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三化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化學教案1
一、教學理念
通過探究式的教學活動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經(jīng)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在學習中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中體會成功的快樂,并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興趣。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常識進行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使得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并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認識和感知化學學習的奧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學性質,了解其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懂得設計實驗來驗證物質性質的方法。
。3)學會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去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3)經(jīng)過親自動手實驗,讓學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進行實驗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的嚴密性。
。2)通過用浸過石蕊溶液的小花來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化學學習的持續(xù)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穩(wěn)定性。
四、教學策略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jīng)多次接觸和了解過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質,因此教師在引入時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總結和歸納,這樣,除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整理歸納能力以外,還可以避免重復與羅嗦。
2.教材首先介紹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然后講二氧化碳的性質,這就使得教師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質(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于水)在講解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時就直接告訴學生。而在課題3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為了使這一教學重點得以突出,教師配合課本120頁的習題4設計了一個學生探究活動──讓學生對“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于水”的`性質進行實驗設計。
3.對本課題的兩個探究學習活動設計各有側重:探究活動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于水,把重點放在了實驗的設計方面,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有關問題設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回到家里繼續(xù)進行實驗求證;探究活動2: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則更側重了實驗的實施過程和對有關現(xiàn)象的分析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結論等,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兩個實驗探究活動都鋪設了巧妙的階梯:對探究活動1采用了先演示實驗后給出提示的方法,對探究活動2則采用了填寫表格的形式,從而使得學生的探究活動得以順利的開展。
五、教學準備
1.教師的準備:CAI多媒體課件、裝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塑料瓶(500 mL、350 mL)2瓶或以上、階梯蠟燭、火柴、小燒杯(裝水)等。
2.學生分組實驗的用品準備:大試管、單孔橡皮塞、導氣管(直角型的、直的)、橡膠導管、藥匙、酒精燈、小木條、火柴、集氣瓶(2個)、玻璃片(2片)、小燒杯、鑷子、浸過石蕊試液的小花(每小組4朵)、稀鹽酸、醋酸等。
3.學生準備:分好四人合作的學習小組并復習學過的有關二氧化碳的性質。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引入:同學們在前面已經(jīng)陸續(xù)的接觸、學習過二氧化碳這種物質,你能歸納出它的性質么? 投影并歸納二氧化碳的有關性質 | 學生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可溶于水、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 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fā),避免了重復與羅嗦,使教學更有針對性,重點更為突出。 |
講解: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學生抄寫、記憶 | 對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點進行強調(diào)。 |
提問:你們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質中,哪些是已經(jīng)做過實驗親自驗證并非常確定的,哪些只是由別人告訴你的? | 學生回答: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是在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時從老師口中獲知。 |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創(chuàng)新。 |
演示實驗: 實驗1.用二氧化碳傾倒階梯上的蠟燭 實驗2.在裝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內(nèi)倒入少量水 實驗前讓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猜想;實驗后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這說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質。 | 學生可能的猜想:1.二氧化碳會熄滅,而且是下面的先熄滅上面的后熄滅2.軟塑料瓶會變扁 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思考回答: 實驗1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實驗2說明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 | 這兩個實驗要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氣體較多,耗時較長且實驗的成功率較低,所以宜由老師演示能起到較好的示范作用。 |
提問:根據(jù)上述兩個實驗的設計意圖,你們還能設計一些其他的實驗來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且可溶于水么? 讓學生思考一會兒后再投影出一些提示 | 學生分小組討論并進行實驗設計。 |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通過小組的合作,互相啟迪、互相補充、并完善自己的設計。 |
讓學生講述自己小組的實驗設計,并引導其他學生去評價這些設計。 | 學生:講述自己的設計和準備如何實施,并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猜想。 | 通過讓學生講述自己的設計提高學生的表述能力,并使學生初步學會評價和改進實驗設計;通過贊美學生的設計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
講解:今天老師還補充一個二氧化碳的性質就是二氧化碳能夠與水反應。但它們的生成物到底是什么,由你們?nèi)ミM行實驗探究。 投影并講解:石蕊是一種植物的色素,能在酸性、中性及堿性環(huán)境下顯現(xiàn)出三種不同的顏色。 | 學生實驗:把浸過石蕊試液的4朵小花分別進行實驗對比:(1)噴醋酸(2)噴水(3)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4)噴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5)把(4)中的小花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烘烤。 分析有關實驗現(xiàn)象并獲知: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酸性物質。該酸性物質不穩(wěn)定,受熱很容易分解。 | 通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并學會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結論,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化學學習的持續(xù)興趣。 |
講解: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的化學方程式。以及碳酸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 學生抄寫、記憶 | |
投影:根據(jù)本課的有關知識點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習題來進行知識的鞏固和運用 | 學生思考、討論 | 使學生能把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懂得運用有關的化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
布置作業(yè):家庭小實驗:用家里的一些物品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并對自己設計的實驗進行實施,把實驗的結果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 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他們就會有更多的心得和體會,對化學的學習也就更有興趣。 |
附:學生學習資料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課時)
課堂小探究
1.請你根據(jù)課本p114頁實驗6-5和實驗6-6的構想,設計一些實驗來證明:(可畫圖)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2)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
2.根據(jù)四朵浸有石蕊試液的小花在不同條件下顏色的變化,探究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生成物
Ⅰ | Ⅱ | Ⅲ | Ⅳ | |
現(xiàn) 象 | ||||
分 析 | ||||
結 論 |
生活事例鏈接
1.北方的農(nóng)村,許多人家里都設有地窖用來貯存蔬菜。由于 致使里面含有大量的 氣體,因此,人們在進入地窖之前,往往會做一個“燈火實驗”:就是把燃著的 先放入地窖里,如果看到 ,證明里面聚有大量的 氣體,不宜進入;當看到 ,證明里面的 氣體較少,可以進去。
2.為了讓用石灰漿抹的墻壁快點干燥,人們常在室內(nèi)生個炭火盆,這是為什么?為什么開始放炭火盆時,墻壁反而變潮濕了?
3.在意大利有一個奇怪的山洞,人稱“死狗洞”。人如果牽著一只狗進去的話,狗很快就會昏迷,但人卻安然無恙,你能猜想這是為什么嗎?
課后小探究
家庭小實驗:請你利用家庭中的一些小物品來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并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
初三化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道海洋是人類天然的聚寶盆,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能說出海洋資源包括化學資源、礦產(chǎn)資源、動力資源、生物資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蘊藏的主要物質。
3.通過對海水淡化的實驗探究,知道蒸餾法是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
4.認識海洋資源的開發(fā)對人類進步的重要作用;認識合理進行海洋開發(fā)、保護海洋環(huán)境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和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社會責任感。
重點、難點:
1. 知道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能說出海洋資源包括化學資源、礦產(chǎn)資源、動力資源、生物資源等。
2.學會用辨證的思維分析問題,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教學過程:
我國的萬里海疆,不僅美麗,而且富饒!它蘊藏著種類繁多、儲量巨大的'資源,被人們譽為“天然的魚倉”、“藍色的煤海”、“鹽類的故鄉(xiāng)”、“能量的源泉”。
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海洋資源包括化學資源、礦產(chǎn)資源、動力資源、生物資源等。
初三化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實例了解化合價的涵義;了解常見元素,原子團化合價;能夠根據(jù)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化學式或根據(jù)化學式判斷元素的化合價。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形成規(guī)律性認識的能力,在課堂練習中培養(yǎng)鞏固學生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標
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中,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教育。滲透定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從現(xiàn)象到本質,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化合價是初中化學要求達到了解水平的基礎知識,前面學過的有關化學式和物質結構初步知識,尤其是有關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形成的知識是給出化合價的依據(jù)。學生掌握本節(jié)知識將對以后各章的學習均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第八章酸、堿、鹽的學習。本節(jié)課是初中化學知識鏈中的重要一環(huán),所以應高度重視本節(jié)課教與學。
教法建議
從復習NaCl和HCl的形成入手,探究MgCl2和H2O的形成過程。學生分組探究:據(jù)Mg、Cl、H、O原子結構示意圖來分析Mg與Cl,H與O之間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提出問題:(1)Mg、Cl、H、O這四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多少?(2)Mg與Cl,H與O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3)在MgCl2和H2O中原子個數(shù)比各是多少?使學生明確:元素在相互化合時,反應物原子的個數(shù)比總是一定的。如果不是這個數(shù)目比,就不能使構成離子化合物的陰、陽離子和構成共價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電子層達到穩(wěn)定結構,也就不能形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所以元素間相互形成化合物時,各元素原子數(shù)目之間必是一個一定的簡單整數(shù)比。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xiàn)出來的這種性質叫化合價。即化合價的實質是元素的一個原子在與其它元素的原子化合時,得失電子或共用電子對數(shù)目。用表格展示元素化合價的判斷:
化合物
離子化合物
共價化合物
數(shù)目
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shù)目
一個原子共用電子對數(shù)
正價
一個原子失去電子的數(shù)目
電子對偏離的原子
負價
一個原子得到電子的數(shù)目
電子對偏向的原子
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時的數(shù)目,所以,在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零。讓學生明白,元素的化合價與原子的結構有關;蟽r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目的聯(lián)系。
熟記常見元素化合價和原子團的化合價,是運用好化合價的前提。建議可采用順口溜強化記憶。然后加強課堂訓練,通過實際運用在不斷聯(lián)系中達到熟記的程度。根據(jù)已知元素的化合價,寫出物質的化學式;或根據(jù)物質的化學式,計算出元素的化合價。要做到講練結合,讓學生在練習中去體會化合價與化學式的相互關系。掌握好元素的.化合價與化學式的相互關系,可擺脫以前死記硬背物質化學式的現(xiàn)象;使書寫客觀存在的化合物化學式的能力,達到了一個飛越的程度。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在化學研究的實踐中,必須通過具體實驗確知某化合物的存在和測定了它的組成成分,才能根據(jù)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它的化學式。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
熟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的原則。
教學難點:化合價概念的建立。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寫出氯化鈉,氯化氫的化學式。為什么是一個鈉原子和一個氯原子結合,一個氫原子與一個氯原子結合?(從原子結構角度考慮)
寫出鎂,氯,氫,氧四種原子結構示意圖
投影:
探究問題:鎂和氯;氫與氧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
分組討論,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1)Mg,Cl,H,O這四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多少?
(2)Mg與Cl,H與O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
(3)在氯化鎂,水分子中,原子個數(shù)比各是什么?能否隨意改動化合物中的原子個數(shù)?
小結:氯化鎂失去鎂最外層兩個電子形成Mg2+,Cl得電子形成Cl-,相反電荷的離子互相作用,形成離子化合物MgCl2。在水分子中,一個氧原子提供兩個電子分別與兩個氫原子提供的兩個電子形成兩對共用電子對,形成穩(wěn)定的共價化合物水。據(jù)原子結構,元素的原子在結合時,原子個數(shù)是一定的,不能隨意改動。這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時的一種性質。這種性質就是元素的化合價。
初三化學教案4
回憶實驗現(xiàn)象、結論、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通過復習,溫故而之心。
用煤爐燒煤取暖。
在過去條件不好的時候,冬季人們?yōu)榱说钟鶉篮,常常在室?nèi)用煤爐燒煤取暖,但如果使用不慎,就會發(fā)生“煤氣”中毒事件,你們能猜測一下“煤氣”是什么嗎?“煤氣”又是怎樣產(chǎn)生的?四個人一小組討論一下,討論的主題不僅要找到“煤氣”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找出“煤氣”是怎樣產(chǎn)生的?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認識“煤氣”中毒事件產(chǎn)生的'原因。)思考、討論、回答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認識身邊物質的科學知識,結合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分析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認識。
2.不完全燃燒——O2不充足
2C + O2 點燃2CO (O2不充足)
根據(jù)“煤氣”中毒事件產(chǎn)生的原因,可采取什么措施預防此類事件發(fā)生呢?
含碳元素的燃料燃燒時,如果氧氣不足都會產(chǎn)生CO,所以,預防“煤氣”中毒采取的措施之一是:煙道通暢燃氣熱水器使用時,使室內(nèi)保持良好通風,有充足的氧氣,使燃料充分燃燒。
上述碳的可燃性中,碳與氧氣反應既可生成
初三化學教案5
教學目標
的性質和用途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的化學性質;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的方法;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及其反應的判斷和的用途。
能力目標:
通過對化學性質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及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通過判斷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描述及對化學性質的歸納,逐步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的制法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初步掌握實驗室制取的.方法和反應原理;
了解工業(yè)上從空氣中提取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應的定義及其與化合反應的區(qū)別。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及實驗、分析、總結、理解運用的學習方法。
教學建議
的性質和用途
本節(jié)教材分為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三部分。
這三部分應以的性質為中心,因為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于該物質的性質。
物理性質教學建議
關于物理性質的教學,教給學生一個認識物理性質的順序,以便在以后學習其它物質的物理性質時,即觀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對照的作用。使記憶更牢。
物質的物理性質,其觀察和描述的順序與人的感覺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關,最突出的是顏色,其次是形狀,再是嗅覺、味覺,這樣自然的形成一個描述物理性質的習慣順序。
關于溶解性,由于學生尚不了解溶解過程的實質,對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學反應的物質的溶解,只能先認為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有關微溶于水的事實,可列舉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幫助理解。如許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蛘咦寣W生想想辦法,做個家庭實驗,如:用封閉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養(yǎng)魚的效果對比。
等氣體的沸點和熔點都很低,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難想象到的低溫,教師應爭取使學生看到液態(tài)空氣、液氧、液氮做為改進教學的設想。或者至少也應爭取看到錄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廠都有生產(chǎn),液氮在一般大醫(yī)院用于冷凍療法。)
在氣體密度教學上,注意①怎樣測定氣體密度?它與固體和液體有什么不同?②不同密度的氣體為什么是混合均勻而不分層?
初三化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學會用元素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用微粒描述物質的微觀構成。
2、通過對純凈物和元素的分類,進一步體會分類的思想,學習分類的方法。
3、學會正確書寫元素符號,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節(jié)教材從學生在前幾章教材中所見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歸類,建立元素的概念,并在次基礎上學習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順勢給出了表示元素的一些符號,這樣把宏觀物質、微觀構成和抽象符號很自然地結合在一起,易于學習和掌握。
教學對象分析
人類使用符號的歷史源遠流長,圖形、標記、語言文字、數(shù)字、公式等這些符號的使用是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的,學生以前可能不曾體會繪畫、做標記、書寫各種文字都是在使用符號實現(xiàn)對事物的記載和與他人的交流,沒有體會使用符號給人類帶來的便捷。當他們知道構成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物質的元素不外乎一百多種,每一種元素都有一種特定的便于書寫和交流的符號,學會了這些符號和運用這些符號表示多樣化的物質的.規(guī)則,就可以與全世界的人方便地進行學術交流!他們可能會對學習充滿興趣。
實驗用品分子模型、卡片、磁鐵、鐵釘、菠菜等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活動設計意圖
課前教師布置研究性課題:
1、利用橡皮泥、泡沫塑料、塑料小球、牙簽、鐵絲、雙面膠等材料在學習小組內(nèi)動手制作水、氧氣、一氧化碳、甲烷等物質的分子模型。
2、搜集各種補鈣食品的包裝盒。
學生親自動手制作模型、搜集材料。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在制作模型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原子是有類別之分的,不同的原子大小是不同的,分子具有獨特的立體結構等許多微觀知識。
一、元素
教師組織學生展示他們的作品,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模型與[活動天地]中模型進行對比、修改,教師進行簡短評價。
學生積極、熱切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隨教師的分析修改模型。
學生通過展示、修改模型,澄清學生在課前制作模型時的模糊認識、錯誤做法,加深對物質組成的認識,初步學習研究微觀世界最常用的方法——理想模型法。
在學生制作好5個分子模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拆分模型,將相同的原子分別放在一起,在學生的大腦中建立起需要給這一類原子一個統(tǒng)稱的認識,順勢概括出元素的概念。
學生觀察、拆分模型,在教師的幫助下形成對元素的認識。
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分子模型、食品包裝盒,通過觀察、想象、比較、模型化、歸納等方式使學生初步形成對元素的認識,初步學會用元素的概念去學習化學!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搜集到的補鈣食品的包裝盒,是學生明確補鈣食品多種多樣,有效物質也各不相同,但是他們無一例外地都含有鈣元素,鈣元素就是所有物質中鈣原子的總稱。
學生觀察包裝盒,對有效成分進行歸納,找出補鈣食品的共性——含有鈣元素,通過具體的事例,加深對元素的認識。
二、元素符號
在認識元素概念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元素符號。
[活動天地]
以元素周期表為研究模本,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明晰以下問題:
1、元素符號的書寫規(guī)律
2、金屬、非金屬元素中文名稱的造字規(guī)律
3、熟記18個常見的元素符號
4、對元素符號進行分類
學生認真分析元素符號的名稱和寫法,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形成對元素符號的認識。
利用新穎的活動,使學生在趣味性活動中掌握元素符號的讀寫技能,在排列"紙牌"的過程中使學生發(fā)現(xiàn)元素符號的書寫規(guī)律,是學生在符號和它表征的客觀事物之間建立聯(lián)系,使學生認識到元素符號也能簡明的表示物質的組成,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語言,為學習和研究都帶來了方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為下一步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
初三化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組成,初步了解有關氮氣和稀有氣體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強對空氣污染的防治。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了解空氣的組成。
2、介紹空氣污染的嚴重危害,以增加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用品
水槽、鐘罩、燃燒匙、酒精燈、紅磷。
教學過程
(提問)
、傧铝凶兓俏锢碜兓是化學變化?
電燈發(fā)光(物理變化)爆炸(舉例說明,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谂袛嘞铝欣幽膫是描述性質?哪個是表述變化的?
。ㄖv解)通常鎂燃燒,酒精燃燒都是在空氣中進行的。
。ㄌ釂枺┛諝馐怯墒裁唇M成的?
(板書)第一節(jié)空氣
一、空氣的組成和用途
。ㄑ菔荆⿲嶒灴諝庵醒鯕夂康臏y定
(提問)
、賹嶒灛F(xiàn)象
、跒槭裁醇t磷燃燒時只消耗鐘罩內(nèi)氣體的1/5,而不是全部呢?
。ㄩ喿x)課本有關內(nèi)容,并簡介人類對氧氣的認識過程。
。ò鍟
二、空氣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倜喝紵a(chǎn)生的.煙霧
、谑突づ欧诺臒熿F
、燮嚺艢庑纬傻臒熿F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氣體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
①工業(yè)三廢的回收與處理
、谔岣咂、柴油質量
。ㄖv解)
1、由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溫室效應”對自然界的影響。
2、臭氧“空洞”的形成──對自然界的影響等。
[作業(yè)]略
初三化學教案8
教學目標
、敝R與技能:
、胖阑剂鲜侨祟愔匾淖匀毁Y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同時,知道石油煉制幾種主要產(chǎn)品及其用途。
、屏私饣瘜W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
、策^程與方法:通過一些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城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認識合理開采和節(jié)約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環(huán)保問題。
教學重難點
⒈煤、石油、天然氣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學變化中能量的變化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
播放生活中的圖片,設問:
1、 家庭中炒菜、做飯、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 汽車、輪船、飛機、拖拉機等使用什么燃料?
3、煉鋼廠、熱點廠等常使用什么燃料?
(配以多媒體播放煤、石油、天然氣的形成過程)
邊看邊聯(lián)系已有生活經(jīng)驗,思考:
柴、煤、煤氣。.。
汽油、柴油。.。
煤
閱讀教材,觀看錄像,回答問題。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等由古代生物的.遺骸經(jīng)一系列復雜變化而形成的。 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關心生活從已有的經(jīng)驗入手,引出新知識,強調(diào)在學習中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讓學生了解生活,了解社會,知道燃料的種類、化石燃料的形成過程和用途。
知識拓展
1、煤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
2、煤分解的產(chǎn)物有哪些?
3、煤分解這個過程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為什么?
播放錄像:煤的用途
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錄像
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
1、 混合物
2、 焦碳、煤焦油、煤氣
3、 化學變化,因為反應前是碳,反應后生成新物質:焦碳、煤焦油、煤氣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
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嗎?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
2、石油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為什么?
3、石油是根據(jù)什么原理進行煉制的?
播放錄像:石油的用途
介紹石油的用途。
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錄像
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
1、不可以,因為這樣會浪費資源,不經(jīng)濟,不科學,應該綜合利用。
2、混合物,因為其中含有多種成分。
3、根據(jù)石油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來分離,是物理變化。
讓學生說出石油煉制的各產(chǎn)品與其用途用。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
過渡
投影圖片:海上采油和天然起在燃燒
引出天然氣
讓學生知道:天然氣主要是由碳和氫組成的氣態(tài)碳氫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
煤、石油、天然氣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骸經(jīng)過幾億年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的,所以被稱為化石燃料,它們是不可再生的。
1、人類大量開采,將使化石燃料最終被耗盡。
2、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由于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因此一定要合理開采和節(jié)約使用化石燃料。
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節(jié)約能源,開發(fā)新能源。
初三化學教案9
課題名稱:第一單元 化學改變了世界 第二節(jié) 化學之旅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科學探究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和內(nèi)容,初三化學教案。
2.初步學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活動反思”的方法。
3.體驗化學科學探究的樂趣。
重點、難點:
1.學會提出問題。
2.體驗科學探究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及探究的樂趣。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 同學們怎樣才能學好化學呢?
一、從問題開始
[學生閱讀] 體驗科學始于問題。
[學生活動] 交流討論你對“化學之迷”的看法。
[交流共享] 把你心中的化學問題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
[學生討論] 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
、贂r刻保持一顆好奇心;②學會質疑,不輕信現(xiàn)成的結論;③善于變換角度看問題;④善于觀察;⑤善于從生活實際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
[教師講解] 金剛石、石墨、C60的有關知識拓展。
二、通過科學探究解決問題
[活動天地] 以蠟燭燃燒時間長短的探究為素材,體會探究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化學教案《初三化學教案》。
化學的探究活動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 提出問題。
2. 猜想與假設。
3. 制定計劃并實驗。
4. 收集證據(jù)。
5. 結解釋與結論。
6. 反思與評價。
[學生活動] 請你提出一個影響蠟燭燃燒時間的因素,并進行探究活動。
[多識一點] 自變量、因變量、控制變量。
三、對探究活動進行反思
不僅要“三思而后行”,還要“行后而三思”。
[學生自學] 化學探究實驗報告的規(guī)范格式。
[學生活動] 分析P16的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 較高的`蠟燭燃燒時間短;
2. 同一根蠟燭燃燒時間逐次減短。
[學生分析] 上述結果如何解釋?
讓學生充分的討論,教師走入學生中傾聽討論。
[課堂小結]
本節(jié)重點是知道科學探究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和內(nèi)容,體驗科學探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體驗化學科學探究的樂趣。
[課后作業(yè)]
針對影響蠟燭燃燒時間的因素提出自己的問題,建立猜想和假設,設計出實驗,并借助家中的器材進行實驗。
[課后記]
教材內(nèi)容選擇貼近學生生活,能在輕松的氣氛中使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生的學習興趣較濃。
初三化學教案
初三化學教案10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空氣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氣體的化學特性和用途。
2、通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
3、通過人類認識空氣的簡史介紹,使學生認識到進行科學探索,必須具有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重點和難點
了解空氣的組成;了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危害,以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方法
談話、研討、講解相結合的啟發(fā)式教學
教學過程
。ㄒ裕┰谖覀?nèi)祟惿娴沫h(huán)境當中,時時處處都充滿著一種“看不到又摸不著”的天然物質,它跟我們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動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價的自然資源,它就是我們在小學自然課上已經(jīng)學到,今天將要進一步學習的空氣。
。ㄌ釂枺┛諝饩驮谖覀兊闹車銓λ延心男┝私?
(提示:它是一種單一的物質嗎?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組成?)
(小結)空氣是一種無色、無氣味的氣體,它不是一種單一物質,是由多種氣體物質組成的。人們已經(jīng)測知它的成分有:
一、空氣的組成
1、空氣的成分及其體積分數(shù)(大約):
。ㄖv述)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約占總體積的4/5,氧氣約占1/5、
。ㄌ釂枺┠阒赖獨夂脱鯕庠谛再|上主要的不同嗎?
。ㄑ鯕庵С秩紵,氮氣不支持燃燒。)
。ㄖv解并提問)實驗可以證明:紅磷能在空氣中燃燒,實質上只是紅磷跟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種白色固體,且極易溶于水。
根據(jù)上述知識,你能設計一套實驗裝置用來證明空氣中含有大約1/5體積的氧氣嗎?
。ńo學生一定時間的思考和議論)
。ㄑ菔緦嶒灒
、僬故救鐖D裝置
、诮榻B儀器名稱、裝置原理和紅磷燃燒的位置
、厶崾緦W生注意觀察操作方法和實驗現(xiàn)象后,教師操作。
(提問)
、倌憧吹搅四男┈F(xiàn)象?
、跒槭裁醇t磷燃燒會生成大量白煙?白煙是什么物質?
、蹫槭裁创蜷_止水夾后燒杯中的水會進入集氣瓶(或稱反應容器)中?又為什么進入集氣瓶中的水,只占集氣瓶體積的約1/5?
④剩余的4/5體積的氣體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證明?
⑤你認為這個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小結)根據(jù)學生回答情況進行小結。
。ㄖv述)人類對空氣的研究和認識,經(jīng)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期間許多科學家都做過類似的實驗,但都未能取得明顯的成果。直到18世紀末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實驗得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論。他所以能獲得突出的成果,關鍵是他敢于破除當時傳統(tǒng)的'錯誤理論(燃素說)的束縛,能夠尊重實驗事實,并做出了嚴謹?shù)、實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斷?/p>
在19世紀末以前,人們還深信空氣中含有氧氣和氮氣。后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fā)展,科學家才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稀有氣體等其它成分。
。ㄒ裕┫旅嫖覀兒唵蔚牧私庖幌孪∮袣怏w。
稀有氣體是氦、氖、氬、氪、氙等氣體的總稱。
(講述)稀有氣體因在空氣中含量極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氣體,這是因為過去,人們認為它們不跟其它物質發(fā)生反應的緣故。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在一定條件下,它們也能跟某些物質反應,生成其它物質,故改稱為稀有氣體。
由此可見,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因此把稀有氣體稱為惰性氣體是不科學的。
。ㄩ喿x)課本使學生了解稀有氣體的特性和用途
。ㄖv述)大家對空氣的組成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一般來說,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但是隨著現(xiàn)代化工業(yè)的發(fā)展,若不重視工業(yè)廢氣,特別是有害氣體的回收和處理,任其進入空氣,就會帶來空氣污染,嚴重損害人體的健康,影響作物生長,形成對自然資源的破壞。
。ê喗椋┯鴤惗、日本四日市或美國洛杉磯等空氣污染事件,以說明空氣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二、空氣的污染與防止
1、污染空氣的物質
(1)粉塵:水泥粉塵、煤煙粉塵、各種礦塵等。
。2)氣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1)礦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燒
。2)化工廠的廢氣
。3)水泥廠的粉塵
。4)燃放煙花爆竹
。5)焚燒枯枝野草樹葉等
3、防止和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
(1)工廠做到廢氣回收與處理
。2)發(fā)展民用煤氣生產(chǎn)
。3)嚴禁燃放煙花爆竹
。4)禁止焚燒樹葉、野草
。5)提高汽油、柴油質量
。ㄐ〗Y)防止空氣與環(huán)境污染,保護人類生存環(huán)境,是每個人都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初三化學教案11
第一節(jié)酸及其性質
教學目標:
1.掌握鹽酸、硫酸的化學性質及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掌握其性質和用途。
2.理解復分解反應。
3.了解酸堿指示劑、濃硫酸的特性及稀釋。
4.通過展示樣品及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重點:鹽酸、稀硫酸的化學性質。
難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用品:
純凈濃鹽酸、工業(yè)濃鹽酸、稀鹽酸、NaOH溶液、Zn粒、鐵絲段、銹鐵釘、Cu(OH)2、CuO、AgNO3溶液、濃H2SO4、稀H2SO4、BaCl2溶液,濃HNO3、稀HNO3、石蕊試液、酚酞試液、水、玻璃棒、試管架、試管、燒杯、酒精燈、火柴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總第1課時)
一、[引言]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為H+,決定它們必有相同的化學性質,但因酸根離子不同,必然又有各自的特性,即共性與個性的并存。我們分別學習幾種常見的、重要的酸。
【提問】什么叫酸?寫出鹽酸、硫酸、硝酸的電離方程式
【板書】一、鹽酸(HCl)鹽酸是氯化氫的水溶液。
【演示】濃鹽酸的物理性質:展示純凈濃鹽酸和工業(yè)鹽酸各一瓶,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其色、態(tài)、聞氣味(注意煽風聞味)。待學生觀察后,請一個學生回答濃鹽酸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閱讀】課本相關內(nèi)容。
學生思考、師生互動、教師歸納:
1.瓶口的白霧是什么?如何形成的?說明濃鹽酸具有什么性質?
2.如何保存濃鹽酸?敞口放置后的濃鹽酸質量和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有何改變?
【板書】1.鹽酸的物理性質
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液體;有揮發(fā)性,常用濃鹽酸密度1.19g/cm3,HCl的質量分數(shù)37%左右。
煙與霧的區(qū)別。煙是固體小顆粒,霧為液體小液滴。
二、硫酸(H2SO4)
展示濃H2SO4樣品(請學生回答色、嗅、態(tài))
【板書】1.濃H2SO4
(1)物理性質:無色、粘稠、油狀液體,難揮發(fā),高沸點(338℃)。常見濃H2SO4密度1.84g
。痗m3、H2SO4的質量分數(shù)是98%。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教師演示實驗,“濃硫酸特性的有關實驗”請學生回答濃H2SO4具有哪些特性?
[講解]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濃H2SO4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所以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氣體的干燥劑。
脫水性:即按水的組成從有機物中奪取氫、氧元素。紙和木炭均含C、H、O元素(屬碳水化合物)可以被脫水成碳。
濃H2SO4和金屬反應不放H2,而生成H2O、二氧化硫和其他產(chǎn)物,表現(xiàn)出強氧化性。
【板書】濃硫酸的特性
、購娧趸浴c金屬反應不放出H2
、谖浴勺鳉怏w干燥劑
、勖撍浴缡拐崽亲兒
【思考】
1.如果不慎將濃H2SO4濺到皮膚或衣服上如何處理?
2.長期敞口放置濃H2SO4質量如何改變?
【提問】實驗室中常用稀H2SO4,如何將濃硫酸稀釋呢?
實驗“稀釋濃硫酸”(可請同學用手接觸燒杯外壁)。
濃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熱。
【提問】為什么切不可將水倒入濃H2SO4中?(請同學參考課有關內(nèi)容回答)
【板書】(3)濃H2SO4的稀釋:酸入水、沿內(nèi)壁、慢慢攪動。
【小結】濃H2SO4的物理性質及特性。
練習:
第二課時(總第2課時)
一、引入
二、【板書】1.酸的化學性質
(1)酸與指示劑作用
【演示】實驗“指示劑與酸、堿的作用”注意滴管的使用。
做完實驗后,總結酸堿指示劑的概念,要求學生記住并能準確敘述石蕊試液、酚酞試液在酸溶液、堿溶液中所顯示的`顏色。
【板書】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酸里紅”),使無色酚酞不變色。
(2)酸與金屬的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演示】酸與鋅粒、鐵絲反應。
[問題]反應現(xiàn)象如何?寫出化學方程式
Zn+2HCl=ZnCl2+H2↑(置換反應)Fe+2HCl=FeCl2+H2↑(置換反應)
氯化亞鐵(Fe為+2價)
Zn+H2SO4=ZnSO4+H2↑(置換反應)Fe+H2SO4=FeSO4+H2↑(置換反應)
(硫酸亞鐵)
現(xiàn)象:金屬溶于酸,同時產(chǎn)生大量氣體。
【練習】Mg、Al與鹽酸的反應。
【板書】金屬+酸→鹽(氯化物)+H2↑
(3)酸與金屬氧化物的反應
【演示】實驗“鹽酸與生銹的鐵釘反應”請學生回答現(xiàn)象并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Fe2O3+6HCl=FeCl3+3H2O
不溶(紅色)溶(黃色)
【思考】1.鐵的化合價有無變化?鐵與鹽酸及氧化鐵與鹽酸的反應中,鐵元素的價態(tài)是如何變化的?
2.鹽酸為何可以除去鐵銹?(Fe2O3不溶→FeCl3溶)。(少量CuO放入試管加少許水振蕩,然后再加少量鹽酸)
CuO+H2SO4=CuSO4+H2O
不溶(黑色)溶(藍綠色)
現(xiàn)象:黑色CuO溶解,溶液呈藍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現(xiàn)象:鐵銹溶解、溶液呈黃色。
【練習】MgO、Al2O3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能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堿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一般為金屬氧化物。
【板書】金屬(堿性)氧化物+酸→鹽+水
三、作業(yè)
第三課時(總第3課時)
一、引入
二、新課教學:酸的化學性質
(4)酸與堿的反應
【演示】NaOH溶液中加酚酞,然后加鹽酸振蕩。
【演示】實驗,在盛少量Cu(OH)2的試管中加適量水,振蕩,觀察現(xiàn)象,然后再加適量鹽酸(鹽酸濃度稍大或加熱),再觀察發(fā)生的變化。
Cu(OH)2+2HCl=CuCl2+2H2O
不溶(藍色)溶(藍綠色)
Cu(OH)2+H2SO4=CuSO4+2H2O
現(xiàn)象:Cu(OH)2溶解,溶液呈藍色。
分析反應的書寫規(guī)律。
【練習】寫出氫氧化鉀、氫氧化鎂、氫氧化鋁(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氫氧化鈣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酸+堿→鹽+水(中和反應)
[講解]以上反應是因為酸電離出的H+所表現(xiàn)的性質。
(5)酸與鹽的反應
【演示】實驗“鹽酸與硝酸銀反應”,請一位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AgCl↓:白色↓,不溶于水,不溶于稀硝酸)
BaC12+H2SO4=BaSO4↓+2HCl(白色沉淀,不溶于水和稀HNO3)
在盛少量Na2SO4的試管中;加幾滴BaCl2溶液和幾滴稀H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小結】此反應用于檢驗(硫酸根)包括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鹽。
【思考】
1.如何鑒別鹽酸和硝酸?
【小結】鹽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與AgNO3反應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AgCl沉淀。利用此反應檢驗鹽酸和可溶性的氯化物。
【板書】酸+鹽→新酸+新鹽
【小結】學生按板書敘述總結出酸的性質,引導學生分析酸與Cu(OH)2(堿)、AgNO3(鹽)反應時化學方程式中生成物的成分,引出復分解反應的概念。
【板書】3.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復分解反應。
通式:AB+CD=AD+CB
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復分解反應一般要在溶液中進行。復分解反應條件應從兩方面去考慮。對反應物而言,酸和堿中只要有一個是溶液,鹽和堿、鹽和鹽的反應要求二者均為溶液才能發(fā)生反應。對生成物而言,交換離子后,生成難電離的物質,如生成水或氣體、沉淀,三者有其一,反應即可發(fā)生。此條件可概括為幾句順口溜:復分解,要發(fā)生,溶液當中來進行,生成水、氣或沉淀,交換成份價不變。
【思考歸納】我們學習過中哪幾種基本反應類型?請用通式加以表示。
練習:學生舉例,教師指正講解
[歸納]稀H2SO4和鹽酸一樣也能電離出H和酸根離子,其化學性質相似。
三、作業(yè)
第二節(jié)堿及其性質
教學目標:
1.掌握堿的化學性質及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掌握其性質和用途。
2.進一步理解復分解反應。
3.通過展示樣品及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
重點難點: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是重點,堿和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書寫難點。教學方法:實驗探討法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用品:
儀器:試管、鑷子、表面皿、平底燒瓶、滴管、單孔塞、玻璃管。
藥品:氫氧化鈉固體、石蕊試液、酚酞試液、氯化鐵溶液、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其它:小氣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總第4課時)
一、引入:
堿有哪些性質呢?今天我們學習氫氧化鈉這種常見的堿;貞、回答堿的概念,寫出電離方程式。
二、新課
[演示實驗]氫氧化鈉的物理性質,將少量氫氧化鈉分別放在幾個表面皿上,給各組學生,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其色態(tài),在空氣中放置一會兒,固體氫氧化鈉表面的變化;再將其中的一塊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大試管里振蕩,并讓學生觸摸管外壁溫度的變化。從感性上認識氫氧化鈉物理性質,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小結]指導學生小結氫氧化鈉的物理性質。
[板書]一、氫氧化鈉(NaOH)
俗稱:燒堿、火堿、苛性鈉
。ㄒ唬┪锢硇再|
[問題討論]根據(jù)氫氧化鈉易潮解的性質,你能想到它有什么用途?
思考、討論:氫氧化鈉可干燥某些氣體。
。ǘ┗瘜W性質
1.NaOH溶液與酸堿指示劑反應
指導學生做氫氧化鈉溶液與石蕊試液和酚酞試液反應的實驗。
2.氫氧化鈉與非金屬氧化物的反應
[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石灰水中通往二氧化碳有何現(xiàn)象?是哪類物質間的反應?寫出化學方程式。
現(xiàn)象:白色沉淀生成;是堿與非金屬氧化物的反應。
Ca(OH)2+CO2=CaCO3↓+H2O
那么,NaOH能否與CO2反應呢?請同學們觀察實驗,并思考實驗現(xiàn)象中的道理。
初三化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知道升華與凝華的概念;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知道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
2 、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了解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
3、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關心環(huán)境,樂于探索一些自然現(xiàn)象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點:通過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通過日常生活中實例的解釋,培養(yǎng)學生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通過識別生活中常見的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教師啟發(fā)引導下學生自主觀察和討論法。
教具準備:試管和試管夾,碘,燒杯,酒精燈,火柴。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溫故激疑:
1、與學生一起回顧所學過的四種物態(tài)變化;仡檿r要用多媒體配合畫“固、夜、氣三角圖!
2、通過三角圖啟發(fā)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在圖中的“固”和“氣”之間加以“?”。
預想結果:(1)固態(tài)和氣態(tài)可以相互轉變嗎?
(2)如果能轉變,是需要吸熱還是放熱?
二、猜想假設:
1、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回視察。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動向,必要時進行個別啟發(fā)。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要鼓勵學生盡量把各種猜想都說出來。
預想結果:(1)有可能,固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要吸熱,氣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要放熱.
(2)可能行,也可能不行,可能吸熱也可能放熱,還可能既不吸熱也不放熱.
3、引出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實驗驗證。此過程要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世界觀教育和依靠實驗進行探究的學科學法教育。
三、設計實驗:
1、教師介紹實驗的器材。指出用來觀察的物質是碘。
2、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的方案。教師巡回視察,必要時加以個別提示。
3、收集各組討論結果,組織全體學生一一考察分析,選出最優(yōu)方案,之后再修改成正式的方案。此處要注意強調(diào)以下幾點:試管加熱的.正確方法、酒精燈的用法、觀察的重點、操作上的合作和實驗的安全。
預想結果:用酒精燈給試管中的碘加熱,注意觀察是否真的由固體直接變成了氣體,而后停止加熱再觀察氣體是否真的直接變?yōu)楣腆w.
四、進行實驗: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回視察、指導。
五、分析論證:
1、各組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看到的現(xiàn)象。
預想結果:加熱時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紫色的氣體而未看到液體的生成.撤去酒精燈后,紫色氣體逐漸腿去而在試管壁上出現(xiàn)了黑色固體小顆粒.
2、啟發(fā)學生歸納出結論并且把兩條結論進行板書,指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
預想結果: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吸收熱量.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放出熱量.
3、將三角圖補充完整。這里要激發(fā)學生體會到自然的美從而產(chǎn)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和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意識。
六、鞏固提高:
1、鞏固結論:全體學生一齊誦讀升華和凝華的概念。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邊讀邊想。
2、應用知識: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而后讓學生說說有關升華和凝華的例子(可以是課本內(nèi)的也可以是課本以外的),教師以放映幻燈片和穿插啟發(fā)來配合.學生未提到的例子教師補充.
3、課堂小結:
(1)、學生自發(fā)談自己的收獲。盡量顧及到大面積的學生,鼓勵他們多發(fā)言。
預想結果:知道了第五和第六種物態(tài)變化,以及它們發(fā)生的必要條件.知道了生活中的有關現(xiàn)象.研究物理問題離不開實驗.事實是檢驗結論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大自然是美的,我們要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2)、教師歸納總結。要從三方面小結。
板書設計:
4.4 升華與凝華
升華: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吸收熱量。
凝華: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放出熱量。
初三化學教案13
能力目標:能夠區(qū)分哪些屬于物理變化,哪些屬于化學變化;哪些屬于物理性質,哪些屬于化學性質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注意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們受到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教學重點: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教學難點:物理變化與物理性質,化學變化與化學性質的區(qū)別
教學方法:探究—歸納總結法
教學準備:[實驗1-1]-[實驗1-5]
課時安排:1課時
教 學 設 計二次備課
新課導入:緒言課的幾個實驗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后有許多同學提問:為什么白紙噴“水”會變紅,再噴“水”紅色又消失了呢?生活中也有許多現(xiàn)象: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水蒸氣和冰,鋼鐵制品會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這又是為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物質的變化。
一、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
[介紹]觀察實驗方法:看、聞、觸摸。
觀察實驗的步驟:1、實驗前,物質的色、態(tài)、味等
2、實驗過程中,發(fā)光、放熱、生成氣體、沉淀等現(xiàn)象;
3、實驗后,物質的物質的色、態(tài)、味等;
思考:物質變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質?
[實驗1-1]水的沸騰
[實驗1-2]膽礬的粉碎
[實驗1-3]膽礬溶于水后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實驗1-4]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
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填表:
實驗序號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的現(xiàn)象變化后的物質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
1-1液態(tài)的水有水蒸氣產(chǎn)生;又變成冷凝的水液態(tài)的水無
1-2藍色塊狀膽礬塊狀變成粉末狀藍色粉末狀膽礬無
1-3藍色硫酸銅溶液變成藍色渾濁物藍色氫氧化銅沉淀有
1-4塊狀石灰石有氣泡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有
【討論、歸納】1-1、1-2中水和膽礬發(fā)生了狀態(tài)和形態(tài)的變化,但無新物質生成,1-3、1-4中有顏色的變化,有沉淀的生成,有氣體生成,并生成了新物質。
結論:1、2是物理變化,3、4是化學變化
得到:1、定義
2、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3、化學變化常伴隨的.現(xiàn)象
4、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lián)系
[課堂練習]
二、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1、化學性質:
2、物理性質:包括: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等
(1)熔點和沸點
熔化: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
熔點:熔化的溫度
沸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
(2)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
(3)顏色、狀態(tài)、氣味
[實驗1-5]聞氣味的方法
[課堂練習]
【課堂小結】
【作業(yè)布置】
【板書設計】 課題1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一、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
1、定義: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變化是生成了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2、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有其他物質生成
3、化學變化常伴隨的現(xiàn)象:顏色改變、的放出氣體的、生成沉淀、吸熱和放熱、發(fā)光等。
4、聯(lián)系
二、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1、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2、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初三化學教案14
學習目標
1、初步了解鐵的物理性質;
2、掌握鐵的化學性質(跟氧氣的氧化反應,跟鹽酸、稀硫酸和硫酸銅溶液的置換反應)。能夠分析比較鐵與鎂、鋅、銅等金屬的活動性大小,能夠判斷鐵分別與稀硫酸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溶液質量的變化。提高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3、初步知道鐵在潮濕空氣中生銹的主要原因及防銹的主要方法;
4、進一步學會對比、比較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和假設驗證探究的思維方式,辯證的認識外因條件對化學變化的影響;
5、參與試驗探究認識鐵的化學性質活動,觀察鐵生銹的過程,體會動手試驗自己獲得鐵的性質的知識的成功愉悅,保持學習的興趣;
6、初步知道鋼鐵在人類生活生產(chǎn)中的運用和我國鋼鐵生產(chǎn)的發(fā)展史,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學習重點: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1.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2.反應條件對反應結果的影響的認識。
教學模式:邊講邊實驗。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討論式。
教學過程:
引入:
展示課件1:《鋼鐵的廣泛應用》
鋼(steel)并不等于鐵(iron),人體里也含有鐵元素,組成血紅蛋白、細胞色素,人體含鐵元素約0.0004%。
一、鐵的物理性質
展示實物:電磁鐵中的鐵心、鐵片、鐵絲、鐵塊、彎曲鐵絲,磁鐵吸引鐵片。
學生觀察回答:銀白色金屬光澤、質軟、良好延展性、鐵能被磁鐵吸引。
閱讀教材P120:密度7.86g/cm3、熔點(M.P)1535℃、沸點(B.P)2750℃、電和熱的導體。
二、鐵的化學性質
回憶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演示實驗: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學生回答實驗現(xiàn)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3Fe+2O2Fe3O4
板書:1.鐵跟氧氣的反應
分析:3Fe+2O2Fe3O4氧化反應
討論: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在純氧氣中劇烈燃燒。
設問:鐵在空氣中能否發(fā)生反應呢?(同學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鐵長期暴露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生銹,為什么?)
展示課件2:
先假設:①常溫下,鐵釘與氧氣發(fā)生反應生銹。
②常溫下,鐵釘與水發(fā)生反應生銹。
、鄢叵,鐵釘與氧氣、水等物質發(fā)生反應生銹。
演示探索實驗:
學生匯報觀察現(xiàn)象:
驗證:(3)試管鐵釘5天仍未見生銹假設①不成立。
(2)試管鐵釘5天仍未見明顯變化假設②不成立。
(1)試管中剛接觸水面的那部分先生銹假設③成立。
閱讀P120,學生得出結論:
1、常溫下,在干燥的空氣中,純凈的鐵很難和氧氣發(fā)生反應。
2、常溫下,在潮濕的空氣中,鐵能跟氧氣等物質發(fā)生反應生成鐵銹。
展示課件3:
鐵生銹:主要是鐵鐵銹(主要成分是Fe2O3)
鐵銹(主要成分是Fe2O3)棕褐色、疏松、易吸水(不除銹,會加快生銹)。
解釋鋼鐵制品因生銹損失巨大,每年約占世界總產(chǎn)量的四分之一。
追問:如何防止鐵制品生銹?舉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說明。
學生討論:由生銹的條件去分析,隔絕空氣和水……
展示課件4:鋼鐵的防銹
防銹: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潔凈、干燥,再采用一些常用的下述方法。
展示:歸納:
小結:
展示課件5:
(相同反應物,反應條件不同,產(chǎn)物不同)
2.鐵跟酸的反應:
學習實驗室制氫氣時,已經(jīng)知道了鐵可以和稀硫酸或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氫氣。
學生實驗:向四支試管中分別放入鎂、鋅、鐵、銅四種金屬(已放在試管中),一、三組的同學分別加入3mL稀H2SO4,觀察現(xiàn)象,解釋原因。
二、四組的同學分別加入3mLHCl,觀察現(xiàn)象,解釋原因。
用手捂住鐵與硫酸反應的試管一會兒,并小心點燃產(chǎn)生的氣體。
展示課件6:結論
(1)鐵是比較活潑的`金屬,可與鹽酸、稀硫酸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氯化亞鐵、硫酸亞鐵。
(2)四種金屬的活潑性:鎂、鋅的活潑性大于鐵,銅最不活潑。
展示課件7:練習一
(1)鐵絲與鹽酸反應中,鐵()進入溶液中,()從溶液中逸出。鐵絲取出后,質量(),溶液質量()。
3.鐵跟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學生實驗:向試管中放入小鐵釘(5根),加入3mL硫酸銅的溶液(或向硫酸銅溶液中放入鐵絲或小刀等)。
學生:
觀察、回答:
說明、解釋:鐵能跟硫酸銅溶液反應,將銅置換出來。
Fe+CuSO4==FeSO4+Cu置換反應
討論:質量比5663.5
再次說明:鐵比銅活潑(鐵能將硫酸銅中的銅置換出來,而銅卻不能把硫酸亞鐵中的鐵置換出來)。
展示課件8:練習二
(2)鐵絲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被溶解進入溶液,()從溶液中被置換出來,覆蓋在()表面,使鐵絲的質量(),溶液質量()。
閱讀P121:古代“曾青得鐵則化為銅”……
師生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生氧化反應、置換反應等。
講述:相同物質的鐵與不同物質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生成的化合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不同,如果在潮濕空氣中生成鐵銹,主要成分是Fe2O3,鐵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鐵跟稀硫酸、硫酸銅溶液反應,均生成硫酸亞鐵,鐵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討論題:
(1)如右圖所示,在一盛有水的試管中放入一根潔凈的鐵釘,請問:在a、b、c三處,哪一處最容易生銹?
(2)在托盤天平兩邊各放一只燒杯,調(diào)節(jié)到平衡,各注入相同質量的稀硫酸,然后在左邊燒杯中放入一塊鐵,右邊燒杯中放入同樣質量的鋅。鐵和鋅全部溶解,問:在溶解過程中至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針有何變化?為什么?
評價反饋題:(另附)
作業(yè):
1.繼續(xù)觀察、研究“鋼鐵制品銹蝕條件的探索”,根據(jù)記錄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得出什么結論,對如何防銹提出建議。(2周后交)
2.P122(1)填在書上。(2)(3)(4)做在練習本上。
初三化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金剛石、石墨等碳的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通過分析金剛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兩種不同單質,進一步理解元素和單質這兩個基本概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能力目標
通過三種單質用途的學習,繼續(xù)深化“結構決定性質”思路,培養(yǎng)對比思維能力;
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碳單質的學習,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物質,提高學習化學興趣;
通過C60的學習,拓展課堂學習,開闊學生視野,了解化學與社會。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碳單質(金剛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學生學習氧氣、氫氣之后首次全面學習的固態(tài)非金屬單質。此節(jié)內(nèi)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氧氣、氫氣學習的繼續(xù),同時為后面學習金屬單質打下基礎。
碳單質有定型碳和無定型碳兩類。金剛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點介紹。從學生較熟悉的金剛石、石墨入手學習,而后介紹球碳,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由宜到難,由遠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化學與社會的關系、體驗化學科學的發(fā)展。
另外,教材編排首先對碳的典型單質——金剛石和石墨的結構、物理性質、用途進行學習,而后再簡介無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單質的化學性質學習,旨在使學生從感性上理解碳單質結構不同,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幾乎相同。
課堂引入指導
法一:璀燦的鉆石,普通的鉛筆芯,取暖用的煤,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工業(yè)血液”石油等物質之間有什么相互聯(lián)系?學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就明白了。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節(jié) 碳的幾種單質”。
法二:石墨、木炭能變成鉆石嗎?學習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將自己得出結論。
關于球碳(C60)的建議:
球碳是碳的又一同素異形體,是科學家的最新發(fā)現(xiàn),建議補充介紹。如何介紹,應根據(jù)學生狀況而定。生源較好的學校應對照金剛石、石墨的結構介紹球碳的結構,簡單介紹球碳的用途,有條件的學校課安排學生上網(wǎng)查閱球碳的發(fā)現(xiàn)史及其它資料。生源機較差的學校至少應介紹球碳也是碳單質的一種,結構獨特,性質特殊。教學時適當介紹球碳,對學生感受科學的發(fā)展大有益處。如果程度更好的學校,課安排學生探究活動,主題是關于球碳的調(diào)查。課下調(diào)查,課上交流匯報,從而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關于知識講解指導:
1.盡量讓學生觀察金剛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等讓學生對透明、硬、軟、劃痕、疏松多孔、細等字眼有深刻的感性認識。
2.歸納對比學習是學習差異性較好的方法,具體操作時以列表方式較好。
3.講解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時不可過分深入,否則會分散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難度。
4.應深刻理解教材。講金剛石時應突出“硬”,講石墨時要突出“軟”,講無定形碳應以木炭為主,突出吸附作用。
5.本部分內(nèi)容知識即貼近生活,又是貼近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新動向,適當補充是十分必要的。如碳纖維等。
課程結束指導
1.合成金剛石是人類的夢想,讓學生課外研究金剛石合成的歷史、主要問題、現(xiàn)階段水平等會極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是學生學習文獻研究的科學研究方法的一個教好的例子。
2.研究是當今世界科學研究的熱門話題,讓學生尋找這方面的資料學習,有利于學生科學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
課外實驗指導
木炭制備可以利用鋁箔隔絕空氣,加熱干餾火柴桿的方法來制取。讓學生在家庭中完成,有利于學生對木材干餾和其液、氣產(chǎn)物的理解,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通過錄像及實物學習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通過錄像了解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對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這一辯證關系有進一步理解;
通過對碳纖維、人造金剛石等知識的介紹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不斷進取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的關系。
教學難點: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
教學用具:
錄像機 石墨、木炭、活性炭、二氧化氮氣體、澄清石灰水、氧化銅、大試管、鐵架臺、酒精燈。
鑲鉆石的飾品、普通乒乓球拍、普通羽毛球拍、普通網(wǎng)球拍;碳纖維乒乓球、羽毛球拍、特制的網(wǎng)球拍等、防毒面具模型
教學方法:講述法與討論法
教學過程:
【引入】讓學生觀察鑲嵌在手表上的鉆石、鉛筆芯、碳纖維網(wǎng)球拍或釣魚竿、木炭,提問它們之間有什么相互聯(lián)系?學習完碳和碳的化合物之后你就明白了。
【講解】金剛石和石墨還有木炭、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用什么方法能證明這一點呢?
。▽W生討論,并提出幾種方法)
教師總結、講解。引導學生看錄像《金剛石》在液氧中燃燒
【講解】同樣的方法,可以證明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單質。
【閱讀】p79-80《化學》全一冊 初級中學教科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
要求:用列表的方式歸納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投影】一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講解】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上的差異決定了用途上的差異。
1.利用金剛石硬度大、耐高溫可做鉆探機的鉆頭;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剛石對光有優(yōu)異的折射作用,可做裝飾品。
2.利用石墨質軟,在紙上劃過會留下深灰色的`痕跡可做鉛筆芯;利用石墨滑膩、質軟、耐高溫,可做耐高溫的潤滑劑。
3.利用石墨有良好導電性和耐高溫可做高溫電爐的電極和普通電極。(展示實物)
4.利用石墨傳熱性能好,耐腐蝕,耐溫度驟然變化的特性可做石墨坩堝。
5.利用石墨耐酸堿的耐腐蝕性強,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堿槽等。
【小結】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物理性質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性質不同因而用途也不相同。即性質決定用途。
【講解】在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中還有一類含雜質較多的叫無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
介紹:炭與碳的區(qū)別。
【展示】木炭
【演示】木炭吸附氣的實驗
【演示】木炭與紅或藍墨水的吸附實驗
。▽W生討論,得出木炭性質的結論)
【小結】木炭能吸附某些有色物質,說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氣體或染料吸附在其表面。加熱后,紅棕色又出現(xiàn),說明以上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投影】二 無定形碳(以木炭為例)
1.物理性質:灰黑色多孔、疏松物質,具有吸附性。能大量吸附氣體和小微粒。
2.吸附作用:氣體或液體里的某些物質被吸附到固體表面的作用。
3.吸附原理:(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81第四段)
4.用途:燃料,黑火藥、吸附劑制鉛筆(某些)
三、 碳單質的新成員--C60:
1985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柯爾,理查得·斯莫利和英國科學家哈羅德·克羅特在研究太空物質時,發(fā)現(xiàn)了一種碳元素形成的單質,化學式為,形成具有32個面的近似球體,包括20個等六邊形和12個等五邊形,這同英式足球正好相同,因此又叫足球烯。
近來科學家發(fā)現(xiàn)往中嵌入少量的某些金屬,可制成超導材料,這為高溫超導開辟了嶄新的領域。另外,為物質結構的研究提供了新素材。
【小結】金剛石、石墨和等物質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性質和用途上存在很大差異,這是由于它們的結構不同所造成的。
探究活動
1.如何由石墨制得金剛石?
2.碳的研究目前有何新進展?
3.撰文介紹人類合成金剛石的歷史――《人造金剛石過程》。
4.球碳(C60)又稱 “富勒烯”。是借一位建筑師的姓名而命名的。這位建筑師就是巴克明斯特·富勒。富勒是美國著名的建筑學家,他設計的著名建筑有加拿大蒙特利爾市萬國博覽會美國館。請你通過上網(wǎng)、查資料寫一份關于C60分子結構發(fā)現(xiàn)史的調(diào)查報告。
【初三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三化學教案06-09
【精】初三化學教案11-24
初三原子化學教案11-08
初三化學教案:分子11-14
初三化學教案【熱】11-27
初三化學教案【精】11-28
【熱】初三化學教案11-25
初三化學教案【熱門】11-26
初三化學教案(20篇)06-16
初三化學教案(精選15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