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我的父輩》讀后感 推薦度:
- 《我與父輩》讀后感 推薦度:
- 讀《我與父輩》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我與父輩》讀后感
父母是孩子永遠的老師
——《我與父輩》讀后感
張冬燁
不知道有多久沒有讀過紙質(zhì)的圖書了,長時間快節(jié)奏的工作與生活,讓我在精神食糧的獲取上也開始依賴"快餐":網(wǎng)絡(luò)圖書、QQ空間、微信朋友圈……近日,孩子的語文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yè):家長與孩子共讀閻連科的《我與父輩》,并寫出讀后感。當兒子拿回這個通知時,我甚感困惑。
其實我和作者是同鄉(xiāng),作者描寫的嵩縣這個地方,離我并不遙遠。我的家鄉(xiāng)在洛陽,是離作者家鄉(xiāng)最近的大城市,也是書中描繪"父親和周圍的農(nóng)民們?nèi)ヒ惶司拖裆械倪h足一樣"的地方。兒子也去洛陽玩過幾次,但在讀這本書之前,他無法想像,距離這個繁華都市百里開外,曾有過那樣貧困的生活。我問兒子,假如我們家也在田湖,過著那樣的生活會怎樣?他竟有些興奮地回答:"那好!我天天生活在大山里,你跟爸爸忙于生計,就沒時間管我了。我可以肆無忌憚地玩游戲了。"我有些愕然,也覺得好笑:"難道沒人管你,你就可以無所顧忌地玩游戲嗎?就是有手機,也不一定有信號啊。"這回輪到兒子愣住了,做出了沉思狀。
對本書的作者閻連科,我也并不陌生。九年前,他還是原第二炮兵部隊的作家,我是中央電視臺軍事節(jié)目的記者。有一天我去采訪閻連科,當時,他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和嚴重的頸椎強直正在接受治療,已經(jīng)無法端坐了,只能半倚著斜靠在床上跟我們交談。采訪的很多內(nèi)容我已經(jīng)記不清了,而他的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能坐著寫東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現(xiàn)在這樣子每天只能寫兩千字。"
當年閻連科在國內(nèi)已是知名作家,卻仍筆耕不輟,并為每天只能寫兩千字而惋惜,真的令我震撼。但是,我對他的這席話并沒有感同身受的理解,就如同這次我不理解語文老師的做法一樣。
然而,當這本書捧在手里時,我便深深被吸引了。作者文風質(zhì)樸,把對父輩的懷念、對故鄉(xiāng)的情感娓娓道來,仿佛一氣呵成,卻又發(fā)人深思。它一下子把我?guī)氲?0世紀那個到處是貧窮的年代,也讓我認識了生活在窮鄉(xiāng)僻壤里的父親、大伯和四叔,了解了他們平淡而艱辛的一生。文章中多次講到了父輩對子女那深深的愛和情感寄托:"他們自做了父親那一日、那一時的開始,就刻骨銘心地懂得,他們最大、最莊嚴的職責,就是要給兒子準備蓋幾間房子,要給女兒準備一套陪嫁,要目睹著兒女們婚配成家,有志立業(yè)。這就是父親的事業(yè),是父親活著的主要人生目的之一,也是他覺得必須盡力活在人世的一種實在。"
這是作者對中國式父輩的精辟歸納與總結(jié)。不僅千千萬萬的農(nóng)民如此,城市里又何嘗不是呢?因為有等待子女上大學(xué)、工作、娶妻生子這些希冀和夢想支撐著,父母窮盡了一生,為子女付出了一切。
然而,又有多少孩子能理解父母的這份情感與堅守呢?
看到兒子也開始讀這本書,而且說老師要求與家長溝通,于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我榨了兩杯新鮮果汁,拉兒子盤坐在舒適的沙發(fā)上,跟他聊起今天的幸福生活,聊起《我與父輩》,聊起我們當年的日子。盡管我家住在令閻連科全村人都艷羨的大城市,但家境并不富裕,那時家里唯一的電器只有燈泡。記得當時我一直夢想家里能有臺電視機,而媽媽正計劃買洗衣機?粗凉M面愁容地算來數(shù)去,剛上小學(xué)五年級的我哀求說:"買電視吧,我來當咱家的洗衣機!"媽媽先是一愣,繼而濕潤了眼眶。第二天放學(xué),當我和妹妹看到家中添置的黑白電視機時,不禁歡呼雀躍。后來,媽媽并沒舍得讓我當洗衣機,她依然常常為我們洗衣服到深夜。而電視機帶來的收獲和樂趣,讓我和妹妹至今難以忘懷。
孩子的父親家在農(nóng)村,上初中時,因為交不起五塊錢的學(xué)費輟學(xué)了。開學(xué)的前幾天,他每天趴在窗臺上,默默地看著同學(xué)們背著書包走進學(xué)校。后來,是老師拿出當月工資給他交上學(xué)費,他才有機會重返校園,聆聽那久違的上課鈴聲。為了不辜負老師的期望,他發(fā)奮讀書,終于考上了軍校,成長為共和國的一名軍官。
以前,跟兒子說這些時,他總是一臉不屑,然而今天,他不僅認真地聽了下去,還跟我探討:閻連科從小就喜歡看書,是不是從那時起,就樹立了自己當作家的夢想呢?
兒子的話也引起了我的思考。這些時日,我正因為跟青春期的兒子無法溝通而煩惱著,手邊還放了一本剛剛網(wǎng)購的《如何說,孩子才肯學(xué)》。我常常訓(xùn)斥兒子:為什么現(xiàn)在家庭條件這么優(yōu)越,各種學(xué)習工具應(yīng)有盡有,你卻更愿意把大把的時間留給游戲。不知道成為作家的閻連科是否有過青春期的叛逆,但我知道他的父親,是斷然沒有聽說過"判逆"這個詞匯的。他的一生,都在用無聲的話語和行動,教會孩子怎么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父親的勤勞和忍耐,給他的子女們樹立著人生的榜樣;母親的節(jié)儉、賢能和終日不停歇的忙碌,讓我們兄弟姐妹過早地感受到了一種人生的艱辛和生命的世俗而美好。這成了我一生的巨大財富,也是我寫作時用之不竭的情感的庫房。"
我把這段話摘抄了下來。因為它讓我讀懂了作為父母,身教更勝于言傳。只有在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給子女做好榜樣,才能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指引他人生前進的方向。正如在閻連科身上,傳承了父輩的品質(zhì):感恩、進取,為夢想奮斗不息。我想,這或許就是他取書名為《我與父輩》而不是《我的父輩》的緣由吧?
此時,我才懂得了幾年前采訪閻連科時他為一天只能寫兩千字而苦惱的那番話,也才理解了老師布置這次特殊作業(yè)的良苦用心。
感謝老師,讓我在匆匆地過日子中,又找回了讀書的樂趣:隨主人公穿越中原大地,為他們的命運跌宕起伏而喜怒哀樂;
感謝老師,讓我改變了以往強勢的說教式教育,學(xué)會了用一種新的方式跟兒子溝通與交流;
感謝老師,讓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精神的傳承。
我不知道若干年后,兒子會不會也拉著他兒子盤坐在沙發(fā)上,因為孩子貪玩不愛學(xué)習的事情跟他說起這本書。但我會保存好《我與父輩》,繼續(xù)給孫子講述里面的故事,不管愛聽不愛聽,我都會告訴他:苦難是人生最大的精神財富,父母是孩子永遠的老師。
無跡方知流光短,有夢不覺人生寒。父輩的夢想在我們,我們的夢想在未來。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的傳承,周而復(fù)始,我們才一代勝過一代,中華民族復(fù)興的偉大夢想才會一步步變?yōu)楝F(xiàn)實。
這便是我讀了《我與父輩》之后最大的感受。
【《我與父輩》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我與父輩》讀后感04-23
父輩的作文06-07
讀《我與父輩》有感3000字08-23
父輩優(yōu)秀作文(精選21篇)04-07
父輩的故事作文(精選9篇)02-22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05-24
《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后感05-24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精選)07-14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1-05
《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后感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