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地理選修課考試問題的探索
幾年來我校選修課的開設,對于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陶冶情操、提高素養(yǎng)方面都已經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在高中年級連續(xù)幾年開講《中國旅游地理》選修課,由于教學內容的豐富多采,并且結 合了學生在南京、紹興等地的考察活動的實際體驗和相當一部分同學外出旅游的閱歷,使教學過程始終引起了 學生濃郁的興趣,博得了學生的歡迎?荚囎鳛檎n程終結的環(huán)節(jié),應該如何受教育目標的制約,采用何種有利 于學生發(fā)展的考試方法,是值得探討的課題。一、考試方式要服從教育目標的要求。
《中國旅游地理》是一門地理選修課,經過教學實踐,使我感覺到該課程并非僅僅局限在擴充學生的地理 知識,也決非是一門單純知識型的選修課,其教學內容的潛在教育價值可以充分地挖掘和深層地加以開發(fā)。
“知之深而愛之切”。對我國旅游資源的認識和對一些世界級、國家級的旅游景點的了解,無疑是熏陶學 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有效途徑。因此從更重要的意義上而言,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祖國的美好河山及燦爛悠久的 文化來達到熱愛祖國、樹立民族自豪感是該課程最重要的教育目標。
此外,在教學中也發(fā)現(xiàn)盡管不少學生已有相當豐富的旅游活動經歷,但卻體驗不深,領悟不夠,這是由于 已有知識的融合能力不足和文化修養(yǎng)視野不廣有關。提高欣賞旅游風光的水平是一個美育的過程,因此在本課 程中不僅讓學生了解一些著名景點的特色,更重要是幫助他們樹立高尚的審美觀、健康的審美情感和正確審美 方法,因此美育也是教育目標之一。
再有,由于長期以來的分科教學,使學生認識客觀事物的綜合思維能力較差,科學與人文的滲誘與融合水 平有限。在本課程中自然風光的形成和我國歷代勞動人民因地制宜的開發(fā)造就了如杭州西湖、三峽、都江堰等 等著名景區(qū),都是引導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來認識問題的極好教學內容。本課程中的地理科學知識與我國傳統(tǒng) 的道德、倫理、文學藝術、宗教民俗可以融會貫通,以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多視野地去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遺產的 精華,這也是可以達成的教育目標之一。
因此,除了作為本課程的顯性教育目標即了解和認識我國旅游源 的特點及主要旅游景區(qū)以外,還應達到 隱性的教育目標—培養(yǎng)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感,熏陶學生健康的審美情操,提高綜合各科知識認識問題的能力。 簡而言之,顯性教育目標以知識為主,隱性教育目標以情感與能力為主,前者注重于知識水平的提高,后者則 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
鑒于以上的認識,引發(fā)了有關如何進行好考試的思考。
二、重新審視主觀性考試的功能
80年代以來,考試方式的改革作為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普遍重視。地理學科的標準化考試研 究成為教育評估技術現(xiàn)代化標志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引進了大量選擇題,其優(yōu)點是可以覆蓋很大的知識面和達 到評分客觀化,這類客觀性考試在目前的選拔考試(如高考)和水平考試(如會考)中廣泛使用。而評分主觀 性較強的一類考試方式遭到了冷落。
然而,盡管標準化考試的評分客觀性很強,但它的弱點也是顯而易見,一是束縛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求 異思維的發(fā)揮,二是側重在課本知識范圍,難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三是考試只反映學習結果,而不能表 現(xiàn)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他們在價值觀、個性化方面不同程度的差異。作為《中國旅游地 理》選修課的考試,根據其教育目標的要求顯然不適宜這種將學生束縛于課堂、將他們思想的拘禁于教師講授 內容之中的嚴肅緊張的考試方式。因此,本課程的考試只能在多種形式的主觀評分型的考試類型中尋找一些有 效的方法。期望這種考試能獲得以下效果:
1.將考試作為學習的繼續(xù)而不是學習的終結,增強學生對考試的興趣程度,而不是作為一種壓力來承受。
2.將考試的過程轉化為再學習的過程,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方面的個性化差異作出適度的評價。
3.將考試作為充分發(fā)揮學生個體才能、充分顯露他們在愛國主義情感和美育方面的發(fā)展過程,從而綜合地 評估他們的學習結果。
這樣的考試顯然不宜采用一張試卷、幾十道選擇題、填空題或問答題的方式來完成,必須從考試方式、命 題方式和評估方式上作一些新的嘗試。
三、多種形式的選修課考試
近幾年的《中國旅游地理》考試中,我大致作了以下幾種方式的試驗:
1.演講式。要求同學收集資料,圖文并茂地介紹自己曾經游覽過某地的旅游風光特點以及當?shù)匚幕厣?限時5-10分鐘?荚嚂r,不少學生能以身歷其境的感覺,滿懷激情地用地圖、照片和收集的工藝品作了出色的 演講。有一位同學曾隨她的父親考察了敦煌,她查閱大量有關敦煌壁畫的資料,并且臨摹了一些畫像,對敦煌 在漢唐絲綢之路上的輝煌歷史和壁畫藝術的重要價值作了很好的介紹。有一些同學僅在市內游覽,但他能選擇 對城隍廟明清風格的民居和上海民俗也作了比較深刻的介紹。這一次的考試過程,對大多數(shù)同學來講,又上了 一堂內容豐富的旅游課。
2.口試式?荚囍耙(guī)定每位同學出若干道口試題,要求出題不僅涉及地理,而且要聯(lián)系語文中學過的山 水文學作品和歷史背景以及一些風俗民情等方面內容,希望他們挖掘出旅游地的文化內涵。教師對口試題作了 篩選以后在考試時由學生任選作答。答案正確與否由命題學生評判或補充。這一次考題的命題過程、考試過程 和評價過程均由學生參與,調動了學生投入考試的積極性。
3.導游式。結合學生的南京、紹興考察活動,事先要求他們對某一景點的歷史背景、文化價值和風光特點 作生動的介紹。在考試時不同理解程度的同學對同一景點的介紹的深度和對美感的領悟程度有明顯的差異,因 此考核也能使同學們顯出不同等級的水平。
4.壁報式。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以某旅游主題編繪一份圖文并茂的壁報,特別要求作一幅旅游簡圖, 以培養(yǎng)他們空間方位概念。并要求對旅游的路線和時間作出合理的安排。教師在學生確定主題、選擇內容、劃 定版面等過程中一一作了解和指導。這一考試過程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情感的評價有了較充分了解。
不同形式的考試,實際都成為一次頌揚祖國美好河山和燦爛文化的主題班會,也是一次充分表現(xiàn)自我的機 會。由此讓學生知道,教室以外的山河風光與祖國的歷史文化是取之不盡的知識寶庫,學校之外的廣闊天地是 他們永久的大課堂。
通過教學與考試的實踐,我們體會到考試方式的研究是課程改革的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在素質教育中, 如何根據不同課程的要求采取不同形式的考試,以達到促進學生的思想情操、學習態(tài)度、個性特長以及知識能 力的發(fā)展,是一個值得繼續(xù)探索的問題。
【對地理選修課考試問題的探索】相關文章:
淺談探索問題的方法08-17
極限與探索性問題的教案08-17
探索新課程改革面臨的新問題08-17
探索新課程改革面臨的新問題08-09
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學探索08-17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配套選修課教學探索及啟示08-16
關于私營企業(yè)主入黨問題的探索08-12
關于高考選修課范式構建問題的工作總結08-23
中職實施課程綜合化若干問題的初步探索08-13
地理課堂中“三維教學模式”的探索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