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成本线在观看,最新国自产拍在线,免费性爱视频日本,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法律論文>經濟法論文>論合法壟斷——反壟斷法的適用例外制度研究

            論合法壟斷——反壟斷法的適用例外制度研究

            時間:2022-08-05 10:21:30 經濟法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合法壟斷——反壟斷法的適用例外制度研究

              被西方國家譽為“經濟憲法”的反壟斷法,在我國正處于緊鑼密鼓的制定之中,法學界對反壟斷的理論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在這個過程中有一系列問題無法回避:是否所有的壟斷皆違法?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如何區(qū)分合法壟斷與非法壟斷?合法壟斷的理論依據(jù)何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哪些現(xiàn)象和行為屬于合法壟斷?如果合法壟斷存在,又如何看待當代反壟斷法的功能?這樣,對于法律所允許和保護的“合法壟斷”(本文又稱:反壟斷法的適用除外制度)的研究如同冰山一角,已開始浮出水面。筆者擬……
             一、“壟斷”:應是“合法壟斷”和“非法壟斷”的統(tǒng)一體
              1、壟斷的經濟學含義及壟斷的兩重性。作為壟斷法規(guī)制對象的“壟斷”一詞早已頻繁地出現(xiàn)在各國反壟斷立法和相關的學術著作中,然而法學界至今也沒能為之下一個精確的定義,而是仍然停留在經濟學的定義上(注:〔美〕保羅·A·薩繆爾森、威廉·D·諾德豪斯:《經濟學》(上),胡代光等譯,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310—311頁。)。經濟學界普遍認為:壟斷是與自由競爭相對而言的概念,它是指企業(yè)或其他經濟組織通過一定手段(經濟的和非經濟的)對生產或市場實施的一種排他性的控制,從而排除或限制競爭的行為或狀態(tài)?梢,壟斷不僅表現(xiàn)為實際上的對生產或市場的一種壟斷狀態(tài);而且它還表現(xiàn)為各種排斥競爭的行為,即“限制競爭行為”,將壟斷等同于廣義的限制競爭(注:參見盧修敏、王家田:《壟斷、限制競爭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區(qū)分及其對立法的意義》,《中外法學》1995年第4期。)。正如競爭是利弊兼具的一樣,作為競爭的對立物的壟斷也有兩重性:一方面,理論和實踐證明,壟斷往往是一個重要的經濟禍害,比如說壟斷者可以利用市場優(yōu)勢地位排斥其競爭對手,從而損害市場秩序;壟斷者還會規(guī)定高于真正的邊際成本的壟斷價格,使消費者的利益遭受損失等等。另一方面,壟斷能帶來規(guī)模效益,它是商品經濟高度發(fā)達和科學技術進步的產物,本身就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此外,從社會效益角度來看,某些特殊行業(yè)和領域的過度競爭,并不符合國民經濟的發(fā)展、社會道德和公平正義,而適當?shù)膲艛嗄芸朔鲜霰锥。質言之,在特定場合,壟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并非一概都應受到法律的否定或制裁。
              2.合法壟斷:對壟斷概念的一種新解讀。根據(jù)壟斷的合理與否,當代法學界將之分為合法壟斷與非法壟斷(注:鐘明釗:《競爭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90頁。)。合法壟斷指因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和可責難性,因而為法律所承認、容忍、保護的壟斷行為或狀態(tài)。因為這種合法壟斷在各國的反壟斷法中一般不具有主要地位,往往是以“適用除外條款”的形式或以反壟斷法典的“例外法”的形式加以確認,故又稱“反壟斷法的適用除外制度”。與之相對,非法壟斷是指具有社會危害性而應受到法律譴責或制裁的壟斷行為或狀態(tài)。因為其歷來是反壟斷法規(guī)制的基本對象,故人們常常誤認為壟斷僅指非法壟斷這種情況。
              3.當代反壟斷法:規(guī)制非法壟斷和保護合法壟斷的雙刃劍。反壟斷法發(fā)軔于資本主義經濟由自由競爭階段發(fā)展到壟斷階段之后,由于壟斷勢力憑借強大的經濟優(yōu)勢專擅獨行,嚴重地破壞了經濟秩序,激化了社會矛盾。人們開始認識到自由競爭的弊病并跳出“市場萬能”的理論窠臼,代之以既承認“市場萬能”又承認“市場局限性”,允許國家出于公益的目的對私權施加適度限制。反壟斷法的產生正是這一系列理論變革的具體實踐。初創(chuàng)時期的反壟斷法(如1890年美國制定的第一部反壟斷法:《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的基本內容和主要任務的確是反對一切壟斷,將作為市場經濟基石的競爭置于法律的強大保護之下,以恢復市場發(fā)展的活力。但是隨著市場競爭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反壟斷法不再是要完全消除壟斷,而是要將其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也就是說,以保護有效競爭為宗旨的反壟斷法,一方面要保護競爭活力以抵制非法壟斷的“停滯性”,另一方面要利用合法壟斷的組織性來克服過度競爭的無序性,使兩者相互交織、相得益彰。這樣,反壟斷法成為名副其實的市場經濟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著人們對反壟斷法雙重功能認識的不斷深化,反壟斷法的名稱也在不斷地變化,例如美國后來用“限制貿易與商業(yè)”取代“壟斷”的概念、德國使用“限制競爭”、韓國采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違法壟斷”等等。本文為了照顧習慣,仍且沿用“反壟斷法”的名稱。
              二、合法壟斷總論
              1.合法壟斷存在的理論基礎。合法壟斷理論是伴隨著反壟斷法理論的不斷完善而出現(xiàn)的。毋庸置疑,當初反壟斷法的理論俱是圍繞著“競爭理論”,即圍繞壟斷的可責難性和保護自由競爭的必要性展開的。這反映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壟斷資本主義的實際狀況。然而,現(xiàn)代經濟生活紛紜復雜,人們對競爭和壟斷的相互關系以及壟斷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1)競爭對經濟的發(fā)展并非無懈可擊。首先,競爭中的企業(yè)為了降低成本,獲取最大的利潤,很可能降低產品的安全性以犧牲社會利益,同時造成諸如環(huán)境污染等“外部不經濟”(注:See  Swann,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Preet(1979),P18—22.);其次,競爭中的企業(yè)為了戰(zhàn)勝競爭對手,往往利用非正當競爭手段,導致社會道德淪喪;其三,過分的競爭會使消費者無所適從,在選擇商品上花費大量的精力財力,造成社會成本的浪費。(2)對壟斷的可責難性的質疑。傳統(tǒng)的反壟斷法是建立在“壟斷的可責難性”的基礎上,然而現(xiàn)代經濟學認為壟斷概念本身僅僅代表一種企業(yè)組織形式或經濟狀態(tài),并無當然的可責難性。首先,企業(yè)之所以能夠取得壟斷地位,絕大多數(shù)是自由競爭機制的直接結果,通常歸因于經營策略的成功和科技進步,因而其本身未可厚非;其次,在實踐中,認定企業(yè)在相關市場中的支配地位和對競爭的實質影響是異常困難的,甚至有理論認為即使在寡頭壟斷下的市場狀態(tài)同樣存在競爭;再次,并無任何實踐經驗表明,壟斷性市場結構必然導致產量限制和社會經濟的不效益,甚至有的學者通過計算說明壟斷所造成的生活福利損失小到可以忽略不計(注:See  Philips,'Structure  Conduct  Performance—and  perfermance  Conduct  andStructure'In  l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最后,在某些成本巨大且市場回報率低的產業(yè)中的生產商必須實現(xiàn)足夠大市場規(guī)模及市場占有,才能獲得合理的利潤(這一規(guī)模便稱為“最低效益規(guī)模”),因此一些企業(yè)通過協(xié)議限制相互間的競爭,以期形成規(guī)模效益,這于社會也是有利無害的。從上述的競爭與壟斷理論的變遷過程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競爭并非全部是有利的,壟斷并非全部是有害的,因而合法壟斷的存在確有其

            論合法壟斷——反壟斷法的適用例外制度研究

            合理性。
              2.合法壟斷的價值取向。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呼喚鑄就反壟斷法的價值,F(xiàn)代反壟斷法的適用除外制度(合法壟斷)所體現(xiàn)的價值應該是反壟斷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效益、自由、正義)的例外。具體而言,有如下幾個方面:首先,社會公益價值。反壟斷法以“維護效益,弘揚競爭”為根本宗旨,但某些關系國計民生且成本極高的產業(yè),如郵電、通訊、自來水、鐵路等公用事業(yè)以及銀行、保險等社會影響大的產業(yè)允許存在壟斷狀態(tài),這純粹是出于“社會公益”價值的考慮。上述領域排斥了“過度競爭”,提倡和保護“規(guī)模經濟”,讓“自由競爭”和“(個體)效益”價值暫時退居次要地位,必將有利于國民經濟穩(wěn)定和有序地運行。此外,在緊急情況下,為了救護大眾的生命健康和社會公共利益,臨時放棄競爭理念,采取必要的限制競爭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其次,道德價值。許多國家都規(guī)定某些特殊組織,如律師、醫(yī)生、會計等應有自己的道德規(guī)則和職業(yè)操守,放棄盲目的價格競爭。最后,公平價值,F(xiàn)代反壟斷法禁止一切有限制競爭圖謀的壟斷行為,除非該行為者有充足的證據(jù)表明自身實施的行為是為了對抗另一家企業(yè)的不法競爭。確切地說,這并不構成反壟斷法的適用例外制度,但法律在此處處理問題顯然是從公平出發(fā)的。例如美國《魯賓遜—帕特曼法》第2條第2款允許適應競爭性的銷價,只要這樣做是為了保住老客戶而采取的防御性行為(注:14曹士兵:《反壟斷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2頁。)。
              3.合法壟斷的確認原則。如前所述,合法壟斷與非法壟斷相伴而生,構成矛盾統(tǒng)一體,因而如何區(qū)分兩者就成為認定和研究合法壟斷的前提條件。面對紛紜復雜的經濟生活,建立任何剛性的衡量標準往往會適得其反,但是立法的嚴肅性和穩(wěn)定性要求我們必須盡可能找到合理的確認原則,以作為立法和執(zhí)法的指南。筆者認為,反壟斷法中區(qū)分合法壟斷和非法壟斷的原則有兩條:“本身違法”和“合理原則”。前者是指只要企業(yè)的市場占有超過一定的比例或其行為屬法律禁止的范疇就屬非法,而無需綜合考慮它們對市場的影響;“合理原則”則正好相反,它要求只有在全面衡量壟斷行為和壟斷狀態(tài)對市場的影響之后,才能確定它們是否違法。由于學術界對壟斷與競爭的關系及壟斷的定義尚未定論,人們無法從壟斷本身對它的合法性進行分析、預測和確定,因而只能從壟斷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上來衡量其合法性。從這一方面而言,“合理原則”具有優(yōu)先地位,它理應作為確認合法壟斷的基本原則,具體法律規(guī)定宜采取概括式與列舉相結合的方法,即一般規(guī)定與明確列舉相結合的辦法來界定合法壟斷與非法壟斷的范圍。
              4.合法壟斷的表現(xiàn)形式。合法壟斷作為反壟斷法的適用除外制度是對反壟斷法基本制度的修正,它與反壟斷法相伴而生,是各國立法中共有的制度。其法律形式大體分為以下三種:第一,制定單行的合法壟斷法規(guī),獨立地作為與反壟斷法相伴而生的“適用例外法”。如美國的《出口貿易公司法》、《亞科卡蘭—費爾森法》就是作為《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的“例外法”而產生的;我國的《煙草專賣法》也是有關煙草專營壟斷的“特別法”。第二,在已有的反壟斷法律中用專章或專條對合法壟斷加以規(guī)定。如德國《反限制競爭法》的“第2條”到“第8條”就是反壟斷法的“適用例外條款”。第三,在反壟斷法之外的其他法律法規(guī)中規(guī)定有承認和保護合法壟斷的條款。如日本《保險法》中就有對保險業(yè)限制競爭的合法性肯定內容。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合法壟斷的法律表現(xiàn)形式囊括了所有上述三種形式,如日本單行的反壟斷法的適用例外法有《中小企業(yè)團體組織法》、《農業(yè)協(xié)調組織法》,該國的《禁止壟斷法》的第6章是對合法壟斷的專章規(guī)定等等(注:劉劍文、崔正軍主編:《競爭法要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34、36、38頁。)。
              三、合法壟斷分論
              由于合法壟斷的表現(xiàn)形式各異,根據(jù)合法壟斷的適用對象的不同,筆者只能將合法壟斷〔現(xiàn)象〕大致分為以下四類。
              1、特定的合法壟斷行業(yè)。(1)自然壟斷行業(yè)。根據(jù)經濟學理論和實踐,某些關系國計民生的公用事業(yè),如鐵路、郵電、電力、煤氣、自來水等往往投資成本高、設施布局大,一旦已有經營者投入運營,其他經營者就不愿意再投資搞重復建設,使得先投資的經營者自然而然取得了壟斷或支配地位,這就被稱為“自然壟斷行業(yè)”。一方面,根據(jù)前文所述的“最低效益規(guī)!崩碚,這些行業(yè)也不宜提倡自由競爭,否則會造成經濟資源的不必要浪費;另一方面,實踐中也很難出現(xiàn)競爭狀態(tài)。顯然在這種場合下,限制競爭比實行自由競爭更明智、可取。當然,國家應該在服務費用和價格上對這些行業(yè)作出嚴格的規(guī)定,以防它們?yōu)E用優(yōu)勢地位進行非法的不正當競爭。(2)銀行業(yè)、保險業(yè)。根據(jù)世界各國的慣例,銀行業(yè)和保險業(yè)大多免受反壟斷法的追究,但是這種反壟斷法的適用例外不是絕對的。一方面,這些行業(yè)涉及到千家萬戶,社會影響面極廣,不能象一般的商業(yè)企業(yè)那樣輕易被宣告破產。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在貸款政策、利率、保險等方面進行橫向的聯(lián)合或共同行動(可謂“橫向的合法壟斷行為”),以避免過度競爭;另一方面,上述的合法壟斷行為一旦形成市場進入違障壁壘,將會嚴重擾亂競爭秩序,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所以,這些行業(yè)中的超過合理限度的壟斷行為不應該受到反壟斷法的豁免。例如,我國1995年頒布的《商業(yè)銀行法》第9條規(guī)定:“商業(yè)銀行開展業(yè)務,應當遵守公平競爭的原則,不得從事不正當競爭。”同年頒布的《保險法》第7條規(guī)定:“保險公司開展業(yè)務,應當遵守公平競爭的原則,不得從事不正當競爭!边@些都說明,我國法律允許銀行業(yè)和保險業(yè)保持壟斷地位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它們仍然要受到公平競爭規(guī)律的約束。(3)農業(yè)、林業(yè)、漁業(yè)。這些行業(yè)的特點決定了它們不適合過度競爭。首先,它們對于自然條件的依賴性很強,生產者不便適應市場的變化而迅速轉產;其次,這些行業(yè)的產品供需彈性小,可替代性差;最后,這些行業(yè)在國民經濟中處于基礎地位,往往會影響到人民的生產生活(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農業(yè)投入”總課題組:《農業(yè)保護:現(xiàn)狀、依據(jù)和政策建議》,《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第1期。)。因此,許多國家都允許這些行業(yè)的經營者之間訂立限制競爭的協(xié)議,甚至有的國家還規(guī)定了最低保護價格:或者由國家給予價格補貼,或者國家直接參與購銷活動。最典型的例子是歐洲聯(lián)盟,這里的絕大多數(shù)農產品是由歐盟統(tǒng)一管轄,并由歐盟內各國共同商定它們的最高限價和最低限價,實行出口補貼。根據(jù)《歐共體條約》第42條的規(guī)定,歐共體的農業(yè)政策優(yōu)先于競爭政策,而且農業(yè)是唯一可以得到歐共體反壟斷法豁免的行業(yè)。(4)體育業(yè)。并非所有體育業(yè)都屬于反壟斷法的適用例外,只是其中的某些運動由于特定的歷史原因才受到反壟斷法的豁免,例如美國的棒球運動可以不受反壟斷法的約束(注:〔美〕肯尼斯·W·克拉克森、羅杰·L·米勒:《產業(yè)組織:理論、證據(jù)和公共政策》,第635頁。)。
              2、特定的組織和人員的合法壟斷(行為和狀態(tài))。這些特定的組織和人員往往制定有特殊的職業(yè)道德和游戲規(guī)則,是市場經濟中的特殊一族,因而不適用自由競爭規(guī)則。(1)工會組織、消費者協(xié)會。工會組織和消費者協(xié)會都是具有特定目的的社會組織。根據(jù)各國慣例,這些組織在實現(xiàn)自己合法目的同時,如果違反了反壟斷法的要求,可以不受反壟斷法的追究。美國1935年的《國

            家勞工關系法》規(guī)定了上述內容,勞工不受反壟斷法的約束,因為勞工不是商品。(2)自由職業(yè)。各國法律大多會規(guī)定醫(yī)生、律師、會計師、教師等自由職業(yè)者免受反壟斷法的約束,這是因為這些組織的成員的工作具有崇高的社會性質,不能片面地追求經濟效益,它們之間的競爭不符合該職業(yè)的道德法典。各國法律都強調通過對自由職業(yè)者的行業(yè)自律,而相對地放棄自由競爭。(3)企業(yè)協(xié)同組織。發(fā)達國家不但注重大企業(yè)的發(fā)展而且十分注意保護中小企業(yè)的發(fā)展。這些國家的經濟理論和實踐表明:給予中小企業(yè)以特殊的保護,阻止過度的“大魚吃小魚”的現(xiàn)象,正是抵制大企業(yè)壟斷的最有效途徑之一。為此,美國、日本等國立法規(guī)定,中小企業(yè)之間出于技術進步和經濟發(fā)展的理由而組成的企業(yè)協(xié)同組織,可以有條件地豁免于反壟斷法。其受到豁免的前提條件是:第一,這些組織的成員必須是中小企業(yè);第二,不得使用不正當?shù)慕灰追椒ɑ蛟谝欢ǖ慕灰最I域實質性地限制競爭并不正當?shù)靥岣弋a品價格等(注:參見日本《禁止壟斷法》第24條。)。
              3、非特定行業(yè)組織的合法壟斷行為。一般而言,非特定行業(yè)組織的壟斷行為都應該受到反壟斷法的追究,但是出于社會公益價值和公平價值的考慮,并結合“合理原則”來考察,這也會有例外。以各國反壟斷法規(guī)制的重點卡特爾而言?ㄌ貭栍址Q“橫向協(xié)議”,是指法律上相互獨立的企業(yè)為了共同的目的,相互在市場方面達成限制競爭的協(xié)議或進行某種協(xié)調,從而限制企業(yè)在這方面的自主權(注:參見德國《反對限制競爭法》第1條第1款和第25條第1款。)。可以將其分為兩類:一類是應該適用“本身違法原則”的卡特爾,即不管它們產生的具體情況和市場影響如何,一律視為違法,如價格卡特爾。另一類是應該使用“合理原則”的卡特爾,即應該視卡特爾的具體情況和對市場的影響程度而具體分析。對于此類卡特爾中的某些協(xié)議,如果協(xié)議的一方或雙方已經取得市場優(yōu)勢地位,就產生了反競爭的效果,當在反壟斷法的禁止之列;否則,協(xié)議只是提高了市場的競爭力,則應受到法律的保護,屬于反壟斷法的適用例外之列(注:王曉曄:《德國競爭法中的卡特爾制度》,《法學家》1995年第4期。)。類似的符合特定條件的合法的卡特爾行為還有:為應付不景氣,企業(yè)合理組合的共同行為;以維持轉賣價格為目的,符合一定條件的共同行為等等(注:羅杜芳:《中日競爭法律制度比較研究芻議》,《廣東法學》1998年第3期。)。此外,因為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需要,簽訂減少競爭的保護性協(xié)議及其他行為;因為重大自然和社會災難、經濟和政治動蕩需要臨時采取的限制競爭措施;為實行發(fā)展科學技術、增強國際競爭力、提高社會生產力、調整產業(yè)結構等國民經濟目的,所作出的限制競爭的協(xié)議、合同、聯(lián)合等特定的合法壟斷行為,均可受到反壟斷法的豁免,但是,應該向法定的主管報告協(xié)議和行為的內容,并接受監(jiān)督。此類非特定組織的合法壟斷行為的認定比較復雜,因為它們不屬于反壟斷法的絕對的適用例外,而是反壟斷法出于社會公益或公平價值的考慮,憑借“合理原則”、結合個案的具體環(huán)境具體分析,給予某些經濟組織的臨時豁免。因此,此類特定行為大多要經過嚴格的審核程序并接受監(jiān)督(注:阮方民:《歐盟競爭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403—418頁。)。順便提及,國外反壟斷法對此類立法的形式較為復雜,有的是放在有關相應內容的條文之后用但書形式制定,有的是列出章節(jié)單獨制定。
              4、知識產權的行使。知識產權包括許多種類,如專利、商標、著作權、技術秘密和其他一些相當?shù)姆ǘ嗬缣卦S專營權、植物新品種等。此類反壟斷法的豁免是基于有關特別法的直接規(guī)定,是典型合法壟斷。知識產權是知識產權法賦予知識產權所有者無形財產權,根據(jù)“特別法優(yōu)于普通法”的原則,這種權力的行使當然不受反壟斷法的約束。早在1994年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局決定起草“知識產權特許壟斷準則”,并于1995年4月正式頒布該文件,認為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在促進競爭、增進消費者福祉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標。文件還設立了一個安全區(qū),只要在這個安全區(qū)內,執(zhí)行部門將不對由于知識產權特許協(xié)議所形成的貿易限制采取法律行動(注:陳曉波:《美國反壟斷法及其政策評述》,《江蘇社會科學》1996年第5期。)。同時,為了防止知識產權人濫用法律權力,美國司法部又列舉了九項專利許可限制的情況,認為它們屬于“本身違法”(注:參見約翰·查理斯:《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法律問題》,侯國云等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216—225頁。)。進而,為了有效協(xié)調知識產權運用中的壟斷行為與自由經濟秩序的沖突,西方國家還專門制定一系列保護性政策和措施,例如歐盟競爭法在長期的實踐中確立了合理運用知識產權的三大原則:“存在權與所有權相區(qū)別”原則、“權力耗盡”原則、“同源”原則(注:阮方民:《歐盟競爭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283—290頁。)。可以預見,隨著知識產權法與反壟斷法的不斷完善,有關知識產權行使中的合法壟斷問題將會得到較圓滿的解決。
              5、對外經濟貿易領域。無庸諱言,各國反壟斷法基于對本國利益的保護,都會對外國企業(yè)在本國市場上的或對本國市場會產生影響的壟斷行為,采取嚴格的管制;而又是出于維護本國利益的考慮,各國幾乎無一例外地將為了發(fā)展對外貿易、加強本國企業(yè)出口競爭力而進行的有關限制競爭行為(壟斷行為)包括在合法壟斷的適用例外內,其目的是“一致對外”。美國1918年《韋伯波默林法》規(guī)定,美國出口企業(yè)可以組織聯(lián)合會等形式,出口其成員的貨物或在成員間劃分市場,或就出口銷售的經過和其他條件達成聯(lián)合一致的協(xié)議,只要不是有意地人為地限制國內貿易和影響國內的價格或限制國內其他競爭者的出口,《謝爾曼反托拉斯法》將不予制止。該法還規(guī)定,占有、擁有出口企業(yè)的股票及其它資本,該行為不限制貿易和實質性地減少國內競爭,將不受《克萊頓法》的限制。美國的這種“內外有別”做法令其他國家紛紛效法,在其反壟斷法中將“純粹的”出口卡特爾作為適用除外(注:王先林:《論反壟斷法與國際貿易》,《學術界》1995年第1期。)。
              四、對我國反壟斷法的適用除外制度(合法壟斷)立法的幾點思考
              我國是世界上較晚制定反壟斷法的國家,應該利用“后發(fā)優(yōu)勢”充分吸收前人和國外的經驗。本文僅就我國反壟斷法中的適用除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出4點建議。
              1、注意區(qū)分合法壟斷與行政壟斷的界限。制定反壟斷法既要從我國現(xiàn)實情況出發(fā),考慮到新舊體制轉軌過程中的特殊情況,又不能過于遷就舊體制,關鍵是立足于締造和完善有效競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立法宗旨。為此,應注意區(qū)分合法壟斷和行政壟斷。后者是計劃經濟體制的殘余,本身正是反壟斷法排斥的對象,但是由于行政壟斷部門往往打著“國家利益”的幌子,容易給人以合法壟斷的錯覺。其實,行政壟斷是指政府或其所屬部門或其授權的單位憑借行政權力,扶持或培植一定范圍的經營者,使之限制競爭、形成壟斷的狀態(tài)和行為。它與合法壟斷的區(qū)別在于:一、主體不同。行政壟斷的主體是特定的行政主體,盡管行政壟斷也是一種經濟壟斷,但是這種壟斷是由行政機關或其授權的單位濫用行政權力所為;而合法壟斷的主體大多是企業(yè)或者其他組織,相互之間處于平等競爭的地位,它們與行政機關或其授權的單位有被管理和管理的關系,它們沒有行政特權。二、目的

            性不同。行政壟斷的目的在于為本地區(qū)、本部門或本單位(行政性公司)謀求利益,與反壟斷法的根本宗旨相背離;而合法壟斷追求的是社會公益、道德、公平價值,最終達到有效競爭的反壟斷法的立法目的。三、對競爭的阻礙性不同。行政壟斷的結果是導致統(tǒng)一市場的條塊分割,破壞自由公正的競爭秩序,最終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助長行業(yè)不正之風;而合法壟斷的結果是健康公正的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
              2、建立反壟斷法的適用例外或豁免的審批制度。作為反壟斷法的適用例外的合法壟斷應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即使對于自然壟斷行業(yè)、銀行業(yè)和保險業(yè)、農業(yè)漁業(yè)林業(yè)等特定的合法壟斷行業(yè),法律也只是允許其壟斷狀態(tài)(獨占地位)的豁免,而不能允許其獨占地位的濫用。其他的特定的合法壟斷行為的豁免更是如此(原因詳見本文第三段:合法壟斷分論)。為了限制壟斷行為固有的負面影響,尤其是防止其可能對消費者利益的危害,國家應該建立必要的反壟斷法的適用例外和豁免審批制度,就申請反壟斷法豁免的企業(yè)進入市場的條件、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及其他交易條件,實行政府監(jiān)督。反壟斷法的執(zhí)行程序中應有一整套關于反壟斷法豁免的申請、審查、批準、聽證或復議等程序性的規(guī)定,并應確定申報材料、審批機構、審批豁免的條件等問題。
              3、反壟斷法的適用例外的法律規(guī)定應注意“內外有別”。如前所述,已經制定反壟斷法律法規(guī)的國家在嚴格管制國內貿易中的壟斷的同時,幾乎無一例外地容忍對本國企業(yè)在外貿易中的壟斷行為;同樣是為了保護本國經濟的目的,各國反壟斷法又對外國企業(yè)在本國市場的壟斷行為實行嚴格管制。所有這些規(guī)定,反映出各個國家反壟斷法的“內外有別”的策略。我國反壟斷法制定時也應該考慮“內外有別”:對于我國的出口企業(yè)的協(xié)調行動等一些壟斷行為予以豁免,這既是為了提高規(guī)模經濟效益、增強我國出口企業(yè)的國際競爭力,也是考慮到這是各國反壟斷法的共同做法,是目前條件下的以“壟斷對壟斷”的策略。
              4、反壟斷法應該“名”副其實。反壟斷法的名稱宜反映反壟斷法的實際內容。如前所述,早期的反壟斷法(如《謝爾曼法》)直截了當?shù)胤磳σ磺袎艛啵鲝垺胺矇艛酄顩r,皆不合理”,故反壟斷法的名稱使用“壟斷”一詞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新的壟斷,特別是合法壟斷的出現(xiàn)使得反壟斷法的內容乃至形式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再使用“反壟斷法”一詞來命名一切競爭法就顯得名不副實了。后來的其他國家的反壟斷立法均開始使用其他概念來命名(注:王長斌:《壟斷的定義——對西方國家反壟斷法的初步研究》,《外國法譯評》1994年第3期。),例如德國的反壟斷法稱為“反對限制競爭法”、日本稱為“禁止私人壟斷和不正當限制交易法”、我國臺灣地區(qū)稱為“公平交易法”等等。筆者認為,鑒于壟斷行為和狀態(tài)十分復雜,我國正在制定的有關反壟斷的法律應當選擇其他更為精當?shù)姆尚g語代替舊術語,以充分反映“反對有害競爭,保護合法壟斷”的立法宗旨,這無疑是明智之舉。


            【論合法壟斷——反壟斷法的適用例外制度研究】相關文章:

            試論反壟斷法的國際合作08-18

            搭售行為的反壟斷法規(guī)制分析11-02

            反壟斷法中的公共利益及其實現(xiàn)08-18

            商業(yè)秘密強制許可與反壟斷法規(guī)制之比較08-18

            我國反壟斷法下集中經營者審查標準評析08-18

            論中國憲法在司法中的適用08-12

            雙邊市場下的反壟斷法相關市場界定——“百度案”中的法與經濟學08-18

            論我國緩刑制度的適用08-15

            論校長的教學研究管理08-13

            論國學研究的態(tài)度、立場與方法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