指名講述解答方法,然后板書算式。

             、巽U筆3支用:8×3=24(分)=2角4分

             、诨@球2個用:28×2=56(元)

              ③魚4千克用:3×4=12(元)

              答:(略)

             。4)提問:

              ①同學們觀察這3道題所說的事情都是哪一方面的?

              ②3道題中的已知條件有什么共同點?

             、3道題中的'要求問題有什么共同點?

              引導學生說出這3道題都是說購買商品的事,都知道每件商品的價錢和買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錢。教師進而指著3道題的第一個條件。告訴學生“每件商品的價錢”。我們叫它單價。(板書:單價)接著指第二個條件,告訴學生“買了多少”,我們叫它數(shù)量。(板書:數(shù)量)!耙还灿昧硕嗌馘X”,我們叫它總價。(板書:總價)

              ④再問:單價是什么意思?總價是什么意思?知道了單價和數(shù)量怎樣求總價?

              引導學生回答后,根據(jù)這3道題的實際找出三種量之間的關系,總結出:

              單價×數(shù)量=總價

             、菰賳枺赫埻瑢W們想一想每道題中的單價是多少?數(shù)量是多少?總價是多少?

              指名學生回答。

              小結: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都要遇到買商品的事,掌握了“單價×數(shù)量=總價”這種數(shù)量關系后,買東西時只要看商品的單價和我們買的數(shù)量,就可以用單價乘以數(shù)量求出要付的總價了。

              3、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25頁“做一做”的題目。

              ①讀題。理解題意:符合例1所說的數(shù)量關系,也就是說已知條件是單價和數(shù)量,去求總價的實際計算的問題。

             、谥该麑W生口述例舉的問題,并解答。

             。2)講出下面各題中的單價、數(shù)量、總價各是多少?

             、倜總保溫瓶20元,買3個用:

              ②每千克豬肝16元,買5千克用:

             、勖壳Э舜笫[2元,買12千克用:

              ④每套同樣的童裝50元,買4套用: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三步式題.

              2.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探索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動畫“混合運算”】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師提問: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運算?它們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使學生明確:當只有加減或乘除法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當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如果有小括號,先算括號內后算括號外.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1:計算74+100÷5×3

              (1)請學生讀題,教師提問:看到題目后你想給同學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①這道題包含哪些運算?

             、诎凑找郧皩W習的運算順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分小組討論上述問題并匯報

              (3)學生動手獨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訂正:

              教師提問:你能按照這道題的運算順序讀題嗎?

              請學生兩人一組用數(shù)學術語嘗試讀題.

              教師訂正:74加10 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積,和是多少?

              (4)教師將上題變成74+100×3÷5和74—100×3 ÷5兩題.

              教師提問:誰能按照運算順序讀出題來?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

              (5)先說出下面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指名板演并訂正)

              65-6×4÷2 38+56÷7×3

              引導學生思考:通過演算這幾道混合運算式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使學生明確: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式題里,應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乘除連在一起,或加減連在一起,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出示例2:計算(440-280)×(300—260)

              (1)學生自讀題目:440減280的差乘300減260的差,積是多少?

              (2)引導學生思考:這道題含有哪些運算,與前邊的習題比較有什么不同?應該怎樣計算?

              (3)學生試做.

              可能出現(xiàn)兩種不同解法,板貼出來:

              讓學生比較評議以上兩種解法,哪種解法更簡便?

              教師提問:看到這道題的簡便解法你聯(lián)想到什么?這種格式與復習的哪道題相似?

              (4)教師讓學生先按照運算順序用數(shù)學用語讀題再獨立完成.

              (59+21)×(96÷8) (220-100)÷(15×2)

              教師提問:通過計算這三道題,你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嗎?

              三、鞏固提高.

              1.計算下面各題(試著用術語讀出下面各題)

              700-8×5×4 (275-35)÷(17+43)

              480÷(96÷16+6) (15×40—360)÷6

              注意強調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要明確:括號里有兩級運算,同樣先算乘除法,后做加減法,小括號要照抄下來.

              2.按照各圖制定的運算順序,在□里填上得數(shù).

              填數(shù)后,根據(jù)運算順序列出綜合算式,訂正.

              四、課堂小結.

              要完成一道混合運算,它的計算步驟是:

              ①審題,看清運算符號、數(shù)字、有沒有小括號,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谟嬎.

             、蹤z驗,包括運算順序,計算是否正確.

              五、布置作業(yè).

              14+16×4-50 74+(96÷6-8)

              72-45+121÷11 2520÷18×(806-799)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39-41頁,完成"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知道稱較輕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單位,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知道比較物品的輕重,可以眼睛觀察,用手掂、用秤稱,了解使用天平的方法。

              3、能大致估測輕物品的重量,會進行重量的簡單計算。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軟件、天平、(大豆、圖釘、2分幣、橡皮等實物每組一份)

              教學過程:

              課前學生表演唱《小熊請客》。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小朋友唱得真好,瞧,把小熊吸引來了,(屏幕顯示小熊)。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你看,它的好朋友小貓、小狗帶著禮物來了(屏幕顯示小貓、小狗)。咦,它們怎么吵起來了!蹭浺簦

              "我的蝦條比你的'奇多'重。""我的''奇多'比你的蝦條重。"〕它們誰也不讓誰。這時,電腦博士來了,(屏幕顯示電腦博士)〔錄音:別吵別吵,我們邀請小朋友一起去游覽數(shù)學宮,小朋友,你們愿意去嗎?〕

              電腦博士在數(shù)學宮中設了三個關,要小朋友闖關,比比哪組最先闖過去?

              二、逐層探究,學習新知

              第一層次,比較物品的輕重,讓學生初步了解比較物品輕重的方法。

             。、看看說說

             。ǎ保┯醚劬τ^察:兩塊大小不同的橡皮,說說哪塊重?

              紅藍兩盒橡皮泥,說說哪盒重?

              學生討論,小組交流。

             。ǎ玻┙處熤赋觯何覀儾恢篮欣镅b多少橡皮泥,因此光用眼睛觀察,比不出它們的輕重,那么,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呢?

             。、掂掂說說

             。ǎ保┯檬值嘁坏啵杭t藍兩盒橡皮泥,說說哪盒重?

              一粒阿爾卑斯糖和2個2分幣,說說哪個重?

              學生討論,小組交流。

             。ǎ玻┙處熖釂枺旱降渍l重?誰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呢?

              (3)學生討論回答后,再聽聽電腦博士的話〔錄音:比較物品的輕重,不能光用手掂,應用秤稱一稱。〕

             。、稱稱說說

             。ǎ保┱J識天平。屏幕顯示天平,并依次閃爍各部分及其名稱。

              (2)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左盤一般放要稱的,右盤一般放砝碼。當指針在標尺中間,天平兩端平衡,兩邊重量相等;指針偏向左端,說明左邊重;指針偏向右端,說明右邊重。

              (3)比較物品的輕重。

              學生跟著屏幕操作,左盤放一粒糖,右盤放2個2分幣。觀察指針說說誰重?

             。ǎ矗┰O疑:右盤放幾個2分幣,能使天平平衡?

              學生嘗試操作,根據(jù)回答屏幕顯示:1粒糖=3個2分幣重

              (5)小結過渡:利用天平,不但可以比較物品的輕重,還可以稱物品的重量,稱較輕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單位。

              板書:

              "克"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兩遍。

              第二層次:認識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ǎ保笨擞卸嘀啬?(出示2分幣)1個2分幣約重1克,老師放在手上掂一掂,大家也拿一個放在手上掂一掂。

             。ǎ玻﹦偛盼覀兎Q出一粒糖大約等于3個2分幣重,那么大約重幾克?(3克)

              學生輪流掂一掂糖。

              (3)下面我們就把1個2分幣當作一克的砝碼,來稱稱物品的重量。(學生分組操作)

             。痢⒎Q1克大豆 操作要求;右盤放1個2分幣,左盤放幾粒大豆使天平平衡?2粒大豆大約重幾克?讀一讀,小組輪流掂一掂。

              B、稱15個圖釘 學生操作:15個圖釘大約重幾克?

              小組匯報后,教師指出:圖釘有大有小,因此,15個圖釘有的大約重7克,有的約重8克,書上告訴我們15個圖釘大約重10克,這些都對。

              小組輪流掂一掂。

             。谩⒎Q1支粉筆、1把小刀

              學生操作后交流,讀一讀,再輪流掂一掂。

             。摹⒆x一讀,下面物品大約重幾克。(屏幕顯示:1本數(shù)學教科書大約重174克,1瓶墨水大約重156克)

              學生讀后,師指出:如果還用2分幣代替砝碼稱,要放174個或156個2分幣,多麻煩,現(xiàn)在應用砝碼來稱(出示砝碼)

              學生輪流掂一掂數(shù)學書、墨水瓶

             。ǎ矗┩瓿

              40頁的試一試

              游戲:猜一猜。采用拍讀形式,讓學生掂一掂乒乓球、果凍、旺旺煎豆,估測大約重幾克,哪組最接近實際重量,獎品就歸哪組。

              三、鞏固練習,促進提高

             。、完成41頁想想做做1、2、3兩題.(第二關)

             。病⑺伎碱}(第三關):屏幕重現(xiàn)動畫,比比是小貓的蝦條重,還是小狗的"奇多"重?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學生交流后,引導學生讀包裝袋上標的重量,板書:"g",并說明它也表示克。

              3、指導實際應用:學生讀牙膏、肥皂等物品包裝上標的重量,并掂一掂。

              4、課外作業(yè):放學后,跟爸爸媽媽到超市去了解各物品的重量。

              四、全文總結,再揭情思

              (屏幕再現(xiàn)電腦博士〔錄音:小朋友,你們好,今天你們學行可認真了。你們在數(shù)學宮闖過了一道道難關,認識了克,學會了比較物品的輕重,但這只是一些初步的知識,還有許多的知識等著你們去探索。小朋友,再見!〕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本單元主要學習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除法。這是學生在已學過的表內除法和簡單的余數(shù)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使學生在學習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過程中掌握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培養(yǎng)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用除法豎式計算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以及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商是一位數(shù)的有余數(shù)除法。

              2、會解決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教學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動腦思考及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兩位數(shù)除一位數(shù)的口算和豎式計算的方法;除法驗算。

              難點: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關鍵: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計算方法的過程。

              教學課時:

              9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生活動:25分鐘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頁。

              教學目標:

              1、理解整十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豎式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計算方法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難點: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和平共處算理;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豎式的書寫。

              教學準備:

              小棒,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知鋪墊

              1、口算練習。

              指名口算。

              6÷38÷29÷35÷5

              口答。

              46里面有( )個十( )個一。

              95里面有( )個十( )個一。

              84里面有( )個十( )個一。

              73里面有( )個十( )個一。

              二、探究新知

              1、引入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除法。(揭示課題)

              2、教學口算。

              ?理解圖意,學生觀察場景圖,說說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討論第一個問題: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小組交流。

              ?小棒可以演示。

              ?討論第二個問題:平均和每個女孩子買多少枝?結合實際操作讓學生形成思維。也可以先讓學生模仿提問。

              ?歸納: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來是23枝。板書:

              40÷2=206÷2=3

              20+3=23

              3、即時訓練,口答。(讓學生說說算么算的)

              40÷260÷364÷255÷5

              50÷580÷484÷436÷3

              4、教學豎式計算。

              ?教師結合46÷2說明豎式的寫法,邊說邊板演。

              ?探索算理。(步驟:除、乘、減、移)

              ?思考:2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

              ?小結:用豎式計算,要從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數(shù)除以除數(shù),再用個位上的數(shù)除,除到哪商就寫在哪一位上。

              三、實際運用。

              1、完成第2頁第1題。(注意區(qū)別與聯(lián)系)

              2、完成第2題。

              讓學生試做前兩題,再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兩題。注意筆算注意什么?以及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完成第3題和第4題。

              4、第5題,先獨立后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許學生不同的策略解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本節(jié)課的目標定位是:

              1.體驗平均分;初步理解幾分之一。

              2.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大小。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自主學習能力和數(shù)學思考能力。

              教學過程:

              一、通過對“一半”的認識,理解“一半“的含義

              1.說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學的一半

              (2)一組同學的一半

              (3)一個圓的一半

              2.說說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兩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個數(shù)來表示呢?像全班同學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組同學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們能說清它有多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還會經常碰到類似這樣一個圓的一半的情況,我們無法用所學的數(shù)說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數(shù)學上引入了分數(shù),就象剛才這位同學說的可以用二分之一,這個分數(shù)表示這個圓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來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紙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動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嗎?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學生對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認識后,對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順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也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過這一折,學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幾個圖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說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數(shù)大小比較

              1.折過了四分之一,你還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數(shù)表示嗎?

              學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們通過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數(shù)很興奮。

              2.折出了這么多的分數(shù),你覺得誰折的分數(shù)大?

              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還說了理由:32比8大,當然1/32大。一些學生發(fā)現(xiàn)越折越小了,覺得1/32是最小的。(這時教師也不表態(tài))

              4.故事:

              豬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豬八戒前去探路,誰知去了好久也不見回來。于是派孫悟空去找。原來豬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剛咬第一口,悟空就從天而降。孫悟空說:“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點,聽了高興極了,說:”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學生這時候就議論紛紛了,到底誰吃的多呢?這下大部分同學認為孫悟空吃的`多,因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認為豬八戒吃得多。

              課件演示:分西瓜(通過直觀演示:大家一致認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學生發(fā)現(xiàn):平均分的份數(shù)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紙時的分數(shù)比較,1/8和1/32的比較,這時候,同學們都笑了,原來不能直接用32與8的比較來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學生認識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數(shù)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練習運用(略)

              反思:

              一、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shù)

              1.分數(shù)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fā)展水平”向“潛在發(fā)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shù)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shù)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然后“半個”無法用整數(shù)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shù),優(yōu)點是這樣分數(shù)出現(xiàn)的實際需要性能夠凸現(xiàn),學生對分數(shù)的產生印象深刻;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shù)的認識受到局限,會導致到高段學習分數(shù)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qū)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shù)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數(shù)引入的時候,請學生說身邊一些事物的一半,發(fā)現(xiàn)日光燈是11個,一半一下子無法說出來。同時一個圓的一半是多少也無法說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們只用一個數(shù)表示出來”。從而引入分數(shù)二分之一,這樣對于分數(shù)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shù)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shù)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shù)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shù)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shù)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shù)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大小時,盡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并且用分數(shù)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shù)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shù)認識的影響,認為1/32比1/8大,于是課件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shù)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shù)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對于小學生來說,數(shù)學學習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shù)學現(xiàn)象的一種“解讀”.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么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紙上折了1/4后,誰還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數(shù),學生動手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分數(shù)。當問誰折的分數(shù)大的時候學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學生對分數(shù)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shù)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shù),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于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折的分數(shù)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么,學生已經自己了先前的認識。

              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有待完善。從整體上認識分數(shù),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過高,在折分數(shù)操作時是否需要及時的比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shù)學課。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09-08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1-14

            三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01-11

            三年級優(yōu)秀數(shù)學教案01-17

            有關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01-20

            三年級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02-28

            三年級趣味數(shù)學教案01-30

            三年級上冊的數(shù)學教案01-10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1-14

            【薦】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