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量化的思考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德育量化的思考
盡管“量化”對于調動學校專業(yè)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熱情,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如果不考慮德育上作的特殊性,不顧量化管理的適用范圍,在德育工作管理中強行搞量化,將產生一系列問題:
其一,追求量化目標容易導致德育工作囿于形式,做表面文章。為了便于管理,管理者將不得不把德能過程中可以量化的任務,如好人好事的次數,受獎情況,違法犯罪情況等作為目標,并以此來衡量德育工作質量。殊不知,這地只是實現真正德育目標,即學生思想覺悟的提高和正確道德觀念形成的具體工作或工作過程中的個別參量,并不是德育工作所要追求的最終成果。相對于德育工作的本質而言,這些只是表象與手段,與學生思想覺悟、道德水平并沒有必然聯系。
如有些學生平時遵守紀律,待人禮貌,表現較好,可一到社會上卻“原形畢露”,往日的“風采”蕩然無存。因此如果用這些表象的東西作為衡量德育工作質量的標準,就可能導致人們不去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因為這些標準可以通過加強管理,加強紀律而強行辦到,不必用費力費時的思想教育方法。
其二,追求短期目標,容易導致德育工作上的短期行為。德育工作要實現其“育人”目的,必須樹立長期觀念。因為人的思想觀念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思想觀念的轉變更不能下命令,要有時間,要經過定的過程,甚至反復。德育工作和智育、體育工作的不同點主要是非常難以量化,以“育人”為目的的長遠德育目標就更加難以具體化。學校如果回避德育工作的長期打算,不按品德教育規(guī)律辦事,僅設短期目標,就會使德育工作只追求短期目標,出現短期行為,或撥苗助長,或自謂“鐵路警察”,或扮演救火隊員角色,在實際工作中忙于壓“事故”,造成德育工作的失誤。
其三,追求個體目標,不利于形成各方面協作,共同做好德育工作。德育的任務,必須依靠課內外各種途徑的緊密配合,以及學校、家庭、社會的協調一致才能完成。德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建立校內校外結合的德育網絡,在學校、家庭、社會多種教育渠道的配合過程中,充分利用社會信息中的積極因素,抵制和克服其消極因素,形成學校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全局合力。在學校內部,個人負責,對個人獎懲的做法,雖然可以強化教育者的責任意識,但卻可能以犧牲合作和其他方面不關心德育工作為代價。如有的學校把德育工作看成是班主任工作,學生在課堂上不守紀律,任課教師推班主任管,似乎授課教師可以不管學生的思想,不負德育工作之責,即只管教書,不管育人。在社會上,人們認為“育人”是學校的事,這種認識不利于喚起全社會的教育意識,不利于“共同育人”觀念的樹立,會導致“5+2=0”現象的出現。
青少年道德意識的發(fā)展,思想觀念的形成是一個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長期的培養(yǎng)塑造,而不是搞幾次活動,作幾次報告就能突擊來的。所以德育工作要有長遠打算,德育工作管理也要根據德育工作規(guī)律來進行,對德育工作實行量化管理,一定要考慮到德育工作的規(guī)律及量化管理本身的運用范圍,做到揚長避短。
【德育量化的思考】相關文章:
關于德育量化的思考論文03-25
對班主任量化管理可行性的思考08-19
學校情感德育的幾點思考08-20
學生常規(guī)量化標準08-22
不是思考的思考作文06-20
高一(3)班量化管理細則08-24
中學“先進班集體”量化評分細則08-19
小學生班級量化考核班規(guī)08-18
護理本科量化考核試行細則08-21
歷史系學生量化管理細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