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鐘表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鐘表教學反思(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 篇1
在“認識鐘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
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里,已經(jīng)有了一些鐘表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看動畫城的時間……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為學生學習“認識鐘表”提供了經(jīng)驗基礎。課前,為了讓課堂上撥鐘的時候不至于太亂,也為了了解學生在這塊的認識,我先讓孩子撥出四時,巡視了一下,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孩子知道分針長,時針短,知道把針指著四,但不是所以孩子都能撥對,有了這樣的了解,在課的安排上,我將重點是介紹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難點放在認識大約幾時上面:
。、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在課的最后,我用動畫制作了一個小故事,兩個小動物分別在幾時的時候做什么事情:
1)復習了時鐘的認識;
2)教育孩子要珍惜時間;
3)通過故事中兩個八時,小動物做的事情不一樣,比較知道一天中有兩個八時。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xiàn)實有趣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并受到珍惜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對數(shù)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场(chuàng)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在“認識鐘面”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主要通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鐘,撥一撥、說一說,然后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shù)學的價值,理解并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親切感。
但是,本節(jié)課也存在很多不足。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的教學整時還是不錯的,后面在教學大約幾時的時候,語言不夠規(guī)范,上的過快,導致部分學生對于什么叫大約幾時,不是很了解,最后全部課上完還多幾分鐘,今后在這方面要注意。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 篇2
《認識鐘表》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的內容。這個內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一個孩子一天的生活場景作為學習線索,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處:
1、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彼,我一直在思索,怎樣從一上課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馬上處于振奮狀態(tài)呢?于是,我利用課件,伴著音樂欣賞各種各樣的表,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生看到各式各樣的鐘表發(fā)出驚喜的叫聲,露出喜悅的神情,通過聽覺、視覺走進鐘表的世界,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學生年齡特征,整節(jié)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小鬧鐘,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xiàn)、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lián)系實際。體現(xiàn)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注重學生數(shù)學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數(shù)學更貼近學生。
3、在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學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并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shù)字,分針和時針。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在仔細觀察鐘表后,學生發(fā)現(xiàn)鐘面上有12個數(shù)字寶寶,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于是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并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shù)字,分針和時針。我沒有到此收兵,乘機追問:“關于鐘表的知識,你還知道那些?”我的話音剛落,學生們就七嘴八舌地說開了:“我知道我家鐘表的后面有好幾個鈕,可以開時、定時的”;“我知道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鐘。”;“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針、時針外,還有秒針。秒針轉一圈,分針走一點”……
本課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由于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僅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會看、會寫鐘表和電子表上整時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shù)學學習的目的不應該是學生“經(jīng)驗”簡單的在再現(xiàn)和累積。
2、由于學生不是經(jīng)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例如,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沒有讓學生放開說,師有代說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樣知道是8時的,指名說撥鐘的方法等等,學生語言組織有問題。
3、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學生猜是什么時刻,雖然也請學生交流討論,但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就急于和小組內同學去說,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shù)學、熱愛數(shù)學。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 篇3
執(zhí)教完《認識鐘表》一課后,心理雖然一陣輕松,但更多的是經(jīng)歷一次比賽之后,心中那萬千的感慨。憑心而論,準備一堂課,確實很不容易,無論是鉆研教材,制作教具,還是請老師聽課,評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馬虎,更不能省略。但是我收獲更多的是,自己在參與過程中,學會了對教材的深入與把握,我欣喜的是,在實驗小學這個管理規(guī)范的名校舞臺鍛煉中,在諸多同行的幫助下,在自己一次經(jīng)歷競賽洗禮與歷練中,我也漸漸在成長。
新課標指出:“數(shù)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出發(fā)進行教學的!睂W生在生活實踐中對鐘表已經(jīng)有了豐富的體驗。如何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采取學生感興趣的題材吸引學生的眼球與注意力,是我思考與努力的方向。在教學中,無論是認識鐘面各部分名稱,還是教學整時,感知時序,每個環(huán)節(jié)我都借助學生原有對鐘表的經(jīng)驗,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進行同桌合作交流,主動探索。在教學中基本體現(xiàn)了“以生為主”的教育理念。我認為比較滿意的地方如下:
1、教學學情境創(chuàng)設巧妙,動畫課件形象直觀。首先動畫演示主人公不認識鐘表引發(fā)問題,導入新課―――認識鐘面各部分名稱――――強化鞏固時針和分針―――――給整時和半時分類,從而導出認識整時―――自然過渡到電子表示法,每個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層層遞進。將教學需要掌握的重難點依次貫穿在生動活潑的動畫情境中,讓學生樂學。
2、尊重學生的認知,讓學生樂“說”。學生對鐘表有一定了解,但那是來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對某些問題還一知半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始終與學生站在同一高度上引導學生探索學習。鐘表外部結構認識、時刻的.認讀寫,總是讓學生先談自己知道的,再針對學生不解的地方有的放矢地進行探索。即便是學生不解的地方,也讓其他學生談自己的看法,用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學生的語言幫助其他學生。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在感性經(jīng)驗的基礎上構建相關的知識結構。
3、尊重學生心理特點,讓學生敢“動”。整個一節(jié)課,讓學生在動中完成學習。觀察——“眼”動,操作——“手”動,討論——“嘴”動,多種感官參與,一人動,同桌動,在動中不斷體驗成功,使思維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主動完成學習。
4、教學中隨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學中巧妙設計三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教育。首先通過龜兔賽跑的故事,教育學生做人做事不能驕傲馬虎對待,要謙虛,一步一個腳印,才會成功。其次課后讓學生聽一分鐘音樂,而且歌曲的名字是《時間就像小馬車》,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知時間的寶貴,恰當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最后通過學生談一談自己作息時間安排,教育學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才能更好地學習與生活。
我認為還有些缺欠的處理:
1、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應該滲透的德育教育沒有進行,草草收場。
2、另外課后結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的氣氛不濃,課前沒有引導學生練習。
3、學生在分類環(huán)節(jié)中所用時間過多。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 篇4
12月9日,既興奮又緊張的一天。第一次在這么多老師面前教學,頗有班門弄斧之感。不過,這節(jié)課像第一場戰(zhàn)役一樣,對我的教學生涯來說有著不同一般的意義。我教學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一(上)《認識鐘表》第一課時,為這節(jié)課我一直思來想去努力想上出有自己想法的數(shù)學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精心打磨,每一句話斟酌半天……前后用了1個半月的時間,終于新鮮出爐。課后的`反響還可以,畢竟對于一個新人來說,前輩們都會本著包容和鼓勵的態(tài)度,心里也開始大了膽子。心里特別特別感謝一個人啊,有她在下面聽我上課心里就特別定,大概這就是冥冥中的力量吧!
無論是設計出一堂如何精彩紛呈的課,它始終是為著學生做服務的。在隨后的練習和測驗中,學生的反饋又讓我產(chǎn)生了一些想法。
1、畫12時,起先很多學生畫的看上去好像只有1根指針。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統(tǒng)一讓學生記住畫針時一定要帶上箭頭,并且箭頭要正好指向那個數(shù)。如果這個小細節(jié)在上課時就落實下來,那學生可以走更少的彎路了。
2、半時的畫法。在教學半時時,我是讓學生學會說這樣一句話:分針正好指向6,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半。如果是讓學生看鐘說幾時半一般不存在問題,但是畫鐘的時候就存在學生該如何把“時針走過幾”轉化為鐘面圖的問題。比如說讓學生畫1時半,有不少學生會喜歡畫在12和1之間;但是他們在認1時半的鐘面時,卻能毫不猶豫地告訴我時針走過1。歸根結底,還是學生沒有能真正認識到指針走的方向——順時針。而教科書上也沒有涉及到“順時針”的明確目標,這是與之相矛盾的。
后來,我想了一想。如果在教學整時時,把課件設計成像一般鐘表那樣走動,讓學生感受從1時到2時,2時到3時……不管是時針還是分針都是朝著一個方向走動,那就是順時針。讓學生在看鐘表走的過程中,不僅復習了整時,而且還感知到時針和分針走的方向。那么這就為半時,明確“走過幾”這個問題就埋下了伏筆。
3、再過幾小時,就是幾時?這個問題,在練習中頻頻出現(xiàn),而我在設計時并沒有涉及到。如果在“學校中的一天”里滲透這樣的思想就更好了。比如早自修8時,過了3小時,就是我們吃飯的時間——11時。
4、整時和半時的兩個寫法。一般電子鐘的寫法不會對學生造成困擾,機械鐘的寫法要求學生寫出文字,有不少學生就寫錯字,多一畫或者少一畫。在教學時,應該注重書寫的問題,特別是“半”,不僅容易寫出3畫的橫,而且容易漏掉這個字。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 篇5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按照《新課程標準》中的有關精神為指導,轉變教學觀、教師觀和學生觀,力圖體現(xiàn)“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關注:
1、關注學生的年齡特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上課開始,讓學生欣賞一段音樂《在鐘表店里》,猜一猜是什么聲音,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讓學生定下心來,并順利過渡到新課的學習。去喜洋洋的鐘表店欣賞各式各樣的鐘表,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因為喜洋洋是學生非常喜愛的一個動畫人物,將日常生活中的動畫人物引入課堂,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并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在學會了認識幾時后,設置了“幫老師忙”的環(huán)節(jié),這樣拉近了學生和老師的心理距離,同樣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和熱情。同時也起到了一個示范的作用,為接下去撥鐘表的游戲做好了鋪墊!靶⌒髸r員”的游戲更是吸引了他們的熱情,低年級的學生都很好勝,不愿輸給別人,都想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好好表現(xiàn),在游戲的過程中很好地加深了對幾時的認識。
在認識大約幾時的`過程中,首先作為評判員,為喜洋洋和懶洋洋的赴約時間作出判斷,喜洋洋遵守時間早到了,而懶洋洋則沒有遵守時間,他遲到了。在這樣的評斷過程中,學生能自覺地認識到要做一個遵守時間的人。
同時,給能夠積極思考問題,積極回答問題,并回答正確的同學給予鼓勵,獎勵一朵“小花”,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反饋,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獲得無窮的樂趣。
2、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激發(fā)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相對比較弱的,很多時候沒辦法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表達出來,遏制了思維的發(fā)展。但是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語言表達能力的激發(fā),同時也是數(shù)學思維的激發(fā)。
在認識時針、分針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就安排了幾個說的活動,讓學生一起說“分針長,時針短”,又讓學生同桌說一說,個別說,還讓學生在自己的小鐘表上找一找,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同桌說一說,個別說一說,注重了學生說的過程。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認識幾時,關鍵是能說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在學生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后,讓全班同學一起說一說這句話,同桌說一說,個別說一說。并且要求學生在認讀鐘表的時候能夠說出這句話,使知識內化。
同樣,在認讀大約幾時時,師生共同總結出認讀方法“接近幾時,可以稱為大約幾時”后,我也安排了學生自己說一說,由于是學生自己探索出來的,語言表達也及時得到了鞏固,所以在認讀的過程中,學生都能說得很到位,這是語言得到內化的結果。
3、關注學生的認知基礎,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上”,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中始終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在學生匯報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整理歸納,構建形成新的知識體系。
在認識鐘面時,并不是老師直接介紹,而是讓學生觀察鐘面,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說一說鐘面上的12個數(shù)字;說一說鐘面上兩根較粗的針的名稱,并能區(qū)分出來。
在總結幾時的認讀方法時,學生通過觀察三個時刻鐘表分針和時針的指向規(guī)律,找出三個鐘表指針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歸納方法。分針都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而認識大約幾時時,通過判斷喜洋洋沒有遲到,是因為七點沒到一點,喜洋洋就到了圖書館。而懶洋洋遲到了,是因為他七點超過了一點才到圖書館。從而在自主認讀的過程中,老師稍作引導,師生共同總結認讀方法,接近幾時,可以稱為大約幾時。在情境中自主探索,突破難點,學生自主學到的知識印象深刻、扎實、靈活。
總之,這節(jié)課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位置,學生始終處在一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中,使教與學融為一體。但是不管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操作中都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空間,期待大家的批評和指點。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 篇6
認識鐘表》是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讓學生能夠生動又具體的去學習數(shù)學。因此一開始,我就直接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鐘表,在觀賞的過程中拉近了數(shù)學課堂與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及學習興趣。
在新授部分,我以漸進式的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鐘面的三個特點:
1、鐘面上有12個數(shù)字;
2、有兩條不同的針(強調又長又細的是分針,又短又粗的是時針)。接著進一步讓學生討論交流二個鐘面的的共同特點,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后達成共識:這二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然后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等多種形式進行整時的教學。在這些過程中,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
整時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容易接受。但又感覺一堂課下來練習的形式有些過于單一,一直采取的是教師出示時間,然后學生去讀、去寫的一種形式。下課之后,就給學生們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自己去做一個能轉動時針、分針的鐘!在做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很明確的體會到鐘面上所顯示的信息。下節(jié)課中就可以利用學生自己做的鐘,讓他們自己撥一撥鐘,讓學生的記憶能夠更為深刻,同時也可以避免學生會看不會撥的情況出現(xiàn),更能有效的增強教學效率。生活經(jīng)驗實際上對本節(jié)課的認知有很大的幫助,一些小朋友已經(jīng)學會了看時間,因此上課時稍加點撥,就馬上能融會貫通。因此課堂上關注最多的還是那些沒有生活經(jīng)驗的學生!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 篇7
認識半時是認識鐘表的第二課時,認識半時比認識整時難一些。突破重點、難點的關鍵在于把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起來,運用觀察與操作相結合的活動方式,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中體驗感悟半時指針位置的特點。我把電子多媒體走進課堂,以“守株待兔”的故事為線索展開,講解“8時已過,分針再走半圈就是8時半”,利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學生聯(lián)想、推測得出9時半、10時半、12時半,由已有知識生成新知識,既發(fā)現(xiàn)了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又體驗到半時是由整時發(fā)展而來的。吸引了學生與教師的目光,成為課堂的一個亮點。在本課教學中我比較有效地使用了實物投影,學生親手拔一拔、畫一畫、親身經(jīng)歷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練習設計遵循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了讀時間、寫時間、畫指針等內容,使學生在交流、合作中,多側面積累感性認識,再上升為理性認識,感受數(shù)學的力量。
本節(jié)課由于強調數(shù)學學習的實踐性、探索性,教學中設置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內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fā)展,增強數(shù)學內容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學生數(shù)學學習過程,教學時,通過讓學生看一看,認一認,撥一撥,認識了半時,并歸納出半時的時候時針、分針所指的位置特點。學生通過對主題圖整體觀察,初步感知半時的時候時針、分針所指的.位置特點。本節(jié)課安排了多次讓學生動手撥的機會,每次的要求都不同。第一次:師生一起撥,要求說說時針指著哪,分針指著哪,尤其是要說準時針的位置,即是指著幾和幾的正中間。第二次,老師說時刻,學生撥時刻,并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撥的。第三次,看誰撥的快。老師說時刻,每組派一名代表到講臺前來撥,其余學生在下面撥,撥好后,代表還要說說是怎么撥的,最后評出優(yōu)勝組。三次活動,人人參與,人人動口,全員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這節(jié)課力爭體現(xiàn)以下幾點:
1、精心設計活動情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老師運用多媒體把“守株待兔”動畫故事呈現(xiàn)給學生,展示農(nóng)夫早上到田里勞動,發(fā)現(xiàn)兔子,等待兔子的連續(xù)情景。之后,請同學們幫故事寫完整。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幫故事寫完整的請求”調動了小朋友積極參與的情感。每個學生都認真觀察畫中鐘面上的時刻,都想幫農(nóng)夫弄清楚每項活動開始的時刻。全班學生高高興興地走進認識半時的活動中。同時,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著互相幫助的甜蜜友情。
2、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探索發(fā)現(xiàn)。
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探索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和形成相關技能,是《標準》中提出的一個重要理念。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正是學生進行多種活動的過程。首先,觀察鐘面,幫助農(nóng)夫找準每項活動開始的時刻,讓學生在觀察中領悟半時這一時刻的特點;接著,動手撥出半時,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合作探索時針、分針半時的時候指向特點;然后,學生參與不同的練習活動。如,說一說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幾時半都在做什么,做“互動游戲”聽一方指令撥出鐘面時刻……每項活動環(huán)環(huán)緊扣,并且富有生活情趣。全班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在看一看、撥一撥、說一說的活動中經(jīng)歷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過程,輕松地實現(xiàn)了認識半時的教學目標。
這節(jié)課,教師輕松,學生愉快,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學習氣氛十分活躍,課堂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 篇8
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鐘表,在小學數(shù)學階段,認識鐘表從一年級持續(xù)到三年級。本學期認識鐘表的重點是知道鐘表的組成,認讀整時,學會珍惜時間,養(yǎng)成守時的好習慣。為了方便孩子們認識鐘表,給孩子們布置制作鐘表的先導作業(yè)。在孩子對鐘表有了一定前概念認識后開展教學。根據(jù)整時的內容,進行了兩課時的教學安排。第一個課時著重認識鐘面的構成,整時的認讀,第二課時認識快幾時,幾時過一點兒,大約幾時等不準確的時間概念,學生體會時間在生活中應用。
考慮到學生初次接觸并認識鐘表,可以設計先導作業(yè),學生預習課本,制作鐘表,從學生預習情況開展學習,你了解到鐘表的哪些知識?學生帶著問題進入鐘表的學習。第一個課時比較簡單,學生能說出鐘面的構成,整時的讀法和寫法,知道鐘表的旋轉方向,時間前后的不同。經(jīng)過學生的學習與反饋,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孩子能認識鐘面的構成,會讀寫整時,但是對一天時間的前后沒有概念,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情況,一方面是學生缺乏生活經(jīng)驗,對自身時間的使用不關注,不了解;另一方面,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對數(shù)字不敏感,對順時針旋轉方向不理解,出現(xiàn)前后時間顛倒。
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課上課下練習檢查,課前三分鐘進行聽口令撥鐘表的比賽,加強學生對鐘表時間的認識,比如現(xiàn)在是9時,請你撥出三小時后的時間。這個時候學生很容易出錯,教師引導學生借助直觀形象的鐘表一起撥一撥,說一說鐘表是怎么走的'。課下,布置了畫一畫的作業(yè),學生畫出自己的一天并標出時間的兩種表示形式。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中加強了對時間前后的認識。課下教師也要和家長做好溝通,請家長給孩子出題,孩子撥一撥、說一說整時。教師還可以就學生的易錯點進行發(fā)問,引導學生討論,學生在討論、交流、質疑中加強對鐘表的認識。
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用時間分享自己一天的生活,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一天,學生從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利用已有的認知經(jīng)驗對鐘表相關知識進行自我建構,從而形成自身的知識體系;蛘呃脭(shù)學繪本、數(shù)學故事,學生在故事中認識一天的時間,既形象具體易于理解,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 篇9
《認識鐘表》中“認識半時”這部分知識時,課前預設很充分,上課時學生的表現(xiàn)也不錯,能積極探討,總結規(guī)律,但是在實踐練習時,雖然大多數(shù)同學都作對了,但還是有部分同學做的不準確,看半時不準確,畫半時知道分針指向6,不知道時針到底應指向哪里。
下課后,我及時的進行了反思,覺得自己在讓同學探究看半時,畫半時時過于重視分針指向哪里,對時針的位置和方向探究的不夠明確,沒有把這部分的探究當做難點來突破面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我設計了一堂延伸課,利用這些課堂生成的錯題資源,引導學生找出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找出它們產(chǎn)生錯誤的共性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探究半時的時候時針應該指向哪里,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讓我們更準確的畫出半時時時針和分針的位置?梢宰尩谝还(jié)課就畫的.比較準確的同學用它們的方法,它們的語言來來進一步闡述,一幫一交流,溝通。
設計富有層次的習題及時檢驗并加以鞏固,按照這個思路,第二節(jié)課上的很成功,學生找到了錯誤的原因,并自己總結出了看半時,畫半時的技巧和檢查方法,扎實了看半時,畫半時的方法,也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 篇10
本冊教材第七單元安排的認識鐘表主要有以下內容:
。1)認識鐘面,知道鐘面上有2根針,分針又細又長,時針又粗又短;有12個數(shù)字,12個大格。
(2)學會了認整時的方法,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3)學習了認大約幾時了,也就是快幾時了和幾時過一點兒。
。4)學會了簡單的時間計算,1小時前是幾時或再過1小時是幾時。
。5)在鐘面上畫指針,能區(qū)分出分針長,時針短。
本單元內容整理復習時,我先讓學生同位合作,邊翻看課本邊想一想本單元學習了什么內容,學生回答特別好,基本上這些知識點都想到了,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做到這一點真的很不容易了。
回顧本單元的教學,主要是注重通過讓學生動手撥時間,來加深印象,鞏固認識本單元的'知識點。我們班的家長統(tǒng)一用班費給每個孩子買了一個鐘表模型,認識鐘面,認識整時,都是借助鐘表模型形象的完成的。學生認識了整時后,我讓學生同位合作,反復的在鐘面上撥整時,一人說一人撥或是一人撥一人認讀。認識大約幾時的時候,我說一個時間,也是反復的讓學生撥,播完后同位再比較有什么不同,例如9時過一點兒,有的學生分針指到1,有的學生分針指到12和1之間,總之,我給學生總結:幾時過一點兒,分針一般是過了12,在12和1之間,指到了1也可以,但是一般最多不超過1,超過了1就不是過一點兒了?鞄讜r了,分針一般也是差一個大格到12。我還布置學生回家和家長一起撥鐘表認時間,學生學習興趣特別濃厚。
通過反復的撥鐘表練習,學生對本單元知識點掌握非常好。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04-17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02-12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06-30
數(shù)學《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02-11
認識鐘表數(shù)學教學反思03-28
《認識鐘表》數(shù)學教學反思03-30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 15篇04-18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精選21篇)11-22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5篇03-30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5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