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教育》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守望教育》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守望教育》讀后感1
康德曾將心中的道德法則和頭上的星空,也就是無限的宇宙相提并論,并且堅定地認為道德法則高于自然法則。然而,現(xiàn)在部分領域道德失范的現(xiàn)象層出不窮,如何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進行道德教育滲透成為教學活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這一問題,我也暗自苦惱,手足無措,但這一困惑在讀完《守望教育》一書以后消失殆盡。
劉鐵芳先生在《守望教育》一書中提到,要善于利用美德故事去喚醒學生的道德情感,他認為,知識和故事是教育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讓人們對宇宙和世界擁有清晰的認知,一個通過真情實感、跌宕起伏的人生機遇來撫慰聽眾。作者還提到,道德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目標應該下沉,而不是高懸于天際,教學內容應該根植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重視美德故事的運用,以美德故事作為道德教育的切入點,讓學生在故事中感受“人對人的理解”。為此,教師應該先學會理解和尊重學生,在學生偶爾調皮犯錯的時候,不過于苛責,而是以包容的心態(tài)給予學生改正的'機會,讓學生明白,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正視和改正錯誤的決心,違反道德并非十惡不赦,違反道德卻不愿重塑自身的道德觀念才無法被原諒。
就像劉鐵芳所說,美德故事不具備道學家“道德推理”的系統(tǒng)性和嚴密性,但是卻具有直接性,便于學生理解,更加貼近生活實際。美德故事常常采用敘事的手段,讓聽眾在優(yōu)美的文筆中體驗真實的倫理境遇,而不是以規(guī)范化的倫理闡述要求學生被動遵守相關行為準則。如今,教學方式更加多元化,教師要想擺脫道德教育的泥潭,在教學活動中進行道德教育的滲透,就應該讓道德教育走進日常生活,真正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而溫馨感人的美德故事,就是通往學生內心世界的鑰匙。因為,無論是誰,可能會對以講道理為主要呈現(xiàn)方式的規(guī)范教育產生逆反心理,卻無法對貼近實際生活的美德故事產生反感。美德故事之于學生,如同冬日的暖陽,給予學生心靈以陽光般的溫暖,滋養(yǎng)學生心中的道德之花。
教育的本質是愛,愛存在于教育之中,教育之中也蘊藏著愛,愛人育人并非是單純化的職業(yè)素養(yǎng),更是教育中人道主義的要求。作為教師,應該始終保持良好的人道主義情懷,對學生具有無限的關愛之情。為此,教師可以將自身對學生的愛寄托在點滴故事當中,讓學生在閱讀美德故事的時候,去感知教師對自身的關愛,去體驗世界的絢麗多彩。而我也始終堅信,當學生感知理解愛時,學生也會將一份真誠的愛意反饋于我。
《守望教育》讀后感2
作為一名教育者,往往面對的是人心月人性的考較!記得哲人康德曾說過這樣的名言:“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經常、持續(xù)地對它們反復思考,它們就總是以時時翻新、有增無已的贊嘆和敬畏充滿我們的心靈: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笨档虏粌H將“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則”與“頭上的星空”亦即無限的宇宙相提并論,甚至認為道德法則要高于自然法則。
教師時常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局面,那么,在目前一些領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與行為、道德投入與產出相差甚遠的情況下,怎樣的道德教育才能讓道德律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呢?讀劉鐵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書,讓我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
書中對道德教育的闡述,用的標題雖然是“教化的困惑”,體現(xiàn)了作者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復雜性思考的審慎,但實實在在是以一個學者的思想為我們解了惑。在“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內容要貼近實際、采取的方式要適合孩子。特別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被故事浸潤著的。閱讀故事可以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擁有的情感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啟蒙,教化的熏陶。一個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學愛好者,沒有讀過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會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爾德……一代代兒童通過閱讀童話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長,而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們的閱讀中成了經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正如劉教授所說的:“美德故事也許不如道學家的‘道德推理’來得嚴密、系統(tǒng)、深刻,但卻能夠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當、更簡明易懂、更親切可心!薄皟(yōu)美敘事的倫理是讓人去體驗、感受、關切于一種真實的`倫理境遇,而不是如規(guī)范的倫理讓人被動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時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樣走出現(xiàn)實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斷前行,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而其中的關鍵,應該是讓德育從神壇走向下界,回到人間,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美麗溫情的美德故事,應該是這路途中的一把鑰匙。因為,任何一個人,或許會反感以講道理為主的規(guī)范德育,但卻無法拒絕美德故事對心靈的關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lián)!皭坌挠恕辈粌H是一般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xiàn)。教育是培養(yǎng)生命的事業(yè),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把對孩子發(fā)自肺腑的愛寄托在故事中,讓孩子去觸摸、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快樂與芬芳,從而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吧!
《守望教育》讀后感3
剛拿到《守望教育》這本隨筆,聽說要寫讀后反思,我守望著書本的封面,沒有任何思考的痕跡。教育的意義在于充滿愛的交流。當我看到那則教育事件時,我的心不得不被震撼。
故事中,歷盡了生活坎坷的主人公為了愛孩子舍得用靠摩托車出租掙來的錢,每天給孩子帶點東西回家,然而,當他得知自己小孩小偷小摸時,他恨鐵不成鋼,競活活把孩子打死。我曾經也見到過類似這樣的現(xiàn)象,寧靜的校園里幾聲狂吼震懾了老師,嚇蒙了孩子,緊接著又是啪、啪幾下耳光,家長對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不理想行為做出了如此的反映。我見了心跳中摻雜著空白,在空白中又找到了答案:畸形的教育,苦澀的教育。
從父母而言,似乎給子女提供了好的物質條件,他就理所當然做個好孩子。相反如果家長從來不顧忌孩子的感受,只知道孩子做的事,卻沒有進行朋友式的交流。這樣,提供得越多,孩子感受到的是隔膜的`加深,僅有物質層面的關愛,并不構成好的教育。教育應該是實實在在的,通過愛的傳遞,觸及到孩子心靈深處。與孩子平等地溝通交流,是教育得以實施的渠道。通過交流,父母能夠真正理解孩子;通過交流,孩子也能夠懂得父母的希望和愛:通過交流,孩子可以告訴父母他們的感受,能夠感到自己并不孤獨:通過交流,父母可以給與孩子鼓勵和贊揚,并將對孩子的賞識用言辭和行動表達出來。
有這樣一個故事:8歲的羅杰從學;貋,看上去很不開心。
“你看上去很累”媽媽關心地看著羅杰說。
“兩個小朋友在圖書館里吵鬧,老師找不出是誰,就罰我們所有的人在大廳幾乎站了一天!
“全班同學都站在大廳?怪不得你看上去那么累!
“但是我跟老師說:‘瓊斯小姐,我相信你能找到吵鬧的那兩個學生,所以你不用懲罰我們所有的人’。”
“因為少數(shù)人的過錯而懲罰全班的人是不公平的!你能幫助老師認識到這一點很不簡單。”
“是嗎?媽媽,可老師為什么沒有糾正自己的錯誤?”
“她雖然暫時沒改變主意,但我相信她心里肯定覺得你的意見是正確的”。
“也許,媽媽!我沒有幫上什么忙,不過至少她笑了,那是今天她頭一次笑!
羅杰疲倦的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
母親在平等的氣氛中,用耐心的態(tài)度,與孩子敞開心扉,使孩子在尊重中肯定了自己,理解了別人,受到了教育。
《圣經》中有這樣一段話:你們是世界上的光,曾照山上是作為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的好行為。真正的教育是光的教育,只有當這種光實實在在地照亮個體心靈,那么這種教育才能浸潤于個體,建構個體美好的空間。用愛的交流,把真正的教育引向充實、和諧、高貴。正像劉鐵芳教授說道:以一顆平凡、摯愛、理性的心靈來守望教育,守望我們心中的教育夢想。
【《守望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守望教育的讀后感11-19
守望教育讀后感09-16
《守望教育》讀書心得09-15
《守望教育》讀后感700字02-09
《守望教育》讀后感3篇02-18
《守望教育》讀后感12篇07-28
《守望教育》讀后感4篇06-21
守望教育讀后感2篇02-17
《守望教育》讀后感(4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