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說課稿范文匯編七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jié),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六,也是最著名的一首。這首寫景小詩別具情趣,小路上花團錦簇,花下的枝條被壓得垂下來,花瓣之上是流連忘返的彩蝶,恰恰啼鳴的黃鶯,它們活潑自在的神態(tài),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
對正常學生來說,結合他們的生活體驗,很容易能夠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但對盲生來說,缺乏視覺感受使他們對春天的感受間接而模糊,影響了他們對詩文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意思,能進入詩人描繪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悅的心情。
在教學目標當中,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體會詩歌中蘊涵的詩人的情感是教學的重點。全詩語言充滿了口語化色彩,讀起來令人感到非常親切,所以理解意思不難,難的是盲生由于失去了視覺這樣一個主要的觀察途徑,就使得他們對景色的理解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進入詩歌所描繪的蜂飛蝶舞的春天生機盎然的意境,有感情的誦讀。為突破教學難點,課前先后三次帶領盲生到校園里觸摸春天,感受春天,重點觀察不同花期、不同品種的花兒,為課堂上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另外制作了課件,課件中的圖片和音樂為低視力學生和全盲學生營造優(yōu)美的、古色古香的氛圍,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дZ引入
用優(yōu)美的音樂和語言,娓娓道來,達到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未入詩句先入境。
。ǘ、理解詩意,品讀想象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分成了三個小部分:
1、自學古詩,理解詩意。這首詩內容相對來講比較容易,所以通過學生自學和交流討論,再加上老師的點撥指導,就可以了。
2、品讀語言,想象畫面。這個部分主要抓住詩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分析理解,再結合學生觸摸春天的經驗感受練習說話、指導朗讀,從而達到了解詩歌描寫的是怎樣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3、指導吟誦,理解意境。通過聽男女聲朗讀、自由練讀、老師引讀、個人配樂讀等方式,感受詩歌的意境。
(三)、拓展閱讀,體會感悟
出示兩首不同角度描寫春天的詩歌,拓展視野,讓學生體會感悟。
。ㄋ模、回顧感受,布置作業(yè)
通過視頻回顧自己在觀察春天時的感受,將這首詩歌改寫成一篇小散文。作業(yè)的設計,同樣也體現了盲學生對這首詩的獨特理解和對春天的感受。
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爬山虎的腳》第一課時。
一、說教材。
《爬山虎的腳》是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七單元里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課文條理清晰,語言樸實,葉老用細致、簡潔的筆觸把爬山虎的腳描寫得生動具體。
課文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描寫了爬山虎美麗的葉子,第二部分介紹了爬山虎的腳。這兩部分實際有著內在的因果關系,沒有爬山虎的腳一步一步向上爬,也不可能有滿墻綠色的葉子。反之,滿墻綠葉的美麗也正襯托出爬山虎的腳向上攀爬的特點。
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本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也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一到三小節(jié),學習作者如何圍繞“舒服”、“好看”兩個詞把爬山虎葉子的美展現出來,又是如何從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三個方面介紹爬山虎腳的,以此啟發(fā)學生在平時學習生活中要做有心人。
二、說學情。
1、爬山虎這種植物對于目前高樓林立的大城市里的孩子們來說還是陌生的。由于學生生活經驗的匱乏,讓他們通過文本來感知爬山虎的樣子、領略爬山虎的美有一定的難度,對學生這個認知上的空白點,教師應予充分的預計,并讓學生在課前對相關知識進行搜集了解。
2、了解爬山虎腳的樣子是學生學習課文的又一個難點。學生對植物的莖、葉柄沒有清晰的概念,很難理解文中一些相關內容的描述。
3、三年級的學生大多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掌握了多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在理解語句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要他們能了解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表達方法,依然是一個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針對教材特點和單元訓練要求,我確定了以下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自主識字,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二、三小節(jié),了解爬山虎美麗的葉子以及爬山虎腳的樣子。
3、通過學習,了解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表達方法,并感受作者觀察事物的細致,感受作者用詞的精準。
4、積累描寫爬山虎葉子的句子;借助提示詳細說說爬山虎的腳的樣子。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多種方法理解并積累文中描寫爬山虎葉子美的語句。
2、了解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表達方法,能詳細介紹爬山虎腳的樣子。
教學難點:1、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了解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表達方法。
五、說教法學法。
1、講練結合,滲透方法。
(1)教法:本課時中教學重點應放在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美和爬山虎腳的特點。教學時,我圍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特點把事物寫具體”這一訓練重點進行,引導學生集中體會作者是仔細觀察,有序觀察,多角度觀察并抓住事物特點行文,并通過說話訓練等進一步鞏固方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2)學法:教學中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主導學生的“聽、說、讀、寫”活動,讓學生通過朗讀、思考、討論、交流、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
2、電子白板輔助教學。
運用電子白板拖動、即時批注、圈畫、播放視頻、音樂、呈現圖片等直觀演示手段,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直觀感知爬山虎的美,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表達方法,能借助提示詳細說說爬山虎腳的樣子,從而增加師生互動,關注課堂生成,有利于學生的認知發(fā)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媒體導入,理清脈絡。
上課伊始,我通過聚光燈由局部到整體展示滿墻爬山虎的圖片,直接引入新課。給人以視覺上強烈的沖擊,讓學生感受到爬山虎的`多和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那么美的爬山虎文中究竟是如何描寫的呢?
學生讀題后,我在白板上出示學習要求,讓學生們帶著問題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邊讀邊思考:課文哪幾節(jié)寫了爬山虎的腳?除了爬山虎的腳之外,作者還介紹了什么?從欣賞圖片到讀課文,問題引領,層層推進,在感知全文的同時,學生很快找到重點語段。在交流時,我隨機出示,以此來幫學生梳理脈絡,理清條線。
(二)深入研讀,品讀詞句。
感知全文,理清脈絡之后,第一步,我組織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
首先,我在白板上呈現出文中描寫滿墻爬山虎的相關語段,即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請學生們自由讀一讀,讀完后請學生們思考:從這個語段中你對爬山虎有了怎樣的了解?從哪里看出來的?有了基礎,學生們很快找到關鍵詞“滿是”、“占了一大片”等,并聯(lián)系上下文加以理解。而同時,我隨機根據學生的回答在白板上圈畫出相關的詞語,使學生了解到學校操場北面墻上的爬山虎面積非常大。隨后,練習朗讀,為后文作鋪墊。
接著,我以“那么這滿墻的爬山虎在作者的眼中又是怎樣的呢?”這個問題引出第二自然段的學習。
我在白板上呈現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并請同學們自由讀,并試著說一說作者眼中的爬山虎是怎樣的?經過充分的自由閱讀和思考,學生交流時,我?guī)蛯W生總結并隨機圈畫出相關的關鍵詞——舒服、好看。這樣學生就一目了然了。
那么,作者為什么會覺得爬山虎讓人看著舒服呢?圍繞這一點,我利用白板的拉幕功能將第二自然段中需要著重講解的部分突出,而隱去其余部分。此外,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弄清不同時期爬山虎葉子的不同顏色,我利用白板呈現不同時期的爬山虎葉子的圖片和不同時期的名稱,讓學生直接在白板上拖動圖片,將它們一一對應起來。通過對白板上圖片的具體操作,學生既直觀感知了爬山虎葉子的美,又將爬山虎各個不同時期的樣子深深印刻在腦海中,此時再來品讀語句,對文本的體會就更為深刻了。
那么,爬山虎究竟好看在哪?我再次通過白板的遮罩功能呈現出相關語句。此時,學生又找到了一些關鍵詞語:“一順兒朝下”、“均勻”、“ 漾起波紋”。但是,在對這些語句理解上,學生遇到了困難,此時我就通過圖文對照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詞語,并且進一步體會爬山虎的美。比如“一順兒朝下”是因為葉子受到重力的作用而葉尖朝下,這樣看起來就有一種別致的感覺。比如理解“均勻”,補充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十分均勻是因為植物會盡可能地利用空隙來獲取更多的陽光,保證彼此都能得到均勻的光照。特別是在講解“漾起波紋”時,因為“漾”字較容易寫錯。我就拖出田字格,利用畫筆,描紅“漾”字。學生一邊看一邊練,進一步明確漢字書寫的筆畫和筆順,有效指導書寫。我利用無限克隆功能復制部首:三點水。讓學生親身參與,在白板上寫出相關的三點水的字。學生對課文中所說到的漾起波紋的情景不太清楚。因此,教學時我通過媒體資料的補充來填補文章空白。此處,我利用白板出播放了一段爬山虎漾起波紋的視頻。
當學生還沉浸在爬山虎的美中時,我抓住時機,讓學生伴隨悠揚清新的樂曲朗讀相關語段。讀出了形,讀出了味,讀出了神。
隨即我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總結:一直以來,作者把爬山虎的葉子誤認為是爬山虎,而今年他留意了、他發(fā)現了,他細細地去觀察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
第二步,我組織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我請學生讀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介紹爬山虎腳的句子,用“——”劃出來。這個問題難度不大,學生很容易就在文中找出了相關語句。交流時,我讓學生在白板上劃出有關句子后,我又拋出第二個問題:這段話寫出了爬山虎腳哪幾方面的特點?這個問題對三年的學生就有一定的難度了,所以我組織學生逐句品讀。利用圖文對照的方法學習本節(jié)。
經過本節(jié)的學習,學生對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已經明了,此時出示填空,要求學生介紹一下爬山虎的腳。之后,我又利用白板呈現爬山虎腳的各個部分,利用白板的拖動和無限克隆功能,讓學生邊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邊解說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通過填一填,畫一畫,說一說等練習進一步鞏固本課重點,深入了解了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把事物寫具體的方法。
(三)總結升華,提煉方法。
讓學生了解,因為作者注意了,留意地觀察了,才發(fā)現原來它是有腳的。因此,要想抓住事物的特點把事物寫具體,仔細的觀察,有序的觀察,多角度的描述和表達是至關重要的。最后,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再一次對課文的1、2、3自然段進行朗讀。
以上就是我對《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第一課時的說課,懇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長江之歌》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全中國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主題歌歌詞!堕L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詩,詩詞意境博大深邃,歌頌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抒發(fā)了中華兒女對偉大祖國真摯、自豪的贊美之情!堕L江之歌》是一曲關于長江的頌歌。整首詩歌從兩個方面來寫:第一部分(第1節(jié))是寫實,從長江的地理特點出發(fā),具體寫出了長江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巨人般的氣概。第二部分(第2節(jié))則重于抒情,歌頌了長江古老悠久的歷史和奔騰不息、力量無窮的磅礴氣勢。詩歌采用形象、凝練的語言,句式整齊,節(jié)奏輕快,極富感染力。并且運用擬人、比喻、反復等修辭手法,讀來大氣磅礴,氣勢恢宏。
二、說學情。
學生在經過了五年的語文學習后,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詩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步驟,能通過資料以及對背景的了解對詩歌的大意進行自學理解。但同時,學生還存在理解詩歌有時不夠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過程,特別是在體悟詩歌情境上有著明顯的不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賞析詩歌的意識和習慣的同時,需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更好的建構起詩中情境畫面,讓學生由詩句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體會詩歌的意象美。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學科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學情,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目標一:能在閱讀中自主識字,讀準字音,積累詞語。
目標二:能朗讀和背誦課文。結合有關長江概況的資料理解“你從雪山走來”、“你向東海奔去”、“你從遠古走來”、“你向未來奔去”等句的意思。
目標三:知道課文通過對長江的描寫和贊美,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的贊美之情。
五、說教法、學法
學習時隔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內容理解方面沒有太大的難度,但是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教學任務。因此,在教學中我確立了以學定教的主導思想,努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對古詩內容的理解上,以學生的獨特體驗為主,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時間,力求使課堂體現一個全體學生積極學、獨立學、創(chuàng)造性地學的過程,使學生的語文素質得到真正的提高。 每一個孩子都愿意去做發(fā)現者,以滿足自己的表現欲。理解詩意過程中,教師要尊重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體驗,不做統(tǒng)一的講解,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自己體會,教師相機指導,做到讓孩子有自己的收獲。
六、說教學流程
在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學目標之后,我針對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學進行了如上設計:
(一)有效利用課程資源,營造激情氛圍
1.同學們,通過課前預習,你們對長江都有哪些了解?
2.你們見過長江嗎?好,我們一起來欣賞長江的美麗風光。(播放畫片)
是啊,長江它奔騰不息,氣勢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了贊美她,作曲家還專門譜寫了一首歌,想聽嗎?
3.播放歌曲《長江之歌》
(檢查預習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不至于使預習流于形式,因此,檢查預習更有必要,他可以提示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查缺補漏。所以,讓每一個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背景來進行預習,必將會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
二、交流釋疑。
(一)大家知道嗎,剛才那美妙的歌曲的歌詞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詩歌——《長江之歌
本詩是《長江之歌》的歌詞,歌頌了滔滔不絕、氣勢磅礴的母親河──長江。在引入時,播放長江江水奔騰入海的錄像,讓學生一下子就能被這幅奔流不息的壯觀景象所吸引、所折服,并利用地圖,加深學生對長江自西向東橫貫整個中國的印象,進而油然而生豪邁情懷,利于詩歌學習。
在初步了解長江,出示課題之后,播放《長江之歌》,這首歌曲旋律激越,加上激昂的歌詞,將學生的情緒帶入一個高潮,引出學生的激情,并使他們產生一種學習詩歌的迫切感,在感情上與詩歌達成初步統(tǒng)一。
(二)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突破教學難點
1.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首詩歌又兩小節(jié),通過朗讀,你發(fā)現這兩小節(jié)在結構上又什么相同的地方?
2. .屏幕出示后四行:讀一讀,體會作者這樣寫的好處。(作者運用反復的寫作方法,更能表達對長江的贊美、依戀之情。)
3.讀完后,你知道了什么?.那么作者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長江有母親的情懷?板書:(無窮的源泉)(母親的情懷)
4.分組合作學習: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為什么說長江有母親的情懷?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一起來靜心默讀這首詩,邊讀邊將你感受深刻的詞句畫下來,并做批注。
5、交流:(第1節(jié))(1)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交流。出示: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豐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雪山”在祖國的最西部,“東海”在祖國的最東部,長江能從祖國的最西部走來,向祖國的最東部奔去,說明她源泉是無窮的。)
(3)指導朗讀:這兩個分句我們該怎樣讀?哪些詞提示了你?(第一個分句要讀得柔和一些,因為長江是“走來”,第二個分句讀時要讓人感覺有氣概,因為長江是“奔去”。)
(4)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5)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兒女”:只有母親才會哺育兒女,在這里把長江看作了母親,而且長江哺育的是各族兒女,可見這位母親的胸懷是多么的寬闊。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保哼@里又把長江擬人化了,長江很長,它就像母親伸長那健美的臂膀,從西至東,把祖國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讓它們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永不分離。)(6)指導學生看地圖,并聯(lián)系實際想象體會“哺育、挽起”的意義。指導朗讀:這一句我們要讀得很深情。
(7)指導朗讀“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要讀出“贊美”“依戀”的感情。
學習這首詩歌,需要了解“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豐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薄澳銖倪h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薄拔覀冑澝篱L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等重點詩句,而這就需要對長江的發(fā)源、流域、歷史、文化等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學習本文之前,可以讓學生先進行充分的預習,課堂上在理解詩句之前,也可以安排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根據搜集的資料,談談對詩句的理解,其后進行全班交流,教師進行一定指導,難點詩句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6、精讀第2節(jié)。
(1)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遠古”是指很遙遠的古代,長江從遠古走來,向未來奔去,時間跨度很大,長江永遠不會停息,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2)指導朗讀第一句:“走”、“奔”句與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對比讀,體會長江的宏偉氣勢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國土”:祖國的領土那么大,長江能將它們一起灌溉,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巴苿有碌臅r代”:長江能推動時代的發(fā)展,力量是無窮的。)
(3)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具有母親的情懷?(“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母愛是純潔的、神圣的,長江像母親一樣滋潤著祖國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母親的力量是巨大的,長江就像母親一樣,對新時代的發(fā)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4)師引讀:所以,“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下學生交流賞析重點的句段,品味朗讀,升華對長江氣勢磅礴、贊美的認識和理解。教師自始至終要成為學生真誠的閱讀伙伴,努力做到:真誠交流——與學生一起交流獨特理解,分享閱讀心得;有效組織——組織學生有序自信的開展交流,使更多的學生暢所欲言;適時點撥——引領學生升華對長江的贊美。)
三.拓展延伸:
1.播放并讓學生學唱《長江之歌》;
2.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贊美長江的詩句?3在九八年的夏天,我們經歷了一場戰(zhàn)斗!皵橙恕本褪情L江。怎么“母親河”是“敵人”?你或許要問。她曾安靜地流淌著。哺育了千萬人民,灌溉著良田萬頃,滋潤了兩岸的泥土,我們吮吸著她的乳汁,沐浴著她的恩澤。忽然她卻勃然大怒,掀起駭人的滔天巨浪。沖走了房舍與家畜,無情地卷走了親愛的家人,這是為什么?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為造成的傷害,濫砍亂伐,隨意破壞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讓人們嘗盡了惡果,同學們!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地球,關注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愛護我們的母親河,我們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三)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升華愛國情感
本詩中心明確、氣勢昂揚、富有激情,是一篇難得的朗讀佳作。適宜以讀代講,以讀代悟。教師不必作過多的解釋與分析,將自己的感悟強加于學生,而是應該注重讓學生在朗讀的實踐中體會、感悟深刻的愛國情感。所以在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后,就可以鼓勵學生以多種形式朗讀課文,交流朗讀方式?梢圆捎茫鹤约豪首x課文、同桌合作讀、小組讀,最后可以采用配樂詩朗誦、學唱《長江之歌》收尾,將課堂帶上一個高潮。
對于《長江之歌》這樣的佳作,五年級的學生通過預習、教師指導、小組合作之后,對文章的內涵已經能夠掌握。這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同步,深刻感受到詩歌中的愛國熱情。從而營造出激情氛圍,升華情感。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既簡明扼要,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學生的情感,讓整堂課真正成為和諧互動、學習的樂園。
本節(jié)課我是這樣設計板書的:
雪山 遠古
長江之歌 奔 向 贊美
東海 未來
說課稿 篇4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篇課文《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本單元的文章以人與人之間的愛和真情為主題,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引導學生去關心幫助他人!端驮拱参鳌肥鞘⑻浦娙、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巨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這首詩洗盡雕飾、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fā)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四年級學生提出的閱讀要求和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從以下三個緯度確定了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會寫2個生字,明確多音字“舍”的兩個讀音,明白“使”、“浥”、“更盡”幾個詞語的意思,理解整首詩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詩的意思,采用層進式引讀法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離別之情。
情感態(tài)度目標: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依據教學目標我也制定出了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整首詩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文。
2、體會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離別之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離別之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下面我就從入詩境、讀詩文、解詩意、悟詩情、續(xù)詩韻、拓詩篇這六個環(huán)節(jié)來談談對這課時的教學安排。
一、 入詩境
新課開始,教師可配上古曲《陽關三疊》,飽含深情地吟頌《送元二使安西》這首古詩,
渲染氣氛,營造出詩歌的意境,形成“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二、 讀詩文
詩歌短小精練,可以讓學生自由多讀上幾遍。
三、 解詩意
本首詩的意思并不難懂,教師不用對詩歌的意思做過多的解釋,可以讓學生對照著文后的幾個注解,使是出使的意思,浥是濕潤的意思,更盡就是再飲完的意思,然后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交流對詩歌內容的理解,繼而全班交流。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新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 教師應努力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合作的機會。
四、 悟詩情
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因而“送別詩”在古詩詞大家中可謂頗具規(guī)模的一系,詩人們無一不涉足過這一主題。然而在這浩如煙海的“送別詩”中,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為什么能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甚至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傳唱,成為送別詩中的極品呢?肯定是有它獨樹一幟之處。那么詩人王維究竟是怎樣表達他對元二這份依依惜別之情的呢?在悟詩情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將解決該問題,這無疑是教學中的難點,我想從如下三個方面引導學生突破這個難點。
1、 從好友的角度感受離別之情
先請學生讀一讀古詩,詩中哪些地方,能找到元二和王維是好朋友的依據?學生自讀古詩后進行交流?梢詮囊韵乱罁玫阶C實:
。1)、元二,這個名字叫起來非常親昵,可以推斷他們是好朋友。
。2)、從“故人”可以看出他們是好朋友,知己。
。3)、“更”說明他們已經喝了許多杯酒,可見他們的感情很深。
。4)、“盡”說明兩人喝酒都一飲而盡,只有好朋友之間才這樣。
此時,教師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這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連心的酒,“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酒是澆愁的酒,那“勸君更盡一杯酒”是一杯怎樣的酒?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回答:這是一杯離別的酒,因為喝完這最后一杯,王維和元二從此分別。這是一杯傷感的酒,好友分隔兩地,豈能不令人傷懷?這是一杯無奈的酒,誰愿意與好朋友分離呢?無奈這是朝廷下達的命令,難以違抗。這是一杯祝福的酒,詩人王維祝福元二一路平安,在安西生活如意。這還是一杯……的酒,讓學生帶著他們的感受,一遍一遍,反復地朗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边@一句。這層進式步步引讀,使學生透過“勸君更盡一杯酒”這似乎平淡的表層看到了它深層蘊涵的深摯情誼。于是每復讀一次,學生的感情也隨之澎湃升騰。
2、 從渭城的景色感受離別之情
已經記不清喝了多少杯酒。透過窗外,看到窗外的景色,這種難分難舍的情緒更為強烈。教師可以請學生再讀讀整首詩,元二和王維看到哪能些景物,離別的愁緒會更濃?
(1)、雨,似乎老天也為他們的分別而傷心。
。2)、柳,如果沒有學生提起,教師可以告知學生古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體會到因這些景物產生的愁緒后教師又可以采取層進式的引讀,古人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而今天看到滿目的青青楊柳怎不傷感別離?小雨還在下著,是想挽留友人的腳步嗎?而朋友終將離我而去,怎不傷感別離?雨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飄泊,而今天朋友也將遠走他鄉(xiāng),怎不傷感別離?
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痹娙诉x取這些景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而進一步借助這些景物,對“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币痪涞膶訉愉秩,無疑對詩旨的解讀又推進了一步。
3、 從地域上的距離和差異感受離別之情
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陽關”。當時陽關離渭城路途遙遠,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元二不免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那么安西離渭城到底有多遠呢?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查找資料,明確這幾個地方的地理位置,在課堂上出示元二出使安西的地圖,這距離大概有3000多公里,橫穿了大半個中國。元二遠去千里之外,與王維從此天南海北,詩人怎能不留戀呢?這是地域上的距離帶來的離別感傷。
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兩地生活的差異:也許渭城這兒春雨綿綿,安西那兒呢?黃沙滿天!也許渭城這兒生機勃勃,安西那兒呢?滿目荒涼!渭城這兒有飲不盡甜甜的故鄉(xiāng)水,聽不完濃濃的家鄉(xiāng)話,安西那兒呢?舉目無親,鄉(xiāng)音不再有!由此,教師第三次采用層進式的引讀,想到朋友即將遠去塞外荒漠,這種難分難舍的情緒化作——學生齊讀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毕氲脚笥鸭磳⑦h去塞外荒漠,孤身飄泊,這種難分難舍的情緒化作——學生齊讀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毕氲脚笥鸭磳⑦h去塞外荒漠,孤身飄泊,前途渺茫,這種難分難舍的情緒化作——學生齊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樣的設計,對安西和渭城作了濃墨重彩的強烈對比。此時,“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詩人全部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在整個悟詩情的教學設計中,我采用“以讀代講,層層推進”的形式進行教學,教師層進式的以情“引讀”,學生心潮逐浪高的“復讀”,可謂一唱三嘆,引領學生進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禮,完全感受了這首詩歌的獨特魅力。
五、 續(xù)詩韻
這一句“勸君更盡一杯酒”包含了詩人多少的臨別贈言啊!其實王維想對元二說的話真是太多太多了,然而在這個分離在即的時刻卻什么都說不出來了。在此,我設計了一個練筆環(huán)節(jié),請學生把王維想對元二說卻沒有說出來的話寫下來,然后進行交流。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善于利用文本,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利資源,填充“空白”的過程本身就是讓學生馳騁想象,激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實際操作行為。我想,有了上一個悟詩情環(huán)節(jié)的鋪墊,這個練筆也算得上是水到渠成了吧!學生不僅在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上有所提高,也再一次在精神上與詩人發(fā)生共鳴。
六、拓詩篇
“送別詩”這一題材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是比較常見的,教師可以推薦幾首比較有名的詩歌讓學生進行課外自學。如高適的《別董大》,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千古名篇。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我想》是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組中的一首兒童詩。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他寫出來當代兒童豐富的想象和美麗的憧憬,展示了當代兒童的生活樂趣,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向往。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本詩一是讓學生通過讀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時光的珍貴,豐富情感體驗,更真切的感受正在經歷著的童年生活;二是領悟文章的一些表達方式;三是豐富語言積累;四是學習描繪自己的童年生活。
三、說學生:
本組的第一課是三首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詩文所描繪的是古代兒童的有趣生活,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了作者是通過一個畫面,或一個情景,或一個場面表達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性格的。學們對用詩表達情感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對詩文在表達方面與現代文的表達有共同之處也有所了解,對寫詩同樣注重選詞準、修辭妙、寓情于景這樣表達手法不再陌生。因此在學習本首現代兒童詩時對作者的表達、詩本身所蘊含的情感應該很容易。
四、說教法、學法:
朗讀體驗法、對比法、邊讀邊想象法、引領扶放學習法、引導背誦法。
五、說教學設計:
(一)導入:
現代兒童詩與古詩中的孩子們雖都有天真爛漫的性格,但現代的孩子與古時的孩子也有所不同,這首詩中所洋溢著的是濃濃的'現代氣息,現代兒童的生活更加幸福。因此導入時我設計是讓學生們談談古詩中的孩子他們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樣的?你從哪里感受到的。然后揭題,我們今天學習的是一首現代兒童詩,它所反映的也是孩子的童年生活,但是它所反映地美好并不單單體現在吃飽飯,滿足于有時間玩樂上了,現代兒童生活更幸福,充滿了新奇的幻想。
我這樣的設計既與前面古詩的學習聯(lián)系起來,勾起學生古詩表達方面的回憶,也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現代兒童詩的興趣,可謂一舉兩得。
。ǘ┮I學習
這首詩極富韻律美,每一節(jié)的結構基本相同,讀起來瑯瑯上口;用詞也非常講究,“安、接、裝、種”說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長、望、飛”是對“我”變化做什么的想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因此我領著學生重點學習了第一節(jié),扶著學生學了第二節(jié),放手讓學生學習了三、四節(jié)。第五節(jié)我做了點撥,總結全詩所體現的情感,及蘊含其中的作者的美好品質。
1、揭題,板書課題
2、自由讀詩,初讀詩歌,我們不僅要讀準確,還要用心去感受。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讀準確,還要把聲音放輕一些。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么。 (學情預估:學生比較重視把詩歌正確地讀下來,不很在意對詩歌的感受。)
3、引領學習第一節(jié)
點撥策略。引導學生體會: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想想作者為什么這樣想?
。1)、讀詩體驗情趣。
a、教學環(huán)節(jié)。你能通過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嗎?
(學情預估:學生一般能說出詩的大意,但不容易體會詩中的情趣。)
b、點撥策略。主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味。老師引讀課文,用語言描述調動學生的情感,把學生引入想象世界。師:在那桃花盛開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讀第一節(jié));花苞代表什么?陽光代表什么?你能從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怎樣的性格特點?(代表希望、光明。體會到作者喜愛充滿希望的春天,體會到他充滿幸福的童年。體現積極、健康的性格特點。)
。2)、 再讀,鑒賞表達特點
a、環(huán)節(jié)設計。師: 只要找到竅門,我們也可以當小詩人。你在本節(jié)中欣賞作者哪方面的表達?你想向他學什么?(聯(lián)想豐富,用詞準確)
師:“帶”“牽”“悠”可不可以互換,為什么?
。▽W情預估:學生在古詩的學習中,對表達特點已有一定積累,應該能說得出來。 “帶”“牽”的選用,同樣的意思,一方面抓住事物本身特點分別選帶花苞,牽陽光。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用詞的重復。而“悠”不但寫出了已變桃枝的小手搖擺的姿勢,也體現了桃枝本身具有的特點。)
4、扶放學習二、三、四節(jié)
第二節(jié)中重點點撥了“伸”,通過聯(lián)想生活實際運用比較法、替換法體會用詞的精準。因此我做了這樣的設計:
師:把“伸進濕軟的泥土里”改為“踩進濕軟的泥土里”,改為“踏進濕軟的泥土里”行不行,為什么?
。c撥策略:與原詩句比較,從而達到理解現代詩的表達與古詩的表達,與現代文的表達一樣,都應抓住事物本身的特點,要通過準確的用詞來體現。)
另外在扶著學生學習這節(jié)時還讓學生找表達上的其他特點。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妙趣橫生的修辭不但可以增加詩文的感染力,還可以傳達情感,表現自己的志趣。我做了下面的設計: 師:“長成一座綠色的膨脹?”你怎么理解?
師:“直接說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不好嗎?多明了?
(點撥策略:形象的比喻可以增加語言感染力,同時也表達一種美好的心愿,“篷帳”與人方便之物,這樣的修辭更能傳達愿意為他人奉獻自己的品質,有一舉兩得之妙。)
學了第二節(jié)后,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三、四節(jié),說說對詩的理解,喜歡他什么樣的表達,為什么?
。▽W情預估:這個設計是根據學生已有的表達方面的知識儲備而定的,學生會通過比較理解作者在不同語段分別選用了“安、接、裝、種”這些意思相同詞語的目的,它是為了避免語言單一,重復的弊端。學生從中會理解、學習相同意思可以用相近意思的詞語來表達,增加語言的感染力,增強詩文的可閱性。)
5、總結全詩,升華情感:
賞析了前面四節(jié)詩文,為了讓學生再次體會作品不但傳達情感,還能體現人物性格、品性的特點,直接設計了讀中悟的環(huán)節(jié)。
師:讀最后一節(jié),體會作者具有什么樣的情感、性格或品質?
。▽W情預估:學生早有“我手寫我心”的習作常識,對這節(jié)的理解應該不難。能從“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中體會到這是個心系家人的好孩子,表達了孩子具有尊敬、尊重父母的性格特點。進而全詩在解詩文,體情感,學表達方面在本課都得以體現。)
六、說板書
本課我的板書很簡單,只涉及了表達這方面的內容。我覺得詩文并不難理解,我希望通過本堂課的學習能讓學生學習現代詩歌的寫法。因此只把本詩中體現的表達方法呈現給學生。為學生模仿寫兒童詩起到引領的作用。
板書設計:
用詞準
我想 修辭妙 聯(lián)想豐 蘊情感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綜合活動《動物過冬》,這是幼兒園建構式課題《動物,我們的朋友》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活動。
一、 說教材
動物是孩子們樂于觀察的對象,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常會引發(fā)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冬天到了,人們穿上了厚厚的冬裝,動物們不怕冷嗎?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呢?在進行主題活動《動物,我們的朋友》過程中,幼兒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我以“動物過冬”為切入呂,激發(fā)幼兒對動物的探索欲望,加深幼兒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
大班幼兒對動物的特征、生活習性等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根據大班幼兒發(fā)展水平和幼兒學習科學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不同于人類的過冬方式,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jié)的關系。
2、激發(fā)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滿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兒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
根據《綱要》中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幼兒教育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是“讓幼兒了解動物的過冬方式以及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jié)的關系”。
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及啟發(fā)性提問,讓幼兒主動探究,從而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使活動的難點得以有效的突破。
結合本次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1、幼兒已有過冬的經驗。
2、和家長一起收集動物過冬的圖書、資料。
3、動物過冬的課件。
4、操作卡四張,動物圖片若干,自制拼圖四份。
二、 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我采用了電教法、討論法、觀察法、啟發(fā)提問法等,這些方法的應用,克服了教師傳統(tǒng)的說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兒,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讓幼兒在快樂中習得經驗,同時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樂于探索的習慣。
三、 說活動過程
1、以音樂活動引題:小朋友們,冬天到了,天氣真冷啊,讓我們一起來做做運動,暖和暖和身體吧!這種師生共同參與的方式,旨在營造和諧、愉悅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我們可以通過做運動等方式抵御寒冷,那么動物朋友是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呢?
2、出示課件,讓幼兒自主學習,滿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問:里面介紹了哪些動物?幼兒回答后點出課件。提問: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幼兒根據課件內容回答并對其相應的過冬方式進行歸類。如螞蟻和蜜蜂一樣是通過儲存糧食躲藏在洞里過冬的。幼兒思維離不開具體的事物形象,借助多媒體的形、色、景等多種優(yōu)勢,直觀形象的幫助了幼兒了解動物的過冬方式,激發(fā)了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從而也了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jié)的關系。
3、幼兒再次通過課件加深對動物過冬方式的理解后,出示操作卡讓幼兒說出其對應過冬方式的動物。正如新《綱要》所指出:“語言教育應該滲透在所有的活動中”。本環(huán)節(jié)通過操作卡的出現,不僅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而且加深對動物不同過冬方式的了解,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目標。
四、 游戲互動:我也來當小動物
1、學一學:教師出示操作卡,幼兒自主創(chuàng)編動作來表現其過冬的方式。
2、幼兒手持動物圖片,找到動物過冬方式相似的伙伴后,送他們到過冬的地方。
這樣的游戲,不但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也體現了幼兒合作的精神,而且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
五、 活動延伸
1、益智游戲《拼圖》:幼兒自由結伴拼出動物圖片后,送其到相應的過冬地方,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拓展幼兒思維。
2、在圖書角投放動物過冬的圖書,供幼兒查閱,提高幼兒教育的閱讀能力。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錯例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華東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學期第六章第二節(jié)的內容,在初中數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一項基本技能,他對方程組、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近幾天我們復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但從學生交回來的作業(yè)看,老師上課強調了多遍的問題,學生還是屢屢出錯,那么怎樣才能避免這些錯誤呢?那就是及時發(fā)現錯誤,并從錯誤當中不斷總結,不犯同樣的錯誤。進行錯題分析,利用好錯題可以查找學生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解決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聽就懂,一做就錯,一靠就糟的現象。把這些同類錯題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把一題多解進行整理歸納,避免一錯再錯的現象。通過本節(jié)課,讓學生有目的,有步驟地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并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目標、、重難點:
教學目標:通過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錯例,使學生靈活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養(yǎng)學生求解方程的計算能力。
重點:熟練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難點:靈活地運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驟,計算簡化而準確。
本節(jié)課是在教授了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解法之后安排的。鞏固復習了每個步驟及其應注意的問題,同時著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維的優(yōu)良品格,逐步形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思想,養(yǎng)成正確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教法
本節(jié)課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同階段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教學需要。
。1)為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我采用了自學輔導法,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一組錯題,讓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去自己解決問題,同時,為完善知識結構,教師再作點拔、精講。
。2)為完成第二個教學目標,我采用了引導探索法,同樣通過精心審題,引導學生去觀察、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此同時還進行多次有較強針對性的練習、探索,對學生分層訓練,化解難點,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嘗試,使學生體會到嘗試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三、說學法: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完一次一元方程的一般解法之后安排的從學生平時的作業(yè)來看,對五個步驟中易犯的錯誤出現較多,這會嚴重影響后面的多元方程、不等式及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的學習,所以必須及時糾正,通過復習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內在動力。
四、說教學程序
由于學生對一般解法已有初步認識,我精選了一組能反映學生作業(yè)情況的“錯題”讓學生思考,分析錯因,并且改正。
通過五個典型錯題,目的是讓學生復習以前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及時從學生的作業(yè)中發(fā)現須要解決的問題,采用的方式是學生思考判斷,然后搶答,又一次加深了學生的正確認識,之后,老師“畫龍點睛”的點拔與精講,又讓學生對此知識“根深蒂固”。
中考鏈接,這組題的設計目的是“趁熱打鐵”,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深所學知識的印象。讓學生通過觀察,大膽表達,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增加學生“成就感”。
當堂訓練,通過四個練習題,我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fā),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去觀察和思考,讓學生不但能用一般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而且還會選擇靈活的方法去解。
總之,本節(jié)課自始至終我都是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動眼、動口、動手、動腦,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心態(tài)下去完成學習任務。
【說課稿】相關文章:
《觀潮》說課稿07-03
蠟燭說課稿07-05
口技說課稿06-14
《墨梅》說課稿08-17
《松鼠》說課稿01-13
說課稿范文01-15
優(yōu)秀說課稿01-15
稱贊說課稿01-16
優(yōu)秀的說課稿01-16
《藏戲》說課稿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