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引導學生自讀上下功夫
在引導學生自讀上下功夫楊青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學校不可能教給學生一切知識,因此,在教授一般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則更為重要,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引導學生自己讀懂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智力水平。
怎樣“教”才能達到“不需要教”,讓學生會自學呢?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應有一定量的學法指導,尤其是自學方法的指導。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應有利于學生思想,有利于學生自己學習,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教與學本身是一對矛盾,要努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與學中,存在著兩個積極性,一個是教師教的積極性,一個是學生學的積極性,而學生學的積極性往往被忽視了,我們要正確估價學生的能力,切不可把學生看成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會。要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從被動地聽老師講,一躍而變?yōu)檎n堂的主人,要通過自己動腦、人人動手、人人動口讀懂文章。怎樣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我曾在二年級進行了試驗,對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講讀課上,教師講讀,示范,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
低年級閱讀的中心任務是掌握字、詞、句。如果文《畫雞蛋》申“用心”一詞的教學,是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詞義,運用“上掛下聯(lián)法”。先讓學生找出達·芬奇學畫雞蛋前后不同態(tài)度的詞,有“不耐煩”、“用心”這兩個詞。強調(diào)這兩個詞,是為了讓學生在感知課文后留下總的印象:達·芬奇開始學畫雞蛋時的態(tài)度很不耐煩,后來卻變得用心學畫。究竟為什么?這個內(nèi)容就是我們在讀課文中要明白弄懂之處。當教到“用心”畫這一段落時,請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能說明他“用心”畫的詞語來。
學生舉出“許許多多”、“一張又一張”。這樣的答案只能說明學生從數(shù)量上有所認識,我就接著啟發(fā)他們聯(lián)系前面第二段老師要求達·芬奇要訓練好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內(nèi)容,找出體現(xiàn)達·芬奇接受老師意見之后用心畫的詞語。這下,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了“形狀不同”這個至關要緊的詞語。因為雞蛋形狀雖然每個都不一樣,但是它們非常相似,差別十分細微,要能看出它們的差異需要很好的眼力。達·芬奇之所以后來能畫出不同形狀的雞蛋,說明他接受了老師的幫助,努力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才達到一定的高度。這樣推敲,學生不但理解了詞義,而且掌握了揣摩詞語的方法。
二、講讀課上,還可以試探性地進行“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掌握讀書方法。
在進行課文教學中,通過“扶”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再通過“放”讓學生運用知識、訓練技能。如課文《狐貍和烏鴉》重點部分(狐貍騙取烏鴉嘴里那片肉的經(jīng)過)教學,我采用摘句法,抓能表現(xiàn)寓意的關鍵句來挖掘寓意的分法。教學這篇課文,難在如何引導他們認識狐貍對烏鴉所講的話好聽順耳,但卻都不是真心實意,甚至最后一次還說出奉承話!胺畛小痹撛趺赐黄?首先,示范性地講清最后一次狐貍說的話(奉承話有兩句)中的第一句內(nèi)容。讓學生說說烏鴉黑乎乎、麻雀羽毛上有花紋的特點,麻雀與烏鴉外表相比的結果是烏鴉丑,麻雀美;認識狐貍的話與實際情況完全不合;理解狐貍這么說的目的就是讓烏鴉驚喜到得意志形,張開嘴巴笑后失掉嘴里的肉;明白這類的話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而討好人家,這叫作奉承。然后請學生按照學習第一句奉承話的方法自己去分析理解第二句奉承話,弄懂了“明明鳥鴉嗓子不好,聲音‘哇哇’叫難聽極了,狐貍卻硬要說烏鴉嗓子真好,叫聲像歌聲一樣動聽,大家都愛聽”的原因,是要吃到烏鴉叼著的肉,就得讓它再次得意忘形,張嘴高唱。使嘴里的肉迅速落地。狐貍真是個狡猾的壞東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很好地發(fā)揮,既讀懂了句子意思,理解內(nèi)容,明白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是它自己聽信奉承話,懂得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不能聽奉承話。
愛聽奉承話,會受騙上當;不聽奉承話,就不會上當。又認識到抓課文重點句理解的學法,有助于領會文章中心,即文章所闡明、告訴人們的道理。
三、自讀課上,充分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能“自我策動、自我受理”。
自修課,要求學生自己讀全篇課文,一般運用聯(lián)系法,即運用前面學到的讀書方法和本領(有關字詞句的學法、前后文的照應及對比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后在書中找答案解決問題等等方法),把課文讀懂,讀有所得!犊雌簌Z》課文,是本學用第一次出現(xiàn)的自讀課文。本課內(nèi)容淺顯易懂,故事性強,接近兒童生活實際,還附有插圖。讀書時,借助拼音,邊讀書邊觀察圖畫,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小光正看得起勁,為什么突然臉紅了?以往都是老師提的問題或課后現(xiàn)成的問題給學生去思考,而這一課他們自己能發(fā)現(xiàn)、提出有關書中很重要的問題。圍繞問題,從書中找答案,劃出與問題有關的詞句,并展開討論。課堂上還安排他們重點細讀第三段有關企鵝吃食的情景,讓兩個同學分別上臺擺出小光想象企鵝吃食的情景以及企鵝實際吃食的情景。學生個個興趣高昂,都想爭著上臺擺一擺,這樣一擺弄,檢測出他們自讀的理解程度,說明為什么要這么擺的原因,是因為扣緊書上的“搶、擁、一定”和“有秩序”的詞語意思。甚至還課外設制一個情景,如果還有一只小企鵝在大家排隊吃食時,它才來到,這時你們想它站在哪里呢?為什么?學生自覺說出這只企鵝雖然小,但是也會有秩序地排著隊去等吃食,不會擠到前面去的。通過自讀課的學習,他們不僅理解了課文,還明白了上自讀課,要自己不斷反復、努力去讀懂文章,可以邊讀邊想邊劃(重要的字詞句)邊擺等。只有這樣做,自己才會讀懂課文或者看懂課外讀物。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看似可怕的自讀課的任務。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學生具備了本年齡階段所應達到的自學能力,而且現(xiàn)在的課堂也改變了面貌,上課專心聽講的人也漸漸增多了。實踐告訴我們,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可以培養(yǎng)的。不同年級的學生,有著適合他們知識基礎和年齡特征的自學方法和能力。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輕松、愉快、積極,學有所得,甚至受益終身,教師工作更加艱辛,要以學生為主體,在引導學生自讀上狠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