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說話能力的課堂訓練方法談
學生能說會道,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如何在課堂中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讓學生即能“入乎其內(nèi)”、“化乎其中”,也能“言乎其外”,筆者從以下五個方面,結合一些教例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用好“本子”
所謂“本子”,就是指課本。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每一冊的“基礎訓練”中,都安排了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內(nèi)容,低年級的有些課文后面還設有“說話”的作業(yè)。這些內(nèi)容,都是編者精心設計的,體現(xiàn)了各年段的說話要求,我們必須要認真對待。
要教好這些內(nèi)容,我每次都做到四有:有詳細教案、有訓練方法、有時間保證、有效果檢測。在課堂中采用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說、大聲說、大方說。
二、搭好“梯子”
在每一節(jié)語文課中,我都十分重視給學生創(chuàng)造說話的機會,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會說,實話實說。
1.仿句式說話
教材中有不少句式很有訓練價值,讓學生仿這種句式說話,效果很好。如二年級《小壁虎借尾巴》里有一句“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樹下”,老師讓學生仿句式說:誰走〔想、唱)呀(想、唱),走到(想起、唱得)……以培養(yǎng)說話能力。再如五年級《魚游到了紙上》一課中,寫那位青年人畫畫“有時……有時……”,讓學生仿著這句式說話。
2.看板書說話
老師上課都會對重點的詞句板書,在教學的適當時候,可讓學生看著板書的詞句練習說話。如《高粱情》一課,在學完“根”這一節(jié)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連貫地講出高粱根的特點,但要用上黑板上的一些詞“很深很深堅韌鷹爪擒拿 龐大的活物”。
3.看演示說話
演示直觀形象,讓學生看后就說。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教師用一玻璃瓶裝了大半瓶水,從瓶口往里放石子,水漸漸升高,讓學生看后說話。
在《田忌賽馬》一課的教學中,老師用紙的馬演示比賽場面,讓學生看后說,也可以讓學生用左右手的手指當各等級的馬,邊比試邊說。
4.看圖畫說話
這在低年級用得最多。如教學《兩個名字》一課,老師出示“小蝌蚪”和“小青蛙”的畫,讓學生看圖說話:小蝌蚪長大了變成了( ),( )小時候叫( )。
5.用關聯(lián)詞語說話
這種方式,既訓練了說話,又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學會使用關聯(lián)詞語。如學了《太陽》一課的最后一段,老師讓學生用“如果……就……”說這段的內(nèi)容,然后再加上“不是……而是……”延伸說話;教學《我們家的貓》這課,在學生了解了貓性格古怪的特點之后,讓他們用“既……又……既……又……”說出貓的古怪性格來。
三、出好“點子”
要讓學生興趣盎然地進行說話練習。老師還要想點辦法,使學生津津樂道,越道越好。
1.當解說員
一些以介紹知識為主的課文,老師可以嘗試讓學生當解說員或當導游,以鍛煉其說話能力。如六年級《馬踏飛燕》學完后,讓學生當解說員,向“觀眾”介紹這一名聞天下的文物;《鏡泊湖奇觀》一課學完后,讓學生當導游,給“游客”介紹這一自然奇觀。
2.當推銷員
一些介紹產(chǎn)品的說明文,如《我的新朋友—一電腦》,就可以嘗試讓學生當當推銷員,介紹產(chǎn)品特點,力爭讓“顧客”對產(chǎn)品感興趣并購買。這也是將來言語交際的需要。
3.當配音員
教學網(wǎng)絡的逐步普及,為這一活動提供了保障。學生對這一說話方式很感興趣,對提高說話能力很有幫助。
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出示課件后,關閉聲音,但保留畫面,讓學生看著畫面,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自己對畫面的理解,給畫面配音。
四、揭開“蓋子”
課堂中,老師要善于打開學生辯論的話“蓋子”,鼓勵學生質疑、爭辯,對問題提出異議!罢胬硎怯蔂幾h而確立的!保R克思語)學生在爭議中明理,在爭議中長知,課堂活了,思維活了,說話的能力也提高了。
1.于無疑處生疑
有一些看似沒有問題的地方,老師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表述!堵浠ㄉ芬徽n,文中用蘋果、石榴與花生比較,老師問:花生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因而值得贊頌;蘋果、石榴外表好看。到底好不好呢?引起學生思考,爭辯,從而加深對“只講體面”的理解。在《草船借箭》一課教后,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諸葛亮其實是騙箭;課題為什么用“借”箭呢?讓學后思考后有話可說。
2.于對立處爭辯
在教學中,學生常常能提出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老師要引導學生從對立的兩方去爭辯。如《苦袖》一課,學生質疑:課文表現(xiàn)了小女孩誠實的美德,可她前后說的話卻不一致,前文說柚子“有點兒苦”,后文卻說“苦味很濃”。老師讓學生爭辯:到底小女孩是否誠實。在《只有一個地球》的教學中,有學生提出:地球資源枯竭了,我們到火星上去。針對這一提法,我讓持正反不同意見的學生辯論。
在爭辯中,我們要注意訓練學生說話的規(guī)范性:我同意XX的意見,但還想補充一點……;我不同意XX的看法,我認為……
3.于延伸處討論
對有些教材的結尾;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討論,談出自己的見解。如《凡卡》學生,讓學生討論:爺爺能否收到信?假如收到信,爺爺會帶凡卡回家嗎?《窮人》一課,文章寫到“桑娜拉開了帳子”就結束了,老師讓學生續(xù)說,談自己對結局的看法。
五、放開“膽子”
在教學中,我們要相信學生能說好,要大膽讓學生去說。我在課堂教學中用得比較多的語句是:
你讀完后,想說點什么?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發(fā)現(xiàn)什么就說什么。
你還能告訴大家些什么呢?
你怎么會有這個看法呢?能把思維的過程告訴大家嗎?
沒關系,說錯了不要緊,老師會幫助你的。
說對了給100分,說錯了給120分,因為你進步了嘛。
說得真好,我為你感到驕傲!
為鍛煉學生說話的膽量,我在每節(jié)課前用2分鐘讓學生說見聞,輪流著說;在學生預習課文時,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并在課堂上提出來;平時常舉辦些班級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口頭作文、時事評論……在期末檢測中,說話能力也是必考內(nèi)容之一。
只要我們真正重視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能說會道是完全可能的。
(順德市容桂鎮(zhèn)瑞英小學 謝榮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