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讀后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王陽明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王陽明讀后感1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叫《百家講談——傳奇王陽明》的書。這本書是講明朝最偉大的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戰(zhàn)術家,他還創(chuàng)立了“心學”這一學派,他是誰?他就是——王守仁。
王守仁一生坎坷,堅持不懈的他打敗了許多年都無法消滅的少數民族武裝,平定朱振濠準備十年之久的謀反卻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創(chuàng)立心學收了無數弟—子,身有疾病卻在錢寧、江彬這幫小人的排擠、陷害卻堅強的挺了下去……
而且王守仁是帶著憂慮、神奇、不可思議來到世上的,你們想不到的事就要發(fā)生了……
一天,一位老太太正在擔心:這兒媳婦都懷了十四個月的胎了,咋還不生呢?
正在擔心的這位老太太是王守仁的祖母,她姓岑,我們就叫她岑老太太吧。
岑老太太所指的兒媳婦正是王守仁的媽媽,叫鄭氏。
和岑老太太同樣擔心的,是她的丈夫。叫王倫。
他(她)們就急啊,可是,急有什么用!恰巧就在這天夜里,岑老太太夢見一位仙人踏著祥云下來把一個孩子塞到她手里,據說,注意,這是據說,據說就在這個時候,鄭氏的房里傳來一聲嬰兒的'啼哭,把她吵醒了。
看,王守仁的出生是多么奇妙!我再講一講王守仁在貴州龍場驛站悟道的故事吧。
驛站,實際上就是招待所,王守仁被派去當的是驛城,就是招待所所長。
當所長是件好事,但在王守仁這邊那就是件苦差事,因為貴州龍場是十分貧困的地方,而且兇悍的苗族人時不時的就來打鬧一下,那里也沒房子,無法看書、避雨呀!
我就不多說了,一天夜里,王守仁正在想著:我終于悟道了!當然,他到底悟了什么道,我不知道。
王守仁的一生充滿了神奇的色彩,并且知道了“道”是什么意思:就是“知行合一”。
王陽明讀后感2
寒假,我讀完了《王陽明》這本書,書中講述的王陽明生平經歷令我印象深刻,而他所崇尚的觀點“知行合一”四個字更是給我極大的啟發(fā)。因此,我向大家推薦這本好書。
王陽明是誰?首先他是明代有名的大臣,其次,他是一個文壇大家,是一位用兵如神的將領,是被稱為中國上下五千年兩個半“完人”中的一位,是孫中山、蔣介石等人心中的偶像。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王陽明所提出的“知行合一”的理論。在提出這個觀點之前,王陽明曾反復實踐了朱熹所提出的'“格物致知”,他勇敢地反駁了這個觀點,也隨即提出了“知行合一”。 什么是“知行合一”?便是知識不僅僅是在理論上有它的意義,還要到生活中實踐,才能夠體現出它的真實價值。朱熹在儒家學術地位極高,王陽明提出了這個超過朱熹的觀點,在當時令所有儒家學子難以接受,他是冒著死提出并堅持的,他的勇氣和對真理的執(zhí)著令人贊嘆。
我也要學習王陽明先生善于思考的品質,在學習中思考在生活中實踐,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
另外,作為一個學生,我還應該學習的是王陽明不放棄、不氣餒、昂首苦讀書的精神。王陽明曾經兩次考進士落榜,他卻說“世人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他在挫折面前不畏怯,憑借自己的努力戰(zhàn)勝失敗,向下一個困難發(fā)起挑戰(zhàn),最終獲得金榜題名。
這是一本好書, 值得所有人去閱讀, 也值得所有人去學習陽明先生“知行合一”的真理。我在此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王陽明讀后感3
當時南、贛、汀、漳一帶匪患叢生,已經形成燎原之勢,大小土匪數十股,主要的有四股。離王陽明駐軍的上杭最近一股士匪的頭子叫謝志珊。最遠的在閩粵交境的地方,土匪的頭子叫詹師富。最弱一支土匪的頭子叫盧珂,最強一支土匪的頭子叫池仲容。
王陽明打下堅實的基礎,制定好作戰(zhàn)方針之后,究竟要先打哪一股呢?大家都認為,毫無疑問,要么打最近的,要么打最弱的,要么打最強的,都有作用,為什么呢?打最近的',順手;打最弱的,容易取勝;要么打最強的,可以趁著自組新軍的勢頭,把最難啃的骨頭先給啃下來,對其他士匪有震懾作用。這樣都能夠起到到良好的效果。
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王陽明的選擇居然是打最遠的詹師富這一支。所有人都不解,打最遠的,勢必勞師遠征。打最遠的未必能取勝;不像打最弱的,保證可以致勝。再說,打最遠的那股土匪就算勝了,也起不到震懾效果。為什么選擇打最遠的那支呢?王陽明白有他的想法。
為什么呢?就因為一個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出乎意料!氨,詭道也!币驗樽罱、最弱的、最強的那幾支都有提防,唯獨詹師富這一支因為最遠,又不是最強,又不是最弱的,最想不到會被出兵剿滅,因此最沒有防備。王陽明定下作戰(zhàn)方案,第一個就打最遠的詹帥富。
王陽明讀后感4
梁啟超提出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圣人,分別是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其中曾國藩被稱作半個圣人?鬃幼圆槐卣f,王陽明究竟是何方神圣,讓后世的曾國藩、孫中山等都視為精神導師。在好奇心和對“知行合一”這一神秘內涵的驅動下,決定讀讀這本經典——《知行合一王陽明》。
為什么悟道的是王陽明
王陽明天資聰慧,四歲前就熟讀詩書,立志做圣賢?擅径噔,理想被殘酷的現實頻頻打臉,經歷了牢獄之災后,被放逐到偏僻的龍場驛站,竟然淡然了許多,開始潛心悟道。由此可以看出人要有自己的`終身理想,不斷的追問人生的價值,這是人生的驅動力。
老王這前半生雖然很想做圣賢,可是不知道從何做起。兜兜轉轉研究了好多思想,比如軍事、修仙等等。對于當下推崇的程朱理學,所謂的格物致知,始終無法說服自己。只能自己鉆研悟道了。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所謂“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就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心中就有圣賢之道,因為我們心中與生俱來就有能知是非善惡的“良知”,而做圣賢就是要通過自我努力實現最真實的自我。
我們每個人身上既然都有圣賢的因子,那人人就是平等的,誰都沒有權力支配誰。只有一個人有權力,那就是我自己。只有我才能支配我自己,我才是自己的主人!
王陽明讀后感5
在明朝中期的王華家中,王華母親岑氏太夫人夢見天上陽光明媚,祥云繚繞,穿著紅衣的眾多仙子,擊鼓吹蕭,樂聲悠揚。其中有一位神仙懷抱著個嬰兒,腳踏祥云,自空中冉冉而下,一直朝著她家門前而來,把嬰兒送入岑氏的懷抱。太夫人十分驚奇,從夢中驚醒。原來是自己有了孫子了。他便是著名的心學創(chuàng)始人——王陽明。
王陽明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他曾問老師:“什么是人生的頭等大事呢?”老師說是讀好書登第做狀元。王陽明若有所思,回答說:“只有讀書做圣賢,也許才算是人生頭等大事。”王陽明認為做圣人不僅要讀好書,還要能夠保境安民。他十五歲獨自一人在塞外練習兵法,記錄地形地貌。后來他果然統(tǒng)領三軍,平定動亂,安定國民,成了圣人。從中可以發(fā)現,有志向并付諸實踐,便能達到目的`。
王陽明會獨立思考,非常聰明。有一次,他和祖父竹軒先生與一些老朋友吟詩作賦,他們還沒想出,年僅10歲的小陽明卻已吟出了一首絕妙詩:
金山一點大如掌,打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臺上月,玉蕭吹徹洞龍眠。
大家不禁拍案叫絕。他真是聰明過人。
王陽明同別的孩子不一樣,他經常一個人獨自沉思道理。后來,王陽明因被人誣告,被貶到少數民族當驛丞。住在石洞里,吃野果粗米維生。他天天靜坐,殫精竭慮,終于大徹大悟“格物致知”的真諦,奠定了心學理論,撰寫了《傳習錄》,成為為哲學家。后來他又平定動亂,謚“文成侯”,名揚中外。
王陽明是余姚人的楷模?戳恕锻蹶柮鳌愤@本書,更使我堅定這樣一個思想,要像他一樣成為有德之圣人,就要學會獨立思考,當然勤奮更必不可少。
王陽明讀后感6
紀昀評價王陽明這個人:“守仁勛業(yè)氣節(jié),卓然見諸施行,而為文博大昌達,詩亦秀逸有致,不獨事功可稱,其文章自足傳世也。”又因為王陽明與孔子(儒學創(chuàng)始人)、孟子、朱熹并稱為孔、孟、朱、王,于是對這個神奇的人物更感興趣,所以找來了《明朝一哥王陽明》閱讀了解。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原心定罪”此節(jié),也就是徐元慶謀殺案至第五章完,覺得頗為有理?上в眯恼撟镄枰说乃枷胨刭|高度達到一定程度的高度和境界,否則以權謀私,是不會有定論的。原心定罪是最準確的定罪方式,可我不由地想問,人類思想文明的高度究竟可不可能達到統(tǒng)一的那一天,是否人人都能夠大義滅親,為善去惡呢?
但是在我看來,顯然是不可能的。所謂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每個人在善惡面前都有“意之動”,一旦意動,惡念大于良知,便是為惡去善,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我覺得王陽明應該算是傳統(tǒng)中國社會中最后一位圣人,前有孔孟朱熹,但是歷史到了王這里中國的.思想真正達到了頂峰。此后再無人能超越。也許人們可以舉出諸如顧炎武,黃宗羲這些其后的哲學家,可是他們也是在沿著王的路線上繼續(xù)發(fā)展的,他們仍然是在前人的體系之內。
看完整本書,雖然讀起來有點吃力,但是不得不感慨,正如當年明月所說的如此:他的心學,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的財富。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讀后感7
堅實的基礎、切實的手段,都有了。下面就該忠實地執(zhí)行了。執(zhí)行的時候最關鍵的.是什么?是人。
不僅21世紀最重要的是人才,哪個朝代最重要的都是人才。王陽明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雖然他大權在握,可以調各地的部隊,卻自組新軍,絕對不調用原來現成的各部隊來打仗。
這時候,有一個和王陽明有共同志向的人才來投奔他,這個人叫做伍文定。伍文定雖然也是一個文人,但從小習武,臂力過人!睹魇贰吩u價他,“忠義自許,遇事敢為,不與時俯仰”。就是說伍文定這個人遇事非常敢作敢為,而且不仰人鼻息;雖然身在官場,從不奴顏媚骨。伍文定原來做常州推官的時候,徐達的后代魏國公徐俌強占民田,強霸民女,伍文定不畏權勢,為民伸張正義。結果徐俌后來就勾結大太監(jiān)劉瑾,誣陷伍文定,把伍文定也下到昭獄。
伍文定和王陽明的經歷非常相似,兩個人雖然此前不熟,卻是同年進士。后來又都是因為劉瑾,被下到過詔獄。伍文定對王陽明是仰慕已久,看他來巡撫南贛選拔人才,便毛遂自薦。王陽明一見,頓時引為知己,認為伍文定是一個不得了的人才。
果不其然,伍文定在南贛平匪患,包括后來平寧王之亂的時候都成為王陽明手下一員干將,被朝廷推為平寧王之亂除王陽明之外的首功第一。
伍文定來投,以及自組新軍之后,人才間題、隊伍問題也得以徹底解決,可以保障作戰(zhàn)策路忠實地執(zhí)行。萬事俱備,只等開戰(zhàn)了。
王陽明讀后感8
以前讀書均是關于工作方面的內容,但都不能堅持閱讀。近期受公司讀書匯影響,以及同事推薦王陽明“心學”讀物,因此帶著向往和好奇借閱了《知行合一王陽明》。
當打開封面內頁,對上面的內容感到茫然,因為自己對王陽明的確了解得少。也正因為如此,心中充滿了閱讀的興趣......
王陽明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五歲才開口說話;幼年聰穎好學,為求“格物致知”,“格”竹子到暈厥;青年流浪游學;中年被xxx流放,蠻荒之地頑強活著;后剿匪蕩寇、平朱宸濠之亂等,半生講學傳播心學思想,直至患肺病走到生命盡頭。
王陽明的心學思想的形成,是通過他的學習和“事上練”不斷積累而成,比如小時候“格”竹子;青年時期騎馬嚇退蒙古人,為了研究道教,新婚之夜去道觀請教高人整夜未歸;流放中的苦難經歷等。才能在一個機緣合適的時間、地點出現有名的“龍場悟道”,對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了新解,“格”不是重點,“良知”才是重點,且要“知行合一”。
王陽明的“心即理”、“致良知”思想,是講做事發(fā)乎于心,每個人都有良知,做事要無愧于人、無愧于心,跟隨良知的指引,是王陽明心學所說的`真正的“存天理去人欲”,真正的“煉心”。
試問用“知(良知)行合一”這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工作、面對生活能有幾人能真正做到呢?但當我們有了這樣的認知和認同感后,便會多一份信仰,至少可以嘗試去做,努力去做!
當整個社會趨同“知行合一”并“事上練”時,我們的全民素質、社會風氣是否會變得更好呢?
這本書還不能說拜讀完成,但至少從我的角度來講閱讀一本好書,可以洗滌一個人的靈魂認知。雖然做不到以“圣人”的要求標準去衡量自己,但至少可以收獲一二并運用到工作及生活中。
王陽明讀后感9
去年十二月開始讀,到今天讀完。書讀得較慢,不過書中的一些道理經過慢慢琢磨,總算大都依自己的理解想通了。書中穿插的一些處事的方法大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讀書過程中,明顯察覺自己處事心境和效率均有所精進。
書讀到最后,見心學宗旨,按字面意思去理解,總覺太過膚淺,苦思半晌,得出自己的一些見解。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此處的善惡不應該是我們平常所理解的善惡。大學上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而心學此處的.善惡,應該是對于止,即志向來說,即對于我們實現自己志向有幫助的,即為善;對阻礙實現志向的,即為惡。
心之本體無善無惡,著重點應該在我們日常做事上,注重保持心靈的純凈。日常處事時,經常會受到外在的干擾,如果不能做到泰然處之,被之影響心境,則事倍功半矣;而若此心通明,物無所滯,則做事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
大學之道,止于至善,而在日常生活中,會沾染上各種各樣的善惡,欲要志向達成,需先分清這些善惡,即致良知。而致良知具體在于格物,即為善去惡。當我們厘清這些善惡,再在日常生活中勤以為善去惡,每日三省吾身,最終達到至善,則志向必不遠矣。
對于像我這樣的俗人來說,格物應是當下亟需去做的。從兒時,到上學,再到工作,心中已被各種各樣的惡所占據,二十多年的沉淀,讓這些惡已根深蒂固。重疾需下猛藥,若想有所作為,除了吾日三省吾身,時時檢討自身為善去惡,別無他法。
寫下此貼,望日后回頭看時,已有所精進。
王陽明讀后感10
合上這本《王陽明的故事》,我還沉浸在書中那扣人心弦的故事之中。書中的主人公——余姚四大先賢之一的王陽明的形象一直深深印在我心中。
王陽明本名王守仁,陽明是他的.號。初次知道他的故事,是在《明朝那些事兒》里,這本書的作者雖然不是余姚人,但書中對王陽明推崇備至,整整半本書全在寫王陽明的生平事跡。而現在,我在這本《王陽明的故事》中看到了他更詳細的事跡。
王陽明能成為余姚四大先賢之一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不像大多數人一樣,一遇到困難就一蹶不振。舉行科考時,因為有人從中做梗,王陽明沒有考上,可他并沒有灰心喪氣,而是重振信心,繼續(xù)回家學習;三十四歲時,因為得罪了大奸臣劉瑾,被庭仗四十后發(fā)配至龍場,盡管傷痛難忍,盡管路途遙遠,可他并沒有向困難低頭,反而和龍場的苗族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被派出征討造反的寧王朱宸濠時,他沒有被寧王的十萬大軍嚇倒,而是克服種種困難,和寧王斗智斗勇,終于一舉擊敗叛軍……這一切的一切,都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想想我自己,上次,我只是考試沒考好,就一蹶不振,垂頭喪氣,看了《王陽明的故事》,我覺得自己太不應該了!王陽明被庭仗四十下,已經奄奄一息,尚且不向困難低頭,他可以做到,我為什么就做不到呢?
我們做為余姚人,就應該汲取王陽明等先賢的智慧,為自己鋪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為我們的家鄉(xiāng)——文獻名邦余姚增光添彩。
王陽明讀后感11
克己需要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傳習錄》
我們常說,心靈,如同一間房;而眼睛,如同一扇窗。
試問自己,多久沒有“充電”了,即使“充電”,也是偶爾的一瞬間。夜晚,說好的,靜下心來,好好的看一本書;可電視劇一響,忍不住在客廳里看電視。說好的不玩手機,又一次拿上自己的手機刷上了朋友圈。
這個社會,誘惑太多。常常在想,科技導致了我們精神文明的墮落,還是是一種屬于文明進步的標識;叵肫鹂鬃幽莻年代,一無所有的顏回,活的是那樣的灑脫。五柳先生,一碗酒,就可以呼朋喚友。做事論道。有些上班的前輩們常常在說五十年代的事情,那個時候物質生活還不如現在富裕,然而他們卻說,那時候的人,真好。
是社會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改變了社會,F在的我,坐在書桌前。關閉于外界的一切渠道,安安靜靜的看著書。想起古人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讓心靈,進行一趟遠游。
有時候,書是最好的`遠游方式。翻看一本書,像似云游九州,上可摘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所以,我選擇在晚上,安安靜靜地泡上一杯茶,開啟一盞昏暗的燈,我要去泛黃的歷史中去遨游。在這里,我的心,得到了歸宿,找到了寧靜的港灣。
若您看到我在看書,麻煩您,別打擾我,因為那是我心靈停留的地方。
王陽明讀后感12
讀一本好書,可以讓一個人改頭換面,煥然一新。
在“用心讀好書奮斗新時代”讀書活動中,我想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知行合一王陽明》。
本書是首部全面解讀知行合一哲學理念及其創(chuàng)始人王陽明的通俗全傳,系統(tǒng)闡述了這位大思想家的核心理念和傳世哲學,對于我們的生活、工作和人生都有著巨大的啟發(fā)意義。
在生活中,我們要始終堅持自己的本心,以良知來約束自己的生活。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人原本都有一個自我的靈明,那就是我們的本心,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良知在。在良知的引領下,我們在生活中的言行舉止都要做到盡心盡力,問心無愧。
在工作中,我們要始終以“知行合一”作為自己的工作準則。所謂知行合一,就是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本書告訴我們:時代在改變,社會在發(fā)展,我們不能固守著舊思想,而應該不斷學習,順應時代潮流。我們應立足工作本身,勤于鉆研,敢于發(fā)現,要做到心中有數,心里有底。只有這樣,在開展工作中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始終保持不畏艱難、敢于奮斗的精神。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優(yōu)秀的`人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只有經歷挫折、考驗和磨練的人生,才能真正地邁向成熟和成功。我們應認真領悟并努力學習先賢追求真理的精神,始終保留著一顆求知探索的真心,去追求真誠、無悔的人生。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偉大的前人交流,和深邃的思想碰撞。閱讀這本書,讓我們能夠在深刻的文字中去感悟和體會,讓優(yōu)秀的理念引領我們的生活、工作和人生,從而讓我們成為更理性、更健全、更飽滿的人
王陽明讀后感13
寒假里,我認認真真地讀了《傳奇王陽明》一書。王陽明是家鄉(xiāng)余姚的先賢,之前我參觀過“王陽明故居”和“余姚名人館”,看到過許多關于王陽明先生的事跡,這次當我讀到這本書時,感到特別親切,而且書中情節(jié)引人入勝,看得我都入迷了。
書中對王陽明先生各個時期的成長過程、坎坷經歷以及最終成為了一代圣賢的描寫,讓我內心真切地感受到了王陽明的傳奇與勇敢、智慧與高尚。但在整本書中,令我最受啟發(fā)、印象最深的是他“從小立志做圣賢”那遠大的人生目標。
王陽明小時候非常調皮,喜歡惡作劇,有意打鬧,又有許多怪想法。有一次,他突發(fā)奇想便問起老師:“我們?yōu)槭裁匆x書呢?人生頭等大事是什么?”先生回答:“讀書才能有功名,頭等大事是登第做狀元!彼麉s說:“不對!人生頭等大事是做圣賢!碑斔谟辛诉@想法之后,他的一切行動都為實現這個夢想而不斷努力著,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多大的`挫折,始終沒有放棄。后來王守仁真成了圣賢!
通過閱讀本書,我認為,我們只要有自己的目標,再加上堅持不懈的努力付出,又能真正做到如陽明先生所說的“知行合一”,“把知識當作是實踐過程,把實踐過程還原為知識”,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取得成功獲得收獲的。
這是我讀了《傳奇王陽明》之后想到的,現在我懂了,如果要想自己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那么必須從小樹立正確的理想,并且為實現目標而不斷努力。
【王陽明讀后感】相關文章:
《王陽明心學》讀后感09-10
王陽明傳奇讀后感06-05
《明朝一哥王陽明》讀后感09-08
王陽明致良知讀后感精彩11-05
《知行合一王陽明》讀后感06-21
知行合一王陽明讀后感07-26
讀王陽明《拔本塞源論》有感08-17
王陽明的格物實踐及其本體論轉變08-18
讀《王陽明傳》有感600字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