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成本线在观看,最新国自产拍在线,免费性爱视频日本,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心理健康論文>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時間:2024-07-26 14:16:05 心理健康論文 我要投稿

            【推薦】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yōu)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篇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

              摘要:“和諧”社會的構建,離不開心靈健康的呵護,作為國家的朝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維護尤為重要,而對于地處邊境地區(qū)、偏遠山區(qū)、少數民族的桂西南地區(qū)來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顯的更為重要。

              關鍵詞:少數民族;家庭心理健康;桂西南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物質需求的大幅度滿足,精神層次,心理需要的滿足成為當前社會重要的缺口。大批“心靈雞湯”的出現,心理咨詢活動的開展,心理健康作為一門課程,開始走進學校,社區(qū)和社會生活中。而今,在任何一宗案件的發(fā)生中,很多人都會去思考,相關人員心理的健康狀況;甚至是各行各業(yè)的從業(yè)人員,在職工的培訓中也都會進行相應的心理健康培訓內容;更為之重要的是在自然災害,尤其是地震等事件后,人們同樣關心的也是災區(qū)的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健康已經成為了當前社會重要的社會保障要素。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家庭心理

              家庭心理,首先是建立在家庭這一載體之上的。作為家庭,它不是一個個體,而是一個整體類屬概念。因而家庭心理,應當具備兩方面的含義。第一即是家庭成員的心理,主要體現在家庭個體成員表現出來的心理現象和行為規(guī)律。另一個是家庭成員組成的團體心理,主要表現在家庭團體心理、群體心理。

             。ǘ┘彝バ睦斫】

              由以上分析可以明確的是家庭心理健康同樣應該包含家庭個體成員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應該包含整個集體表現出來的心理健康。但是二者的內容是截然不同的,影響因素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二者又相互影響,互為紐帶。

             。ㄈ┘彝バ睦斫】到逃

              教育則是由教育主體和受教育者主體兩部分載體構成的行為過程。對于包含有家庭成員個體心理和家庭成員組成的群體心理的家庭心理而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則顯的較為復雜。首先,第一個成分是家庭成員間,父母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從家庭教育的關系角度出發(fā),家長、長者往往充當了教育的主體,而子女、晚輩則往往成為了受教育者的主體部分。其次,家庭心理健康的另=一個心理載體,就是家庭成員組成的家庭群體心理,同樣面臨教育的問題。那么家庭整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面對的教育主體是誰呢?

              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思考

              葉一舵教授就曾在其“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論”一文中明確提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任務主要有幫助家長樹立心理健康的觀念,增強對孩子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幫助家長認清角色,強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意識;幫助家長系統(tǒng)了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與原理,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幫助家長不斷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依舊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

              (一)家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行動跟不上思想,且思想比較淺很多的家長都在關心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問題,能為了孩子考試期間不存在壓力感,完全可以為孩子撐起全部生活空間;為了表達自己對孩子心理健康的維護,可以到處去學習、看書,從自我角度出發(fā),以為一切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都是對的;別人的說教勝過孩子自己內心的傾訴,理想的環(huán)境勝過孩子真實的需要和想法。因而,往往得到的結果卻是,換來了孩子更多的不理解,不體諒和抱怨與指責。這一切的根源源自我們的觀念里一直認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家長是主體,孩子是被改造的、被教育的客體。

             。ǘ┘彝バ睦斫】到逃闹匾,落實跟不上政策,配套資源跟不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和諧”社會構建的一部分,主體責任不明確,是要放在社區(qū)進行?還是由政府承擔?還是由家庭自己來完成?既沒有責任負責劃分,也沒有具體的保障措施,更沒有監(jiān)控測評的過程和結果反饋。政策的落實,缺少相應的資源配置。不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樣,既有課程,又有具體的教育工作場所,還有監(jiān)控監(jiān)管流程。

              (三)家長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術抵不上孩子本身隨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力開展,學生在學校接受了更多的心理輔導、心理測量和心理知識培訓,心理自我調節(jié)技能訓練。而作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執(zhí)行者家長,卻因為工作為問題、經濟條件問題、知識背景問題,反而成為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的缺乏者?茖W的心理教育在很多家長那里成了通俗的非專業(yè)化的“心靈雞湯”式。

             。ㄋ模┻^于側重長輩對晚輩的教育,忽視家庭整體的心理健康環(huán)境當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強調的是家長對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維護,而為了開展這一工作,家長心理水平技能的提升也成為當前關注的重點。但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單指長輩對晚輩的教育問題,也并非指家庭中某一成員的教育問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應當是在一個健康家庭心理氛圍環(huán)境下進行的,家庭整體心理氛圍的不健康,恰恰說明家庭成員個體或者家庭成員之間是存在不良心理問題的`。需要家庭之外的團隊才可以解決,依靠家庭內部來解決,此時是不合理的。

             。ㄎ澹┟褡宓貐^(qū)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更多問題作為邊境、少數民族、偏遠山區(qū)的地方來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無論是從觀念上還是行動上和資源配置上,都顯得蒼白無力,更需要關注和健全。偏遠邊境山區(qū)少數民族聚居地由于歷史文化條件的限制,經濟發(fā)展相對滯后,心理健康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另外少數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作用,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部分沖突,也是影響民族地區(qū)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開展的關鍵因素。

              三、桂西南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狀況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立足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對作為整體的家庭進行心理環(huán)境的考察對象一、同時又將傳統(tǒng)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為教育主體的家長和長者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考察對象二;最后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被教育者作為考察的對象三。采用開放式和封閉式相結合的自編問卷調查法,主要針對百色地區(qū)各區(qū)縣共202人的中學生進行了分層抽樣調查。本次調查采用自編問卷,問卷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按照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渠道,主要包括政府類、社會公益類、學校開展類三個層次,分別針對家庭成員中的不同人群進行調查了解,用以驗證本次研究中施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是否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低于被教育者。第二部分,主要是了解當前被調查者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下,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在不健康心理水平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援助情況,如援助者主要是由誰完成,援助者的文化水平,援助效果等。第三部分為開放式問答題,主要調查心理健康教育的施行者的手段有哪些?主要用于了解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問題。

              (二)研究結果

              1.被調查對象基本情況。本次調查對象的年齡范圍主要為14-21歲的初高中學生,民族主要有漢族、壯族、苗族、瑤族。從調查的初步結果來看,總體男生比例高于女生比,初中階段壯族、瑤族學生居多。主要涉及到了百色地區(qū)12個縣和1個區(qū),以及區(qū)外的城鎮(zhèn)鄉(xiāng)村。2.接受過相關機構的心理健康教育情況。無論是全體家庭成員,還是父母或者是自己,政府類和社會公益類的心理健康教育援助比例均處于最高,其中所有成員未接受過政府類的和社會公益類援助分別都為91.6%,而父母在此兩類的情況下,則是政府類未接受過的有84.7%,社會公益類未接受過89.1%,相比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被教育者而言,他們所占的比例卻相對較少,但相比于接收過援助的比例也相當高。3.家庭環(huán)境對于被調查者心理健康的影響。按照心理健康判斷標準:病程、會功能受損情況、痛苦程度,對被調查者進行初步篩選,了解家庭環(huán)境中個體的心理健康情況。在被調查中發(fā)現有69.8%的人認為家庭環(huán)境影響了其心理健康狀況。通過數據分析,由表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存在一般心理健康問題,具體病程在三個月以下的有91.6%,社會功能受損的有75.7%,痛苦程度91.6%;而其余被調查者存在嚴重心理問題,具體情況如表所示。4.家庭成員心理健康援助情況。在被調者中,75.7%的接受到了家庭成員的幫助,且多數幫助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從后期的第三部分分析情況來看,這種有效的幫助卻存在不科學、不合理的特點。

              四、總結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邊遠地區(qū),尤其是少數民族聚居的邊境地區(qū),開展情況不容樂觀。作為政府機構應當投入更多的資源,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積極開展政府贊助的公益機構,如各區(qū)縣的團市委,社會青少年公益幫扶平臺,積極開展社區(qū),鄉(xiāng)村等公益講座活動,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術;作為教育類學校機構,應當擔任起重要的建設橋梁作用,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幫扶課程和輔導活動的建設,開展高校與中學對口心理健康教育幫扶工作。政府應當鼓勵社會心理健康公益組織開展各種活動,同時對于各類組織機構進行登記注冊,進行管控。

              參考文獻:

              [1]史永超.初中生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2]葉一舵.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論[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123-128.

              [3]余鳳紅.淺談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J].教育探索,2010,(9):137-138.

              [4]戴新利.農村中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探析[J].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2006,(2):85-87.

              [5]徐衛(wèi)良,家庭心,應湘,李長虹,李鷗.城市中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調查研究———以廣州市為例[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58-64.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

              學生在中學時期,處于人生第二成長高峰的青春發(fā)育期,不管是生理方面,還是自我意識、情感方面,都在迅速地發(fā)展,這個時段的中學生都對新鮮事物充滿了求知欲和好奇心。為了避免中學生不會被社會因素、個人因素而左右情緒,影響學習,作為中學班主任,應該通過對學生心理的充分了解,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優(yōu)良的品質,使中學生在健康心理的引導下,具備較高的駕馭知識的能力。

              一、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現行的中學德育大綱里已明確地將個性化心理品質與能力列入其中,因此也表明了對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性。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學校設施設備的逐漸完善,中學的心理輔導工作也漸漸被提上了日程。中學班主任作為主導學生學習與思想的靈魂人員,心理健康教育也成為了對班主任工作職責的新要求。只有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得到重視,才能保障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在學習方面,通過對中學生心理的合理輔導與教育,更加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包括有:人際交往障礙、自卑、焦慮、早戀、厭學等。①人際交往障礙。由于中學生正是處理生理與心理成長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因此對于自己的行為更加希望得到家長、老師、同學的理解和支持,但若中學生的心理變化沒有得到家長與教師的關注,也未能得到同學之間的認可,將會使其產生一定的負面情緒,并有可能造成人際交往障礙。②自卑。自卑也是中學生主要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自卑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人際交往、興趣、尊嚴等方面遭到的挫折。③焦慮。由于中學生學習的壓力過大,而心理承受能力又較弱,從而容易造成失眠、神經衰弱、焦慮等現象。④早戀。中學生一般還是未成年人,但由于其青春發(fā)育期的生理劇變,會使學生產生萌動的感情,并出現早戀的現象。⑤厭學。一些中學生由于遭到老師的批評、考試的壓力、家庭的專制等因素,出現厭學的情緒。

              三、班主任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中學生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班主任在其中起著主導的地位,因此也決定了班主任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可促進班級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班級德育工作開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作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通過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可為德育工作的開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也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中學生只有具有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才能形成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因此,班主任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地促進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2)可提高班級日常工作管理的效率。班主任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到工作職責當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對班級日常工作管理的.效率,其主要表現在增進師生關系的融洽、增加學生自我審視能力。①增進師生關系的融洽。班主任通過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師生雙方能夠更好地進行交流與溝通,降低學生的叛逆情緒,讓雙方能夠互相尊重、理解,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②增強學生自我審視能力。在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中,教師雖然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但真正的學習卻是要學生從內心接受,并愿意配合家長與老師進行學習。班主任可通過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養(yǎng)成并提高自我審視能力,使之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3)可提高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對于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中學生只有具有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勤學好問的人生態(tài)度,才能為今后的發(fā)展打好堅實基礎。而中學班主任積極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整體提高。例如我校一初三女生,在初一、初二時學習成績一直穩(wěn)定,但到初三之后,由于升學壓力使心理承受較重的負擔,當她某次小考成績有一絲下滑時,由于教師與家長對此學生的期望過高,從而使她表現出不安、焦慮、緊張的情緒,久而久之,在之后小結考試中多會出現惡心、哆嗦的現象。針對女生的心理問題,班主任通過及時的了解情況,對女生進行開導,并與其父母進行溝通與交流,將女生學習的壓力進行適當減輕;再通過班級組織活動、其他學生對該生的關心等方式,使該生的學習壓抑情緒得到了有效的釋放,心理承受能力能到了大幅提高,其在此后的學習與考試中,均能以正常心態(tài)對待。經后續(xù)資料調查發(fā)現,這位女生在初三升學考試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并進入了本市的重點高中。

              (4)有利于中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中學生接收知識的程度以及學習成績的好壞,除了與學生本身的智力有關外,也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直接的關系。為保證學生心理的正常發(fā)展,使學生養(yǎng)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班主任需要對學生所產生的心理困惑做到早期的疏導,使中學生的不良行為與心理能得到有效的矯治,有足夠的信心與意志,并對學習產生興趣,久而久之便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在中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作為中學生學習的引導人,通過細心、耐心、科學的方法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避免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并對中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提高、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等均有著積極的影響。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3

              摘 要:有關研究表明:心理發(fā)生變化的高發(fā)區(qū)在青春期,中學生存在問題令人觸目驚心,學校里學生各種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各種失控越軌行為時有發(fā)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素質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質較差有極大的關系。我們如果只重視學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關鍵詞: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當今社會關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傳統(tǒng)的醫(yī)學觀點,不僅身體、生理健康,還應該精神、心理健康。如今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再者,我國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殘缺,如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親家庭,隔代撫養(yǎng)孩子等現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huán)境。有關研究表明:心理發(fā)生變化的高發(fā)區(qū)在青春期,中學生存在問題令人觸目驚心,學校里學生各種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各種失控越軌行為時有發(fā)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素質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質較差有極大的關系。我們如果只重視學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一、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環(huán)境

              (一)營造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

              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yōu)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huán)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名人雕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園里繁花點點,綠草茵茵,學生在曲徑廊亭中看書,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二)創(chuàng)設育人情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yōu)化。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積淀為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更應該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如現在一些學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強。教室里有紙屑箱,他偏把紙屑往窗外丟,看見瓶罐偏要用腳去睬和踢,隨意采摘踐踏花草等。曾聽過這么一件事,有一所學校學生老喜歡用腳踢門,為改變這個壞毛病,學校安裝了一扇玻璃門,結果玻璃門完好無損。可見,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表現出最佳的行為效果。因此,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通過心理認知暗示,能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三)開展心理咨詢活動。

              在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學校應建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師。學生通過咨詢、傾吐和宣泄,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咨詢的學生反映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行為咨詢方法的先驅者克羅姆布魯茲指出:“咨詢的中心目標就是要幫助每一個當事人解決他之所以來尋求幫助的那些問題!睂W校心理咨詢師要給予咨詢學生溫暖,指導他們自我調控,還要詳細了解咨詢學生的各種情況,尊重、理解學生,保護學生的隱私,做到既是學生傾訴的忠實聽眾,又是學生的咨詢顧問,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詢室外,學校還可以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

              二、教師是實施心理教育的主體

              (一)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這就是說,心理健康教育單靠幾個專職教師是不夠的,必須是全體教師廣泛參與。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學業(yè)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系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于完善學生情緒狀態(tài)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二)改變評價方式。

              學生的自卑心理大多來自教師對學生的主觀評價。一些教師憑主觀感情,偏愛成績好的尖子生,對中層生漠不關心,對后進生全盤否定,出言不遜,這無疑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及負面影響,可能使許多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被譽為“德國普通教育之父”19世紀德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嚴厲的面孔和訓斥、咒罵學生是一種惡劣的行徑”。我們應學習借鑒英國教育的優(yōu)點,英國教師對學生評價時從不吝嗇自己的溢美之詞,對學生的贊揚體現在具體細微中,一點點的進步,都會被他們非常鄭重地夸獎一番。我們對待每個學生都應一視同仁,絕對不能挖苦、諷刺學生,應以一顆寬容慈愛之心愛護關心學生。我們教師缺乏這種意識,對學生太求全責備了,我們應學會贊美,讓學生能不斷地從中得到鼓勵。

              (三)教師應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教師除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外,還應培養(yǎng)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解決辦法通常如下:①調整學習方法,夯實基礎;②樹立成功意識,不斷激勵他,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績;③調整心態(tài),擺脫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只要做到努力就行,不要考慮成績的名次;④學會放松,到大自然中慢跑,釋放精神壓力,保持輕松、精力充沛的良好狀態(tài)。看來,中學生心理失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學習造成的心理壓力,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引導學生如何面對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4

              當代中學生處于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發(fā)生巨大變革的時代,面臨諸多矛盾、沖突,加上他們生理、心理發(fā)展以及學習生活的特殊性(獨生子女),常常會使他們產生這樣那樣的不良心理,因此,如何在初中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如何疏導學生不良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緩的事情。在新的體育課程改革下,我在體育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在此,談談自己的看法與大家一起交流。

              一、體育課上學生不良心理狀況及成因:

              在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心理健康不良因素主要有:①害怕心理;②逆反心理;③依賴心理;④焦慮心理;⑤孤獨心理;⑥自責心理;⑦過敏心理;⑧沖動心理;⑨反感心理;⑩異性心理。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體質和學習成績以及不良個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如有的學生身材矮小、肥胖,體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殘疾等,他們在練習中因怕做不好動作被別的同學譏笑而產生對運動的恐懼感,導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抱自棄,從而造成較重的心理負擔。又如:在考核或成績評定時,總覺得教師給別的同學的分數與評價比自己的高,懷疑教師不公正、有偏向,在進行集體項目的比賽時,總認為自己的技術水平對取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突出自己,表現自己為中心,這樣做又往往得不到教師的肯定。而對這些內心無法平衡,又難以從正常途徑宣泄,從而造成在學習時心理極不穩(wěn)定。有些學生由于身體素質基礎差,或者學習動作時接受、掌握動作的能力差跟不上正常的教學進度。在平常學習時,與那些身體素質好、成績好的學生比較時,總覺得自己既使再努力也技不如人,無法趕上其它學生,從而在練習時放不開思想包袱.顯得膽小、怯懦、縮手縮腳,結果導致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從而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學生虛榮心強,愛出風頭。喜歡在課堂上引起教師和其它學生的注意,愛表現自己。遇到一些自己力不從心的動作時,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為了“面子”硬撐著去做,結果失敗。久而久之,這種挫折失敗的陰影會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以后,既使對自己能做的練習,也不敢表現自己,怕萬一失敗而被其它同學譏笑,被人看不起等等。

              二、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

              1、優(yōu)化課堂心理環(huán)境,促進心理健康教育 。

              1)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優(yōu)化體育課堂心理環(huán)境的前提,課堂心理環(huán)境主要是教師行為的產物。教師心理健康、情緒穩(wěn)定,在教學中能使學生在一種心情平靜、愉快而活潑的氣氛中學習。相反,教師情緒的失控,往往會導致師關系冷漠和教學氣氛的緊張。心理健康的體育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修養(yǎng)和師德修養(yǎng),有較強的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能真誠地接納學生,理解與尊重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環(huán)境。

              2)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是優(yōu)化體育課堂心理環(huán)境的核心。教學既是對師生關系的教學,同時也是對同學關系的教學。在良好的人際關系背景下,師生之間的`積極關系所帶來的積極情感,合作支持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情緒氣氛,都將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由于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與活動要遠遠多于其它課堂教學,也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3)設計科學合理有效的場地與器材。體育課大多在室外進行,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給小學生上體育課帶來一定的干擾。所以應在課前畫好場地,放好教具,使之整潔、美觀、富有吸引力。例如在教學前滾翻時,把墊子放成梅花型,讓每兩個學生都能擁有一個“花瓣”,讓學生一到場地,就感到心情舒暢,愉快有趣,渴望快點上課。

              2、精選教學內容,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要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照顧他們體育興趣,滿足現實的體育需要。盡可能擴大選取范圍,增加一些選項課、專項課、開放式教學課。如利用游戲,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態(tài)。游戲是小學生喜愛的活動項目,通過游戲,學生的思想、智力、意志、體力得到鍛煉提高,特別是對那些有自卑感、較孤僻的學生,多讓他們參加集體競快的游戲活動,因為在游戲中,讓學生分成幾小組。每一組的學生為了在集體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就會互相督促,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形成好的群體力量,同組的同學就會互相吶喊助威,從而促使學生間進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了一些不良的個性品質,使情感得到升華,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個性發(fā)展。比如,在換物接力賽的時候,我們要求學生所換的物體都必須立起來,不得倒下,否則要重新回去立好,跑回隊伍時,一定要從右邊歸隊,一次錯就扣該隊一分,這時,各組前后同學紛紛互相提醒,增強了學生的集體凝聚力,學生之間關系也很融洽,拋棄了那種不愉快的情緒。又如,讓體育素質較差、但責任心強的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擔任裁判,通過他秉公執(zhí)法,同學也不會輕視他,讓學生養(yǎng)成尊重裁判,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使這些學生不會因為體育素質較差而有自卑感心理。在這些活動中,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培養(yǎng)。

              3、采用靈活教法,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互幫合作快樂的情感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著重培養(yǎng)學生互相合作學習的習慣;ハ鄮椭、探討學習,使學生在交往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也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

              2)在游戲中培養(yǎng)學生團結拼搏奮發(fā)進取精神。教學中運用游戲,能夠使學生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團結一致,奮勇拼搏。如:團結一致過黃河,集體跳長繩游戲比賽,接力跑游戲等集體游戲活動。通過對游戲規(guī)則的了解和參與游戲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一致,努力拼搏奪取勝利的精神品質,同時讓學生在比賽中也體驗到勝利的喜悅。

              4、課后小結,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僭O疑法。講課時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課后進行思考。②提問法。通過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讓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去評價、辨別。③暗示法。教師利用心理學原理,讓學生對課堂上自己的表現進行回憶,自己評價。④議論法。教師就課中某一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學生的看法和評價不一樣時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熱烈討論,自己找出正確的答案。其次,體育教學中有許多競爭性比賽或游戲,肯定會產生“失敗”的一方。這些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會產生精神和心理上的壓抑,應注意消除他們的心理疲勞和心理障礙。教師可用簡短、幽默的語言或小故事去啟發(fā)他們,用真誠的目光去鼓勵他們,使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獲得成功。

              另外,學生具有個體差異,各個階段心理狀態(tài)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情況,有的放矢地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督促學生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從而得到真正的健康。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5

              音樂是一種可以反映出人類現實生活之中情感的藝術形式。根據音樂的表現形式可以將之劃分為聲樂以及器樂兩種類型,也可以將之分為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原生態(tài)音樂以及現代音樂(包括流行音樂)等多個類型。我國古籍禮記?樂記之中曾說過“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边@也表明了音樂已經成為了人們表達自身情感的一種方式。比如,當人們結婚時就播放喜慶的音樂表達自身的喜悅之情,當親朋好友去世時就播放悲傷的音樂表達哀思之情,等等。人們通過音樂抒發(fā)出自身的情感,可以使自身的情緒得到有效釋放。

              一、對中學生開展音樂教育的意義

              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內,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趨勢是隨著自身年齡的增長以及生理的成熟而產生的,因此這一時期也被稱作是危險期。這段時間是中學生心理發(fā)展最為重要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內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將會給中學生的未來發(fā)展造成非常顯著的影響。特別是在現如今我國社會“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主流思想之下,中學生面臨著來自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各方面帶來的重重壓力,導致其不堪重負。

              家庭壓力主要是因為我國開展計劃生育政策導致大部分中學生在家庭之中都是獨生子女,長輩的期望在無形之中給中學生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學校壓力主要是競爭壓力,這股競爭壓力主要來自于學校與學校之間的競爭、班級與班級之間的競爭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競爭,這些競爭壓力也給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使中學生憑空多了一股學習壓力;社會壓力主要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信息社會競爭激烈的形勢之下給中學生帶來了很大的社會壓力,這種壓力即使是一個成年人也無法承受住,更別說身心還未發(fā)育完全的中學生了。這種情況會導致中學生非常容易出現自尊心過于強烈、自卑心理嚴重以及自我為中心的情況。此外,情緒化和責任感不強等心理問題,也將會使中學生非常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比如,在20xx年發(fā)生在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的一起搶劫案件,案件的起因就是16歲的沈某想要去網吧,所以他攔路搶劫了8塊錢,最終得到了有期徒刑一年緩刑兩年的懲罰。有關專家指出,這是由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導致了類似悲劇的發(fā)生。

              而通過音樂教育可以在培養(yǎng)出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的同時,有效培養(yǎng)學生對于學習和生活的興趣,同時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之中增加了樂趣,有效緩解了中學生內心積攢的壓力,達到使其心理得到凈化的最終目的,有效防止了以上情況發(fā)生。

              二、音樂教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影響

              1.提高中學生的學習效率

              由于中學教育之中中學生的學習壓力過大,非常容易讓中學生產生心理焦慮以及恐懼等心理問題,導致中學生無法全身心的沉浸到學習之中去,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的后果,而這種情況無疑又會加大家庭以及學校對中學生施加的壓力,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而通過音樂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通過給學生播放輕松愉快的音樂,借此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是學生的精神放松,緩解日常學習之中積攢下來的壓力,暫時將學習煩惱忘記,將緊張的神經放松,從而達到重塑中學生在學習壓力之中被磨滅的`自信的目的。

              比如,可以給中學生播放班得瑞系列音樂。這主要是因為整個班得瑞系列的音樂都是在阿爾卑斯的山林之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其中沒有摻雜進一絲一毫的人工混音,并且其中的每一聲蟲鳴、鳥啼以及流水等聲音都是制作者深入阿爾卑斯山林與湖泊之中采集而來的。因此最終制作而出的班得瑞音樂系列具有非常有效的減壓作用。經過心理治療的實踐證明,改善情緒可以有效解決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音樂向中學生傳遞情感,對于緩解中學生壓力來說無疑是非常有效果的,它可以培養(yǎng)中學生積極向上的思想,經常聆聽類似班得瑞系列的音樂可以使學生保持一個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學習之中,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并讓學生樹立起了自信心,各方面的壓力也隨之減小,最終形成良性循環(huán)。

              2.提高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是人類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因此培養(yǎng)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通過人際交往可以有效緩解中學生壓力過大的問題,除此之外在于他人交往的過程之中也可以準確反映出中學生心理是否出現問題、與他人的溝通能力是否存在障礙以及是否能夠自如的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等情況。通過對中學生進行音樂教學可以有效培養(yǎng)出中學生良好的性格,一個良好的性格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前提條件。除此之外,通過音樂教學還可以幫助中學生通過音樂來表露出自己的心聲。

              比如,通過讓中學生練習合唱來培養(yǎng)出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合唱是將多名學生視為一個整體,需要每一名合唱的人員之間都要注重搭配的合理性,每個人在合唱時除了要明確了解自己在合唱之中的職責,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工。通過練習合唱的過程,在有效培養(yǎng)出了中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的同時,也避免了中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3.陶冶中學生的情操

              音樂是一種可以用最強烈的力量深入人們內心最深處的藝術,運用合理的音樂教育方法可以使音樂之中蘊含的美好情感浸潤中學生的心靈,陶冶中學生的情操,從而有效避免中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經研究顯示,通過有效的音樂教學,可以幫助中學生豐富自身的內在情感以及形成獨特的人格魅力。除此之外,通過音樂還可以讓中學生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以及奇妙之處,開拓他們的眼界。而進行音樂教育之中的歌唱教學則可以有效存進中學生的表現情緒以及情感能力的發(fā)展,此外中學生通過在學;蛘甙嗉夐_展的文藝晚會之上進行歌唱或者表演某些不同的節(jié)目時,還可以讓中學生從這些作品之中感受到不同情感,讓中學生體驗到每個角色的不同之處,可以從情感的立場上能夠換位思考,對比與現實之間的情感沖突,可以使其更好的珍惜現有的生活。

              比如,通過演唱《歌唱祖國》這首歌,中學生可以在演唱的過程之中體會到詞曲作者對于祖國的熱愛之情,有效培養(yǎng)了中學生的愛國之情;在演唱《軍港之夜》這首歌時,中學生可以在演唱的過程之中體會到人民解放軍的生活以及使命感,等等,借此可以讓中學生的心理得到更加成熟的發(fā)展,同時培養(yǎng)出了中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學生的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內中學生的心理十分敏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導致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而通過音樂教學可以有效幫助中學生凈化心靈、陶冶中學生的情操,重視音樂教育可以使中學生的美好心靈得到釋放。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音?沸巳ぃ?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為中學生的未來成長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6

              【摘要】

              中學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的個體身心發(fā)展和個性特征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是在這個階段,學生的個體心理也容易出現問題。家庭因素對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影響重大,作為父母,應當準確的了解子女在中學階段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這就需要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對中學生進行民主科學的家庭教育,提升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預防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發(fā)生。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健康 家庭因素 對策

              一、引言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中學生在生理上逐漸的成熟,中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也相應的發(fā)生變化,表現出成人感與幼稚感并存、閉鎖性與開放性并存的發(fā)展特點。中學生在這一特殊時期,面對高強度的學習壓力,還存在人際交往與青春期等心理問題的矛盾,在家庭中,父母作為子女的第一監(jiān)護人,也與子女生活在一起,對子女的影響也最大。

              二、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1.家庭關系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首先,夫妻關系,父母與學生長時間居住在一起,對中學生的影響也最大,夫妻關系在整個家庭環(huán)境中對子女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帶來十分重要的影響。家長之間產生沖突,很容易導致子女的心理機能產生變化。學生在這個成長的關鍵時期,心理十分的細膩,容易造成創(chuàng)傷。尤其是家庭離異的子女,子女容易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容易給子女造成潛在的精神壓力,不利于中學生成長。其次,親子關系,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內心矛盾多,對父母較為敏感,但是內心深處仍然十分依賴父母,學生內心深處存在的矛盾都需要父母的配合才能很好的解決。在這個階段,雙方在這個時期需要進行良好的溝通,否則就會加重學生的心理壓力。父母在這個關鍵時期,需要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問題,多多給予子女關愛,促進子女健康成長。

              2.家長期望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首先,教育期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是家庭教育功能的主要核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在家長的期望中,孩子的成績好壞意味著將來要進入名牌大學,就是優(yōu)秀的孩子。但是由于家長的期望,很少有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追尋夢想,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脫離了孩子的實際情況,容易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其次,人際關系期望,在中學階段,同學之間的關系在人際關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家長對子女的`朋友干涉較高,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破壞了子女的人際關系。在中學階段,學生往往會對異性產生好奇心,這個時候父母擔心子女的早戀問題影響成績。家長不能過于干涉子女的交往,需要通過正確的引導子女建立合理的人際關系,培養(yǎng)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

              3.教育內容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長往往看重子女的知識學習能力,忽視子女的心理健康。缺乏對子女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這樣會嚴重影響子女健全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素質水平的提高。處于青春期的階段的中學生的心理最容易出現問題。但是家長最注重的就是關注子女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情況,缺乏對子女的青春期教育,忽視對子女獨立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中學生缺少獨立性。

              三、提升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家庭策略研究

              1.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優(yōu)化家庭氛圍。

              根據研究顯示,中學生的家庭關系比較親密的,測試的心理健康狀況都比較高。而那些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中學生,往往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不是十分的親密。因此,在每一個家庭中,家庭關系是十分重要的,家長之間要彼此和睦愛護,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父母與子女之間要營造美好健康的成長氛圍。另外,家長與子女之間的關系的好壞也影響著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需要建立和諧穩(wěn)定的親子關系,需要不斷的溝通,父母要主動和子女進行溝通,尊重子女的想法,站在子女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幫助子女提升他們自身的認知能力,要引起孩子的共鳴,家長和子女之間要保持良好的溝通能力,優(yōu)化家庭氛圍。

              2.提高家長自行素質,轉變教育觀念。

              家長自身的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隨著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可以利用業(yè)余時間參加一些社區(qū)活動,提升家長的對學生的教育能力,需要家長掌握子女的心理,需要廣泛的閱讀關于教育的書籍,對不同時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和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中學生是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需要家長定期的開導,不要給子女施加壓力,關注子女的心理特征。

              3.加強子女青春期教育與生命教育。

              中學時期學生的心理最重要,因此,在這個時期需要和學生有血緣關系和高度信任關系的父母是是最佳教師。家長在這個時期需要有意識的和子女談論一些生理方面的常識,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指導。教育子女進行正常的交往,順其自然的解開對異性的好奇心理。在這個時期,學生往往對學習和人際交往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這樣產生的壓力無法排解容易使得學生產生挫敗感,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需要加強強調生命的重要性,通過溝通排解子女的壓力,讓子女學會尊重和熱愛生命。綜上所述,父母應當重視家庭的各種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及時的了解中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心理問題,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對子女進行健康科學的家庭教育,預防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王國芳,李麗芳.家庭因素與青少年犯罪的關系研究綜述[J].棗莊學院學報.20xx(01).

              [2]吳惠娟,沈鑒清,駱宏.家庭環(huán)境對初高中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差異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xx(08).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7

              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科技進步、經濟的發(fā)展都離不開強硬的知識作為后盾,顯然學生的發(fā)展離不開知識的學習,而學生學習的好壞與否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突出問題之一。家庭、社會、學校等環(huán)境因素嚴重干擾了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發(fā)展。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大家把焦點聚集在學校教育。而音樂課作為學校教育課程之一,不僅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起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的能力,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以利于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音樂審美情趣。那么,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如何通過音樂課堂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呢?筆者通過實踐和學習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關注:

              一、了解音樂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采用合適的方式,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利用自身的學科特點,可以通過唱一唱、跳一跳等各種方式,同時以情感為紐帶,引導學生入情、動情,使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發(fā)展,為心理健康教育事業(yè)增添色彩。音樂課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蘊含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首先音樂小舞臺是一個心理素質的考驗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弄清自身的缺點,音樂小舞臺是貫穿于平常的音樂教學中,學生心理素質可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得到磨練,進而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克服嫉妒、任性、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養(yǎng)成積極樂觀、向上進取、堅定自信的品格。

              其次,律動在音樂課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在教小學一年級歌曲《理發(fā)師》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聽音樂做律動表演,在整個組織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出示各種勞動場景,并問:“同學們,畫面上的人們在干什么?”接著教師可以播放音樂《勞動最光榮》讓學生和教師一起隨著音樂節(jié)奏進行各種勞動律動表演,使學生在律動中產生愉快的勞動心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課堂興趣,為學習新歌《理發(fā)師》做了充分的準備。律動在音樂課堂中體現的作用正是針對了中小學生注意力的短暫性、求知欲望的好奇性、個人興趣的廣泛性及形象思維的豐富性的心理特點。最后,小組“合作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習、交流會不自覺地發(fā)現他人的優(yōu)勢,學習和悅納他人長處,完善自己缺點,學會積極與他人合作,不斷提身自我價值,形成一種情感同化的態(tài)度,為達到共同目標而努力。

              二、音樂課中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質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給學生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展示自己擅長的本領。比如在教《草原就是我的家》時,因為這是一首內蒙古表演唱的歌曲,所以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一個創(chuàng)作表演的環(huán)節(jié)。接著老師可以說:“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在我們103班舉行一次音樂盛會,那沒有節(jié)目怎么辦呢?老師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讓同學們把我們今天學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如:演唱、舞蹈、歌舞、朗誦等表現出來,大家覺得怎么樣?”這時,教師發(fā)現教室一下子就沸騰起來了,幾乎每位同學們都興致勃勃的參加自己喜歡的音樂表演。這樣的活動不僅使每個學生發(fā)揮了自己的長處,而且也有自信讓同伴接納自己,從而使每位學生對音樂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次,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希望,使學生相信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多使用一些對學生帶有期望性的言語,這樣不但給孩子成功的自信,更為以后的教學作了鋪墊。最后,教師要給學生一個臺階,使學生登上成功的舞臺。教師給學生提供獲取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嘗到甜頭,漸漸步入成功的舞臺。

              三、教師要及時掌控學生的課上情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緒智力

             。ㄒ唬┍3纸虒W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新型性。在教學中以豐富、有趣的內容及靈活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可以進一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如何激“趣”呢?這要根據教學內容,巧設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而精彩的導課能吸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課堂興趣,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讓教師的講課順利自如。

             。ǘ﹦(chuàng)設“情境式的問題”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在欣賞一首樂曲時,假如你只是純粹的欣賞肯定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要在欣賞之前提一些有難度的問題,這時才會激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達到教學目的。

             。ㄈ┳寣W生上課動起來,不要做學習的被動者,而是做學習的主動者。對一些音樂表現力較弱的學生也要給他們機會。每一個學生都想融入到集體之中,都想自己比別人強,包括一些“差生”。其實在他們的心理更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得到集體的認可,只要把學生的這種心理活動激發(fā)出來,引導他們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那么就能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課堂的興趣。

             。ㄋ模┘ぐl(fā)學生的課堂感情。每節(jié)課教師應細心觀察、仔細琢磨學生的心理、情感變化,根據學生的課堂情緒表現對學生采取適當的評價和引導。從多層面培養(yǎng)學生喜歡音樂和熱愛音樂的情感,鼓勵他們勇于表達對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豐富他們的情感。綜上所述,在音樂課堂上,我們應該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采取合適的音樂教學方法,每節(jié)音樂課為學生提供精彩豐富的教學內容,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能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促進每位學生全面發(fā)展。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8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21世紀教育發(fā)展的新理念,是實施良好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快農村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步伐,首先要在農村中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

              農村中學生 心理現狀 心理健康教育 實施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已越來越顯得重要,面向現代和未來社會的青年學生,不僅要有聰敏的智慧,高尚的道德,而且要有完善的人格,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自主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精神。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越來越多的資料和跡象表明,農村素質教育的步伐遠遠落后于城市,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更加令人擔憂。

              1農村中學生的心理現狀

              1.1現狀調查 .

              對部分農村中學進行調查的數據表明,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逆反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和發(fā)展。

              1.1.1學習積極性不高

              有近41%的農村中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積極性不高。在課堂回答問題上,初中有24%、高中有40%的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能認真完成作業(yè)的初中為70%,高中僅為50%?梢,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應引起高度重視。

              1.1.2意志不夠堅強

              學生的意志不夠堅強,生活中貪圖享樂,害怕吃苦,不思進取,遇到困難不是知難而進,相反只有退縮,輕易放棄。特別在學習上,更表現出了意志力缺乏,懶惰思想嚴重,識記的東西太少,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鉆研難題。

              1.1.3自信心不足

              農村學生基礎較差,家長、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對學生的期望較高,總希望孩子有所成就,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產生差距,家長對學生的缺點看多優(yōu)點看少,消極評價多于積極評價;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失去自信心,導致某些心理問題的產生。

              1.1.4早戀問題的`困擾

              中學生生理發(fā)育日趨成熟,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加強,“早戀問題”日益普遍,初中生陷入戀愛的困惑中,高中階段就更為突出,走進了戀愛的誤區(qū),心理沖突加劇,產生了種種心理病態(tài)。

              1.2現狀分析

              以上現象反映的雖然是部分農村中學生心理現狀,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既有其內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現歸納如下:

              1.2.1家庭因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家庭出現了明顯的分化現象,貧富懸殊進一步拉大。相當多的家庭剛剛解決溫飽問題,甚至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當貧困,出現了明顯的三多三無現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長多,對孩子的成長無法引導,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長多,對孩子的成長無力引導;三是對教育認識不正確的家長多,對孩子的成長無心弓f導。同時,部分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多,忽視孩子的心理狀況,加上社會的離異率升高,家庭破裂越來越多,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創(chuàng)傷,這是造成部分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

              1.2.2農村環(huán)境因素

              農村地區(qū)經濟欠發(fā)達,文化氛圍不濃,“小農經濟”意識普遍.,絕大部分農民對教育缺乏足夠認識,對心理教育知識知之甚少,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缺乏耐心細致的引導,甚至錯誤地認為父輩們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兒孫照樣可以繼續(xù)延續(xù)下去,使學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1.2.3自身因素

              中學生年齡小,思想、,心理都不成熟,分析判斷的能力較差,不能正視和克服自身的缺點和弱點。面對父母離異,家長打罵,教師批評,考試失敗等挫折難以正確對待。對許多社會問題不能完全理解,往往會陷入歧途,無法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而出現許多心理問題。

              2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農村中學,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師資等條件的限制,普及不夠,方法簡單,且學校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學生心理問題未引起足夠重視,存在很多問題。

              2.1認識問題

              在農村,父母比較關心孩子的成績和身體狀況,忽視了心理健康情況,認為只要學習好,將來考上好大學,其他都無所謂。學校的教育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育,重升學應考的科目和分數,很少去關心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心理健康。致使學生一門心思全放在讀書、應試上,其余都漠不關心。

              2.2知識和能力水平的限制

              農村學校,心理健康知識在教師中普及率低,面對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少教師愛莫能助,束手無策,部分教師簡單的說教或硬性灌輸,甚至諷刺挖苦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反感。有些教師本身就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不良的個體心理品質,對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有著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

              3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馬克思曾說過:“教育絕非是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種人格心靈‘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應該在日常工作中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3.1構建學校心理教育的組織領導機構,讓心理健康教育進入課堂

              將心理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議事日程,加強對心理教育的組織領導,既開設專門的心理教育活動課,又要滲透于其他學科的教學中。

              3.2加強學校常規(guī)教育,進行正面引導

              心理健康教育是預防性的教育,重點擺在學生心理行為的訓練和引導上,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咨詢指導,矯正訓練,提高應對技巧,適當磨煉,增強適應能力和抗挫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自立意識,生活自理能力,學習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集體觀念。

              3.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培訓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關鍵在于教師心理教育知識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須大力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提高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改進教育教學方法,進而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3.4發(fā)揮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教育網絡功能,共同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

              3.5加強區(qū)域性學校間的合作,實現信息共享.方法互補,縮小差距,共同進步,增強心理素質

              總之,對農村中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卷的努力,在理論上、實踐上進一步去探索和完善。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目前學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處事的心態(tài)平衡健康與否,將關系到他們適應挑戰(zhàn)的成敗,關系中華民族的興衰與存亡。青少年是祖國的明天和希望,因此,在學校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應該積極關注學生,尤其是農村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要求的現代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學生心理.20xx.2,3,4期.

              [2]張東梅.心理輔導與德育的關系,北京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4.

              [3]方方.心理健康研究,教育出版社,20xx.7.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9

              著素質教育的穩(wěn)步發(fā)展和新課程的全面實施,中學生心理障礙問題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刻不容緩。但是從目前在學校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來看,部分教育工作者對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甚至是誤區(qū)。因此,筆者認為,當前急切需要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正確的理論探討。

              一些中學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特點和規(guī)律還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足夠的認識,導致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存在以下誤區(qū),這是當前推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展的主要障礙。

              一。當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qū)

              1.就學生來說,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只是個別心理有病或品行不好的學生。誠然,心理有病或品行不好的學生確實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醫(yī)學診療,前者是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yǎng),后者只是對精神疾病的治療和糾正。其次,每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面臨生理、心理發(fā)育以及學習、生活和社會活動的挑戰(zhàn),一些“好”學生也往往因為學習成績或某一方面“好”掩蓋了其心理發(fā)展中不健康的一面,以至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幫助,甚至因為長期被寵、被捧,心理承受能力變得非常脆弱。所以,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每一顆心靈都需要教育的陽光和雨露。

              2.就教師來說,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僅僅屬于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和政教人員、團隊工作者的任務。其實,正是因為缺乏心理健康知識,才會把學生表面的行為“上綱上線”到品行不良的高度,而忽視了行為背后潛藏的真正原因——學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只理解為是班主任和政教、團隊工作者的任務?茖W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所有的任課教師都應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擔負著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去尋找科學的途徑,并尊重學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建立理解、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

              3 .就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形式和內容來說,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單純地開設心理課,或開展心理咨詢,或進行心理測驗。誠然,設置心理課程可以使時間、陣地有保證,開展咨詢可以使個別學生可能得到一些幫助,進行心理測試或許能調查到一些數據。

              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同時注重知識傳授和日常生活的滲透。其次,就目前情況來看,由于受師資的數量、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不少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或行同虛設、或事倍功半;而且心理咨詢僅僅面向個別學生,它只是學校健康教育的一個方面,不能成為健康教育的全部內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更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教育,注重預防。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1.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為加強對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領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學校首先必須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組,由校長全面負責、分管副校長要具體負責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生處、團委、學生會和年級組等各部門要積極配合;領導組之下應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小組,由專職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指導班主任和老師開展各項具體工作。領導組每學期要定期聽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情況的匯報,掌握工作動態(tài),研究制定對策。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陣地建設

              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以此為主陣地,負責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同時校長室以校長信箱、電子郵箱為平臺,加強與師生的溝通與交流;學生處以“青春熱線”信箱、回音壁、校園廣播“心靈驛站”為載體,負責學生的思想疏導、心理輔導、健康指導和活動滲透;教導處以課堂為主渠道,負責心理健康課的開設和各學科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3.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

              受學校人事編制、崗位聘用等客觀因素影響,加上中考這一不可回避的事實帶來的升學壓力,造成心理健康教育師資不足、不專業(yè),課時沒有保證,許多學校也一直是由任課教師在業(yè)余時間開展此項工作。這些問題都嚴重制約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針對這些情況,學校一方面要與人事、教育主管部門積極協調爭取,公開招聘高校心理學專業(yè)畢業(yè)的優(yōu)秀人才擔任專職心理教師。二要加強對班主任和老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采取“派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讓班主任和老師通過學習交流,掌握系統(tǒng)的心理輔導知識。

              4.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形式

             、賹W科滲透

              在初一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比較系統(tǒng)、全面地向學生介紹心理科學知識,指導學生提高素質,發(fā)揮潛能。更重要的是所有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通過學科教學中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品質。這樣,形成全體教師參與,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學生品格修養(yǎng)、生活體驗和自我調適的學科滲透全覆蓋模式。

             、跍贤ń涣

              校長信箱、郵箱的設立,教代會的召開,校務公開、黨務公開等多種形式,既廣開言路,又排憂解難,有利于廣大師生對學校工作的理解、支持;“青春熱線”信箱、回音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心理不適、矛盾和困惑;校園廣播“心靈驛站”、校園網及黑板報等加強心理健康常識的普及與宣傳;家長課堂重在指導家長轉變教子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刍顒芋w驗

              通過組織“初三師生勵志遠足

              ”活動,“學校田徑運動會”“籃球賽”“足球賽”“藝術節(jié)”“朗誦會”“演講賽”等文體活動,社會實踐和社區(qū)服務活動,為學生提供參加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人格品質,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人格的健康發(fā)展,將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起來。

             、軅案咨詢

              心理健康指導小組做好心理咨詢室的值班,每天安排專人負責接待學生來訪,為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人際交往、情緒情感、自我意識發(fā)展中出現的問題,以交談、傾聽為主,讓學生在咨詢中獲得啟發(fā)和幫助。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0

              一、教學研究目的

              目的:改善中學生人際關系,樹立科學發(fā)展觀,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

              由于當前城市和農村獨生子女的生長環(huán)境與他們的前輩相比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導致了許多獨生子女在心理發(fā)展上不健康,很多時候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團體精神等多種問題,綜合表現為人際關系不和諧,而且性格方面表現得比較自私。本研究試圖從體育教學角度研究分析,從而增進中學生的人際關系,使得孩子們得到健康發(fā)展。

              二、教學研究方法

              1.實驗法

              在學校,選取兩個教學班作為比較樣本,一個稱之為實驗班,一個稱之為普通班。我只是采用經過特別設計的具有促進心理發(fā)展內容的體育項目,比如:拉網墊球。規(guī)則是張開一張大的圓形繩網,直徑為5米。選擇十名學生,將球置于網上進行高高彈起,球著地即為失敗。該運動項目鍛煉的是大家的合力和團隊精神。另外,在傳統(tǒng)項目上增加具有相應效果的內容,并在活動中間進行心理輔導和技術指導。經過一年實驗,實驗班與采取按傳統(tǒng)體育教學班級的個性心理調查結果進行比較。

              2.問卷調查法

              在學校和家長的配合下,不定期向學生發(fā)放問卷,從而獲得所需要的數據資料,最后整理匯總分析。

              三、對比結果分析

              從上表可以看出,學校中我教的實驗班學生的人際關系水平優(yōu)于普通班學生,兩者存在顯著差異。這種情況表明:通過心理健康促進因素得到提升的體育教學活動實驗班學生對人際關系敏感起到積極作用。學生在運動中能夠較好地克服自我中心,協調人際關系。實驗班學生經常參加經過特定設計的體育運動,因此其人際關系敏感問題較普通班學生少。另外,通過對實驗班學生與普通班學生人際關系水平異常(14分以上)的比較,實驗班學生組學生人際關系水平異常者2人,占總人數的1.81%,非實驗班學生的人際關系異常者8人,占總人數的4.21%,以上結果也間接表明了體育運動對學生的人際關系敏感的積極作用。

              四、結論與建議

              1.研究結論

             。1)對我校學生不同群體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調查分析表

              明,獨生子女人際關系問題的比例高于非獨生子女;農村學生人際關系問題的比例明顯高于城市學生。由此,這兩個學生群體應加強引導。

             。2)經過有特別注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有積極的影響作用,能促進學生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克服以自我為中心,進而建立良好人際關系。

              結論得出,在目前學分教育的教學環(huán)境下,不能只注重孩子文化知識的增加,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對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加之獨生子女的家庭環(huán)境影響,孩子相對比較孤獨,在家里沒有適齡孩子的心理傾訴和交流對象,只是通過電視、電腦、手機等,人際交流的渠道相對狹窄。因此,全方面改善人際關系,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迫在眉睫。

              2.合理建議

             。1)借助網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學生互動群。網絡是最好的心理觀察室,網絡的私密、互動、快捷的特點恰好符合心理教育的'需要和規(guī)律。學校心理教育可以借助網絡平臺,發(fā)揮網絡特長,開展網上工作。當然,在班主任管理員的指引下,針對學生在網絡上流露出的心理狀況,對全校學生進行多次的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并在此基礎上為每屆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以此跟蹤了解學生的內心活動、心理變化、心理困惑,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增加心理健康內容

              體育老師要利用運動項目本身的特點來促進心理健康。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有不同的特點,也適宜于不同個性的學生。比如要經常進行接力跑、拔河、多人跳繩等集體項目的鍛煉和球類教學,這樣有利于在對抗比賽的過程中讓學生慢慢地改變孤僻的性格,逐步適應與同伴的交往,相互交往的次數越多,就越容易相互了解,相互交往的時間越長、密度越大,越容易產生共同的體驗和感受。參加游泳、單雙杠、跳馬等項目的運動,則會使學生在運動中不斷地克服膽怯心理,學會團結互助,幫助學生形成勇敢、堅=毅、果斷、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等良好的心理素質。

              總之,體育運動對于學生的人際交往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要充分利用體育這一兼有健身和娛樂功能的有利條件,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有意識地發(fā)揮功能,有效地提高中學生的人際交往水平。

              參考文獻:

              [1]李五洋.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M].甘肅日報,20xx-09-12.

              [2]周杰.心理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xx.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1

              摘 要:素質教育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在德、智、體等方面的發(fā)展中,都存在心理素質的問題。其中,心理健康狀態(tài)是使個性能夠全面、和諧發(fā)展的先決條件,對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身邊中學學生心理素質的實踐調查,分析現狀,提出確實可行的措施,呼吁農村中學校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素質教育;心理健康;農村中學

              一、農村中學生心理素質前景堪憂

              對中國教育來說,農村與城市教育的區(qū)別是一種本質上的區(qū)別,F在農村送孩子上學,放在第一位的仍然是改變孩子的生存狀態(tài)。因此對于絕大多數農村孩子來說讀書是為了生存,在心理上他們是身負重荷的。通過對在校學生的調查發(fā)現,存在心理問題的比例為20%,從調查題目中所反映的情況來看,在學習方面,有60%的學生認為學習是一件令人頭疼而又無可奈何的事情;在人際關系方面,有64.3%的學生認為自己無法達到父母、老師所提的要求,甚至有35%的學生希望能早日闖蕩社會,有25%的學生感覺受到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在情緒方面,不少學生常感到孤立無援,甚至有50%以上的學生害怕考試……以上所列舉的數據雖然只是反映了學生的一些心理感受,但至少表明不少學生確實存在著心理障礙。說明當前農村中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普遍性,同時也說明學校開展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只有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幫助這些學生盡快擺脫困難,恢復健康。

              二、切實可行地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yè)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那么,怎樣幫助他們渡過人生旅途中的這一階段呢?現結合我縣中小學所開展的一些實際活動,淡淡怎樣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一樣要以“預防為主”,堅持主動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不同地區(qū)的實際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做到循序漸近,通過各種形式活動的開展,做好心理品質的教育,突出品格的修養(yǎng),學校除了開設好思想政治、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外,還必須抓住時機開展活動,例如演講、辯論會、心理知識競賽等,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例如在我縣中小學校普遍利用“國旗下的`講話”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校長與學校德育課題小組共同研究制定講話篇目,由校團委牽頭,師生集體選材“備課”,有計劃地安排國旗下的系列講話。講話從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調節(jié)、自我教育入手,講身邊的故事,說自身的體驗,培養(yǎng)健康心理,使追求全面發(fā)展成為大家的一種自覺行動。

              2.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并不定期進行專題講座

              現在我們長陽縣城以及各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從小學階段開始就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配備專職教師,利用《心理健康》教材,上課以故事啟迪、活動訓練為主,輔之授予學生一些心理學基礎知識,幫助他們了解自身心理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和特點;增強心理保健意識,從而使其能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并且每個學校都配有女生輔導員,及時發(fā)現問題了解情況,不定期地對女生進行心理、生理方面的科學知識講座。這些講座無疑對學生啟發(fā)很大,為心理健康教育由“他育”轉變?yōu)椤白杂贝蛳铝肆己没A。同時還利用一些機會,舉辦心理知識小報、黑板報等,進一步普及心理科學知識。

              3.開展心理訓練和咨詢活動

              有了理論的認識還不夠,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還需要開展積極心理訓練和咨詢活動,這樣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幫助學生掌握自我心理調節(jié)、開發(fā)心理潛能的方法,達到啟迪“心理”,提高素質的目的。如何有效地進行集體心理訓練呢?利用課堂,利用活動課,利用假期!其次,開通師生之間的“心靈之橋”,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并進行行之有效的“診斷、治療”。

              4.架起“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溝通之橋”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學校、家庭、社會責無旁貸,教育孩子是核心,平等對話、誠心誠意交流意見并及時反饋信息。孩子們在成長階段難免會有一些問題出現,這并不是孩子的本質有什么不好,而是在生理、心理發(fā)展階段中個人素質不同而表現出來的不同狀態(tài)。作為孩子的每一個責任人都應當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對待,而不要把問題擴大化、片面化,否則會嚴重傷害孩子并起反作用。

              總之,在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2

              一、引言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是否正常、健康與家庭、社會、學校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心理健康是發(fā)展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是學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是學校教育現代化和科學化的重要標志。因此,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嚴重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fā)展成最佳狀態(tài)。具體表現為: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適應環(huán)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職業(yè)中,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是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的基本條件。然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心理疾患發(fā)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根據調查分析,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依賴心理:當前,獨生子女學生越來越多,從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溺愛、嬌寵,好比溫室里的花朵,缺少獨立意識,什么事情都要依賴家長。

              2.自私狹隘心理:表現為心胸狹窄,自私自利,常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把個人利益看得過重,具有較強的報復心理。

              3.易怒心理:所謂易怒就是指容易沖動、急躁,愛發(fā)脾氣,喜怒無常,報復性強,常有干危險、愚蠢事的沖動,事后冷靜下來又后悔。

              4.逆反心理:一些學生對外界的刺激常產生與常態(tài)相背的心理反應,與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對抗態(tài)度,對老師、家長的教育感到厭煩甚至頂撞。

              5.嫉妒心理:這是一種恐懼或擔心他人優(yōu)于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態(tài)重點中學的學生尤為明顯。

              三、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原因

              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有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也有外界的客觀因素。概括起來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二是社會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三是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一)家庭環(huán)境因素

              從教育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所起的巨大作用,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終身學校。通常情況下,家庭內部成員關系和睦融洽,孩子性格開朗樂觀,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會更強。

              (二)社會負面因素

              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飛速發(fā)展的同時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人感到精神壓抑、身心疲憊。另一方面,影視宣傳、文化娛樂隨處可見暴富和暴力,計算機和網絡又輕而易舉地提供給中學生容易成癮的暴力和賭博的游戲,使他們陶醉于自身價值得到體現的虛無世界中,從而更不愿與世界交往,甘愿獨處于封閉之中。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下,酒吧、游戲機房以及隨處可見的網吧等等,極大地影響著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三)家庭教育方面

              與學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優(yōu)點和長處。通常血緣關系使子女對父母有一種特殊的信任感與親切感,父母的喜怒哀樂時刻感染著子女,他們之間的心理相通使子女時刻受到父母的不自覺的影響,從家庭教育的影響途徑和方式來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通過耳濡目染而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它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有嚴密計劃和系統(tǒng)性的正規(guī)教育。

              (四)學校教育方面

              學校應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應轉變教學方式,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堅持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對少數有不良行為的學生應耐心的啟發(fā)誘導,而不能動輒批評指責,甚至把他們當成典型的例子張揚,致使這些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

              (五)社會環(huán)境治理方面

              教育體制要改革,要搞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要真的“減負”,要讓我們的孩子活得輕松些,使他們能有精力突發(fā)奇想、展開幻想,去搞科研、搞發(fā)展,讓他們去實現祖國飛速發(fā)展、繁榮昌盛的中國人的愿望;影視宣傳、文化娛樂網絡世界的病毒要下大力量、下狠心快速查殺,否則后患無窮。

              四、總結

              青少年做為向成年人過渡的階段,既是一個可塑性很強的時期,同時又是一個情緒多變、情感沖突的時期。因此,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只有家庭、學校、社會之間和諧發(fā)展,幫助青少年學會心理調適,社會適應,才能真正地實現當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社會的美好和諧! 根據中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遵循教育規(guī)律,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舒適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中健康地成長。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3

              摘要:中學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期,屬于心理逐漸發(fā)育成熟的特殊時期。這階段的孩子家庭教育會對其今后的發(fā)展乃至一生產生著深遠的影響。然而在我國當今的教育大環(huán)境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父母及老師都將焦點放在放在了孩子的成績及升學率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巨大的學業(yè)壓力所覆蓋,絕大多數的老師及家長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關鍵詞:中學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問題

              中學時期是孩子心理發(fā)展的特殊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心理變化錯綜復雜,趨近于成熟,但仍缺少經驗,青春期的一些表現隨之而來,因此這階段的孩子極其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或埋下心理疾病的隱患。隨著大學生自殺以及青少年犯罪率的逐年升高,青少年心理問題以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學生心里問題的存在以及他們心理發(fā)展情況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而家庭是孩子來都世界所接觸的最為基礎的教育環(huán)境,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家庭的教育以及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親密度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起著極大的作用。

              1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1.1父母強烈期盼影響學生的心里健康:父母過分的重視孩子的學習,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心理焦慮、情緒不穩(wěn)定心里不平衡、對他人表現出敵對情緒、抑郁、學習壓力大、適應不良。由于父母過分的對學生學習狀況以及成績的重視,一旦孩子沒有達到預期的標準輕則進行說教。重則打罵,從而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極其容易導致孩子出現焦慮厭學的情況。由于對孩子的學習過分的關注,因此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優(yōu)秀的孩子進行對比,并在孩子面前對那些成績好相對優(yōu)秀的孩子大加贊揚,這回對孩子造成極大的挫敗感,很有可能因為這樣的情形導致學生自暴自棄。

             。保哺改高^度的懲罰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研究表明父母過分的嚴厲、懲罰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極其不良的影響。主要由于父親懲罰孩子的過程中不注重與孩子的溝通,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在接受懲罰之后迫于父親的威嚴,不敢將自己的憤怒及不滿表達出來,將這種怨懟情緒壓抑在內心深處,這樣負面的情緒長時間積累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心理問題。而母親的懲罰往往會伴有言語上的說教,孩子同樣不敢宣泄不滿及憤怒因此同樣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據統(tǒng)計大部分經常被父母懲罰的孩子成績都不理想,有的甚至厭學、抗拒考試;還有一些孩子易怒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常與人發(fā)生爭吵、缺乏自信、更有甚者會對生活以及未來失去希望等一些抑郁癥的表現。

             。保掣改高^度的干涉保護孩子影響心理健康發(fā)展:由于現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因此在家里都被是若珍寶。父母以及家庭中其他長輩出于疼愛的心理過分的對孩子進行保護及干涉,以至于限制了孩子獨立、自主、勇敢精神的發(fā)展。一部分孩子出現懦弱、焦慮、面對失敗與挫折毫無承受能力。家長的過分干涉保護有時也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體驗,他會認為父母這樣的行為是在故意與自己作對,并且將他人的好意也視為敵意。于是會產生逆反心理常常做出違背父母意愿的事情,表現以及思想偏執(zhí),人際關系緊張等等不良后果。

              2家庭教育正確的做法

             。玻备改讣訌娮陨硭仞B(yǎng)提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都將影響到孩子。要想教育出優(yōu)秀的孩子,首先要讓自己變得優(yōu)秀。心胸狹隘的父母,很難教育處胸懷寬廣的孩子。如果父母的心胸狹隘,沒有容人之量,對孩子也是指指點點吹毛求疵,久而久之在長期的責備聲中孩子就會產生強烈自我懷疑。有些父母常常抱怨孩子散漫、不喜歡讀書等等。其實父母在抱怨孩子之前首先應想下自己,是否這些毛病都源于自身!因此父母的文化素養(yǎng)是對孩子社會化影響最為重要的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理想、情操、道德水準、家庭關系、生活方式等等都取決于父母文化素養(yǎng)。因此家長首先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樹立遠大的理想、與人為善、誠實守信、建立高度的責任心、對工作對他人秉持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從而在生活中感染孩子,更好的實行家庭教育,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2.2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建立良好溝通的親子關系:家庭中良好親自關系的建立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有利于父母將他們的健康理念、社會目標傳達給孩子,有助于中學會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使其樹立良好的公德心及正確的價值走向,促進其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人的一生會面對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親子關系是人生社會關系的起點,中學生在與父母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獲得成功愉悅的體驗,將會對其面對其他社會關系建立信心以及積極的影響。良好親子關系建立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正確對待工作生活帶來的壓力,給孩子展現出積極樂觀、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從而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也是良好親自關系建立的重要保障。作為家長應該盡量抽出時間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思想動態(tài)、以及看問題的態(tài)度、觀點,真正的走進其內心世界了解孩子,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引導。是孩子真正的感受父母的關心、包容、理解、信任、體會家庭的溫暖,把父母當作朋友。這樣自然會喜歡與父母分享心事,父母給予的建議才會很容易的接納。

             。玻澈侠硪筮m當管理:熱愛尊重孩子但不代表放縱,對于初中階段的孩子來講不過分干預約束,但也要適當的要求。由于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因此父母的愛及呵護很容易過度。多數的父母都想盡最大努力為孩子鋪平道路,生怕孩子吃一點點苦。但他們忘了在成長的道路上誰打磨練、痛苦荊棘是他們必須要經歷及承受的。在這樣的思想作用下父母對孩子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無不親力親為,這樣過多的干涉影響了孩子獨立生活及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父母應多給孩子一些空間,還給他們自由的權利。圈養(yǎng)在籠子里的鳥兒永遠學不會飛翔,長在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要想培養(yǎng)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首先將他置于社會大環(huán)境中去接受磨練,培養(yǎng)其面對困難,應對問題的能力,再一次次的挫折與失敗中成長培養(yǎng)起堅強的意志力及耐力,從而為未來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

              3結語

              要想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只依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家庭教育也極其關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接觸社會認識社會的起點。因此在中學時期孩子身心成長的這一特殊時期家長正重視家庭教育,及時了解子女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引導,提升自身素質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探知子女的真正需求,建立平等的親子關系從而保證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郏保萃跹┟罚踔猩睦韱栴}與家庭環(huán)境因素影響的研究[J].教育技術報,2012.

             。郏玻荩踔猩H子關系性格特征及相關的調查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14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4

              摘要:

              音樂教育在提高中學生審美能力、構建高尚人格、培養(yǎng)健康心理方面發(fā)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調查表明,目前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嚴峻,存在情緒、人際關系、學習和人格偏離等常見心理問題。廣大音樂教育者應充分發(fā)揮音樂學科獨特的價值功能優(yōu)勢,抓住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

              關鍵詞:

              中學生;音樂教育;心理健康;

              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趨勢是伴隨著年齡和生理成熟的增長。這個時期也被稱為“危險時期”。這也是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對他們的一生影響很大。尤其是現代社會無疑是對中學生心理的挑戰(zhàn)。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巨大壓力壓倒了他們。從家庭的角度來看,許多中學生現在是獨生子女,許多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希望他們的孩子和女兒成為鳳凰”,這實際上給中學生帶來了壓力。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學校與學校、班級與班級、學生之間的競爭壓力無疑給大多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造成了一些困擾,也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注意力和動機,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學習壓力;此外,在當前經濟快速發(fā)展和信息社會激烈競爭和鼓勵的形勢下,也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壓力。對現在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承受不了這么大的壓力。這種無形的壓力使他們容易產生過于強烈的自尊、強烈的自卑感、做事以自我為中心、情緒化、責任感不強以及導致他們犯罪的其他心理問題。據統(tǒng)計,20xx年有10起重大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犯罪。例如,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16歲的沈某,因在網吧搶劫8元錢,被判處一年監(jiān)禁,緩刑兩年。國內專家針對這些駭人聽聞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研究表明,它主要是由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疾病引起的。

              “李記·季樂”說:“從聲音開始,心就誕生了!薄耙魳罚焐穆曇。它是基于內心的感覺和事物的感覺!币魳方逃梢圆粩嗯囵B(yǎng)中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也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興趣。它可以在中學生無聊的學習過程中給他們增添一絲敏感,從而凈化他們的心理。作為一名音樂教育者,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總結了音樂教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首先,音樂教育可以讓中學生輕松學習,緩解壓力和焦慮。

              目前,中學生主要存在焦慮和恐懼的心理問題,這主要是由中學生過度的學習壓力造成的。聽音樂是最好的治療方案之一。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暫時忘記學習煩惱,放松神經,重建被學習壓力侵蝕的自信心,逐漸走出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其中,聽“班得瑞”系列音樂是首選。班得瑞的音樂創(chuàng)作自始至終都深深植根于阿爾卑斯山森林,堅持不混合任何人工混音。昆蟲、鳥、花和流水的每一個聲音都深入到山和湖中。班得瑞的音樂不僅賞心悅目,也是最純粹最干凈的減壓音樂模式!心理治療實踐證明,情緒改善是緩解患者心理障礙的重要條件。好音樂傳達的情感就像一個向導,引導許多中學生把他們的思想引向積極的角度。經常聽好音樂可以讓中學生平靜下來,學習文化知識,讓學生的情感升華。音樂教育的實施本身就是一種樂趣。在它的影響下,學生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將得到緩解和釋放,從而減少學習焦慮。

              其次,音樂教育可以提高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是人們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培養(yǎng)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尤為重要。他們的心理素質可以反映在他們與他人的關系上?梢钥闯鏊麄兣c他人的`溝通技巧是否無障礙,他們是否能自由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擅長聽音樂的中學生往往個性更好,可以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音樂可以感染許多人,從而給無聊的環(huán)境帶來一些活力。

              例如,打擊樂器如響鈴和鈴鼓應該首先教孩子們最基本的節(jié)奏,使用簡單的和弦,兩個或更多的聲音,要求孩子們互相傾聽,并準確地互相配合。讓學生學會尊重合作伙伴的重要性,理解合作的默契。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不同的音樂。舞蹈教學也是如此。對于中學生來說,聽音樂和做一些動作是非常簡單的,例如牽手、轉圈、觸摸腳、跺腳等。我相信他們會從中感受到幸福和快樂。讓他們體驗音樂在這些運動中的魅力,并理解與他人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此外,我們還應該理解團隊的集體榮譽感和與他人的合作,尊重我們的對手,幫助我們的合作伙伴更好更快地完成他們的目標和任務。

              第三,音樂教育幫助中學生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音樂能以最強的力量滲透到靈魂的最深處。如果教育方法合適,他們會用美滲透靈魂并美化它。如果沒有這樣合適的教育,頭腦就會被誹謗。毫無疑問,好的音樂教學方法可以幫助中學生豐富內心情感,完善人格魅力。它還能讓中學生感受到世界的神奇和美麗。歌唱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發(fā)展。中學生在演唱或表演一些不同節(jié)目的節(jié)目時,也可以豐富和感知每個節(jié)目或作品中的不同情感,這樣中學生就可以體驗到每個角色的不同,從情感的角度思考,比較情感沖突與現實,讓他們更好地珍惜自己現有的生活。以“歌唱祖國”為例培養(yǎng)中學愛國主義情感;“軍港之夜”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解放軍的生活和使命!霸谱吩隆笨梢宰屩袑W生愛上民族音樂帶來的美,讓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得更好、更成熟,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和感知能力?傊,中學生的心理正處于敏感時期,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音樂可以幫助中學生凈化心靈,陶冶情操,重視音樂教育可以釋放他們美麗的心靈。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成為21世紀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

              [1] 李伯黍主編:《教育心 理學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2] 王道俊主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版

              [3] 張世富主編:《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版

              [4]云南教育委員會編:《現代教育 理論 》,云南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5]丁志強主編:《教育管理心理學》,遼寧大學出版社,20xx年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相關文章: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8-31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5-17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2-27

            (熱)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5-17

            [優(yōu)秀]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5-29

            (精品)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5-25

            [合集]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6-16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優(yōu)]06-13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推薦】07-06

            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最新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