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成本线在观看,最新国自产拍在线,免费性爱视频日本,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心得體會>讀后感>《中國人的特性》讀后感

            《中國人的特性》讀后感

            時間:2024-03-01 07:22:00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人的特性》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人的特性》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人的特性》讀后感

              本書的作者為美國人阿瑟·亨德森·史密斯,中文名叫明恩溥。一百多年前,準(zhǔn)確的說是1872年,明恩溥作為美國公理會的傳教士從西方來到中國傳教,他根據(jù)自己在中國傳教20余年的觀察和體驗,寫出了這本《中國人的特性》。

              該書是我的老師王永華先生推薦并向其借閱的。一般在看一本書前我會先關(guān)注作者簡介和序言,再決定是否閱讀。所以拿到這本書看完作者及譯序后,我便帶有兩個偏見,首先是一個外國人對中國人本身就沒有多少了解,那么他寫出來的內(nèi)容或觀點肯定會失實;其次是該書寫的是100多年前的中國人的特性,時過境遷,估計也不會有太大的現(xiàn)實意義。我如是想便如是告訴了王老師,最后王老師說可能一個外國人寫的中國人的特性也許會更客觀,于是我便開始閱讀。

              全書從“面子問題”、“厲行節(jié)儉”、“辛勤勞作”等26個方面概括了中國人的特性。實話實說,讀完后的感受與我一開始的偏見是一樣的,書中雖也有部分算是客觀公正地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多數(shù)還是對中國人的歧視。

              結(jié)合作者的生平事跡,他其實算是一個對中國懷有好感的外國人,例如在作者的推動下,美國最終歸還了“庚子賠款”的半數(shù),具體為1160萬美元,用于中國學(xué)生留美之用,此事也為中國培養(yǎng)出很多有名的人才。那我為什么會說作者歧視中國人呢?因為縱觀全書,作者始終沒有放下他的西方文化中心論,我感受到了作者流露出的優(yōu)越感、偏見以及誤解。比如書中說到:“將這種人從麻木狀態(tài)中拯救出來的唯一辦法,便是輸入一種新生活,新生活會向他們傳達由基督教早期主教揭示的崇高真理:‘人是有一個靈魂的!蛉绱,神的啟示才會給他們智慧。”、“要讓中華民族對西方民族這個整體保持長久穩(wěn)定的敬意,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用事實來說話,證明基督教文明帶來的大小成就,是中國現(xiàn)有文明所無法比擬的......”類似表述在全書多處可見,無法一一例舉。有人會說作者的國家經(jīng)濟發(fā)達,他們有堅船利炮,有歧視中國人的資本,我不完全否認(rèn)這種觀點,但作者在書中也說到,很多既貧窮又沒有文化的中國人(作者稱為仆人)也同樣歧視他們,為此作者單列了一個章節(jié)來寫中國人的特性,標(biāo)題就叫“歧視外國人”。由此可見,歧視很多時候與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社會地位等因素沒有太大關(guān)系。時至今日,歧視仍然存在于世界的各個角落,存在于你我身邊,比如我們熟知的地域歧視、性別歧視、種族歧視、職業(yè)歧視等等,而且這些歧視都或多或少的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體現(xiàn)出來。

              為什么會有歧視呢?說到這個問題不得不說鄭也夫先生的《信任論》,書中說到,每一個生物在進化過程中,都一定會找到某種簡化機制,這種簡化機制對人類來說就是把世界完全的符號化,這種簡化過或符號化的世界并不真實,它描述的只是人類想象中的簡化過的世界。這個世界何其復(fù)雜,人類要想把握它,就要使用簡化機制并將其賦予意義,通過意義去理解這個世界。就好比作者所描寫的中國人,在當(dāng)時中國光人口就有數(shù)億人,更別說數(shù)十種民族、成百上千個區(qū)域的中國人都是千差萬別,作者怎么可能分別作出了解并加以描述,所以他只能把中國人符號化,用26個詞語來進行概括。這種符號化的世界就是歧視產(chǎn)生的根源。比如我們有時候會聽到一位母親教育上學(xué)時期的女兒說:“你還小,你對男生都不了解,千萬不要和男生交往,因為男人都不是好東西”等等類似話語,因為這也是一個復(fù)雜的話題,這位母親如果不用簡化機制她就無法向自己的女兒把男人說清楚。

              根據(jù)上述原理,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根據(jù)這些符號化的東西不斷構(gòu)建自我與外界的邊界的過程,比如孩子小時候一般都會認(rèn)生,只親近自己的父母,慢慢的就會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形成一種“我”的邊界,比如“我吃飯的碗、我睡覺的床、我的家、我的母校、我的故鄉(xiāng)、我的文化、我的民族、我的祖國”等等,這實際就是不斷把一些外在的、和自己其實沒有關(guān)系的事物認(rèn)同到自己的人格當(dāng)中,如果有誰侵犯到他認(rèn)同的外界之物,他就會覺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傷害。就好比什么叫母校,她就是一所自己可以隨便罵、但別人絕對不能罵的學(xué)校。

              歧視能不能徹底被消除呢?有沒有破解歧視的方法呢?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悲觀的,也即是說歧視不可能被徹底消除的。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chǔ)上回答第二個問題,這個問題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就是有沒有辦法消除別人對他人的歧視,這個答案也是悲觀的,就像我們常說的有人喜歡你就一定有人不喜歡你,無論你怎么改變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你;第二個層面就是有沒有什么方法讓我們自己不歧視他人。這里提供兩個方法。一個是把自己認(rèn)同的邊界無限放大,大到乃至全宇宙,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你人格中的一部分。就像北宋哲學(xué)家張載在《西銘》中所說的:“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如果你能達到張載的這種民胞物與的境界,估計你也就不會歧視別人了。張載何許人也?大家熟知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就是出自于他。多么宏大的境界!另一個就是佛家所說的剝離。既然人的成長過程是不斷把外物認(rèn)同到自己的主體當(dāng)中,那佛法的修行就是不斷把這種認(rèn)同給剝離掉,讓外界與我們沒有關(guān)系,哪怕是我們自己的肉身與我們也沒有關(guān)系,最終把自己的靈魂與所有附著物全部剝離。上述兩種方法,一種是把自己的人格無限放大,一種是將自己收縮成一個非常獨立的人格。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那么也希望我們盡量不被這個世界所改變;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與這個世界更加祥和地相處,盡量不歧視他人,我們就能減少在歧視的漩渦中煎熬自己的生命。

            【《中國人的特性》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元朝的特性10-21

            論文的特性08-06

            生物的特性08-17

            聲音的特性08-17

            RTOS的必備特性08-06

            《酶的特性》說課稿08-16

            初戀情書的特性08-17

            《聲音的特性》教學(xué)設(shè)計08-17

            聲音的特性教學(xué)設(shè)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