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通用2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wù)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1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常識性課文,如果用單一的抓重點句、重點詞談體會,再來指導學生感情朗讀的方式教學,容易引起學生語言感知上的疲勞,學生便會缺乏興趣,注意力分散。經(jīng)過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換一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jù)學生平日愛畫畫的特點,我決定對重點段采取以直觀形象的簡筆畫、動手演一演,讓每個孩子都參與進去,誰知我的這一想法竟然在課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證。由此,使我深深地領(lǐng)悟到簡筆畫、肢體語言的的妙用確實對理解語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簡筆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直觀形象的簡筆畫,可以將語言文字所敘述的事物,描繪成鮮活有趣、看的喜愛、感受真切的東西,使課堂氣氛一下子變得情趣萬千,充滿了勃勃生機。如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時,便發(fā)揮了學生的'特長動手畫一畫,起初大部分學生都畫得不正確,沒有弄清爬山虎腳的位置,當我放足時間讓學生找到書本上有關(guān)的語句,朗讀反復(fù)琢磨,尋找自己畫上的不足。這一設(shè)計竟使學生情緒高漲的朗讀起來,他們緊鎖眉頭細細斟酌,不一會兒,一幅幅作品就在他們手中誕生了,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二、巧用肢體語言能幫助突破教學的難點。
俗話說得好:“人的肢體語言是最為豐富的,也是魅力的。”課文第四自然段,講述的是爬山虎怎樣爬墻的,如果單單的讓學生找到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觸、巴、拉、貼)來說一說是怎樣爬的,學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這兒,我讓學生們都把兩只手伸出來,把自己的胳膊當作爬上虎的一根莖,手當作爬山虎的細絲,手指肚當作細絲的小圓點。先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自己演練一下爬山虎是怎樣爬墻的;接著指名讓學生到黑板上來演示,把黑板當作一面墻,先把手指肚觸著墻,胳膊彎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個身體就貼近黑板,就這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經(jīng)過同學們的演示講解,學生由原來誤認為爬山虎像人一樣雙腳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漸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樣爬墻的。
由此可見,恰到好處的運用簡筆畫、肢體演示,能降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內(nèi)容的難度,學生也比較喜歡這種形式,的確做到了在樂中學,學中得。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2
教學程序介紹:
在進行本課教學之前,我安排了預(yù)習題,其中最后一題為: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介紹和自己的理解畫一幅“爬墻圖”。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好多同學沒有認真聽我講課,而是一直在擺弄他們的畫。我立刻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必須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整。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我投其所好:采用競賽的方式,讓男女同學各選一名代表,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畫。學生們的情緒都被調(diào)動了起來,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了這個焦點上,表現(xiàn)得都相當認真、慎重,選出的同學畫得也非常細致。然后我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仔細觀察互相比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問、找出圖文不符的地方。
男女生之間為了找出對方的缺點都十分認真地邊看書邊觀察起來。不一會,就紛紛舉起了手:從爬山虎的顏色、葉片、莖、腳生長的位置、腳的樣子,甚至連爬山虎的生長經(jīng)歷中的變化也都提了出來,課堂氣氛一下子達到了高潮。我也被同學們的這種學習和鉆研知識的熱情所感染。在我腦海中原來設(shè)計的一大堆板書一下子被一幅精美的圖案所代替了:對,應(yīng)當進一步擴大戰(zhàn)果,讓每一個學生都動手畫一幅爬墻圖,要求是看誰畫得準、畫得像。
立刻之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筆來。就連平時最不愛學習的同學也在那兒埋頭苦干起來。我找了一名小畫手,上黑板作畫,讓它作為本課的教學板書。我看著同學們的畫,我內(nèi)心一陣陣激動和興奮:我所要講的、要強調(diào)的居然都在同學們畫圖的過程中不同程度地體現(xiàn)出來了。我趁熱打鐵進一步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互相評價和指正,許多細微的知識點在同學們的發(fā)言中一個一個地突現(xiàn)出來:爬山虎的腳是長在葉柄的反面的;葉片是一順兒朝下的;爬山虎是靠細絲頭上長出的小圓片巴住墻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整堂課完全在學生自主活動中、在學生動手創(chuàng)造與發(fā)現(xiàn)中完成了,有的同學的表現(xiàn)還替代了老師的角色。課的最后在黑板上僅留下了一幅精美的`圖案“爬山虎的爬墻圖”和同學們無限的遐想與創(chuàng)造空間。
教學反思:
在后來的作業(yè)課中我問學生:學了這一課有什么收獲?學生們有的說他認識了爬山虎;有的說他開始喜歡爬山虎了;有的說畫圖、寫作必須認真地觀察、比較才能做得更準確;還有的竟然說爬山虎很可愛,能美化環(huán)境,建議學校四周的圍墻前都種上爬山虎,把我們的校園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讓我沒有想到。這些不都是我這一課教學所期望的嗎?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知道了運用知識來美化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
我在嘆服學生的同時,認真地總結(jié)了本課的教學:如果我沒能及時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狀況;如果我沒能及時地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如果我沒能讓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同時去親自動手體驗;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備好的教案進行……那這一節(jié)課的效果會是這樣的嗎?
我深深地感觸到:
1、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參與教學,讓學生有體驗的權(quán)利,讓學生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求知;
2、在課堂教與學的活動中,學生要擁有的不僅僅是知識,他們更需要興趣。
3、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有語文知識,也要有數(shù)學、美術(shù)、音樂等的有機結(jié)。
4、學生資源是最豐富的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新的課程理念,給了我新的教學思想,指導我在新的課堂教學中遠航。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3
這節(jié)課,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解作者所描寫的爬山虎的腳的樣子及它們是如何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在上了這節(jié)課之后,又詳細地觀看了自己的視頻,感覺存在許多不足,課堂上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都在意料之外。
一、努力把學習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引導他們學會一些學習方法,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我請小老師范讀課文,讓學生評價,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和小伙伴共同學習,給他們充分的思考的時間,這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二、以讀為本,讓書聲回歸課堂閱讀教學就要以讀文本,要讓書聲成為課堂的主旋律。
這篇課文語言準確,應(yīng)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當。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段落去讀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葉子的動態(tài)美和靜態(tài)美后,配樂和畫美讀,在讀中培養(yǎng)了語感,在讀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滲透爬山虎腳的攀登精神后,讓學生再讀,學生就會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氣息,獲得了情感的`體驗。在畫爬山虎的腳的時候,不少同學一直找不準腳的位置,我也是讓學生反復(fù)讀相關(guān)的段落,找關(guān)鍵詞,用心去讀書。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4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說明文,這種文體很淺顯易懂。這篇課文細致的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讀后使我們也產(chǎn)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
在教學中,我只注重了學生如何理解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的爬的過程,而忽視了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沒有讀熟課文的基礎(chǔ)上就開始切入課文內(nèi)容,因此,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沒有教好的完成。整堂課學生讀的較少,而且學生存在讀書拖長音的現(xiàn)象。 學生參與的較少,只有少數(shù)同學參與到課堂中來,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還有待提高。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yīng)該重視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多示范,培養(yǎng)出學生的語感,力爭每篇課文都讓學生能讀準,讀熟,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5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幾點還算可以:
1、學生通過課文內(nèi)容完成爬山虎的腳的繪畫工作,并且培養(yǎng)了他們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在畫爬山虎的腳時,學生能夠真正的動手去畫,體現(xiàn)了語文與美術(shù)學科的整合。
2、課文在寫爬山虎的腳的時候,前后用了兩個生動形象的比喻句,開始把爬山虎的腳比作蝸牛的觸角,后來又把爬山虎的腳比作蛟龍的`爪子,我把這兩個比喻句提出來,讓學生體會爬山虎的腳在生長過程中是有變化的,且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比喻句用得準確,恰當。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給學生提供了一些植物的素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細心觀察,進行段式訓練,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寫的作品給大家展示,共同進步。
當然,我覺得以下幾點不足:
1、首先是在兩分鐘訓練時,并沒有把學生的積極性帶動起來,使學生讀詞的聲音很小,在剛上課時,我檢測學生對于字詞的掌握情況,發(fā)現(xiàn)個別學生還是沒有掌握好字的讀音,這就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把讀準字音作為重點內(nèi)容,對于個別學生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2、根據(jù)我聽課之后的想法,我認為在畫圖的時候進行小組合作能夠畫出準確、恰當?shù)呐郎交⒌哪_來。既可以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精神,又讓孩子們體會到了互幫互助完成任務(wù)的快樂感,在這一點上需要向其他老師學習。
3、有部分知識點講的不是很清楚,學生不容易理解,例如:在講到“一腳一腳”是否可以替換成“一步一步”時,并沒有給學生講出來,這個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向其他有經(jīng)驗的教師學習。由于教學經(jīng)驗積累尚有許多不足,教學中,我還不能對重點詞進行比較的講解。
4、根據(jù)其他老師的評價,讓我認識到了,要結(jié)合自己的想法去講,別人的課件不是自己的想法,備課不充分導致沒用的話語比較多,讓學生的興趣降低。
5、在分析課文時,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我并沒有講出來,雖然我提到了這個問題,但是并沒人深入的為學生講解。那就是: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么還要寫它的葉子呢?這個問題對于學生理解整篇文章的結(jié)構(gòu)還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雖然課上我提出這個問題,但是我并沒有把這個問題說清楚,導致學生不理解。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改正以上的不足,多聽課,積累教學經(jīng)驗。
6、在上課的時候?qū)別學生關(guān)注的不夠,對于這方面的能力要在平時的教學時多注意。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6
一、教材簡析: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這篇課文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課文的重點部分是3至5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莖上的卷須比作“腳”,非常生動地描寫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以及它是怎樣向上攀爬的。通過讀文可以體會到,作者對爬山虎的觀察細致入微,而且是連續(xù)觀察了很長時間。 本文教學重難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在講之前,我要求學生到學校操場去觀察爬山虎,并寫了觀察日記《我觀察到的爬山虎》。學生對爬山虎有了初步的了解。學生對爬山虎的腳有了感性認識。
二、評價:
激趣導入采用猜謎語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回答問題的主動性較高。導思釋疑教學方法的使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疑問,教師引導學生將問題一一解決,這三個問題恰恰是文章的中心問題,也是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難點。將課文重點段的背誦訓練穿插于教學過程當中,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記憶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積累語言的能力。
本次公開課的缺點也不少:比如在學生提出爬山虎的腳是小圓片的時候,與教師的預(yù)設(shè)爬山虎的腳是六七根細絲,相矛盾。教師此時缺乏教學機智,處理比較粗糙,在此處浪費了不少時間。
分析原因如下:
備課的時候,我會把要講的每一句話都計入教案當中,然后把它們背過。在講之前我會反復(fù)多遍地去背誦,恐怕漏掉其中的一句話。我相當關(guān)注每一張幻燈片中的細節(jié),慎密地思考其中的過渡語。雖然講課之前,我已經(jīng)把課文內(nèi)容爛熟于心,并且把教案在心中默念了許多遍了。但我仍然相當緊張,恐怕課堂上學生不能配合,或者不按照我的思路來回答問題。果然,在講課的過程中學生所回答的與我設(shè)計的許多方面大相徑庭,這些課堂生成的答案讓
我不知所措,于是開始緊張起來,不知道該如何引導學生,思路也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所打亂,于是整堂課出現(xiàn)“東一榔頭西一棒的”傾向,讓學生們聽不懂,也讓聽課的老師不知所云。課下領(lǐng)導和老師們給我評課的時候,找出了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這源于備課的拘泥于細節(jié)的完善而忽略了大的框架。課堂學生的生成是教師無法預(yù)測的,但是教師對所教內(nèi)容的具體框架結(jié)構(gòu)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當學生的回答偏離主題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將學生引導到這個大環(huán)節(jié)中。關(guān)鍵是自己的備課,其中大的環(huán)節(jié)要清晰,無論學生如何變,萬變不離其宗。當胸有成竹地了解了講解中的關(guān)鍵問題的時候,那么細節(jié)就可以隨意填充了。不論在課下想象的學生回答是如何變化多端的,當堂出現(xiàn)的問題一定是與你的預(yù)設(shè)有出入的,所以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回答,另一方面還不要被學生的回答所束縛。
將來改進的措施:
1、始終不渝地鉆研教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法。
2、多聽課,多學習,容百家之長補己之短。
3、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心理,在放松快樂的心理下教學,不要過度緊張。
4、備課不要過于精細,免得束縛自己的思路。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7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觀察描寫爬山虎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葉爺爺在本篇課文中用細致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墻的,來啟發(f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致地觀察身邊的事物。讀后我們也會產(chǎn)生探究的愿望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我抓住課文第3、4自然段,通過畫一畫,演一演,學習葉圣陶爺爺細致的觀察,有序的描寫。讓學生明白怎樣寫才能將事物寫具體,寫真實。
在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關(guān)于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和第四自然段細絲的變化時,我讓學生動手畫一畫,起初大部分學生都畫得不正確,沒有弄清爬山虎腳的位置,當我讓學生在有關(guān)的語句上反復(fù)朗讀反復(fù)琢磨時,學生開始尋找到自己畫上的不足。這一設(shè)計竟使學生情緒高漲起來,細細斟酌之下,一幅幅形象直觀的作品就在他們手中誕生了。而第四自然段,講述的'是爬山虎怎樣爬墻的,如果單單的讓學生找到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觸,巴,拉,貼)來說一說是怎樣爬的,學生未必能真正理解。
所以設(shè)計教學的時候,我想到了用肢體語言來展示。課堂上,我讓學生們都把兩只手伸出來,把自己的手臂當作爬山虎的莖,手指當作爬山虎的細絲,把課桌當作一面墻。先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自己演練一下爬山虎是怎樣爬墻的,接著指名讓學生到黑板上來演示,先把手指肚觸著墻,胳膊彎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個身體就貼近黑板,再經(jīng)過解疑,理解爬山虎不像人一樣雙腳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漸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
人的肢體語言是最為豐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這節(jié)課成功之處就是肢體語言來幫助突破教學的難點。以閱讀促寫作,以閱讀扶寫作。我想學生在習作中如果能夠熟練地運用首尾呼應(yīng)的手法就可以讓文章結(jié)構(gòu)緊密,內(nèi)容完整,主題突出。所以,我利用文本向?qū)W生滲透首尾呼應(yīng)的寫作手法。我試圖讓學生通過反復(fù)朗讀首段與尾段的方法,意會首尾呼應(yīng)微妙的聯(lián)系。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學生只將首尾段讀了一遍,還沒有在讀中有所感悟。此項教學目標沒有完成。哪個都想抓,在有限的時間又怎么可能都落實。其實,運用了首尾呼應(yīng)手法的文章很多,又何必急于在一堂課完成。在總結(jié)中,前進;在反思中,成長。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8
1、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始終還給學生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我以親切談話、課題探究的形式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欲望。檢查讀課文的情況時,我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在體會課文內(nèi)容時,給他們充分讀、思考的時間,都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2、還語文課堂以朗朗的讀書聲
閱讀教學要以讀文本,要讓書聲成為課堂的主旋律。課始,學生初讀,掃除生字障礙,理清了課文脈絡(luò)。接著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段落去讀去思考和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了語感,在讀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滲透爬山虎腳的攀登精神后,讓學生再讀,學生就會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氣息,獲得了情感的體驗。
3、讓信息技術(shù)與語文教學有機結(jié)合
本教學比較好地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shù)和理解內(nèi)容的結(jié)合。如果課件出示過早,那些直觀形象的畫面容易代替學生的.思維,代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學適宜時機運用多媒體,提高了教學效率。
(1)呈現(xiàn)美景,激發(fā)情感。在課始,為了激發(fā)學生情感,我請學生欣賞了爬山虎爬滿山坡、墻頭、巖石的情景,使形象與情感融合,獲得美的熏陶。
(2)再現(xiàn)過程,突破難點。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在學生自己讀、畫、議的基礎(chǔ)上,再適時機地出示爬山虎腳的位置、顏色、樣子和它向上爬的過程,這些形象直觀的畫面,學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難點,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9
首先,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提問:關(guān)于爬山虎的腳,你們想知道什么?這樣設(shè)置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講爬山虎葉子的這段,我主要是讓學生在讀中去領(lǐng)悟葉子的美,通過朗讀把葉子的美讀出來。
其次,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shè)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關(guān)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我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采用老師引導、學生主導的方式從文中找出爬山虎腳的特點。接著默讀爬山虎向上爬的`段落,邊讀邊思考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再次,邊讀邊滲透寫作方法。在講爬山虎的葉子和腳,以及怎樣爬的時候,順帶提及到作者怎樣觀察植物的,在教學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寫的秘密。這樣比平時上作文課時,單獨來講怎樣觀察植物,怎樣寫植物要容易多,學生也不會覺得枯燥無味。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10
《爬山虎的腳》一課教學重點是了解爬山虎的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教學難點是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如果,只是引導學生去讀書,劃出有關(guān)詞句進行理解,學生會感到枯燥,缺乏主動性。我就采用李青老師的教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腳的形狀和特點,然后請學生以畫的形式來匯報自己對爬山虎的的腳的了解,比一比誰畫得又快又對。
學生一方面很喜歡畫畫,另一方面又爭強好勝,當然會激勵著他們積極主動地去讀書,去了解爬山虎的腳。有一部分學生急于求成,讀書不細心也沒關(guān)系,我又采取了評議畫好的畫的方法,來加以矯正。本來課前我覺得有個同學平時讀書不細心,這次一定畫不對,正好利用他來引導學生深入讀書改畫,并對那些讀書不深入的同學加以教育。沒想到,由于他課前已經(jīng)找到爬山虎細細地觀察過了,所以到黑板上一畫完全正確,打了我一個措手不及。當時,我一緊張放過了這個很好的鼓勵機會。請學生評完他的畫,就到下面去找了幾個畫得不正確的,來引導學生讀書評議改畫。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當時應(yīng)該請畫得對的那個同學指著自己的畫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眼中的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并請他給大家講講自己為什么能畫對,然后大加贊賞,號召大家像他一樣善于觀察,深入讀書,這樣既是對他本人的激勵,又給學生樹立了榜樣,激勵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更能深入的讀書。
在理解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時候,我則采取了讀書表演匯報的形式,先讓學生劃出文中表示動作的詞理解一下,并在下面試演一下,然后上來演給大家看,共同依據(jù)課本評議,改演。學生邊讀書邊演示,不知不覺就在實踐中突破了難點。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11
《爬山虎的腳》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jié)的順序,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的形狀、特點以及是怎樣用腳在爬的,啟發(fā)人們留心和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因此在第二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又是一篇科學知識類的文章,知識性、教育性很強,如何引導孩子上好值得大家深思。如果等同于自然課、常識課就喪失了語文學科本來的魅力了,在教學中我盡可能的保護孩子求知、好奇的心理,激活孩子的人生情趣,把孩子的自然能力、好奇心、新鮮感轉(zhuǎn)化為充滿情趣的'人生態(tài)度。同時也要注重語言文字本身所蘊涵的深刻含義、學習遣詞造句的方法。
另外我也注意孩子的自尊心,表演雖然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感悟方法,但是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表演的不好,遭到大家的嘲笑,使孩子有深深的挫敗感,那這個環(huán)節(jié)舍棄也罷,所以在教學中教師的“導”是時時刻刻在變化的,我們要根據(jù)教學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來調(diào)整自己的教案甚至自己的狀態(tài),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把“情趣”帶進課堂,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12
《爬山虎的腳》是葉圣陶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孩子們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讀過幾遍課文,我發(fā)現(xiàn)課文寫爬山虎的'葉子和爬山虎的“腳”那兩自然段寫得特別具體詳細,可以作為孩子們仿寫的范文。于是我決定重點帶著孩子們研讀作者寫爬山虎的葉和“腳”的片段,領(lǐng)悟作者的寫作方法。在教學爬山虎的腳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分組自學,并拿出筆畫一畫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孩子們的討論聲很熱烈,我到孩子們中間轉(zhuǎn)了幾圈,發(fā)現(xiàn)幾乎全班同學都無法下筆,而且多多數(shù)孩子重在“畫”,根本不知道要從書中尋找答案。這樣的教學是沒有教學效果的。因此我迅速調(diào)整了教學,而是讓孩子們朗讀這個片段,然后讓孩子們拿出筆圈出文中表示爬山虎如何爬的動作的詞,然后用自己的話復(fù)述爬山虎是如何爬的。此時,孩子們的學習目的明確了,也沒有了什么障礙。孩子們在課堂中真正“動”起來了。集體交流的時候,有半數(shù)的孩子已經(jīng)能用自己的話描述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
這篇課文學完,我還是有不少的感悟的。
一,孩子們讀書的時候仍然不夠大膽,沒有興趣,更談不上什么聲情并茂。多給孩子們朗讀的時間,讓孩子們能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訓練。絕對不能放松。
二,孩子們根本沒有合作意識,在以后的教學中,應(yīng)該多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shè)協(xié)作學習條件和氛圍,讓孩子們具備協(xié)作意識,學會合作。
三,課時效率低下。在以后的教學中,要認真鉆研教材,摸情孩子們的學情,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確實提高課時效率。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13
《爬山虎的腳》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啟發(fā)人們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事物。
一、課前觀察,奠定基礎(chǔ)
小學部的辦公樓和大學南區(qū)家屬區(qū)樓邊上都有爬山虎,為上好這一課,提供了實物觀察的便利。課前布置學生去觀察,在課上我們交流了觀察的結(jié)果,有的說:“我發(fā)現(xiàn)到爬山虎新長出的葉子和長成的葉子顏色不一樣。”有的說:“爬山虎的葉子真和課本上說的一樣,一順兒朝下,沒有重疊,密的不留一點縫隙!庇械恼f:“我發(fā)現(xiàn)爬山虎的的腳就和葉圣陶爺爺說的一樣,牢牢的吸在墻上,不用勁真的拉不下來。”還有的說:“我還發(fā)現(xiàn)爬山虎的種子了!薄瓕W生說起來滔滔不絕,好像要把自己觀察的都統(tǒng)統(tǒng)告訴我。學生的學習興趣極高,學習本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重點段,品析交流
課文的重點部分是第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莖上的細絲比作“腳”,非常生動地描寫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以及它是怎樣向上攀爬的。讓學生找到爬山虎爬墻的過程的語句,然后圈畫出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觸、巴、拉、貼),這幾個詞作者用得非常精準,但學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所以,設(shè)計教學的時候,我分了三步:先是讓學生體會這幾個動作是按一定順序?qū)懙?,不能隨意調(diào)換;由于我不會繪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爬墻的過程,我和學生一起運用肢體動作來教授,把手掌當爬山虎的葉子,手指當莖,通過這種簡單實用式讓那些基礎(chǔ)差的學生也都清楚地知道了爬山虎到底是怎么往上爬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課堂上加點適當實用的形式會讓教學過程更加順利。
三、學文品句,學習寫作方法
在講爬山虎的葉子和腳,以及怎樣爬的時候,順帶提及作者怎樣觀察植物的,在教學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寫作的秘密,這樣比平時上作文課時,單獨講怎樣觀察植物,怎樣寫植物要容易多,學生也不會覺得枯燥無味。
這一課上的非常成功,學生對爬山虎的了解更深刻。唯一不足就是朗讀的少些,對于連貫的動作描寫沒有進行語言點訓練。今后還要加強訓練。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14
《爬山虎的腳》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在教學時,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畫一畫,形象又具體
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描寫爬山虎的腳的樣子的段落,想一想,學習這段用什么方法最好?當時,有的學生說畫出描寫腳的相關(guān)句子來讀,有的說把爬山虎的腳畫下來最好。因為爬山虎的腳有形狀,有顏色,畫下來很形象。于是我讓學生拿出準備好了的只有葉子沒有腳的'爬山虎的圖,讓他們邊讀課文邊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給爬山虎添上腳。然后選一些畫面展示,全班評議。學生看著自己的畫,認真聽著同伴的點評,有的說:“在莖上長葉柄的反面伸出六七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有的說:“剛長出來的爬山虎的腳是嫩紅的,可是它應(yīng)該長在葉柄的反面,畫在同一側(cè),位置錯了!薄瓦@樣畫畫議議,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位置、顏色就非常清晰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
二、演一演,感受更真切
學習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爬墻的部分,學生先自讀并提出不懂的地方。讀完后學生提出了很多問題,我引導他們梳理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如細絲怎么變成小圓片的?為什么細絲巴住了墻,就彎曲呢?……然后讓學生觀看一段爬山虎爬墻的動畫,同時思考: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看完動畫,有學生提議:我們自己演一演爬山虎爬墻的過程吧!按照學生的提議,分小組表演爬山虎爬墻的過程,演完學生就有了更真實的感受:當細絲觸著墻的時候,細絲頭上就變成了小圓片,分泌的黏液,讓小圓片緊緊地巴住墻,由于“巴”產(chǎn)生的力量,使細絲彎曲,這樣,細絲就拉動與它相連的嫩莖,嫩莖就朝墻上靠攏并貼在墻上。這樣就完成了“一只腳”爬墻的過程。爬山虎就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學生通過自己表演,真實地感受到了“觸、巴、拉、貼”這幾個動作的連續(xù)性,而且深刻地體驗到這幾個動作的內(nèi)在力量,同時還理解了爬山虎是怎樣爬墻的,體會到作者用詞精確性。
在課堂實施過程中,由于學生知識水平、生活經(jīng)驗等方面的差異,致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時也存在一定差異。我們要在實踐中去摸索一些方法,盡可能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學生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的同時,語文素養(yǎng)獲得較大發(fā)展。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15
《爬山虎的腳》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還寫了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啟發(fā)學生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進而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而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則是本課的難點。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突破重難點,我在課前就拿了一株爬山虎到教室里來養(yǎng)了,這大大地方便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了這一觀察基礎(chǔ),在教學開始,我先出示圖片,激發(fā)學生情感,然后就提問:關(guān)于爬山虎的腳,你們想知道什么?這樣設(shè)置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接著,聾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關(guān)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于是,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然后,我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然后在通過小組合作演一演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每組推薦一名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應(yīng)該怎樣改。最后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致。
本堂課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引導學生去觀察、積極發(fā)言基礎(chǔ)上,忽略了及時地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寫作方法進行梳理,如果能有效地落實下來,再讓學生根據(jù)平時對校內(nèi)植物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以促使學生課外去觀察植物以及去閱讀一些有關(guān)植物的資料,以便使本課的教學目標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16
這篇課文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讀后使我們也產(chǎn)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
這節(jié)課主要出現(xiàn)的問題有很多:
1、沒有考慮高年級學生的能力,在備課時我只是單純的按照上學期生本課堂的第一課時的模式來上課,忽略了課程標準對高年級的要求,在識字寫字這一部分占用了太多的時間,在學生拖泥帶水地解決問題的時候,作為老師的我沒有及時地給予引導,課堂調(diào)度不合理,顯得課堂內(nèi)容空洞并且不扎實。
2、老師的課堂語言沒有規(guī)范起來,對學生的要求不明確,提出的問題模糊不清,導致學生不知道該怎樣在課堂上配合我的要求。
3、沒有嚴格按照課程標準所要求的來備課上課,也就是說沒有吃透課程標準對語文定義,沒有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運用語言。同時,四年級的學生完全有能力自主解決生字詞,所以課程標準提出高年級的教學重點不是生字詞,而是理解和感悟,可是我在上課時長時間糾結(jié)于字詞部分,所以這堂課已經(jīng)完全不適用于高年級了。
4、課堂不夠高效。現(xiàn)在的課堂應(yīng)該是高效的課堂,由于自己備課不夠深入,所以導致學生的`參與度雖然很高,可是學生思維的深度卻沒有達到,學生為了表現(xiàn)自己而回答問題,沒有真正地參與到課堂的思考當中。
5、備課還是沒有很細致,只考慮了備教材而忽略了備學生,導致沒有高度達成教學目標,課堂氣氛也不夠活躍。由于對生本的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所以沒有及時有效地引導學生,該做的工作沒有做好,使這節(jié)課成了一堂浮于表面的形式課。
基于以上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應(yīng)當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細心研究教材,真正吃透教材,把握應(yīng)當達成的教學目標,扎實地讓學生學到知識,鍛煉學生在課堂上思考交流的能力,讓課堂真正活起來,把語文教學的感、悟、思真正落到實處。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17
這次是到崗二以來,劉校長第一次聽我的課,心里難免有些緊張。不過畢竟也有了10年教齡,開始講課了,心里慢慢鎮(zhèn)定了下來。
課的開始進行得還不錯,孩子們配合也很好?墒钱旈_始學習“爬山虎怎樣用腳爬墻”的時候,卻出現(xiàn)了問題:孩子們對于爬山虎的腳的生長過程、位置以及爬墻的整個過程的認識很模糊,讀了半天文章還是有孩子說不太明白。讓他們在書上畫一畫腳的位置吧,也不夠準確,最后只好我親自講解了。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爬山虎爬墻的過程,我又找了幾個孩子上前用手來進行了演示,最后還是自己又進行了演示,這才基本明白了。
回到辦公室,我就在想這是怎么回事?學校里就有滿滿兩墻的爬山虎,課前又布置了觀察任務(wù),孩子們怎么就不明白呢?估計是都沒有仔細去看!第二節(jié)課語文課我到班上了解情況,果然是他們頭一天根本就沒幾個人去認真觀察學校的爬山虎,甚至有不少人就沒有看!唉,這些孩子們呀,光有聰明的頭腦,缺乏踏實的'態(tài)度!
為了彌補上節(jié)課的遺憾,我?guī)Ш⒆觽儊淼搅藰窍,結(jié)合著實物,把課文又重新理解了一遍,這才讓他們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的腳是怎么一回事。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18
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我提問:關(guān)于爬山虎的腳,你們想知道什么?這樣設(shè)置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shè)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關(guān)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于是,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通過解讀文本,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爬山虎的葉子,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我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和孩子們一起表演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最后議論把“一腳
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致。
本課的不足:
一是沒有找到爬山虎,只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看,不夠直觀。如果提前讓學生觀察,尋找到爬山虎,效果會更好些。
二是引導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細致觀察還不夠,需要引導學生們也要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
《爬山虎的腳》一文的教學的重難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
在描寫爬山虎腳的部分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按步驟進行學習:
。、讀有關(guān)段落,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語句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觀看課件,對照課文內(nèi)容,了解爬山虎腳的樣子。
。场⑴c此同時,理解比喻句“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從而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
4、最后,引導孩子結(jié)合板書,練習背誦段落。在讀、說、看的基礎(chǔ)上進行理解,練讀,有助于學生讀懂課文。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這部分內(nèi)容有一定難度。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爬山虎動作的詞語,接著通過做動作體會詞語,初步感悟。再展示爬山虎緊貼著墻往上爬的課件,引導觀察直觀理解,從而突破理解上的難點。
由于教學經(jīng)驗積累尚有許多不足,教學中,還未能很好地圍繞中心對重點詞進行比較,理解,品味。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19
今天教學的人教版四年級第二單元第六課葉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腳》。本單元主要是訓練孩子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學習作者相應(yīng)的觀察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將課文重點放在讓孩子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學習對事物的觀察方法。首先讓孩子初讀課文,了解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爬山虎,又從哪些方面描寫爬山虎的腳。在學習第二段時,抓住關(guān)鍵句“那些葉子綠的那么新鮮。好看的很”來體會爬山虎葉子的綠和茂盛。學習第三段時,則重點讓孩子通過朗讀,邊讀邊理解爬山虎腳具體的生長位置,然后在本子上具體畫一畫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因為在平時生活中,孩子們很少認真觀察植物,所以一大部分同學不明白“莖”“葉柄”的位置,知識在理解上存在偏差。通過簡筆畫來畫出爬山虎的腳的具體位置,可以加深孩子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再根據(jù)圖畫引申到課文內(nèi)容的識記,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孩子背誦的難度。在學習第四段時,重點針對爬山虎的'腳是怎么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行了理解。通過剛才簡筆畫的理解,我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手指來做一做爬山虎爬行的整個過程,通過手指來體會“觸”“巴”“拉”“貼”等動作,孩子通過朗讀和親自體驗爬山虎爬行,對整個爬行過程有了較深刻的體驗。
優(yōu)點:
在本堂課教學中,抓住幾個重點內(nèi)容和孩子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進行講解,通過孩子畫一畫、演一演感知事物,并簡單的讓孩子梳理作者思路學習作者觀察方法。
缺點:
1、梳理作者觀察方法因為時間緊,沒有進行及時總結(jié),幾個較優(yōu)秀的同學可以掌握,中下游學生因打下課鈴及周圍環(huán)境嘈雜,心早已不知飄到哪里去了。
2、每次上語文課,舉手、動腦筋思考的同學總是固定的那幾個,有三成左右孩子無法做到注意力集中,扣手、做小動作、發(fā)呆或者交頭接耳。無論老師怎樣呵斥或者提醒,總會在幾分鐘之后又恢復(fù)原樣。
孩子上了高年級之后,問題難度變大,一些內(nèi)容認真聽課的孩子都不一定都思考透徹,更何況不認真聽、不去思考。有時候,總覺得現(xiàn)在孩子的學習,缺少太多的自我鉆研和思考的能力。甚至是老師已經(jīng)掰開了、揉碎了放在孩子的眼前,他都懶得看一眼。孩子學習能力的缺失,來源于周圍環(huán)境的浮躁。新奇的玩意太多了,孩子們就無心沉淀在學業(yè)上,執(zhí)著于某一問題的解答之中。
很多人看不懂,認為孩子們學習,學的不過是簡單的語文、數(shù)學知識。落下的也不過是一篇文章的背誦或者是一道題的解決方法。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上小學,比的是成績的好壞、名次的高低。其實這些都不是。一段優(yōu)秀的小學教育,真正應(yīng)該引起重視的并不是孩子期末的考試成績以及在班中的名次,作為老師,尤其是家長,我們更應(yīng)該去關(guān)注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習慣養(yǎng)成,包括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將比成績和名次更能帶給孩子深遠的影響。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20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觀察描寫爬山虎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葉爺爺在本篇課文中用細致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墻的,來啟發(f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致地觀察身邊的事物。讀后我們也會產(chǎn)生探究的愿望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下面我來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1、在一堂課中,我對課堂的自我把握能力不是很到位,課堂組織性語言,評價性語言過于欠缺,課堂口頭語過多,語速過快等一些問題,導致有些學生對提出的問題沒有多余的時間思考就被我一帶而過。
2、課文難點突破不夠。本篇課文的難點是爬山虎怎么爬的,應(yīng)讓學生在充分體會語言文字的基礎(chǔ)上,去了解爬山虎是怎樣爬的。文章為什么向讓我們描寫的這么生動和具體,因為作者的觀察,更因為作者將這種觀察的結(jié)果通過文字向我們展示出來,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這才是語文課要做的事。通過一節(jié)語文課,真的讓孩子在語文能力上有所提高,讓孩子一課一得。在這節(jié)課中,我創(chuàng)設(shè)了很多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去理解爬山虎是怎樣爬的:抓動詞、復(fù)述、演示等等,但是每一項都沒有落到實處,都是蜻蜓點水。通過這個失誤,我吸取了很多教訓,課前教師一定要抓好文本,依綱靠本,將教材理解透徹在進行教學,特別是一課中的難點,更是要思考出讓學生易于理解的最好的辦法,選擇最佳形式,這才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根本所在。
3、本節(jié)課,我在備課時其實有意識讓學生去讀書,并且分層次去讀書,比如在講授葉子樣子的時候,我想讓孩子們談自己的感受,讀書;然后看圖片,體會文中提到的新鮮,再讀書,體會語言文字的奇妙,雖然是四遍并且采取了多種讀書的方式,但是實效性并不大,學生并沒有通過這一個個環(huán)節(jié)而在讀書上取得進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并不是有力的,而是很蒼白的過教案,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也未給予指導性的評價,因此幾次讀書效果一樣,失去了層次性讀書的意義。
4、備課不要湊環(huán)節(jié)。j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的精巧的確會使課堂節(jié)奏緊湊,過渡自然,有助于學習,但是過于花哨、零碎的環(huán)節(jié),或者為了某個新意的環(huán)節(jié)而生搬硬套,就是顧此失彼了。這樣一來課堂就顯得太急,頻繁更換方式方法,學生不扎實,老師還是過環(huán)節(jié),走教案。所以才會造成一節(jié)課蜻蜓點水的感覺。
以上就是我對自己這節(jié)課的一點小的感悟,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一一去詮釋,去體會。我會繼續(xù)努力,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21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jié)的順序,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的形狀、特點以及是怎樣用腳在爬的.,啟發(fā)人們留心和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因此在本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桌蠋煹倪@節(jié)課簡單實用,沒有花架子。所謂“大道至簡”,這種簡簡單單直奔目標的教法,這需要經(jīng)過多少年的教學實踐才能沉淀出來啊!回味這節(jié)課,有以下特點:
1、品味語言充分,營造了一種和諧、鮮活的品味語言的氛圍。師生完全陶醉在葉老樸實,凝練,充滿韻律感的語言環(huán)境中。閱讀是個性化行為,孔老師珍視孩子們的個性化體驗:
學生甲:我覺得“新鮮”一詞用得好,寫出了葉子的嫩、綠。
學生乙:“舒服”一詞用得好,如果用“漂亮”,不能更好體現(xiàn)作者的感受。
學生丙:一陣風拂過,“拂”字用得好,表示風兒輕輕掠過,用“吹”沒有這種效果。
2、感悟,品味充分,美讀則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于是便有了課堂中,學生自由讀,讀給學生喜歡的人聽,師生對比讀,各種形式,充分朗讀。
3、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桌蠋煼攀肿寣W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默讀后畫出來。如:可以用抓重點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腳長的位置、樣子、顏色。這一過程,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現(xiàn)了學生自讀自悟的過程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22
足足準備了幾天的課,課件、教案設(shè)計、教材分析、磨課…到現(xiàn)在上完了這一堂課,覺得自己有收獲也有很多不足。因為想著既然是示范課,當然要比常規(guī)課做得更好,充分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目標要求的完成。對于一些環(huán)節(jié)要設(shè)計合理又要結(ji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F(xiàn)在,我將對這一堂課做以下反思。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腳》雖然是是一篇說明文,但文章的語言非常生動,文章結(jié)構(gòu)非常清晰,層次很分明,文中先后介紹了爬山虎的生長位置、葉子、以及腳的特點和它是如何爬墻。內(nèi)容篇幅不長,但卻足以表現(xiàn)作者葉圣陶對爬山虎的喜歡與細心的觀察,同時,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和爬山虎是怎樣爬墻的,教學目標中也涉及到觀察方法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的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容易把握課文內(nèi)容,但由于孩子們的生活經(jīng)歷太少,有很多的孩子沒有真正見過爬山虎,只能以各種圖片和視頻進行觀察,所以就很難有直觀的感受,在此,也為深入學習課文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本節(jié)課的亮點:還是比較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主要以學生的“學”為主體。同時,注重朗讀的多樣,有學生齊讀,個人讀,也有老師范讀。從讀中去感悟,也從讀中去想像,比如從寫爬山虎葉子的這一句中“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币淮伪纫淮巫x得好,一次比一次有更深的感受。同時對于,過渡語的轉(zhuǎn)換也做了很多的'功課,讓課堂更加連貫,學生聽來不會打斷思路。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如此播放爬山虎如何爬墻的視頻以及讓學生做動作和畫圖,都進一步讓學生了解了爬山虎的特點以及如何爬墻的,這也更體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課程目標。
當然,也存在不足:如在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討論度不夠。對于播放視頻時教師還可以進行關(guān)鍵詞的引導。除去其他的因素影響外,還要更精準的把握好節(jié)奏,控制時間。對于本課時的設(shè)計還存在對于重點內(nèi)容的安排,可以在第一課時安排前面的一部分內(nèi)容,后面對于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及它是如何爬墻的做重點分析。對于文中“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這個地方,可以對比分析為何不能換成是“一步一步”往上爬,可以給學生進行分析。
在本次示范課中,我感覺自己對于課堂似乎又多了一些思考,精心備課,給學生給自己上好每一堂課,一定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同時,也更需要在課堂上更加關(guān)注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多引導,多啟發(fā)。其中,過渡語也是一堂課中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每一次課都應(yīng)該認真去準備。
如何更好的讓孩子們?nèi)ニ伎,去全身心的參與課堂?如何讓他們更有感情的去朗讀?如何讓他們積極的去討論?這一些都是我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雖然未來的路很遙遠,但我始終相信,現(xiàn)在的我必須要踏踏實實的走好腳下的每一步。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23
整堂課我的教學設(shè)計還是可以的,但是教學效果卻讓我感到很不滿意。
我想在這里雖然有學生的一些因素,可是我的因素還是占主要比重的。學生在這堂課上表現(xiàn)出的積極性比平時低了一些,在開始讓他們“讀生字”的環(huán)節(jié)中只有四個同學舉手表示要試一下,這讓我很心寒,應(yīng)該說預(yù)習了的學生對于生字沒有什么問題的。課后從學生那里得知來了幾位聽課老師有點害怕,所以才不舉手的。這讓我感到我平時應(yīng)該在這方面做一些工作,讓學生知道他們才是課堂的的主人,而不要對聽課的老師有所顧忌。
。ㄒ唬┰谶@堂課中讓我覺得我的心理素質(zhì)不是很好。
這可能是我剛踏上工作崗位的緣故,在課堂上我表現(xiàn)得很緊張(雖然別人可能不覺得),所以在學生表現(xiàn)的積極性不高時,我的激情也降低了,這是很不應(yīng)該的,無論怎么樣,上課一定要有激情。
。ǘ┙處熆梢栽O(shè)計教學內(nèi)容,但是不能設(shè)計學生的回答,只能是引導學生回答。
在這一點我表現(xiàn)出的教學行為就比較幼稚,想法太過于完美,總是想著讓學生的答案與我設(shè)計的差不多,結(jié)果學生就是答不到點子上,于是我就亂了方寸,出了教師不應(yīng)該的行為(對學生的回答評價不夠),總是在等學生符合自己需要的答案。老師不應(yīng)該這樣,要隨機應(yīng)變,實在引導不過來的,自己說出來讓學生知道了也就夠了,這一點比起老教師經(jīng)驗就差多了。
。ㄈ﹩栴}一定要提得好,提得準確。
這一點是我這堂課的重要收獲之一。在課上我把“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爬山虎的?”粗心的問成“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爬山虎的腳的?”結(jié)果學生都回答到3、4、5段中去了,莖、細絲什么樣的回答都有,叫學生答得越多,出現(xiàn)的亂七八糟的回答就越多,差點課都上不下去!在這里我深深感到語文老師對于所提問題的準確性是極為重要的,特別是讓學生思考的問題,一定要讓學生知道讓他們做什么,回答什么!
。ㄋ模┭芯空n程要細,不能只是研究表面上的一些內(nèi)容。
研究課程細不細主要是在備課時備得充分與否,我覺得今天教學效果的不理想主要還是我備課這一塊做得不夠,我的備課知識內(nèi)容浮在水面上,沒有更深層次的去進行挖掘教材中的資源,比如我在和學生交流第四自然段“爬的樣子”的教學中我只是簡單的讓學生找出有關(guān)的句子和與“爬”相關(guān)的動詞,然后讓他們讀一下就好了,沒有更深入的和同學去理解,這是遠遠不夠的,而事實上文中恰恰這些“動詞”是用得很美,可以說是很妙的,這里是有順序與講究的,一點一點兒遞進,不能交換順序。在這些動詞上要研究得細一些。這主要是備課不夠,如果備課充分,那么今天在教學中就不會有那么多的問題了,正如一些老教師所說:“只有備課做好了,才能上好一堂課。”今天讓我覺得還是很有道理的。
。ㄎ澹┌鍟唵,布局要合理,層次要清晰。
在這堂課上我的層次是蠻清晰的,但是簡單與合理就不夠了。首先一點是這個板書是不合理的',第一層中的三方面是介紹爬山虎的,而不是介紹爬山虎的腳的,后面的三方面才是寫爬山虎的腳的,這是我板書中的一個重要錯誤,以后要特別注意,板書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理清順序或幫助理解,而錯誤的,不合理的板書只能帶給學生誤導!其次我的板書不夠簡單,我上課是學生邊講我邊寫的,我的板書就顯得字數(shù)多了點,很羅嗦,可以直接寫“生長的地方、葉子、腳”就可以了,不用再寫上“爬山虎”這三個字了,寫板書的時候字多了,時間就浪費了,在我寫的時候?qū)W生就干等著。究其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還是備課不仔細,如果在備好課之后再好好推敲一下,可能就沒有這樣的情況了。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24
《爬山虎的腳》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在教學時,我除了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外,還設(shè)計了這樣的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盡可能地獲取知識。
一、借助畫圖,將抽象的知識轉(zhuǎn)化成形象的畫面。
喜歡畫畫是孩子們的天性。課上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畫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自己畫畫有時更能滿足他們的興趣,發(fā)展他們的智慧,將抽象的知識轉(zhuǎn)化成形象的畫面,縮短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學生自由朗讀描寫爬山虎的腳的特點的段落后,我請了兩個學生上臺來根據(jù)書中的介紹畫一畫爬山虎的腳,其他的學生在臺下畫,學生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他們邊對照書中的介紹,邊看書上的插圖來畫。三分鐘后,我們先讀課文,然后來檢查自己的畫,并且認真聽著同伴的點評,有的說:“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應(yīng)該是在莖上長葉柄的地方。”有的說:“剛長出來的爬山虎的腳是嫩紅的,可是它應(yīng)該長在葉柄的反面,畫在同一側(cè),位置錯了!薄瓦@樣畫畫議議,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位置、顏色就非常清晰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
二、利用實物,使學生從模糊的感悟走向清晰
語文是源于生活的,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積累知識,這樣才能培育出會生活的人。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shè)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關(guān)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
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爬山虎,課前,我從學校的一面墻上摘了一些爬山虎。上課時,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關(guān)于爬山虎的葉子時,我出示了爬山虎實物給他們看。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知道了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長大了的葉子是嫩綠的`、而且葉尖都是一順兒朝下,基本上不重疊。這樣的直觀教具,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使得學生對于爬山虎的葉子的特點也了解得十分詳細。
在學習爬山虎的腳的部分時,讓學生自己畫一畫爬山虎的腳后,再次出示了爬山虎實物,讓學生仔細觀察它的腳,并與作者描寫的腳聯(lián)系起來比較,理解課文內(nèi)容,這樣學生對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印象就更為深刻了。
三、通過表演,讓文字活起來。
課堂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細節(jié)的問題。學生面對課本的文字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運用具有一些表演性質(zhì)的行為,展開想象的翅膀,讓文字活起來,更好的幫助學生的理解,從而拉近了他們與文學的距離,使他們在語文課上獲得更多的審美情趣。
學習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爬墻的部分,我讓學生先自讀并提出不懂的地方。讀完后學生提出了很多問題,我引導他們梳理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如細絲怎么變成小圓片的?為什么細絲巴住了墻,就彎曲呢?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然后分小組表演爬山虎爬墻的過程,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再指名上臺表演,演完學生就有了更真實的感受:當細絲觸著墻的時候,細絲頭上就變成了小圓片,這些小圓片就像吸盤一樣,緊緊地巴住墻,由于“巴”產(chǎn)生的力量,使細絲彎曲,這樣,細絲就拉動與它相連的嫩莖,嫩莖就朝墻上靠攏并貼在墻上。這樣就完成了“一只腳”爬墻的過程。然后它還會繼續(xù)長出腳來,又把嫩莖拉一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學生通過自己表演,真實地感受到了“觸、巴、拉、貼”這幾個動作的連續(xù)性,而且深刻地體驗到這幾個動作的內(nèi)在力量,同時還理解了爬山虎是怎樣爬墻的。最后討論把“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行不行?通過討論,結(jié)合自己觀察所得,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體會到作者用詞精確性和觀察的細致。
課堂中的學習應(yīng)該不拘形式,靈活多變,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通過畫一畫、看一看,演一演等多種形式,讓課堂活起來,提高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輕松地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篇25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觀察描寫爬山虎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葉爺爺在本篇課文中用細致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墻的,來啟發(f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致地觀察身邊的事物。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的設(shè)計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了重點,即理解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它是怎樣一步一步爬上墻的。
一、教學目標定位準確。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jié)合學生具體接受能力的情況,我定下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具體了解爬山虎的特點,感受作者生動具體的描寫和長期細致的觀察。學習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yǎng)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本課詞句的理解,進一步來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課文的理解難點。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重點、難點。
《爬山虎的腳》是介紹爬山虎這種植物形狀特點的一篇說明性的文章。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懂得爬山虎腳的特點,而且要知道它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細致有順序地去觀察某種事物。這個重難點要突破,讓學生充分了解,用講授法或其它教學方法來完成可能難度會很高,而且時間也會很長,因此,我從網(wǎng)上找了幾段視頻,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這樣使學生感到形象清晰、鮮明、生動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記憶、容易鞏固,容易引起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我先讓學生說,當學生說不清楚時也不忙著讓學生打開課本,而是先出示一段視頻,學生就可以用眼睛感知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位置,腳的形狀,腳的顏色。然后再對照課文看作者又是怎樣對爬山虎的各個部位進行觀察和表達的。這樣突破本課的重難點也就不難了。
三、 注重課堂教學形式。
課堂教學形式是連接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橋梁,對理論和實踐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特別注重課堂教學形式:成功運用情境教學法。上課伊始,通過播放課件,緊抓兒童年齡特點,通過感官刺激,鋪墊搭橋引路,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jié)合起來,激發(fā)了學生探究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興趣。
四、通過比較鑒別感悟說明語言的準確周密和生動。
人教社專家孟苓荃老師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只是完成了閱讀教學的一半,還要繼續(xù)下個一半的理解過程,即對文章的形式和語言形式的理解過程。閱讀教學,只有把理解課文和語言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與理解課文和語言的形式有機結(jié)合起來,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教學中的閱讀!笨破照f明文,或者說科學小品文,在語文教學中,除了要體會文章的整體邏輯結(jié)構(gòu)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品味科普說明文語言的生動。在這節(jié)課中,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把 “觸”換成“貼”不行,“觸”表示速度快。把“觸”換成“貼”不行,那把“巴”和“貼”換一換行嗎?不行,“巴”說明牢固、有力以體會作者寫這段話的時候,用詞相當?shù)臏蚀_。
不足之處: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雖然我在課前也潛心鉆研了教材,精心設(shè)計了教案,可是,一堂課上下來,我的感覺只有一個字——累。課后我一直在問自己;到底哪里出問題了才造成這種局面。思前想后覺得問題還是出在老師扶得太牢和老師缺少應(yīng)有的`教育機智。在學課文的第三段時,在看了爬山虎腳的介紹視頻后,我可以讓學生自己讀第三段,然后問問學生你讀懂了些什么?這樣學生可能會學的更主動些,不是讓老師牽著鼻子走。另外,當我問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在哪里時,課前設(shè)計的答案是莖上長葉柄的反面,可由于四年級的學生還缺少應(yīng)有的概括能力,他就把課文中的原句“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沒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全搬了出來。我當時連叫了三個學生都是一樣的答案。我一急就亂了方寸,話也越來越多,學生也是越聽越糊涂。課后想想,我完全不必一定要學生說出標準答案,只要引一下即可,對,那枝狀的六七根細絲就是爬山虎的腳,它就長在莖上長葉柄的反面。這樣就可以節(jié)省時間來研讀第四自然段,以及進行換詞練習,以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爬山虎的腳》語文教學反思03-20
[教學反思]《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01-23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09-29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03-02
四年級語文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03-06
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03-30
四年級語文上冊《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03-18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15篇03-23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精選20篇)10-14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15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