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心得 推薦度:
-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推薦度:
-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集錦11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
以前,我對陶行知了解較少,只是零零星星地知道一些他的教育思想。身為教師,也為人父母,我深感慚愧。
這個暑假,恰逢共讀此書,于是,我就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越讀,我越覺得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之先進。
陶行知主張教師要有兒童的思想、情感、愛好,要善于變成小孩子。他說:“教育是什么?教人變!教人變好的是好教育。教人變壞的是壞教育。不教人變,教人不變的不是教育。他提倡:師范生(準教師)的第一變——變個孫悟空;師范生(準教師)的第二變——變個小孩子。
可是,在現(xiàn)實的生活與教學工作中,我們何嘗不總是用成人的眼光來衡量孩子們?孩子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我們都會覺得他們的想法太過天真,不切實際;他們在家不寫作業(yè),或者上課不認真聽講,我們會很生氣,覺得他們太貪玩,一點不求上進。我們對孩子們的各方面都不滿意,覺得他們太好動行為出格,太浮躁不穩(wěn)重,要么太乖巧懂事卻學習不開竅,要么頑皮搗蛋整天給你惹亂子,唉!
其實,所有的問題都出在我們自己身上:一個孩子不調(diào)皮,那叫孩子嗎?
幾乎所有大人都認為小孩子是最沒有煩惱的,最無憂無慮的。殊不知,小孩子也有很多煩惱的,尤其是在成長中,煩惱更是多!
我們和朋友聊天,一聊總會聊到雙方小孩的.成績。甚至,過后很長一段時間,還會拿著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埋怨自己孩子的不爭氣,批評孩子沒努力。那時候,孩子該有多煩惱。
再來說說課堂上,每位老師都說那是重點要牢記,那么要學生記的的東西就不是一點點了,還要加上想玩想吃想偷點懶,這可是孩子的天性,那么一些孩子學習上疲軟也不奇怪了。
教師所從事的是自己的專業(yè),整天就和這點學問打交道,還不滾瓜爛熟?還不易如反掌?再說,教師自己比他們多經(jīng)歷了那么多,無形中要和學生們在資歷和學問上劃等號,這個等號能劃平嗎?我們眼中的世界能和他們眼中的一樣嗎?決不!
那么,陶行知先生說得很有道理:要想成為一個好教師,首先,得把自己變成一個小孩子。
陶先生說,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xiàn):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你立刻覺得你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為真正的先生。我們必得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捫心自問,從教十八年來,我和學生交朋友了嗎?沒有。雖然在課堂上我和學生平等地對話,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雖然我總是微笑著和學生談話,詢問他們的學習與生活;雖然我總是一副和藹可親的模樣,從不苛責每個學生;雖然下午的大課間,我也和學生一起踢過毽子跳過跳繩······但是,我沒有和學生做真心朋友,原因何在?《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選》讀完后,我明白了,是因為我沒有變成一個小孩子,沒有變成內(nèi)外如一的小孩子。怪不得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歷經(jīng)半個多世紀的時空仍然熠熠生輝。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會努力把自己變成七、八歲的兒童,盡量用他們的思維來想事情,盡量用他們的眼光來看世界,盡量用他們的閱歷來對待朋友老師父母和周圍的人。因為他們畢竟是孩子,我們只有走進孩子的心靈,成為孩子的朋友,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他的生活是陽光燦爛!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2
在我剛上班的前幾年,單位由于沒有讀名著的現(xiàn)象,雖然知道陶行知老先生,但很少見過有關(guān)他的資料,偶爾見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名句,就總是把它寫在教案本的第一頁,來激勵警示自己。后來雖然也接觸到陶老先生的教育理念,但沒有真正拜讀過他的著作。因此當學校把《陶行知教育名篇》這本書發(fā)到我手里時,頓有親切之感,好像又和自己熟悉的慈祥的老人意外的見了面,于是一有時間就要翻看。
讀陶行知,感覺仿佛與陶老作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讓我實實在在地感悟到一個靈魂中鐫刻著中華文化印記的知識分子的民族情懷和崇高追求,真切地感受到這位現(xiàn)代教育家為了理想教育的構(gòu)建和兒童少年的健康成長傾其一生所做的種種努力。
陶老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長,但每一篇都令看過的人獲得意外的收獲。這本書匯集了陶老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行文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jīng)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
比如陶老先生說:“民主是最能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條件!痹诮虒W中,我會照顧每位學生,盡量“蹲”下來看學生,多引導,多點撥,多鼓舞,多激勵;在課堂上,我盡量制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他們往往期待著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xiàn)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nèi)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xiàn)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知識的儲備量。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興趣盎然,思維活躍,領(lǐng)悟知識就顯得主動而又迅速了。
比如陶老先生主張“以教人者教己”,就是“為教而學”必須舍身處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更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陶老在文章中列舉了幾個例證讓讀者更明白“以教人者教己”的內(nèi)涵?戳诉@篇文章,我很快就想起美女中醫(yī)專家李智有關(guān)健康的講解,可謂是饒有趣味。聽過李智講解的人恐怕都有同感。她在傳授健康知識時,經(jīng)常穿插一些小故事讓聽眾聽得更明白,更有趣,大大克服了講知識枯燥的現(xiàn)象。她之所以能做到這樣,源于她豐富的知識,她之前肯定是搜集了大量的.資料,有了較厚的知識儲備。當時我就想,我們做老師的也應該這樣,知識更豐富,課堂更有趣,那課堂上就會呈現(xiàn)一種“小手高舉,小臉通紅,小眼發(fā)光”的喜人局面。今天接觸了陶老的著作,知道了原來今天的教育理念陶老早就探索出來了,今天的新教育也正合了陶老的理論和經(jīng)驗。
如今推行的新教育,似一陣春風,吹遍了教育的角角落落。王永新說:“做,就會成功!”人生的最大樂趣是贏在奮斗,人生的最大享受是享受人生。在新形勢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全新理念,并做到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真正實現(xiàn)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而《陶行知教育名篇》就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們在這條學習之路走得更遠,讓我們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導下,在這條路上繼續(xù)走下去吧。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3
早在讀師范時老師就給我們介紹了陶行知,知道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崇一學堂讀書的時候,就寫下了我是一個中國人,要為中國做出一些貢獻來的座右銘。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為人民教育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最近我仔細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書中內(nèi)容論述精當,他的很多教育思想值得我們細細咀嚼。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他說:教育可以是書本的,是與生活隔絕的,其力量極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對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偉大,方不至于偏狹。以社會做學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huán)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是教育的場所。生活教育教學生做人。。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是啊,教育最最重要的是教學生做人。教學生做一個身強體健、品行端正、學識豐富、能力高強、興趣高雅的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教為主,言教為輔。還可以學習名人偉人,教育學生做人。讓他們從榜樣的感人事跡和優(yōu)秀品質(zhì)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教學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書,到教學生,再到教學生學(更主動),用自己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貫徹在實踐中去。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偲饋碚f,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學科教學正是陶行知先生關(guān)于教學做合一理論的實踐課程之一。其基本理念就是以學生的數(shù)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為主要途徑,以促進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為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盡可能讓學生產(chǎn)生做的欲望,繼而真正地做起來。依托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從思維、感官、行為、語言等各方面培養(yǎng)學生做的興趣和能力。許多成功的數(shù)學課例表明,只要教師能在做中教,學生就能夠快樂地在做中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創(chuàng)造性就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和發(fā)展。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我們教師既不能面目猙獰,又不能唯唯諾諾。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必須建立在對人的尊重基礎(chǔ)上,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寬容和引導,更是一種發(fā)自肺腑的愛的關(guān)懷。老師和學生要充分溝通,老師不僅僅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感情、獨立意識,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建立健全的身心;對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錯誤和缺點,也要求老師毫不猶豫地批評、校正,加以引導。寬容不是縱容,引導而不能誤導,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指出他們的不足,是對他們最好的幫助和尊重。
讓我們以生活教育為本,注重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人格修養(yǎng);在尊重理解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設(shè)融融的師愛氛圍;讓學生在做中學,憑著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4
這段時間在讀陶行知名篇,我把這本書時時放在桌面,放在床頭,放在隨手可即的地方。我不是一定要去讀,只是隨時,隨手翻翻看看。這些名篇就像一杯名茶,你要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咀嚼,需要你細細品嘗,方可領(lǐng)悟其中的芳香。吸取其精華。陶行知名篇是教育理論的精髓,每篇篇幅短小精悍,闡述著教育的真理,真不愧是濃縮的精華。他講的“生活即教育”,令我觀為嘆止。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壞的生活就是壞的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是馬虎的生活,就是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闡述了是生活決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陶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大自然里,使它們?nèi)我怙w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陶先生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脫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提倡數(shù)學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數(shù)學離不開生活,數(shù)學就在生活之中,學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所努力做到的。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5
陶行知先生的文章,曾經(jīng)也拜讀過。這回,看完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對我這個才從學校畢業(yè),又來到學校的師范生來說,好像又上了一場課。從學校畢業(yè)之后,我就從一個學生,變成了一個“先生”,年輕總是經(jīng)驗不足的,所以在踏上工作崗位的這些日子以來,我依然虛心求教于年長者。對于教學生,我還是覺得自己不行。而楊校長給我們這次機會,學習這些文章,無形中也給了我們鼓勵。我們從書中,就可以看出了校長的良苦用心。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不是用一兩句話就可以概括的,而我從中學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寫出的。我想,每個看過這本書的老師,也跟我有一樣的體會。但是現(xiàn)在,我主要想對陶行知先生關(guān)于“師范生”的一些文章,發(fā)表一點自己的想法。
是的,師范學院的學生,就是要學會改變,在學校里面一直學習的,就是怎樣從一個學生,變成一個“先生”。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學習的,都是教書的方法,都是怎樣教別人學習的方法。但是,作為一個老師來說,我們應該先去研究一些學習的方法,先研究一下,怎樣才能變成一個好的學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中《師范生的第一變——變孫悟空》就是這樣告訴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樣做一個好學生,才能培養(yǎng)出來許多好學生?墒菫槭裁词亲兂蓪O悟空呢?文章中,陶行知先生指出,孫悟空有目的`、有遠慮、有理想,它是抱著一種目的去拜師的。這無形之中就是告訴了我們?nèi)绾巫鲆粋好學生。
做一個好學生,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在老師的心目中,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為好學生。楊校長就經(jīng)常跟我們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先生。”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目的,我們要根據(jù)他的目的,他的性格,來研究對他應該是采取怎樣的措施。我們學校的很多老師老師,對于這點都把握得很好,值得我去學習,他們對于每一個學生都很細心,去研究他們的思想,不僅做他們的師長,更重要的是去做他們的朋友。他們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對學生愛護有加,他們的這些精神,值得我這個初生之犢好好學習。
陶行知先生的《師范生的第二變——變孩子》一文,正是告訴我,要想真正管理好一個班級,就要融入這個班集體,和每一個學生一樣,知道學生在想什么,知道學生需要什么。就像于順華老師那樣,他所教的班級,三年來,沒有一個學生掉隊,沒有一個學生離開。這樣的老師,不正是和同學們?nèi)谌胍惑w,把每一個同學都當成是自己的朋友。記得有次改卷,正好和于老師一組,他一邊改卷,一邊還在想著該給學生講些什么,還想著學了這么久了,考了這么久了,再給學生們做什么練習,他們只會更累更辛苦。他正是一個知道如何“變成孩子”的老師。
這個暑假,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就一直在我的腦海中徘徊,對我個人來說,這是一次思想的升華,他的思想,在我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將會是一份永遠無法用盡的財富。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6
《陶行知教育名篇》這部書很早就買了,當時只是草草的略讀。這個寒假,我又從書架里拿出這本書在家重新拜讀。看過《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人會都發(fā)現(xiàn):陶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長,但每一篇都令看過的人獲得意外的收獲。陶行知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教師沒有愛也就不能教育學生。對學生的愛是教師高尚職業(yè)道德的自我體現(xiàn)。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祥的態(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真人的規(guī)范導之以行,或示范,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施教又無不浸透著期望和成功的喜悅。沒有對學生的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只愛一部分學生,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是偏愛,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丑為取舍”的選拔法,他辦育才學校施愛于所有難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難童,他做到了如諺語所說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由此我想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wěn)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師愛是包含教育目的的愛,而且通過這種愛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陶行知稱學生為“愛人”,說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愛和教育視作天生的`結(jié)緣。
陶行知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聲中有愛迪生!边@句話告訴我們不能把有的學生看死了,把他們看成不可教的孩子,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也會發(fā)展、變化,即使他不會成為瓦特、牛頓、愛迪生,也要努力把他塑造成一個有用的人材。
陶行知在書中談到:欣賞是有效實施教育的態(tài)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學會傾聽的基礎(chǔ)上,欣賞學生,不僅包含了對學生的理解和寬容,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當作正常的人一樣。不僅欣賞優(yōu)秀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zhì),而且,要學會欣賞學生的缺點和失誤。人沒有不良品質(zhì),只有用錯了地方的性格。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對優(yōu)秀學生欣賞,幾乎每個老師都能作到,但是對學困生的欣賞,就幾乎沒有人認同了。
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要對所有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須對那些期待成功的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其實,所謂的差生毛病多多,在他們身上幾乎找不到可以欣賞的東西。但是如果不能從內(nèi)心深處,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就不能喚起學生對美好人性的熱愛,就不能喚起學生對老師教育的認同。所以作為教師要在傾聽的基礎(chǔ)上,欣賞學生,贊美學生。我在具體的工作中,注意了贊美學生,就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學校生活中,很多老師總是很容易發(fā)現(xiàn)孩子的缺點,而忽視了孩子的閃光點。殊不知,學會欣賞你的學生才能樹立他們自信,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他們喜學、樂學于你的課程。
愛的教育的確是一門深而活的學問,《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本很值得看和學習的一本書,讓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陶行知,用愛的實踐寫下自己珍貴而值得回味的一頁吧。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7
文:東籬;第三編是“教師的基本職業(yè)素養(yǎng)”。一共分為五個部分,即五種素養(yǎng),第一種素養(yǎng)是“康健的體魄”,選了《學問之要素》、《這一年》、《每天四問》三篇文章和《春天不是讀書天》這首詩歌。
固然,從所選的內(nèi)容來看,并不完全是講述“康健的體魄”的,但陶先生將其列為“職業(yè)素養(yǎng)”第一條的做法,令人感慨萬千。
翻閱手頭關(guān)于“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文章、書籍,所羅列的內(nèi)容雖不盡相同,但無非都是諸如“熱愛本職工作”、“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個人素質(zhì)”、“深厚的專業(yè)知識”、“高效的教學能力”……等等,唯一的共同點,是都沒有談及教師的身心健康。
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在談論“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時候,我們的著眼點,往往是“職業(yè)”,而忘記了,前面還有兩個字“教師”。沒有了健康的身體,其余的一切,無異于白談。
學生時代,曾遭遇師范班主任在開學之際,和班干部討論新學期各項事宜的時候突發(fā)腦溢血倒下;工作之后,有同行因急病倒在了辦公室……這或許只是個例,只是和其他人一樣是因為疾病的緣故;并且,誰也無法準確保證,這是由于職業(yè)因素所導致。
但這也在警示我們:作為“教師”,在承擔“職業(yè)”之前,首先也是作為一個自然人存在的',而作為自然人的“教師”,身體構(gòu)造并不會因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之類的而有任何特殊之處。
所以,咱當老師的,千萬別把自己當做百變金剛或者無敵超人,就算是春蠶,也得先活好了,才有吐絲的可能。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8
原文一:“兒童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這是千千萬萬祖先,至少經(jīng)過五十萬年與環(huán)境適應斗爭所獲得而傳下來之才能之精華!
感悟:作為教師,我們只有承認兒童創(chuàng)造力,才能談得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所以,教育者要啟發(fā)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首先真誠地與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兒童,發(fā)現(xiàn)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進一步把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是為了培養(yǎng)發(fā)揮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如何培養(yǎng)?陶行知提到了充分的營養(yǎng)、良好的習慣及因材施教三點:首先要為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提供體力的'與心理的充分的營養(yǎng),包括健康的體魄,清醒的頭腦,淵博的知識,創(chuàng)造的欲望,事業(yè)心以及意志、求知欲、自我批評精神等個性特征,因為創(chuàng)造力是架在個性與才能之間的橋梁。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有助于學習和思維,以利于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這猶如“松樹和牡丹所需的肥料不同。”他重視兒童個性的發(fā)展,指出“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處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從而使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特長發(fā)展。作為教師,我們要有與學生打成一片的態(tài)度,師生生活同受教育,教師要用心向?qū)W生學習,不僅是為了教育的需要,也是從學生身上所隱藏的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中汲取和豐富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因材施教,有信心有耐心將每個學生培養(yǎng)成才。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9
閑暇時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感受頗多,本書匯集了 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創(chuàng)造的教育”、“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合一”以及“創(chuàng)造的教育”的獨特教育思想,對21世紀的中國教育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
陶行知先生的創(chuàng)造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頭腦解放、手腳解放、身體解放、感官解放、時間解放、語言解放;二是“勞力的基礎(chǔ)上勞心”;三是“學做合一”;四是“實驗即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的本質(zhì)是活鮮鮮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樣的熱情,是在于探究的興趣,創(chuàng)造來源于生活的活力、來源于生命的本身。
“創(chuàng)造的教育”一文中寫到魯濱孫漂流到荒島上去,白天到海邊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沒水喝,他想出了用軟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燒成,可以裝水,這是由行動而發(fā)生思想,由思想產(chǎn)生了新價值。當今的學校教育,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不很多,教師的教法不新,學生學法不新。因此,現(xiàn)在的教育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需要充分的營養(yǎng),適宜的土壤,良好的環(huán)境,還需要建立良好的習慣,需要因材施教。教育者要像愛迪生母親那樣寬容愛迪生,在愛迪生被開除的時候,把地下室給他做實驗。我們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樣寬容法拉第,讓法拉第在電學上取得輝煌的功績。
創(chuàng)造兒童的教育,首先要為兒童爭取時間解放,現(xiàn)今有許多學校還是靠犧牲兒童的時間為代價來換取所謂的“成績”,這就使兒童失去了學習人生的機會,養(yǎng)成無意創(chuàng)造的傾向,到成人時,即使有時間,也不知道怎樣下手去發(fā)揮他的創(chuàng)造力了。
創(chuàng)造兒童的教育,還在于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從頭腦里解放出來的創(chuàng)造力,才能創(chuàng)造出輝煌的成就。
教育創(chuàng)新并非標新立異,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的能力,如果說教學內(nèi)容已經(jīng)體現(xiàn)了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的話,就無所謂能力的培養(yǎng)了。因此,“覓食”式的教學就是創(chuàng)新的教學,創(chuàng)新的學習。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教師不應把現(xiàn)成的解決問題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該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jīng)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的設(shè)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并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由此我們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創(chuàng)造教育”的真諦。
羅丹說:“惡是枯干”。我想要開創(chuàng)造之花、結(jié)創(chuàng)造之果、繁殖創(chuàng)造之森林,關(guān)鍵要有適宜的氣候、一定的土壤、而這些條件要靠全體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學會過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使每一位學生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時代呼喚教育家,時代也造就真正的有創(chuàng)新思想的教育家.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0
蓋尾中心小學林航 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學校里先生都有笑容,學生也有笑容,有些學校先生板了面孔,學生都畏懼,那是難免有逃學的事了。所以,設(shè)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是很要緊的事。”無論什么時候,通過各種例子或活動達到教學目標,融入學生覺得有趣的內(nèi)容或令人愉快的活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很有幫助的,活動與學生心理、思維特征相吻合,充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就學習內(nèi)容發(fā)表意見,是將學生興趣融入活動的另一種途徑。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開展活動時,教師必須選擇適合學生水平符合學生認識規(guī)律的內(nèi)容,正如我們的數(shù)學課一樣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找出學生的興趣所在,要針對學生,巧妙設(shè)疑,使學生通過演示、實驗、討論、動手操作等形式,直接感知和體驗促使學生積極探究。在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同時完成了全部過程。該讓學生做的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做,這樣才能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皼]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于是教育產(chǎn)生效果。我把我所學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實踐于我的教育中。在教學中我也用愛進行感化教育,給學生一分關(guān)愛,一分寬容,一分期待,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欣賞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在引導中達到對癥下藥的效果。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1
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兩種要素當?shù)昧艘环N,方才可以為第一流的人物。
一.敢探未發(fā)明的新理。
我們在新教育界做事的人,膽量太小,對于一切新理,大驚小怪。
二.敢于未開化的邊疆。
責任明白了,就放大膽量,單身匹馬,大刀闊斧,做個邊疆教育的先鋒,把那邊疆的'門戶,一扇一扇的都給打開,這又是何等的魄力。有這樣魄力的人也不愧受我們崇拜。
敢探未發(fā)明的新理,即是創(chuàng)造精神;敢于開化的邊疆,即是開辟精神。
心得體會:
敢于探索和開辟是一種創(chuàng)新精神。我們長期在教育部門工作,尤其在小學任教,很多思想都受到限制,變得膽小慎為,不敢越雷池一步,按照教材,除了完成教學任務,不敢讓學生去參加實踐活動,怕出安全事故,怕?lián)摪嘀魅魏腿握n老師的責任。也不敢開拓新領(lǐng)域,怕家長責怪教得不規(guī)范。所以,不管是班級工作還是語文教學工作都是循規(guī)蹈矩。這也是我們大多數(shù)小學教師所走的路子,所以,讀過此文之后,我們要大膽開拓,不斷進步。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06-12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09-21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心得05-16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04-04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心得02-19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0篇)08-11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7篇)12-01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精選23篇)02-17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精選15篇)06-25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8篇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