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成本线在观看,最新国自产拍在线,免费性爱视频日本,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語文教案>高中語文教案>高中語文教案

            高中語文教案

            時間:2022-11-20 12:19:34 高中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高中語文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xué)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教案(合集15篇)

            高中語文教案1

              知識與技能:

             、绷私夂驼莆諘虻奶攸c。

              ⒉掌握文言詞語:咸、畢、惠、信、興等詞的意思和用法。

              3.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成份省略等語言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⒈理清文章的思路結(jié)構(gòu),把握文章的意旨。

              ⒉背誦課文,培養(yǎng)熟記能力。

             、宠b賞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大w會本文文筆洗練,自然清新的風(fēng)格及敘、議巧妙融合的藝術(shù)特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來的曠達胸懷。

              2.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jīng)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zhuǎn)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1.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以及掌握歸納多義詞的義項。2.體味本文文筆洗練、自然有致的語言特色。3.背誦課文。

              難點: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2.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解決辦法:1.加強朗讀,在疏通文義的基礎(chǔ)上反復(fù)誦讀。2.組織討論,引導(dǎo)學(xué)生聯(lián)系實際進行討論。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明確目標(biāo)

              1.了解作者及“序”的有關(guān)知識。

              2.整體把握課文,理清思路。

              3.講讀第一節(jié)。

              一、導(dǎo)入新課

              浙江的紹興蘭渚山是美麗的地方。當(dāng)年越王勾踐曾經(jīng)在這里種過蘭花。盡管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jié),很難尋覓。不過由于有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蘭亭——蘭渚之亭則流芳百世,大大超過了蘭草的清香。就讓我們共同欣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吧!

              二、解題,介紹作者

              (1)《蘭亭集序》又稱《蘭亭序》、《蘭亭宴集序》。序,文體的一種,寫在著作或詩文前的文字。書序一般介紹成書的經(jīng)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guān)問題的研究闡發(fā)。這里用以記事。

              蘭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紹興縣西南蘭渚,此地有亭,故稱蘭亭。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1人在蘭亭舉行盛大的文人宴會,臨流賦詩,抒發(fā)情懷后將這些詩匯集成冊,由王羲之作序,寫成本文。

              (2)介紹作者及寫作目的。

              王羲之,東晉瑯邪臨沂人,出身于士族名門。是我國古代的文學(xué)家和杰出的書法家。青年時有美譽,朝廷招他為侍中、吏部尚書,都辭謝不就,后任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世稱為王右軍。

              他寫作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記敘蘭亭景致和宴會盛況;二是借這篇序言表達自己的觀感。全文既寫出了作者與名士的宴飲之樂,又寫出了歡樂有盡,人生短暫的感慨,是一萵流傳千古的名篇。

              三、整體感知

             、苯處煼蹲x課文,學(xué)生注意字音和語調(diào)音節(jié),體會本文句法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

              ⒉教師指導(dǎo)朗讀:

              正音:會(ku?i)稽修禊(xì)激湍(tuān)流觴(shāng)曲水齊彭殤(sh?ng)游目騁(chěng)懷

              語調(diào):“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讀。下文有關(guān)集會的文句應(yīng)以清新明快的語調(diào)讀出,特別重讀“樂”,以體現(xiàn)作者快樂的心境。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币x出節(jié)拍,讀出批判語氣!昂笾暯,亦猶今之視昔,悲乎!”緩緩?fù)鲁觯匾魹椤氨,以后的句子以和緩低沉的語調(diào)讀出。

             、硨W(xué)生自由朗讀課文,再一次體會本文句法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

             、戳私狻靶颉钡捏w裁特點。

              提問、討論:本文和一般的書序有什么不同,指出本文中能體現(xiàn)“序”的特點的內(nèi)容。

              [點撥]:一般的書序介紹成書的經(jīng)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guān)問題的研究闡發(fā)。

              作為書序,本書介紹了作詩的緣由(由修禊而“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作詩的精彩(“一觴一詠,暢敘幽情”),成書經(jīng)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本書意義(“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動談到生死觀,善于借題發(fā)揮,論及人生意義。這便是本文不同于一般書序之處。

             、嫡埓蠹乙孕〗M學(xué)習(xí)的方式,結(jié)合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閱讀課文,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下標(biāo)記,一會我們共同解決。

              ⒍提問: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作者的情感是在變化著的,好請大家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體現(xiàn)作者情感變化的語句,并分析作者感情的變化。

              (2)明確:“信可樂也”“豈不痛哉!”“悲夫!作者的情感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由樂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終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方o文章劃分段落,概括要點。

              [明確]第一部分:敘宴集盛況。(樂)

              第二部分:發(fā)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明作序目的。(悲)

              四、賞析課文

              ⒈學(xué)習(xí)第第一部分,理解文意。

              (1)教師強調(diào)重點字詞:畢、咸:全、都。修:長、高。引:招致、招引。其次:其間。次,旁邊。惠風(fēng):和風(fēng)。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所以:這里是“用來”的意思。極:盡。娛:樂。信:確實。

              (2)請兩名學(xué)生朗讀第一部分。

              (3)教師提問:第二段最后一句寫到宴飲“信可樂也”,文中都寫出哪些“樂”?

              明確:一是名士相聚之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二是環(huán)境優(yōu)美之樂:“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三是氣候宜從之樂:“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

              四是相聚狂歡之樂:“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是以暢敘幽情!

              (賞心、樂事、良辰、美景——四美并具。)

              ⒉指導(dǎo)學(xué)生背誦第一部分。

              理清背誦思路:第一部分記敘了集會的時間、地點、事由、人物、周圍的環(huán)境、場面,最后由“是日也”領(lǐng)起描寫游人的心境,抒發(fā)集會的心情。

              五、總結(jié)

              作者用簡潔雅凈、鏗鏘有致的語言,寫出了宴集之地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光!俺缟骄䦷X,氣勢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靜謐;清澈溪流、潔凈明朗;湍急的流水,飛珠濺玉。”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機盎然。于是詩興大發(fā),他們紛紛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我們仿佛看到這些雅士們?nèi)逖诺娘L(fēng)度和詩意人生,這種美好的聚會自此以后成為千古美談。作者發(fā)出由衷的感嘆,“信可樂也!边@實在是人生的極致,同時這為下文的議論和抒發(fā)感慨作了鋪墊。

              六、布置作業(yè)

              1.翻譯第一部分文字。

              ⒉結(jié)合課文,展開聯(lián)想,寫一段文字,描寫蘭亭的美景,2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明確目標(biāo):1.學(xué)習(xí)第二、三兩部分并背誦。2.總結(jié)全文,鑒賞本文的藝術(shù)特點。

              教學(xué)過程:

              一、檢查背誦第一節(jié)

              二、講析第二部分:

              ⒈指名學(xué)生朗讀第二節(jié),體會作者心境的變化。

             、仓该麑W(xué)生翻譯重點語句(教師提示重點字、詞)。

             、倩蛉≈T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或,悟,因)

             、诳烊蛔宰,曾不知老之將至

             、奂捌渌染,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之、系)

             、苄薅屉S化,終期于盡(“化”、“期”的翻譯)

              ⒊學(xué)生齊讀課文

              ⒋討論分析:

             、盘釂枺罕径巫髡呤菄@什么主題展開議論的?是如何逐步展開的?

              明確:作者承接上文“樂”,由樂而憂,由生而死,圍繞人生重大問題抒發(fā)感慨。

             、朴傻谝蛔匀欢蔚摹皹贰鞭D(zhuǎn)入本節(jié)的“憂”的原因是什么?請用文中原句回答

              明確:“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潜竟(jié)的議論與前一段的敘事是如何聯(lián)系的?

              明確:首句“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而言,是承上文“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開一步的說法。下面承此論述了兩種人:一種是“晤言一室之內(nèi)”倦于涉獵游玩的,一種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們雖然“趣舍”“靜躁”不同,但當(dāng)“欣于所遇”時都是“不知老之將至”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都是情隨事遷,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發(fā)表議論,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抒發(fā)了對“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無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祵W(xué)生試背第二部分

              三、講析第三部分

              (1)學(xué)生齊讀第四段

              (2)指名學(xué)生口譯第四段

              重點字詞提示:①若合一契②臨文嗟悼③一死生,齊彭殤④其致一也

              (3)討論、分析:

             、僮髡咴谶@段中抒發(fā)了哪些感慨?

              明確:一是“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二是“后之視今,亦猶今視昔”。

             、趶摹芭R文嗟悼”說到“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認為死就是死、生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齊觀,暗含有生之年應(yīng)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的意味。在對老莊哲學(xué)虛無主義世界觀的批判中,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生的眷戀和熱愛;當(dāng)然我們不能苛求古人,因為作者認識的'局限性,更多受到當(dāng)時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廴绾卫斫膺@篇書序行文的巧妙?

              明確:作者寫供后人閱讀的《蘭亭集序》,卻先寫閱讀昔人興感之作,由“今之視昔”想到“后之視今”亦是如此,為使后人也對今天的所為所思“興懷”,所以“列敘時人,錄其所述”,以便“后之覽者”也會“有感于斯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舌人有感串聯(lián)起來,巧妙地交代了詩集的由來,說明了編集的目的。

              (4)學(xué)生試背第三節(jié)。

              四、總結(jié)全文(引導(dǎo)學(xué)生討論以下問題)

              (1)課文對老之將至、人生無常感嘆不已,情調(diào)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積極情緒又無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這一問題?

              明確:第一自然段中從作者對此次宴集環(huán)境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快樂的,道出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第二自然段,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促大發(fā)感慨,但字里行間、深沉的慨嘆之中,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從而與第一自然段的樂生之旨相一致。第三自然段,作者在盡古人、今人、后人慨嘆人生無常的同時,批判了莊周“一生死”“齊彭殤”的虛無主義思想,這在玄談之風(fēng)盛行的東晉時代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

              (2)本文文筆洗練,自然有致,體現(xiàn)在哪里方面呢?

              明確:本文僅325字,文中先記蘭亭之會的概況,而后就死生問題發(fā)表議論;雖是書序,卻以抒情筆調(diào)出之,淋漓滿紙,美不勝收;加以文筆洗練,自然有致,更足以發(fā)人深思。略舉數(shù)例如下:

              1.寫景。以“崇山峻嶺,茂森修竹”寫山,以“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寫水,短短的16個字就將蘭亭四周的景色寫盡,渲染了清幽的氣氛,使人心曠神怡。

              2.敘事。如“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記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詞匯,極少形容語,卻將宴會進行中所有重要的細節(jié)都寫了出來,也表現(xiàn)了與會人士的高雅情趣。

              3.抒情。如“情隨事遷,感慨系之”,這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它說出了古往今來人們的普遍感受:在回憶往事時,盡管感情上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仍免不了產(chǎn)生這樣那樣的感慨。又如“臨文嗟悼”,也寫出了許多人讀古人文章時的共同體驗,即在感情上跟作者發(fā)生共鳴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練習(xí)一二。

              2.背誦全文。

              六、板書設(shè)計:

              蘭亭集序

              王羲之

              第一部分:敘宴集盛況。(樂)

              第二部分:發(fā)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明作序目的。(悲)

            高中語文教案2

              一、教學(xué)目標(biāo):

              1、通過反復(fù)朗讀,加深對詩歌內(nèi)容的把握。

              2、通過分析意象,強化對作者愛情觀的理解。

              二、教學(xué)步驟:

              1、導(dǎo)入:

              本單元是詩歌單元,一路走來,我們領(lǐng)略了偉人毛澤東的萬丈豪情,體味了詩人穆旦的赤子情懷,而此刻,我們將與一株美麗的木棉相逢,傾聽一位不平凡的女性發(fā)出的愛情宣言《致橡樹》。

              2、作者介紹: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當(dāng)代朦朧派詩歌的代表人物,寫有許多著名的朦朧詩,如《四月的黃昏》《這也是一切》《呵,母親》《思念》《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雙桅船》《也許》等。其中《雙桅船》獲中國作協(xié)第一屆全國新詩二等獎,《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獲1979——1980全國青年優(yōu)秀詩歌獎。

              3、朦朧詩:

              產(chǎn)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強調(diào)詩人的自我意識。內(nèi)容含蓄雋永,形式虛實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創(chuàng)造一種朦朧的藝術(shù)形象或意境,從而誘發(fā)人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獲得特殊的審美享受。代表詩人還有顧城、北島等。

              4、分析課文:

              (1) 這位朦朧派代表詩人的愛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屏神靜聽那來自心靈深處的真實表白。(先聽錄音,再訂正讀音,再請同學(xué)們齊讀。)

              (2)作者否定了哪幾種愛情觀?為什么?

              讓我們先聽聽美麗的木棉樹的回答吧!她說:愛情不應(yīng)該是這樣的。

             、倮蠋煼蹲x。

             、诜治觯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炫耀自己),為了追求高貴的地位,不顧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嚴(yán)于不顧,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愛情?這是一種“極力攀附”的愛情。木棉對這種愛情態(tài)度鮮明,立場堅定,堅決予以否定。課文中有三個字:“絕不像”!其中哪一個字可以體會到作者決心之大?絕!

              B、其次,癡情的鳥兒。

              為綠陰重復(fù)單調(diào)的歌曲的鳥兒,木棉樹又抱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呢?

              課文中也有三個字,“絕不學(xué)”!因為這種鳥兒是單方癡戀,只知為對方歌唱,卻忘了用自己的歌喉為自己歌唱。她意識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不知道在愛對方的同時“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樹的陰影之中,卻不愿飛出橡樹的庇護,不愿飛向?qū)儆谧约旱淖杂商炜。所以,這是一種“只知癡戀”的愛情。

              C、接下來,詩人又分別列舉了“泉源、險峰、日光、春雨”。這些事物在其他文學(xué)作品中大多屬于被贊美對象,那么在本詩中木棉對它們的態(tài)度呢?

              同學(xué)們回答:“也不止;不,這些都還不夠!”

              雖然不象前兩種全盤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遺憾。因為它們?yōu)榱讼饦涞呐畈L,無怨無悔地奉獻、給與,卻忘了給自己一個獨立的世界、創(chuàng)造自身價值的機會,這種自我犧牲固然可嘉,卻也難免令人遺憾。所以,這是一種“一味奉獻”的愛情。

              擴展:作者在寫到“日光”“春雨”這兩個意象時,不像前面是完整的句子。如果讓你補充完整,這兩個句子應(yīng)該怎么寫呢?

              例: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溫暖你的心靈;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撒愛的甘霖,滋潤你的心田。

              D、小結(jié):以上種種都是“世俗的愛情”,作者是持不贊同的態(tài)度的。在作者看來,愛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單方的癡戀,即使由衷的奉獻,也是不夠的。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愛情是什么樣的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3)作者肯定的愛情觀。她說:愛情應(yīng)該是這樣的。

              ①請全班女同學(xué)齊讀至結(jié)尾。

              ②分析:

              A、首先,作者強調(diào)的是愛情的基礎(chǔ)。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這兩句指出了只有以獨立的人格、高貴的尊嚴(yán)為前提,才可以論及“愛情”,也即強調(diào)了愛情的基礎(chǔ)應(yīng)是“獨立、平等”。

              B、“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fēng)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這幾句強調(diào)了愛的雙方應(yīng)緊密結(jié)合、相親相愛、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

              C、作為愛的雙方,又應(yīng)該以什么樣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呢?

              男生齊讀: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漢比作刀、劍、戟,枝干像銅、像鐵,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漢形象應(yīng)是偉岸挺拔、堅強有力的。

              D、那么,女性又應(yīng)以怎樣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呢?

              女生齊讀: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認為女性應(yīng)有“紅碩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應(yīng)該是青春秀美的,充滿生機的。有了美麗的外表,還必須擁有豐富的內(nèi)涵。

              后面兩句:“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作者在這里為什么選用了這兩個比喻?

              中國漫漫的歷史長河,展現(xiàn)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劇。她們中的一部分意識到了社會強加給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們試圖改變不公正命運帶給自己的屈辱,但是常常以悲慘的結(jié)局告終(   )。她們中的另一部分人喪失了做“人”的權(quán)利,只能像附屬品從屬于男性社會,而她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無疑又加深了她們自身的悲劇色彩(   )。女詩人作為新時代覺醒了的女性,她為此感到難過、沉重,因而發(fā)出沉重的嘆息。由此可知,作者認為女性,尤其是覺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還應(yīng)該具有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情感,這也正是女性的'內(nèi)在美成熟之美的體現(xiàn)。而“英勇的火炬”則突出女性更需具備像男子漢一樣的勇敢、頑強的品質(zhì)和熱情友愛的態(tài)度,能給別人帶來力量、光明和溫暖。所有這些加起來,構(gòu)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E、那么,真正的愛情應(yīng)該包含哪些內(nèi)容呢?

              “我們分擔(dān)……卻又終身相依!

              作者認為真正相愛的兩個人,應(yīng)該能夠分擔(dān)各種不幸和痛苦,要風(fēng)雨同舟,患難與共。

              F、最后,詩人大聲表白: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男女生齊讀最后幾句。

              (4)橡樹、木棉分別象征什么?(全班齊讀)

              橡樹:男性的陽剛氣概。偉岸挺拔、剛強不屈、鋒芒銳利。

              木棉:女性的柔韌氣質(zhì)。健康活潑、深沉博大、堅韌不屈。

              (5)總結(jié)全文:詩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藝術(shù)構(gòu)思,在詩的開頭首先否定了種種世俗的愛情;接著在強調(diào)獨立平等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理想的愛情。這兩種愛情觀根本區(qū)別在于是否強調(diào)了愛的基礎(chǔ)獨立、平等。

              女性的獨立宣言:本詩寫于1977年,當(dāng)時正好是在“10年浩劫_____”后對“10年浩劫_____”中人性扭曲、等級明顯的社會現(xiàn)象的反思,女詩人回想幾千年來中國婦女總處在男尊女卑的生存狀態(tài)下,以飽含情的筆觸,用內(nèi)心獨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獨立的,與男性是平等的,應(yīng)該與男性公民一起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詩可以理解為女性的獨立宣言。

              (6)作業(yè):既然木棉向橡樹表達了自己的心聲,那么,橡樹聽了這些,會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樹,你又會向木棉說些什么?

              請以《致木棉》為題,寫一首詩或一篇文章。

            高中語文教案3

              教學(xué)目的

              一、指導(dǎo)學(xué)生通過朗讀積累一定的文言實詞,進而疏解文意。

              二、指導(dǎo)學(xué)生理清本文思路,體會描景特點。

              三、指導(dǎo)學(xué)生欣賞精彩的寫景片段,品位形象而優(yōu)美的語言,學(xué)習(xí)寫作方法。

              教學(xué)設(shè)想

              一、安排兩課時教學(xué)。

              二、在教學(xué)過程中,注重朗讀環(huán)節(jié),知道學(xué)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理清思路。

              三、利用預(yù)習(xí)的效果教學(xué),重點突出一些疑難字、詞、句,采用課堂討論的方式解決,教師適當(dāng)點撥。

              四、結(jié)合練習(xí)一的回答,達到教學(xué)目的二、三,應(yīng)是本文的教學(xué)重點和難點。

              教學(xué)步驟

              一、導(dǎo)入新課

              利用電視或電腦錄放泰山風(fēng)光與雄姿,并請去過泰山的同學(xué)說說自己是怎樣登泰山的。那么古人是怎樣登泰山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xué)習(xí)姚鼐的《登泰山記》

              二、作者介紹(投影)

              《登泰山記》選自《惜抱軒詩文集》,作者姚鼐,字姬傳,一字夢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軒而被人稱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軒全集》,他所選編的《古文辭類纂》在近代是一部家傳戶誦的文章總集。

              桐城派:清代中葉影響最大的散文流派創(chuàng)始于方苞,經(jīng)劉大櫆、姚鼐的發(fā)展,形成完整的理論,三人并稱“桐城三祖”,姚鼐被稱為領(lǐng)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張,講究義理、考據(jù)、詞章三者兼長,注重內(nèi)容和形式的關(guān)系。寫景散文尤有獨特成就。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教師范讀課文,提示學(xué)生注意朗讀節(jié)奏,依據(jù)節(jié)奏推知句意。

              2、默讀全文,要求學(xué)生參閱注釋,理解文章大意,并提出自己難以理解的詞句,教師點撥,學(xué)生討論,揣度詞義,并將重點詞語形成板書。

              泰山之陽——陽: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為陽,這里指泰山的南面。

              其陰——陰: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這里指泰山的北面。

              乘風(fēng)雪——乘:趁,這里有“冒著”的意思。

              長城之限——限:界限,這里指城墻。

              遂至山巔——巔:頂峰,顛峰。

              半山居霧——居:停留。

              戊申晦——晦:陰歷每月最后一天。

              極天云一線——極:盡,盡頭。

              絳皓駁色——駁:雜,錯雜。

              盡漫失——漫失:模糊、缺損。

              僻不當(dāng)?shù)勒摺В浩А?/p>

              明燭天南——燭:名詞作動詞用,照。

              3、指導(dǎo)學(xué)生準(zhǔn)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畫出作者登山線路圖,進行比較,看誰畫得準(zhǔn)確。

              四、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內(nèi)容要點是什么?學(xué)生發(fā)言、明確;

              第一段:總寫泰山的地理形勢,點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觀峰。

              第二段:記述登山經(jīng)過,著力敘寫登山的艱難和到達山巔后所見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寫泰山日出的動人景象。

              第四段:介紹泰山的人文景觀。

              第五段:介紹泰山的自然景觀。

              2、討論:作者是從何地動身?登山的方位在何處?簡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觀之景。

              明確:作者從泰安動身,西南麓(日觀峰之南)登山。

              第一天:從南麓循中谷入山,經(jīng)天門,越中嶺,再循西谷達到極頂,其時天色已晚。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觀峰日觀亭觀日出,然后參觀名勝古跡,最后補記泰山極頂?shù)木拔锾攸c。

              3、思路(板書)

              交代泰山位置——記述登山過程——描繪日出美景——返記人文景觀——補寫自然景觀。循序漸進,一線貫穿

              綜觀全篇,文章緊緊圍繞作者的游蹤進行,敘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觀日出的經(jīng)過,以精練的語言,生動地描寫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麗景色和日出時的雄渾景象,寫出了泰山的神秀壯麗,能喚起我們對泰山的向往,感覺到祖國山河的壯美。

              五、布置作業(yè)

              1、鞏固重點字詞,完成練習(xí)二。

              2、背誦課文。

              3、思考:作者是如何準(zhǔn)確寫出登山路徑的?如何精彩描繪泰山日出美景的?

              第二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xué)習(xí),我們已經(jīng)領(lǐng)略了泰山的高峻、雄偉,那么作者是如何登上這“五岳獨尊”,游是如何精彩地描繪險峰之上那“無限風(fēng)光”的呢?

              二)、精彩片段分析

              討論:1、第二段作者詳寫登山的過程,精讀,說出作者的登山路線,寫景特點。

              明確:(板書)

              先寫:京師——泰安,點明時間和節(jié)令。

              再寫:山麓——山頂。

              路程:四十五里(遠)

              石級:七千有余(高)

              路線:中谷——西谷——山巔(險)

              最后頂景: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壯闊、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徠如畫(雄渾、下)半山居霧若帶然(高峻)——(遠——近)

              2、文章通過景物變化寫泰山頂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懢拔镒兓?描寫了怎樣的勝景?/p>

              作者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了日出前、日出時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現(xiàn)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變化的換面。(板書)

              日出前:大風(fēng)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

              日出時: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

              日出后;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色彩點染——絢麗壯美

              3、全班齊讀第三段,體會寫法特點和感情。

              總結(jié):通過描寫山頂所見景觀和日出勝景,表達出作者的喜悅心情,抒發(fā)了熱愛祖國山河,贊美祖國山河的強烈感情。

              4、找出文中幾處使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體會特點和作用。

              明確:

              (1)“蒼山負雪,明燭天南。”這是初登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負白雪,賦予靜態(tài)的青山以人的'動態(tài),用語新穎、傳神。進而說蒼山上的雪像蠟燭一樣照著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這是在山頂上遠望和俯視所得的畫面。作者縱目遠眺,夕陽照耀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畫,而山腰間停留著的云霧好像飄帶一般,使人感到那種特有的寧靜氣息,而且設(shè)喻新奇,給人以美的享受。

             。3)“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這一比喻寫出了西海諸峰的特點,更顯出日觀峰的雄峻,且賦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動。

              三)、寫作特點

              討論、交流、舉例分析。

              明確:

              1、章法嚴(yán)明,剪裁得當(dāng)。

              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進行烘托。

              3、用筆簡潔,詞語精當(dāng)。

              4、句式多變,用此靈活傳神。

              歸納總結(jié);

              本文無論從清晰的思路,還是簡潔明凈的語言,亦或是色彩鮮明、生動的描景,都可見桐城派古文家錘煉語言的功力,很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借鑒。

              四)、齊背課文,進一步體會以上特點。

              五)、布置作業(yè)

              1、熟練背誦課文。

              2、完成練習(xí)一(3)

              3、寫一段冬季雪景片段,具體生動地寫出景物特征。

              本文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xué)教材(人教版)教案系列叢書《語文第二冊教案》,本文署名馬彥英。

              附:

              桐城派

              中國清代散文流派。創(chuàng)始人方苞。繼承發(fā)展者雖眾,影響最大的主要是劉大櫆和姚鼐。因方、劉、姚都是安徽桐城人,世稱桐城派,時在乾隆末期。桐城派的文論,以義法為中心,逐步豐富發(fā)展,成為一個體系。方苞謂“義”,即言有物,指文章的內(nèi)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他的義經(jīng)法緯之說,是要求文章內(nèi)容和形式統(tǒng)一,古文當(dāng)以“雅潔”為尚,反對俚俗和繁蕪。劉大櫆發(fā)展了方苞關(guān)于“法”的理論,進一步探求散文的藝術(shù)性,提出了“因聲求氣”說。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強調(diào)“義理、考證、文章”三者合一。桐城派的文章在思想上多為“闡道翼教”而作;文風(fēng)上簡明達意,條理清晰,清真雅正,頗具特色。方苞的《獄中雜記》、《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記》等,都是代表作品。桐城派在清代文壇上影響極大。對矯正明末清初的文風(fēng),促進散文發(fā)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方苞(1668~1749)

              中國清代散文家。字鳳九,一字靈皋,號望溪。安徽桐城人?滴跛氖迥辏1706)進士。五十年,被牽連進戴名世《南山集》案入獄。赦出后隸漢軍旗籍,入直南書房。累官至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曾寫《獄中雜記》,揭露當(dāng)時司法制度的黑暗與殘酷,具有現(xiàn)實意義。他是桐城派散文的創(chuàng)始人。提倡寫古文要重“義法”,重“清真雅正”。他在行文時始終以此為宗旨,文章寫得雅潔精練,沒有支蔓蕪雜的毛病,開創(chuàng)清代古文的新風(fēng)貌。方苞尊奉程朱理學(xué)和唐宋散文,因而發(fā)表很多文章反對黃宗羲、顏元的反程朱理學(xué)的思想,在當(dāng)時影響極大。著有《望溪先生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集外文補遺》2卷。

              劉大櫆(1698~1779)

              中國清代散文家。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峰。安徽桐城人。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之一。他極重文的神氣。在布局謀篇、行文寫作上喜歡鋪張排比。辭藻氣勢,較方苞、姚鼐為盛,而雅潔淡遠則不如。在描寫山水、刻畫景物的文章中,又以篇幅長大、描繪詳盡取勝。代表作有《觀化》、《息爭》、《焚書辨》、《書荊軻傳后》、《黃山記》等。著作有《海峰先生集》16卷,《論文偶記》1卷。

              《海峰先生詩文集》書影

              姚鼐(1732~1815)

              中國清代散文家。字姬傳,一字夢偲,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進士,曾任刑部郎中,充山東、湖南鄉(xiāng)試考官,會試同考官。主持梅花、紫陽諸書院講席共40年。姚鼐繼承方苞、劉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學(xué),成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他繼承方苞的義法論和劉大櫆的聲氣論,在理論上又有所發(fā)展。①提倡義理、考證、文章三者的合一以“相濟”。②總結(jié)文章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為八大要素。③概括文章的陽剛、陰柔兩大類的風(fēng)格,認為兩者不能偏廢。姚鼐的文章與歐陽修、曾鞏相近,簡潔清淡,紆徐要渺,雍容和易,一如其人,在桐城派諸家中,最富有情韻。實際上是偏于“陰柔”之美。他的議論文如《伍子胥論》、《李斯論》,序跋如《老子章義序》、《海愚詩抄序》,書信如《答翁學(xué)士書》,記傳如《登泰山記》,都可看出他的風(fēng)格。其缺點是氣力不能健舉,規(guī)模不夠闊大,缺少現(xiàn)實內(nèi)容。他的詩清拔淡遠,尤工近體,但為文名所掩。著有《惜抱軒全集》88卷,所輯文總集《古文辭類纂》,世以為精當(dāng),流傳很廣。

            高中語文教案4

              【教學(xué)目標(biāo)】

              知識目標(biāo)

              1、理解賈誼對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2、背誦課文3、4、5段。

              能力目標(biāo)

              1、歸納掌握“制、亡、固、遺、度”等詞的一詞多義,七個通假字、三種古漢語特殊句式,逐步提高學(xué)生文言文閱讀能力。

              2、學(xué)習(xí)本文善于敘事、精于論斷的寫作特色,引導(dǎo)學(xué)生正確處理敘議關(guān)系,提高議論文寫作能力。

              3、品評鑒賞本文廣用排比、對偶,極力渲染夸張的特點,提高學(xué)生的鑒賞能力。

              德育目標(biāo)

              了解作者借古諷今、勸諫漢文帝施仁政在當(dāng)時歷史條件下的進步意義。

              【教學(xué)重點】

              背誦課文,理解并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教學(xué)難點】

              結(jié)合課文詞句的特點,歸納文言詞法句法知識,逐步掌握文言字詞句運用規(guī)律。

              【教學(xué)方法】

              1、誦讀教學(xué)法;趯W(xué)生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理解課文難度較先秦散文小,宜采用以朗讀帶動文意疏通,以背誦帶動對作品的鑒賞,寫作特色、語言特點的分析鑒賞皆融于誦讀中。

              2、評品法。從品評鑒賞的角度,通過設(shè)置幾個鑒賞點來激活學(xué)生思維,提高學(xué)生的審美情趣,讓他們具體賞析該文寫作的獨到之處。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xué)步驟】

              一、導(dǎo)入新課:

              賈誼的文章,尤其是政論文,歷史上向來評價很高,魯迅先生曾譽之為“西漢鴻文”,《新編中

              國文學(xué)史》稱《過秦論》為“政論文之楷!薄摹妒酚洝贰ⅰ稘h書》、《昭明文選》到明清乃至當(dāng)今的古文選本,幾乎都錄入和收選了《過秦論》,特別是上篇。歷代評論名家都說它“雄俊宏律”、“通篇一氣貫注,如一筆書,大開大闔”,是古今第一“盛”文章。

              今天就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它的氣魄吧!

              二、解題:

              1、簡介作者

              賈誼(公元前200—公元前168),世稱賈太傅、賈長沙,也稱賈生。洛陽人,西漢著名政論家、文學(xué)家,最早的漢賦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眾著稱。20多歲時被漢文帝召為博士,不久提升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議,觸犯權(quán)貴,被謫為長沙王太傅,甚為失意,渡湘水時寫《吊屈原賦》,以屈原自比。四年后被召回,為文帝寵子梁懷王太傅。后梁懷王墜馬而死,賈生亦傷心而死,死時僅33歲。賈誼的思想基本上屬于儒家思想,他要求統(tǒng)治者施行仁政的主張,在當(dāng)時還是有進步意義的。他的政論散文《過秦論》、《陳政事疏》(也稱《治安策》、《論積貯疏》)等,體現(xiàn)了新興地主階級政治家的遠見卓識、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改革現(xiàn)實的堅決態(tài)度。他的.文章峻拔鋒利,針砭時弊,淋漓酣暢,對后世散文創(chuàng)作很有影響。其文章,明人輯有《賈長沙集》,另傳有《新書》十卷。他的為人,很為司馬遷推崇,司馬遷把他和不同時代的屈原相提并論,撰寫了《屈原賈生列傳》。

              2、寫作背景。

              賈誼生活在西漢初期,此前歷春秋戰(zhàn)國,七雄爭霸而秦統(tǒng)一天下,戰(zhàn)亂頻繁。加之秦統(tǒng)一后的暴政、秦末農(nóng)民起義和楚漢之爭,社會經(jīng)濟遭受了五百年來的極大破壞。農(nóng)民大量流亡異鄉(xiāng),不得耕作;還有些為生計所迫,賣妻鬻子或自賣為奴。戰(zhàn)亂使人口銳減,商業(yè)蕭條。奸商囤積居奇,物價昂貴,米一石值萬錢,馬一匹達百金。新建立的西漢政權(quán),府庫空虛,財政困難。史載當(dāng)時:“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人民很需要休養(yǎng)生息。針對這種現(xiàn)實,為鞏固西漢政權(quán),賈誼借“過秦”以“規(guī)漢”,主張施行仁政以安民,“與民休息”。他多次上書,評論時政,《過秦論》總結(jié)了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xùn),指出秦王朝傾覆的根本原因是“仁義不施”而失去民心,借秦之過勸諫漢文帝“安民”,并實行政治改革。當(dāng)然,賈誼所說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統(tǒng)治階級立場上的,不可能包括消滅剝削、消滅階級壓迫等內(nèi)容,這是歷史的局限、階級的局限,我們不能苛求。

              3、文體特點。

              《過秦論》是一篇政論文,“過秦”即批評秦之過錯的意思,批評秦的過錯意在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罢摗笔枪糯h論文的一種。

              三、誦讀、疏通、理解課文:

              1.一詞多義:固、亡、利、遣、度……

              2.詞類注用:

              3.鋪張夸大:用賦的手法寫議論說理的散文。

              4.文言對舉:

             、僭~語對舉: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

             、诜志鋵εe: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叟疟(對舉的擴展):……之屬為之謀;……之徒通其意;……之論制其兵。

              四、討論:本文的寫作特點。

              【參考觀點】

              (一)優(yōu):

              1.善用對比、排比、對偶等修辭。

              如對比:秦國與秦朝,秦朝與陳涉,九國與秦國,九國與陳涉等。

              2.條理清晰:

              (二)質(zhì)疑:

              1、敘多于議。

              2、扣中心欠緊。

            高中語文教案5

              第一部分內(nèi)容:素養(yǎng)目標(biāo)

              1.語言目標(biāo):誦讀這三首詞,把握朗讀節(jié)奏,并背誦這三首詞。

              2.審美目標(biāo):理解詩歌內(nèi)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賞析它們的表達技巧。

              任務(wù)情境

              宋詞,透過歷史的滄桑,穿越時空的隧道,走入了我們的心間。長長短短間,淋漓盡致地進行了一次次心靈的會話。宋詞有一種外在的魅力和內(nèi)在的韻味,不管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無論是蘊藉含蓄,還是酣暢淋漓,都會使我們著迷,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遐想。讓我們走進宋詞,感受其中的羈旅之思、離恨之苦、國破之恨、家亡之仇,體會其中高超的表達技巧。

              .........

              第二部分內(nèi)容:學(xué)習(xí)任務(wù)一閱讀與鑒賞

              念奴嬌赤壁懷古

              任務(wù)活動一誦讀全詩,理解大意

              1.誦讀全詞,用“/”劃分朗讀節(jié)奏,用“”標(biāo)出韻腳字。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任務(wù)活動二賞析技巧,體悟情感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三句,作者是如何將情與景交融在一起的?

              答案此詞開篇從滾滾東流的長江著筆,隨即用“浪淘盡”把大江與千古人物聯(lián)系起來,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時空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洶涌奔騰,又使人想到風(fēng)流人物的非凡氣概,體味到作者兀立長江岸邊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極大。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在寫景方面有什么特點?加點的動詞有怎樣的表現(xiàn)力?

              答案(1)正面描寫雄奇景色。仰視石,俯瞰濤,平看浪花!皝y石”繪形,“驚濤”繪聲,“雪”繪色,意態(tài)縱橫,有聲有色。

              (2)“穿”表現(xiàn)巖峰錯列、直插云霄的態(tài)勢,“拍”表現(xiàn)波濤洶涌奔騰,“卷”表現(xiàn)波濤翻卷形成浪花的浩大氣勢,驚心動魄。

              3.“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詞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江山如畫”是對前面內(nèi)容的概括,流露出作者對祖國壯麗江山無比熱愛和贊美的感情。“一時多少豪杰”引出下闋對英雄豪杰周瑜的贊美。這兩句在詞中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4.“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三句表現(xiàn)了周瑜怎樣的形象特點?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

              答案(1)雍容閑雅,氣宇不凡,從容瀟灑,指揮若定。

              (2)運用了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和反襯的表現(xiàn)手法!盎绎w煙滅”比喻兼夸張,以曹軍的慘敗反襯周瑜的戰(zhàn)績和指揮若定、蔑視強敵的英雄氣概,借此抒發(fā)對英雄建功立業(yè)的仰慕之情。

              .........

              學(xué)習(xí)資源

              1.走近作者

              (1)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詞人、詩人、書畫家。蘇軾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三蘇”,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蘇軾中進士時21歲,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在黃州曾于城東之東坡開荒種田,故自號“東坡居士”,人稱“蘇東坡”。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大赦北還,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追謚“文忠公”。在詩方面,有作品《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贈劉景文》等;在詞方面,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詞風(fēng),作品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在書畫方面,擅長行楷,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書畫四大家”。

              (2)作者延讀

              文赤壁

              朱增泉

              文赤壁在黃州,武漢向東,車子開一個來小時就到了。一下車,我就遠遠望見蘇東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漢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聲猶勝武赤壁,蘇東坡是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視這位千古文豪。一個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蘇軾,他那眉宇間,襟袍臨風(fēng)處,拂袖挪步,畢竟已少了那份氣質(zhì)。他的醉態(tài)浪漫呢?他的才情風(fēng)骨呢?他的失意豁達呢?一尊石像縱然萬古不朽,終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個人了。難怪,蘇東坡這樣豪放的人,也曾在這里感嘆過“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江山如畫,逝者如斯!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任務(wù)活動一誦讀全詞,理解大意

              (一)誦讀詞韻

              1.誦讀全詞,用“/”劃分朗讀節(jié)奏,用“ ”標(biāo)出韻腳字。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

              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二)初步理解

              2.下面是《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的結(jié)構(gòu)思維導(dǎo)圖,請在空缺處填出相應(yīng)的內(nèi)容。

              3.這首詞中,詞人的情感變化是怎樣的?

              答案本詞的上闋,詞人主要通過對英雄人物的懷想與仰慕,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宏偉志愿,同時又流露出一種“時不我與,英雄難覓”的隱傷之情。下闋,詞人諷刺了當(dāng)朝者冒進輕敵的思想,同時抒發(fā)了對淪陷區(qū)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敗,亦流露出詞人報國無門的苦悶。

              .........

              第三部分內(nèi)容:學(xué)習(xí)任務(wù)二整合與探究

              1.閱讀本課三首詞,請從意象、意境、選材、情感等方面回答豪放派與婉約派作品有何不同。

              答案(1)在意象上,豪放派傾向于大的并且比較開闊的事物,如大江大河等;而婉約派則選取相對小巧而情思細膩的事物,如風(fēng)雨花鳥等。

              (2)在意境上,豪放派旨在營造一種奔放宏大而又慷慨豪邁的氣氛,而婉約派則有一種柔和婉轉(zhuǎn)含蓄的格調(diào)。

              (3)在選材上,豪放派一般是抒發(fā)人生志趣,借山水景物,感古懷今;婉約派則愛寫男女戀情,悲歡離合,詠物記事等。

              (4)在情感上,豪放派多了幾分豪氣,高逸曠達的精神;婉約派則是委婉而又細密,縈繞回環(huán),細膩綿密。

              2.《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兩首詞都是豪放風(fēng)格的詞作,試比較它們在豪放風(fēng)格上的異同。

              答案(1)相同點:①景物方面。《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所寫景物都雄奇?zhèn)眩瑘鼍岸細鈩莼趾,意境都雄渾壯闊?/p>

             、谌宋锓矫!赌钆珛沙啾趹压拧分械闹荑ぃ靶坛跫蘖,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他少年得志,婚姻美滿,儒雅瀟灑;赤壁鏖戰(zhàn)時,他指揮若定,以弱勝強,建立功業(yè)。這樣的形象充分體現(xiàn)出豪放氣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孫權(quán)繼承父兄大業(yè),年輕有為,英明果斷,積極抗曹;劉裕雖出身卑微,卻能勵精圖治,厲兵秣馬,勢如破竹,成就北伐大業(yè);霍去病,北擊匈奴,“封狼居胥”;廉頗老當(dāng)益壯,窮且益堅,壯心不已,愿為國家效命。這些英雄豪杰均體現(xiàn)出豪放氣勢。

             、凼录矫妗墒自~中展現(xiàn)的都是重大歷史事件,如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戰(zhàn),劉裕的北伐中原,西漢與匈奴之爭,南宋與金之戰(zhàn)等,都是歷史的巨幅畫卷,均能體現(xiàn)出豪放氣勢。

              ④情感方面。兩首詞都是詞人面對祖國河山,緬懷古代英雄,表達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兩首詞的結(jié)尾雖都有點兒感傷,但不同于婉約風(fēng)格的傷感,而是蒼涼、憂憤之中激蕩著一腔追慕英雄、壯心不已的'豪邁之情。

              (2)不同點:①形象上,所寫之景及人有所不同!赌钆珛沙啾趹压拧分兄饕獙懙氖侵荑,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出現(xiàn)了孫權(quán)等六個歷史人物。周瑜、孫權(quán)同是三國時代的風(fēng)云人物,蘇軾與辛棄疾卻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分別作出了不同的選擇。周瑜高雅灑脫,春風(fēng)得意,二十四歲做中郎將,三十四歲做三軍大都督,“外托君臣之義,內(nèi)結(jié)骨肉之恩”,年紀(jì)輕輕就建功立業(yè);而滿腹經(jīng)綸的蘇軾卻不但未被重用,而且被貶。蘇軾寫本詞時已年近半百,功業(yè)無成,因而特別仰慕周瑜。孫權(quán)十九歲成為東吳的統(tǒng)治者,果敢堅毅;二十歲作為三軍統(tǒng)帥,不畏強敵,以少勝多。辛棄疾推崇他其實是批判軟弱無能、妥協(xié)投降的南宋統(tǒng)治者。

              ②語言上,蘇詞開闊明朗,如:“穿”字形象地寫出了山的陡峭,具有立體感;“卷”字逼真地寫出了波濤的洶涌澎湃。辛詞因用典多而顯得含蓄深沉,如“贏得”二字就蘊含著濃烈的諷刺意味。

             、凼址ㄉ,蘇詞以描寫為主,從寫景中逐層托出人物;而辛詞以敘事為主,人物蘊含在事件之中。另外,蘇詞運用了襯托手法,以“多少豪杰”及“小喬初嫁”襯周郎;而辛詞用典頗多,典中套典,自然精當(dāng)。

             、苁闱樯,蘇詞緊扣個人際遇,在感傷自我的同時,豪中帶曠,即借周瑜的英雄氣度抒寫自己的豪邁、曠達;而辛詞緊扣政治現(xiàn)實,借詠史來談自己的戰(zhàn)略見解,更主要的是借頌揚孫權(quán)、劉裕等英雄的壯舉來斥責(zé)統(tǒng)治者的貪圖享樂、茍且偷安,流露出濃烈的憂國憂民情懷,豪放之中蘊含更多悲壯之氣。

            高中語文教案6

              【教學(xué)目標(biāo)】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詩人杜甫的生平經(jīng)歷及寫作背景,學(xué)會運用知人論世的賞析詩歌的方法更加透徹地品味詩人的寫作目的。

              (2)學(xué)會運用緣景明情的賞析詩歌的方法,由找意象入手,把握詩歌營造的意境,進而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致。

              (3)借助誦讀,在討論賞析中品味詩人豐富復(fù)雜的情感,領(lǐng)會詩人感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4)能夠在品讀完詩歌之后,寫一篇品讀感悟,進行總結(jié)交流,進而加深對詩人及詩文內(nèi)容的理解。

              2.過程與方法

              (1)利用板書回顧詩歌鑒賞的方法,讓學(xué)生找到鑒賞古詩的鑰匙。

              (2)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境,帶領(lǐng)學(xué)生走進詩歌,品味詩境。

              (3)能夠通過多媒體展示的詩中情景,表達自己對杜甫詩歌的體驗和感受,形成自己的見解。

              (4)能夠仔細傾聽其他同學(xué)的發(fā)言,通過討論、評點等方法把對課文的理解感悟用語言表達出來形成鑒賞文字,體驗合作學(xué)習(xí)的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理解詩人的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培養(yǎng)愛國情懷。

              (2)提高詩歌鑒賞能力,汲取古代文化深厚的養(yǎng)料,提升審美能力,涵養(yǎng)情趣。

              【教學(xué)重點】

              1.掌握從意象、意境入手進而把握詩歌情感的方法。

              2.結(jié)合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理解詩人沉郁苦痛的情感。

              【教學(xué)難點】

              領(lǐng)會詩人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到悲國家、社會之秋的深沉的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懷。

              【教學(xué)方法】

              誦讀法、分析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xué)步驟】

              一.溫故知新

              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回顧幾個問題:詩人寫詩的目的是什么?詩言志。讀者讀詩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明志。

              如何才能品味出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上節(jié)課我們在上《秋興八首》時已經(jīng)學(xué)習(xí)了鑒賞詩歌的兩種方法?知人論世,由景入情。

              如何賞析景色?找意象、明意境,從而由景入情,深入品味詩歌的思想情感。

              二.學(xué)以致用

              今天,我們要用同樣的方法來品讀杜甫的另外一首詩《登高》。

              (一)知人論世

              首先,我們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先對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及寫作背景做一個了解。請同學(xué)們回顧上《秋興八首》時,我們了解到的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及寫作背景。少年滿懷“兼濟天下”的壯志,中年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晚年遇戰(zhàn)亂過著四處漂泊無依的羈旅生活。

              正是因為杜甫的生平遭遇,特別是晚年漂泊困頓的悲慘境況,才有了他沉重的哀愁。

              (二)熟悉詩文

              一讀詩歌,請同學(xué)們自行閱讀,疏通字音。

              二讀詩歌,播放配樂朗誦,請同學(xué)們默讀詩歌,初步品味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

              三讀詩歌,請同學(xué)們帶著感情誦讀詩文。

              (三)品讀詩文

              1.通過朗誦,同學(xué)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首詩在內(nèi)容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特點?明確:

              前兩聯(lián)寫景,后兩聯(lián)抒情。

              這和《秋興八首》一樣,是一篇很典型的觸景生情,借景抒情之作。就讓我們運用由景入情的鑒賞方法,從詩人所描寫的景色起步,走進他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2.如何賞析景色描寫?找意象——明意境

              3.請同學(xué)們再次齊讀寫景部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動筆回答以下問題:(教師巡回指導(dǎo)約5分鐘)①詩人選取了哪些意象?②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為我們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賞析討論明確:意象:急風(fēng)、高天、哀嘯的猿、清渚、白沙、飛回的鳥、無邊蕭蕭下的落木、不盡滾滾而來的長江。意境——凄清、冷寂、悲涼卻又高遠、雄渾、壯闊。

              4.思考:如何理解這種既凄清、冷寂、悲涼卻又高遠、雄渾壯闊的意境,兩者是否矛盾?

              讓學(xué)生發(fā)揮想象,看圖,感受,此時此刻廣闊的天地中,一位老邁、體弱多病、滿頭白發(fā)的老者,拄著拐杖,孤身一人站在山頂,頂著呼嘯而過的凜冽的寒風(fēng)。讓我們感受到什么?——悲涼。這幅畫面是如何讓我們感受到悲涼的?

              小結(jié):運用到反襯的手法,天地越寬闊,就顯得詩人越渺小,從而讓我們感受到悲涼。兩者非但不矛盾,而這正是由景入情的體現(xiàn),越是廣闊之景,越是讓人覺得渺小,借助宏大的空間凸顯渺小的個體,從而引發(fā)悲傷的情緒,以闊景襯哀情。

              總結(jié):寫景部分詩人借哀景襯托哀情,借闊景反襯哀情,這正是由景入情的鑒賞手法。

              5.我們帶著這種感受再來齊讀一下寫景部分。

              6.通過找意象、明意境,目的何在?明確:悟情感。

              面對此景此情,真是叫人情何以堪,讓我們看了都會對杜甫心生悲憫之情,更何況是身臨其境的杜甫呢?面對此情此情,他的心中又會引發(fā)何種感悟呢?

              7.由景入情,接下就請同學(xué)們齊讀下抒情片段,讓我們來看看此時的讓我們?nèi)绱诵纳瘧懼牡亩鸥λ惺艿降氖且环N什么樣的情緒?明確:感傷。

              8.具體感傷什么?

              總結(jié):

              1、長久漂泊異鄉(xiāng)——萬里、常作客

              2、年老多病——百年多病、繁霜鬢

              3、孤獨無依——獨

              4、萬物凋零之秋——悲秋

              5、生活困窘——艱難、潦倒

              9.思考:“艱難”“潦倒”是不是僅僅指詩人自己生活的艱難與潦倒?通過知人論世的方法,明確:不僅指自己,還指國家命運的艱難、百姓生活的潦倒。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杜甫所具有的那種心系天下的廣博的胸襟與志士情懷,他把自己的人生悲苦與國家的悲苦、天下的悲苦緊緊地聯(lián)系到了一起。

              10.探討:這種對天下蒼生的大憂、大悲只是一時的沖動?只是短暫的瞬間嗎?他的這種愁苦到達了一種什么樣的程度呢?如何解讀“潦倒新停濁酒杯”?思考:①詩人為什么要喝酒?——借酒消愁。②詩人為什么要停止喝酒?——危及生命(肺病)③猜想:詩人是否停止喝酒?如何解讀?哪種表達效果好?不得已停止喝酒——如此愁苦,本想戒酒消愁的,無奈卻因為年邁多

              病不得不戒酒,當(dāng)然也可能因為窮困萬分以致無法喝酒,心中萬千愁緒無法排解,這就更令人愁苦不堪,而詩歌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詩人似乎還有千言萬語,萬語千言要向世人訴說,但卻又不說了。人在憂愁苦悶的時候,如果能夠向人盡情訴說,或許可以排解一些苦悶,而詩人卻不說了。不是不想說,也不是不能說,而是心中的愁苦太多太重,說也說不完,訴也訴不盡,所以索性不再說下去了。這就為讀者的進一步體會,進一步感受留下了無限廣闊的空間。

              沒有停止喝酒——必須停酒,但是無法做到,因為悲憤實在是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只能通過喝酒來略微地舒緩他的憂憤,這就意味著杜甫,在自己的生命與國家、人民的大義面前,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國家、人民。由此可見他對天下蒼生的憂愁不是一時興起,而是一種深沉的、沉重的情感。在自己身處逆境之時,仍然能夠有心系天下的氣度,這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到的,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這是何等的豪情、這是何等的偉大。

              總結(jié):杜甫具體在悲嘆什么?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國家社會之秋。由悲自然——悲自身——悲天下蒼生。

              當(dāng)我們還在感傷杜甫的'可憐,對他投以憐憫的目光之時,他卻如此的豁達與超脫,超越了自身的苦難,心系著天下蒼生的苦難,這是何等的偉大的情懷。小結(jié):沒有停止喝酒更能夠反應(yīng)詩人憂愁之深重、沉重。

              11.品讀完之后寫感悟:此時此刻,當(dāng)我們品讀完這首詩歌之后,再回過頭來看看剛才讓我們對杜甫心生憐憫之情的那幅圖,我們又有了

              怎樣一番新的感悟?請同學(xué)們寫一寫,談一談。

              教師心得:此時此刻,當(dāng)我再來看這幅畫時,當(dāng)天高地闊中,再次出現(xiàn)一位滿頭白發(fā)、年老多病、拄著拐杖的老者,獨自對抗著咧咧寒風(fēng)時,我對他突然之間少了一份憐憫,而多了一份敬佩。他看起來似乎不再那么弱小、渺小,而是那么的強大與堅毅,獨自在朗朗乾坤之中屹立不倒,只為他有著一顆敢為天下而死的博大的情懷,這是這樣的一種豁達、這是怎樣的一種偉大。

              三、鞏固訓(xùn)練

              《秋興八首》《登高》都是由景入情的杰作,前者首聯(lián)頷聯(lián)寫巫山巫峽的蕭森氣象,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由景生情,抒發(fā)感慨,做到了情景的有機融合。后者首聯(lián)頷聯(lián)寫秋日登高所見之景,蒼涼闊大,頸聯(lián)尾聯(lián)寫登高感觸之情,沉郁悲壯,也做到了情景交融。

              我們再來看一首杜甫的詩歌,用本節(jié)課你掌的由景入情的方法來解讀鑒賞。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注:安史之亂第二年,長安淪陷。杜甫趕赴靈武見唐肅宗,路上被安史叛軍俘虜,押送到淪陷后的長安。該詩作于次年三月。全篇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系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本詩沉郁悲壯、動慨千古的內(nèi)在原因。

              思考:請找出這首詩中前兩聯(lián)描寫的意象,分析其營造一種什么樣的

              意境,表達了何種情感。

              被攻破的國家、草木叢生荒破的城池、悲愴濺淚的鮮花,離別驚心的孤鳥,營造了一種國破城荒的蕭索悲涼意境。表達出詩人亡國之悲,離別之恨,體現(xiàn)出詩人的愛國之情。

              四.布置作業(yè):

              繼續(xù)背誦《杜甫詩三首》,完成課后練習(xí)。

            高中語文教案7

              教學(xué)設(shè)想

              理解詩中語句,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把握詩歌的意境,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背誦五首詩詞是學(xué)習(xí)的重點和難點。

              采取讀讀、議議、背背的方法教學(xué)。閱讀強調(diào)整體感知,字面上的意思給予答題解惑,不必逐字逐句講解;學(xué)生看不出的精妙之處要給予點撥,點到為止,不必深挖。引導(dǎo)學(xué)生進入詩詞的意境,發(fā)揮想象,作再創(chuàng)作,可以畫成圖畫或擴展成一個故事進行口述。還要注意各首詩詞的寫法。

              安排兩課時。

              教學(xué)內(nèi)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導(dǎo)入新課

              古代詩詞是我國文化和文字寶庫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有思想、有意境、有韻律,尤其是本課所選的五首詩詞更是我國文學(xué)寶庫中的瑰寶。同學(xué)們應(yīng)反復(fù)誦讀.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把握詩詞的意境,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龜雖壽

              曹 操

              一、檢查預(yù)習(xí)。

              1.指名朗讀全詩,教師訂正或強調(diào)“驥””櫪”的讀法。

              2.指名解釋下列詞語。

              竟時 烈士 暮年 不已 盈縮之期 養(yǎng)怡之福

              二、簡介背景。

              這首詩是《步出夏門行》的最后一章,寫作時間比《觀滄海》稍晚,寫在他平定烏桓叛 亂、消滅袁紹勢力之后,南下征討荊、吳之前。曹操以統(tǒng)—天下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戰(zhàn),歷盡艱辛,既有過勝利的喜悅,也嘗過失敗的痛苦。但他從不消極,總是主動進取,雖屈暮年,還是老當(dāng)益壯,不失雄心壯志。這是他寫這首詩的思想基礎(chǔ)。

              三、品味、理解詩歌的意境,了解詩歌的寫法。

              1.齊讀課文。

              2.討論以下問題。

              ①全詩的核心句是哪幾句?表現(xiàn)廠詩人怎樣的精神和氣概?

              明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現(xiàn)了詩人為統(tǒng)一中國而繼續(xù)奮斗的雄心壯志。

              教師補充:詩人寫這詩時53歲。故以“老驥”自稱,又稱“暮年”,但他還要繼續(xù)奮斗,所以又說“志在千里”“壯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統(tǒng)一全國。他認為統(tǒng)—全國符合歷史的需要,所以決心為此奮斗終生。

             、趯W(xué)生自讀、背誦這四句詩,本詩主要寫自己’的雄心壯志,為什么要寫到“神龜”“騰蛇”?

              明確:作者先以神龜、騰蛇為喻,極言人的壽命有限,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30 詩詞五首》。這四句詩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龜、騰蛇這樣的神物都不能不受到自然規(guī)律的限制,更何況人?詩人這樣說,用意是積極的,即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yè),不要虛度一生。

              ③既然宇宙萬物都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終,那么人的壽命長短是不是全由天來決定呢?請從詩中找答案,并作簡要分析。

              明確:不是!坝s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說明人的壽命長短也不是全由天決定的,人可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順應(yīng)自然,養(yǎng)怡身心,延年益壽,與天爭時,始終保持昂揚樂觀的進取精神。詩人這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十分可愛的。他的千里之志,就是建筑在這一人生態(tài)度的基礎(chǔ)之上的'。

             、苓@首詠志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精神和氣概?

              明確:先運用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詩人自強不息、老當(dāng)益壯的進取精神和豪邁的氣概。

              3.自由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石壕吏

              杜 甫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的意思

              一何 前致詞 新戰(zhàn)死 長已矣 無完裙 逾墻走 語聲絕 泣幽咽 登前途

              —、檢查預(yù)習(xí)情況。

              二、簡介背景:指導(dǎo)學(xué)生看注釋⑦。

              三、指名朗讀課文,教師訂正生字讀音,注意“逾”、“戍”、“嫗”、“咽”等字讀音。

              四、口述故事:將這首敘事詩擴展成一個故事。

              五、引導(dǎo)學(xué)生分析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1.這首敘事詩按故事情節(jié)可分為幾部分?

              明確:開頭四句為第—部分,寫故事發(fā)生。第二部分從老婦致詞起到敘家事結(jié)束,寫故事展開。最后四句寫故事結(jié)局,是全詩第三部分。

              2. 為什么要特地點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部分中哪一句對下文敘事最有預(yù)示作用?

              明確: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fā)生,人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無法“捉”到;第二,表明縣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們已經(jīng)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同時,詩人是“暮”投石壕村的,從“暮”到“夜”,已過了幾個小時,這時當(dāng)然已經(jīng)睡下了。

              第二課時

              相見歡

              李 煜

              一、解題:引導(dǎo)學(xué)生讀注釋①。

              二、教師指導(dǎo)朗誦后范讀課文。學(xué)生再自讀。

              三、引導(dǎo)學(xué)生品味語言。理解詞的意境和詞人的情感。

              1.“無言”和“獨上”描寫了詞中人怎樣的形象和心境?

              明確:“無言”,“獨上”,讓人看到一個孑然一身,“斯人獨憔悴”的孤影。由此可以想見其人處境的孤寂,心境的蕭索。

              2.二、三句是摹畫詞中人所見樓外之景,按什么順序?qū)懢,景中滲透了一種什么心情?

              明確:從仰望之景、天空之景寫到俯視之景、地面之景。殘月的清光照著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門緊鎖。這些詞中人眼中之景。無不籠上冷落凄清的濃郁的色彩.雖沒寫一個“愁”字,但寂寞哀愁之情自見。

              3. 第三句中哪個詞是傳神之筆?請說說它的妙處。

              明確:“寂莫”者,非梧桐深院。乃人也:被“鎖”。 非“深秋”。 亦入也。人間秋色,無所不在。如何能鎖住!這一個“鎖”字,是傳神之筆。是詞中小人“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所產(chǎn)生的主觀印象。被鎖于深院主之人悲愁無盡。只有“清秋”相對,怎能不深感寂寞。

              以上三句是詞的上闋。指導(dǎo)學(xué)生自讀,背誦上闋,體會景中愁情。

              4.下闋與上闋相比。在抒情方式上有沒有不同?

              明確:上闋寓情于景,下闋借助比喻直抒離愁。

              5.“離愁”是抽象,難以言狀的.為何詞人能將它寫得如此真切、深刻?

              明確:以“剪不斷。理還亂”為喻,是形象地描繪離愁的絕妙之筆。因“絲”與”思”諧音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

              四、小結(jié):這是廣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前2句寫景,后2句議論。全詩以方塘作比,

            高中語文教案8

              一,教學(xué)目標(biāo):

              1,了解蘇詞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2,理解詞人復(fù)雜的心情,豐富學(xué)生的情感世界。

              3,掌握比較法,朗讀法,討論法等常用的詩歌鑒賞方法。

              二,教學(xué)重點:

              1,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

              2,了解蘇詞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三,教學(xué)難點:

              1,準(zhǔn)確把握詞人復(fù)雜的心情。(即對"人生如夢"的理解)

              四,教學(xué)設(shè)想:

              按照情境教學(xué)理論,利用多媒體,結(jié)合朗讀法讓學(xué)生感知,體會,理解《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氣勢磅礴,恢弘高遠的意境;通過比較法,明確宋詞兩派在用詞,選材,意境等方面的不同特點;通過了解寫作背景和討論,比較等方法使學(xué)生體會作者復(fù)雜的心情,從而達到教學(xué)目標(biāo),也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xué)生鑒賞詩,詞的能力。

              五,教學(xué)時數(shù):一課時。

              六,教學(xué)過程:

             。ㄒ唬┬抡n導(dǎo)入:

              師:同學(xué)們,前幾天我們一起了柳永的《雨霖鈴》這首詞,現(xiàn)在,就請同學(xué)們談?wù)勀愕膶W(xué)習(xí)成果,好嗎

              生1:老師,我能把這首詞完整地背下來了。

              生2:作者通過描寫景物,抒寫內(nèi)心的情感,也就印證了一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 。

              生3:這首詞語言比較精致,華麗,而且選擇的意象為自然界中較小且靜態(tài)的事物,如楊柳,曉風(fēng),殘月,寒蟬,長亭等。

              生4:這首詞格調(diào)深沉,通過一系列意象營造了細膩纏綿,低沉含蓄的送別詩意境,它是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作品。

              師:很好,剛才同學(xué)們從柳永這首詞的用詞,意象,意境等方面進行了回顧,講的都非常有水平。

              師:同學(xué)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xué)習(xí)宋詞的另一派別——豪放派的代表作品,那就是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ń處煱鍟骸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罚

             。ǘ└兄模

              師:好,現(xiàn)在老師把蘇軾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朗讀一遍,在朗讀過程中,請同學(xué)們結(jié)合我們以前鑒賞詞的方法,一起來體味這首詞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朗讀后,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心得。

             。ń處煼蹲x全文)

              師:好,剛才我們一起聽了老師的朗讀,現(xiàn)在大家一起來談?wù)勀銓@首詞的初步感受吧。

              生1:這首詞好像也在寫作者不愉快的心情,但這心情與柳永不一樣。柳永寫男女主人公分手時依依不舍的心情,而這首詞在寫作者老大無成的心情。

              生2:雖然都在寫不愉快的心情,但蘇軾不一樣,柳永顯得含蓄,細膩,而蘇軾就顯得氣勢磅礴,雄壯激烈。

              生3:這首詞與柳永寫的一樣,也是通過寫景,也就是通過描繪意象來抒發(fā)感情的。

              (三)鑒賞上闕:

              師:對,剛才同學(xué)們講的都非常有道理,有見地。尤其剛才那位同學(xué)提到這首詞也是通過寫景,通過描寫意象來抒懷的。

             。ń處煱鍟簩懢埃

              師:那這些景主要集中在詞的上闕還是下闕

              生:上闕。

              師:對,好,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朗讀上闕,大家一起來找一下作者選用了哪些意象

             。▽W(xué)生朗讀上闕)

              師:好,現(xiàn)在就請同學(xué)們找一下。

              生1:大江

              生2:赤壁

              生3:亂石

              生4:驚濤

              生5:……

             。ń處煱鍟

              師:對,大家找得都不錯,那我問大家,這些意象尤其是大江與赤壁,前后是否可以調(diào)換,就是說,先從"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卷起千堆雪",再寫"大江東去……人物" 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W(xué)生討論)

              師:好,現(xiàn)在請同學(xué)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生1:不可以,因為按照人觀察事物的順序是從大到小,從整體到局部,即先寫長江再寫赤壁,符合這一規(guī)律。

              生2:也符合時間的規(guī)律,這長江,在作者看來,已不僅僅是真正意義上的長江,而是綿延不斷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作者身處這有著特定歷史事件的赤壁,也就會情不自禁把思緒定格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三國,所以,這意象應(yīng)該先寫長江(久遠的歷史),再寫赤壁(特定的歷史)。

              師:剛才兩位同學(xué)分析得很有道理,他們從空間和時間的角度分析,實際上也是作者由悠久的歷史想到了特定的歷史,由綿長的長江想到了古戰(zhàn)場赤壁。

              師:我們說,詞人往往通過意象來渲染一定的意境,我問,這首詞的上闕,作者渲染,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生1:激烈

              生2:磅礴,有氣勢

              生3:氣勢宏偉

              生4:雄偉壯麗

              師:因此,作者用一句話概括了他描繪的景物,是哪一句

              生:"江山如畫"

              師:對,我們說,所謂意象是景物與情感的結(jié)合,那么由這些意象上,滲透著作者怎樣的感情

              生1: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與熱愛

              生2:對古代英雄的贊美

             。ò鍟

              師:能否更具體些

              生:對周瑜的思慕 (板書)

              師:對,從上闕的哪句詞表現(xiàn)出來

              生:"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師:為什么

              生1:這赤壁作者不稱呼為諸葛赤壁,也不稱呼為劉備赤壁,而是稱呼為周郎赤壁。

              生2:作者把周瑜稱呼為"周郎",這"郎"顯得他特別年輕瀟灑,不僅因為羨慕他年輕,而且還有更讓他崇拜的.呢

              四,鑒賞下闕

              師:對,這就是接下來我們一起要鑒賞這首詞的下闕。

              師:我們請一位同學(xué)來朗讀下闕好嗎 其他同學(xué)思考,作者還描繪了哪些意象(即寫了周公瑾的哪些方面)

             。ㄖ付ㄒ粚W(xué)生朗讀)

              師:這位同學(xué)朗讀得相當(dāng)有感情,作者描繪了哪些景象

              生:"小喬出嫁了,雄姿英發(fā)"。

              師:這句寫了周瑜的哪一方面

              生1:他愛情甜蜜,婚姻美滿。

              師:對。

              生2:寫他瀟灑。

              師:也不錯。

              生3:寫他年輕。

              師:也很有道理 (板書:年輕)

              師:還有哪方面的 找具體的語句。

              生: "羽扇綸巾,談笑間,墻櫓灰飛煙滅"

              師:這句在寫什么

              生:寫他有指揮軍隊,戰(zhàn)勝曹軍。

              師:指揮時,他的神態(tài)怎樣

              生:"談笑"。

              師:說明什么

              生:指揮若定,展現(xiàn)了他高超的指揮才能。

              師:想看看周瑜指揮大軍和火燒赤壁的情景嗎

              生:想。

              師:好,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周瑜,體會周瑜的卓越才能。

             。úシ拧吨荑c將和火燒赤壁》)

              師:到這里,即周瑜年輕有為的形象,不僅浮現(xiàn)在作者眼前,也出現(xiàn)我們眼前。

             。ò鍟耗贻p 有為)

              師:這是作者在詠史。

              師:回顧歷史,回到現(xiàn)實,作者卻說"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體會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作者寫這首詞的畫像,從這畫相中,你看出什么了

             。ǔ鍪菊n件——畫像)

              生1:郁悶

              生2:身體欠佳 (笑)

              師:也對。

              師: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關(guān)注蘇軾寫這首詞的背景。

             。ǔ鍪菊n件 《念奴嬌·赤壁懷古》寫作背景的文字)

              師:現(xiàn)在知道為什么要"多情應(yīng)笑我"了吧

              生1:笑自己居然與周瑜相提并論。(人家一個大都督,我一個凡夫俗子)

              生2:笑自己老大無成

              師:都有道理,是嗎

              師:同學(xué)們,面對這大江赤壁,想到自己的老大無成,聯(lián)系自己的政治處境,于是作者發(fā)出了"人生如夢"的感嘆。

              師:同學(xué)們,自這首詞問世以來,對"人生如夢"這句有許多的爭論,有人說反映了作者消極的思想,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見,你認為呢 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吧。

             。▽W(xué)生討論)

              生:1,我認為,蘇軾如此地執(zhí)著,到頭來也老大無功,壯志未酬,而周瑜呢,年輕有為,功勛卓越,太傷感了。

              2,即使是風(fēng)流人物,英雄豪杰的周瑜,不也被這"大江"的"浪"淘盡,淹沒了嗎 所以說,"人生如夢",所以說有消極的意味。

              3,蘇軾盡管有"人生如夢"的感嘆,然而,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還是比較灑脫豁達的,"一尊還酹江月",他"還是舉起酒杯,祭奠這萬古長存的大江與明月吧",還是把這苦悶,這壓抑寄情于這滾滾長的長江 ,高懸的明月吧!

              師:同學(xué)們,這首詞雖有消極的意味與成分,但,它并沒有影響全詩的格調(diào)與意境,這豪邁,雄壯的意境和略帶消極(傷感)的情緒與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歌同出一轍,兩詞都寫到了長江,也發(fā)表了對人生的態(tài)度,同時,也都用酒表達了豁達的心胸。好,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感受同樣豪放的歌曲。

             。▽W(xué)生欣賞《三國演義》的主題歌,提示學(xué)生關(guān)注歌詞)

             。ㄎ澹┩卣褂(xùn)練:

              師:這豁達其實在蘇軾其他的詞都能表現(xiàn)出來,包括同一時期的作品,如:他在黃州的第四年寫的《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詞中有對快哉亭周圍美麗環(huán)境和悠閑生活描寫的基礎(chǔ)上,他用"一點浩然氣,

              千里快哉風(fēng)"作結(jié)。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首詞。

             。ǔ鍪咎K軾圖像與《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六)課堂小結(jié):

              師:好,到這里,我們的上課即將進入尾聲,現(xiàn)在請同學(xué)們一起來小結(jié)一下,通過今天的學(xué)習(xí),你有什么收獲

              生1:讓我了解了宋詞另一詞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的風(fēng)格——雄壯,豪邁。

              生2:讓我更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了詞人蘇軾,尤其是他寫這首詞時壯志雄酬又不失豁達的胸襟,太讓人感動了。

              生3:讓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了"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內(nèi)涵。

              生4:讓我在課后會更深入地講究宋詞兩派別的風(fēng)格,也讓我在今后的業(yè)余時間有方法去鑒賞宋詞————比較法,討論法,朗讀法。

              師:同學(xué)們,說得都很好,也很有體會。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背誦這首詞來結(jié)束今天的課吧!

             。▽W(xué)生背誦全詞,播放音樂)

              師:下課,同學(xué)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高中語文教案9

              【教學(xué)目標(biāo)】

              1.了解鴻門宴的情節(jié),主要人物形象及其表現(xiàn)手法。

              2.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個性化解讀。

              3.落實文言知識考點,史記語言魅力。

              【教學(xué)重點】

              項羽、劉邦二人,對話描寫

              【教學(xué)課時】

              四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 1949.04

              鐘山風(fēng)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由毛澤東的詩導(dǎo)入,為什么寫“不可學(xué)霸王”,霸王指項羽,偉大的軍事家。毛澤東從他身上學(xué)到了什么呢?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智慧。今天我們就來學(xué)項羽劉邦的故事,司馬遷的《史記·鴻門宴》。

              二、解題

              鴻門宴:劉邦赴項羽的宴會,暗藏殺機,驚心動魄的飯局。后人常用“鴻門宴”指不懷好意的'宴會。

              鴻門:新豐鴻門,今陜西西安市臨潼區(qū)新豐鎮(zhèn)鴻門堡村。

              時間:BC206,陳勝吳廣起義的第三年。

              背景:巨鹿之戰(zhàn)后,項羽消滅秦軍主力,攻破函谷關(guān),駐扎鴻門。劉邦取道攻占咸陽后,駐軍霸上。

              三、讀文

              師生齊讀全文,解決一些字的正確讀法。

              譬如:王(四聲)、饗、尹、語(四聲)、鯫、內(nèi)(納)、長、卮、彘、騎、不、樊噲、眥、跽、俎、靳、彊(強)、桮(杯)

              有些學(xué)生,就是不愿開后朗讀,也沒啥。我不能強迫學(xué)生做,好的老師能引導(dǎo)他們?nèi)プ觥?/p>

              文章共才4段。讓學(xué)生明確,第三段在描寫鴻門宴的驚心場面,重點段。

              四、析文

              (一)、第一段,站起來叫學(xué)生讀一讀。思考,這一段,我們可以解讀哪些信息?哪些歷史人物出場?時間和地點,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確:

              劉邦——霸上,十萬兵

              項羽——鴻門,四十萬

              曹無傷告密,沛公想稱王關(guān)中,降秦王子嬰,為之相。項羽想攻打劉邦,謀士范增力勸項羽殺了劉邦,并言劉邦具有天子氣,勿失機會,趁機消滅。交代了鴻門宴的緣由。

              知識考點:

              實詞:軍、霸、王、饗、山東、小、采

              虛詞:為、之、為、于、為

              句式: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為擊破沛公軍、貪于財貨、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二)、第二段,叫三個學(xué)生對話讀,一人演項伯、一人演張良、一人演劉邦。老師讀其他文字;钴S一下課堂,語文課,玩點味。思考,這一段寫了什么,文章開頭寫了項羽人勇兵強馬壯,這時,鴻門宴會前,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出場,改變了故事情節(jié),勝利的天平傾向劉邦。你是如何評價這個人?他的出場,為鴻門宴會作了什么樣的鋪墊?

              明確:項伯夜訪張良,勸其亡之。張良獻計劉邦,劉邦用婚姻關(guān)系,收買項伯。項伯歸來告訴項羽,劉邦不敢背叛大王。這為第二天,鴻門宴會中,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身翼護之,買下濃重的伏筆。項羽對付劉邦,有了轉(zhuǎn)機,天助劉邦。

              知識考點:

              實詞:是、夜、具、亡、語、距、內(nèi)、王、當(dāng)、固、背、安、故、活、幸、兄、事、要、壽、婚姻、豪、近、籍、非常、日夜、備、蚤、夜

              虛詞:乃、之、為、為、之、為、為、以、且、為、為、而、之、之、以、因、而、因、之、因

              句式: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長于臣、沛公奉卮酒為壽、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三)、第三段,本人最精彩的文字。鴻門宴,綿里藏針,驚心動魄,學(xué)生該讀二遍。全段朗讀后,請學(xué)生說說,這一段里,留給你們深刻印象有什么?你們喜歡哪個人物?樊噲語言動作的描寫入神(文學(xué)色彩),尤其生動形象。

              明確:沛公拜謝項王,項王留飲沛公。范增玉玦示目,項莊舞劍擊殺,項伯翼蔽劉邦,張良見樊噲,樊噲勇闖軍門解圍,指責(zé)項羽,最后沛公如廁而出。

              項羽:為人不忍,英勇重義,英雄重英雄

              樊噲:忠勇、威壯、辯才、有謀

              范增:老謀深算,

              張良:足智多謀,

              項莊——項伯

              學(xué)生可能會喜歡的人物——樊噲,帶劍擁盾,側(cè)其盾以撞,瞋目,發(fā)指,目眥,覆其盾,加彘在肩,拔劍切而啗。文學(xué)性語言,歷史人物躍然紙上,無韻離騷之文。

              勇闖軍門,盡職盡忠,善辨多謀。

              知識考點:

              實詞:從、騎、謝、郤、前、壽、坐、不、翼蔽、止、內(nèi)、披、瞋、上、眥、

              跽、啗、安、舉、刑、勝、王、迫、豪、近、軍、細說、如

              虛詞:而、因、目、以、之、若、為、以、因、無以、以、而、而、之、且、如、以、而、而、耳、為、以、因

              句式: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fù)見將軍于此、籍何以知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亞父者,范增也、若上前為之壽、若屬皆且為所虜、客何為者、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加彘肩上、還軍霸上、竊為大王不取也、

              (四)、第四段,鴻門宴的收場。讀一讀,真得有必要,課堂里,學(xué)生不愿意讀,這是很失敗的。劉邦如廁抽身,如何脫身回營,計劃精密,狡猾至極。

              明確:沛公脫身,張良獻璧玉,項羽受璧(正),范增破斗(反),誅殺無傷。

              鴻門宴以劉邦成功脫身而收場,從而拉開了楚漢戰(zhàn)爭的序幕。劉邦聰明狡猾,善于聽取屬下的意見。

              知識考點:

              實詞:細謹(jǐn)、讓、會、軍、去、置、道、間、度、間、桮杓、拜、過、坐、破

              虛詞:為、為、乃、為、乃、之、而

              句式:大王來何操、沛公安在、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五、賞人

              陣營

              主帥

              謀士

              武士

              內(nèi)奸

              項營

              項羽

              范增

              項莊

              項伯

              劉營

              劉邦

              張良

              樊噲

              曹無傷

              劉邦:圓滑奸詐,巧舌如簧,能屈能伸,善于用人,善于應(yīng)變。

              張良:老練多謀,眼光銳利,善于用人,善于分析,忠心耿耿,剖析利害,有情有義,膽識過人,干練透辟

              樊噲:忠勇豪爽,有勇有謀,粗中有細。

              項羽:光明磊落,坦率粗豪,重情重義,用兵如神,有勇無謀,剛愎自用,高傲自大,易沖動,驕傲。

              范增:老謀深算。

              【教學(xué)板書】

              故事情節(jié):

              始————無傷高密,項王急擊

              發(fā)展———項伯夜訪,劉邦拉攏

              高潮———項莊舞劍,樊噲勇闖

              尾————劉邦脫身,誅殺無傷

              人物形象:

              劉邦:好領(lǐng)導(dǎo)

              項羽:為人不忍

              張良===范增:好軍師

              樊噲:忠勇智

              項伯:義氣,

              【課文成語】

              鴻門宴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人為刀俎(zǔ),我為魚肉

              秋毫無犯

              勞苦功高

            高中語文教案10

              一、教學(xué)目標(biāo)

              1、知識與技能:運用旁批方法,通過品味文章,引導(dǎo)學(xué)生掌握記敘文中寫人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掌握運用外貌、動作、語言及側(cè)面描寫等方式刻畫人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并學(xué)習(xí)梁啟超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感

              二、教學(xué)重難點

              1、運用旁批方法,學(xué)會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人物刻畫的方法

              2、對《箜篌引》、《桃花扇》、杜詩作適當(dāng)補充講解

              三、教學(xué)方法

              賞析、合作研討、探究、練筆

              四、設(shè)計課時

              一課時(40分鐘)

              五、課前準(zhǔn)備

              事先印發(fā)導(dǎo)學(xué)案,設(shè)計預(yù)習(xí)問題,以及課文相關(guān)資料鏈接,包括《箜篌引》備注,《桃花扇》簡介,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等。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

              清末時有一位十歲的少年,一天隨父親到朋友家做客。一進家門,他便被院里一株蓓蕾的杏樹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寬大的袖筒里。誰知,他的這一微妙之舉,恰恰被父親和朋友的家人看在眼里。他的父親教子甚嚴(yán),但又不好當(dāng)面開口,便匆匆走進客廳安然落座了。父親總為兒子這件事惴惴不安,一心想不露聲色地訓(xùn)示兒子一番。筵席開始了,父親靈機一動,便當(dāng)眾對少年說:“開宴前,我先出一上聯(lián),如能對好,方可舉杯,否則,只能為長輩斟酒沏茶,不準(zhǔn)落座!鄙倌瓴恢赣H的用意,毫無思想準(zhǔn)備,但憑腹中的才學(xué),自信不會出丑,于是滿口答應(yīng)下來。父親略加思索,作出上聯(lián):“袖里籠花,小子暗藏春色”。這少年聽后一驚,恍然大悟,但也未顯失色,隨口對來:“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對聯(lián)一經(jīng)出口,堂前喝彩不已。父親早忘了那件不體面的趣事,他被兒子那字字珠璣、音韻鏗鏘、對仗工穩(wěn)的下聯(lián)陶醉了。這個少年后來成為了中國歷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那么,同學(xué)們猜一猜,這個少年是誰呢?他就是——梁啟超,是我們今天所學(xué)課文的主人公。

              (設(shè)計意圖:此導(dǎo)入能夠引發(fā)學(xué)生興趣,了解梁啟超其人。)

              二、自學(xué)檢查

              1、字音字詞檢查(見《導(dǎo)學(xué)案》,教師ppt展示)

              2、解題,并提問:對于本篇文章主人公,你了解多少?

              明確:公車上書、戊戌變法、云南起義。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維新派領(lǐng)袖,學(xué)者。創(chuàng)辦中國近代第一本新文學(xué)雜志《新小說》。倡導(dǎo)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經(jīng)濟、哲學(xué)、歷史、語言學(xué)、宗教及文化藝術(shù)等,總約千萬余字,合編為《飲冰室文集》。中國歷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chǎn)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

             。ㄔO(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在于檢查學(xué)生預(yù)習(xí),做好基礎(chǔ)落實,進一步引導(dǎo)學(xué)生走入文本)

              三、自主研習(xí)

              文中對梁啟超及其這次演講做了哪些描述,畫出描寫的句子,仿照課后習(xí)題一,做旁批。然后分析梁啟超的人物形象,品味作者的語言。

              正面描寫:肖像,神態(tài),語言,動作(細節(jié))描寫

              側(cè)面描寫:聽講者的感受和表現(xiàn)

              梁啟超的個性特點:謙虛、自負、風(fēng)趣、沉著有力、洪亮激亢、聲情并茂、文采出眾、技巧純熟、博聞強記

              四、合作探究

              1、結(jié)合印發(fā)的資料,說說作者在文中引用的三處材料有何用意?

              明確:

              引用《箜篌引》的用意:

              梁啟超是一個“過渡時代”的英雄,這個時代險象環(huán)生,他卻用他的行動去實踐愛國救國的理想,歷盡滄桑仍近似瘋狂滴執(zhí)著于信念的梁啟超,不正是那個明知死路,仍蹈死不悔的白首狂夫么?他投身于變法洪流,踏上救國道路,飽嘗艱辛,卻義不容辭,這十六字的《箜篌引》也許就是梁啟超執(zhí)著前行的真情寫照吧!

              引用《桃花扇》的`用意:

              這個悲劇中藏著梁啟超的身影,含著他的悲苦,他就如同左良玉,幾十年憂國如病,以天下為己任,卻未能實現(xiàn)理想,同僚或死或逃,而推行變法的光緒皇帝死于非命,獨殉了社稷蒼生。這位一輩子都在探求中國富強之路的“行者”,演講到這一段時,心中蓄積的巨痛如潰堤洪水,噴涌而出,終于“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引用杜甫詩用意:

              救國于危難之中是中國讀書人自以為的本分之責(zé),當(dāng)他高聲誦讀杜詩時,他的情感也遙接千年前的杜甫,為“官軍”收復(fù)失地而喜淚滿衣,所以他“張口大笑”了。

              此三則材料都體現(xiàn)梁啟超一生“愛國救國”的理想。

              2、歸納:梁啟超先生的形象

              梁啟超是一個才華橫溢、博聞強識、風(fēng)趣幽默、謙遜自負、穩(wěn)健瀟灑、有熱心腸的愛國學(xué)者形象。

             。ㄔO(shè)計意圖:加強印象,學(xué)會人物形象分析,為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分析人物做鋪墊)

              3、進一步感受梁啟超的愛國情懷,誦讀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節(jié)選)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ㄔO(shè)計意圖:通過自主學(xué)習(xí),合作探究,學(xué)生可暢所欲言,教師結(jié)合實際正確引導(dǎo),讓學(xué)生對梁啟超其人有更深刻的了解,誦讀部分更能激發(fā)學(xué)生的愛國熱情)

              五、小結(jié):

              規(guī)律總結(jié)——本文在寫人方面的獨特寫法:

              抓住細節(jié)

              突出個性

              正側(cè)結(jié)合

              六、課堂反饋

              請模仿本文寫人手法描寫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人。要求:

              1。抓住細節(jié),突出特征;

              2。語言簡潔,描寫生動;

              3。不出現(xiàn)姓名;

              4。完成后由各小組推薦,本人朗讀,由聽眾辨別是誰,看誰寫得最像。

             。ㄔO(shè)計意圖:讓學(xué)生活學(xué)活用,既激發(fā)語文學(xué)習(xí)的興趣,也能鞏固寫人手法的運用)

              七、作業(yè)布置:

              課外閱讀梁實秋的《雅舍》。

            高中語文教案11

              教學(xué)目標(biāo)

              1、熟讀文本,把握文意,了解荊軻的性格特點。

              2、鑒賞文本中的場面描寫及細節(jié)描寫的藝術(shù)魅力。

              3、進一步梳理積累文言常識,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4、公平合理地評價歷史人物,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教學(xué)重點

              目標(biāo)2和3

              教學(xué)輔助

              多媒體課件

              教學(xué)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xué)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xué)過程及內(nèi)容

              一、復(fù)習(xí)舊課,檢查預(yù)習(xí)

              略。

              二、導(dǎo)入新課

              由“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導(dǎo)入課文。

              三、整體感知

              1、關(guān)于《刺客列傳》

              《刺客列傳》是一篇類傳,依次記載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曹沫、專諸、豫讓、聶政和荊軻等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跡。

              關(guān)于此傳的傳旨,在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中,只談到“曹子匕首,魯獲其田,齊明其信;豫讓不為二心”,專諸、聶政、荊軻之事不及一語。顯然,這不是此傳的全部傳旨。細味全傳,盡管這五人的具體事跡并不相同,其行刺或行劫的具體緣由也因人而異,但是有一點則是共同的:他們都有一種扶弱拯危、不畏強暴、為達到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剛烈精神。而這種精神的實質(zhì)則是“士為知己者死”。所以太史公在本傳的贊語中說:“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這也就是太史公對本傳傳旨的一種集中概括了。太史公是站在他所在的那個時代的立足點,帶著他特有的身世之感和愛憎,來熱烈歌頌他所一再稱賞的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剛烈精神的。

              2、相關(guān)背景

              荊軻的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統(tǒng)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當(dāng)時,秦于公元前230年滅韓,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趙,秦統(tǒng)一六國的大勢已定。地處趙國東北方的燕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當(dāng)初,燕王為了結(jié)好于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做人質(zhì)。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為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諸侯之地”;或者刺殺秦王嬴政,使秦“內(nèi)有大亂”,“君臣相疑”,然后聯(lián)合諸侯共同破秦。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fā)生的。荊軻刺秦王失敗之后,秦大舉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滅燕。

              3、播放課文相關(guān)視頻。

              4、學(xué)生默讀課文,疏通字詞,粗知文意。

              5、課文內(nèi)容概括

              讀書擊劍一一蓋聶論劍一一魯勾踐怒斥一一結(jié)交漸離一一太子求計一一接受於期一一引見田光一一引見荊軻一一田光自殺一一太子委命一一秦國破趙一一燕國危難一一刺秦準(zhǔn)備一一易水訣別一一秦廷行刺一一行刺失敗一一荊軻被斬。

              四、研討探究

              1、荊軻刺秦王的行動分幾步進行?

              提示:

              準(zhǔn)備(信物、匕首、助手)→訣別→行刺

              2、荊軻形象有何特點?

              提示:

              沉穩(wěn)隱忍,俠肝義膽、扶危濟困,果敢勇決、不畏強暴、機智鎮(zhèn)靜、秉性剛烈。

              3、文章寫荊軻與蓋聶、魯勾踐的交往的兩個細節(jié),是否有損于荊軻形象的塑造?

              提示:

              否。寫這兩個人物,兩個細節(jié),以表現(xiàn)荊軻的沉穩(wěn)。

              4、寫高漸離與田光這兩個人物,對刻畫荊軻有什么作用?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好處?

              說明荊軻不是庸俗之輩。與后來的故事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起著鋪墊作用。

              5、本文人物形象塑造有何特色?

             、派朴谕ㄟ^沖突來寫人物。

             、仆ㄟ^語言、神態(tài)、表情和動作描寫,栩栩如生地刻畫人物形象。

             、巧朴谟梅匆r手法,襯托荊軻的英雄形象(寫秦武陽,襯托荊軻鎮(zhèn)定自若;寫秦王,襯托荊軻英雄虎膽)。

              6、分析一下易水訣別場面描寫的作用

              對荊軻的氣質(zhì)、性格、精神風(fēng)貌作了畫龍點睛的揭示,為整個故事渲染了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

              7、我們應(yīng)該怎樣認識荊軻刺秦王的行為?

              提示:

              荊軻具有義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測之秦是極其危險的事,但還是毅然前往,直至事敗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罵”。荊軻刺秦王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國的危亡,荊軻也是為報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荊軻之所以值得肯定,并不在于為太子丹報私怨,而在于他站在斗爭的最前列反對秦國對山東六國的進攻和挽救燕國的危亡。千百年來,受壓迫的人們之所以敬仰荊軻,也正是基于他那種同情弱小和反抗強暴的義俠精神。當(dāng)然這當(dāng)中也流露出“士為知己者死”的因素,這既是荊軻本身的局限,也是作者的局限。從荊軻刺秦王的做法來看,這種個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圖憑借個人的拼殺來改變歷史的進程更是不可能的,因為秦統(tǒng)一六國,是歷史發(fā)展的趨勢,這是個人或少數(shù)人的愿望改變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劇告終。就與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消極因素作斗爭來講,這場斗爭具有合理性;就整個歷史進程來講,它有著很大的局限性。

              8、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提示:

              從思想、性格、作用等方面考慮。

              言之成理即可。

              五、梳理積累

              1、通假字

              吾曩者目攝之;通“懾”,震懾

              荊軻嘿而逃去;通“默”,沉默

              禍必不振矣;通“賑”,救

              北購于單于;通“媾”,和好

              心惛然;通“昏”,迷惑

              恐不能須臾;通“耐”,經(jīng)受得住

              太子送至門,戒曰;通“誡”,告誡

              其意不厭;通“饜”,滿足

              莫敢合從;通“縱”,合縱

              使悉反諸侯侵地;通“返”,返還

              秦王必說見臣;通“悅”,高興

              右手揕其匈;通“胸”,胸膛

              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通“拊”,拍

              請辭決矣;通“訣”,告別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懾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通“捧”,捧著

              圖窮而匕首見;通“現(xiàn)”,露

              卒起不意;通“猝”,突然

              2、古今異義詞

              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jié);古義:性情謹(jǐn)厚之人;今義:年長輩分高的人

              其后秦日出兵山東以伐齊;古義:崤山以東;今義:山東省

              且至于燕;古義:到;今義:表示另提一事

              秦將樊於期得罪于秦王;古義:獲罪;今義:招人不快或懷恨

              足為寒心;古義:內(nèi)心恐懼;今義:因失望而痛心

              夫樊將軍窮困于天下;古義:處境困難;今義:經(jīng)濟困難

              愿太子疾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古義:消除借口;今義:害怕泄露秘密而害死知道內(nèi)情的人

              太子逢迎;古義:迎接;今義:說話和做事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

              長者為行,不使人疑之;古義:有很高修養(yǎng)的人;今義:年長輩分高的人

              丹所以誡田先生毋言者;古義:表示原因;今義:表結(jié)果(連詞)

              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棄其孤也;古義:表示依據(jù),用來;今義:表結(jié)果(連詞)

              3、一詞多義

              之

              衛(wèi)人謂之慶卿;他(代詞)

              而之燕;到(動詞)

              徙衛(wèi)元君之支屬于野王;的(助詞)

              居頃之;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作用(助詞)

              擅巴、漢之饒;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助詞)

              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

              而

              而之燕;承接關(guān)系連詞

              蓋聶怒而目之;修飾關(guān)系連詞

              民眾而士厲;并列關(guān)系連詞

              彼秦大將擅兵于外而內(nèi)有亂;假設(shè)關(guān)系連詞

              使

              使使往之主人;派(動詞)

              使使往之主人;使者(名詞)

              使者還報;出使(動詞)

              使得至前;致使(動詞)

              使得畢使于前;讓(動詞)

              使得畢使于前;使命(名詞)

              其

              其后秦伐魏;那(代詞)

              然其為人沈深好書;他(代詞)

              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jié);那些(代詞)

              其后乃可圖也;這(代詞)

              及

              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筑者高漸離;以及(連詞)

              及政立為秦王;等到(介詞)

              為

              然其為人沈深好書;做(動詞)

              及政立為秦王;擔(dān)任(動詞)

              歸而求為報秦王者;替(介詞)

              復(fù)為羽聲慷慨;變成(動詞)

              故

              故嘗質(zhì)于趙;以前(名詞)

              故丹怨而亡歸;所以(連詞)

              以

              以術(shù)說衛(wèi)元君;用(介詞)

              酒酣以往;而(連詞)

              其后秦日出兵山東以伐齊;來(目的連詞)

              易水以北;用在方位詞后表方位(助詞)

              柰何以見陵之怨;因為(介詞)

              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于燕;憑借(介詞)

              以次進;按照(介詞)

              固

              固去也;本來(副詞)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險固(形容詞)

              固請毋讓;堅決(形容詞)

              雖

              荊軻雖游于酒人乎;雖然(轉(zhuǎn)折連詞)

              雖有管、晏;即使(假設(shè)連詞)

              于

              徙于衛(wèi);到(介詞)

              荊軻游于邯鄲;在(介詞)

              北購于單于;跟(介詞)

              丹終不以迫于強秦而棄所哀憐之交;被(介詞)

              言足下于太子也;向(介詞)

              乃

              其先乃齊人;是,表判斷(副詞)

              其后乃可圖也;才(副詞)

              乃造焉;于是(副詞)

              且

              且至于燕;將要(副詞)

              且非獨于此也;況且(遞進關(guān)系連詞)

              善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友善(動詞)

              所善荊卿可使也;熟悉(動詞)

              見

              柰何以見陵之怨;被(介詞)

              僂行見荊卿;會見(動詞)

              過

              荊軻嘗游過榆次;經(jīng)過(動詞)

              愿足下過太子于宮;拜訪(動詞)

              因

              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通過(介詞)

              因遂自刎而死;于是(副詞)

              因而刺殺之;趁機(介詞)

              足

              足為寒心;足夠(形容詞)

              行怨暴之怒,豈足道哉;值得(動詞)

              而欲不可足也;滿足(動詞)

              今計舉國不足以當(dāng)秦;足夠(動詞)

              數(shù)

              王翦將數(shù)十萬之眾距漳、鄴;幾(數(shù)詞)

              數(shù)困于兵;屢次(副詞)

              舉

              又舉兵南伐楚;興起(動詞)

              今計舉國不足以當(dāng)秦;全(形容詞)

              則

              荊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承接關(guān)系連詞

              則不可;如果(假設(shè)連詞)

              擅

              擅巴、漢之饒;占有(動詞)

              彼秦大將擅兵于外而內(nèi)有亂;獨攬(動詞)

              間

              以其間諸侯得合從;時機(名詞)

              異物間進;間或(副詞)

              顧

              顧計不知所出耳;只是(副詞)

              終已不顧;回頭(動詞)

              不顧國家之大害;顧及(動詞)

              發(fā)

              遂發(fā);出發(fā)(動詞)

              發(fā)盡上指冠;頭發(fā)(動詞)

              秦王發(fā)圖;打開(動詞)

              然

              然其為人沈深好書;然而(轉(zhuǎn)折關(guān)系連詞)

              雖然,光不敢以圖國事;這樣(代詞)

              4、詞類活用

              蓋聶怒而目之;目視(名詞活用作動詞)

              會燕太子丹質(zhì)秦亡歸燕;做人質(zhì)(名詞活用作動詞)

              必入臣;稱臣(名詞活用作動詞)

              太子前頓首;上前(名詞活用作動詞)

              於期乃前曰;上前(名詞活用作動詞)

              其后秦日出兵山東以伐齊;天天(名詞作狀語)

              稍蠶食諸侯;像蠶一樣(名詞作狀語)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在北面(名詞作狀語)

              南有涇、渭之沃;在南面(名詞作狀語)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用匣子(名詞作狀語)

              函封,燕王拜送于庭;用匣子(名詞作狀語)

              發(fā)盡上指冠;向上(名詞作狀語)

              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向西;向南(名詞作狀語)

              又舉兵南伐楚;向南(名詞作狀語)

              太子受而舍之;使……居住(使動用法)

              使使以聞大王;使……知道(使動用法)

              臣海內(nèi)之王者;使……稱臣(使動用法)

              太子遲之;以……為遲(意動用法)

              群臣怪之;以……為怪(意動用法)

              5、特殊句式

              荊軻者,衛(wèi)人也;判斷句

              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省略句

              會燕太子丹質(zhì)秦亡歸燕;省略句

              歸而求為報秦王者;省略句

              置之匈奴;省略句

              可與謀;省略句

              駑馬先之;省略句

              使悉反諸侯侵地;省略句

              以試人;省略句

              欲與俱;省略句

              而為治行;省略句

              待吾客與俱;省略句

              見燕使者咸陽宮;省略句

              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省略句

              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市;狀語后置

              故嘗質(zhì)于趙;狀語后置

              窺以重利;狀語后置

              嘉為先言于秦王;狀語后置

              燕王拜送于庭;狀語后置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定語后置

              南有涇、渭之沃;定語后置

              擅巴、漢之饒;定語后置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定語后置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定語后置

              往而不返者,豎子也;判斷句

              六、課后作業(yè)

              1、筆譯全文。

              2、寫一篇短文,談?wù)勄G軻失敗的原因。

            高中語文教案12

              一、教學(xué)目標(biāo)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dāng)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而熱愛田園生活的積極精神,學(xué)習(xí)其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個疑問代詞,歸納“行、引、乘、策”等四個詞的一詞多義,了解“以、而、之、兮、來”等文言虛詞的用法,弄懂并積累“來、諫、樽、觴、審、容膝、策、矯、盤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懷、聊、乘化”等字詞的意義,積累下面的詞語和名句--口腹自役、心為形役、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3、背誦全文。

              二、教學(xué)重點

              1、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2、解讀陶潛的隱逸詩人的形象

              三、教學(xué)難點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的正確理解

              四、教學(xué)課時

              二課時

              五、教學(xué)設(shè)想

              (一)、誦讀的準(zhǔn)備指導(dǎo)

              (二)、誦讀和領(lǐng)悟互相推進

              (三)、總結(jié)陶潛的隱士情懷教學(xué)幻燈片

              六、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xué)要點: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一、以《花源記》導(dǎo)人課文,分紹陶淵明

              在1600多年前,二位中國的詩人給我們描述了一個理想的烏托邦的社會,那是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社會--桃花源。他就是陶淵明。陶淵明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又是一個清醒的理想主義者。貴族家庭的影響,儒家學(xué)說的熏陶,使他少年時就有一種“大濟蒼生”的壯志,可是黑暗的現(xiàn)實把他的理想擊得粉碎。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陶淵明選擇了歸隱的道路。為明心志,他寫下了千古名篇--《歸去來兮辭》。

              資料鏈接

              陶淵明(365-427),名潛,字淵明,一字元亮,東晉大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卒后朋友私謚“靖節(jié)”,故后人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開國元勛官至大司馬的陶侃,據(jù)說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過武昌太守,父親陶逸做過安城太守。淵明八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家境逐漸衰落,但還是給他留下了不少田園產(chǎn)業(yè)。陶淵明出身于貴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響很深。年輕時曾懷有“大濟于蒼生”的壯志,又因家境貧寒,二十九歲時走上仕途,歷任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等下級官職,每次時間都很短。幾度出仕,使他逐漸認清了當(dāng)時官場的污濁與黑暗,四十一歲還家歸隱,過起了自由閑適的田園生活。此后二十三年,雖憂憤常積于心,生活困窘多難,再無出仕之念,后在貧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歲。

              陶淵明今存詩歌125首,其中四言詩9首,五言詩116首。他的五言詩可大略分為兩類:一類是繼承漢魏以來抒情言志傳統(tǒng)而加以發(fā)展的詠懷詩;一類是前人很少創(chuàng)作的田園詩。后代批評家常用質(zhì)樸、平淡、自然評價陶詩的風(fēng)格,稱其為“田園詩人”。陶淵明現(xiàn)存文12篇,其中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篇數(shù)不多,影響卻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記》,本文則是辭中名篇,在藝術(shù)上平淡、樸素,充滿了詩意,全無半點斧鑿痕跡,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二、寫作背景

              陶淵明四十一歲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澤令。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潛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dāng)時郡里一位督郵來鼓澤巡視,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怎么能為五斗米而向這鄉(xiāng)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

              本文分“序”和“辭”兩節(jié),“辭”是一種與“賦”相近的文體名稱!靶颉闭f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職的原因!稗o”則抒寫了歸田的決心、歸田時的愉快心情和歸田后的樂趣。通過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和勞動生活的歌頌,表明他對當(dāng)時現(xiàn)實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滿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視功名利祿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運乘化、樂天安命的消極思想。全文語言流暢,音節(jié)和諧,感情真實,富有抒情意味。“歸去來兮”就是“歸去”的意思,“來”、“兮”都是語助辭。

              這篇文章前面有序,敘述他家貧出仕和棄官歸田的經(jīng)過。

              三.文體特點

              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因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又稱楚辭、楚辭體。又因屈原所作《離騷》為這種文體的代表作,故又稱騷體。到了漢代常把辭和賦統(tǒng)稱為辭賦,后人一般也將辭賦并稱。這種文體,富有抒情的浪漫氣息,很像詩,但押韻和句式都較詩自由,比散文整齊,且篇幅、字句較長,句中多以“兮”字來幫助和諧語氣,表情達意。一般四句一節(jié),每節(jié)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后稍作停頓;六字句為主,都按三拍讀。例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現(xiàn)了虛詞,也應(yīng)作六字句讀。(2)“歸去來兮”“已矣乎”當(dāng)一句讀,適當(dāng)延長讀末句時間。(3)四字句五字句,讀時節(jié)奏自當(dāng)變化。(4)辭和賦還是有區(qū)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而賦重鋪陳。

              四、朗讀課文

              教師范讀--自由朗讀--提名朗讀(正音;注意語氣、語調(diào)及語頓)--集體朗讀--自由朗讀

              1、一讀--正字音。一字一詞地讀,憑借注釋,讀準(zhǔn)字音,了解詞義。

              2、二讀--斷句讀。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為主,四字句以2、2頓讀,如“乃瞻/橫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六字句以1、2、1、2頓讀,如“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量的七字句也按三拍讀,如:既自/以心/為形役。個別的五字句也同樣,如: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還有一些三字句四字句則都當(dāng)整句來讀,末字適當(dāng)?shù)匮娱L時間。

              3、三讀--明白音樂美

              讀出語調(diào)--升調(diào)、降調(diào);本文有不少感嘆句、疑問句,應(yīng)讀出語氣,同時注意語調(diào)(感嘆句讀“↘”調(diào),疑問句讀“↗”調(diào))。

              讀出語氣--疑問、反問、感嘆和陳述語氣;讀出語速--快、中、慢;朗朗上口的音樂美,主要源自于駢偶的運用。

              A、找出各個自然段中的韻腳

              B、找出對偶對比句(可以涉及整句、駢體文),引導(dǎo)學(xué)生初步背誦這些零散句子。只有在這基礎(chǔ)上才能講究背誦,否則,就是死記硬背了。

              C、找出本文雙聲詞、疊韻詞、疊字,雙聲如“惆悵”“崎嶇”,疊韻如“盤桓”“窈窕”,疊字如“遙遙”“飄飄”“欣欣”“涓涓”。(對比《荷塘月色》)

              4、四讀--表情朗讀,讀出抑揚、輕重、緩急。朗讀時節(jié)奏要整齊,音韻要鏗鏘,要讀得悅耳動聽甚至動心。如:

              每段段首那三句話讀法(可讓學(xué)生分析探討讀法)

              第一段的“歸去來兮,”要讀得豪邁,因為作者釋放了所有做官的悶氣,大呼一聲“回去吧”

              第二段的“歸去來兮,”要讀得愉悅而平靜,因為它承上啟下,承上,歸家很高興;啟下,作者心里很輕松

              第三段“已矣乎!”有些無奈。

              另外還要五讀六讀--熟讀成誦,瑯瑯上口。

              五、疏通字詞

              并完成練習(xí)三

              六、布置作業(yè)

              1、反復(fù)誦讀課文,試著背誦;

              2、完成練習(xí)一、二。

              第二課時

              教學(xué)要點:體會感悟作者的情感,背誦課文

              一、檢查練習(xí)

              二、研習(xí)課文

              (一)總體把握

              1、歸家之因

              2、歸家之樂

              3、綜述情態(tài)

              (二)具體研習(xí)

              1、讀悟第1段

              在封建社會里,人們要建功立業(yè),要“大濟蒼生”,實現(xiàn)人生價值,往往是和仕途緊緊聯(lián)系起來的,而陶潛不愿為官,難道是當(dāng)官不好嗎

              指名朗讀本段。

              思考: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田園將蕪”“心為形役”“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迷途未遠,今是昨非”。

              設(shè)問:從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當(dāng)時的心境如何

              明確:自責(zé)(“田園將蕪”),自悔(“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自覺、自醒(“迷途未遠,今是昨非”)。這里的“心為形役”中的“心”和“役”,顯然不能單純理解為“心意”和“形體”,應(yīng)該深入理解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為官”的這種行為。

              第一段,申述“歸去來兮”的緣由。開頭一句,開門見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儼然抒發(fā)一口悶氣,頓覺自在坦蕩、輕松暢快。反問,表明其志已決,不容持疑、猶豫。接下來,說明歸隱的原因。兩個:一是田園荒蕪,二是心為形役(真正原因)。“心為形役”,為衣食所迫而出來做官,既如此,那就沒有什么惆悵悲傷的了。表明其心情很輕松。過去的事情無法追悔,未來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違心的官場日子即將結(jié)束,未來的順心的生活即將開始,那就按照自我的意志遂心遂意地生活下去。過去是“迷途”,昨日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擇就是“是”,是正確的。迷途未遠,悔悟與慶幸之情溢于言表!

              2、讀悟第2段

              齊讀本段。

              討論:1、歸家途中的迫切體現(xiàn)在哪里

              2、抵家時的欣喜有體現(xiàn)在哪些語句當(dāng)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閑適有從何看出

              明確:

              1、“舟遙遙”“問征夫”“恨晨光”,尤其一個“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載欣載奔”“童仆歡迎,稚子候門”,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樂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來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誰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倫之樂圖啊!

              3、“引壺觴以自酌……撫孤松而盤桓”,既有室中之樂,也有園中之樂,這是真正的隱士之樂,和劉禹錫《陋室銘》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異曲同工。

              設(shè)問:從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潛又有什么樣的隱士情懷

              明確:表達了淡泊明志,閑適自在的隱士情懷。

              想象歸家路途的輕快與歸家后的情狀。分三層。

              寫歸心似箭。以行動、心理表現(xiàn)的。前二句:先乘船,后上路,和風(fēng)拂衣,小舟飄蕩,而心情的愉快也盡顯其中。這在閱讀時需要注意。后二句:問征夫,暗自計程;恨熹微,嫌天亮太遲。更寫出作者急盼歸家之情。

              寫入家門時的熱鬧場面,滿是濃郁的親情和歡躍的氣氛。作者的急迫,在到家時完全變成孩子般的歡呼與雀躍--“乃瞻衡宇,載欣載奔”,是一派狂喜之態(tài)。然后寫家人相迎、幽雅環(huán)境!百灼蜌g迎,稚子候門”,家人主仆共同歡迎主人歸來!皵y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像舉家歡宴,主人開懷暢飲的情狀。其中“松菊猶存”有喻義,松菊喻作者高潔的品格,喻堅韌芬芳之節(jié)操仍在。(可以補充歲寒三友)

              寫歸家以后閑適有趣的田園生活。飲酒賞樹,扶杖游覽,自得其樂。再接下來由居室轉(zhuǎn)到庭園及高處、遠處,這里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一派悠然自得之情從字面流露出來,可以想象,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時而環(huán)顧,時而遠望,白云行走,飛鳥投林,都攝入他的眼簾!俺鲠吨啤薄熬腼w之鳥”,既寫自然景物,又寫詩人出仕與歸隱。(同“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做官本是無心,官場確使他厭倦。寫撫“孤松”其實也是在言志,言孤傲堅貞之志。

              3、讀悟第3段

              “歸去來兮”“息交以絕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厭惡官場,固窮守節(jié)的堅定決心,也是其隱士情懷之三。

              指定小組朗讀此段。

              思考:本段中,陶潛隱居鄉(xiāng)村的生活樂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確:

              (1)、促膝而談的家庭之樂--悅親戚之情話;

              (2)、彈琴消憂的本色生活--樂琴書以消憂;

              (3)、與鄉(xiāng)鄰交往之樂--告余春及,有事西疇;

              (4)、巾車孤舟出游之樂--窈窕尋壑,崎嶇經(jīng)丘。

              中國士大夫?qū)憚趧,都是倡?dǎo)別人去勞動,自己是旁觀者,而陶潛是中國士大夫中第一個勞動實踐者,此乃其躬耕田園,詩酒琴書的隱士情懷之四。

              第三段,想象定居下來后農(nóng)村生活的樂趣。第一句與文章首句呼應(yīng)。再表要與世相忘,謝絕交游--主要是與世俗官場的人謝絕交往,并非所有人,點出與官場格格不入是歸隱的原因。然后補充上段再寫自由自在的生活:談心、彈琴、讀書、躬耕田地、徜徉山水,無不是樂事。末二句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暫短的感傷,由春來萬物復(fù)蘇,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時想到人生的短暫與匆促。此段是轉(zhuǎn)承段。從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與山溪,更廣闊地描繪了一個和美、充滿生機的隱居世界。最后一段的議論與抒懷就是在這個基礎(chǔ)上展開的。

              4、讀悟第4段

              魏晉焦慮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潛是最為焦灼的一個,在第三段結(jié)尾處兩句--“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見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現(xiàn)

              齊讀本段。

              討論:如何正確理解結(jié)尾處兩句話“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明確:陶潛順應(yīng)自然,樂夫天命超生死,有別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學(xué)家,也有別于煉丹學(xué)道求長生的道學(xué)家,這里邊有他遺世獨立、超脫生死的曠達樂觀精神,也流露出他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思想情緒,這是他欲沖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計,也是他人性減弱的一種表現(xiàn)。

              第四段,抒發(fā)對人生宇宙的的感想。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時間沒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隨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伸張心志、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考慮那么多的生死、為生死惴惴不安呢高官厚祿不是我所求的,尋訪仙境也不是可以如愿的。作者所向往的是“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在良辰美景獨自出游,親身參加農(nóng)事勞動,在高崗上高聲放歌,在清流旁縱情賦詩。最后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結(jié)束全文,隨著生命的自然變化一直到死,樂天安命還有什么疑慮呢!這是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結(jié)論與處世哲學(xué)。文章最后是上升到哲理高度,卒章顯志。

              四、總結(jié)

              陶潛,入仕為官是他的初衷,鄙棄官場是他的節(jié)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畝是他生活的保障,琴書詩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窮守節(jié)是他歸隱意念的鞏固,樂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讀《歸去來兮辭》,是了解陶潛的隱士情懷,了解中國古代的隱士文化的一個窗口。

              五、布置作業(yè)

              1、翻譯下列句子:

             、贇w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诩茸砸孕臑樾我郏摄皭澏毐!

             、畚蛞淹恢G,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④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⑤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逇w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 ⑦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嗔某嘶詺w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2、延伸閱讀:閱讀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序”,回答“序”后的問題。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①,諸侯以惠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逐見用于小邑。于是風(fēng)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②之情。何則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已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dāng)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③,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已歲十一月也。

              注釋:

              ①四方之事,指陶淵明接受建威將軍劉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為到各處去。②歸歟,《論語公冶長》有“子在陳曰:‘歸歟歸歟’”的話,表懷鄉(xiāng)之情。③駿奔,《詩經(jīng)周頌》“清廟”篇有“駿奔走化廟”的話即去祭祀。

             、艑狱c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生生所資(生產(chǎn)生活)B.脫然有懷(輕快的樣子)

              C.尋程氏妹喪于武昌(尋找)D.非矯后所得(勉強去做)

             、婆袛唷耙浴弊钟梅,正確的選項是()

             、俑膊蛔阋宰越o②諸億以惠愛為德

             、奂沂逡杂嘭毧啖茏阋詾榫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窍铝芯渥釉谖闹械囊馑煎e誤的一項是

              A.及少日,眷然有歸與之情:等到過一些日子,便產(chǎn)生留戀故園的懷鄉(xiāng)感情。

              B.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本性任其自然,這是勉強不得的。

              C.饑凍雖切,違己交。吼嚭m然來得急迫,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猶望一稔,當(dāng)斂裳宵逝,就盼望遇上豐年,便辭官歸鄉(xiāng)。

              ⑷下列選項是對本文文意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陶淵明做官單純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他做彭澤令,僅以“有酒可飲”為理由。

              B.陶淵明去做官,既有家貧、求生無術(shù)的原由,也有親故勸告、諸侯惠愛、家叔引薦、彭澤縣離家不遠的因素。

              C.陶辭官罷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質(zhì)性自然,感到官場拘束,出仕違背平生志向。

              D.當(dāng)然其妹新亡,前去奔喪也應(yīng)成為辭官因素之一

              3、背誦課文,完成課堂練習(xí)。

            高中語文教案13

              【教學(xué)目標(biāo)】

              知識與能力:

              培養(yǎng)學(xué)生自讀注解,疏通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自主學(xué)習(xí)探究,了解作者的觀點,學(xué)習(xí)文章對比論證、引用論證等說理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xué)的風(fēng)氣。

              【教學(xué)重點】

              掌握文章對比論證的說理方法。

              【教學(xué)難點】

              品位語言運用上的特點。

              【教學(xué)方法】

              朗讀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古語有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到今日,也有“學(xué)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贊譽。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往今來,代代相傳。引導(dǎo)學(xué)生談?wù)劇白饚熤氐馈钡睦幽兀?/p>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xué)生齊讀。

              2、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并思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論述的?

              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xué)者必有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圍繞這個中心,文章首先從正面立論,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重要性,提出了從師的標(biāo)準(zhǔn),接著,慨嘆師道不傳已久,聯(lián)系當(dāng)時的社會實際,以眾人的.“恥學(xué)于師”反襯從師學(xué)習(xí)的重要。在第三段中,又運用了孔子的典型事例,進一步說明從師的必要和以能者為師的道理。最后一段,說明寫本文的緣由,這本屬于附記性質(zhì),但作者贊揚李蟠“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澳苄泄诺溃ㄐ袕膸熤溃,又一次強調(diào)了他的觀點。

              3、試摘錄作者關(guān)于老師的職能、從師學(xué)習(xí)的必要、擇師的原則等方面的精辟論述,體會其深

              刻含義。

              明確:關(guān)于老師的職能:“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薄呀處煹穆氊(zé)從“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擴大到“傳道受業(yè)解惑”,這在當(dāng)時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并意味著不僅“童子”要從師學(xué)習(xí),所有志于學(xué)問的成年人都要從師學(xué)習(xí)。

              關(guān)于從師學(xué)習(xí)的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感也,終不解矣!薄穸ā吧,明確“學(xué)而后知”,嚴(yán)正批駁了上層“士大夫之族”宣揚的血統(tǒng)論和先驗論,具有積極意義。

              關(guān)于擇師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薄暗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贬橅玖水(dāng)時上層社會只看門弟高低,不重真才實學(xué)的惡劣風(fēng)氣,提出了全新的擇師觀念。

              三、深入研讀

              1、找出你認為最精彩的段落,并說明原因。

              明確:本文第二段寫得最為精彩,這和恰當(dāng)?shù)剡\用了對比的論證方法有直接的關(guān)系。這段所用的三組對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經(jīng)過雙方的對比,造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語意上形成了一個逆接序列。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從師學(xué)習(xí);“今之眾人”才智低,反而“恥學(xué)于師”。通過對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從師學(xué)習(xí)的違背常理,則作者主張從師學(xué)習(xí)的觀點不言自明。

              2、閱讀“嗟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其可怪也歟!”一段文字,討論下列問題:

             。1)本段有哪幾個對比?每個對比中,正確的態(tài)度與錯誤的態(tài)度各是什么?由于采取錯誤態(tài)度,帶來什么嚴(yán)重后果?

              明確:本段有三個對比,第一個是古之圣人“從師而問”與今之眾人“恥學(xué)于師”的對比,致使“圣益圣,愚益愚”;第二個是“愛其子,擇師而教之”與“于其身,則恥師焉”的對比,致使“小學(xué)而大遺”,“未見其明”;第三個是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與士大夫之族對從師者“群聚而笑之”的對比,致使“其智乃反不能及”。

             。2)幾個對比相互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它們在段落中的先后順序能否調(diào)換?為什么?

              明確:幾個對比之間有縱比、本身自相矛盾的事實相比、橫比的關(guān)系,先后順序不能調(diào)換,因為本段段首句是“嗟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三個對比的順序與之相應(yīng)。

             。3)每個對比之后,作者都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慨,有關(guān)句子的語調(diào)相同嗎?有什么意義?

              明確:語調(diào)不同,“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這是疑問語

              調(diào):“……小學(xué)而大疑,吾未見其明也!边@是陳述語調(diào):“……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這是感嘆語調(diào),語調(diào)富于變化,不僅文氣很順,而且也增強了文章論辯的邏輯力量。

              四、拓展延伸

              文中提到了許多從師的道理,哪些對我們今天有借鑒意義?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識?(可由學(xué)生討論)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師的職責(zé),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強調(diào)學(xué)而知之,必須從師學(xué)習(xí),能者為師,不恥下問,尊重老師,獎勵后學(xué)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但作者所說的“道”,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儒家之道,所說的“業(yè)”,是“六藝經(jīng)傳”,與我們所講的“道”和“業(yè)”的內(nèi)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從師問題上的見識不如“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輕視勞動人民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偏見。

              五、小結(jié)作業(yè)

              清代鄭板橋曾提出:學(xué)問二字,須拆開看,學(xué)是學(xué),問是問。請結(jié)合自身,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

            高中語文教案14

              一、導(dǎo)入新課(直接導(dǎo)入)

              二、文學(xué)常識

              1、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時人尊稱為“荀卿”(孔子為孔圣人,孟子為亞圣),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xué)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xué)派的思想學(xué)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

              荀子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xué)官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xué)生。

              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對立的兩派。

             、倜献訌娬{(diào)“法先王”;荀子強調(diào)“法后王”,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

             、诿献訌娬{(diào)施仁政、行王道,強調(diào)以禮治國、民貴君輕;荀子主張選賢能、明賞罰,兼用“禮”、“法”、“術(shù)”實行統(tǒng)治;

             、诿献诱J為“性本善”;荀子認為“性本惡”,所以要“明禮而化之”。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浴?/p>

              荀子是韓非子的老師,他承認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實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

              2、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盾髯印芬粫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biāo)題的論文,標(biāo)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3、題解

              《勸學(xué)》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勸”是“勸勉”的意思。《勸學(xué)》論述了學(xué)習(xí)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三、語法總結(jié)

              難點翻譯: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困果關(guān)系的連詞。這句譯為:積累善行養(yǎng)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1、通假字(107練習(xí)三)

              ①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

              ②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③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芫由钱愐

              2、一詞多義(107絕、強、假、望、聞)

              生: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名詞)

              蛟龍生焉(生長,動詞)

              一:騏驥一躍(一,數(shù)詞)

              用心一也(專一,形容詞)

              利:非利足也(敏捷、快,形容詞)

              “利足”──現(xiàn)在也有這種構(gòu)詞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利足,就是跑得快。

              金就礪則利(銳利,形容詞)=蚓無爪牙之利

              3、詞類活用:

              ①動詞的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诿~作狀語:a.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③名詞用作動詞: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古今異義詞

             、傩妨蚨 蟹腿,跪下

             、隍緹o爪牙之利 爪子和牙齒,幫兇、走狗;感情色彩變化

              5、特殊句式

             。╨)判斷句

              ①青,取之于藍

             、诒,水為之

             、垭m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艿歉叨校鄯羌娱L也

             、菥由钱愐,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下文“無以成江!敝小盁o以”同此)

             。3)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四、分析課文(先完成106練習(xí)一)

              第一段 提出學(xué)不可以已的'論點

             。1)課文中心論點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處?中心論點包括哪幾方面的意思?

              點撥: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論點“學(xué)不可以已”,使觀點更具權(quán)威性。這個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因為學(xué)習(xí)意義作用很大,所以學(xué)習(xí)不能停止;二是學(xué)習(xí)的態(tài)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學(xué)習(xí)。

              第二段 學(xué)習(xí)的意義

              第一步:弄清觀點

              ① 這段話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觀點的?(起句和結(jié)句。)

             、陂_頭說:“學(xué)不可以已”,下面接著有一連串的設(shè)喻,這些設(shè)喻是證明這個觀點的嗎?

              不是直接證明這個觀點,而是用來證明結(jié)句“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這個觀點的。

             、奂热蝗绱耍皩W(xué)不可以已”和結(jié)句所表述的觀點又是怎樣的關(guān)系呢?

              后者用來證明前者──因為“博學(xué)而日參乎己”有“知明而行無過”的功效,所以“學(xué)不可以已”。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guān)系

             、茉凇熬硬⿲W(xué)而日參省乎己”這句話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

              “博”──要“博”則“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

              第二步:弄清設(shè)喻的內(nèi)涵

              1、這段話中的設(shè)喻可分幾組?

              分三組:①“青,取之于藍……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繩……輮使之然也”,③“故木受繩……則利”。

              2、這三組設(shè)喻從總體上看,都是為了論證“君子博學(xué)……行無過矣”這一論點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認為這是簡單的重復(fù)?

              不是,因為三者的角度不同。

              3、它們的角度不同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是將前后不同的狀態(tài)和性質(zhì)加以對照,說明后者高于前者,用來比喻人們(經(jīng)過學(xué)習(xí),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學(xué)習(xí)之前,智力發(fā)達程度也高于學(xué)習(xí)之前。

              說明事物的狀態(tài)、性質(zhì)既經(jīng)改變,則不會恢復(fù)到原來的狀態(tài)、性質(zhì)上去,用“輮”來比喻學(xué)習(xí)可以改造人這一重大作用。

              “受繩則直”“就礪則利”所強調(diào)的是改造的結(jié)果,照應(yīng)下文“知明而行無過”;可見這一組設(shè)喻是前兩組設(shè)喻的總括,由此順理成章地引出作者的觀點。

              第三段 學(xué)習(xí)的作用

              1、本段有哪些設(shè)喻,先一一列舉出來。

             、佟摆柖辈蝗纭暗歉咧┮姟;②“登高而招”則“見者遠”;③“順風(fēng)而呼”則“聞?wù)哒谩保虎堋凹佥涶R”可“致千里”;⑤“假舟楫”可“絕江河”。)

              2、這些設(shè)喻各有什么作用?

             、儆脕碚f明“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強調(diào)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

              ②③④⑤用來說明“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3、“登高而招”“順風(fēng)而呼”“舟楫”“輿馬”是不是簡單的重復(fù)?所假之物的性質(zhì)是否相同?

              不是。②③中所假之物“高(山)”“風(fēng)”,都是自然物;④⑤中所假之物“輿馬”“舟楫”,是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之物,二者有層次高低之分。

              4、起句和結(jié)句是怎樣的關(guān)系?

              “學(xué)”是前提條件,“善假于物”是結(jié)果——能利用自然可謂善,能創(chuàng)造可用之物,則是善之善者。

              補充:作者在本文中所論述的觀點,跟他的“性惡”說是分不開的。因為“性惡”,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為善,“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就說明了這一點。改造的方法就是進行教育,“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說明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為善。這種教育改造,有一個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所以又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第四段 學(xué)習(xí)的態(tài)度和方法

              1、課文論述學(xué)習(xí)的方法和態(tài)度,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是如何正反設(shè)喻論證的?

              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論述學(xué)習(xí)要積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設(shè)喻論述的。

              第二層論述學(xué)習(xí)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設(shè)喻論述的。

              第三層論述學(xué)習(xí)要專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設(shè)喻論述的。

              五、鑒賞本文的論證藝術(shù)

             。1)本文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

              ①比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有時用同類事物設(shè)喻,從相同的角度反復(fù)說明問題,強調(diào)作者的觀點。例如:登高而招,順風(fēng)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積土成山,積水成淵。

              有時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照,讓讀者從中明白道理。如將騏驥與駑馬對照,朽木與金石對照。

             、谠O(shè)喻方式有時先反后正,有時先正后反,內(nèi)容各有側(cè)重,句式也多變化,讀來毫無板滯之感。

              有的比喻,單說比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讓讀者思考,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

              有的先設(shè)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有的先設(shè)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shè)喻,引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作進一步論證。

             。2)論證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先闡述意義,在點明方法,由為什么——怎么辦,層層深入

             。3)語言特點:多用對偶,夾用排比,也是一個特點。排比句使文章氣勢充沛,說理流暢。本文中排比句與大量對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齊對仗、節(jié)奏和諧,又參差錯落、變化流暢,反映了荀文議論透辟、筆勢雄健的特點。

              六、補充勸學(xué)名句: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不吃苦中苦,難做人上人。

              只要有恒心,鐵棒磨成針。

              眼里過千遍,不如手里過一遍。

              千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干。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jīng)過不知難。

              莫享少年福,免受老來窮。

              積財不如教子。

              棒頭出孝子,嬌養(yǎng)忤逆兒。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不讀一家書,不知一家理。

              教子不離書,種地不離豬。

              學(xué)好三年,學(xué)壞三天。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棒槌鉆牛皮,雖慢窟窿大。

              師打徒不恨,父打子不羞。

              年怕中秋月怕半,一周單怕星期三。

              獨牛難套,獨子難教。

              三年荒個秀才。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平時不用功,考試叫老兄。

              三天不練手生,三天不念口生。

              先學(xué)做人之道,再習(xí)成材之法。

              地種不好荒一年,兒教不好害一生。

              活到老學(xué)到老,學(xué)一輩子學(xué)不了。

              丈夫無技藝,虛活一世人。

              五谷豐登不離豬,改門換戶靠讀書。

              學(xué)者如禾如稻,不學(xué)如篙如草。

              遺子黃金滿屋,不如教子一經(jīng)。

              大匠教人以規(guī)矩,良師正人以言行。

              先生先生你莫尬,你給我寫個黿鼉龜鱉灶;先生先生你莫夸,你給我

              寫個飛鳳家(均指繁體字)。

              寒門生貴子,白屋出公卿。

              師傅手藝不高,教下徒弟扭腰。

              惜錢休教子,護短莫投師。

              七、練習(xí)

             。ㄒ唬┙忉屜铝卸嗔x詞:

              1.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 正通人和,百廢具興 漢室可興也

              2. 學(xué)不可以已 人之為學(xué)有難易乎 今諸生學(xué)于大學(xué)

              3.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4.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ǘ┱f明下列加黑詞的意義和用法:

              1.木直中繩 2.而絕江河 3.非利足也 4.上食埃土

             。ㄈ┻x擇詞義:

              1.“疾”字有以下幾個常用義①小病,②苦痛,③痛恨,④快、迅速,⑤強、猛烈⑥通“嫉”,妒忌,⑦弊病,缺點。

              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 )

              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

              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將恐深( )

             。êH穑┧丶泊髴艏娌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

              會長老,問人民所疾苦( )

              2.“絕”字有以下幾個常用義:①杜絕、斷絕,②隔絕,③極、盡、窮盡,④停止、消失,⑤無路可通,⑥很、非常。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

              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

              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

              3.“致”字有以下幾個常用義:①達到,②送達,③表達、傳達④招引、引來,⑤歸還、交還,⑥意態(tài)、情趣、⑦盡、極。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

              羅敷前致詞:使君自有歸( )

              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 )

              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

              4.“強”有兩個讀音:①qiáng,②qiǎng;有以下幾種常用義:①健壯、強壯,②強大、勢力過人,③優(yōu)越、好,④有余、有多,⑤勉強,⑥強迫,使用強力。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 )

              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壁( )( )

              學(xué)有未達,強以為知( )( )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 )( )

              ……吾去去矣。將軍強留之( )

              5.“用”字有以下幾個常用義:①任用,②使用,③采用,④用途、用處,⑤物資,財用,⑥因 、由。

              用心一也( )

              又備經(jīng)年裹物之用( )

              兵精足用,英雄樂業(yè)( )

              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 )

              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

             。ㄋ模﹨^(qū)別下邊各句子里加黑的詞的用法:

              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3.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ㄎ澹┓g下面三個句子,要特別注意加黑詞詞義的落實:

              1.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3.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顚懕疚牟煌O(shè)喻方法的例句:

              1.正反對照的形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復(fù)形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用比喻,再引出道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單說比喻,不提論斷,使道理隱含其中,如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設(shè)喻引出道理,再用另外的比喻作進一步論證,如_______

              荀況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yīng)之以治則吉,應(yīng)之以亂則兇。疆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循道而不忒,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饑,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兇。本荒而用侈,則天下不能使之富;養(yǎng)略而動罕,則天下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則天下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饑,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兇。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與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

              ——荀子《天論》

            高中語文教案15

              教學(xué)目標(biāo)

              1.通過反復(fù)誦讀,以領(lǐng)悟文義、體味文章中所蘊含的感情。

              2.通過誦讀,了解本文抒情脈絡(luò)和抒情方式。

              核心素養(yǎng)

              1.咀嚼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象。

              2.了解抒情脈絡(luò)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lǐng)悟作品豐富的內(nèi)涵。

              3.領(lǐng)悟紅燭的象征意義。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有人說,沒有詩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詩的國度里,更慶幸的是,詩伴隨著我們的成長。詩里,我們不僅得到了美的享受,獲得了性情上的陶治,更獲得了心智上的滋養(yǎng)。古詩如此,新詩亦如此。

              二、寫作背景

              1912年考入清華大學(xué)留美預(yù)備學(xué)校。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fā)表系列讀書筆記。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xué)期間創(chuàng)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1932年聞一多離開青島,回到母校清華大學(xué)任中文系教授。

              三、作者介紹

              聞一多原名家驊,湖北淆水縣人。出生書香門第,自幼喜愛古典詩歌、繪畫和戲曲。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xué)校,翌年正式入學(xué)!八角迦A學(xué)校以的致命傷1916年開始到1920年上半年,經(jīng)常有舊詩發(fā)表。在學(xué)校中頗有詩名”。

              四、題目解說

              紅燭:紅色的蠟燭,多用于喜慶,如壽星像前,洞房內(nèi)。

              五、層次結(jié)構(gòu)

              本文共分為五部分:

              第一節(jié):一開頭,詩人就懷著敬慕的心情贊嘆熒熒的紅燭。

              第二、三節(jié):是對紅燭自我犧牲精神的謳歌。

              第四節(jié):是詩人對紅燭的殷殷寄語,也是詩人的自勉自勵。

              第五至第七節(jié):是詩人對燭淚的`思考、對紅燭的勸慰。

              第八、九節(jié)的呼喚,一聲是同情的呼喚,一聲是對鼓勵的呼喚。

              六、全文分析

              1、全詩扣住“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句,一共問了幾次?

              參考:第一問: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

              第二問: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后才放出光來?

              第三問:既已燒著,又何苦傷心流淚?

              詩人面對紅燭,心緒起伏,或驚嘆贊美,或心自問,或驚疑發(fā)問,或自求解答,或勸慰有加,詩情的流動形成起伏的波瀾,詩篇的節(jié)奏抑揚頓挫,形象鮮明而又飽含哲理、全詩扣住“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句,先后三次發(fā)問,這三問形成抒情的三個層次,使感情的抒發(fā)層層推進。

              2、第二、三節(jié),主要內(nèi)容是?

              明確:是對紅燭自我犧牲精神的謳歌。

              3、自讀2、3節(jié),先說紅燭“一誤再誤”,后又寫“不誤不誤”是不是矛盾?

              參考:這兩節(jié)詩,詩人用設(shè)問手法,自問自答,生動的表現(xiàn)了一個思考覺悟的過程。前后兩種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詩人的醒悟,同時也更有力的表現(xiàn)了紅燭精神的可貴。

              4.聞一多提出了詩歌的“三美”理論,請簡要分析《紅燭》一詩是怎樣體現(xiàn)“三美”的。

              明確:

             。1)音樂美:重復(fù)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押韻形式,使《紅燭》在音韻上很適合朗誦。

             。2)繪畫美:《紅燭》的繪畫美體現(xiàn)在它不是直接描述物體的顏色,而是很巧妙地融合了意象來呈現(xiàn)。

              (3)建筑美:《紅燭》的建筑美,最主要是體現(xiàn)在節(jié)奏和前后呼應(yīng)的結(jié)構(gòu)上。詩歌先以感嘆句的首節(jié)開始,轉(zhuǎn)入以疑問句為主的次節(jié),第三、四節(jié)的“不誤,不誤”“燒吧!燒吧”整齊對照,也加快了音韻上的節(jié)奏,接著兩句“燒破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血”。

              八、寫作特點

              這首詩有濃重的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觀情緒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嘆詞,以優(yōu)美的語言強烈地表達了心中的情感。在詩歌形式上,詩人極力注意詩歌的形式美和詩歌的節(jié)奏,以和詩中要表達的情感相一致。

              九、補充資料

              1.“三美”主張

              在創(chuàng)建格律體時,聞一多提出了具體的主張,就是三美:詩的實力不僅包括音樂的美、繪畫的美,還有建筑的美。音樂美是指詩歌從聽覺方面來說表現(xiàn)的美,包括節(jié)奏、平仄、重音、押韻、停頓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諧,符合詩人的情緒,流暢而不拗口——這一點不包括為特殊效果而運用聲音。

              繪畫美是指詩歌的詞匯應(yīng)該盡力去表現(xiàn)顏色,表現(xiàn)一幅幅色彩濃郁的畫面。

              建筑美是針對自由體提出來的,指詩歌每節(jié)之間應(yīng)該勻稱,各行詩句應(yīng)該一樣長一樣長不是指字?jǐn)?shù)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數(shù)應(yīng)一樣多,這樣格律詩就有了一種外形的勻稱均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