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長亭送別》課堂實錄
《長亭送別》課堂實錄1
點擊瀏覽該文件
《長亭送別》課堂實錄2
師:同學們,在我板書課題之前,知道今天咱們要上什么課嗎?
生:不知道。
師:現(xiàn)在,你們看到了課題,是不是很驚訝?
生:有點驚訝。
師:你們驚訝,有一個原因大概是因為這篇課文是第五單元的。這一陣子我們一直上的都是——
生:小說。
師:是啊,可是我們今天卻要上戲劇,而且是古典戲劇,好像離我們距離比較遠。你們喜歡聽戲嗎?
生(A)喜歡。
師:哦?你喜歡聽戲?喜歡聽什么戲?
生(A):黃梅戲。
師:是《天仙配》?
生(A):不,是《梁山伯與祝英臺》。
師:為什么喜歡呢?
生(A):喜歡它的情節(jié)。
師:那倒是,《梁山伯與祝英臺》是個曲折動人的故事,我也很喜歡呢。那么,那位不喜歡聽戲的同學,你能說說為什么不喜歡嗎?
生(B):我不喜歡是因為聽不懂它唱什么。
師:說到要害了,很多人不喜歡聽戲,就是因為聽不懂它在說什么。記得咱們學過的《社戲》,那群孩子去看戲,只愛看打來打去的好看,最不耐煩的便是旦角的唱:站著唱,走來走去的唱,甚至還坐下來唱——又什么也聽不懂?墒,咱們也知道世上不僅有歌迷,還有戲迷,有的還迷得厲害。他們難道僅僅喜歡打打鬧鬧的好看,或者只是情節(jié)曲折?
生:音樂好聽。
生:服裝好看。
生:表演功夫好。
生:唱詞優(yōu)美。
師:說得好。這些都是理由,而唱詞優(yōu)美就格外重要了。真正的戲迷是要仔細品味唱詞的。我們學的課文是元雜劇的劇本,作者是元代的王實甫。元雜劇劇本里三種戲劇語言——(板書)唱、白、科介——中,“唱”是最主要的。(在“唱”前板書“主”。跟“主”相對的是什么?
生(齊):次。
師:“次”是“主”的反義詞,可是,“次白”就不大通了。有一個成語叫“喧賓奪主”,與“主”相對的還可以是——
生(齊):賓。
師:對,賓白。唱為主,白為賓。(在“白”前板書“賓”)演員的動作、表情、上下場等叫做“科介”,這相當于以前我們所知的劇本中的——
生(齊):舞臺提示。
師:說得對。元雜劇還有一個特點,通常一本四折,前面有個楔子,相當于“序幕”,而一本戲呢,常常是一個演員唱到底,其他都是陪襯。男主角叫正末,他主唱的就是末本戲;女主角正旦演唱的就是旦本戲。王實甫的《西廂記》是五本二十一折的大戲,第四本中有好幾個人唱。但我們要學的其中第三折《長亭送別》,還是由演崔鶯鶯的女主角一唱到底的旦本戲,F(xiàn)在,我們一起看一下書下的第一個注解,了解一下發(fā)生在課文內容前面的劇情。
請一位同學來說一說。
生(C):書生張珙在普救寺偶遇已故崔相國家的小姐鶯鶯,就寓居在寺內。
[4]
[5]
師:為什么“就寓居在寺內”呢?哦,書生“一見傾心”,喜歡上鶯鶯了。他租了西廂一間房是要——
生(C):設法對鶯鶯表示親近。叛賊孫飛虎包圍了普救寺,要搶崔鶯鶯。
師:孫飛虎為何要搶崔鶯鶯?
生(齊):鶯鶯長得漂亮。
師:對,不是一般的漂亮,可以說是傾國傾城,美名遠揚,孫飛虎慕名而來。
生(C):夫人許諾誰能退賊就把鶯鶯許配給他為妻。張珙挺身而出,寫信給好友白馬將軍杜確,杜確兵到圍解。可是老夫人卻不承認那樁婚事了,張生為此生了病。
師:老夫人為什么賴婚呢?
生(齊):嫌貧愛富。
師:對了。張珙是個上京趕考的窮書生,而鶯鶯卻是個相國小姐,不符合當時的——
生(C):門當戶對的觀念。崔鶯鶯就與他私下結為夫妻。
師:鶯鶯是個家教甚嚴的相國小姐,她竟然這么大膽?不大合她的身份罷?這里不能不提一個人——
生(C):紅娘。
師:是啊,在現(xiàn)在,“紅娘”這個名字可比《西廂記》還有名,我們可不能忘了她。接著說吧。
生(C):老夫人知道了真相,又生氣又無可奈何,只好答應把鶯鶯許給張生,可是要他去考個功名。
師:好,你說得很好,請坐。老夫人為什么要他去考功名呢?因為“俺崔家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所以許婚后又趕著要張生去取功名。課文就是從這兒開始的。
看一看咱們這一折里,一共幾個演員上場演出?
生(D):三個。一個是紅云。
。ū娦Γ
師:紅云?大家都笑了,說明你讀得有點小問題。應該這么讀——“紅/云”,“云”就是我們說的“白”,“紅”就是紅娘。還有誰呢?
生(D):還有長老,夫人,鶯鶯,張生,一共有五個。
師:對了,共有五位演員在表演。剛才這位喜歡看戲的同學說他喜歡看戲的原因是“戲劇情節(jié)曲折動人”,我們這出“長亭送別”有動人的情節(jié)嗎?
生(齊):沒有。
師:對,所以這出戲不能靠情節(jié)取勝。這折戲又叫“哭宴”,可是,鶯鶯一直哭到結尾可不符合她的性格,她這個在“禮教甚嚴”的相國府中長大的小姐,是非常含蓄委婉,非常矜持的,即便要哭,也會“恐怕人知”。這是由鶯鶯一人獨唱的旦本戲,鶯鶯從頭唱到尾,她這么多話,對誰說呢?她要是一直說個不停,不也太絮絮叨叨了嗎?這位同學你說說看。
生(E):不是,她這時心里很難過。課文主要寫她心里的難過。
師:對了,這個同學抓得很準,這個戲的戲眼,不在外在的“送別”上,而在于鶯鶯送別時的心理活動。(板書:戲眼)
面對分離,鶯鶯的心里都是什么情緒呢?
生(齊):離情別緒。
師:說得好。鶯鶯滿腹的離情別緒,離愁別恨。(板書:離愁別恨)她的離愁別恨,我們看不到聽不著,要靠演員把它唱出來,就是把它“外化”,那么唱詞是什么呢?
生(F):唱詞就是來表達崔鶯鶯心里的離愁別恨的。
師:說得真好。唱詞是心理活動的表達。她的心里,主要是為即將到來的離別而憂愁,(板書:愁別離)特別是在送別途中,她心里全是理不清的愁。這憂愁她想對誰傾訴?
生(齊):對張生說。
師:對,知心的人只有張生,可是她能說嗎?她不能說,雖然夫人已經(jīng)許婚,但那時禮教甚嚴,未婚的夫妻是不能親密交流的。赴長亭的途中不能,到了長亭就能了么?也不能。我們一起看一下,到了長亭后,就是“臨別餞行”了,夫人如何安排座位?他們能交談嗎?
生(讀):張生與長老坐,小姐這壁坐。
[4]
[5]
師:他們一個這壁,一個那壁,真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鶯鶯的心里非常復雜,在她看來,功名有什么要緊?愛情是第一位的。哪支曲子表明了她的這個觀念?
生(G):[幺篇]你與俺崔相國做女婿,妻榮夫貴,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師:一下子就把握到了關鍵句子。應考有什么,就是狀元又怎樣?在她看來,沒有比廝守一起更重要的了。因此,她心里也充滿了“怨恨”,恨什么呢?是誰造成了今日的別離?
生(G):是老夫人。
師:不錯,看起來好像只是老夫人,可是老夫人又為何要叫他們分離呢?究竟是誰拆散了鴛鴦?課文中有沒有明顯的曲詞告訴我們這個答案?
生(H):找到了。[朝天子]一曲: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
師:太好了。鶯鶯是根本不把名利放在眼里的。她怨功名拆散了她與張生的愛情。(板書:怨功名)這個曲子可以看到她蔑視功名的可貴精神。我們一起讀讀這一曲好不好?
生(齊讀[朝天子])
師:世人重功名,終于造成張生的遠離。這憂愁心事,只有在他人不在場她獨對張生時才能向他傾訴。張生不得不走了,從此就是天涯游子,路上好嗎?到京師怎樣?真叫鶯鶯牽腸掛肚。在“惜別叮囑”一段中,哪支曲子表現(xiàn)出鶯鶯對張生的關愛與牽掛?
生(齊):[五煞]中,“荒村野店宜眠早,雨露風霜要起遲。鞍馬秋風里,最難調護,最要扶持!
師:正是。一字一句,都是鶯鶯關切的柔情。羈旅行役,最叫人掛念。(板書:念羈旅)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一曲好嗎?
生(齊讀[五煞])
師:這個曲子沒有什么難以理解的。張生問還有什么要叮囑的,鶯鶯又怎樣回答的呢?張生此去,前途如何,她并非最關心,她最關心是的什么前途?
生(I):她關心的是她和張生愛情的前途。
師:對。在她眼里,只有張生與自己愛情的前途是最重要的?墒,她對此樂觀嗎?為什么?
生(I):不樂觀。因為她怕張生“停妻再娶妻”,也怕他考不上就不回來,“金榜無名誓不歸”。
師:是啊,考取功名,她也怕;考不上,她也怕,真是“進亦憂,退亦憂”,對愛情的前途,她是充滿了擔憂。(板書:憂前途)這樣的憂愁煩惱,即使到分別以后她目送張生遠去,還是填滿了胸臆。這一重愁翻作幾重愁,王實甫怎樣來表達呢?你們看,課文開頭就寫景,結尾還寫景,難道崔鶯鶯在此煩惱憂愁之際還有閑情來觀景嗎?
生(J):不是。寫景是為了來襯托鶯鶯的離情的。
師:不錯。景是為了表達情而設的。(板書:情、景)課文要表現(xiàn)鶯鶯的離愁,就把它放在各種情境中,如“送別途中”“臨別餞行”“惜別叮囑”“分別目送”這樣的環(huán)境中來具體表現(xiàn),F(xiàn)在我們主要從前兩支曲子中來看一下情與景是怎樣交融為一體的。
先看[正宮][端正好]。“正宮”是個宮調名,或稱調式,相當于現(xiàn)在音樂上的“C”大調啦,“D”調啦之類;“端正好”則是曲牌名。我先給大家朗讀一下[端正好],請同學們用心記憶,看能否在短短的時間內記住這短短的曲詞。“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來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币黄鹱x一讀,能背的同學盡量背出來。
生(齊讀、背)
師:剛才我聽有一位同學讀時把“黃花地”念成了“黃葉地”,可是,不能怪他,確實有這樣的句子。因為王實甫這曲頭兩句,出自范仲淹的[蘇幕遮]詞,“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边@詞歷來為人傳誦,言情小說家瓊瑤也非常喜愛,并曾以“碧云天”“寒煙翠”作為小說名。但王實甫化用而不拘泥,能夠翻出新意來,這就是他的功力了。這支曲子描繪了怎樣的一幅景象?它選擇那些意象來描摹的?
[4]
[5]
生(K):云,地,風,雁,林。是一幅深秋的景象。
師:他說得非常簡練,概括得很好。(在“景”下板書:云、地、風、雁、林)。
明朝末年有個大才子,被稱為“中國第一批評家”的金圣嘆,非常推崇《西廂記》,把它與《左傳》《莊子》《楚辭》《杜詩》《水滸》并列為“六才子書”,反復閱讀《西廂記》并加以評點。在讀到[端正好]的時候,他批道:“絕妙好詞!……純寫景,未寫情”。我們的確能夠感受到“絕妙好詞”并非虛語,可是他說“純寫景,未寫情”,你們同意嗎?
生(L):不同意。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看來好像沒有寫情,其實,句句寫景,又句句寫情。
師:他說得真是太好了,表達也到位。這曲子中也寫到情,“哭宴”中鶯鶯的“哭”并不明顯,曲中卻寫了——
生(齊):淚,離人淚。
師:對,(在“情”下板書:淚)一切景物,都是離人淚眼中看到的景物,都帶有離別的色彩。哪個詞是溝通景與情的關鍵?
生(M):醉。曉來誰染霜林醉?應該是個“醉”字。
師:醉?也不錯。此情此景,真是令人沉醉。但“醉”的難道僅僅是“霜林”嗎?
生(M):不,還有人,鶯鶯也醉了。
師:對啊,霜林醉,可是人更醉。后面的曲中唱道:“意似癡,心如醉”;又有:“未飲心先醉”。鶯鶯的心啊,全在這離愁別恨中如癡如醉了。在沉醉中,她淚眼看去,一切的畫面都變了色彩:天高遠而凄清,滿地黃花堆積,西風陣陣,一聲聲如逼迫般催人上路,北雁南飛,本就是寓有“離別”之意,就連那一林紅楓,也是被她的離人淚所染紅的。一切無情之景,都染上了凄迷的離情。(板書:染)什么樣的淚能夠把霜林染醉?眼中流的何止是淚呵!
生:還有血;眼中淚已成血。
師:對,這讓我們想到“杜鵑啼血”,想到被允婚后又得知離別,那一夜鶯鶯滴不完的.淚,流不完的傷感……大家一起看看[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有個薛靈蕓入宮缽承紅淚的傳說;末尾那一句:眼中流血,心內成灰。把崔鶯鶯的哀痛寫到了極致。一起讀一讀好嗎?
生(齊讀[耍孩兒])
師:這樣的哀慟,怎不叫霜林沉醉?一切的景,都為此而染上了鶯鶯的情,鶯鶯的傷情,可叫天地為之動容,山林為之變色!所以歷來人們評論這[端正好],多半會稱它為元曲中“情景交融的絕唱”,又有人稱王實甫為“詞曲中思王太白”,把他與曹植、李白并列,可見這支曲的典雅華美,又有詩的功力和意境。
但是,如果只是典雅華美,只是有詩詞意境,那么元曲就不是元曲了。要能夠演出來唱給大家聽,還要有它通俗易懂的一面,熔煉古典詩詞使之有典雅的美,還要融有民間口語,使之有通俗的美。[滾繡球]一曲,就很能表現(xiàn)這點。
生(讀[滾繡球])
師:有一句讀得不準!傲z/長玉/驄難系”要讀成“柳絲長/玉驄難系。這一段還是在路上。這一曲出現(xiàn)最多的是哪個字?
生:是“恨”:恨歸去得疾;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此恨誰知?
師:找得很準,這個“恨”,相當于這一曲的中心詞。(在“淚”下板書:恨)這路上之景也有一句似乎是全寫景的,在這一對句中描摹了哪些意象呢?
生(N):有柳絲、玉驄、疏林、斜暉。
師:(在“云、地、風、雁、林”下板書:柳絲、玉驄、疏林、斜暉)寫柳絲,我們知道得很清楚,古人有什么樣的習俗?
生(N):有折柳相贈的習俗!傲庇小傲簟钡囊馑。
師:你說得非常好。柳絲在她眼里,已經(jīng)不是柳絲,而是能夠挽住張生馬蹄的韁繩,她還有對疏林的恨——
[4]
[5]
生(齊):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
師:“倩”字原來是讀“qìng”的,有“請,使,央求”之意,書上沒有注,可以不讀古音,就讀qiàn無妨。疏林有感情嗎?央求它們,能掛住斜暉嗎?
生(齊):不能。鶯鶯把自己的感情放到景物中去了。
師:對。這是移情入景,把景看作了有情之物。景若無情,又何必去央求;景若有情,又如何不解人意,替我掛住斜暉!掛住斜暉,就是掛住了——
生(齊):時光。她想讓疏林替她挽住時光。
師:時光留不住,可鶯鶯竟想把它留住,她的心愿,孤苦無告,不知訴于誰,無助之際,只好去“倩”疏林來挽住它,明知不能,卻癡想時間就此停住,讓她和張生千秋萬載,永在長亭,——
生(齊):永不分離。
師:你們看,一個非常口語化的“倩”,把鶯鶯的癡傻真情,寫得多么生動細膩,富于感染力。(在“染”下板書:倩)景物的描寫就不單純是景物了,在其間我們看到了鶯鶯的形象,感到了鶯鶯的離恨。以前我們學過一篇《咬文嚼字》,說“語言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是“能夠激起想象和聯(lián)想的形式”,我們在鑒賞曲詞的時候,就要能夠透過曲詞表面的語言現(xiàn)象,來領會深層的意味,并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
課文中這樣情景交融的還有很多,我們來看看分別目送時的[一煞][收尾]兩支曲,同學們自己來感受一下好嗎?看選擇了哪些意象,描摹了怎樣的景象,中間能不能感受到主人公的形象和情感?
生(O):[一煞]中,描寫了青山、疏林、淡煙暮靄、禾黍秋風等意象。
師:說得很好。哪些詞溝通了景與情的聯(lián)系?
生(P):隔。聽!扒嗌健敝皇蔷,而“隔”寫到了人,“聽”是鶯鶯在聽,好像感覺鶯鶯送行時挺戀戀不舍的。
師:是的。隔,隔斷的是鶯鶯的目光,還有“遮蔽”。這曲子之前,我們甚至可以給它來加一句“白”,好像鶯鶯一邊極目遠眺,一邊對身旁的紅娘說:“紅娘,你看他在哪里?”于是看青山,疏林,可是它們隔斷了她的目光;再遠就迷蒙蒙的只見淡煙暮靄,遮蔽了,看不到人影了。寫到“禾黍秋風”,我們看到了是行人已遠,那鶯鶯兀自佇立靜聽,好像要從遙遙的馬聲中辨出他的行蹤。[收尾]中也有寫景,鏡頭拉得就更遠了,而籠罩這景的,全是鶯鶯的離情,“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仔細咀嚼,原來曲詞中可以有這么多的滋味。語言的形式美,給人感到的情態(tài)意境美,人物的感情真切美好,形美與意美結合,那就達到了——
生:神美。
師:對。神美是最高境界。(板書:形、意、神)所以《紅樓夢》中評價《西廂記》說“曲詞警人,余香滿口”,今天我們只是先做個鑒賞的例子而已,其實不止是情景交融,形式與內容上還有許多別的趣味,希望同學們課后能夠好好地品味品味,這樣你會發(fā)現(xiàn):語言實在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尤其是戲劇語言。
這堂課就到這里,下課!
【《長亭送別》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語文《長亭送別》教案02-18
長亭送別教學反思08-25
語文教案:長亭送別02-28
《長亭送別》語文教案02-10
《長亭送別》教案(通用6篇)03-29
語文《長亭送別》教案10篇02-18
語文教案:長亭送別(9篇)02-28
語文教案:長亭送別9篇02-28
《長亭送別》語文教案10篇02-10
送別詩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