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成本线在观看,最新国自产拍在线,免费性爱视频日本,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教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條形統(tǒng)計圖》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條形統(tǒng)計圖》

            時間:2023-03-07 09:01:01 四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條形統(tǒng)計圖》3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條形統(tǒng)計圖》,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條形統(tǒng)計圖》3篇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條形統(tǒng)計圖》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16~117頁例1、例2,第118頁課堂活動及練習二十五中相應的練習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用條形統(tǒng)計圖直觀、形象地表示數據。

              2.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能力。

              實驗目標:

              1.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運用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fā),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tǒng)計表做例1。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統(tǒng)計。

              二、合作學習,探案求知

              1.教學例1

              課件出示例1的統(tǒng)計表。

              教師:從收集的統(tǒng)計表中,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可能回答:小紅踢120個,小方踢100個,小紅比小方多踢20個……

              教師:從統(tǒng)計表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信息制成統(tǒng)計圖嗎?怎么制呢?學生可能回答:可用我們學過的條形統(tǒng)計圖來表示,畫3根就可以表示3個同學。

              教師:1格表示多少呢?(課件出示1格表示1個)如果1格表示1個,小紅踢的毽子個數要畫多少格?(課件動態(tài)展示畫出120格)學生產生沖突:畫120格好麻煩喲。教師質疑:那怎么辦?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表示呢?學生可能會想到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

              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討論。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適呢?說說想法。②小組內繪制出條形統(tǒng)計圖。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tǒng)計圖。

              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師:觀察比較這些統(tǒng)計圖,在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適呢?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他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答案。

              學生1:用1格表示10個比較合適;120個就畫12格;100個就畫10格,90個就畫9格。

              學生2:用1格表示2個,5個也可以,只是畫的格子要多些。……教師結合學生畫的統(tǒng)計圖的美觀方面進行適當評價。

              教師:現在用1格表示10個來完成書上116頁的統(tǒng)計圖。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的統(tǒng)計表。

              教師:根據這個統(tǒng)計表你獲得哪些數據信息?學生匯報所獲得的信息。

              教師:小明要幫爸爸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橫軸和縱軸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適呢?全班交流,匯報。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

              課件展示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師:觀察統(tǒng)計圖,你有什么發(fā)現?

              課件出示:小明家蘋果產量逐年增加;20xx年的蘋果產量是20xx年的2倍……

              教師:根據你的發(fā)現,你對小明家承包蘋果園有什么想說的?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3.小結今天學的條形統(tǒng)計圖與以前學過的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

              教師:以前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接觸的數據都比較小,因此我們都用1格表示1個單位。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接觸到更大的數據。

              課件出示:為了方便,我們用1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不僅可表示10個,也可以表示2個,5個,100個,1000個等,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

              四、課堂總結

              教師:這節(jié)課學了些什么?有什么收獲或問題?

              《條形統(tǒng)計圖》課后問卷

              1.老師用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tǒng)計表做例1的授課形式,你喜歡嗎?為什么?

              2.老師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tǒng)計圖,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有哪些幫助?

              3.你喜歡老師使用多媒體課件講授本節(jié)課嗎?為什么?

              統(tǒng)計數據分析

              學生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化學習效果統(tǒng)計

              圖表二

              認同多媒體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人數認同率%

              實驗班(40人) 39 97.5%

              對照班(40人) 33 82.5%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條形統(tǒng)計圖》2

              教學內容:

              教材第90頁例1、第92頁“做一做”第1題和第93頁練習二十二的1-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動手操作、觀察、討論等活動中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知道求平均數的方法。

              2、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靈活運用平均數相關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體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成功的愉悅,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重點難點:

              1、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有關平均數的數據統(tǒng)計表。

              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我今天帶來了一些我們生活學習中的信息,請看屏幕。(課件出示信息)

              (1)四(1)班踢毽子的4位選手平均每人1分鐘踢50個。

              (2)一年級第一小組的3位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3)三年級平均每個班開展了3項課間活動。

              (依次出示信息,分別請3名同學讀題,其他同學認真的看屏幕并傾聽)

              師:同學們,在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同一個詞,你們發(fā)現了嗎?

              生:都有“平均”這個詞。(課件再次用紅色顯示信息中的“平均”)

              師:對,(指著50個,120厘米,3項,課件同時用粉色顯示這些數據)這些數據都是“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通過今天的學習了解那些知識?

              生:平均數是一個什么數?

              生:平均數與平均分有什么關系?

              生:怎樣計算平均數?

              生:平時在生活中那些地方常用平均數?

              ……

              師: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研究今天的知識。

              [設計意圖:選取學生熟悉的數學信息,讓學生感知平均數,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問題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新課講授:

              (一)平均數的意義

              通過課前的導入,大家說一說什么叫平均數?學生討論后交流。師歸納:平均數是指在一組數據的平均值。

              (二)平均數的求法

              教學例:出示例1情景圖。

              1、分析問題

              師:這個月我校開展了保護環(huán)境,爭優(yōu)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的活動,大家看看這是我班一個小隊同學收集的礦泉水瓶。課件出示相關情景和統(tǒng)計表,學生讀題。

              師:你看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這個小隊有四位同學。

              生:我知道了小紅收集了14個、小蘭12個、小亮11個、小明15個。

              生:要求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師:什么是平均?

              生:平均就是指每個人一樣多。

              師:那大家想想,應該怎樣求這個小隊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瓶子?

              生:可以通過畫圖表來解決,每個人先都畫出11個,然后將剩下的8個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個了。

              生:把他們每個瓶子用一個圓圈表示,再進行移動,使每個人的瓶子一樣多為止。

              生: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個人收集的瓶子數量。

              2、方法總結

              師:請看屏幕(課件出示主題圖),這是他們4人收集瓶子的簡單統(tǒng)計圖,你能發(fā)現什么數學信息嗎?

              生:他們不一樣多。

              師:那怎么辦呢?

              生:可以通過移動瓶子來解決。

              師:怎樣移動?

              生:將小紅移1個給小蘭,小明移2個給小亮,最后每個人都是一樣多。同時利用書本等器材進行簡單操作,并交流方法。

              師:通過剛才的操作,想一想:你為什么要把小紅的瓶子移給小蘭?

              生:小紅的多,小蘭的少。

              師:他是把多的移給少的,這樣每個人收集的瓶子數量就怎么樣了?

              生:同樣多。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都是通過把多的瓶子移出來,補給少的同學,讓每個同學的瓶子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就叫“移多補少法”。

              (板書“移多補少法”)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請說一說。

              生:有,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來解決。

              師:怎么算呢?

              生:先算他們的總數再除以4。

              師: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并把算式寫在黑板上嗎?

              生:(14+12+11+15)÷4=52÷4=13(個)

              師:指著算式(14+12+11+15)÷4,我們來看看這位同學的`方法?請你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先把他們4個人收集的瓶子總數加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或我是先算他們一共收集了多少個瓶子,再算平均每個人收集多少個瓶子。

              師:聽懂了嗎?誰和他的方法一樣?再給大家說一說。(學生交流)

              師:會用這種方法的同學請舉手?我們一起來算一算,結果是多少,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師:52表示什么?

              生:4個人收集瓶子的總數。

              師:是呀,是把小紅他們4人收集瓶子的總數量先求出來,是52個。(教師板書“總數量”)

              師:為什么要再除以4?

              生:把總數平均分給4個人,就是求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

              生:平均分成4份,4表示總份數。

              師:4就是總份數,除以4表示平均分成4份,這13個就是他們每個人收集瓶子數量的平均數。(板書“平均數”)

              師:那么用式子怎么表示呢?

              生: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師:真不錯,大家鼓勵一下,向他學習。師小結:我們用“移多補少”的方法和計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數是13個。板書:平均數的求法:(1)移多補少。(2)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設計意圖:聯系學校生活實際,利用活動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探究興趣,在學生理解平均數意義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動手算一算,發(fā)現求平均數的方法,經歷數學概念、方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初步理解了求平均數的兩種不同方法。]

              課堂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92頁“做一做”第1題。理解怎樣使每個花瓶里的花相等是求平均數。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2、完成教材第93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大家有什么收獲?小結:平均數是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代表,我們可以用“移多補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數是多少。

              課后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93頁練習二十二第2-3題。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練習。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條形統(tǒng)計圖》3

              一、單元教學內容

              平均數與條形統(tǒng)計圖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2、認識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能根據統(tǒng)計圖提出問題并解答,能發(fā)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在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中,發(fā)現信息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并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4、體會統(tǒng)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

              5、體會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

              6、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認識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能根據統(tǒng)計圖提出問題并解答,能發(fā)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四、單元教學安排

              3課時

              第1課時

              平均數

              一、教學內容:

              平均數

              二、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平均數的過程,學會尋找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總后分,理解平均數的含義。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難點: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課件出示:班級圖書角的書架上層有8本書,下層有4本書。

              提出問題:同學們能幫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層書架上的書一樣多嗎?

              2、學生思考,交流討論。

              師生交流后,教師用課件操作并提問:現在每層都有6本書了,這個6是它們的什么數?(平均數)我們是如何求出平均數6的呢?

              師生交流后明確是通過把上層書本移2本至下層得到的相同數。今天,我們就來深度認識一下“平均數”這個朋友。板書課題:平均數。

              (二)探索發(fā)現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例1統(tǒng)計圖:環(huán)保小分隊的四名同學收集的礦泉水瓶如下(課件出示統(tǒng)計圖)。

              師:從統(tǒng)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交流后反饋:從統(tǒng)計圖中,可以知道:小紅收集了14個,小蘭收集了12個,小亮收集了11個,小明收集了15個。

              師:根據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教師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擇求平均數的問題。

              (2)解決問題: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師:你是怎樣理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的?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如何解決?小組交流探討。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展示。

              匯報預測:方法一:移多補少,學生匯報,多媒體演示移多補少的過程。

              師:像這樣,把多的礦泉水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礦泉水瓶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得到的這個相等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平均數。13是14、12、11,15的平均數。

              方法二:根據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得。(14+12+11+15)÷4=52÷4=13(個)。

              (4)小結:我們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也可以用數據的總和除以數據的個數求出平均數。數據較少時,我們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數據較多時,用先求總數再求平均數的方法計算比較簡便。

              (5)教師追問:平均每人收集13個,是不是每個人真的都收集了13個?你是怎么理解“平均每人收集13個”這句話的?

              師生交流后明確:“平均每人收集13個”表示每個人收集的數量可以比13個多,也可以比13個少,也可以剛好是13個。

              (6)區(qū)分“平均分”和“平均數”。

              ①把52個礦泉水瓶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得幾個?

             、诿咳朔值13個和平均每人收集13個,這兩個“13”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師生交流后小結:平均分是實實在在的量,平均數是虛擬的量。2、教學例2。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四(1)班第4小組男生隊和女生隊進行踢毽比賽,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比賽情況。課件出示教材第91頁的情境圖和兩張統(tǒng)計表。

              師:這兩張統(tǒng)計表給出了他們踢毽的成績。觀察兩張表,你能從中知道些什么?(參加人數、每人的踢鍵個數等)

              (2)探索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你認為是男生隊的成績好一些還是女生隊的成績好一些呢?說說你的理由。讓學生充分從多個角度分析表示男、女生隊的踢毽情況。在嘗試中體會到用平均數能較好地說明問題。

              學生動手列式計算:

              男生隊:(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隊:(18+20+19+19)÷4 =76÷4 =19

              (3)全班匯報交流。

              師:為什么男生隊除以5而女生隊是除以4呢?你認為是男生隊還是女生隊成績好?師生交流后明確:因為男生隊有5人,所以要除以5,而女生隊只有4人,所以除以4。男生隊平均每人踢17個,女生隊平均每人踢19個,女生隊的成績好一些。

              師:問題解決了嗎?你有什么收獲?

              師生交流后明確:用求平均數的方法來分析得到的數據,常常能反映一般情況,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三)鞏固發(fā)散

              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92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說一說自己是如何求出平均數的。

              2、四(1)班學生參加植樹活動,第一組種了180棵,第二組種了166棵,第三組種了149棵,平均每組種了多少棵?

              3、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為什么?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交流后總結:求平均數可以采用“移多補少”的方法,也可以先求幾個數據的總和再除以這幾個數的個數,所得的結果即為平均數。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后記

              略

              平均數

              求平均數的方法:

              數據較少:移多補少法常用方法:總數÷份數=平均數

              第2課時

              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一、教學內容

              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二、教學目標

              1、在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認識兩種形式的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能根據統(tǒng)計圖提出并回答問題,能發(fā)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生活事例的調查,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以及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畫出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難點:根據統(tǒng)計圖發(fā)現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彩筆、直尺、三角板。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你們知道中國有多少人嗎?那你們知道自己所在的區(qū)有多少人嗎?(學生回答)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索發(fā)現

              1、教學縱向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

              (1)課件出示教材第95頁例3某地區(qū)城鄉(xiāng)人口統(tǒng)計表。

              提出問題:怎樣才能清楚地表示這個地區(qū)這幾年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的人數變化呢?學生交流后,得出可以制作統(tǒng)計圖來表示。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統(tǒng)計表,分別完成某地區(qū)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人口的縱向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

              (2)展示學生繪制的統(tǒng)計圖。

              提出問題:從這兩個統(tǒng)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師:如果我要很快地知道xx年與xx年中城鎮(zhèn)人口與鄉(xiāng)村人口的變化情況?那該怎么辦?學生討論,匯報。引導學生把兩個統(tǒng)計圖并列排放來比較,并思考怎樣把它們合并起來。

              2、教學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1)提出問題:如何才能把兩個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合并成一個統(tǒng)計圖呢?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探討,試著繪制統(tǒng)計圖。教師巡視指導。

              (2)展示學生繪制的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討論交流: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與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區(qū)別與聯系?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與小組內其他同學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復式與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聯系與區(qū)別,使學生認識到為了區(qū)分兩個內容,采用不同顏色的長方形來表示。

              (4)分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從這個統(tǒng)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小結時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統(tǒng)計圖發(fā)現:該地區(qū)近年來城鎮(zhèn)人口逐年增加,農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總數逐年上升,同時對學生進行人口教育。

              3、教學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1)出示教材第96頁不完整的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獨立把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補充完整。

              (2)展示作品。

              請你說一說,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應該怎樣繪制?

              師生交流后明確:這個統(tǒng)計圖中橫軸表示人數,縱軸表示的是年份,所以畫出的條形是橫向的。

              (3)分析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從這個統(tǒng)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讓學生分別說一說,然后進行小組交流。

              (4)比較縱向與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兩種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即: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和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請同學們對比這兩種統(tǒng)計圖,思考:丙種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區(qū)別與聯系?

              師生交流后小結:這兩種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只是形式上的不同,當數據種類不多,但是每類數據又比較大時,用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更方便。

              4、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97頁“做一做”。

              學生根據統(tǒng)計表,完成統(tǒng)計圖。并回答統(tǒng)計圖后的問題。

              (三)鞏固發(fā)散

              市場甲、乙兩種品牌的果汁飲料一、二、三月銷售情況如下表。請你動手繪制統(tǒng)計圖并回答下列問題。

              2、如果你是超市的經理,下個月應該怎么進貨?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交流后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并掌握了兩種形式的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方法。

              (五)板書設計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六、教學后記

              略

              第3課時

              營養(yǎng)午餐

              一、教學內容

              營養(yǎng)午餐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營養(yǎng)與健康的常識,培養(yǎng)運用簡單的排列組合、統(tǒng)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根據營養(yǎng)專家的建議運用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調配科學、合理的午餐菜式。

              3、明確科學、合理的飲食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整理數據、運用數據解決問題的能力。難點:科學分析結果,合理安排搭配方案。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你們平時喜歡吃哪些菜?這些菜搭配是否合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營養(yǎng)午餐。

              (二)探索發(fā)現

              1、自主配餐。

              (1)出示教材第101頁情境圖。讓學生根據要求自主選擇一份菜譜。

              (2)全班交流,展示學生的搭配方案。

              2、科學評判。

              (1)介紹科學的配餐要求:我們點的菜是否符合營養(yǎng)學標準呢?“不應低于”、“不超過”是什么意思?用數學符號應該怎樣表示?

              (2)了解每份菜中熱量、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情況。出示每份菜的熱量、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表。

              3、小結。

              我們在進行午餐營養(yǎng)判斷時既要看熱量又要看脂肪,只有兩種指標都不超量時才能算是營養(yǎng)的午餐。

              (三)鞏固發(fā)散

              1、學習合理搭配。

              如果讓你動手搭配菜譜,你會了嗎?每人只搭配一組就行。要求:在這十種菜中任選三種搭配一起,營養(yǎng)一定要合理。分組討論,集體匯報。各組派代表匯報本小組的搭配方案。

              2、小結。

              師生共同分析總結營養(yǎng)搭配的要求:葷素搭配,營養(yǎng)均衡。

              3、統(tǒng)計全班同學喜歡的菜譜。

              (1)男女生各選一個代表收集數據,教師記錄。

              (2)學生根據統(tǒng)計表完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板書設計營養(yǎng)午餐

              熱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過50g葷素搭配,營養(yǎng)均衡。

              六、教學后記

              略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條形統(tǒng)計圖》】相關文章:

            數學教案:條形統(tǒng)計圖02-09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條形統(tǒng)計圖》03-06

            數學教案:條形統(tǒng)計圖12篇02-09

            四年級下冊數學《條形統(tǒng)計圖》教案03-07

            條形統(tǒng)計圖教學反思04-02

            《條形統(tǒng)計圖》教學反思03-03

            《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說課稿03-10

            四年級數學下冊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教案03-14

            四年級下冊數學《條形統(tǒng)計圖》教案7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