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語文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年高中語文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語文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
8月22日至26日我參加了高中語文課改培訓,通過聽教育專家的講解以及與同行的互動,有了新的認識。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觀點的提出,擺脫了長期以來關于語文學科性質的爭論,正面論述了語文的學科性質和地位,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社會性的發(fā)展,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我們教師必須依據(jù)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在已往的教學中,還有部分教師將學生的大腦作為一個簡單的容器,把課堂作為灌輸和填鴨的場所,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課堂就成為了一潭死水。而《新課程標準》則強調:現(xiàn)在教師的職責已經(jīng)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地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因此我們要把學生的大腦看成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想方設法去點燃這把火把,激發(fā)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nèi)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xiàn)了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做好如下準備:
一、深鉆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yǎng)”凸現(xiàn)出來。語文素養(yǎng)內(nèi)涵十分豐富,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tǒng)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放在首位。
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感受、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以上目標達到之后,知識的獲得將是很自然的事。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如在講授《荔枝圖序》一文時,鑒于學生對句子“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的難以理解,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幾只荔枝,然后把同學們分成小組,讓他們動手剝掉荔枝的皮。這時,他們會對“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一句有了視覺上的感受。最后再讓他們動口嘗一嘗,這樣,不僅加深對“漿液甘酸如醴酪”的品味,還掌握了荔枝核的形狀。這樣講解,不僅使學生很快解決了難點,而且大大節(jié)省了教師講解、啟發(fā)的教學時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二、了解學生,有的放矢。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程活動設計的首要目的'是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引導他們體驗情感,培養(yǎng)能力,構件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xiàn)在所面臨的學生好奇心強,有活力,情感單純而強烈,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處在形象思維強而抽象思維正在形成階段,由于學生們受到現(xiàn)代各種傳媒的影響,有較廣的知識面,對所學的內(nèi)容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如果能根據(jù)學生們的情感和年齡特征,找到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進行教學,再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一定會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
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提供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達到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還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時空的信息量,都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比如,讓我教《七根火柴》時,先播放《長征組歌》,音樂把學生帶進了艱難的長征歲月,因勢講述此課文的背景,然后播放“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畫面,最后定格在紅軍“過草地”上。然后設置兩名紅軍相互依偎的情景,配以聲音,使學生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紅軍為了革命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生命的高尚品質,感受到了他們對黨的無限忠誠。這種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師口干舌燥的講解要好得多。
四、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素質。
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綜合化,強調每個學科彼此建立聯(lián)系,跟科技發(fā)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聯(lián)系;同時強調跨學科的、建立在各個學科之上的綜合實踐活動。這是對傳統(tǒng)教育的極大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課程體系偏重于書本知識傳授。課程的綜合化,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用他們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導他們,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綜合實踐課的開設,對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教育觀也是一個挑戰(zhàn)。通過課程改革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種教育觀念的轉變。課改力圖在課程目標、內(nèi)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從而促進學校教育重心的轉移。尤為重要的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理想。這種過程將深刻地影響他們思想道德的形成,影響他們?nèi)松木駬瘛?/p>
五.課改就是讓每一個學生發(fā)展。
每個家長最關注的是:我的孩子最后得了多少分?對于這個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中心的領導認為,必須伴隨相應的評價制度的改革,從更多地關注結果到更多地關注過程,從更多地關注知識技能等可通過考試評價的學習成果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等用考試難于評價的成果。這種新的評估方式是縱向的,更多地關注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的一種發(fā)展。而以前的評估是橫向的,往往以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主科不好,就會讓一個學生在班級里抬不起頭。因此,課程的改革,需要學校、家長評價觀念的轉變,需要每一個人思索我們用什么樣的評價觀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發(fā)展。
在一次國際教育研討會上,香港一位教授曾說,一個人的人品無法考,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能說因為做人的事情沒法考,我們的教育就不管做人嗎?這是一個多么令人反思的問題。許多新課程包括綜合實踐課的開設,對學生的發(fā)展有獨特的價值,這種價值有很多方面是沒法考的。實際上,考試應該伴隨著課程而發(fā)展,而不是課程改革追隨考試,絕不能本末倒置。新教材突出教學方法的轉變,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接受科學文化教育的一開始,就運用親身體驗與親身實踐的新型方式進行學習。在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中,課堂的主角是教師,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題,老師應盡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fā)言,積極地表現(xiàn)自我。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jīng)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快樂的學習到知識。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要能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教師如何引導,啟發(fā),點撥?能否真正把學生領到這一領域,這就要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收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資料,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和老師發(fā)上共鳴,對于教學課堂而言,不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等幾個方面,F(xiàn)在的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魚,最重要的是授之漁。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yè)追求。
我深知,實施素質教育任重道遠。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更新觀念,創(chuàng)新思想,總結經(jīng)驗,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
高中語文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2
今年8月,我參加了高中語文課改遠程培訓,通過學習,有了新的認識。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社會性的發(fā)展,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我們教師必須依據(jù)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我們要把學生的大腦看成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想方設法去點燃這把火把,激發(fā)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nèi)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xiàn)了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
一、深鉆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yǎng)”凸現(xiàn)出來。語文素養(yǎng)內(nèi)涵十分豐富,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tǒng)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感受、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以上目標達到之后,知識的獲得將是很自然的事。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
二、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發(fā)展。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程活動設計的首要目的是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引導他們體驗情感,培養(yǎng)能力,構件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xiàn)在所面臨的學生好奇心強,有活力,情感單純而強烈,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處在形象思維強而抽象思維正在形成階段,由于學生們受到現(xiàn)代各種傳媒的影響,有較廣的`.知識面,對所學的內(nèi)容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如果能根據(jù)學生們的情感和年齡特征,找到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進行教學,再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一定會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課程的改革,需要學校、家長評價觀念的轉變,需要每一個人思索我們用什么樣的評價觀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發(fā)展。新教材突出教學方法的轉變,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接受科學文化教育的一開始,就運用親身體驗與親身實踐的新型方式進行學習。
在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中,課堂的主角是教師,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題,老師應盡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fā)言,積極地表現(xiàn)自我。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jīng)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快樂的學習到知識。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F(xiàn)在的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魚,最重要的是授之漁。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yè)追求。
三、轉變觀念,注重“過程”。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長期以來,對教學的評價,往往只重視結果,不看過程,導致教的過程“走過場”;對學習的評價也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或只注重記住結果,而忽視親歷親為的重要性,這是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病根所在。我最初的認識是主要有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教的方式;二是轉變學的方式,即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fā)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去做:第一、在平時備課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第二、在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xiàn)象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fā)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并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
培訓后,我們老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全面、深入地理解語文素質教育的真正內(nèi)涵,體會并實踐課程理念的核心——“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
高中語文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3
20xx年全國普通高中新課改教師培訓,我校共有109位教師參加語文、數(shù)學、英語、歷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學、生物、美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體育等13個科目的培訓,通過高一、高二兩個階段的培訓,大多數(shù)教師都按時完成了培訓任務,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將培訓小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精心安排
為了搞好這次新課改培訓,我校領導高度重視,專門召開會議進行研究部署,由李勇副校長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由教務處具體安排實施。在我校當前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按照上級要求配置電腦、攝像頭、耳麥、投影儀等設備。每天堅持有一名校領導深入培訓現(xiàn)場與老師共同學習交流,確保了這次培訓的實施和培訓的效果。
為保證對教師網(wǎng)上學習質量的監(jiān)控和督促,我校專門指定教務處主任張彥嶺具體負責培訓的組織,三名教師全天負責學校培訓網(wǎng)絡和計算機的正常運轉。
二、強化措施,確保效果
1、安排培訓地點,維修電扇,為老師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2、多次檢測網(wǎng)絡,遇到相關問題及時與上級管理員聯(lián)系,保證學習培訓當中網(wǎng)絡暢通。
3、全員培訓。要求全體老師都參加兩個階段的培訓,為今后新課改的實施提前做好準備。為保證每名教師都能按時按要求參加培訓,我們實行了簽到制,每天由專人負責考勤,我校教師按時按要求參訓率達到100%。
4、以學科為單位成立培訓小組,教研組長為培訓小組長,要求所有參訓教師集中在學校多媒體教室統(tǒng)一學習,相互討論,共同提高。
5、為了提高培訓質量,每半天培訓結束由培訓組長布置作業(yè),要求本科教師回家上網(wǎng)查詢學習有關新課改的內(nèi)容,完成作業(yè)并交教務處。
三、收獲頗多,效果斐然
1、改變了原有的教育觀念
在培訓中了解到國外基礎教育的現(xiàn)狀,尤其是發(fā)達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等的基礎教育現(xiàn)狀,看到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差距,如教材陳舊、方法古板、對學生統(tǒng)得過死等弊端,懂得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通過培訓學習,認識到三維目標和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師生互動、聯(lián)系實際等新型的教學觀念能為課堂注入生機與活力。這些新的教學模式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民主,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師生關系融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學識和能力,才能充分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同時,在教學中還要重視情感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陶冶他們愛科學、愛祖國、愛勞動、愛自然的情操,
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個性培養(yǎng)。比如把課堂與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為主,讓生物課的范圍擴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能培養(yǎng)學生的生產(chǎn)和環(huán)保意識。
2、學到了適用的教學方法
在這次培訓中,我學到的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就是探究式教學法。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小組的作用,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探究。這種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思維意識,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精神,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精神面貌。新的教學方法是有效的,但是部分老的教學方法也是可以用的。不過在利用講授法教學時,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提問,討論,動手,動腦的時間。學生已經(jīng)理解的,教師就不需要講解;學生似懂非懂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領悟,讓學生真正弄懂;學生實在不懂的地方,教師要給予適當?shù)狞c播,點評,但不要代替學生自己的學習過程。同時,我也學到了對學生的.合理評價方法,這就是要對學生進行全程的評價。老師對學生要多鼓勵,站在學生的角度,制作出符合學生成長的量規(guī),使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
3、樹立了不斷學習的決心
通過這次的培訓,使我深刻意識到課改后的教學活動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有效的課堂教學依賴于教師的有效設計,所以老師應具備先進的理論和豐富的實踐智慧,只靠原有的舊知識是不能勝任的。每位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不斷地覺醒,在學習中提升,在實踐中成長,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有效,使國家的教育發(fā)展。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科技高速發(fā)展的時代,經(jīng)濟、社會、教育都在進行適應性、前瞻性的改革,將教育改革置于一個國際化的環(huán)境中,與發(fā)達國家的教育接軌是必然的趨勢,也是明智之舉。
4、增強了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在這次培訓過程中,每位老師都流露出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我認為這種心態(tài)對我以后的工作至關重要,增強了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特別是高二老師在09-10學年新課改教學進行了一年實踐的基礎上,在培訓當中有針對性,收獲更大,體會更深,并和其他年級的老師進行探討。新的教學目標和理念,在落實到教學過程中是有一定困難的:內(nèi)容的不同,學生狀況的不同,就不會有現(xiàn)成的教學方法可用,所謂的萬事開頭難。但是,戰(zhàn)勝困難是可能的,具體而言,有三重保障:教學設計、集體備課、網(wǎng)上溝通。在教學設計中,依據(jù)教育教學原理、教學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學系統(tǒng)中各要素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然后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等進行具體的規(guī)劃。在集體備課中,每位老師應先獨立的拿出教學設計,然后經(jīng)過討論找出優(yōu)點和缺點,最后形成統(tǒng)一的教案,進行統(tǒng)一的教學。最后,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資源、專業(yè)的書報雜志,了解現(xiàn)代生物科學的動向,通過博客的生物教師群,交流共享優(yōu)秀教案和優(yōu)秀資源,充分利用外腦而放大自己。
四、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由于各科培訓時間有限,只限于實時觀看很多內(nèi)容不能詳細地記錄下來,希望能隨時下載觀看學習。
2、建議省、市教育部門多組織新課改內(nèi)容的培訓,特別是請一線教師講新課改體會并上示范課。
3、建議省、市教育部門組織高中學校的領導和骨干教師去實行新課改的學校參觀學習,學習新課改具體的操作手段。
4、希望省、市教育部門盡快出臺具體的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安排,與新課改的高考革方案。
高中語文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4
說起新課標,人們最關注的就是它有哪些變化,其中的變化是很多的,光是文字修改就有200多處,頁碼總數(shù)也由原來的29頁變成了現(xiàn)在的82頁,各學段目標由原來的130條合并重組為113條,減少了17條,初中七至九年級的目標內(nèi)容由原來的40條精簡為34條。但這次課標修訂是在原來基礎上的補充、完善與發(fā)展,而不是顛覆性的否定與重建,大的框架結構基本變化,原稿提出的基本理念都是正確的,還要繼續(xù)堅持執(zhí)行。而對那些新增加的內(nèi)容,是我們需要把握和落實的重點。我在研讀新課標過程中與舊課標進行了對照,概括出有以下幾個變化應引起重視:
1.前言部分刪除了原稿中“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這句話,而增加了“注意課程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這樣的語句。這樣的改動并非說我們要放棄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而是避免說空話套話、使課程標準更加具體可操作的一種體現(xiàn),因為課標緊接著列出了核心價值體系包括理想、愛國、創(chuàng)新、榮辱觀、道德風尚等內(nèi)容在語文中的滲透和體現(xiàn)。這是語文學科“文以載道”的學科性質所決定的。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在教育上的體現(xiàn),世界各國都注重把本國倡導的價值觀念貫徹到學校教育中,語文教學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所以,增加這樣一句話,就使語文學科文道統(tǒng)一的“道”的范圍有了具體明確的指向,易于老師們把握。凡是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東西,就不能讓它在語文課堂上任意傳播。
2.“語文課到底是什么課”終于有了明確的說法。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前言的第一條給語文課程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苯▏蟮牧嗄昀铮罢Z文”到底如何定義,一直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語文課的名稱就不一樣,小學稱“國語”,中學稱“國文”。1950年,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葉圣陶提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這就是“語文”。語文由此產(chǎn)生。新中國成立不久的五十年代,中學語文課被分解為漢語和文學兩門功課,導致人們把語文理解成了語言和文學,這在當時引起了爭論,六十年代的語文教材就把兩本書合成一本,繼續(xù)叫語文。其后學術界就語文的內(nèi)含爭論不休:語言文字、語言文學、語言文章、語言文化,各執(zhí)一詞,莫衷一是,每位專家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專業(yè)偏好去強調語文是什么,把語文教學引領到自己喜歡的專業(yè)方面去。解放后歷次的語文教學大綱和2001年的語文課程標準因時機不成熟,也都一直回避這個問題,沒有給語文一個大家都認可的說法。多年來的爭論不休,給語文教學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亂,這不利于對語文課程本質屬性的認識,也不利于語文教學,F(xiàn)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有了一個權威的明確說法,這是本次課標修訂的一個重要成果。定義的核心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這個短語,說明語文首先是“語言文字”,它包含語言文字的知識,但又不僅僅局限于語文知識,側重點是放在了運用上,語文課就是要教學生學會運用本國的語言文字,包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適用性運用,還包括搞文學創(chuàng)作的藝術化運用,用它交流,讀書,寫作,這就把文字、文章、文學、文化,聽說讀寫都包含進去了。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這就是語文,它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
3.在新課標的前言部分,基本理念的第三條增加了“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這樣一個說法。應該說,基本理念之類的東西都是教育教學中的原則性問題,而課標的前言又是闡述課程基本指導思想的部分,因此,新增加的這條說法就顯得非常重要。閱讀和表達是語文課程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這句話重點強調的是“自主”和“自由”。為什么要增加它并且強調它?這是針對當前語文教學扼殺學生個性,千人一腔、千人一面的現(xiàn)狀提出來的:各種各樣的考試答案只有教學參考書才是對的,不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理解和表達。例如,漢語拼音的.填空題,táoqì這個漢語拼音后面的括號里,只能填調皮搗蛋的“淘氣”,而不能填陶瓷器物的“陶器”,否則老師就不給分。其他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雖然老師們都知道“一千個人讀莎士比亞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道理,但卻又擺脫不了體制的束縛,做著扼殺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蠢事。所以新課標專門增加了這樣一條理念,要求學生閱讀時可以有自己的理解,這叫作自主閱讀;同樣,學生寫作文要有自己的思想,講真話,不說套話,不要受條條框框的束縛,這叫作自由表達。自主閱讀和自由表達的理念體現(xiàn)了新課標鼓勵學生跳出框框、張揚個性、創(chuàng)造思維、勇于表達的導向。當然,這里的自由表達并非無原則的是非不分,只要是心里話都是對的,中學生畢竟正處在價值觀形成期,心里話如果說得不對時,還要有教師的正確引導。
4.基本理念第四條增加了“注重讀書、積累和感悟”,設計思路第二條也增加了“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這樣的話。其實,兩條的意思是一樣的,都在強調讀書。這是針對當前語文教學中架空分析,滿堂講或滿堂討論,而沒有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而提出來的。新課標給讀書列舉了四種形式:朗讀,默讀,略讀,瀏覽。我們平常的語文課堂,對朗讀、誦讀、品讀強調得比較多,提出來“沒有讀書聲的語文課不是好的語文課”,因為沒有課堂上的讀書聲,就培養(yǎng)不了學生的語感,學生在誦讀品讀中才能真正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雖然當前的語文課堂上讀書聲還是不多,但老師們畢竟有了一定的引導學生進行讀書的意識,F(xiàn)在需要強調的是讓學生沉下心來鉆進課本進行默讀。課堂上要能根據(jù)思考的需要靜默5至10分鐘,真正讓學生邊默讀課文邊思考,那樣才能讓學生讀懂課文,理解文本含義,F(xiàn)在的語文課堂,很少有老師能給學生留有充分的讀書思考的余地,有時候,說是讓學生看書并思考問題,但實際上看書思考不到十秒鐘就提問學生發(fā)言,課堂觀察中發(fā)現(xiàn)讓學生默讀思考超過一分鐘的極少。沒有深入的默讀和思考,怎么能培養(yǎng)出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看來,新課標強調多讀書是有著非常明確的指向性的。另外,這里強調的讀書還有另一個含義,那就是多讀課外名著,多讀雜書,語文素養(yǎng)是靠這樣的多讀書培養(yǎng)出來的。我們語文學科每年舉辦一次課外名著讀書報告會,也是為了引導學生多讀書。問題是學生的作業(yè)負擔過重,根本沒有時間讀書,連課標規(guī)定必考的名著都沒有時間去讀。只好讓老師替學生讀,然后給學生講重要的情節(jié)和人物性格特征以應付考試。這怎么會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呢?新課標的這條要求,落實起來實在是任重道遠。
5.新課標的教學建議部分,在第2條中針對閱讀教學提出了三個防止:一是要防止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二是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三是要防止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的發(fā)揮。原來的課標中只有第一個防止,現(xiàn)在又增加了兩個防止,說明在課改十年的閱讀教學中又出現(xiàn)了新的偏差。教師的分析過多,擠占了學生深入閱讀和思考的時間,這在十年課改中是著力糾正過的,不提倡教師過多分析。但在糾正一個傾向時,就出現(xiàn)了另一個不良傾向,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一些中學的課堂教學只限教師講五分鐘,其余的時間都是學生在展示和討論,這是典型的課標要求防止的第二個錯誤傾向,它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學校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學生在熱鬧地討論,浪費40分鐘的時間,卻沒有學生個人的閱讀思考時間,其結果是學生語文成績逐年下降,F(xiàn)在大家都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正在逐步糾偏,現(xiàn)已取得初步成效。第三個是要防止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fā)揮的問題,一節(jié)課用了不到20分鐘就講完了,然后用大量的時間在延伸遷移,所謂的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結果是課文學得囫圇吞棗,皮焦里生,課外延伸脫離文本,不著邊際。不少優(yōu)質課比賽中都存在著這種現(xiàn)象,平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更是司空見慣。其實延伸遷移是可以的,它需要緊扣課文實際,不脫離文本,時間一般在五分鐘左右。況且并不是每節(jié)課都需要有延伸遷移,必須因課而異。脫離文本的另一種表現(xiàn)是學生思考問題不從文本出發(fā),不懂得從原文中找根據(jù),找答案,而是憑空想象,或者說空話套話,說教參上的話,一離開教參就無所適從。新課標提出來的這樣“三個防止”,是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應該特別給予重視的。
6.從一到九年級都在強調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這一條在原課標中只在第一學段的一二年級提出來過,F(xiàn)在新課標強調九個年級都要注意培養(yǎng)寫字姿勢和寫字習慣,這是針對當前社會錯別字嚴重、書寫質量普遍偏低的情況提出的。因為電腦和手機的普及,人們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書法課幾乎在中學里絕跡,連生活用字也是錯誤百出,在課標中對寫字教學進行強調,實在是一種無奈之舉。
另外,這次課標修訂,并沒有按廣大語文教師的期待:把語文知識進一步細化、系列化,分年級列出語文的知識點,也沒有把語文能力層級詳細區(qū)分到各個年級,從而方便教師們細化解讀課程標準。我們注意到:七至九年級的語文課程目標和內(nèi)容還是融合在一塊綜述的,不像其他學科,把知識分成了幾個塊,每個年級可以講一個塊或兩個塊的內(nèi)容。新課標這樣處理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其他學科把目標分解到三個年級很容易,而語文學科卻很難。語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積累,是在不斷重復的過程中螺旋式上升的,不可能把語文能力層次按年級截然分開,而是在學習積累的過程中不斷加深理解和應用,這是語文學科特點所決定的。這樣就出現(xiàn)了以下情況:同一篇課文《囚綠記》,有的放在初中教材中講解,有的卻編入高中教材中。魯迅的文章《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和古文《鄒忌諷齊王納諫》過去放在高中教材中,現(xiàn)在卻放在初中教材中。陸游的詩《游山西村》,課標規(guī)定放在初中講解,但小學教材卻把它編了進去。修辭中的比喻和排比,小學在學,中學在學,大學也在學,不同的語境中就有不同的妙用,你能夠因為小學里學習過了,而在中招和高考時不再考試比喻和排比嗎?所以語文能力的劃分只能是粗線條的,如果有人認為,七年級的學生會做九年級的某個題目,就指責說題目沒有區(qū)分度,實在是忽略了語文學科的特點。
還有一點,據(jù)權威人士說,這次課標修定以后,原來全國編寫十多套語文教材的局面將要改變,至少政治、歷史、語文三個學科,國家將要統(tǒng)管起來編一套教材,或者國家教育部親自組建班子編兩三套質量信得過的教材供全國各地使用。原因大概有兩個方面:一是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的原因:日本在教科書中大做文章,篡改侵略中國的歷史,國內(nèi)也有人要刪除狼牙山五壯士的抗日故事,甚至有人宣揚平型關大捷也是假的。當然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爭論還有很多,其實,政治觀念從來是對立的,關鍵是看你站在誰的立場上說話。政治往往是要靠流血才能解決問題的。強制性僅僅是它的一個方面,因為教材也是國家意志的一個體現(xiàn)。另一個就是學術質量,教材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教材用的人很少,卻要靠本地的行政力量去推行教材的使用。
高中語文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5
我省明年即將全面推開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本學期教研組多次組織學習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引發(fā)了自己對一些問題的思考。
由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進行學習而導致課堂教學進度放慢,但是,我認為表面上看上去進度慢了,教學任務似乎沒有很好地按時完成,但從學生的學習的實際效果來看,這種“慢”還是有效果的。除了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知和領悟得到了落實之外,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愛護,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fā)和增強。以前那種老師只顧講解,不管學生有沒有自己的體會和感悟,有沒有學習的興趣和進取心,教學進度雖然掌握得很好,但教學的實際效果是可以想見的。
從現(xiàn)在實施課改的課堂教學實際來看,由過去那種學生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轉變?yōu)閷W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的時間和進度確實不像由老師“滿堂灌”那么好控制,因為學生的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是動態(tài)多變的。但畢竟課堂教學是應該有一個時間觀念和安排的。過去那種完全由老師牽著學生走的教學方式在許多教師的頭腦里還是比較根深蒂固的。所以,一當學生放開了思維,而又沒有很好地控制好時間,教學進度較為緩慢的時候,這種“積習”就不免抬起頭來。老師并不是不能“講”,關鍵是要講得精彩,講得恰是時候。那種以犧牲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代價的“講”是不合乎新課改精神的。
現(xiàn)在有很多教師還是經(jīng)常采取老師先設計好問題,提出來讓學生分小組去討論這種方法。雖然這樣可以使得學生直奔教材的重難點而去,既解決了主要問題,又節(jié)省了許多時間。我認為老用這種方法用新課標的精神去衡量有些不妥。人們常說:能提出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還重要。如果長期都是老師先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去展開討論,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yǎng)成一種惰性和依賴性,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就得不到培養(yǎng)。老師在備課時可以從課文本身和學生的理解出發(fā)設計好若干問題。但不要急于在學生整體感知教材之前就把問題塞給學生,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是被剝奪了。老師所設計的問題的提出要等到學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體會之后才提出來,而且最好是等學生自己先提出問題,如果有必要的話再進行討論以解決問題,然后老師再根據(jù)學生提問情況把學生沒有提到的問題而教師認為是比較重要的再向學生提出。如果學生已經(jīng)提到的問題就沒有必要再重復了。這樣,既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精神和能力,又可以解決老師認為比較重要的問題。
現(xiàn)在“語文新課標”十分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F(xiàn)在凡是進行語文課改的課堂教學學生熱烈討論的場面比比皆是。課堂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質疑問難和合作研究的習慣。在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之后,課堂上每每閃現(xiàn)出富有精彩見地的思想火花。我以為,課堂上主要時間應該要留給學生自主閱讀思考,當學生有問題而自己不能解決的時候,再讓學生討論解決,老師也應是參與討論與解決問題成員之一。只有在學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之后再進行的討論才是有效果的.。而且,進行討論老師還要注意對時間和內(nèi)容進行合理恰當?shù)陌才藕驼{控。因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程標準》)再者,毫無邊際的課堂討論是沒有休止,也是很難有結果的。當然,通過大家的討論,能得出一個相對較為合理的答案,也是必要的。但不是什么問題都要有個結果,存疑也可以,過程有時比結果更重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是對以前那種課堂教學只唯老師(《教參》)的理解為上,不考慮學生自己的領會如何的做法的反動。尊重學生自己獨特體驗,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不同見解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肯定和強化學生有時并不那么正確的“獨特體驗”和看法,而是要讓學生對教材有自己的感知和領悟,養(yǎng)成自己獨立思考并能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提出自己看法和見解的習慣。因為每一個人的生活閱歷和認知水平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學生,我們不能苛求他們的見解要如何高明和正確。更何況對于中國語言的理解見仁見智的情況是經(jīng)常有的,就正如人們常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賈寶玉”。新課標就提到要“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彼,當學生的見解未必盡然甚至謬誤的時候,我們還是首先要保護學生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權利和積極性,同時,引導學生或老師自己平等地(不是居高臨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說明他們見解不夠合理的理由。這樣做,是允許的也是必須的。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應該讓學生多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薄岸嘟佑|語文材料”就是要學生自己去多讀書,多背書。讀多了背多了語感就有了,書面語言的譴詞造句,謀篇布局的規(guī)律也就逐漸熟悉和掌握了。寫出的文字就能像韓愈說的那樣“文從字順各識職”了,F(xiàn)在許多老先生,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學家在內(nèi),他們一談起自己具有扎實的文字功底,無不回想起當年孩提時代讀書背書的經(jīng)歷來?傊,要使得學生像會說那樣會寫,就要讓他們多讀書,多背書,多寫作。這就是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和正道。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要綜合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考試只是評價方式之一!卑凑招抡n標精神,既要符合新課標課標精神,又要切實可行。下面我談談幾種具體的做法。
一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目的是為了全面考查學生的能力。筆試主要考查學生在閱讀和方面的能力。閱讀和寫作采取開卷的做法,試卷以能力立意,注重能力的遷移?谠囍饕疾閷W生的朗讀、背誦和口語表達、交際能力。
二結合:自評與互評相結合,讓學生對自己的語文能力情況(包括課內(nèi)外聽說讀寫等方面)作一個基本評價,等第分“A、B、C、D”四級;ピu是讓學生做“考官”,通過公布條件、自報申請、考查通過等程序確定“考官”人選和資格。然后授予他們以職權,對學生的背誦、朗讀及口語表達等進行“考試”。內(nèi)容采取臨時抽簽辦法確定。
三結合:過程與結果相結合。我們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語文過程的評價。對于學生的平時的課外閱讀、綜合性學習等語文實踐活動情況,要記載下來,作為同學的學習情況的記錄。這些記錄在期末評價當中要在學生的成績報告單上由具體描述。
四結合:描述和成績相結合。以前學生學習的結果只是單一的考試成績,現(xiàn)在,我們要把學生平時的學習語文的情感、態(tài)度和過程等情況作出描述,同考試成績一道,記入學生的學習情況檔案。
五結合:學校與家長相結合。家長對孩子在家的學習和表現(xiàn)應該是有所了解的。讓家長參與學生的評價,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也是一個促進。
【高中語文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新課標培訓的心得(精選5篇)08-25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新課標培訓心得(精選6篇)10-19
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2-05
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01-02
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08-16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01-05
新課標英語培訓心得體會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