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借助現代教育手段 完善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功能
美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它不僅具有陶冶情感的功能,還對培養(yǎng)人的高尚品德,促進人的智力發(fā)展,增進人的身心健康、人格完善和諧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借助現代教育手段,有意識強化育德、促智、怡心等美育功能,可使枯燥的文字化為生動美好的形象,使死板的記憶與獨特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結合起來,把空洞的說教變成吸引人、鼓舞人和令人心悅誠服的光輝形象,讓人的感官得到豐富的滿足,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讓審美教育在培養(yǎng)、塑造學生美的情操和心靈,促進個性全面和諧的發(fā)展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一、以形象感染力為依托,以美引善育德。 語文課上,思想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點──辯美丑、斷善惡、識真假,逐漸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F行的語文教材,大多數課都再現了自然的美和社會生活的美,蘊含了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如表現真、善、美和諧統(tǒng)一的《司馬光》、《鉆石》,反映祖國壯麗河山的《美麗的小興安嶺》、《林!、《桂林山水》,表現革命戰(zhàn)士英勇不屈的《劉胡蘭》、《視死如歸》等,教材的內容、教育對象的特點以及審美教育的必然性,都表明須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審美教育之中,以美育德、以美引善求真,使學生在效仿榜樣的過程中接受思想教育。 小語教材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都是通過生動的形象吸引人、打動人,這些形象作為社會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濃縮,它們一方面具有美的感染性,好象客觀實一樣,一方面又體現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帶一定的思想傾向性。這種思想傾向思想性是利用生動的形象進行某種思想的宣傳、灌輸,當讀者在領會形象時,便不自覺地受到思想影響,也就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以審美教育為形式,滲透思想教育,不能靠抽象的說理來實現,而是重在美的形象感染。美的形象感染通過感應吸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身心結構發(fā)生相應的轉變,從而在學生心靈打上美的烙印。例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課初播放關于桂林山水錄像,讓學生看著畫面,聽著解說,欣賞著優(yōu)美的配樂,這樣,借助現代教育手段渲染了氣氛,激起了學生的美感,為學好全課作了必要的鋪墊。再讓學生通過視覺感知漓江“靜、清、綠”的特點,同時播放錄音《讓我們蕩起雙槳》,使學生陶醉于蕩舟漓江的神游之中,從而領會祖國絢麗河山之美,在講桂林山水的特點 時,教師在投影儀的玻璃片上簡略地勾勒出一組山形,通過投影讓學生了解桂林山的“奇、秀、險”,在此過程中,借助現代教育手段,渲染形象,烘托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優(yōu)美的形象感染中受到感染,受到美的陶冶,在身心上打中美的烙印,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收到了“以美引善育德”的效果。 二、以教材語言為憑借,以美求真促智。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智和美的關系應該是緊密聯系結合相互滲透的。從美學的觀點來說,美的東西從根本上說應該是真和善的,真和善相統(tǒng)一的東西也必然是美的。一方面,審美教育必須以學生一定的智力為基礎;另一方面,審美教育對學生智力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小語教材大多是節(jié)選的名篇佳作,含有豐富的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的內容,這些內容都通過語言文字來表現的,要感受這些美就必須以文字為中介。因些,在語文教學中必須以教材語言為憑借,結合有關語言訓練,讓學生在語言訓練中進行美和熏陶,從而獲取知識。例如《燕子》一文描寫春天的美麗:“青的草、綠的葉、各種色彩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了,加入這百花爭艷的盛會……”這段語言生動形象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時,播放與課文配套的錄像,讓學生仔細觀察,體驗情境,跟著眼前的畫面,隨著老師的導語,進行語言訓練:(朗讀)“春天到了,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遠處有像駝峰一樣起伏的群山,近處桃花紅艷,梨花似雪,……河邊柳枝吐芽,還把小河當作一面鏡子, 在認真梳洗呢……”在以上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現代教育手段,憑借教材中優(yōu)美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沉浸于美的意境中,認真觀察、思考,大膽想象,自由表達,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感知、思維、想象和表達的能力,達到了“以美求真促智”的目的。 三、以情感體驗為紐帶,以美怡心。 情感是審美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它是外部世界同主體意志的關系和主體內部狀態(tài)引起的具有特定色彩的身心體驗。愉悅的情感是能增進人的身心健康的。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從具體的語言文字出發(fā),挖掘作品內涵,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快的情境,讓學生在輕松的情感體驗中獲得愉悅的快感。如《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文,教學時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并播放錄像《今日華西村》,學生聽著優(yōu)美的歌聲,觀看著美麗、幸福、富裕的華西村,不由得情境交融。此時情感灌注在意象之中,并使意象成為表象,隨著情感的理 解,學生領悟、感受到美的人生,進而全身心地向往著幸福、憧憬著希望,從而獲得賞心悅目的快感,滿足了情感 ,愉悅了身心 。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是大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