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必備)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第1課時 平移和旋轉圖形
教學內容:
教材第P80~82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2.通過聯(lián)系生活經驗,使學生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培養(yǎng)空間觀念。
3.通過動手操作、模擬示范以及觀察圖片,加深學生對平移現(xiàn)象和旋轉現(xiàn)象的理解。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以及動手實踐的能力,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平移和旋轉。數出平面圖形平移和的格數,以及畫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紙飛機、溜溜球、各一個;師生都準備一個圓盤、一個指針,學生準備“動手做”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老師出示美麗的圖形,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
二、學習新知
。ㄒ唬┱J識平移
1.出示例1圖
(1)依次出示3個運動的畫面(火車、電梯、和國旗的運動)。
提問:你感覺這些運動有什么共同特點?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明確這些運動都是沿著直線的運動。
指出:像圖中火車車廂電梯國旗這樣的運動,都可以看成是平移。
。ò鍟浩揭疲
舉例:請小朋友說一說,你還見過哪些平移現(xiàn)象?
。ǘ┱J識旋轉。
1、出示例2圖
提問:你能看出圖中表示的是哪些物體的運動嗎?
引導:電風扇葉片、螺旋槳和鐘面指針做的`是怎樣的運動呢?你能用手勢表示這些運動嗎?清小朋友來說一說,并且表示給大家看一看。
指名學生交流并表示運動方式。
提問:你知道這些運動有什么特點嗎?這幾個物體運動時,為什么它們的位置固定在那里而沒有移動到另一處呢,這是什么原因?
學生交流,明確這些運動都是圍繞一點轉動。
指出:像圖中電風扇葉片、螺旋槳、鐘面指針這樣的運動,都可以看成是旋轉。(課題位置板書:旋轉)旋轉的特點是繞著一點轉動。
(板書:旋轉繞著一點轉動)
追問:電風扇葉片繞著哪一點轉動?螺旋槳和鐘面指針呢?
舉例:小朋友還在哪里見到過旋轉現(xiàn)象?
2、學生“試一試”。
。1)做轉盤出示“試一試”中的轉盤,讓學生用事先先準備的轉盤面和指針,照樣子做一個轉盤。
提問:你是怎樣做成這個轉盤的?圓面中心為什么用一個掀鈕固定?
。2)動手旋轉
引導:請小朋友按老師的要求做一做:把指針從指向A點旋轉到指向B點,再把指針旋轉到指向C點或者指向D點。
提問:剛才指針是什么運動?是繞著哪一點轉動的?請小朋友再把指針從指著A點開始,順時針旋轉一周回到A點。
還可以怎樣旋轉一周回到A點?請大家做一做。(學生逆時針旋轉)
追問:怎樣的運動是旋轉?
(三)比較
引導:請大家用手勢表示平移,再用手勢表示旋轉。
比較一下平移和旋轉,它們有什么不同的特點?
小結:我們剛才研究了物體的運動,認識了物體運動的兩種方式,這就是平移和旋轉。沿著直線移動的運動,是平移,繞著一點轉動的運動是旋轉。
三、練習鞏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獨立觀察,把通過平移能和綠色樹葉重合的圖上顏色。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方格圖,讓學生說一說平面圖上的方向,讓學生說說兩枚棋子各在原來位置的什么方向。
4、完成“動手做”
指出:不管向哪個方向旋轉,只要是繞著一點的轉動,就是旋轉運動。
四、課堂總結
談話: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能說說平移和旋轉有什么不同嗎?你還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平移和旋轉
在日常生活中,像火車車廂、電梯、國旗等物體的運動方式,我們稱之為平移。
在日常生活中,像電風扇扇葉的運動、飛機螺旋槳的運動、時鐘鐘擺的運動,這些物體的運動方式是轉動的,我們稱這種運動方式為旋轉。
教學反思: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而這種發(fā)現(xiàn)的最佳途徑則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去獲取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各種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參與和實踐中去體驗、思考、討論,在教學活動中經歷、感悟、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課程標準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因此,教師要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一切條件設計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素材,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中。通過與生活的聯(lián)系,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同時也充分體現(xiàn)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第8單元 分數的初步認識
1、分數的初步認識
第3課時 幾分之幾
【教學內容】
教材第92頁例4、例5、例6。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會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 點: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幾分之幾。
難 點:理解分數幾分之幾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認識幾分之幾的分數。
。1)動手操作,得出分數。
、傩〗M合作要求:學生自己折一折,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然后涂一涂,自己想涂幾份就涂幾份。
、谛〗M交流:涂色部分用什么分數表示。每個分數里各有幾個四分之一?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2)小組匯報、展示,學生說明自己涂出的用分數表示是幾分之幾,為什么?
教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我們來看看小精靈是怎樣做的。出示圖片: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幾分之幾,3份、4份呢?
學生說完整,教師板書相應分數。
。3)教師:如果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8份,這樣分能得到哪些分數?每個分數里各有幾個八分之一呢?互相說一說。
2.遷移類推,得到分數。(教學例5)
教師:現(xiàn)在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尺子,在本子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對著刻度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
學生畫完。
教師問:你能說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嗎?
3份是幾分之幾?4份、6份、7份呢?這些分數里面都有幾個,用一句話總的來說,十分之幾就是幾個。
3.比較異同,揭示課題。
教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這么多的分數,那么今天我們學習的這些分數與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的分數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會發(fā)現(xiàn)上節(jié)課認識的是幾分之一的分數,分子是1,今天學習的分數都是分子是幾的幾分之幾的分數,都由幾個幾分之一組成。
板書課題:幾分之幾
4.歸納總結。
教師:像、、、這樣的數,也都是分數。你能照樣子說出一個分數來嗎?
學生說,教師板書,并引導學生說說各有幾個幾分之幾,如:里有5個。
【教師歸納】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
教學例6。
。1)你能幫忙解決嗎?
學生匯報各自的意見。
看來大家的意見也不相同呀。請拿出準備好的兩張相同的長方形紙,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再比一比,并在小組里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動手實驗,小組交流。
。2)學生匯報:
從剛才涂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25涂色的部分小,35涂色的部分大。
……
25里面有2個,里面有3個,所以大。
。3)小結:從剛才的實驗中,我們已經發(fā)現(xiàn)35大于25。因為把兩個相同的長方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表示其中的3份,表示其中的2份,所以大于。
。4)猜想:和誰大?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5)驗證:讓學生拿出圓形紙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驗證自己的`想法。(引導表示1個圓)
。6)學生上臺展示。
教師板書:>。
2.觀察比較、歸納概括。
。1)引導學生觀察這兩組分數,這兩組分數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每組中兩個分數的分母相同。
。2)在這種情況下怎樣判斷分數的大小?
分母相同,只要看分子,分子大的數就表示份數多,所以分數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就大。
二、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92頁“做一做”第1題。
獨立完成,指名回答時讓學生說說怎樣想的,每個分數表示由幾個這樣的幾分之一組成。
2.做一做第2題。
獨立完成,說說這樣填的理由。
3.完成練習二十第4、5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教材第93頁“做一做”第1、2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最后全班交流、訂正。
歸納方法:分母相同時,分子越大,分數就越大;分子是1時,分母越大,分數越小。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幾分之幾,比如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3份就是。所以,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教學反思】
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充分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學習機會,利用學具的直觀性特點,組織學生涂一涂、畫一畫,在直觀操作中體會幾分之幾的意義。通過實踐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經歷探索新知的過程,體會探索成功的喜悅,并恰當把探索過程引向深入。教師還組織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交流,讓學生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師生交流的基礎上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了解別的人觀點,在交流中探索問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解決問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課本第7頁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用連乘、連除解決數學小問題
2、熟練掌握連乘、連除的計算方法
3、培養(yǎng)數學化能力和發(fā)散性思維
4、將生活和經驗世界的實際情節(jié)用數學模型表示,本課中“不同的組合”是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的`一個載體。
教學重難點:連乘連除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用分拆的方法計算 :5×19 (0號本)
2用遞等式計算
(1)3×3×6
。2)42÷7÷3
2、直接說出得數:
24÷4÷2= 2×2×7= 15+6= 64÷8÷8= 25-17=
50÷10÷1= 6×6+4= 51-13= 8+7×7= 0×2×3=
二、探究“數方塊”的多種方法
。ㄒ唬⿲W習P7主題圖:“一共有多少塊積木?”
1、觀察:注意觀察有幾排?有幾列?有幾層?
引導學生說說準備怎樣數一共有幾塊,然后配合多媒體演示,并配合簡明清晰有序的板書,幫助學生理解。
板書:
。1)有2層,每層3×4或4×3 3×4×2 4×3×2
。2)有4排,每排2×3或3×2 2×3×4 3×2×4
。3)有3列,每列2×4或4×2 2×4×3 4×2×3
2、小組交流:
(1)要求一共有多少塊積木?你是怎么想的?看哪組想出的方法最多。
。2) 學生匯報,教師實物演示
、 1層是3×4或4×3,有2層。 (書本小胖的算法)
、 1排是2×3或3×2,有4排。 (書本小亞的算法)
、 1列是4×2或2×4,有3列。 (書本小丁丁的算法)
3、算一算:P7/3 把書本上的三種做法補充完成。
4、比較與發(fā)現(xiàn):比一比三個式子,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
2×3×4
=6×4
=24(塊)
4×2×3
=8×3
=24(塊)
3×2×4
=6×4
=24(塊)
生1:三個因數都相同、都是連乘、積都是24
師:通過練習我們發(fā)現(xiàn),在連乘的計算中,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ǘ⿲W習連乘中的交換:(拓展與提高)
。1)想一想,你能利用連乘算一算:5×7×2?
板書: 5×7×2 5×2×7
(2)計算:
、 6×2×3 ② 3×4×3 ③ 7×3×3 ④ 8×2×3
=2×3×6 =3×3×4 =3×3×7 =2×3×8
=6×6 =9×4 =9×7 =6×8
=36 =36 =63 =48
三、生活應用
1、學校教學樓有5層,每層6個班級,每個班級裝2個電扇,一共有幾個電扇?
2、學校共買來25個錄音機,平均分給五個年級組,每個年級組有5個班級,問,平均每個班級可以分到幾個?
四、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掌握了哪些新知識?
五、檢測練習:
。1)0號本:用遞等式計算
① 5×7×2
、 81÷9÷3
、 9×2×5
④ 50÷10÷5
、 2×4×7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第2課時乘法倍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材總復習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掌握對倍概念的理解,并能解決相關的問題;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歸納、整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方法,“倍”的相關問題。
難點: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歸納、整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同學們,我們前面學習過關于倍的認識和多位數乘一位數,本節(jié)課我們就對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復習。
2.出示學習要求:
、龠@兩個單元我們學習過哪些內容?
、谀阏J為哪些內容較難?易出錯?
、勰氵有什么問題?
3.請同學們圍繞這些問題,翻開書看一看,自行進行歸納整理,再把歸納的情況在小組內交流。
二、歸納整理,構建知識網絡
1.這兩個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你們組的`情況?下面是老師整理的與你們整理的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1)大括號形式。
。2)知識樹形式。
。3)文字敘述。
2.查漏補缺,突破難點。
你認為這兩個單元哪些較難?你容易出錯誤。(連續(xù)進位乘法比較難;進位的數老忘加;有時忘寫等式后面的數;對倍的實際問題有時理解不清楚。)
三、鞏固拓展
1.基本練習。
(1)()里最大能填幾?你是怎么想的?
3×()<22 4×()<37
。ǎ2<11()×5<38
。2)教材第110頁第1題(4)、(5)題。
、偬顚。
②說算理。
、奂w訂正。
。3)教材第112頁第6題。
、侏毩⑼瓿伞
、诜答佊喺。
。4)教材第112頁第7題。
①獨立完成。
②你是怎樣估算的?
2.提高練習。
。1)教材第112頁第8題。
、僭囎。
、谡f說列式的理由。
。2)教材第112頁第9題。
、侏毩⑼瓿。
、诜答佊喺。
、壅f說這樣列式的理由。
④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內容?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評價學生的學習習慣。
【教學反思】
本節(jié)復習課大膽讓學生自己歸納整理知識,通過學生交流、師生交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為以后學生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數學廣角
教學內容;人教版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112例1、例2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4.使學生在數學生活動中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教學準備:教師用多媒體課件一套、每組學生準備一套衣服學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笑笑要帶我們去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出示:數學廣角。
二、情境一服飾搭配
1.探究:既然參加活動,就要穿得漂亮些。衣柜里有這樣幾件衣服,笑笑一共有幾種不同的穿法呢?
。1)觀察并同桌討論
。2)小組合作,動手實踐
老師為你們準備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每人選擇一種搭配方法試試看。搭配的時候要注意怎么搭配才能不重復不遺漏。搭配1
好的小朋友可以和你組里的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想的?纯茨銈兘M有幾種不同的方法。等下把你們認為組里面最棒的方法推薦給同學。
2.歸納、演示:
搭配方法一:用學具擺一擺。先確定上裝,再確定下裝;蛳却_定下裝,再確定上裝。
搭配方法二:連線。
搭配方法三:列式
搭配方法四:用編號
[備選]若學生提出其他搭配方法,只要有道理都給予肯定。
3.小結:你們真能干,想出了這么多的辦法,有的把所有的穿法都表示出來了,有的用畫畫的方法,有的用連線的方法,還有的用編號的方法,還有一些特別聰明的同學一下子算出了有六種穿法。而且一個都沒有漏掉,也沒有重復。那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么?怎么樣才能做到不重復,也不漏掉?
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能夠不重復、不遺漏的把所有的方法找出來。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許多這樣的問題,我們都可以運用有序的思考方法來解決它們。
三、情境2--早餐搭配
1.出發(fā)前,笑笑的媽媽還為她準備了豐富的早餐(出示練習二十五中的第1題早餐圖)
2.合理的早餐應該是一種飲料配一種點心,看看這兒共有幾種不同的吃法?
3.學生獨立思考
4.展示學生的方法,同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搭配方法。哪種方法更好?
5.如果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幾種搭配方法呢?同桌互相說說想法。
6.小結:生活中看似平常、簡單的事情,都藏著數學知識,可見數學知識和生活的關系密不可分。學好數學知識,就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像這樣的數學問題需要按一定的順序思考,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
四、情境三--游玩數字樂園
1.探究:猜數游戲
這個數是由9、3、7這三個數組成的三位數,可以組成幾種不同的三位數?
2.你能不能像剛才穿衣服,吃早餐那樣按一定的順序,不重復、不遺漏地寫出這些三位數
3.獨立思考
再四人小組交流,互相學習。
4.師生歸納:
同學們都能有條有理地思考,不錯!介紹一下,你們是怎樣想的?
這樣想有什么好處嗎?
5.小結:這三個數字可以有條有理、按一定順序地進行排列?梢韵榷ò傥唬賹懯缓蛡位,這樣寫就不會重復、不會遺漏。生活中有許多像這樣的“排列組合”問題。
6.確定范圍:由9、3、7組成的最大三位數
五、情境四--活動樂園
笑笑要從兒童樂園經百鳥園到猴山(電腦出示練習二十五中的第2題)在媒體上出示編號①②③④⑤有幾種線路可以選擇
1.獨立思考,指名回答。
你能簡單地畫一畫嗎?
2.師:是不是這6條路都要選呢?如果是你,你選哪一條?為什么?
師:對,在生活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條最佳路線。
六、情境五--游戲樂園
。ㄒ唬┡艿绬栴}
小軍、小兵、小華要進行跑步比賽,一人一個跑道的話有幾種不同的站法呢?
。ǘ┰~語搭配
“小”“大”搭配“河,樹,山,船”你有幾種搭配方法哪種方法好?
同學們能從不同的角度想出不同的方法,并且能從中選出最佳方案。真了不起!
七、情感溝通,全課總結:
1.本次數學廣角,你玩得開心嗎?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從這里你學到了什么嗎?
2.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是不是所有的方案都要選擇呢?怎么辦?
通過“猜想--討論--實踐--匯報--比較--歸納”等環(huán)節(jié),充分展開探索過程。學生可以有各自的表達方法,包括數學化和非數學化的表達方式,從而體現(xiàn)解決問題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通過進一步的活動,給學生一個比較廣泛的問題,給學生探索的空間,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全面地思考問題,體驗、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
選擇最佳方案,聯(lián)系了生活實際,體現(xiàn)數學的應用價值。與語文學科結合,數學的搭配理念也可以拓展到別的學科。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和解決與千克、克有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幫助學生建立千克、克的質量概念。 4、培養(yǎng)學生與人友好合作的學習態(tài)度。教學重點: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教學難點:正確估計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的質量。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老師昨天上超市買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蘋果。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
學生隨意估計的結果可能是雜亂、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礎上,教師提問:怎樣估計才能盡量使結果準確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怎樣估計才能盡可能使結果更準確一些?
學生的估計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個蘋果稱一稱,再根據這個蘋果的質量去進行推算;先稱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蘋果,看幾個蘋果的質量掂起來和前面的感覺相似;直接用秤稱等。
2、全班交流。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估計方法帶領學生進行驗證。問題:從錄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學生再次用彈簧秤稱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樣的物品的質量重1千克。
2、第2題。先讓學生拿出一枝鉛筆估一估,再用天平稱一稱。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總結:說一說估計一樣物品的質量要使結果盡量準確必須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教學反思:
1噸有多重(12)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噸= 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教學難點:掌握“1噸= 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教學用具:各種秤、幻燈、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今天小明遇到難題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約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幫幫他?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讓學生猜一猜大象的質量,引出質量單位“噸”。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圖片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說一
3、說一說。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單位要用噸。教材中的例子讓學生看一看,第一幅圖的意思是這座橋最多能承受“50噸”的質量。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第12課時 商中間、末尾有 0 的除法
教學內容:
教材第66、67頁。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究“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不夠商 1 就商 0”這種除法筆算方法的過程,并正確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商中間或末尾有 0 的除法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例 10 情境圖,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怎樣列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 3 2 ÷4 =
二、互動新授
1、談話:4 3 2 ÷4 商是幾位數,大約等于多少?請同學們先試著估計一下。
指名回答,4 0 0 多除以 4 商大約 1 0 0 多。
學生獨立計算。
指名板演,問: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夠商1怎能辦?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丟掉, 為什么?
談話:根據我們開始計算時估計,看看我們筆算的結果是否正確?想想我們在計算前估算有什么好處?
學生討論。
小結:做筆算除法時,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 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寫 0,為了防止漏寫 0,在筆算之前或筆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數或大致結果。
2、出示試一試
先說說商是幾位數,再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問:想想第一題個位上的 1 不夠除以 3,第 2 題個位的 2 不夠除以 5,我們應該商機?這個 0 能舍棄嗎?在計算中,你估算了嗎?
3、提問:試一試的兩道題和例題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怎樣的結論?
小結:我們在計算除法是,除到某一位不夠除時,要商 0 。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提問:計算過程中,遇到被除數上某一位不夠除時怎么辦?
小結:遇到某一位不夠除時,要商 0 占位。
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要求用乘法驗算。
集體訂正,交流錯誤原因。
3、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題
小結:每 6 個裝一盒,是看 6 4 8 里有幾個 6,每 8 個裝一盒,是看 6 4 8 里有幾個 8,都是用除法計算。
列式計算,集體交流訂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題
學生讀題。引導“這些蜻蜓”指的是3 只蜻蜓, “這些蜻蜓平均每小時捕捉多少只蚊子”
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匯報,教師評價。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
432÷4=108(個)
答:一共需要108個花環(huán)。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在求出商的'百位以后,除到被除數的十位不夠商1時,要商0占位,余下的數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繼續(xù)除
教學反思: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學習內容來自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可使學習更有效。本節(jié)課采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下發(fā)現(xiàn)問題,并敢于發(fā)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根據學生的認知特征和心理特點,充分激發(fā)學習動機,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充分地表現(xiàn)自我,進而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知道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感知四邊形的特征,能判別四邊形。
教具、學具:課件一套、三角尺、四邊形、格子紙等。
教學過程:
。ㄒ唬└兄倪呅蔚奶卣
1.認識四邊形。
。1)師:(板書課題)看一看,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你見過四邊形嗎?你認為它是什么樣的?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等四邊形的圖片。
。2)出示下列學生沒有說到的圖形。
師:那這個是四邊形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判斷四邊形。
(1)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圖形,請你判斷一下它們是四邊形嗎?(書第35頁中的圖形補充4個圖形,用課件展示。)
說說為什么不是。那你覺得四邊形光有四條邊行嗎?是怎樣的四條邊?(補充板書:直的。)
。2)你有沒有辦法把這些不是四邊形的圖形改成四邊形?(根據學生回答課件中操作。)
。ǘ⿲ふ宜倪呅
1.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師:同學們真能干,經過你們的修改,這些圖形都成了四邊形,那請你們找一找在你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是四邊形的。請你摸給大家看。
2.找主題圖中的四邊形。
師:其實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你看這是一幅校園圖,你能從中找到四邊形嗎?(課件出示,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應的四邊形用紅色閃一閃,提取出來放在屏幕的右邊。)
(三)小結:我們找到了這么多的四邊形,那么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呢?(多指名學生說)
。ㄋ模┧倪呅畏诸
1.指導分法。
師:雖然這些都是四邊形,可它們的樣子還是有些不同的,你們看,這是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菱形,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這個是任意四邊形(在黑板上邊指邊說)。接下來請你們拿出練習紙,你能按一定的標準給這些特殊的四邊形分分類嗎?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嗎?
練習紙:
根據學生回答師: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這些角的大。ò鍟罕龋,你還可以用尺量一量它們的邊長(板書:量)。
2.小組合作進行分類。
師:下面就請你們分類,老師先給你們一些建議。(課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請你選擇好工具,定好分類的標準。
2.分類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
3.四人小組交流,說說你分類的理由。
4.推薦一名同學發(fā)言。
3.反饋、交流。
各組派代表發(fā)言,(實物在黑板上移動展示)說說分法,并說明這樣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長方形、正方形一類(四個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一類(沒有直角)。
。2)按邊分: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梯形一類(對邊不相等)。
。3)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類(四條邊相等);
梯形一類(四條邊都不相等)。
4.小結:師:你們分的好極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們再來確認一下,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五)畫四邊形(書第36頁做一做2)
師:我們已經會認四邊形,還會根據它們的特點進行分類,接下來我們來畫一畫四邊形,你覺得怎樣才能又標準又快的畫出這些四邊形呢?需要老師給你們提供什么工具嗎?(尺、格子圖)請你們把這6個四邊形都畫一畫,一邊畫一邊想一想,這些四邊形有什么不同。
實物投影展示,講評。
你覺得這些四邊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ㄩL方形、正方形有四個直角,長方形的對邊一樣長,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梯形有兩個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菱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邊形的對邊一樣長,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還有一個四邊形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四個角也都不是直角。)
(六)拼四邊形
師:太棒了,你們把這些四邊形看的非常透徹了。信封里有一些四邊形,我們來看看有些什么,請你們四人合作,選幾個拼成一個四邊形(信封材料準備)。
信封里的四邊形:
交流、展示。
還有不同拼法嗎?
。ㄆ撸┱n堂總結
師: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太強了,老師佩服你們,在這節(jié)課里,你們認識了什么?它是什么樣的?還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識?四邊形還有很多知識,我們以后再學。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一、教材分析
長方形周長計算是在學生對四邊形的特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認識,并且能很直觀和形象地描述出一個平面圖形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在編排上非常突出的一個特點是注意呈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學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和結果,使學生感悟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算,通過個性化的計算方法的交流、討論,讓學生一起來總結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已經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們都有4條邊,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4條邊都相等。在上一節(jié)課學生學習《認識周長》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就是4條邊的總和。這些都是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基礎。三年級的學生還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有合作學習解決問題的經歷,這些能力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學生在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公式時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有條理地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
2、過程與方法:
經歷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情感目標:
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張揚學生的個性,體驗探究成功的快樂。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推導、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五、教學理念:
本課根據凱洛夫的六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模式:組織上課--復習舊課--提出上課目的,內容和要就--講授新課--運用鞏固--檢查鞏固。以及杜威的"做中學"教學理論,讓學生自己推導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六、教具的準備:多媒體課件、線繩、小棒(6厘米的4根,2厘米的1根,4厘米的2根,3厘米的1根)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什么是圖形的周長?
2. 同學們用線圍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說一說它的周長。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板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齊讀課題)【提出上課目的,內容和要點】
二、引入新課
跟學生說龜兔賽跑的故事:從前有只兔子跟烏龜比賽跑步,瞧,他們要出發(fā)了(課件出示龜兔賽跑圖)。小兔子一直往前跑,這是它的路線圖(長方形,長6米,寬4米),烏龜也不示弱的一直往前跑,這是它的路線圖(正方形,邊長5米)。同學們,小兔子跑的路程跟烏龜跑的路程哪個比較短呢?咱們一起看一看。你有辦法判斷出誰跑的路程長嗎?【從學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學生的情景提出問題。在問題的召喚下,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新知的動機。】
二、解決問題
1、兔子的路程:【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提問:兔子的路線有什么特點?(長方形)
長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兩條寬并相等,兩條長并相等)
怎么算長方形的周長呢?
小組討論解決方法:小組討論看你們有幾種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小組討論后匯報小結:(板書公式)
寬+長+寬+長=周長 寬+寬+長+長=周長
寬×2+長×2=周長 (長+寬)×2=周長
學生匯報結果。師主要引導認識(6+4)×2=20(米)這種有小括號的式子。強調:有小括號的式子,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師:現(xiàn)在我們發(fā)現(xiàn)求長方形的周長有這么多的方法,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說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周長?
師: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有這么幾種,這里的每一種方法都很棒,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比較簡便?
2、小龜的路程
提問:怎樣計算烏龜的路線(正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四條邊相等)
小組討論解決方法:討論怎樣計算正方形的周長。你有哪些方法?總結成公式。
匯報結果:(板書公式)
邊長+邊長+邊長+邊長=周長
邊長×4=周長
3、得出他倆的路程一樣長
烏龜和兔子比賽究竟誰勝利了?
4、試一試 利用公式計算周長
課本44頁練習十1、2兩小題(單位:cm)
老師在黑板上畫長方形(長3分米,寬2分米)正方形(長3分米,寬三分米)讓同學上講臺來測量并計算。
5、質疑。
提問:要想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
要想求出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
提問: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釋疑)
三、動動手,擺擺算算
以小組為單位:擺一擺:選4根小棒擺成一個正方形。 算一算:算出所擺正方形的周長。
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小棒(4根6厘米的,1根5厘米的,2根4厘米的和1根3厘米的。)。你能選4根小棒擺成一個長方形嗎?
師:誰能說說你是怎樣擺的?
師:你能算出你擺的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嗎?
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擺擺正方形,然后算算它的周長。
四、鞏固深化(課件出示)
1、填空
、 長方形周長=( )
正方形周長=( )
、埔粋長方形長9厘米,寬比長少3厘米,它的周長是( )米。
、且粋正方形的周長是5厘米,它的邊長是( )米
1、判斷.(用手勢表示"√"、"×")
(1)一個長方形,長10厘米,寬5厘米,周長是10+5×2=30(厘米) ( )
(2)邊長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長是3×4=12(厘米) ( )
(3)一個長方形,長加寬的和是10厘米,周長是10×2=20(厘米) ( )
2、選擇
⑴一個長方形的長是8米,寬是4米,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 )米.
A、12 B、24 C、32
、埔粋正方形的周長是64米,它的邊長是( )米.
A、16 B、128 C、256
、且粋正方形剪成2個長方形后,兩個長方形的周長和( )原來正方形的周長。
A、相等 B、大于 C、小于
3、 解決問題
、乓粋長方形操場,長是100米,寬40米,圍著這個操場跑兩圈,要跑多少米?
拼成的長方形周長是多少?
⑵一個養(yǎng)雞場是個長方形,它的一條長邊是磚墻,其它邊是用籬笆墻圍成的,已知長是18米,寬是10米。問,籬笆墻總長有多少米?
五、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你有什么收獲?你能用簡短的話告訴大家嗎?同桌互說,然后告訴大家。
六、課后延伸,解決實際問題。
1、尋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長的知識?(3-5個)
2、小組為單位,搜集數據計算教室門、窗、課桌、凳子面的周長。
七、板書設計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長方形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熟練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大耳朵圖圖》嗎?圖圖是一個愛動腦筋,喜歡問問題的孩子。這不,圖圖又提出問題了:(課件出示教材第85頁例4)給下面的兩張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卡片四周圍上彩帶,哪個圖形用的彩帶多呢?大家猜猜看。
學生自由猜測:長方形用的彩帶多;正方形用的彩帶多;一樣多。
2.提問:看來大家出現(xiàn)了分歧。你認為彩帶的長短和什么有關呢?(圖形的周長)
3.揭示課題:同學們的思維可真敏捷。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兩張卡片的周長吧!(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二、互動新授
1.指出周長。
指名學生上臺用手指描一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并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什么是它們的.周長。
2.探究方法。
師問:怎樣才能知道哪張卡片用的彩帶長呢?你有什么好辦法?
(1)學生獨立在答題紙上列出算式計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師巡視,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必要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2)小組內說說自己的算法。
(3)班上展示自己的方法,并說明算理。
、匍L方形:
生1:把四條邊的長度依次加起來。
即6+4+6+4=20(厘米)。
生2:先加兩條長邊,再加兩條寬邊。
即6+6+4+4=20(厘米)。
生3:用2條長邊的長度加上2條寬邊的長度。
即6×2+4×2=20(厘米)。
生4:先算出一組長邊和寬邊的長度,另一組長邊和寬邊的長度和這一組是一樣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即(6+4)×2=20(厘米)。
②正方形:
生1:把4條邊的長度依次加起來。
即5+5+5+5=20(厘米)。
生2:正方形有4條邊,這4條邊的長度是相等的,因此可以用乘法來計算。即5×4=20(厘米)。
3.問: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正方形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4.解決問題。
師:圖圖的問題解決了。小精靈又來請求幫助,我們看看它需要解決什么問題。(課件出示教材第86頁例5)
(1)指名讀一讀要解決的問題。
(2)小組合作學習。
①小組合作拼一拼,并把拼的圖畫在答題紙上。
②在畫出的圖形上描出它的周長。
、塾嬎愠鏊磮D形的周長。
(3)小組代表展示小組合作成果。
小組1:16張擺一行。
小組2:每行擺8張,擺2行。
小組3:每行擺4張,擺4行。
(4)比較拼成的圖形的周長來解決問題。
(5)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拼一拼,并驗證拼法。
(6)師小結:小精靈的問題解決了,它開心地飛走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85頁“做一做”第1題和第2題。
(1)學生在答題紙上獨立解答。
(2)集體訂正。
教師強調: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2.完成教材第86頁“做一做”。
(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
(2)集體交流、訂正,說出自己的理由。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一、教學內容
1.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加減法的驗算。
3.解決問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使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養(yǎng)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3.讓學生經歷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在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優(yōu)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學生能結合實際情境選擇計算策略,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估算意識和能力。
三、編排特點
1.結合解決實際問題教學計算
一是通過具體的生活問題或生活情境引出計算問題的方式,將筆算加、減法放在解決實際問題的現(xiàn)實背景中。例如,加法中安排了我國動物種類的問題,減法中安排了近幾年國產電視動畫片生產情況的問題等。
二是在學生掌握計算方法以后,出現(xiàn)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應用計算知識解決。例如,購物問題,走哪條路最近的問題等。這樣編排不僅讓學生經歷了筆算知識的形成過程,也讓學生經歷了應用筆算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理解計算的意義,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形成運算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
2.讓加強計算法則的歸納與概括
學生已經學習了百以內加、減法,初步理解了筆算加、減法的基本方法。如,數位要對齊,計算的順序,滿十(不夠)要向前進(借)一等。因此,滲透了類比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大量計算具體的三位數加、減法題目的實際操作經驗的基礎上,理解算理,通過討論交流,逐步抽象概括出筆算加、減法計算法則,完善認知結構。
由于學生的認識水平所限,為機械記憶,教材沒有出現(xiàn)計算法則的結語,而是通過學生討論提供探索法則的線索,為學生經歷法則的形成過程提供空間。
3.將“驗算”分散編排
改變原實驗教材集中教學加減法“驗算”的編排方式,將加減法的驗算安排在教學完某一計算后緊接著教學,即分散出現(xiàn)。這樣安排的好處是,可以利用驗算的教學及時鞏固學生剛剛學習的筆算,也有利于學生體會驗算的作用。
4.突出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
修訂教材將估算內容從計算中移出來,改為解決問題教學的內容之一。將估算作為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教學,體現(xiàn)了估算的最主要的作用,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估算的必要性。同時,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選擇解決問題策略的意識和能力。例如,在例4中,突出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不同的策略。解決“收銀員應收多少錢”的問題需要用精確計算解決;解決“爸爸應準備多少錢”的問題用估算就可以解決。
四、具體編排
。ㄒ唬┘臃
1.主題圖
。1)主題圖借助中國濕地部分動物種類的情況,為學習計算提供現(xiàn)實背景,同時滲透環(huán)境和動物保護的教育。
(2)首先呈現(xiàn)了四張濕地動物的圖片,引發(fā)學生對濕地和濕地動物的關注。接著呈現(xiàn)了中國濕地三種類群的動物種類統(tǒng)計表,為后面計算教學提供數據支持。
2.例1(三位數加三位數,不進位)
。1)通過“想一想”強調豎式的書寫格式“相同數位對齊”,其中蘊含的算理是相同計數單位的個數相加。
(2)通過小精靈提問“從哪一位加起?”提示要注意計算的順序。
3.例2(三位數加三位數,一次進位)
。1)271+31是十位上相加滿十向百位進1;271+903,是百位上相加滿十向千位進1。
。2)通過小精靈和學生的提問“怎樣寫”“怎么辦”,強調對算理的理解。相同計數單位的'個數相加超過了9,在這一級計數單位無法表示,需要高一級計數單位的個數相應增加。
。3)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梳理筆算三位數加法的法則。目的是讓學生經歷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明確筆算加法需要遵循的一般步驟和要點。注意:在積累計算經驗的基礎上,明確算理,歸納總結計算方法。
4.例3(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xù)進位)
。1)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借助298這一數據的特殊性,呈現(xiàn)兩種算法,一是列豎式計算,另一種是簡算,把298看作300,進行口算。,同時教學驗算。
。2)例3,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次進位加法的基礎上,解決連續(xù)進位的問題。(3)教學中,要關注學生計算中出現(xiàn)的錯誤。重視驗算,讓學生養(yǎng)成自覺驗算的習慣。
通過小精靈提出:算得對不對呢?揭示驗算的必要性。呈現(xiàn)交換加數的位置再計算一遍進行驗算的方法。通過問題“你是怎樣驗算的”,提示可能還有其他驗算的方法,如利用原來的豎式,從下往上加,看得數與計算出的答案是否相等,進行驗算
(4)三次進位遷移能力。
(二)減法
1.主題圖
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從統(tǒng)計表的數據中引出減法計算的教學內容。與加法的編排相似,與實驗教材相比,在教學連續(xù)退位減法前面增加了不退位減法的例題,減緩了坡度。以起到復習鞏固、承上啟下的作用。
2.例1(三位數減三位數,不退位)
。1)通過小精靈提問,強調豎式的書寫格式“相同數位對齊”,其中蘊含的算理是相同計數單位的個數相減。
。2)提問“從哪一位減起?”提示要注意計算的順序。在二年級上冊學習“100以內加減法(二)”時,學生已經體會了從個位減起的必要性。但對于此題,由于不存在進位,學生從高位減起也是可以的。
3.例2(三位數減三位數,一次退位)
。1)教材在關鍵處提出問題“十位怎樣算”,啟發(fā)學生思考,并有意識地讓學生完成重點部分的計算。
。2)可放手讓學生帶著問題邊想邊算,得出正確結果后讓學生說一說這樣算的道理。
(3)小組討論,總結加法計算法則。注意與“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法則進行對比,明確除了數位多少不同以外,方法是一樣的。在積累大量計算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經歷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會數學方法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4.例3(被減數十位是0的連續(xù)退位減)
。1)關鍵的問題由小精靈提出:“個位不夠減,十位上是0,該怎么退1呢?”
。2)呈現(xiàn)“不完整的豎式”,目的是讓學生完成重點部分的計算。
。3)直接提出“怎樣驗算”的問題,呈現(xiàn)兩種驗算的方法:一是用被減數減去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一是用差加減數,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學生在后續(xù)的計算中只要選擇一種進行驗算即可。
。ㄈ┙鉀Q問題
1.例4
(1)例4側重于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讓學生體會面對不同的問題可以選擇不同的計算策略。如收銀員收錢需要精確地計算出結果,而小紅的爸爸要準備多少錢,只要有個大致的估計結果就可以了。
。2)在“分析與解答”環(huán)節(jié),通過兩名學生的討論,給出了解決兩個問題的思路。教材的用意是提示教師,讓學生圍繞兩個問題展開充分的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逐步明晰兩個問題的異同點,得出相應的計算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出現(xiàn)了三個數連加的豎式,如果數據再大一些,就會出現(xiàn)“滿二十向前一位進2”的情況。
。3)“回顧與反思”的落腳點不是僅僅關注做對了沒有,而是要求初步體會到精算和估算各自適用的問題場景,懂得:解決實際問題時,要認真分析具體情況,靈活選擇解決的策略。
四、教學建議
1.關注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遷移類推中自己探索完成計算任務
數學知識的教學,要注重知識的“生長點”與“延伸點”,把每堂課教學的知識置于整體知識的體系中,注重知識的結構和體系,教學時,要考慮到學生已經有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基礎,應讓學生利用已學的知識,運用遷移類推能力,通過同學間的合作、交流、討論,自己解決問題。特別是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不進位加、不退位減盡管以例題的方式呈現(xiàn),但學生完全有能力自主完成。
2.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構建和表達算法
本單元是整數筆算加減法的最后階段,學生對算理和算法的掌握情況將直接影響學生運算能力的形成,影響小數加、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學習。算理是計算的理論依據,解決“為什么這樣算”的問題。學生對算理的不理解,會影響到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學第二小節(jié)減法的例4“中間有0的連續(xù)退位減法”時,可借助計數器的操作過程提示退位的方法,并在豎式上將退位的過程反映出來,幫助學生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學生的語言概括水平要求不要過高,只要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把計算法則概括出來,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教師在表述計算法則時,要使用準確、規(guī)范的方式,為學生學習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表達作出示范。
3.重視錯題,注意培養(yǎng)驗算的習慣
連續(xù)進位加法和連續(xù)退位減法,雖然算理不難理解,但學生在學習時還是很容易出錯,是加減法教學的難點。教學時要關注學生中出現(xiàn)的錯誤,要設計一些針對性的練習,并保證一定的訓練時間和數量。另外,不僅教給學生驗算的方法,還要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如驗算之前先檢查加數有沒有抄錯;算出得數以后要檢查抄在橫式等號后面的得數有沒有抄錯等。
4.對計算速度不作過高要求
《標準(20xx年版)》對“兩位數和三位數加減法筆算”的速度要求是“2-3題/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第一學段結束時學生應達到的要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單元結束時的具體要求,注意把握尺度,不要作過高要求。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材第47~49頁整理和復習、練習十。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梳理所學內容,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計算能力,培養(yǎng)初步的整理、歸納能力。
2、進一步體會學習計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體會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習的樂趣,養(yǎng)成認真計算、自覺驗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進一步掌握萬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難點:學會整理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小組互動,再現(xiàn)回憶
1、出示整理和復習第1題,提問引入復習。
(1)這是我們學過的三位數加三位數,你知道哪些算式中的個位相加不需要進位?哪些算式中個位、十位都要進位?
。2)計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小組內議一議,說一說,再指名回答問題,然后教師歸納出萬以內加法的'計算方法。
(3)算一算。
學生獨立練習,同時指名板演。
2、出示整理和復習第2題,提問:
。1)這個單元我們除了學習萬以內數的加法,還學習了哪些知識?
。2)想一想,哪些算式中的十位相減不需要退位?哪些算式中個位、十位相減都要退位?計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怎樣檢驗自己算得對不對?小組內討論交流,說一說,議一議,再指名回答,師歸納出萬以內減法的計算法則和驗算加、減法的方法。
。3)算一算,并從以上的加減法算式中各選一個驗算。
3、出示整理和復習第3題。
(1)兩小題有什么不一樣?指名回答。(第(1)小題要計算出準確得數,第(2)小題估算就行)
。2)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檢查。
。3)訂正時針對第(2)小題各式,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的?小組內交流,小組代表回答估算方法。教師歸納萬以內的加減法估算的方法。
。4)第(3)小題:從題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問題?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小組討論交流,互相說一說,由小組代表匯報。
二、歸納整理,構建知識網絡
本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板塊進行梳理、歸納、小結。
然后小組代表匯報整理結果。
三、復習提高
1、練習十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然后引導反饋,集體訂正。
2、練習十第2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注意所求的問題不一樣,需要的信息也不一樣。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最后匯報解決問題的方法,集體訂正。
3、練習十第3題。
仔細檢查,這幾個豎式算得對嗎?錯在哪里?小組交流后,學生在教材上修改。
4、練習十第4題。
學生獨立練習,指幾個學生板演,然后以1000-7為例,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集體訂正。
5、練習十第5題。
先說說每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組交流。指名回答運算順序。
然后學生獨立練習,強調要注意運算順序。
6、練習十第6題。
用500元可以買哪些商品?小組討論交流后完成,小組內交流檢查。
7、練習十第7題。
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選擇合適的策略來解決。
學生獨立練習,完成后小組內交流檢查。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的復習整理,你有哪些收獲?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材第71頁例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認識“歸一問題”的結構特點,能正確分析“歸一問題”各數量間的關系。
2、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歸一問題”中各數量間的關系。
難點:建立“歸一問題”的.數學模型,掌握一般的解題規(guī)律。
【教學過程】
一、教學鋪墊,引入課題
1、過渡:我們已經能解決生活中一步計算的問題,下面有兩個問題,你會解決嗎?(口答算式及結果)
。1)媽媽買了8個碗,每個6元,共用多少錢?
。2)媽媽買3個碗用了18元,每個碗多少錢?
2、引出:如果我們將這兩道題合并成一道應用題,就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出示例8。
引出課題:解決問題
二、教學新課
1、閱讀與理解:讀題,你從題中獲知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用什么辦法表示題意更直觀?(畫圖)
一起畫一畫:
2、分析與解答:
(1)仔細看圖示,要求買8個碗用多少錢,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①板書:先算一個碗多少錢。
、谠偾笫裁矗
板書:再算8個碗要用多少錢。
(2)誰能完整說說這題的解題思路?第一步、第二步分別求什么?
。3)根據解題思路,嘗試解答例8。
18÷3=6(元)……一個碗多少錢
6×8=48(元)……8個碗多少錢
用綜合算式怎么列式解答?(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18÷3×8=6×8=48(元)
3、回顧與反思:現(xiàn)在已算出買8個碗要48元,這個結果是否正確,需要驗證,你有什么辦法來驗證?看看書上是怎么驗證的?翻開教材第71頁看“回顧與反思”。
4、鞏固練習:想一想18元可以買3個碗,30元可以買幾個同樣的碗?先嘗試后交流。
、傧人闶裁矗
、谠偎闶裁?
③能用綜合算式解答嗎?
三、鞏固拓展
1、教材第71頁做一做。
。1)嘗試解答;
。2)交流解題思路;
。3)綜合算式分別怎么列出;
(4)如何檢驗結果是否正確?
2、練習十五第7題。
。1)嘗試解答;
。2)交流解題思路;
。3)綜合算式怎么列出。
3、練習十五第8題。
。1)看懂表格里分別是求什么。
。2)每格分別怎么解答?
。3)說說解題思路。
4、練習十五第9題。
。1)嘗試解答,板演齊練。
。2)反饋解題思路。
5、練習十五第10題。
。1)交流解法。
。2)同桌合作解答。
(3)全班反饋。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滲透解決問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教學重點——數量關系的分析過程,讓學生多說解題思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鉛筆有多長》(分米、毫米的認識)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習了厘米和米的基礎上,認識分米和毫米。教科書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借助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引入對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并關注了對長度單位之間關系的學習。
三、教學目標
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實際意義,積累測量經驗,初步發(fā)展空間觀念。能根據具體情境恰當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體會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發(fā)展估測意識,并激發(fā)學生對測量學習的好奇心和參與測量活動的主動性。通過尋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強對分米和毫米實際意義的體會,并感受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四、教學重、難點
。ㄒ唬┲攸c。通過實際測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ǘ╇y點。通過實際測量體會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三)教具、學具準備。米尺,卡片,吸管,鉛筆,剪刀,測量單
五、教學過程
。ㄒ唬┕适录と,溫故引新。
1、觀看數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
師:請看數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看看在這個數學故事中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數學思考?你有什么好辦法?
2、回憶在測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師:你覺得在測量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師帶來了現(xiàn)場留下的腳印,誰來測量?
生:測量并匯報,這個腳印的長度是10厘米。
3、揭示“分米”。
師:10厘米還可以用另一個長度來表示,它就是——1分米,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米的認識。
師: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嗎?
(二)認識分米(11:00之前必須結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厘米的關系。
師:現(xiàn)在請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PPT 活動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生匯報
師小結:借助直尺,同學們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長度,如果要把1分米和10厘米用一個符號來連接,你會選擇哪個符號呢?
師: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學習,進一步認識分米。
師:現(xiàn)在,我們對1分米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請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這根吸管的長度比1分米長,還是短?
師:現(xiàn)在我們就利用這根吸管來繼續(xù)研究1分米。請看活動要求!
PPT 活動二:
估 估一估1分米的長度。
量 用直尺量一量,進行調整后剪下1分米長的吸管。
找 用1分米長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長約1分米或幾分米的物品。
生匯報
師小結:在今后的`估計中,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別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課桌的高)的長度都可以作為我們估計的標準和依據。
3、發(fā)現(xiàn)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上學期我們還認識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試著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來研究。
PPT 活動三:
小探究
1米 ? 分米
生匯報
師小結:真棒!我們通過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來比劃1分米,還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學們對分米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感受!
。ㄈ┱J識毫米
1、通過“量一量”,揭示毫米。
師:請用直尺在測量單上“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生匯報
師:不是6厘米嗎?鉛筆的長度比6厘米長,但是又不到7厘米,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它就是剛剛——毫米,用字母來表示。
2、通過自學,發(fā)現(xiàn)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我們一起對分米進行了研究,接下來請同桌之間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開對毫米的獨立學習吧!
PPT 活動四:
找一找 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 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
看一看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或幾毫米。
想一想 1厘米=?毫米。
生匯報。
師小結:看來同學的收獲可真多,通過自學,我們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3、通過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剛我們說一張卡片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現(xiàn)在請你將3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現(xiàn)在把5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兩個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這時候大約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長度吧。
師:現(xiàn)在請看,周老師吧20張卡片摞在一起,這就是?30張卡片呢?90張卡片呢?再添10張卡片就是?
師: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來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來1毫米實在是太短了!不細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測量時一定要認真仔細!
師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幫助下,發(fā)現(xiàn)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來就請你帶著這些滿滿的收獲,趕快幫黑貓警長找到偷吃紅土的小象吧!
(四)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1、測量腳印
師:你覺得案發(fā)現(xiàn)場的這個腳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
生獨自測量
師:看來確實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紅土,可是,你知道小象為什么要偷吃紅土嗎?
師:紅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補充的礦物質銅和鹽,但是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東西,不勞而獲是不對的。
2、修改日記。
師:小馬虎最近也學習了長度單位,他已經迫不及待的寫了一篇數學日記,一起讀一讀吧!
今天早晨,我從2米長的床上爬起來,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臉,用70米長的毛巾把臉擦干,吃過早飯去上學。來到學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拿出7厘米厚的語文書準備開始語文課。
3、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
師:這兩個算式請同學們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說給爸爸媽媽聽!
1( )-9( )=1( ) 1( )-99( )=1( )
4、全課小結。
師:誰來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收獲了很多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其實長度單位不只是我們現(xiàn)在認識的這四個,還有比米更長的單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單位,這些長度單位都等著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
(五)板書
分米、毫米的認識
米
1米=10分米 分米 d
1分米=10厘米 厘米 cm
1厘米=10毫米 毫米 mm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掌握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的測量方法。
2.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難點:多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初步觀察。
導入:(動畫課件)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晃恍屡笥选臃曝。為了參加全民運動會,它每天都要到操場上跑步鍛煉身體。瞧,它已經整裝待發(fā),開始鍛煉了。請同學們認真看它是怎么跑的,跑了多遠?(演示)
指名回答。(加菲貓沿著操場跑道,跑了一圈。)
教師提示:一圈也就是一周。
2.完整感知,認識周長。
師:(課件演示)我們稱操場跑道一周邊線的長度為這個操場跑道的周長。誰能一邊指著一邊說一說什么是操場跑道的周長?(指名說)
3.揭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周長。(板書:周長)
二、互動新授
1.遷移類推,理解含義。
師: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周長,請你指出課桌面的周長。
學生動手操作后,在小組交流指的方法。
讓一名學生演示,并說出指的方法。
(從一點起,沿著桌邊用手畫一周,又回到剛才的起點,就是一周長。)
小結:桌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這個桌面的周長。
2.觀察比較,理解周長。
師:(出示教材第83頁例3情境圖)你能指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嗎?請你用筆描一描。
(1)讓學生獨立在課本上描出教材第83頁例3中圖形的周長。
(2)學生小組內交流。
(3)讓學生上臺指出每一個圖形的周長。
3.歸納周長的含義。
師:根據你自己的理解,說一說,周長指的是什么?
集體交流:
生1:周長就是四周邊線的長。
生2:周長就是一周的長。
生3:周長就是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
師小結: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4.量算結合,再識周長。
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周長,怎樣測量物體的面或平面圖形的周長呢?你有辦法知道例3中你所喜歡的物體的周長嗎?
(1)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
(2)小組內演示交流。
(3)小組代表匯報。
小組1:三角板和數學教科書的封面,我們是用尺子先量了一下它們每個邊的長度,再加起來,就知道了它們各自的周長。
小組2:樹葉和鐘面,我們是用繩子直接沿著它們的邊繞了一圈,再用尺子量出繩子的長度。
小組3:有的可以用尺子量,有的不行。
小組4:把鐘表在尺子上滾一周,滾過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師追問:你怎么就知道滾了一周?
(在鐘面上做上記號,從0刻度開始,沿直尺滾一周,滾到哪里讀出那里的刻度就是鐘面的周長。)
師小結:測量周長的方法很多,在測量時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測量。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83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用直尺量出圖形每條邊的長度,然后再計算出每個圖形的周長。
教師強調: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2.活動:把一張長方形紙沿對角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的周長相等嗎?先猜一猜,再動手操作驗證。
(1)先折出一條對角線。
(2)沿對角線把長方形分成兩個部分,也就是兩個三角形。
(3)描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并進行比較。
(這兩個三角形的周長都用到了長方形的長和寬以及一條公用的對角線,在長方形中,兩條長和兩條寬都是相等的,所以說這兩部分的周長是相等的。)
教師強調:一個封閉圖形所有邊長度的總和,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1-10
三年級數學教案上冊02-21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22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1-26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5-15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7-23
【熱】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20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熱門】12-17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薦】12-18
【推薦】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