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成本线在观看,最新国自产拍在线,免费性爱视频日本,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

            時間:2023-01-16 10:13:13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8篇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1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運算。

              2、發(fā)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2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第二單元混合運算的'這部分知識。本課指導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運算順序,掌握簡單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技能。

              3重點難點

              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運算。

              掌握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的方法。

              4教學過程

              4.1第二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復習

              1、填空

              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shù)位要(),從個位算起,

              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如果個位不夠減,就向十位借()當十。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38+25+18= 90-25-11=

              學生獨立完成,并找兩名學生板演,師生共同訂正;

              師:連加、連減的題按什么順序計算?

              生:連加、連減的題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活動2【講授】創(chuàng)設情境,新知探究

              1、創(chuàng)設情景。同學們,你們乘過公交車嗎?你平時乘車都去過哪里?

              2、自主探究,提出問題。(出示例3)。

              師:你們瞧,一輛5路公交車緩緩地開過來了,它停在了南山站。

             。1)仔細觀察,你從圖上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車上原來有67人、從后門下車25人、從前門上車28人。

             。ǘ嗾?guī)酌麑W生說67、25、28分別表示什么)

              (2)根據(jù)問題列出算式。學生可能會列出以下幾個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3、小組合作,探究算法。

              (1)師提問引導67-25+28這道題與前面所學的有什么不同?運算順序是什么?能不能直接口算?如果不能口算,那該怎么辦?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加減混合運算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3)分小組討論如何筆算67-25+28。要求:先獨立思考,再與同桌討論計算方法。最后在練習本上試做。

              4、匯報成果,比較評價。

             。1)指名兩位學生(板書各種算法)

              (2)引導觀察,對比上述兩種計算方法,師提問:哪種方法更簡便,為什么?

              小結:加減混合的運算式題,在筆算過程中把兩個豎式寫成一個豎式比較簡便,計算過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這樣可以提高我們的計算速度,還要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習慣。

              師:你們可真棒,看下面這道題你會做嗎?

              出示例4:72-(47+16)=

              啟發(fā)性提問:

             。1)這道題有什么特點?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這道題有簡便的書寫格式嗎?大家試試看.

              由學生在小黑板上試做,教師行間巡視,找出有代表性的做法,教師先出示正確做法.

              重點討論有沒有簡便寫法,出示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下面情況。有沒有錯誤,錯在哪里?

              第一步是正確的,第二步的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填倒了,63減去72是不夠減的。因此,像這樣的題,只能列兩個豎式,沒有簡便寫法。

              活動3【活動】鞏固練習

              一、用豎式計算

              1、52+29-38= 65-28+17=

              2、32+(55-46)= 86-(13+42)=

              二、解決問題

              學校合唱隊原來有65位同學,27位同學畢業(yè)了,又加入了25位新同學,現(xiàn)在有多少位同學?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2

              一、教材說明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并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3、能正確熟練地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具演示

              (1)教師演示,學生觀察,找出圓并感知圓,得出其是平面圖形。

              (2)比較與其它平面圖形的區(qū)別,知道圓是曲線圍成的圖形。

              2、師生對話

              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圓,教師課件演示,并注意與球的區(qū)別,設置車輪是圓形的懸念。

              (二)、探索新知。

              1、各部分名稱介紹

              (1)師畫圓,生注意觀察

              (2)講解圓心的定義,并讓學生知道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3)知道什么是半徑、直徑,明確半徑?jīng)Q定圓的大小。

              (4)新授中的鞏固:在圓內(nèi)找半徑和直徑。(根據(jù)課堂變化出示課件鞏固圓的知識)

              2、畫任意圓和固定圓

              (1)生畫一個任意的圓。

              (2)繼續(xù)畫一個固定的圓,并剪下來。

              3、操作與發(fā)現(xiàn)

              (1)明確要求,分小組進行操作。

              (2)學生通過畫、量、折等方法,探索同圓內(nèi)半徑,直徑的特征及二者間的關系。

              (3)學生操作后交流,并將交流結果記錄在發(fā)現(xiàn)紙上。

              (4)學生反饋交流信息,師生共同評價。

              (三)、新知鞏固

              1、基本練習,鞏固本節(jié)課圓的知識。

              2、發(fā)散性練習,提高學生對圓的認識。

              (四)、運用實際

              用本節(jié)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即課始留下的車輪問題。

              (五)、根據(jù)課堂實際靈活進行總結或延伸。

              四、課后反思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節(jié)課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如導入中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如自我習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賞,享受成功的愉悅,可激發(fā)學生探知的欲望。如讓學生剪、折、畫、量、議、找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會探索的方法。如通過學生評價教師、學生,師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學生的腦、手、眼,讓學生大膽地想、放開去說、隨心地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民主平等、開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這樣教學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置身于這樣的學習情境之中,真正達到了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意境。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3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相同數(shù)位對齊和從個位加起的算理,掌握豎式的寫法.

              2.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筆算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3.會用豎式正確地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

              教學重點

              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豎式的寫法.

              教具學具準備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口算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0+4050+20--+20--+1647+285+3

              (二)探究新知

              1.導入:34+5怎樣口算?

              引導學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師明確:這道題我們也可以寫成豎式,用筆算.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學習筆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首先學習不進位加.(板書課題)

              2.教學例1.

              (1)教學豎式的寫法.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橫式:34+5=_________

              教師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擺出3個整捆的和4根單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單根的小棒下面擺5根單根的小棒.

              學生討論: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應該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來?引導學生得出:5根單根的小棒要和4根單根的小棒合起來.

              教師講解:寫豎式時一位數(shù)5要與兩位數(shù)的個位數(shù)4對齊,也就是個位和個位對齊.在第二個加數(shù)的左邊空出十位的位置寫上加號,然后在下面畫一條橫線表示等號.

              邊講邊板書:

              教師提問:寫堅式時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的哪一位對齊?為什么?

              (2)教學計算方法.

              教師演示:把單根的小棒合起來,一共是9根單根的,3個整捆的

              教師講解:把單根的小棒合起來,也就是把個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數(shù)寫在橫線下面的.個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個十,在橫線下面的十位上寫3.

              在原板書的基礎上繼續(xù)板書:

              (3)閱讀教科書例1,填上得數(shù).

              教師說明:書上虛線方框中的式子是為了說明計算過程,以后做題時不用寫出來.

              (4)反饋練習:完成第75頁“做一做”.

              32+6=3+45=

              先讓學生說說怎樣對位,然后寫在書上.訂正時強調(diào):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的個位對齊,得數(shù)的個位也和個位對齊.

              3.教學例2.

              (1)豎式的寫法.

              我們會用豎式計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樣算呢?(板書:34+25=)

              教師演示:先擺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擺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對齊,單根的和單根的對齊.

              學生討論: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該怎樣算?啟發(fā)學生得出:單根的和單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師點撥:也就是相同單位的數(shù)相加.)

              學生討論:寫豎式時應該怎樣對位?啟發(fā)學生得出: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教師點撥:也就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

              板書:

              提問:寫豎式時怎樣對位?

              (2)教學計算方法.

              教師演示:先把單報的小棒合起來一共有9根,再把3個整捆的和2個整相的小棒合起來,是5個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組討論:計算時先把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數(shù)?

              引導學生匯報:先把單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4加5得9,在橫線下面?zhèn)位上寫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個整捆,也就是5個十,在橫線下面的十位上寫5

              教師板書:

              (3)閱讀教科書76頁例2,填上得數(shù).

              回答問題:①在上面的豎式里是怎樣對位的?

             、谠谏厦娴呢Q式里,是從哪位加起的?

              引導學生得出: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也就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先加個位上的數(shù),再加十位上的數(shù),也就是從個位加起.

              告訴學生:以后做題虛線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寫.

              (4)反饋練習:完成第76頁“做一做”第1題.

              24+63=52+36=

              先讓學生說說怎樣對位,然后填寫上面的括號,再讓學生說說從哪位加起,然后計算出得數(shù).

              4.看書,質(zhì)疑.

              (三)全課

              筆算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時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隨堂練習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從哪位加起的

              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八第2題.提醒學生:寫豎式畫橫線時要用直尺,書寫要工整,對齊數(shù)位,認真計算.

              2.筆算下面各題.

              82+7=70+20=61+25=

              35+42=3+44=30+69=

              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

              例134+5=39例234+25=59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4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比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學習了如何求比值之后安排的一個實踐活動測量樹、旗桿、樓房的高度。這些物體都比較高,它們的高度很難用尺子直接度量,要通過在同一地點,同時測得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相等的規(guī)律,間接獲得。因此發(fā)現(xiàn)和應用這個規(guī)律是本次實踐活動的重點。

              量量比比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通過在太陽光下,把幾根同樣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使學生懂得什么叫影長、如何測量影長并體會和發(fā)現(xiàn)在同一時間、同樣長的竹竿的影長相等。在此基礎上再把幾根長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別測出每根竹竿的長度及影長,算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發(fā)現(xiàn)竹竿有長、有短,影長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

              議議做做應用規(guī)律

              這一部分,教材沒有把怎樣應用規(guī)律測量樹高、樓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體會方法。通過交流,整理出思路:測出1根竹竿的長度和影長,求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再測出樹的影長,求它的高。并用此方法,實際測量校園里的一棵大樹的高和樓房、旗桿的高。當然,如果沒有同時測量竹竿的影長和大樹的影長,用上面的方法計算樹的高,是不會得到準確結果。因此必須突出同一時間測量影長。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各種目標物影子長度的實踐活動,使學生主動探索掌握影子長度與目標物實際高度之間的比例關系。

              2、通過分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

              3、通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并在活動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興趣

              1.播放動畫片《聰明的阿凡提賣樹蔭》片段

              (故事簡介:一個炎熱的下午,長工們正和阿凡提在巴依大老爺家門外的一棵大樹下乘涼。這時,巴依大老爺出現(xiàn)了,非常蠻橫地要大家出100個錢買下樹蔭。聰明的阿凡提一下就看穿了巴依貪婪的用心,決定將計就計,教訓他一下。于是大伙湊夠了100個錢給了巴依,巴依心滿意足地走了。到了晚上,圓圓的月亮升上了天空,皎潔的月光照在大樹上,大樹長長的影子正好落在巴依大老爺?shù)脑鹤永锖臀蓓斏稀iL工們在阿凡提的帶領下,涌進巴依的家里,有的還爬上了房頂。巴依嚇壞了,急忙趕大伙出去。這時,阿凡提說:樹蔭是我們花錢買下來的。樹蔭移到哪里,我們就跟到哪里。你要想讓我們出去,就得給錢。巴依大老爺只好認輸求饒,不僅退還了100個錢,還答應再也不阻撓大伙在樹蔭下乘涼了。)

              師:故事看完了,你們覺得阿凡提怎么樣?

              生:聰明機智,敢于同巴依大老爺作斗爭,為窮人謀幸福

              師:可是,故事并沒有結束。巴依大老爺不甘心就此認輸,一直在尋找著報復的機會。過了幾天,阿凡提有急事出了門,巴依便帶著幾個打手來到了樹下,把乘涼的長工們攆到一邊,然后命令打手們把大樹砍倒。附近只有這么一棵大樹,枝葉茂密,正是長工們避暑的唯一去處。長工們紛紛懇求巴依大老爺不要砍樹,這下正中了他的詭計。只見巴依眼珠一轉(zhuǎn),奸笑了兩聲說:不砍樹也行。只要你們哪個人能說出這棵大樹有多高,條件是不準爬上樹去量。不然的話,你們還是湊足100個錢再來這兒乘涼吧!長工們一下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很著急,大家多么希望此時阿凡提能出現(xiàn)在這兒呀!

              [評:用《聰明的阿凡提賣樹蔭》故事引出課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數(shù)學實踐活動課的趣味性。筆者認為只有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變苦學為樂學,變難學為易學,變死學為活學。]

              二、找尋規(guī)律,巧解難題

              師:聰明的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開動腦筋,給大伙出個點子,幫助長工們粉碎巴依大老爺?shù)脑幱嬆?

              1、積極思考,各抒己見。

             、賹W生分組討論,指名發(fā)言。

              生:可以趁巴依大老爺不注意時偷偷爬上樹,放下一根和大樹一樣高的繩子,量量繩子有多長,大樹就有多高;

              生:可以把幾根竹竿綁成一根長竹竿,豎在大樹旁,如果和大樹一般高,只要量一量竹竿長度就行了;

              生:利用影子。在太陽照射時,當我們的影子與我們的`身高相同,說明大樹的影子也與大樹的高度相同,馬上測量大樹的影子。

              生:趕快派人去找阿凡提

              生:利用媒介物。先拍一張大樹和一樣東西的照片,看看大樹的高度相當于這樣東西的幾倍,然后量出這樣東西的高度,大樹的高度就是它的幾倍。

              生:在氫氣球下扎一根很長的塑料繩,把氫氣球放上天,當它與大樹同樣高度時,量出塑料繩的長度。

              [評: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雖然有的同學出的點子并不符合巴依老爺?shù)囊螅械狞c子操作起來比較麻煩,結果也不甚精確,但卻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積極大膽地動腦、動口、動手的欲望,不但維持了學生對這個活動的興趣,更是較好地滲透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2、仔細觀察,找尋規(guī)律。

              ①剛才老師聽到有一個同學提到了利用影子。是啊,整個事件其實就是因樹蔭(也就是樹的影子)而起,我們看看,能不能想個辦法,還從它的影子入手,算出大樹的高度呢?

             、(課件出示)一幅畫面:父子倆迎著夕陽,走在人行道上,身后投下一長一短兩條影子。

              師:觀察一下,你發(fā)現(xiàn)什么?

              生:父親個子高,影子就長;兒子個子矮,影子就短

             、壅n前老師也讓同學們測量了長木棒、短木棒和自己身高的影子長度,并將測量的結果填在了這張表格(P78表格)上。請你講一下自己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測量的,測量的結果是多少。(各組匯報本組的測量數(shù)據(jù),可能各不相同。)

              師:為什么同樣長的木棒大家量得的影長卻不同呢?

              說明:因為各組測量的時間(比如說有的同學是上午量的,有的則是下午或中午量的)、地點可能不同,所以同樣高度的直立木棒的影長也在發(fā)生變化。

             、苡^察。請大家仔細觀察你測得的三組數(shù)據(jù),哪個同學能說一說影子長度與實際高度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輰W生分組觀察,討論,得到:在同一時間,物體實際高度越高,它的影子就越長。并通過嘗試計算,發(fā)現(xiàn)竹竿有長、有短,影長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

              [評:在學生己有學習和生活經(jīng)驗中體驗數(shù)學、理解數(shù)學和學習數(shù)學,真正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的思想。]

              3.利用規(guī)律,巧解難題。

              ①師:同學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影長與物體高度之間的關系,怎樣利用這個關系幫助長工們解決難題呢?

             、趯W生討論,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逐步演示下面過程:

              在大樹旁垂直豎一根1米長的竹竿,同時量得竹竿的影長為0。5米,大樹的影長為2。8米。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請學生分組算出大樹的高度是多少米。看看哪組同學用的方法最多?

             、鄹鹘M同學匯報本組的解題方法與思路。

              方法一:因為竹竿長度是其影長的2倍,所以大樹高度也是其影長的2倍。

              列式為:2。8(10。5)

              方法二:因為竹竿影長是其高度的1/2,所以大樹影長也是其高度的1/2。

              列式為:2。8(0。5l)

              方法三:因為大樹影長是竹竿影長的5。6倍,所以大樹高度也是竹竿高度的5。6倍。

              列式為:1(2。80。5)

              方法四:因為竹竿影長是大樹影長的5/28,所以竹竿高度也是大樹高度的5/28。

              列式為:l(0。52。8)

              方法五:

              [評:本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合作、討論、交流、歸納、分析的過程中學習。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繼續(xù)探索,深入實踐

              1.師:同學們真的動了腦筋,連阿凡提都表揚我們了,看:

              (課件出示)阿凡提沖著大家一豎大拇指說:六(-)班的同學,亞克西!。

              師:看到巴依耷拉著腦袋,灰溜溜地走了,同學們高興們?

              是啊,我們用智慧幫助長工們再一次粉碎了巴依的陰謀,的確值得的高興。

              2.下面,我們就用今天掌握的方法,到操場上任選一個目標物,如旗桿、籃球架等,測量出它的影長,算出它的實際高度來。

              準備工作:

             、傩〗M為單位,開始分工

              ②在實際測算過程中思考:有沒有更巧妙的測量方法?

              3.實地測量、記錄、計算

              4.情況反饋活動總結

              各小組匯報測量及計算結果允許有小小的誤差,若出入較大,幫助查找錯誤原因并現(xiàn)場糾正。

              [評:新課標指出,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本節(jié)課在此思想的指導下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融為一體。]

              四、激勵評價,問題延伸

              通過這節(jié)課的活動和學習,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樣知識的?你學得開心嗎?

              回家后,選擇你喜歡的、個頭巨大的物體,測量并計算出它的高度。

              [評:課堂總結不但關注了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而且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還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體現(xiàn)了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理念。什么是有價值的數(shù)學?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對學生的一生發(fā)展有奠基意義的數(shù)學才是有價值的。]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5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7~18頁例1~2,練習四第1題。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在計算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情景中探索發(fā)現(xiàn)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過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能用這兩個運算律解釋計算的理由。

              3.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數(shù)學知識和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具體情景中探索發(fā)現(xiàn)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出示例1圖,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組中互相交流。

              板書:9×4=36(個),4×9=36(個)。

              學生觀察板書,思考: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板書:9×4=4×9。

              教師:你還能寫出幾個有這樣規(guī)律的算式嗎?

              板書學生舉出的算式。

              如:15×2=2×15

              8×5=5×8……

              教師:觀察這些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1:兩個因數(shù)交換位置,積不變。

              學生2:這就叫乘法交換律。

              教師: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換律嗎?(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

              教師:如果用a、b表示兩個數(shù),這個規(guī)律可怎樣表示呢?(a×b=b×a)

              2.教學例2

              出示例2情景圖,口述數(shù)學信息和解決的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解答。

              然后在小組中交流解題思路和方法。

              全班匯報,教師板書。

              (8×24)×68×(24×6)=192×6=8×144=1152(戶)=1152(戶)

              學生對這兩種算法進行觀察、比較,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板書:(8×24)×6=8×(24×6)。

              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16×5×2=16×(5×2)=35×25×4=

              35×(25×4)=12×125×8=12×(125×8)=

              觀察算式,有同樣的特點嗎?每排的.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嗎?學生獨立計算,驗證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

              板書:16×5×2=16×(5×2)35×25×4=35×(25×4)43×125×8=43×(125×8)誰能說出這幾組算式的規(guī)律?

              學生1:每個算式只是改變了運算順序。

              學生2:每排左、右兩個算式計算結果相等。

              學生3:三個數(shù)相乘,先算前兩個數(shù)的積或者先算后兩個數(shù)的積,值不變。

              教師:誰知道這個規(guī)律叫什么?

              教師板書:乘法結合律。

              教師:如果用a、b、c表示3個數(shù),可以怎樣表示這個規(guī)律?

              教師板書:(a×b)×c=a×(b×c)。

              教師:這個規(guī)律就叫乘法結合律。

              小結:同學們,我們一起總結出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下面看同學們會不會用。

              二、課堂活動

              1?練習四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說出依據(jù)。

              2?連線。

              (學生獨立完成)

              23×15×217×(125×4)17×125×439×(25×8)39×25×823×(15×2)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都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逐步形成運算能力。

              2、讓學生感受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函數(shù)思想、轉(zhuǎn)化思想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熟練正確用連寫豎式的方法進行計算,會正確計算三個數(shù)的加、減法。

              2、正確區(qū)分加、減法計算中的進位與退位。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4題,先指導理解題意,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2、完成練習五第8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并請個別學生說說有小括號兩題的運算順序。

              3、筆算。

             。1)回顧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計算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時,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算式中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2)完成練習五第7題。(分三組每組完成兩小題,3人板演,其余學生自主完成)集體評判這兩個同學做的好在哪里?錯在哪里?

              二、指導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10題。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引導學生體會:一個加數(shù)變大(或變。,和也隨著變大(或變。;減數(shù)不變,被減數(shù)變大(或變。,差也隨著變大(或變。。

              2。完成練習五第11題。引導學生觀察,指名說題意:運算符號和數(shù)據(jù)都寫在箭頭的上面,結果要寫在方框內(nèi)。(提醒:只要前面一個得數(shù)錯,后面的都要跟著錯。)

              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比賽,看誰算得又快又對。

              3。完成練習五第12題。學生讀題說題意,教師引導完成一個斜行的3個數(shù)相加,其余的學生獨立完成。

              匯報,歸納:每行、每列和每一斜行的3個數(shù)加起來,得數(shù)都相等,這就是神奇的九宮格。

              4、解決問題。

              (1)完成練習五第9題。

             、僖龑W生仔細觀察,從圖中搜集信息,把搜集的信息用語言表述出來,講清楚是怎樣找到的。獨立解答。

             、诮涣鹘獯鸬姆椒。說說自己是怎樣理解別人的解答方法。

             。2)完成練習五第13題。出示表格,學生根據(jù)表格了解數(shù)學信息并提出問題,在小組內(nèi)交流你想到的問題,并解答出來。集體交流,對提問和解答正確的.學生給予表揚肯定。

              【設計意圖】

              多樣化的練習形式,既幫助學生鞏固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又激發(fā)了學生計算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逐步形成運算能力。

              三、拓展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14題,引導學生運用“轉(zhuǎn)化法”解決。

              (1)觀察給出的4個數(shù)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十位上的數(shù)字相同,要把它們填入□中,使等式兩邊相等,可以只考慮它們個位上的數(shù)字。

             。2)通過計算,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6+9-8=7,6+9-7=8,8+7-9=6或8+7-6=9。根據(jù)這一發(fā)現(xiàn),可以把這4個兩位數(shù)寫在相應的□中。

             。3)如果把題目中的數(shù)字變成26、27、28和29,你們會填嗎?

              【設計意圖】

              通過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給出的數(shù)的特點,化繁為簡,再通過“組合、試算,組合成算式”這一系列的過程,讓學生初步感受“轉(zhuǎn)化”這一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2、小組探索,共同完成練習五的思考題,指名匯報。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么?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7

              一、復習引入

              1、填空.

              (1)長方體有個面,每個面都是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形.長方體有個頂點.

              (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長方體有條棱,可分組,的條棱的長度相等.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說出下面圖形的長、寬、高以及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

              教師設疑:這個圖形的長、寬、高都相等,它的.每個面是什么形呢?這樣的長方體又叫什么形體?這節(jié)課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教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1、觀察、操作,認識特征.

              (1)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2)讓學生拿出正方體的紙盒,分組觀察并討論.

             、僬襟w有幾個面?各個面有什么特點?

              ②正方體有幾條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點?

             、壅襟w有幾個頂點?

              小結: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有8個頂點.由于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棱長.

              (3)操作:按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正方體,再量一量它的每條棱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2、觀察比較,找到關系.

              (1)長正方體異同點:

              (2)長正方體的關系.

              三、反饋練習

              1、下面圖中哪個是正方體?棱長是多少?正方體有幾個完全相同的面?

              2、下圖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練習.

              (1)用24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可以擺幾種?(6種)

              副標題#e#

              每種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①寬1厘米,長24厘米,高1厘米;

             、陂L12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

              ③長8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

             、荛L6厘米,寬4厘米,高1厘米;

              ⑤長6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

             、揲L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體?動手擺一擺看.(8個)

              (3)有一塊形狀如圖的硬紙,把它按照虛線折疊,能不能圍成一個正方體?按照圖中的形狀,剪一塊硬紙折折看.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正方體的特征是什么?正方體與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五、課后作業(yè)

              1、說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說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分米.

              2、分別計算出下面每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向上的面的面積.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8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談話引出課題。

              出示:三角形 正方形 長方形

              提問:你認識這幾個圖形嗎?

              指三角形,問:為什么把這個圖形叫做三角形?請同學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問:正方形和長方形有角嗎?指出來

              提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紅領巾、手絹、三角板等,它們都有角嗎?

              教師說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題。

              二、新課

              1、出示課本主題圖。

              提問:這是一幅什么圖?

              從校園里你看到了什么?

              提問:做操學生伸開的兩臂、足球場的邊線、三角板的兩邊、老爺爺拿的剪刀都組成了什么?(角)

              提問:在生活中,處處都有角,你從圖上還能看出什么地方有角嗎?

              2、認識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稱。

             。1) 課件出示實物。

              提問:從張開的剪刀,吸管,自來水的水龍頭,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嗎?

              教師對學生的正確回答作出肯定,并在課件中抽象出角。

             。2) 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師出示活動角,并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問:這里面有角嗎?你能說說角有什么特征?(角的各部分名稱)

              范 教師結合學生發(fā)言小結:角是由一個頂點和由這個頂點引出的兩條邊組成的。(板書:畫角并標出各部分名稱)

              讓學生指出其余兩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告訴學生:指角時,必須從頂點開始向斜線方向指。

              (3) 教師演示活動角,請同學們觀察: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邊的長短有沒有變化?

              小結:角的大小發(fā)生變化,邊的長短沒變,說明角的.大小與邊長沒關系。

             。4) 折一折。

              請同學拿出一張紙,師生共同動手折角,對照自己折的角指出頂點和兩條邊。鼓勵同學你能折出和其他同學不一樣的角嗎?

              可折大小不同的角,再一次證實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5) 找一找身邊哪些物體表面上有角。

              3、學畫角。

              (1) 看書本例2,你知道怎樣畫角嗎?

              (2) 討論怎樣畫角?

              教師說明:畫角的過程(邊說邊演示)。

              第一步:先點一個“點”這個點就是角的頂點。

              第二步:從這個頂點出發(fā)畫一條直線。(實際上應叫射線)

              第三步:再從這個頂點出發(fā),向不同方向再畫一條直線。然后標明角的各部分名稱。

             。3) 學生動手畫角,畫完后標明角的各部分明稱。

              三、練習

              1、P42練習八N1

              教師說明:一個角必須有一個頂點和兩條射線組成的邊,第2圖有一條邊,另一是彎曲的線;第三幅圖兩條相連的地方不是一個“點”而是彎曲的線,所以它們不是角。

              2、N2

              范 教師說明:數(shù)角時,指角的動作要準確,最好標出角的符號。

              3、N3 可以讓學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

              4、 P43 N7 先讓學生找出各個圖形中分別有幾個角,教師加以指點提示,注意重疊的角和對著的角。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01-16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 4篇02-28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01-26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案01-17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三單元教案01-03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三單元教案02-24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三單元教案01-15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案5篇01-17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三單元教案(4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