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讀后感 13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蛙》讀后感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蛙》讀后感 篇1
莫言的作品《蛙》,首先,這個題目吸引了我,我不得不承認,莫言是一個非常有商業(yè)頭腦的作家,只是一個題目就已經(jīng)足夠吸引讀者,贏過許多“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
通讀全文才知道《蛙》這個題目并不是一開始我認為的只是為了“賣座”那么膚淺!巴堋蕖獘z”,這樣一說,會顯示出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小說中描寫了做了50多年婦產(chǎn)科工作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姑姑的人生經(jīng)歷,反映了新中國60年間農(nóng)村生育率的起伏,并描述了中國控制人口急劇增長和實現(xiàn)國家計劃生育政策艱苦而復雜的歷史過程。
我不知道莫言寫這本小說的意圖是贊揚還是批評,還是在醞釀更深刻的東西。在這里,我只是想談談看完小說后的.感受。
我過去認為計劃生育是一項正常而明智的政策。中國人口眾多,造成了資源匱乏、生活質量下降等問題。我是獨生子女,我的親戚朋友也是獨生子女,偶爾也有幾個不是獨生子女的,我不禁在心理上嘲笑家里觀念落后。
我一直認為計劃生育是一件很自然,很容易實現(xiàn)的事情。我怎么能想到執(zhí)行這項政策會如此困難呢?在小說中,在落后中國的一個落后鄉(xiāng)村,“姑姑”為了執(zhí)行計劃生育政策,親手除掉了20xx多名胎兒,間接地摧毀了許多婦女的生命。正如一句話說的那樣,我不殺伯仁,但伯仁因我而死。
《蛙》讀后感 篇2
今天下午,我看了一本名叫《百萬英鎊》的書。我看的是其中一個章節(jié),那個故事的名字,叫做卡縣名蛙。
在法國,有一個名叫斯邁利的人。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跟別人打賭。甚至連電線桿上停著兩只小鳥,他都會跟你賭,看看啊只小鳥會先飛走。他家里養(yǎng)了許多的小動物,他經(jīng)常用它們來進行賭注。
有一回,他抓住了一只青蛙。并決定,要教育它。果真,他三個月內(nèi),什么都沒做。就在自己家的后院,教育那只青蛙。不久之后,那只青蛙就學會了,在空中進行360度的.旋轉。還學會在跳起來的時候捉住蒼蠅。那個人就開始拿著那只青蛙去賭博。他找了一個人,想那個人介紹自己的青蛙。說他的青蛙是卡縣最棒的青蛙。那個人不相信。斯邁利就用他的青蛙,跟他賭博?墒悄莻人沒有青蛙。司馬烈就讓他拿著自己的青蛙,去幫那個人捉一只青蛙。那個人趁他走的時候,就把打鵪鶉的鐵砂往青蛙嘴里灌。等斯邁利回來的時候,把那只青蛙遞給他。他們兩個同學碰了一下青蛙的背。新補來的青蛙跳了出去,而那只被稱為卡縣名蛙的青蛙,卻在原地一動不動。那個人二話不說,拿著錢就走了。斯邁利拿起他的青蛙。他意想不到的是,那只青蛙十分重。他把青蛙倒過來,青蛙竟然吐出了約兩捧鐵砂。那個人十分生氣,轉頭一看,那個人已經(jīng)走遠了。他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家。這個人因為賭博,就是自己吃了虧。我們一定不要養(yǎng)成這種壞習慣。不過,他那堅強的毅力,使人稱贊。
看書可真有趣啊,我愛看書。
《蛙》讀后感 篇3
最近有幸拜讀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一篇長篇小說《蛙》,該小說屬于莫言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曾經(jīng)獲得過獲得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小說講述的是鄉(xiāng)村醫(yī)生“姑姑”的一生!肮霉谩钡母赣H是八路軍的軍醫(yī),在膠東一帶名氣很大!肮霉谩崩^承衣缽,開始在鄉(xiāng)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們在婦女們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個又一個嬰兒!肮霉谩苯由膵雰罕椴几呙軚|北鄉(xiāng),可喪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嬰兒也遍布高密東北鄉(xiāng)。姑姑一面行醫(yī),一面帶領著自己的'徒弟們執(zhí)行計劃生育政策。讓已經(jīng)生育的男人結扎,讓已經(jīng)生育的懷孕婦女流產(chǎn),成了“姑姑”的兩件大事。
小說通過講述從事婦產(chǎn)科工作50多年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姑姑的人生經(jīng)歷,反映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nóng)村生育史,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歷史過程!肮霉谩边@個人物形象的確是十分鮮明,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無法理解當年那種偏執(zhí)的狂熱。圣母和撒旦兩種因子吸附在她的一生中,在某種誘因下極端地釋放。手術高超迎接無數(shù)生命的婦科醫(yī)生、狂熱冷酷扼殺無數(shù)生命的計生干部,這兩個面目和在一起就是“姑姑”。也許莫言想通過“姑姑”這個形象和計劃生育這個背景來反映人類靈魂中的善和惡的共存。在那個極端的時代,人類的惡就這樣被激發(fā)出來,做出許多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實,而且在做的時候還理所當然振振有詞。
從字面上來講,莫言在反思計劃生育政策,從深地來看是在反思人性。本書主要反映了作者對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過程中的一種復雜和矛盾的心理,如今國家已經(jīng)全面開放二胎政策,標志著計劃生育階段性的改變,這也賦予了本書更深刻的歷史意義。
《蛙》讀后感 篇4
《蛙》是莫言醞釀十多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潛心創(chuàng)作的第十一部長篇小說,20xx年12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與他的其他重要長篇作品,如《酒國》等相比,《蛙》延續(xù)了這些作品對小說結構、敘述語言、審美訴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詩般反映社會變遷等方面的執(zhí)著探索,在整體上達到了極高藝術水準,也是近幾年中國原創(chuàng)長篇小說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這部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是: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nóng)村生育史為背景,通過講述從事婦產(chǎn)科工作50多年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姑姑的人生經(jīng)歷,在形象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歷史 過程的同時,成功 塑造了一個生動鮮明、感人至深的農(nóng)村婦科醫(yī)生形象;并結合計劃生育過程中的復雜現(xiàn)象,剖析了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矛盾的`精神世界。
小說結構新穎而縝密,由劇作家蝌蚪寫給 日本 作家杉谷義人的五封信構成。前四封信附有關于當了50多年婦科醫(yī)生的姑姑的長篇敘事,當中也加入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則附有一部關于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話劇。因此,這是一部將書信、元小說敘事和話劇巧妙地融合雜揉為一體、拓寬了小說藝術表現(xiàn)空間的作品;是莫言創(chuàng)作中的又一次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藝術嘗試。
《蛙》讀后感 篇5
之所以看這本書,僅此只是因為莫言憑借此文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我讀過之后,受到的震撼似乎太微乎其微。文集主要是圍繞婦產(chǎn)醫(yī)師“姑姑”展開敘寫,從毛主席教導的“人多力量大”到“加強計劃生育”,人口的日益膨脹導致后續(xù)的“殘忍”控制,無疑不象征著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
作為90后的我,同齡的家庭中多以獨生子女為主,這也是計劃生育開展后的結果。但追溯到爸媽那一代人,大都是以四五個兄弟姐妹組成的大家庭。從祖孫三代口數(shù)人來看,明眼人自是十分清楚這期間的變數(shù),只是無奈于我們當時太小不懂事,只有瞪著無辜的雙眼,好奇的追問:怎么有那么多叔叔伯伯要稱呼。
記得奶奶在世時,滿是欣慰的細數(shù)著整個大家庭的成員有誰誰誰,這也無疑成為她向他人炫耀的資本。人丁興旺、兒孫滿堂,她作為老一輩算是積極響應了主席的號召,也是含笑走向了另一個國度。而我也記得聽媽媽說過二伯母的故事,她就是第一胎生了個兒子,政府正實施計劃生育不給第二胎的指標,硬是躲著藏著都給抓去做了人流的,而胎兒都已成人形,還是個女兒。末了,世事萬變,二伯父意外身亡,兒子不孝敬母親,以至于那個未出世的女兒一直成了二伯母的心病。
新生兒的孕育永遠是受人喜愛的,可當年如果沒有“姑姑”一類人的制止性引流,中國人口估計更要泛濫成災了。為了配合歷史的'發(fā)展,總是要有人出來扮演“壞人”的,只是她們背負的心靈折磨估計一輩子都難以放下,除非人們的眼光能放到國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舍小家成大家的接受時代的變更。
而今,二胎政策已開放,便也應征了“改革換代”的必然趨勢,沒有一成不變的政策統(tǒng)領,從人多到人少再到鼓勵造人,生活總有別處逢生的意外。
《蛙》讀后感 篇6
花了兩天時間一口氣把《蛙》讀完,實在地覺得是部引人入勝的好作品。姑姑、蝌蚪、小獅子、王仁美等人形象躍然紙上,個個角色或濃妝或淡抹幾乎都詮釋地恰到好處。小說到最后,也諷刺地寫出了社會的畸形。在中國乃至放眼世界,生殖崇拜都是一脈相承的。計劃生育稍稍地阻撓了這一腳步,但是只要國家在進步,人民生活安居樂業(yè),這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就源源不斷。
小說把鏡頭定格在了農(nóng)村,更加突出了這一矛盾。通過蝌蚪與日本作家的來信來貫穿整個始終,雖然比較傳統(tǒng),但也很好地引出了姑姑這條線。特別是姑姑在小說中多次不同場合不同語氣,每每搬出與日本人作斗爭的事情,讓人會心一笑,可愛與可悲。比照現(xiàn)實,周遭也存在很多這樣的人,一件事從小講到大,每次都能恰如其分的表達。而故事的開始就新穎逗趣地寫到“命名”。名字在每個娃娃身上,可真是人生的頭等大事。如此重要的'事,在高密鄉(xiāng)這個地方,居然以如此普及如此詼諧的形勢存在,好像我們小時候隨口給別人起的外號。
故事從一開始的陰暗到后來的荒誕,只是從蝌蚪與小獅子的來回高密鄉(xiāng)就完成了,又通過堂吉訶德來串燒,雖然我覺得銜接有點困難,尤其是蝌蚪性格的變化讓人驚訝,作為一名軍人,怎么會被一小破孩追跑,而這人早前還能用軍人的身份勸架?總之,最后我覺得是愈往荒誕發(fā)展,可通讀下來,也能與現(xiàn)實接軌,不得不說現(xiàn)實與荒誕也許只隔一線。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那部《百年孤獨》,通篇的荒誕奇幻,真真假假,演繹了觸目驚心的現(xiàn)實。
總之,這也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小說,值得一看。
《蛙》讀后感 篇7
歷史是只看結果而忽略手段的。
莫言的書讀來總是會讓人感受到現(xiàn)實社會的殘酷,他可以描寫歷史,也可以寫實現(xiàn)代。而《蛙》這本書,就是描述的新中國60年代的故事,我雖未經(jīng)歷,但讀過一篇卻好像走過一遍,
主人公萬小跑是一名知識分子,她的姑姑是根紅苗正的共產(chǎn)黨員,最初姑姑萬心是拯救了千個嬰兒的佛手,而后計劃生育時代來臨,姑姑萬心則成了扼殺百條生命的閻王,最終她嫁給了捏泥人兒的,用千百個泥娃娃,贖去心中的罪惡。你不能用絕對的好與壞來評判姑姑這個人,她是時代造就出來的,正如你不能用絕對的對與錯來定義“計劃生育”這個政策。但是不可以否認其中的弊端,當中“人權”的淪喪,以及重兒輕女思想的根深蒂固,在我們現(xiàn)代年輕人心中就像一根導火索,似乎提及此就可以讓我們心中的`怒火,似乎提幾次就可引燃我們心中的怒火,尤其是在三胎政策的開放下。讀完這本書再結合現(xiàn)在的三胎政策背景,突然的思考:人究竟是人還是時代的工具?社會人口基數(shù)大時,我們要用一些“非!笔侄蝸砜刂粕,而社會缺少勞動力時,又要用政策來促使生育,看到書中有一句話說到人生一世,許多事都是命中注定的,逆水撐船不如順水行舟,而我們應當如何做呢?作為一名新時代女性,很想提出疑問,“孩子”,“蛙”,也就是“生娃”到底是應該順應社會政策,還是應該勇于提出不滿將生育權關于自愿呢?
《蛙》讀后感 篇8
前兩天斷斷續(xù)續(xù)地讀完了莫言老先生的《蛙》,跟著主人公一路從饑荒,狂奔到了小康,
文字中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讓人感覺很真實。
主人公的筆名叫蝌蚪,文章的名字叫蛙,
兩者之間有著奇妙關系。
看完文章才知道,蝌蚪進化成到青蛙的概率,著實不高,
那,一個人,在如此漫長而又短暫的歲月,完成能讓自己不后悔的生命旅程的幾率,又是多少?
從鼓勵多生,要計劃生育,甚至為了切實執(zhí)行,多少孕婦和孩子喪命,
真不知是該感嘆當時重男輕女思想的根深蒂固,還是感嘆黨的忠誠衛(wèi)士的盡心竭力,
再到后來的借腹生育,這個注定充滿爭議,卻也有人愿打有人愿挨,
想到很久前,久到忘了那部叫什么名字的電視劇,講的好像也是一個小姑娘借給人家子宮成為媽媽,之后又是一場場奪子大戰(zhàn),不記得結局是喜是悲。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即使再冷血無情的人,在經(jīng)歷了近十個月的親密接觸后,又怎能不心生愛憐
突然想到現(xiàn)在的單獨二胎政策,想現(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其實都挺孤獨的,
挺羨慕文中那一批的地瓜小孩,一把一把的兄弟姐妹朋友玩伴,他們的童年應該很幸福吧!
想當年為了計劃生育的`扎實執(zhí)行,上下不知付出了多少,
現(xiàn)在為了防止人口老齡化,卻又開始實行起了所謂的單獨二胎,
感覺,其實也挺可悲的,
作為這個泱泱大國的公民,
居然連生育這樣的權力,都要受著這一紙公文的制約和束縛。
愚昧如我,并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真諦,只是讀完,心中殘存一絲悲涼。
蝌蚪進化成蛙,不成功便成仁
《蛙》讀后感 篇9
2020,庚子年2月9日。新冠肺炎的事情卻愈演愈烈,仿佛本書一般,消息密集,但還看不到一絲令人安慰的消息,恐慌籠罩在城市上空,但依舊前行。
蛙,恰如其分的名字,聽取蛙聲一片,在四野之中,一陣陣蛙聲比黃豆落在鼓面上還要密集,故事的情節(jié)就像蛙聲一樣,密密麻麻的砸下來,蛙聲侵襲耳膜,情節(jié)充斥眼球。然后吃青蛙的人,會變白癡。⊥蝗徽验_來。
被時代裹挾的人,都是受害者。國家機器的運轉免不了要將人卷入其中,碾成碎片,在憤怒的時候,不妨想想,多少碎片,不論碎片是否想成為碎片,一旦卷入必成終局事實,多少碎片才換得片刻安穩(wěn)。
故事的人物名字也甚是有趣,萬心,一顆紅心始終,讓人開心,也讓人傷心;萬足,小跑,確實善于跑,善于逃避,善于避開銳利鋒芒的.真相;肖上下唇,父子二人,搖唇鼓舌之人,恰似盜取了革命的果實,無比憤慨,可又不得不接受,存在即合理。袁腮,腦海第一個詞便是尖嘴猴腮,能言善辯,勢為識時務者,可真為俊杰?王肝,忠肝一片只為了一人,哎,可嘆。妹妹王膽亦是如此,而陳鼻的一生,從姑姑手里開始也從姑姑手里毀滅。人物紛繁眾多,但初看名字便能略知一二。
也是這粗獷的行文,人物紛繁但通過名字直接將主要性格暴露,配合密集的故事點,應接不暇,仿佛那潮濕,黏膩,冰冷的肚皮將你團團圍住,想要逃離,卻發(fā)現(xiàn)一拳擂上去,軟綿綿軟綿綿,又陷得更深,將人都裹在肚皮之中,就好像也在被時代裹挾的我們,仿佛也放棄了掙扎。
莫言老師好像剝開蛙的皮,將社會的問題直接生生剝下來,場面過于血腥,沒有一點緩沖,故偷減一顆星,因為有些人看了可能倍感壓力而夢魘。
愿陽光射穿陰霾,春回大地。
《蛙》讀后感 篇10
上午就回到家中,用了一下午的時間把莫言的《蛙》看完了?吹娜擞行⿻烆^轉向,混沌一片。并不是故事有多么的曲折或高深莫測,只是莫言的表達太過真實,讓我誤以為所述之事皆為真事,實則不然。
他巧妙地把現(xiàn)實與幻想結合在了一起,在閱讀的瞬間讓我分不清真真假假,于是腦袋一片混沌。冷靜下來之后明白,后半段的`故事應該是虛擬的,前半段關于他姑姑做計劃生育工作的故事,雖有夸張,但也應該很接近事實。
因為那樣的故事,同樣發(fā)生在我父母、親人的身上,他們也處在那個年代,殘酷實施計劃生育的年代。記得母親對我說,當年在我之后,她又懷了一個女兒,因為是超生,家里又窮,在懷胎8個月時被迫終止妊娠了。
8個月是個什么概念,早產(chǎn)的話,完完全全可以生下來了。母親說,當時生產(chǎn)隊里的人天天跑到家里鬧、威脅、恐嚇,逼著把孩子做掉。后來,實在勢單力薄,被一陣毒藥從肚皮上直接注射到孩子的頭上,而終止了生命。
母親現(xiàn)在50幾歲了,都依然清晰地記得這個孩子的面貌。說長者一頭烏黑的頭發(fā),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粉嫩嫩的小臉,如果順利生下來,肯定長的比我漂亮。
每每談及此事,母親都是無限的傷感和自責。恨自己沒有那個能力能將已懷胎8月的孩子生下來。在那個嚴格執(zhí)行計劃生育的年代,這樣的事,數(shù)不勝數(shù),全國各地都在上演著如此殘忍、血腥的事。
現(xiàn)在雖然國家發(fā)達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政策也開放二胎了,但作為普通老百姓的我們,反而是不敢生了,你說這可笑不可笑?
窮的時候拼命的想生,不窮的時候卻不敢生。
突然想起一句話: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你我不過是一粒塵埃而已。
《蛙》讀后感 篇11
今天我看了這樣一幅漫畫:圖上畫著一只奄奄一息的青蛙媽媽,背上插著一把血淋淋的鋼釵,用顫抖的手在它的孩子背上刻著幾個血淋淋的大字“我是益蟲”。我看了之后,并沒有哈哈大笑,而是陷入了沉思……
人們常說“母子連心痛”,青蛙媽媽何嘗不知道這鋼針刺在身上是多么的疼啊,可這也許是它臨終時想出的保護它的孩子的最好辦法呀!
看著看著,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仿佛聽見了青蛙母子那令人心痛的對話……
“孩子,你疼嗎!如果受不了就叫出來吧!”青蛙媽媽含淚問道。
小青蛙咬著牙、忍著淚說:“媽媽,我不怕疼,這點疼比起那些已經(jīng)成為盤中餐的哥哥姐姐們所受的苦來說,又算得了什么?”
青蛙媽媽泣不成聲……
小青蛙為了安慰媽媽,說:“媽媽,我在學校旁邊的池塘里聽小朋友讀‘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多美!”
青蛙媽媽嘆了口氣,說:“孩子,那已經(jīng)成了遙遠而美好的'回憶了,今天的我們還敢自由地唱、歡快地叫嗎!孩子,天下之大,已無我們的藏身之處了!
小青蛙對媽媽說:“媽媽,我們整天全心全意地為人類消滅害蟲,保護莊稼,可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那張饞嘴,無情地捕捉我們,好像忘了我們是益蟲,是人類的好朋友!
“兒呀!如果你背上的這幾個血字能喚醒人類保護我們的意識,那該多好……”青蛙媽媽話還沒有說完,就永遠閉上了眼睛。
想到這里我悲憤不已,人們呀,不要等到我們的朋友瀕臨滅絕的時候才想起來保護它們!
《蛙》讀后感 篇12
兩天時間,讀完了莫言的作品《蛙》,讀完之后,沒有酣暢淋漓的暢快感。感覺缺了些什么,或者就是“沒有感覺”。如果硬要說,就是力度不夠,作者似乎是要盡量保持中立。理科男小說讀的不多,只能與余華的《活著》進行比照。另外有關唐吉阿德的情節(jié)確實挺突兀的,與整體鄉(xiāng)土氣息不容。
小說中對計劃生育的批判是有的,但讀后給人感覺該批判的也只是手段的惡劣,至于政策本身似乎還有認同之感,不得不佩服作者駕馭手法的高超。至于政策執(zhí)行到現(xiàn)在,作品中有段話很有思考,“哎呦肖大叔,都什么時代了,您還提什么計劃生育的事?他說,現(xiàn)在是“有錢的罰著生”--像“破爛王”老賀,老婆生了第四胎,罰款六十萬,頭天來了罰款單,第二天他就用蛇皮袋子背了六十萬送到計生委去了!皼]錢的偷著生”--人民公社時期,農(nóng)民被牢牢地控制住,趕集都要請假,外出要開證明,現(xiàn)在,隨你去天南海北,無人過問。你到外地去彈棉花,修雨傘,補破鞋,販蔬菜,租間地下室,或者在大橋下搭個棚子,隨便生,想生幾個就生幾個!爱敼俚'讓‘二奶’生”--這就不用解釋了,只有那些既無錢又膽小的公職人員不敢生!薄罢漳愕恼f法,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不是名存實亡了嗎?”“沒有啊,他說,政策存在啊,要不以什么做依據(jù)罰款呢?”。過往已成反思,將來如何繼續(xù),也許高物價也是一個因素,讓你可以生但不敢生,生的起但養(yǎng)不起。
姑姑這個角色,老年有些悲慘。但可憐之人必有其可恨之處,也許是作惡多端、也許是過于懶惰,也許是其它的什么原因,這也是我每每快步走過乞討者身邊的自我安慰。
《蛙》讀后感 篇13
莫言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文學家,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當代作家。但是說起來比較慚愧,對莫言的產(chǎn)品我其實沒有怎么看過,趁著休息,我看了莫言的作品——《蛙》。
這是一部直面中國近幾十年來有關計劃生育政策的小說。在這本書中莫言首先講了他們那個地方的特別習俗,很多人的名字都是用人體的器官來命名,比如王肝,祝膽等等。只是現(xiàn)在中國人都不愿意這樣起名字,而且許多人都把之前的名字改了。在這里作者暗喻社會在變化,時代不同了。
作者年輕的時候趕上了大饑荒,作者餓的都吃碳了。如果有人懷疑這件事情的真實性,他就以他姑姑的名義發(fā)誓。而現(xiàn)在這部作品就引出了主人公“姑姑”。她是一位堅決捍衛(wèi)計劃生育政策的忠實執(zhí)行者。對于超生,她六親不認。為了不讓一個孩子超生,她想了很多辦法。在對待超生的問題,她不惜一切代價阻止。設置她還用鏟車拔樹拆墻。她還利用心理手段,她說如果鄰居超生就要拆自己家的房。就這樣政策執(zhí)行的很到位,上千個孩子因此流掉。
看到這里我非常痛恨這個“姑姑”了,然后,莫言說他的“姑姑”其實是個好人。因為她嚴格執(zhí)行國家的政策,在當時中國人口太多,國家又貧窮,這樣的.話會給社會造成很大的負擔!肮霉谩碑斎灰彩怯辛硪幻娴,她對過去的行為開始懺悔。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感到傷心。“姑姑”既捍衛(wèi)了國家的政策,又得罪了好多人,要知道在我國傳統(tǒng)的觀念中,傳宗接代那就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政策必定有利有弊,一個人無法左右。讀了《蛙》以后我佩服莫言的文采。也為生活在變革年代的人感到無奈。
【《蛙》讀后感 】相關文章:
蛙聲的作文02-11
蛙聲的作文03-27
蛙聲_750字02-12
電子蛙眼作文02-12
蛙聲_600字02-23
蛙的讀后感06-11
《蛙》讀后感07-14
蛙聲的作文15篇02-22
蛙聲初一作文01-21
關于蛙讀后感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