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按照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進行編寫,但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教材中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折紙、制角、畫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然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在教學中,這就不可避免的要產生幾何圖形的抽象概括性與兒童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怎樣去解決這一矛盾呢?我認為最根本的途徑是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把對角的認識建立在豐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之上。
因此我先讓學生說說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識,把學習的主導權交給學生。再選擇其中兩個問題,以擬人化的語言提出“角的家在哪里?”,“角長什么樣子?”提出角的意義的懸念,重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課始,通過“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的活動,直觀感知“角”。這個活動學生喜歡,既能喚起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能激起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為學生的繼續(xù)學習搭起了現實生活與抽象數學的橋梁。角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對它也是相當熟悉,但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和數學意義上的角,通過課前調查我了解到他們的認識大多停留在“一個物體的邊沿,或是轉角的地方,就是角!倍@些就是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也是本課的學習起點。
從實物中抽象角,豐富學生的感知。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學上的角”。因此,在喚起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動態(tài)的過程把這些角抽象出來,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感知數學上的“角”的形象。而這些“數學上的角”跟學生“經驗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異,也會在他們的心理產生一種認知上的沖突,也正是這種沖突將激勵著學生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比較與發(fā)現中。
通過剛才的一系列活動,學生已經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著我們安排了及時的觀察、對比與發(fā)現,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稱——頂點、邊。逐步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然后及時設計“判斷”練習,通過辯認與說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通過多種方式的參與體驗,引導學生深化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
由于學生已經形成了角的正確表象,為了加深對角的特點的認識,我們又安排了“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的`體驗活動。讓他們在身邊尋找角!捌鋵嵲谀闵磉吘陀泻芏嘟,仔細觀察,你發(fā)現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也有角?”(“桌面上有角”;“書本上有角”;“紅領巾上有角”……)然后通過同桌互相指一指、摸一摸的活動過程,既能加深對角的特征的認識,還能讓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體驗到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性。孩子們紛紛舉手“頂點尖尖的,有些刺手!”“邊是平平的,很直,很滑!”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也能及時對某些錯誤的認識進行糾正與彌補。
接著動手做角,加深對角的認識與理解。小組活動時提供給學生紙條、各種形狀的紙、繩子、小棒等好多材料,學生可以借助這些材料做出角,學生展開活動時,老師參與學生中間,即時采集有用信息(如:引導學生發(fā)現,活動角可以用來比較角的大小為下面的教學做鋪墊),還有的學生用一種材料不止做出了一個角,教師及時表揚鼓勵,這個過程也是學生思維層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們多向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中不斷地閃現。這樣,學生在"做"中學,對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學生學習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比較角的大小、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對教材重新整合,利用學生手中的活動角為引子,引出了比較角大小的三個層次進行教學,首先,在“做”角的活動過程中就引導學生發(fā)現角有大小;其次,課件出現不能一眼看出大小的兩個角,發(fā)現可以利用重疊方法比較角的大小;然后是一眼能看出大小的角,引導學生發(fā)現可以用更多方法和工具材料幫助其比較大;最后,用邊長短不一(借用多媒體展示:角的兩邊像金箍棒一樣變長變短)但大小相同的兩個角比較,引導學生觀察探究獲得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大膽放手,讓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如畫角一段,教師不講如何畫角,而是鼓勵學生自己畫。開始,學生可能出現各式各樣的畫法,有的沒頂點,有的邊不直,有的比著現成的角描畫。針對畫角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鼓勵學生想辦法.最后,教師匯總同學們的想法,找到畫角的方法一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面畫兩條線。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于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我將觀察、操作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通過找一找、折一折、說一說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學中,我還充分應用了多媒體手段,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使學生的眼腦手口協(xié)調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氣氛。創(chuàng)造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多方面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積極探索,自己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新。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1、缺少數學與其他學科的知識整合。
2、不應只讓學生認識固定角,還要讓學生認識移動角,如生活中的雨刷器工作時形成的角等。充分的聯系實際生活。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本課教學通過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的學習內容,學生已經初步學會如何認識角,知道角的大小邊的長短無關,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張口越大角就越大。
而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忽視了學生對生活中的直觀物體的依賴性強。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來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先讓他們自己感受直角。在此過程中花費了一些時間,在判斷直角時,老師應該先做出正確的示范和引導,再讓學生自己去比一比。
在動手折直角的過程中,大多數數學都是用一張長方形的紙去折的,所以比較簡單,而我準備了一張不規(guī)則的報紙,用上下對折再左右對折的方法告訴學生折出來的一定是一個直角。
另外認識直角這一節(jié)課上,學生在三角尺上找直角是個難點,有部分學生找不到哪個角是直角,在課堂上應該多加以強調。
由于前面時間的把握不好,導致在畫直角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時間不夠,沒有完成本節(jié)課所預設的.內容。但在課后又將此內容補充了,由于學生在認識中的出現圖形存在的偏差,導致在畫直角的時候,就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需要學生能夠把直角的認識更加清楚才能畫出一個正確的直角,所以感覺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一節(jié)課要解決所有的內容有些困難。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4
我在教學“角的認識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了一個活動角,并帶到課堂上玩一玩,然后組內交流,看有什么發(fā)現。學生們興高采烈地“玩”起來,不一會兒,個個爭先恐后地要求發(fā)言:
生1:我們發(fā)現角可以自由地變大變小(用角演示)
生2:我們遇到了一個問題,不知道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ń涣鲿r,他們發(fā)現了用重合法驗證:兩個角大小一樣,初步感知到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關系,只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生3:我組發(fā)現下面的圖有3個角。
反思:
、眲邮謱嵺`也是教師角色轉變的體現。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苯處熤挥薪o學生充分的動手實踐的機會,學生的動手實踐才能實現。假如我不讓學生動手實踐(玩活動角),也就不會出現這樣精彩的片斷。這正是教師角色的徹底轉變,才為學生動手實踐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充分展示自己的潛能,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也遠遠超出了教師所預想的深度和廣度,真正展示了學生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潛力,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新理念。
⒉動手實踐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要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是重要的方式之一。課堂實踐證明,只要學生能夠動手實踐,實踐中有了自己的體驗,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就會得到巨大的激發(fā)。從這節(jié)課中,我讓學生玩一玩活動角(動手實踐),并生成疑問(兩個角誰大誰。,促使學生交流,實現了生生互動,在自由、寬松、和諧的氛圍中轉變了學習方式,收獲了“”有3個角的新知識,而這一切又恰恰是學生在充分動手實踐(玩活動角)的基礎上才實現的。
、硠邮謱嵺`體現了“三維目標”的.落實。
新課程要求我們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統(tǒng)一落實。從這一節(jié)中證明:學生動手實踐,能很好地實現“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落實。學生在動手實踐(操作活動角)的過程中掌握了“知識與技能”(角的認識與動手能力),同時也經歷了探求角的大小比較與什么有關的過程(過程),并在過程中學會了“重合法”(方法),當然,學生在玩活動角的過程中一直保持著高昂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情感),真正實現了“三維目標”的落實。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
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畫面的角及實物角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圖形角,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加深對角的認識和初步了解角的基本特征。教學中我通過以下幾個層次使學生形成關于角的正確表象:
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展開學習。
在課的一開始,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引出角,并通過觀察實物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歷抽象數學知識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學生依據對角的各部分的認識,自由選擇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發(fā)現角有大有小,從而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這樣的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進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
“角的初步認識”直觀性、操作性比較強,我設計了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等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通過指一指、折一折、摸一摸,動手操作具體感知角的頂點和邊,了解角的組成,然后通過動手做一個活動的角,從動態(tài)中認識角的形狀及大小變化,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建立了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fā)展了空間觀念,真正體現“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
三、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度較大的學習空間與時間。
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尤其是做角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新的思維空間,學生依據對角的各部分的認識,自由選擇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發(fā)現角是有大小的,進而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一層緊扣一層,層層都體現出教師的大膽放手、學生的自主參與。
四、發(fā)揮想象,訓練提高。
這節(jié)課的練習是我精心設計和安排的,我讓同學們在“藍貓對話室”里和兩位小朋友開開與心心一起判斷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增加一道思考題,讓學生比較數學課本表面上的角和課堂練習本上的角,這樣的安排,一方面把練習放在學生感興趣的一個情境中,為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更深的理解,教材上練習八的習題穿插在整堂課中,避免了集中練習給學生造成的疲勞感,特別是在課的末尾安排學生利用角來創(chuàng)作畫,將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性融為一體,豐富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同時也使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得到極大的鼓舞,可謂一舉多得。
不足:
第一:沒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比如學生在判斷兩個邊長不一樣便角的大小一樣的角時,決大多數學孩子都說這兩個角是邊長長的那個角大,這時我沒有把兩個角做成實物的形式從黑板上拿下來,重疊在一起比一比,如果這樣學生就能更加直觀的看出角的大小與它的邊長無關。
第二:我覺得在比較角的大小的時候也處理不好,學生折角后比較角的大小時,由于時間關系這個比的過程還太短,給學生提供的素材學生還不大會用,沒有提供一些有利于學生觀察、比較、探索的材料,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學效果還不夠好,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6
一、反思教學目標
1、在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愉悅和教學情境(擺小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課奠定基礎。
2、從直觀入手,通過多媒體演示找出主題圖中的角,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見到的角。從事物中抽象出角,讓學生觀察討論抽象出角的基本特征,完成知識的獨立建構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通過學生折角和摸角,加深對角的特征的認識,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樂,真正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同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通過辨認不同方向的角,讓學生對角的認識更加全面
4、觀看電腦演示,全班學生用手勢判斷所給的圖是不是角,掀起學生的學習熱潮。
5、用鉛筆把圖形中的角畫出來,從而通過練習,強化學生對角特征的掌握。
二、反思教學重難點
一節(jié)課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達到教學目標,其次是看重難突出了嗎?能在課堂教學中幫孩子解決難點嗎?因為教學就是為了幫學生解惑。我這節(jié)課的難點是
1、通過比較操作體會角大小跟角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2、用重疊法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但我在課堂上沒有很好的幫孩子解決問題,末能突破第二個難點,因為我采取剪短角的邊長和延長角的邊長的長度,引導學生不夠到位,效果不顯著。因此在今后教學中應該讓學生通過用兩或三個不同顏色表示長度不同邊長的角,再用重疊法通過學生直觀對比,就很容易觀察到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三、反思教學方法
這節(jié)課我的`主要教學方法是讓孩子自己去研究圖形,去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這個方向是對的,但做為老師應該如何去放,什么時候收呢?這才是最重要的。就這節(jié)課來說,我在畫角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夠放,先用電腦演示畫角,再讓學生畫角,雖然學生對于畫角的步驟比較好,但這樣的處理學生只會畫出同一方向的角,從而限制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后我們今后對于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放手讓學生嘗試畫角,在展示他們的作業(yè)的時候就可以互相糾正畫角的正確步驟了,這樣讓那些已犯錯誤的學生印象深刻。
四、反思整個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體現了一位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程度,沒有很好的“吃透”教材、分析好目標、重難點是不可能設計好一份教學設計的,而我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就沒有很好地分析學生的思維的發(fā)展,突破難點不夠深入,所以在寫教學設計前,還是要很好的理解教材,首先要做好單元教學設計及單元教學目標,然后備課時注意這節(jié)課前后知識的聯系,并設計好本節(jié)課的目標、重點、難點,還要考慮到自己的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
我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fā)精心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如課前多創(chuàng)設一此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深厚的興趣和親切感,同時在課堂上多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7
《角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是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于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我將觀察、操作、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本節(jié)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認識角、找角、折角、比角、畫角。針對這幾個環(huán)節(jié),我做了以下思考:
首先,在教學導入的環(huán)節(jié),我從學生認識的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出發(fā),用一朵云朵把他們遮住一部分,讓學生猜出他們各自是什么圖形并說出理由。從而引發(fā)學生思考:你認為角是什么樣子的?學生猜想角是尖尖的、直直的。從而引出課題:角的認識。這樣的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本課時的學習充滿期待。
其次,在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的環(huán)節(jié)時,我讓一學生指三角板中的角,學生指出三個點。我趁機在黑板上點一點問“這是角嗎?”“怎樣才能是角?”。讓學生進行猜想教師再進行引導,把學生想象中的角表示出來。設計這環(huán)節(jié)時,我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沒有從物體上找角,抽出角。而是直接通過引導把學生想象中的角展示出來。以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fā),學生對角并不是一無所知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對角建立了表象,只是對角的表象模糊,也不知道怎樣準確的'描述。在點出一點后,問學生這是角嗎?學生很肯定的回答,這不是角,只是一個點。
當教師問學生怎樣才能是一個角的時候,學生紛紛指出還有兩條直直的線。當教學到這里時,教師故意畫出兩條不是從頂點出發(fā)的直線,問學生這是角嗎?那怎樣才是。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語言描述方面能力弱,學生知道卻無法用數學語言準確的描述,此時我引導學生問:這兩條直線從哪里開始畫?學生頓時反應應該從這個點開始畫兩條直直的線,當我完整出示一個角后,我清晰的聽到了幾個呼氣的聲音,忙著答道這是角。顯然學生對完整出示的角顯得很興奮。在指角的時候,我不單單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稱,更注重請學生指出,兩邊之間形成的大小就是角,用角的弧度表示,讓學生初步感知,弧度的長就是角的大小。以便于高段的數學接軌。
最后在探究角的基本特征的環(huán)節(jié)時,我創(chuàng)設了折角和比角兩個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嘗試折角后,讓學生談談你是怎么折的,說說角的各部分名稱,及標出角的符號,讓學生知道角在哪里?初步感知角的大小。當我出示邊比角長的角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生都認為邊長的角大,經過一番的引導,讓學生說說哪里是角,從中讓學生明白,不管邊有多長,角的弧度線沒有發(fā)生變化。由于在引導的時候,沒有讓學生清楚明白角的大小就看角的叉口。所以在教學時,不管老師怎么引導,還是有部分學生一知半解,而我就直接出示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度無關,不管學生懂與不懂。其實在教學到這步時,教師可以把這一環(huán)放在一邊,可導入問學生角的大小究竟與什么有關?從而進行教學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學完之后再來研究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更水到渠成,而不是教師強塞給學生的知識。
本節(jié)課自始至終貫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這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和幾何初步知識直觀、操作性強的知識特點,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了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活動教學思想。我把原來的知識傳授設計成了一連串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fā)展,整個教學過程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學生真正動了起來,課堂真正活起來。
在教學完本課時后,我覺得研究教材很重要,只要我們吃透了教材,我們教學設計才可以有的放矢的進行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的學情,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接受能力。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8
本節(jié)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有關角的知識,雖然生活中處處有角,學生并不陌生,但是有些知識學生學起來還是抽象和難以理解的。
“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這個知識點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我在講的時候組織孩子們用活動角開展了邊操作邊思考的活動:“怎樣才能擺出一個大一點的`角?怎樣又能擺出一個小一點的角?”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到:活動角的兩條邊的長短始終沒變,所以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張開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張開的口越小,角就越小。所以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這簡單而有一定思維含量的教學難點,就輕而易舉地突破了。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9
《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通過我們坊內老師對任教班級的前測,發(fā)現學生基本上對于角都有了初步的認識,然而他們的認識偏向生活化,比如他們知道我們身邊的物體存在角,如書桌、課本、門、國旗、紅領巾等有角,然讓其指出角在哪里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指向角的頂點處,由此可見對角的`定義的理解與掌握是本課的一大難點,尤其是角的辨識。
通過兩個多月的學習,我們也充滿了激情與沖勁,希望能借助信息技術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課的內容,然實際教學中,由于條件的限制,我們只運用了課件與實物投影,但效果仍是不錯的,尤其是課件中角的動畫演示,形象而生動,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激情,讓他們對課程的學習充滿興趣。
在課程的設計上,我們更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識的培養(yǎng),讓學生通過觀察、辨認、交流、合作和動手操作等活動去豐富知識,掌握角的定義與特點,并指導角的特性。
我認為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因為課的內容較多,也更側重于實際操作,導致動筆練習內容比較少。再則,由于信息技術的使用稍顯貧乏,使得課程的呈現稍有不足。但坊內老師的反響倒是不錯,認為在教學的重難點把握上抓住了關鍵,也讓學生建立了對角的認識,形成了表象。
希望能在之后的教學中運用更多的信息技術,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
作為第三單元的第1課時,角這部分知識比較簡單,而且教材的設計完整地呈現了角從實物中抽象出來的過程、角的特征、角的變化、角的畫法,所以對于學生來說,教材就是一個很好地自學材料,所以這節(jié)課我就放手直接交給學生自主進行了。
課堂一開始我就直接點明本節(jié)課利用10分鐘自己閱讀課本,然后我來提問,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們一聽特別興奮,還沒試過這種完全放手的學習方法呢,一個個認真地閱讀起來。我開始將問題板書在黑板上:1。什么是角?2。角有什么特征?3。怎么畫角?4。你能利用手中的物品做一個角嗎?
學生們獨立學習完成,一個個地舉起了小手,迫不及待地回答問題,并且說出從課本那句話找到的答案。很快我們就總結出了角的特征:1個頂點2條邊。在畫角環(huán)節(jié),選取學生上臺展示,邊演示邊說過程,重點一起分析了先畫什么,為什么強調必須是兩個不同的`方向,為什么必須是筆直的線,學生們認真閱讀教材后都能回答到點子上,而且因為是自己的發(fā)現,成就感頗高。
最后再讓學生們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因為明確了角的特征,孩子們你一嘴我一嘴地說起來,異常興奮。
很多時候我們不敢放手將課堂交給學生,總是害怕學生學不會、學不透,有的時候真的是我們太過憂心,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你會發(fā)現學生總能給你驚喜。
學習歸根到底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方法交給學生之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越強,主觀能動性越強,學生的學習力就越強,而學習力正是我們目前所缺的技能。所以不放在課堂上放放手,你少講點,讓學生多思考、多說說。畢竟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我們就不用講了,在備課時一定要善于甄別那些課程內容能夠放手交給學生,如果是學生獨立學習有困難的課時,你這樣放手,那效果可就差了,說不定還會打消學習積極性呢。所以該放手就放手,不該放手千萬不要放手,度要把握住。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1
《角的初步認識》主要教學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這些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體現數學教學內容“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首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找身邊的角,使學生對角有初步鷹爪感知,形成初步的印象。然后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模型,在感知模型后再次回到生活,尋找周圍的角。讓學生貼近生活學習數學,使抽象的數學圖形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有親切感,易于接受的事物,使學生能自覺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思考、解決周圍的問題。在教學直角時,我多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參與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來體驗認識直角,并讓學生發(fā)現我們可以通過三角板畫出直角。
在學生動手畫角的時候,要及時給予學生肯定,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數學教學一向來都是以知識和技能為重要目標的,直至到了新的課程標準出臺才有了“經歷、體驗”這樣的詞語。以往可能在文科的教學中更注重學生的自我的體驗,因為文科更需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感受來理解文章的意蘊,那么在理科中又為什么要提到這個字眼呢。我覺得無論是哪一門學科,哪一種教育,其心理機制是一樣的,什么東西都必須是來自學生內心的,無論是知識的重點還是難點,無論是他們容易出錯的地方,只有學生自己體會到了這個點的重要性,學生才能真正的重視起其中的一個或者幾個問題。
體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所以在畫角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先讓學生回顧自己剛才創(chuàng)造角的時候是怎樣畫的?因為有了剛才畫角的過程,學生紛紛敘說自己的畫角的步驟,這個步驟有比較成功的、簡便的,也有比較繁雜的,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說,先畫一條邊,再畫一條邊,然后再將兩條邊延長到相交點,這個方法就有很多同學認為過于復雜,都比較喜歡先畫點再畫邊的方法。因為學生對于畫角都有了切身的體驗,所以能夠認同比較好的畫法,所以,我覺得建立在學生體驗的基礎上的教學,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正確的認識是很有好處的.。
體驗帶來的是一種學習的革命,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進入體驗的概念,要不斷豐富學生的體驗。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學生對于幾何類的知識很抽象,他們思維轉不過來,雖然課堂上回答得很好,但從作業(yè)、練習方面來看,學生掌握不是很好,因此,課后,我向同組的老師請教,在幾何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很抽象。
課后我覺得在比較角的大小的處理上還不夠好,學生折角后比較角的大小,這個比的過程還太短,給學生提供的素材太過于開放,沒有提供一些有利于學生觀察、比較、探索的材料,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學效果還不夠好,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既是實際生活的需要,也是學生后面繼續(xù)學習幾何知識的需要。在具體編排上,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引領學生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同時通過多種活動及動手操作,調動學生多感官的參與,使學生從多角度認識角。
根據學生情況及本課的要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技能目標:結合生活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體會角是有大小的,感悟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豐富學生對角的直觀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目標: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通過學生自己制作角,增強學生的數學的應用意識。教學重點: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引導學生會畫角,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有關。
一、反思教學的優(yōu)缺點通過教學演示,本人感覺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應該是理想的,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談一談:
1.情景引入,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由于角在實際生活中有著豐富的“原型”,學生對此也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因此我呈現了學生非常熟悉的校園生活情境圖,進而激發(fā)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由此引出角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到角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對生活進行觀察的能力。
2、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讓學生看到數學知識形成和發(fā)展過程,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
兒童的理解來自于他們作用于物體的活動,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學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的.經驗,才便于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學的概念和法則。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我通過找找、看看、摸摸、畫畫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從直觀到抽象的理解什么是角,角有什么特征,讓學生親歷數學知識的形成,從而建立起表象,突破教學難點。
3、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爭讓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活動是一個生動的,主動和具有個性的過程。本節(jié)課中,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敖處熓菙祵W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真誠地與學生合作,共同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課堂文化。
二、反思問題,及本次教學實踐的收獲及悟出的道理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可以說讓我收獲多多,而教師只有積極主動地把握臨時生成的環(huán)節(jié),及時反思和調整教學內容,才能更有效的來調控課堂!首先談談我的收獲:
1、作為一名教師,要主動駕馭教材,從整體著眼,優(yōu)化教學內容,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條件,增強知識建構的有效性。
由于制作課件時,教學素材有限,所以只能讓學生觀察課本上校園圖,并沒有采用學生實際生活的校園圖,并且不能從其中的實物中抽象出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抽象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如能采用學生自己生活的校園圖,應該可以大大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了愿意主動去探究新知,讓學生理解數學就在身邊。
這也讓我領悟到:教材只是教師教學的一個憑借,而不是惟一的標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組出具有遷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教學活動。因此,我們要樹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從而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要讓學生暴露認知的障礙,使數學學習成為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往往只重視知識的傳承,而忽視了學生動手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F代教育要求我們必須創(chuàng)設一種環(huán)境,有意識地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知、感悟和體驗,進而上升至智慧。
本節(jié)課我設置了讓學生指角的活動,在此活動中,有部分學生指出的角就是一個點,在教學中,我并沒有急于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而是充分利用了學生認識過程中的這一知識“盲點”,讓學生暴露認知的障礙,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正誤,把學生對角的認識自然地從生活實際過渡到數學知識,這樣學生并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構建新知。
3、提問要抓住學生的思維方式,要促使知識逐漸深化這也讓我領悟到: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抓住學生的思維方式提問,這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刺激素。提問時,要特別注意方法和技巧,語言要生動、形象、具體,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同時要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和接受能力來提問,讓學生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跳著摘桃子,讓學生學習能力弱的學生也能跳著摘桃子。
三、對不足之處的改進策略及設想。
通過本次的教學,本人也增加了幾點小設想:
1、能否增加有現實意義的內容,使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內容的選取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在學生在處理練習時,能否增加有現實意義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能運用到生活中去,讓學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2、增加課堂的預見性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發(fā)現在上課前,教師要能預見學生會在哪一個問題上出“意外”,本人對課堂的預見性還不夠。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問題之一。但是也讓我領悟到:在教學應該沿著學生發(fā)展的路徑來進行?茖W的教學過程是一個開放的、不斷生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不確定性和非預定性的因素。課前時,教師要能預見學生會在哪一個問題上出“意外”,教師就應該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當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時,教師就應該及時地抓住并納入教學內容之中,使之適應學生的需要在這方面我還很欠缺,還有待我在教學去實踐去探索!
經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更注重了自身知識的拓展,注重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其積極了解更多的有關知識,獲得進一步學習的能力,教育學生學以致用。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3
本節(jié)課有成功之處,也有好多不足之處。自己覺得最有進步的地方就是時間的安排問題上,一節(jié)課講完了習題,以前總是講不完自己準備的內容。最大的'不足是,自己對本節(jié)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設計的不合理,通過修改,最后把重要的東西丟掉了。以后還需要注意,有的教學內容不能為了節(jié)省時間就舍去。
需要改進的地方如下:
1在導入時,說發(fā)現什么平面圖形之前還是要加入讓學生們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東西這一環(huán)節(jié),目的是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2折角之前需要有一個做活動角的過程,而且要求邊長長度一樣。然后讓同桌進行小組合作:變大變小、一樣大等。接下來可以加入折角。這樣目的很明確,讓學生真正明白角的大小是與什么有關的。
3為了體現合作探究,不能怕時間不夠,而放棄學生自己先嘗試畫角的過程。
4學習卡用途不大,以后書上的習題直接在書上做,還有畫角可以在練習本上做。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4
《角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時,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這節(jié)課楊紅麗老師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認知特點,為學生提供生活場景,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動畫情景,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參與積極性高。下面我將代表評委組進行以下幾點評析。
一、課堂設計富有童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游戲、玩樂,是兒童的天性。那么,本節(jié)的開頭楊老師就設計了“猜圖形”的游戲,從圓形到三角形,這樣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初步感知角的特點。比角的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同時,又處于課堂的后半節(jié)階段,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易疲勞,而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設計了“悟空變變變”的游戲,形象而有趣的把抽象的知識直觀的進行演示,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難點,并且是印象深刻。
二、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生活背景,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
本節(jié)課從學生熟悉的的校園場景引入,將新知識的學習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上,在主題圖中分小組找角,幫助學生逐步確立“角”的表象,然后又在自己的身邊找角,從而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給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節(jié)課教師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如:觀察主體圖小組合作找角,根據角的特點用一個圓形創(chuàng)造角、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角的各部分名稱、觀察活動角的變化后總結角的大小變化關系。通過這些有效的教學手段,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以訓練,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我們的每一節(jié)都會折射出一些不足,從而更加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
《課標》中指出:“教師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
1、在用尺子畫角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大膽放手先讓學生獨立畫角。因為在上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已學習了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三部分組成的。所以,這時教師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先自己畫角,教師可巡視發(fā)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課堂生成作品,讓他們講自己的畫角方法,最后選出最優(yōu)化的畫法,教師再次在黑板上進行示范性的畫角。因為課堂中教師出示了三角尺,所以,大部分學生自己嘗試畫角時都是用的三角尺。這時,教師可以問:你會用直尺畫一個角嗎?學生再次用正確的方法畫角,這樣對這部分知識掌握的就會更加牢固。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2、在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時,可以先讓學生討論,匯報他們的初步認知,然后再進一步引導觀察,最后總結出影響角大小的因素。課堂中我們教師應該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思考、交流、探討、質疑的機會,讓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落實。
每次聆聽這樣的公開課,我都會從不同授課教師的教學風格中學習到最寶貴的課堂教學智慧,今后自己繼續(xù)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yǎng)。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
《角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角的認識是低年級的學生對幾何平面圖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種認識飛躍。因此要特別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從生活中來抽象出角。同時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設多種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用實物來演示,讓學生來觀察,觸摸,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營造生動,鮮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經歷了認識角,感受角,給角取名字,折出角,制作角,畫出角的整個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然而,本節(jié)課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課后,我對課堂上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如下反思:
一、難點突破不夠。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我試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得出結論,但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存量有限,對生活中的知識感悟不能靈活的運用到學習中來,導致探究新知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大量引導,耗費了很多的時間。在難點突破時,由于我備課時考慮的不夠,在課堂上把角的各部分名稱放到了后半部分,沒有更好的聯系前后,因此小部分學生沒能完全的突破難點。
二、學生探究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
數學學習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索取知識,而不是接受知識。在這節(jié)課中,我過多的設計了學生去主動探究,學生探究需要大量的時間,所以,最后的拓展練習時由于時間不夠,只能匆匆收尾。在以后的教學中,讓學生探究的問題還應設置的更具目的性,更有針對性,這樣才能達到探究的效果,又不影響教學的進度。
三、拓展練習設計層次性不夠。
練習的'設計要有層次性,讓各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在這堂課的練習設計時,我注重提高低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忽視了高層次學生的需求。從而高層次的學生有種“吃不飽”的現象,也錯失了學生開動思維,產生思維碰撞的機會,讓課堂失去了色彩。
教學是教與學相長的過程。教學之路漫漫,在以后的教學生涯里,我還需要不斷的向其他優(yōu)秀教師學習,積累經驗。相信功夫不負苦心人,只要堅持鉆研,我們都能找到屬于適合自己的方法,給學生撐起一片學習的藍天。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6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個獨立段的教學內容。對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然而卻不會用規(guī)范的數學語言來指、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這樣設定:“結合生活情景及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各種學習活動,領悟角的一些特征,感受角的生活原型;會用尺子畫角,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能力!蓖瑫r把“角的大小的決定因素—與兩條邊叉口張開的程度關,張得越開角越大,反之越小;與邊的長短無關”作為本課的難點來進行突破。作為低段數學教研組的第一堂教研課,多少感覺有些壓力。上完課之后,自我感覺這節(jié)課基本達成了教學設想期望的目標,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1、能夠做到環(huán)節(jié)緊湊,思路清晰,從而形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開門見山由“角”字帶給你的想法到情景圖中找、指角再到揭示課題,其次是放手讓學生在猜、折、做、畫等各種數學活動中認識角,再拓展延伸,最后是歸納交流。各環(huán)節(jié)過渡比較自然,而且自我感覺流暢。
課堂教學中,我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結構。注重豐富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對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實現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主動活潑、主動有效的進行學習。讓全體學生自始自終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并不斷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2、注重語言表達。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等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敢想敢說。凡是通過思考能說的我從來不包辦代替,留給學生充分發(fā)言的機會。
但不足之處也有幾點:
(1)在時間上分配的不夠好,以至于討論時間稍長,影響了后來學生的畫角和相應的練習,這部分內容,學生還沒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結束了。原訂討論角的大小時為第一個高潮,練習之后通過巧妙剪角游戲再出現第二次學生情緒的高潮,很可惜,沒有達成。
(2)對學生備的不夠。在做活動角過程中,我拋給學生的問題是:“你發(fā)現了什么?”我的意在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兩邊叉開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學生就是不能明確我的意思,不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說不到點上。后來我引導說:從大小上看,它們和什么有關?學生們這才能夠說出來。這也難怪,學生對角的本質特征的理解有一個過程,很多時候我太著急。而且,對教學語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7
經過反復修改教案和幾次試課,我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有了更深的了解。一方面,教師的教學不能違背學生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浪漫的認知過程;精密度—合成即學生對新知識有模糊的認知,在教師的教學指導過程中形成準確的認知,最終在理解的基礎上具備綜合運用的能力。另一方面,一堂好的.數學課不一定要精彩,但必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學語言嚴謹規(guī)范,問題設計合理,教學環(huán)節(jié)層次分明。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在思考時有一個可把握的把握。最后,課前與孩子溝通,掌握學生的背景概念,有利于掌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知誤區(qū)。
從高中開始學習,做一名榜樣。正如陶行知所說的那樣:";教師的道德素質不僅是規(guī)范自身行為的需要,也是教育學生的需要。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在于教育人,不僅用自己的知識,而且用自己的道德教育,不僅用自己的語言傳授知識,我們應該用自己的靈魂塑造學生的靈魂&“把孩子銘記在心,不僅需要我們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也需要教師以身作則,不斷學習。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8
這節(jié)課孫老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材的編排特點,教學設計有以下特點:
一、創(chuàng)設情境,準確找出物體表面的角
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上課開始,孫老師利用課件展示主題圖——學生熟悉的校園一角,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什么?找出呈現在各中圖形中的角;同時讓學生找一找教室中那些物體上有角。通過找角的活動,使學生對角圖形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由具體到抽象,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充分放手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新知運用新知,培養(yǎng)能力
孫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為了讓學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師組織學生找一找、摸一摸、辯一辯,畫一畫的活動。
先讓學生找一找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培養(yǎng)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
讓學生拿出三角板,任意摸一摸板面上的一個角,說一說有什么感受?偨Y出角的特征: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這樣為學生學習畫角找到了依據。
畫角這一環(huán)節(jié),孫教師通過用美麗圖畫打扮高密慶!笆弧眹鴳c節(jié),引導學生想到需要畫角,激起學生很想學習畫角的強烈愿望。這里教師先讓學生嘗試畫一畫教師引一引的方法,解決了畫角這一重點。這里過渡比較自然。
在突破角的大小與其兩邊長短無關這一難點,孫老師先利用同學們比較喜愛的孫悟空與金箍棒的故事引入,以激發(fā)起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欲望,從而讓學生各顯身手獻計獻策,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充分利用電腦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兩角的重合以及邊的變化來使學生進行直觀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鞏固練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把鞏固知識融于游戲創(chuàng)造性地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運用掌握,符合兒童的學習特點。真正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這一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三、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課的最后,孫老設計由依據對角的各部分的認識,用學生自由選擇材料做的角,在互相交流中進一步鞏固角有大有小而與邊的長短無關,這樣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正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融趣味性、知識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性為一體,增強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使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得到極大的鼓舞,從而使學生一舉多得。
本節(jié)課如果再在學生出現端點與頂點分得不十分清楚時,抓住一學生說的頂點時進行強調教學頂點就更好了。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9
“角的初步認識”是一個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因為新的課程改革提倡的是讓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所以我在備課時,設計了讓學生自己動手發(fā)現知識的活動。全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入,在學生原有的對圖形的認識的基礎上,利用小棒擺圖形,當擺到三角形時問:再拿走一根后是什么圖形?從而自然地引入所學的內容。第二部分是活動實踐并小結。第三部分是練習。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據自己對角的感受制作角、結合課本和實踐小結角的特征、畫角等幾個部分。這里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識,自主學習,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也是整堂課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驗教師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和對所教學內容的熟悉程度。因為教師很難預料到學生在操作實踐中會出現什么問題。教學中,我對于自己備課時沒有預料到的情況及時做出了靈活處理,沒有生硬地把學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設計的思路。如在讓學生自己制作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用兩條硬紙條做出三種不同情況的“角”,一種是常見的只有一個角,另一種是十字形的“角”,還有的'是T字形的“角”。這里學生做的時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幾個角,只認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則是自己知道發(fā)現并創(chuàng)造出來。教師此時應因勢利導,先讓學生說出他說的角是指哪個,問僅此一個角嗎,還有嗎,能比畫出來給大家看看嗎?并及時給予表揚,這樣既能鼓勵其積極性,又能鞏固對角的認識,一舉兩得。
新課改給廣大教師提供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師們也在教學中根據它采取了許多新的方法,創(chuàng)設了許多情境。但僅此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從思想上時刻意識到學生自主參與、體驗學習、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重要性,讓學生真正自主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想,去做,去交流,去發(fā)現,從自己的成敗體驗中獲取知識,這樣的學習才是積極的、有價值的學習。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0
通過對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然而卻不會用規(guī)范的數學語言來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這樣設定:“結合生活情景及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各種學習活動,領悟角的一些特征,感受角的生活原型;會用尺子畫角,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能力!蓖瑫r把“角的`大小的決定因素—與兩條邊叉口張開的程度有關,張得越開角越大,反之越;與邊的長短無關,學生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7-31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8-11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8-24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優(yōu)秀】07-07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熱門)07-07
(推薦)《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7-05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篇01-10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21篇)10-17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4篇02-14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