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拜讀《周易》有感
為有源頭活水來
——拜讀《周易》有感
悠悠五千年,歷史老人用滄桑之手、歲月之鋤,耕耘了多少偉大與不朽?
崢嶸歲月稠,時光巨輪用淘沙之漿、乘風之帆,篩選了幾多珍珠與瑰寶?
五千年前的某個夏日,碧空萬里,生機盎然。一位奇異偉岸的智者,在松軟的黃土地或者是挺立的黃土墻壁上,用如椽之手抑或是一支細細的柳條,劃下開天辟地的一個簡單符號,人類歷史一畫開天,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經(jīng)》從此誕生。
上下五千年,悠悠未了情!《易經(jīng)》經(jīng)上古先賢圣人不斷升華完善,最終形成《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三個版本。歷史的可貴之處在于優(yōu)勝劣汰,歷史的殘酷之處同樣在于優(yōu)勝劣汰。中原文化的發(fā)展加上周文王推演和孔子的詮釋,《周易》從八卦發(fā)展到六十四卦,成為中華文化之源,而《連山易》、《歸藏易》則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留給我們的只有“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無盡遺憾。
相對于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輝煌燦爛文化的衰退,中華文明之所以保持一枝獨秀,歷久彌堅,與她虛懷若谷、兼容并蓄的民族文化性格有非常重要的關系。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周易》如同一泓汩汩而流的清泉,涓涓不息,以自強不息的生命之水澆灌了中華文明的主干支流,以厚德載物的容納氣度,培育滋養(yǎng)了中華文化的基本基因,成為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大道之本。
從先秦以來的諸子百家爭鳴,到漢代之后儒釋道三家的聚散離合,爭奇斗妍的各家學說經(jīng)常是華山論劍,各持一端,互不相讓。但不管哪家思想,面對《周易》時都無一例外地心悅誠服?鬃游迨芯俊吨芤住,留下“韋編三絕”的經(jīng)典傳說;老子師法《周易》,寫下《道德經(jīng)》這一千古絕唱。儒家也好,道家也罷,《周易》成為他們共同尊崇的經(jīng)典,儒家尊之為“群經(jīng)之首”,道家尊之為“三玄之一”。直到現(xiàn)在,中華文化主干之爭中,“儒家主干”論者堅持認為《周易》歸儒,“道家主干”論者則千方百計找出《周易》屬道德理由。一本書幾乎被扯成了兩半。就連源于古印度,興盛于中華大地的佛家學說,也在中國化的進程中大量接納了《周易》的思想,從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jù)了一席之地。各家學派尤其是對中化文明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影響并融入民族性格的儒釋道三家的共尊,奠定了《周易》在中華文明發(fā)展史上基礎性、奠基者的地位。
《周易》,這位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閑庭信步的老者,何以受到如此尊崇?
《周易》的偉大之處,在于其既能囊括宇宙、貫通古今,又能形象具體、簡單明了。正所謂“大道至簡”,《周易》用簡單的陰、陽兩個符號為載體,以天、地為支撐,以風、水、雷、火為要素,以山川、大澤為串聯(lián),演變組合成六十四卦,從宏觀上描繪宇宙變遷,從微觀上關注個體發(fā)展,講述了萬事萬物的孕育萌芽、成長發(fā)展、剛健有為和起承轉合等不同階段的發(fā)展規(guī)律。幾千年前的古圣先賢們,在紛繁復雜中抽絲剝繭,在洪荒宇宙中冥思遐想,在天地玄黃中靈光獨顯,用最簡單、最直接的符號方式形象地詮釋了浩瀚的宇宙,莫測的世界和多變的人生。
《周易》的平凡之處在于其“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吨芤住分朗瞧椒仓,人不分高低貴賤,地不分天南海北,在一呼一吸之中,在一舉一動之間,在一草一木之上都真實存在,須臾不離!吨芤住分械摹笆卣彼枷,告誡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正確認識自己,合理定位自己;“中孚”思維則倡導誠信做人的理念,強調真情換真情,摯信換摯信的重要;“中和”觀念更是提出了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以及自然界萬事萬物之間和諧順暢、適度自然的共處之道。這些論調,即便是在高度信息化的現(xiàn)代社會,依然是萬事萬物遵循的準則,有一些甚至上升為國家意志或者成為國際共識。因此,《周易》既有居廟堂之高的莊嚴、典雅,又有處江湖之遠的自然、質樸,從誕生到現(xiàn)在一直受到各行各業(yè)人士的追捧,盡管有“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那只是認識程度不同罷了。
有人說,埃及的金字塔、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只是有形的物質之謎,而《周易》則是無形的精神之謎!吨芤住纷钗藗冄矍虻牡胤,也許也正在于此。千百年來,從儒釋道大家到巷閭平民,讀易、研易、解易者不少。近現(xiàn)代以來,不少國外科學家也加入到了研究《周易》的行列。浩浩蕩蕩的隊伍,集思廣益的研究,終究不過是盲人摸象,始終沒有人能觸碰到《周易》的全貌。卜筮之書、哲學之書、歷史之書、科學之書等等論調不絕于耳,但最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誰也沒法準確定位,只得以“百科全書”姑且定位。最為神奇的是德國數(shù)學家萊布尼茨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六十四卦符號竟然與二進制原理完全吻合,從而發(fā)出中國人在五千年前就發(fā)現(xiàn)了計算機原理的驚嘆!每個研究者也許都能無限接近《周易》,但確實始終無法觸碰到其本質與核心。這位白發(fā)飄飄的老者,經(jīng)過幾千年的風雨兼程,仍然童心未泯地“猶抱琵琶半遮面”,讓多少人衣帶漸寬、皓首白發(fā)!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許五千年前的智者,正是以這種恬淡虛靜的人生態(tài)度仰觀俯察,用一份從容、一份自得和一種不受限制的心靈自由,推演歸納,掘通天之渠,引天河之水,德潤世間萬物!按酥杏姓嬉猓嬉淹浴,也許這就是《周易》本應該有的境界。
作者:馮宏偉(榮獲“文化潤心靈,書香沁站班”職工“讀書之星”學習心得評選活動二等獎)
【拜讀《周易》有感】相關文章:
【讀書筆記】讀《周易》有感08-18
《周易》讀后感02-02
周易讀書心得07-15
周易讀后感08-25
藏羚羊的跪拜讀后感05-27
藏羚羊的跪拜讀后感08-24
《周易》讀后感(通用10篇)10-26
藏羚羊的跪拜讀后感(精選35篇)07-05
藏羚羊的跪拜讀后感(4篇)06-17
藏羚羊的跪拜讀后感精選15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