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杞人憂天》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杞人憂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杞人憂天》教學反思1
事情始于我課堂上的一次突發(fā)奇想。
新學的《杞人憂天》有些難度,偏偏單元檢測在即,又沒有時間帶著小猴子們“慢慢墨跡”。理性告訴我如果對文本不熟悉,費了半天勁他們也學不扎實。怎么辦呢?靈光一閃——課文一遍讀過,全班哪怕有一個讀錯的,就要重來。先逗著大家好好讀讀得了。
詭計奏效。
開始是開頭兒有人沒進入狀態(tài),反復來了好多遍;然后是讀到中間,有忘了通假字的;再是讀到最后,有人已經(jīng)勝券在握樂不可支,卻又坑了自己和隊友一把要重頭來的?傊捶磸蛷妥x了好多遍,最后幾遍的時候,我甚至能感受到他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還有可愛的大寶用指頭比著書讀,全然忘了他已經(jīng)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了。讀不過關(guān)的時候,犯錯的同學全班恨不得群起而誅之;通關(guān)那一瞬,我還看到了班里幾乎不學習的孩子如釋重負的放松和笑容,太讓我有成就感了!OK,繼續(xù)!
讀順了文本,再來幾遍品品語氣和感情。讀!
有了些感情,男女再分角色搭配著讀讀。讀!
讀進了狀態(tài),選兩個起立單獨朗讀,其他人讀旁白。讀!
似乎所有孩子都對這文章有了張口就來的熟悉感,是時候了!我把人物的“曰”前面挖出空,我來演繹表情和語氣,邀請大家根據(jù)我的理解讀出感情。再讀!
最后,請三個同學,一人扮演杞人,一人扮演曉之者,一人飾旁白,并且融入自己對語言和動作的理解,引導二位朗讀者。演繹生動,其他同學們也全情投入,撫掌點贊,書聲瑯瑯,笑聲連連。
按理說到這里,這堂課很成功。我的目標已經(jīng)達成,課堂氣氛也不錯,課堂生成也有了,對不對?
現(xiàn)實情況卻不是。
一位最近在排練話劇的同學一加入,曉之者瞬間便有了魂。我隨即邀請同學們做評價,前一秒課堂的熱鬧和掌聲卻瞬間一掃而空——沒有人舉手。不是不愿意,我揣測,是大家只能說的出,他讀的很有感情。怎么讀得有感情呢?怎么讀的?怎么感情?沒有人知道該怎么評價。我突然在想,也許我也不是很清楚怎樣恰切的評價他超乎他人的朗讀呢。
之前很困惑于崔成林教授提倡的深度學習和以往我們教學模式的區(qū)別以及到底指向于什么樣的未來教學,此刻卻不得不承認,崔教授的`評價先行,此刻我的孩子們非常需要,我也非常需要。
“好”的標準到底是什么?慣常的評價語,常常是非常流利,非常有感情?墒裁词橇骼,什么是有感情呢?其實課標上早就給出了評價。還是需要用心揣摩、研讀啊。附圖剛剛整理的圖片,我在崔教授的ABC互套的評價標準形式上做了一點改動,目的是最大程度上減少PPT上呈現(xiàn)的無效字符。
在第三學段的課標中,還對誦讀方法進行了具體的規(guī)定——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diào)、韻律、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這些是不是也可以是我們評價朗讀的一個層面呢?簡單查了一下,詩詞的韻律,通常指平仄、押韻和對偶;節(jié)奏則通常分為輕快、凝重、低沉、高亢、舒緩、緊張。個人感覺,前者指向詩詞語言形式和朗讀的關(guān)系(是不是因此才更提倡吟誦?),后者和詩歌風格緊密相關(guān)。和文言文朗讀很有緊密聯(lián)系的是語調(diào)。整理了一下,附在這里。
是吳非還是哪位大師說過一句,孩子上學前還有想象力,能運用好母語。十二年義務(wù)教育后母語就成了全天下最難學,以后也最不會用的語言了。摸清孩子不清楚的且真正有意思、有意義的點,語文教學該是大有可為的。前提是不能跟風,要真正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相長中和孩子一起與文本對話。
沒有拉拉雜雜工作任務(wù)的今晚,風雪冒煙主動加了個班的今晚,收獲超超超超大的今晚。開心!一定要堅持下去啊大妹子。
《杞人憂天》教學反思2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教學《杞人憂天》,我們不僅想到了這句話。就在平時我們說某人那些無根據(jù)的擔憂的時候,我們也說某人真是“杞人憂天”,這種思路在我們的心中已經(jīng)根深蒂固了,以至于教學本文時,我們用不了多少時間,只要學生預(yù)習到位,能夠逐字逐句理解文章的意思,那么,本文的主旨就不難理解,寓意就不說自明,學生也很快就能夠搞懂但是,轉(zhuǎn)念一想,學生真的懂了嗎?是不是教學到這個程度,我們的教學就算完事了呢?我想未必,如果真這樣,語文教學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特別是作為老師,如果我們的教學就到此為止,那么,我們就失去了老師的資格,因為,我們沒有真正教給學生什么,就內(nèi)容的把握,寓意的理解,學生完全可以借助《教材全解》等教學輔助資料習得,這樣就沒有我們的`事了。那么,對于這樣的文章,我們老師還需要做些什么呢?我想,真應(yīng)該做的事是,要挖掘文本背后所蘊藏的價值,以此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能夠辯證地看待問題,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我想,這才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所在。
這篇文章選自《列子》,文章重要刻畫了一個“憂天”的“杞國人”的形象。他頭頂藍天,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以致睡不著覺,吃不下飯。他還擔心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惶惶不可終日。在別人耐心的開導下,他又放下心,高興極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了。從這位“杞人”的身上,我們不僅要看到其憂天的一面,而且,圍繞地震災(zāi)害等現(xiàn)實,我們還要看到其現(xiàn)實的意義,那就是“憂患意識”,這才是我們的現(xiàn)代人所持有的態(tài)度,而這樣的認識,應(yīng)該在課堂的拓展中,給予學生,為學生提供思考的路徑。另外一個人物,開導杞人的熱心人,他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是代表了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guān)心他人的精神,耐心開導的方法,還是值得肯定的。這則寓言故事運用對話刻畫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總之,語文教學,我們應(yīng)該不唯上、不唯書,要有自己的見地,要善于用發(fā)現(xiàn)的眼光,去挖掘文本背后的價值,這樣,才能給學生以源頭活水。
《杞人憂天》教學反思3
《杞人憂天》作為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首先是要求學生能夠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再有就是要能夠理解寓意所在。
為了考察學生能否能自行疏通文意,我安排了角色扮演的環(huán)節(jié)。在以同桌兩人配合演繹杞人和曉之者的對話時,學生的配合并不默契,對話不夠順暢。雖然還有同學主動要求嘗試演讀,可效果仍不盡人意。
但因為擔心這個環(huán)節(jié)會壓縮后面的教學時間,我匆匆結(jié)束了這個環(huán)節(jié)。課后反思,覺得當時其實可以讓其他的學生做導演,現(xiàn)場提出修改建議效果會更好。其實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原文發(fā)揮想象力的好機會。
而在本文寓意探討的環(huán)節(jié),為了學生能夠不局限于“杞人憂天”是對為了不必要的事情而擔憂的人的諷刺的`理解,讓學生展開了小組討論。
有一同學說:“這則寓言也有啟示我們樂于幫助他人的含義!蔽夷芾斫馑倪@種說法,也追問他為什么這么說,問其他同學是否認可這種說法。
同學們紛紛贊同?墒桥R近下課,見沒有同學能夠說出其他獨到見解,我便快速地呈現(xiàn)出了答案,講到這一寓言換個角度可以認為杞人是有憂患意識的人,如果缺少這種意識,社會的發(fā)展尤其是環(huán)境保護、資源利用等問題就不堪設(shè)想。
學生雖也能夠接受這一角度的解讀,但還是講解的過于匆忙。
作為本學期的最后一節(jié)新授課,以此結(jié)尾我總覺得缺點什么?赡苓@就是所謂的課堂就是有缺憾的藝術(shù),雖然自己的課堂還只是有缺憾的課堂,但是我也會不斷追求藝術(shù)之美,不斷學習。
《杞人憂天》教學反思4
擺正師生位置,充分相信學生的潛能。整節(jié)課師生共同努力配合,教師始終與學生在同一水平線,課堂的活動時間由學生主宰,教師主要作用是將各個環(huán)節(jié)銜接起來。在傾聽中使課程資源不斷拓展生成。學生作為學習主體,一直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從課前的準備,到課中的合作、探究,以及課后的拓展學習,學生都是參與者。
授之以法,突出學習主體。整個教學過程,以朗讀為線,讓學生再次踐行了在誦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誦讀的學法,并有意識地將這種學法延伸到課內(nèi)外,讓學生利用課前、課后時間反復朗讀,充分感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通過遷移,讓學生學習了知識整合的.方式,提高了學習能力。由語文學科拓展到地理學科,并由此擴展到類似文章的學習,實現(xiàn)了文本到超文本;改變語文學習的本位意識,由培養(yǎng)學生單純的記誦能力拓展到搜集資料,處理信息能力的領(lǐng)域,使語文學習走向綜合,同時也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嘗試了探究的學習方式。
【《杞人憂天》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對教學反思的“反思”03-03
教學教學反思03-22
小班反思教學反思01-07
關(guān)于教學反思的反思04-22
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02-06
教學反思06-07
比的教學反思01-30
教學反思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