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民主的奇跡》有感——奇跡,源于最大限度的激辯和妥協(xié)
讀《民主的奇跡》有感——奇跡,源于最大限度的激辯和妥協(xié)
原創(chuàng): 初心不忘法律人
編者按:美國著名傳記女作者凱瑟琳·德林克·鮑恩所寫的《民主的奇跡》使得筆者閱讀之后感慨頗深,并從辯論的視角來理解這本書。正如筆者所言“爭辯,是屬于思想層面的碰撞,是智慧與智慧的交流,受益的不僅僅是雙方當事人,還有一群又一群的受眾。辯論的最偉大魅力就在于你在靠近真理,但永遠無法真正靠近真理!
作者簡介
曹賢峰,法學專業(yè)本科二年級,初心不忘法律人微信公眾平臺團隊成員。
震撼人眼球的好萊塢大片、堅持初心的《阿甘正傳》、科幻大作《星際穿越》、寸土寸金的世界金融中心—紐約、國際高科技產(chǎn)業(yè)區(qū)的硅谷、亦或是極盡發(fā)達的教育,像計算機巨頭的斯坦福大學、名人層出不窮的哈佛大學、底蘊最深厚的普林斯頓大學等。我想這些是許多人對美國的直觀印象。當然了,除此之外使人可以聯(lián)想的到的美國標志還有很多。可是,最令筆者驚奇的莫過于美國的發(fā)家史。
記得,以前學歷史時,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國家有兩個:一個是日本,恐怖的戰(zhàn)爭使這個國度走向了極端主義,而不斷地探索學習的精神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在戰(zhàn)后經(jīng)濟騰飛的經(jīng)濟體;另一個國家就是美國,短短二百年歷史的國家竟然獨領世界風騷快一個世紀,讓我驚奇不已。
后來,經(jīng)過慢慢的學習,關于美國如此突飛猛進發(fā)展的原因有了更深的認識。加之最近讀完由美國著名的傳記女作者凱瑟琳·德林克·鮑恩所寫的《民主的奇跡》后更是有了不一樣的見解。一方面,筆者為本書的精彩描寫而嘆服,正如“科斯科書評”中所說的那樣:許多歷史學家花費筆墨描寫這個特殊的奇跡,但沒有人可以寫的比這位美國一流的傳記作者更生動。對于美國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們完全可以借閱或者買一本來細細品讀一番;另一方面,本書所述的主要是關于聯(lián)邦制憲會議的誕生及發(fā)展,站在現(xiàn)在的角度去審視歷史,筆者發(fā)現(xiàn)這段時期美洲乃至世界發(fā)生的事情深刻地影響了后來的歷史進程,尤其是今天的美國。筆者甚至都有這樣的想法,沒有當時的1787年憲法,就不會有今日這般強大的美利堅合眾國。
本書共分二十五章,較真實的記述了1787年5月份到9月份聯(lián)邦憲法制定的127天的故事。這次以修補舊條例為掩人耳目的聯(lián)邦大會,實則是有志之士們要改變1776年以來松散的邦聯(lián)制度,制定一部前所未聞的憲法。至于何為邦聯(lián)?何為聯(lián)邦?筆者為了讓讀者朋友們更好的了解它們,加深對美國歷史的了解,想粗略的談一下。
邦聯(lián)制度,就好比我國的東周時期,諸侯割據(jù)并各自獨立,但是仍堅持以周王室為天下之主。僅僅是名義上受周王的統(tǒng)治,稅、權(quán)利、軍隊實質(zhì)上歸諸侯自己擁有;而聯(lián)邦制度,即如同一個家庭,有父母和子女的共同組成。父親對子女擁有領導權(quán)威,控制這家庭的經(jīng)濟,決定著子女以后生活安排,但是子女們也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并且這也是做父母的希望的。
書中給筆者極深的印象的幾處,是關于利益的爭奪與分配。下面,筆者與讀者朋友們交流幾點個人看法:
一、無底線的退讓是懦弱,有原則的讓步則是妥協(xié)。
在政治領域,妥協(xié)是門藝術。對于推動政治的發(fā)展,力量巨大,無論是英國的關榮革命,還是今日的1787年憲法,體現(xiàn)無疑是明顯的。18世紀后期的美洲,剛剛脫離英王室的殖民統(tǒng)治,百廢待興。姑且先不論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等國家的虎視眈眈。就看看美國自身,大州與小洲的猜忌和沖突、南方種植園經(jīng)濟和北方工業(yè)經(jīng)濟的糾紛、農(nóng)民與資產(chǎn)階級的沖突以及種族問題。表面上,各個州的代表們在爭論的對象是究竟繼續(xù)堅持邦聯(lián)制呢,還是實行聯(lián)邦制?但實際上就是利益的爭奪與分配。
曾今,康熙皇帝下江南,看著來來往往的商船。問身邊的大臣:這般忙碌為何?
紀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古今的道理都被紀曉嵐一句道破。
透過本書,我充分的看到的妥協(xié)的無窮魅力。建立一個三權(quán)分立式的共和制下的聯(lián)邦制度,對于如何籠絡大小州的代表,作為代表之一的迪金森提出,參議院的人選應該由各州指派。書中原文記述,他希望美國的參議院能由最為顯赫的人士組成,一以身份,一以財富,和不列顛的貴族院越接近越好。如此,便極大的保護的美國的以資產(chǎn)階級為代表的上流人群的利益,同時也吸收的全社會最優(yōu)秀的人才為新成立的國家獻計獻策。要知道,當時可以參加制憲會議的代表絕大多數(shù)都是有財富、有威望、受過系統(tǒng)的教育的上流社會的人。天賦人權(quán),自由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威爾遜等人堅持“直接來自一切權(quán)力的最終法源—人民”?紤]到均衡,設置了眾議院,并且眾議院的代表是來自各州人民民主投票產(chǎn)生。其中最有意思的“五分之三代表”,即五個黑人只能相當于三個白人票數(shù),也從此可窺種族歧視的現(xiàn)象。此類種種,還有很多。
二、撼泰山易,撼人心難。
眾所周知,改革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改變社會的運動,革命則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改變社會的運動。最大的不同大約是革命多是多是伴隨著激烈沖突和流血犧牲。在聯(lián)邦大會結(jié)束后,《賓夕法尼亞郵報》僅僅就第二天便刊登了憲法全文,迅速在整個十三州掀起了討論的熱潮。緊接著面對來自各方面的疑問、詰難、批駁、反對、拒絕,麥迪遜、漢密爾頓、杰伊等人積極利用郵報、文章、演講等形式,向世人講述聯(lián)邦制度。頗有開民化、通民智之功能。美國立國之初,確實人才輩出,個個都思想自由且年輕力盛,他們深諳思想運動的巨大力量。物質(zhì)決定意識,但意識也有其強大的能動性。無論是革命還是改革,最大的阻力往往是根深蒂錮的舊文化,就像近代的中國人第一次見到火車時,竟然說:“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澇之災易招”,而地球的另一邊正借著火車飛速發(fā)展。
縱觀各國變法,失敗者有之,成功者亦有之。無獨有偶的是,思想運動總是先行。就比如近代中國變法圖強,是先學習器物,再學習制度,結(jié)果無一例外都是流血犧牲式的黯然離離場!究其緣由有很多,但是筆者以為舊思想中的糟粕是主要的因素。
三、激辯的程度與接近真理的距離成正比。
言論自由是現(xiàn)代國家都有的最基本的人權(quán)內(nèi)容之一,允許爭吵、辯論,我國不也提出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嗎?本書中的體現(xiàn)更是如此,127天,有分歧、有沖突,但是一直都是在桌面上攤開了講。制憲會議中,不作公布的會議記錄、允許“出爾反爾”,就是為了讓人說。在本書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第二十章、第二十三章和第二十四章的體現(xiàn)最為明顯,憲法公之于眾了,律師、議員、記者、匠人、農(nóng)民等,都在發(fā)表屬于自己的看法,有人疑惑不解、有人懷有最大的惡意來質(zhì)疑、有人支持......
看到后半部,筆者突然覺得美國1787年的憲法可以成功制定出來,有一半的功勞是要歸屬于那些反對者的。書中威爾遜說過:“顧忌自己利益的是人的天性,當我說有人去反對、破壞今日聯(lián)邦大會的杰出成就,正合乎一群龐大、且可敬團體的利益時,并沒有影射任何個人的意思......但凡在現(xiàn)有的制度下得利或期望得利之人,自然會反對憲法大會建議的新猷—事實上,這并不是因為憲法會妨礙到國家利益,而是會耽誤他個人的利祿!辈粌H僅是鮑恩對威爾遜的睿智與辯論所折服,我從他的只言片語中也看到了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筆者相信正因為反對的聲音存在,才能敦促制定者們小心翼翼不敢大意,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漏洞并及時彌補。這應該就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讀過了本書,讓我對辯論又有了一層認識,爭辯,是屬于思想層面的碰撞,是智慧與智慧的交流,受益的不僅僅是雙方當事人,還有一群又一群的受眾。辯論的最偉大魅力就在于你在靠近真理,但永遠無法真正靠近真理。
本書是一篇傳記,紀實性較強,作者用小說的筆法生動再現(xiàn)了歷史場景、個性鮮明的人物和尖銳對立的政見,可以使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收益良多!
以上是筆者的感想,如有錯誤之處敬請斧正,更期待可以與讀者朋友們與筆者交流你讀過的好書。
【讀《民主的奇跡》有感——奇跡,源于最大限度的激辯和妥協(xié)】相關文章:
奇跡源于積累作文05-10
奇跡的作文04-02
舞動奇跡作文07-09
永恒信念奇跡07-03
舞動奇跡作文06-03
奇跡優(yōu)秀作文01-01
生命的奇跡作文03-02
奇跡男孩語錄01-10
生命的奇跡作文08-24
生命的奇跡的作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