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導游詞[精品3篇]
作為一名盡職盡責的導游,常常要根據講解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作為一種解說的文體,它的作用是幫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點包含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那么導游詞應該怎么寫才更有條理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長城導游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城導游詞1
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長城游的導游,我姓呂,大家可以叫我呂導,很榮幸能成為大家服務,在途中大家要注意安全。如我有什么服務不周的地4方,請大家多多指教、多多包涵!
萬里長城的氣魄非常雄偉。就是因為這一優(yōu)點,無數參觀者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它如同一條長龍橫臥在我國北方的崇山峻嶺上,從東頭的鴨綠江到西頭的嘉峪關,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長6500多千米。
大家再來仔細看看這城墻,它高八至十米,寬五至八米,都是用城磚和大條石砌成。城墻頂部鋪著的都是平整的方磚,這兒可以并排行進五六匹馬。
下面我再來介紹一下萬里長城的悠久歷史。其實早在2200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燕、趙、秦三國為了防御敵人的侵略,就開始在自己的邊疆修筑長城了,秦統(tǒng)一中國后,把幾處城墻連接起來。這樣不但可以用于軍事防御,又可以成為對外貿易的商業(yè)大道。到了明朝,朱元璋又動用了幾百萬人進行了整修和擴建,這一次擴建歷時二百多年。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主要是明朝時修筑的長城。
游客們,長城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工程浩大,施工艱難。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如果用修筑長城的磚頭和大條石筑成一道寬一米,高五米的墻,這道墻竟可以環(huán)繞地球一周多呢!大家想想,要采制這么多的磚頭和大條石,并且要運送到陡峭的山巒上砌筑起來,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其中要有多少人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啊!這里還流傳著“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呢,大家就地休息一會兒,讓我來為大家講講這個動聽的故事吧:
古時候,有個人生了個女兒取名為孟姜女,當她長到十八歲時,她和萬喜良一見鐘情,并成親了。正在成親時,許多官兵闖了進來,無情地帶走了萬喜良。一家人沉浸在痛苦之中。冬天來臨了,孟姜女執(zhí)意要去探望萬喜良,為他送過冬的寒衣。歷盡了千辛萬苦才來到了長城,但卻聽人說萬喜良因為疲勞過度死了。孟姜女大驚失色,放聲痛哭。突然,電閃雷鳴,一半的長城倒了,露出了萬喜良的尸體。孟姜女傷心欲絕,一頭撞死在城墻上。這雖然只是個傳說,卻說明了正是千百萬勞動人民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生命筑就了這世界奇跡——萬里長城。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各位游客,在不知不覺中大家度過了有意義的三個多小時,今天我們的游程到此結束,聽了我對萬里長城簡要的講解,相信大家對萬里長城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這里,我首先感謝大家給了我這次難得的導游實踐機會,同時,感謝大家一路對我導游實踐的支持與理解,希望以后還有機會為大家服務。最后,祝大5家旅途愉快!再見!
長城導游詞2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八達嶺高速公路上,馬上就要進入即將參觀的八達嶺景區(qū)。前面山上,八達嶺長城就盤踞在此。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了,那個時候諸侯爭霸,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邊界上紛紛修筑了長城,叫做互防長城。
八達嶺長城是長城中的杰出代表,因為這里四通八達,故成為八達嶺。可能大家會問,為什么要講長城修筑在這里?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八達嶺地區(qū)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僅守衛(wèi)著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師的西北大門。
八達嶺長城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例如蕭太后巡幸,元太祖入關,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達嶺都是畢竟之路。說到這里,還有一個故事要講給大家:位于關城東門路旁,有一塊巨石,傳說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經過這里,曾經站在這塊石頭上回望京城,所以這塊石頭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現在這塊石頭已經不那么突出了
八達嶺長城有三臺兩墻組成,,三臺分別是城臺,敵臺,其中城臺構造的非常簡單,只是駐守的`官兵避風寒的地方。那敵臺的構造相對就要復雜一些,分為兩層,下層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組成,上層有垛口和望孔是觀察軍情和射箭用的,所以這里也具有防御敵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臺,又叫烽燧,狼煙臺。是不和長城相連的獨立建筑。一旦敵人來犯,就點燃烽火通報軍情,古人獎白天點燃的煙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時候,還對烽火與敵人的關系作了嚴格的規(guī)定:敵人百余個,燃一煙點一炮;五白人,燃兩煙點兩炮;千人以上,三煙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煙四炮;萬人以上,五煙五炮。就通過這種方式,在邊關的軍情能夠飛速的傳遞到皇城大內。
在長城墻根的地方每隔不遠就有一個小水溝,雨天的時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沖刷城墻。而長城的墻體里面使用石頭塊鑄成的,外邊砌上磚,再在上面鋪上石板,從而使建筑非常牢固!
長城導游詞3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八達嶺景區(qū)觀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能在八達嶺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跡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法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游客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您向遠處看,可以發(fā)現這里的長城分為南、北兩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龍騰虎躍、氣象萬千,景色十分壯觀。往下面看是有兩個門洞和U字形的城墻緞怕讞甕城。在甕城墻上內外兩面都有垛口墻,四面拒敵。倘若敵人攻破關門涌入城內,將受到四面守城將圍殲,敵人如落甕中。甕城是長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八達嶺的甕城也不例外。
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勢,東低西高,東窄西寬,僅有5000平方米。甕城內無井,水源缺乏,平常駐兵不多,守城部隊駐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甕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館”,是供皇帝路過駐蹕或官員停留住宿的。甕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楣題額1 “北門鎖鑰”,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經講過。城門洞上,古進安裝有巨大的雙扇木門,門內安裝有木頂柱和鎖閂。
平時,大門敞開,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戰(zhàn)時城門緊閉,嚴實堅固;一旦發(fā)出反擊號令,城門洞又是千軍萬馬發(fā)起沖鋒的出口。甕城的東門楣題額為“居庸外填”,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鎮(zhèn)”關城的城臺上,原來嵌有一塊石碑,為明朝萬歷年間刻制。從碑文可以看一帶長城,先后經80多年時間才完成。這碑中還記錄著修筑長城的時間、長度、主持官和管工頭、燒頭、窯匠頭、泥瓦匠頭和名字,以明確責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們中以看到來往不斷的車輛和從門洞穿過的游人。這里不僅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防御關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從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慶,西北往宣化、張家口,“路從此分,四通八達”。八達嶺也因此得名。
我們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著一門大炮,名為“這時威大將軍”。這門炮炮身長2.85米,口徑105毫米,由于中炮身上鑄有“敕賜神威大將”而得名。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見當時的軍工業(yè)是比較發(fā)達的。
北8樓是八達嶺長城海拔最高的樓,高達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原來還可登上敵樓觀山望景,但目前為了保護文物封了樓門。
從關城城臺到南峰的最高處南4樓,城墻長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別是南3樓至南4樓之間,山脊狹窄,山勢陡峭,長城逶迤400多米。城頂最險處,坡度約為70度,幾乎是直上直下。南1樓和南2樓,都沒有修復二層,從南3樓遺存的柱礎看,原來也有鋪房。
南峰長城以南4樓地勢最高,海拔803.6米。登樓眺望,長城自西南向東北蜿蜓于山2有一句話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長城非好漢。剛才說了這么多關于長城的事情。大家一定等不及要到長城游覽一番。不用著急,馬上您也要成為好漢了。八達嶺長城有三臺兩墻組成的,什么是三臺呢?我給你們介紹一下吧!三臺分別是城臺、敵臺。其中城臺構造非常簡單,只是駐守的官兵避寒的'地方。那敵臺的構造相對就要復雜一些,分為兩層,下層是由回井等字形組成,上層有垛口和望孔是觀察軍情和射擊用的,所以這里也具有防御敵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臺,又叫烽燧,狼煙臺。是不和長城相連的獨立建筑。一旦敵人來犯,就點燃烽火通報軍情。明朝的時候,還對烽火與敵人的關系作了嚴格的規(guī)定:敵人百余個,燃一煙點一炮;五百人,燃兩煙兩炮;千人以上,三煙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煙四炮。就通過這種方式,在邊關的軍情能夠飛速的傳到皇宮大內。
回頭看看那雄偉的長城,這么快就要說再見了,是否有一點依依不舍呢?如果有機會能夠再來游覽,我一定再來給你們當導游。
【長城導游詞】相關文章:
長城導游詞06-17
長城的導游詞01-03
《長城》導游詞04-28
長城導游詞07-14
長城導游詞07-14
長城導游詞07-13
長城導游詞07-13
長城導游詞07-13
長城導游詞07-13
長城導游詞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