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成本线在观看,最新国自产拍在线,免费性爱视频日本,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

            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

            時間:2023-01-10 08:45:14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5篇)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復習。

              復習課不好上,提起做練習,同學就苦悶的不得了。有沒有方法讓同學在復習課中也感受到快樂呢?心中有了這個想法,我就將課定位為“快樂除法!

              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

              1.

              通過系列活動,讓同學自主參與除法練習,體驗除法計算的意義和價值;

              2.

              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提高同學的計算能力和區(qū)分能力;

              3.

              通過整理《除法表》培養(yǎng)同學的歸納整理與應用能力。

              定下了教學目標,我進行了第一次公開課教案,過程為:

              1.

              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讓同學了解學好除法的意義;

              2.

              除法接龍:讓同學進行除法計算能力的初步檢測,并交流提高能力的方法,使同學發(fā)生向上的動力;

              3.

              合作計算:4人小組合作完成81道表內除法算式題。

              4.

              合作整理:4人小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

              5.

              應用提高:結合同學的學習,為同學提供應用的時空。

              自我感覺預設得很完美。當我做好教學準備興沖沖的走進教室,卻是灰溜溜的走出來。一堂課足足花了51分鐘,同學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他們忙亂而不得法,個個喜笑顏開,何來快樂可言?“問題究竟出在哪?”冷靜的考慮一下,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設計脫離了同學的實際水平,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內除法算式,要求太高了,簡直是為求同學的活動而活動,假!

              有了一次失敗的.教訓,我在選擇教法和學法時,更多地考慮同學學習中的體驗,更多地引進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和交流。既然81道算式對于小朋友來說很多很多,我就讓他們感受到多,問同學又什么好方法來把這么多的算式進行有效的整理。把主動權交給同學,相信他們能想到好方法來達到最優(yōu)的效果。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P48例2及“做一做”,完成P50~51“練習十一”第5、6題。

              教學目標

              1.借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先乘除后加減”的道理。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沒有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和運用沒有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規(guī)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德育教育:愛是什么?(愛可以是一個擁抱;可以是一次感動;愛也可以是一件禮物;一聲問候;對于我們小孩子來說,最真真實實的愛,最看得見,摸得著的愛,愛還可以事一個動作,一句話語。

              一、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練習題

              指名學生回答。

              師: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呢?

              【學情預設】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同級運算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師:剛才這幾道題,我們都采用了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新的內容。(板書課題:沒有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

              二、探究新知,掌握算法

              1.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問題。

              課件出示教科書P48例2主題圖。

              【學情預設】蹺蹺板樂園場地內有3個蹺蹺板,每個蹺蹺板上有4個人,場地內還有7個人。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能發(fā)現其中的數學問題嗎?誰來說一說?

              【學情預設】預設1: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預設2:坐蹺蹺板的比沒坐蹺蹺板的多多少人?

              預設3:沒坐蹺蹺板的比坐蹺蹺板的少多少人?

              2.解決問題。

              師:我們一起來解決下面這個問題。(出示課件)

              師:想一想,要求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學情預設】先求坐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再把坐蹺蹺板的人數和沒坐蹺蹺板的人數加起來。

              師:請列式解答。

              教師巡視,注意案例收集。

              【學情預設】

              預設1:3×4=12(人)12+7=19(人)

              預設2:3×4+7=19(人)

              預設3:7+3×4=19(人)

              預設4:7+(3×4)=19(人)

              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說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師:你能嘗試用遞等式來計算上面的綜合算式嗎?

              指名學生板演。

              在集體評析計算過程中,教師用下劃線和箭頭進一步標注運算順序。

              【學情預設】

              脫離情境后會有學生僅僅看算式,出現不同的答案的情況。作為錯誤案例,教師正好可以引用,追問:“這個解答先算的'是什么?”“符合我們解題的要求嗎?”……從而引出規(guī)定運算順序的必要性。

              師:不同的綜合算式,有什么聯系?

              【學情預設】都要先算“坐蹺蹺板的一共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師:也就是不管乘法算式寫在哪里,和加法在一起的時候,都要先算乘法。如果沒有規(guī)定這樣的順序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呢?

              【學情預設】一道題就有兩種結果。

              師:是的,這樣就不能保證計算結果的唯一性了,這不符合我們數學運算的要求。

              師:觀察7+4×3和7+(4×3),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情預設】學生會發(fā)現運算順序相同,結果相同,但后一個算式給乘法加了小括號。

              師:這樣還有必要加小括號嗎?

              【學情預設】沒有,不加小括號更簡潔。

              師:所以,我們要注意數學表達的準確性和簡潔性。

              【設計意圖】例2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不僅數量關系簡單,而且有情境圖作為直觀支撐,

              學生還有過學習乘加的經驗,給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和處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學生在該階段會用綜合算式,但習慣用脫式的會比較少。從情境出發(fā),首先讓學生明確在有加法、乘法的綜合算式中,不管乘法放在哪個位置都應該先算乘法。

              3.結合已有經驗,歸納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師:還記得上節(jié)課所學的關于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嗎?

              【學情預設】同級運算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師:現在一個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不是同級的綜合運算,應該怎么計算呢?

              【學情預設】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師:也就是先算二級運算,再算一級運算。(引導學生說出)

              師:這節(jié)課學習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三、熟悉脫式計算的格式

              課件出示教科書P48“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析。

              教師組織學生從運算順序是否正確、格式是否規(guī)范、計算是否正確等方面評析學生的計算情況。

              師:誰能說一說,剛剛的脫式計算在格式上需要注意什么,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樣?

              【學情預設】橫式的等號寫在式子的右邊,而脫式計算的等號寫在算式的下面,上下對齊,還要寫在式子的左邊;盡量做到數與數對齊,計算符號與計算符號對齊。

              【設計意圖】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表述較長,且二年級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時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在這里分兩步(乘和加、減混合,除和加、減混合)分別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類比、遷移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50“練習十一”第5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先算出綜合算式的答案,再標記在算式的下面,最后進行比較。

             。3)指名學生匯報各題是怎樣算的,集體核對。2.完成教科書P51“練習十一”第6題。

              師:比較上面的樹形圖與綜合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

              引導學生先從上往下觀察運算順序,再從左往右觀察書寫順序。

              【設計意圖】每個練習題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而且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這樣能化解難點,同時讓學生在掌握運算順序的基礎上,培養(yǎng)靈活運用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運算順序和昨天學習的有什么不同?你還有什么不懂之處?你知道在什么情況下該用今天學的運算順序?

              板書設計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內容:

              教材第47頁的例1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借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在同級的混合運算中,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的道理。

              2.在經歷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并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的書寫。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同時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教學準備:

              課件、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課件出示)

              16+9+8=32-10-6=

              25+20-10=48-8+17=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按照什么順序計算?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ㄒ唬┳屑氂^察,收集信息。

              課件出示第47頁例1: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同學們做什么呢?(閱覽室閱讀)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他的這句話是鼓勵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多讀書,讀好書。閱讀不僅可以使我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

              2.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就是用()減去(),然后再加上()。(學生口答)

              3.該怎樣列算式?

              4.學生獨立列式并進行計算。

              (二)反饋交流解法。

              1.交流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分步算式:

              53-24=29(人)

              29+38=67(人)

              綜合算式:

              53-24+38=67(人)

             。2)匯報交流: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每步分別求的是什么?

              2.解釋概念。

              (1)什么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像53-24+38這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能說說你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嗎?

             。2)給出規(guī)定: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3.運用規(guī)定,脫式計算。

             。1)課件出示:53-24+38,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脫式計算:

             。2)講解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示范板書:

              教師邊講解邊說明:先在“53-24”的'下面畫上橫線,為了清楚地看出運算的順序和寫出每一步的計算結果,運用脫式計算。在算式的下面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果(29),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照抄下來(+38),在算式的下面再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67)。注意:等號上下要對齊、長短要一致。

             。3)梳理提問: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4.體會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1)課件出示:15÷3×5,指定學生說說運算順序。你能把這道題寫成脫式計算的格式嗎?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教師指出:加與減是一級運算、乘與除是二級運算。

             。3)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4)歸納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同級混合運算,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三、鞏固練習

             。ㄒ唬┯嬎恪

              23+6-11 2×8÷4 72÷8÷3

             。健酢稹酰健酢稹酰健酢稹

             。健酰健酰健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學生計算每道算式,教師巡視,巡視時關注學生書寫的規(guī)范性。

             。ǘ┬》ü。

              3×8÷4 34-17+3 18÷3×3=2

             。24÷4=34-20=18÷9

             。6(√)=14(×)=2(×)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定學生說明錯誤的理由。

              2.口答:這些綜合算式應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

              五、知識梳理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1.掌握了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2.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同級混合運算,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板二年級下冊第122頁第13、14題,練習二十四第11~1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復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能夠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正確選擇解題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參與復習的全過程,通過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激發(fā)學生熱愛數學。

              教學重、難點:

              重點: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正確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難點: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以及課件準備:

              情境圖、自測題卡、小黑板等。

              教學方法:

              教法: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發(fā)現、啟發(fā)談話、嘗試指導法。

              學法:小組討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練習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復習。

              你們喜歡去公園玩嗎?公園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歡玩什么?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去玩一玩。(出示小朋友玩碰碰車的情境圖)

              看!他們玩得多快活呀!

              出示問題:玩碰碰車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小明共玩了幾次?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后匯報。

              太棒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我們前面學習的一些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進行整理和復習。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ㄔO計意圖:創(chuàng)設玩滑梯這一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對解決問題的復習中來。)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一)自主整理,實施創(chuàng)造

              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回家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進行整理與復習,現在給大家一些時間,把整理的結果在小組內相互交流一下,小組長作好記錄。

              學生相互交流,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整理的情況。

             。ǘ┙涣鞒C正,優(yōu)化再建

              哪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小組整理的結果?

              小組長1:我們小組是這樣整理的……

              小組長2:我們小組是這樣整理的……

              小組長3:……

              展示各小組整理的結果,全班同學欣賞交流。

              師生共同總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1)要認真看題,收集信息。

             。2)分析問題,確定運算步驟。

             。3)根據數量關系,列出算式,計算出結果。

             。4)檢查,寫答。

              同學們都整理得非常全面,形成了這么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讓我們對本冊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有了全面的認識。接下來,我們就針對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來進行重點復習。

             。ㄔO計意圖:通過學生間的相互回憶、小組間的合作交流,既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和梳理,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又培養(yǎng)了學生間的合作交流,體驗到了同伴相互交流的學習樂趣。學生在整理中讓舊知識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一)分層練習,重點突破

              1.總復習第13題

              引導學生觀察題目中的圖畫,并說出從圖畫中你獲得哪些信息和問題?

              讓學生根據從題目中了解的信息和所要求的問題,獨立列算式解答出來。

              2.總復習第14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要求一共花多少錢,怎樣求呢?使學生明確解決這個問題的步驟。再讓學生列算式解答出來。

              (二)拓展延伸,整體深化

              1.練習二十四第11題。

              先跟據圖畫中小朋友的想法,使學生明確:一位客人一個碗、兩根筷子。

              再讓學生根據碗和筷子的數量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8個碗可以給8位客人。

              14根筷子可以給7(14÷2=7)位客人。

              所以這些碗筷只能給7位客人。

              2.練習二十四第12題。

              先讓學生根據畫面上兩位同學的對話,掌握信息。

              再引導學生分析:要把全班分成7名同學一組,可以分幾組?要先知道什么?怎樣解決呢?

              組織學生獨立列算式解答,并在小組中交流。

              3.練習二十四第13題。

              怎樣才能知道哪一種襪子便宜?

              讓學生通過討論明確:通過比較三種襪子每一雙的價錢,才能知道哪一種襪子便宜。再讓學生算一算,比一比。

             。ㄔO計意圖:為了突破難點,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用眼觀察,動腦思考的的機會?鬃釉唬簻毓识。只有充分掌握原來的知識,才能挖掘新的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歸納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ㄒ唬┳灾鳈z測

              出示檢測題,學生獨立完成。

              自測題

              1.鉛筆3角錢一支,要買3支,給售貨員1元錢,應找回多少錢?

              2.班上男生有26人,女生有22人。體育課上要站成6排,每排站幾人?

              3.從家里到學校需要8分鐘,每天上學共要走多少分鐘?

              4.一本故事書有98頁,小莉看了4天,每天看5頁,她還剩多少頁沒看?

              5.一個毽子3元,一根跳繩5元。

             。1)小青買4個毽子和1根跳繩,共用去多少元?

              (2)你有30元錢,你準備怎樣買呢?應找回你多少錢?

              6.冰激凌零售價每個7元,批發(fā)每箱6個,共30元。算一算按箱買每個比零售價便宜多少錢?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

              (二)評價完善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又有什么收獲?對自己、小組的表現哪些地方最滿意?

              2、教師評價總結。

              今天我們班的每一個同學都表現得很出色,大家不僅學會很多了知識,還愿意和同學們在一起分享所學到的知識,老師真高興呀!通過你們的發(fā)言,我知道你們有又學到了很多的,希望你們能靈活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ㄔO計意圖:通過檢測,給學生一個準確的評價,讓學生正確的評價自己、正確的評價他人,進一步激勵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上進行自我完善。)

              板書設計:

              復習解決問題

              13.12÷3=4(次)

              答:小明共玩了4次。

              14.8×3+6=30(角)

              30角=3元

              答:一共要花3元錢。

              教后反思:

              通過復習,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和方法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對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有些學生無處下手,比如126頁的11題,學生就不知道到底分給幾個人?課本上這幾道題不全面,課下還需要補充。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內容:

              教材p28~29頁例1及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七的第1~3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聯系生活中的具體物體,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對稱軸。

              2、過程與方法:能根據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在一組圖形中,識別出軸對稱圖形。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認識、制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準確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能夠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方法:

              觀察、討論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白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就能發(fā)現許多的知識。請同學們仔細觀察p28頁的這幅圖,你能從圖中發(fā)現哪些有趣現象?

              2、(學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頁的主題圖)是啊,在游樂場里,空中飛舞著的蜻蜓風箏、蝴蝶風箏多漂亮呀,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它們的左右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里面就蘊含著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對稱。【板書:對稱】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跟對稱有關的`知識。

              二、探索新知。

             。ㄒ唬┱J真觀察,體驗對稱。

              1、觀察圖形,發(fā)現特點。

             。1)看書第29頁的樹葉、蝴蝶、天安門的圖,這些圖形它們在外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數學特點,你能發(fā)現嗎?

             。2)引導學生從形狀、花紋、大小、圖案上觀察。

              (3)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樹葉圖:以樹葉中間葉脈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圖:以蝴蝶中間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門城樓圖:以天安門城樓中間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師小結。

              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如果沿圖形中間的一條直線對折后,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能夠完全重合。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

              課本P10頁,例3及練習二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過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在實踐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準備:學具、主題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引入

              1、小朋友你們喜歡春游嗎?喜歡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凍問題的情景圖。(不顯示解決問題的辦法)

              師:瞧!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畫面,你獲得了什么信息?圖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問題?

              3、學生觀察畫面,交流信息。

              【設計意圖】:用學生喜歡的春游活動引入,引導學生暢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歡去春游的地方,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愿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探求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1、學習例3。出示例3主題圖。

              2、分組探討解決“能分成幾份”。

              師:你能應用你收集的信息幫他們解決.問題嗎?你有什么辦法?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后交流本組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結果。

              3、全班交流反饋,及時評價。

              4、小結: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求8里面有幾個2,8里面有4個2,就可以分4份。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具體感知“每2個分一份,8個分成這樣的4組,就要分4份。讓學生在交流中借鑒學習同學解決問題的辦法,體驗成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在生活中作用。

              三、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1、課本第12頁的第5題。

              問:圖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問題?

              你能幫小熊分分看。(引導學生幫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動手分。引導學生思考:有幾個小動物就餐?一雙筷子是幾根?并說說怎么分。)

              2、練習二第6題。

             。1)第6題。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圖。

              師:仔細觀察畫面,你獲得了什么信息和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過程和結果。

              四、開放題。

              1、學生獨立操作。

             。1)用15個方木塊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個木塊。

             。2)每個長方體用3個木塊,可以擺()個長方體。

              思考: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學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組里交流分享。

              【設計意圖】:提供具有思考性的問題情景,如“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以突出平均分的實質是“每份分得同樣多”,加深對“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開放題提供給學生廣闊、自由的學習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思考,深入探究,鼓勵學生盡量說出與別人不同的例子,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

              五、課堂總結

              教學反思: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7

              第1課時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37~38頁例1及“做一做”。

              內容簡析

              例1 與主題圖中做小旗的情境緊密相連,教學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在編排上分為三個層次。首先,將第一組學生所做的56面旗子用矩形模型呈現出來,為學生溝通乘除法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具體形象的支撐;其次,用乘法算式表征一共有多少面旗子,激活學生用乘法口訣求積的已有知識,確定用哪句乘法口訣計算,為用乘法口訣求商奠定基礎;最后,呈現了兩個有聯系的除法算式,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進行求商的計算,并感受用同一句乘法口訣計算3個算式的道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乘法與除法間的關系。

              3.初步學會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

              教法與學法

              1.本課主要采用遷移規(guī)律,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及實物投影,運用引導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合作、討論、自主探究、比較分析等方式進行學習。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運用已有知識經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

              課件展示法:

              師:同學們,我們將要迎來一個節(jié)日,一個屬于同學們的節(jié)日,你們知道那叫什么節(jié)嗎?

              生:六一兒童節(jié)。

              師:同學們喜歡過六一兒童節(jié)嗎?為了準備這個屬于我們小朋友自己的節(jié)日,二(1)班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忙著準備布置教室要用的東西。瞧,他們在干什么呢?(課件出示第37頁情景圖)【品析:直接用課件出示主題圖,充分利用主題圖,讓學生經歷從情景中發(fā)現信息、提出問題的過程。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新知的構建搭建了橋梁! 任務實踐法:老師拿著疊小旗,揮動手中穿小旗的繩子說:“馬上要過六一兒童節(jié)啦!我們打算用小旗串布置一下我們的教室。老師這里一共有56面小旗,我們要把它們平均穿在7條繩子上,每條繩子上要穿幾面小旗?如果每條繩子上穿8面小旗,需要幾根繩子?誰最先解決這兩個問題,誰就擔任這項任務的小組長!薄酒肺:以任務實踐法導入,非常有挑戰(zhàn)性,學生會躍躍欲試,積極開動腦筋,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進入學習亢奮狀態(tài)之中! 口算競賽法:老師用卡片制作競賽題,按要求說答案和應用的口訣:

              (1)①7×7=( ) 口訣:

             、8×7=( ) 口訣:

              ③8×8=( ) 口訣:

              (2)①3×( )=21 口訣:

             、( )×6=48 口訣:

              (3)將12個桃子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個?

              用( )法計算,列式( ),口訣:

              在學生興奮的競賽搶答后,教師揭示課題。今天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酒肺:競賽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動性,氣氛熱烈,每個學生都會積極參與其中,全身心投入。同時梳理已學的知識,激活已有的經驗,為學生進一步探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引導解決掛小旗的情景問題。

              1.課件出示例1情景圖,學生說說看到的信息。

              明確:8行小旗,每行7面。

              2.學生回答:怎樣很快知道共有多少面小旗?

              (1)算一算:學生列式計算共有多少面小旗。如:7×8=56或8×7=56。

              (2)想一想: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用了哪句口訣?

              3.改變條件并探究。

              結合情景圖,教師提問:如果我們做了56面小旗,要掛8行,每行掛幾面?

              (1)數一數:引導學生觀察情景圖,發(fā)現每行7面。

              (2)算一算:根據除法意義,引導學生列式。(56÷8)

              (3)說一說:怎樣求商,匯報交流想法。(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訣)

              結合情景圖,引導學生提問:如果我們做了56面小旗,每行掛7面,可以掛幾行?

              (1)學生獨立解決。

              (2)反饋各自想法。

              4.引導比較,提煉方法。

              (1)比較:兩道除法算式的計算過程。

              (2)提煉: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訣可以解決這兩道除法計算。

              (二)自主解決分星星的情景問題。

              1.課件出示:我們做了49顆星星,平均分給7個小組。每組分了多少顆?

              2.獨立完成。

              3.學生列式計算:49÷7=7。

              4.學生比較小結:用七七四十九的口訣只能寫一道除法算式,因為寫出的除數和商相同。

              5.學生舉例:哪些口訣只能寫一道除法算式!酒肺:通過情景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在比較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乘法與除法的聯系,體會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改成兩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改成一道除法算式。同時在教學中體現由扶到放的過程,引導學生利用知識遷移進行獨立探究!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學習完例1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請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敘述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和算法。然后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系統整理。

              質疑一: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與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

              相同點:

             、儆贸朔ǹ谠E求商時,都是想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

              ②解決有關平均分問題的方法: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

              不同點: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使用2~6的乘法口訣;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使用7、8的乘法口訣。

              質疑二: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是什么?

              這個問題可以指導學生組內討論,歸納總結。

             、僬页鲆阎獥l件;

             、谡页鏊蟮膯栴};

             、鄯治鰲l件與問題間的關系。

             、芰惺接嬎憬鉀Q問題!酒肺:本環(huán)節(jié)設置在本課新授知識完成之后,通過“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與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形成系統知識鏈!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在師生共同總結之后,簡單回顧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想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商就是幾。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在新授部分,為了讓學生了解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我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同時要求學生說說圖中出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用小黑板出示相關的內容,然后讓學生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問題。通過以上的引導進入例1的教學,也就是第一個數學信息。為了讓學生掌

              握解答實際問題的方法,我先讓學生找出實際問題中的條件、問題,由問題的分析找到所需要的條件。使學生初步掌握解答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同時也讓學生明白要求平均每行掛幾面小旗,也就是求56里面有幾個8,用除法計算,讓學生熟練掌握包含除法的題型。怎樣計算56÷8呢?學生先回憶前面學過的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即想乘算除。為了便于解答方法的學習,我教給學生一些通俗的語言,如:看著被除數背除數的乘法口訣。其次,通過改變條件的辦法,讓學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訣可以寫兩道除法算式。其余的兩道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答,同時提出要求:邊算邊想用了哪句口訣。

              我的反思:

              板書設計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7×8=56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8=7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7=88 口訣:七(八)五十六

              ↑ ↑

              除數是幾就說幾的乘法口訣

              第2課時 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39頁例2及“做一做”。

              內容簡析

              例2 教學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其呈現方式與例1相同,繼續(xù)利用矩形模型引出除法算式,只是將乘法算式去掉了,讓學生繼續(xù)利用遷移學習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進一步形成“用一句乘法口訣可以計算兩個除法算式”的認知結構。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乘法與除法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

              3.初步學會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正確運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法與學法

              1.本節(jié)課求商的思路和方法與前面是一致的,教學中采用談話、指導相結合的數學方法,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歸納出求商的方法,利用所學的知識更進一步地了解乘除法的內在聯系,并在游戲中鞏固新知。

              2.本課時在學生掌握了用2~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的基礎上,采用小組合作研討法,讓學生通過知識的遷移、比較和推理,自主探究用9的口訣求商的方法。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

              課件展示法:課件出示主題圖片。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但是主題圖片上還布置了很多心形的氣球,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特寫問題圖片: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發(fā)現哪些數學信息?我們帶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問題:根據信息,你能利用手上的學具擺一擺嗎?課件出示例題2圖片。【品析:這種導入方式,與課本例題內容貼合,可直接過渡到教材例題中。】 故事描述法:嗨,小朋友們,過六一啦,我們心形氣球來給小朋友們慶祝六一,要裝扮咱們的教室,我們一共來了27個伙伴,怎么站呢?站9列,那要站成幾行?站3行,每行要站幾個?怎么計算,我頭都大了。哈哈,其實我的頭本來就大!我們只會飛,我們可以不會數學,現在都講究合作共贏。哪位小朋友能幫我們解決這些數學問題,我們就跟他一起玩,慶祝我們的六一兒童節(jié)!酒肺:把心形氣球卡通擬人化,用故事的形式引出問題,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進入數學情境中,開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為后面開啟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做了鋪墊! 趣味兒歌法:同學們喜歡兒歌嗎?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艘皇追浅?yōu)美的兒歌,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多媒體出示《數九歌》,配樂朗讀,并一一出示相對應的景色)學生說說聽兒歌的感受。這首《數九歌》告訴了我們數九寒天的一些天氣變化,你們知道嗎?這首兒歌里還有很多的數學知識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酒肺:用學生喜愛的兒歌導入新課,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又為后面練習的設計做好了鋪墊!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例2情景圖。

              (1)看圖填一填。

              ( )×( )=( )

              ( )÷( )=( )

              ( )÷( )=( )

              (2)匯報交流。

             、俨是虻目倐數。

              提問:用什么方法求的,你是怎樣想的?

              預設:用乘法求。從行數考慮,每行擺9個,擺了3行,共27個;從顏色考慮,紅、紫、綠三種顏色,每種顏色9個,共27個。

             、诳磮D提問題。

              預設:有27個心形氣球,每行9個,可以求什么?(能擺多少行?)

              如果知道有27個氣球,每行擺9個,怎么求一共可以擺幾行呢?

              學生提問并列式,集體交流,27÷9怎么計算,用哪句口訣呢?(三九二十七)

              追問:根據“三九二十七”,你還能想到和它有關的另一道除法算式嗎?

              如果知道有27個氣球,擺了3行,怎么求每行擺幾個呢?(列式27÷3,根據口訣“三九二十七”可以計算出結果是9)

              是不是所有的乘法口訣和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寫出兩道除法算式呢?

              2.學生舉例。

              像例題一樣用9的乘法口訣寫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并注意特殊情況。(如九九八十一的口訣)

              3.感悟算理。

              讓學生明白用一句9的乘法口訣可以計算三道算式的道理!酒肺:通過在情景圖下面直接給出三組算式的形式,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直接得出結論。在匯報交流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與除法的聯系,充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學習完例2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請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敘述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和算理。然后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系統整理。

              質疑一:用9的乘法口訣與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

              相同點:①用乘法口訣求商時,都是想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

             、诮鉀Q有關平均分問題的方法: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

              不同點: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使用7、8的乘法口訣;用9的乘法口訣求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板),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6的乘法口訣》

              教材分析:

              6的乘法口訣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教材首先呈現了一幅由6條熱帶魚組成的主題圖,圖中的每一條熱帶魚都是由6個三角形組成的。再通過列表,讓學生在探索熱帶魚的條數和所用三角形的個數之間的關系時,得到關于6的乘法算式的結果,然后進一步由乘法算式歸納出相應的乘法口訣。在教材中,沒有給出一道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訣,其意圖就是要讓學生完全自主地探索6的乘法口訣,體現出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教學目標:

              1、利用多媒體,通過直觀、有趣的教學活動,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引導學生編出6的乘法口訣。

              2、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們觀察,找出6的乘法口訣規(guī)律,初步熟記6的乘法口訣,并會用乘法口訣正確求積.

              3、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數學語言能力,類比、歸納等數學。

              教學重點:

              在快樂的學習中理解、熟記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運用6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卡片、制作一條又6個小三角形組成的魚,三張小貓的圖片(小、中、大)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發(fā)興趣

              1、師生談話(略)

              2、復習1~5的乘法口訣,看卡片口算,直接說出得數并說用那句口??

              2×5=2×2=5×1=3×4=

              1×5=5×3=2×4=5×4=

             。ò鍟n題:6的乘法口訣)

              3、情景導入《小貓想吃魚》的小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形象、直觀的演示,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形象逼真,色彩鮮艷,動靜結合的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先出現貓媽媽釣魚走回家的情景,接著三只小貓出現,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利用小貓想吃魚的'故事來學習新課,符合2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這也體現了多媒體教學的形象、直觀性。]

              二、新知探究,生成知識。(出示書本61頁的主題圖)

             。ㄒ唬、探究,編出口??

              1、學習“一六得六”的乘法口訣.

             。1)觀察這條熱帶魚由多少個小的三角形組成?用數字怎樣表示?

             。2)你能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嗎?有不同的表示嗎?

             。3)能不能根據我們所學的口訣為這兩道乘法算式編一句口訣呀?

             。4)媒體驗證(略)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演示由,由6個小三角形組成的一條魚,學生很容易就看出是一個6,所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宏觀、微觀世界。所以在一六得六的學習中,我是引導學生學好這一口訣,懂得方法,同時我做好教師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

              2、學習“二六十二”的乘法口訣.

             。1)2條熱帶魚由多少個小的三角形組成?它能有幾道乘法算式來表示?

             。2)能不能很快地為這兩道乘法算式編一句口訣呀?

             。3)媒體驗證(略)

              (4)學生的學習表現。

              [設計意圖:在二六十二的學習中,我是半扶半放,讓學生在一六得六的基礎上學習,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創(chuàng)設了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教學環(huán)境,擴大了學生的感知空間和感知時間,能對學生產生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使學生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相互促進,相互強化,讓學生處于思維活動的積極狀態(tài),是提高教學質量來自優(yōu)秀,的學習表現同時有利用突破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3、自主探究口訣:“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1)、教師再依次出示實物圖,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理解,運用知識的遷移類推,完成第三、四、五、六句乘法口訣的編寫。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四個算式和四句乘法口訣)。

             。3)、通過多媒體驗證。

              [設計意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多媒體教學通過文字、圖形、圖像、動畫、等方式,使教學過程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認知作用,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接受者成為主動的知識獵取者。所以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的學習,真正把時間、空間交給學生,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我是組織者的角色]

             。ǘ┯洃6的乘法口??

              1、學生觀察算式和口訣,發(fā)現它們存在的規(guī)律。(4人小組討論)

              2、探討記憶的方法:對口令,比一比,開火車等。

              3、學生考老師。

              三、知識運用,體驗成功

              1、書本63頁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多媒體演示)

              2、書本63頁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多媒體演示,并要學生說出是運用哪一句口訣。)

              [設計意圖:在此練習中,我是通過多媒體演示書本的圖,讓學生看得更清楚,通過多媒體的驗證,更能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而且練習的多樣化,更能鞏固學生的學習新知。]

              四、快樂游戲,樂中鞏固

              1、找朋友。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都很高興,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找樂。]

              2、算題比賽。

              3、到6元超市購物。

              [設計意圖:把生活中的圖形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是來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從而讓學生喜歡數學。]

              五、全課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六、板書設計:6的乘法口??

              一六得六1×6=66×1=6

              二六十二2×6=126×2=12

              三六十八3×6=186×3=18

              四六二十四4×6=246×4=24

              五六三十5×6=306×5=30

              六六三十六6×6=36

              七、作業(yè)設計:

              1、書本63頁第5題。

              2、書本63頁第7題。

              3、算題比賽。

              4、自選商場6元超市(樣樣6元)。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9

              目的要求: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兩步計算的問題的結構特征,掌握這類問題的數量關系及解題方法,能正確的解答這類問題。

              教學重點:掌握數量關系及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數量關系及解題方法。

              一、復習

              1、每個同學有3本書,有8個同學,一共有多少本書?

              2、有12個梨,每3放一盤,可以放幾盤?

              二、新授

              (一)教學例4

              1、出示第一幅圖,觀察圖,說出圖意。

             。1)有幾條船?

              (2)每條船上有幾人?

              2、出示第二幅圖,提問:碰碰車每輛可坐3人,我們這么多人,要坐幾輛車?

              3、討論解決問題。

              4、讀題,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5、引導分析,(1)要求要坐幾輛車,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2)這兩個條件在題里都告訴我們了嗎?

             。3)必須先算什么?怎么計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讓學生交流說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題方法。

              7、小結:先求出這群小朋友的人數,(6×4=24),再求所需碰碰車的輛數(24÷3=8)

              8、引導列出綜合算式,6×4÷3,說明:這是乘除混合運算,計算順序按從左到右依次進行計算。

             。ǘ┍容^

              1、讓學生把例4與前面的例題進行比較。

              2、使學生體會,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往往需要經過多次計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三

              四、總結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例4、有6條船,每條船坐4人,每輛碰碰車坐3人,這么多人要坐幾輛?

              (1)6×24(人) (2)6×4÷3

              24÷3=8(人) =24÷3

              =8(人)

              教學反思:

              第6課時 整理和復習

              目的要求:復習有關乘法口訣和用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內容,整理用1~9的口訣求商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規(guī)律。

              教學重點:溝通乘、除法的聯系,掌握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應用表內乘除的知識和倍的概念,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整理和復習

              1、用乘法口訣求商

              發(fā)給學生一張空白的表格,組織學生根據45句乘法口訣寫出45道除法算式。

              2、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guī)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導復習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1)讓學生看第2題的圖,用自己的話解讀題意。

             。2)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步驟,確立先求全班認輸,再求可分的組數,然后計算。

             。3)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體會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解題策略。

              二、練習十四

              第1題:先算出每道題的結果,寫在對應動物的下面,然后再將所得7個結果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第2題:采用計時方式,進行百以內加、減、乘、除口算的復習。

              第3題:以動物園的鴿子為題材,提出不同的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確實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

              第4、6題:以乘除混合運算為主的練習,使學生對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理解和記憶得更牢固。

              第5題:通過游戲復習表內乘除和倍的概念,兩人一組進行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系,理解“倍”的意義。

              第7題:是需通過兩步計算才能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獨立進行解答。

              第8題:是一道開放型問題,以學生游泳為背景,給出多個信息,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從中體會數學就在身邊,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第9題:是通過游戲復習倍的概念,體會數的大小和數學學習的趣味,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第10題:是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利用混合運算進行逆向推理的練習,先讓學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適的數,然后組織交流,說一說填數的策略。

              三、總結。

              教學反思:

              第五單元: 混合運算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習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包括只含同一級的混合運算,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以及用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情境,體驗運算順序規(guī)定的合理性,幫助學生理解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決問題主要是將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轉化成混合運算的應用題,運用括號,能使列出的綜合算式與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相一致,進一步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學情分析

              運算順序是人們共同遵循的計算規(guī)則,是一整套合理的規(guī)定。二年級學生已經學會了加、減、乘、除的基礎知識,懂得簡單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有一定的計算基礎,但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先乘除、后加減”“有小括號先算小括號里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讓學生獨立計算時進行演繹推理,經歷“觀察算式——回憶運算順序——規(guī)劃計算步驟——按次序進行計算——反思并積累體會”的過程,既發(fā)展了他們數學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運算順序的水平。以觀察、比較、分組討論、推理和應用及口算、聽算為主線。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留給學生學習思考的空間。采用問題——發(fā)現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獲得新知。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

              數學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問題解決: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掌握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能聯系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兩步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難點:在認識和理解混合運算順序的過程中,積累學習的經驗,形成計算技能,并且能用兩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第一課時: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部混合運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含有兩級的兩步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引入

              教師:同學們,春天到了,看公園多美!你們想不想也到公園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們先要為自己準備午餐。

              教師:看,這是超市的食品專柜,從圖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一包餅干7元,一個面包4元,一個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樂3元。

              師:圖中告訴了我們一些食品的價格。小紅為春游活動準備了午餐,她想買3盒牛奶和1包餅干,一共要花多少錢呢?你能幫小紅列式計算嗎?把你的'想法寫在本上。

              學生1: 2×3=6(元)

              6+7=13(元)

              學生2: 2×3+7=13(元)

              生3: 7+2×3=13(元)

              教師:你們是怎么想的?(學生說說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學同意嗎?這三種方法都很好。

              教師:三位同學說的都很好,老師告訴你們第2個同學和第3個同學列的算式叫做綜合算式,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混合運算。

              二、 新授

              (一)乘加問題。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算式

             、 2×3+7

             、 7+2×3

              學師:觀察這兩個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錢數,再用三盒牛奶的錢數加上一包餅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錢數。

              教師:7+2×3又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2:雖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餅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師小結:現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三位同學的想法,請你認真觀察,動腦筋想一想,這三種方法之間有什么聯系嗎?

              教師:細心的同學一定發(fā)現了,這三種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計算三盒牛奶的錢數再用三盒牛奶的錢數與一包餅干的錢數這兩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總錢數,你們發(fā)現這三種方法之間的聯系了嗎?

              教師:那老師想問問你們,像這樣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綜合算式,我們應該先計算哪一步呢?

              學生:先計算乘法再計算加法。

              教師:剛才我們計算了小紅出游準備午餐的價錢,現在你想不想為自己的出游準備午餐呢?任選2種食物試著買一買,數量不限,想想該怎樣列式?

              學生匯報,一個同學說他列的式子。

              教師:快結合這幅圖猜猜這位同學想買什么?這個綜合算式該怎樣計算?

              教師總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一個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們應該先算哪一步呢?

              學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ǘ┏藴p問題。

              教師:相信同學們也計算出了自己買東西要花多少錢了吧,小明也準備了午餐,但是小明在買東西的時候,遇到了困難,你們想幫助他嗎?

              教師:你們真是樂于助人的好孩子,我們來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難,小明帶了20元,想買4個面包,他想請大家?guī)退闼,他還能剩多少錢呢?你們會列示嗎?把你的想法寫在練習本上。

              學生:20—4×4=4(元)

              教師:觀察這個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嗎?

              學生:先算買4個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帶的20元減去用去的錢數就是剩下的錢數。

              教師:你的思路真清楚,那這個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先算4×4=16,也就是4個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帶的20元錢減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錢數。

              教師:同學們你是這樣想的嗎?

              教師:同學們你們真棒,這么快就幫小明解決了問題。剛才我們通過為春游準備午餐,一起認識了乘加,乘減的混合運算,現在請大家再來看看這些綜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這樣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減法的綜合算式,我們應該先記算哪一步呢?

              學生:都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找2個同學說)

             。ㄈ┏、除減問題。

              教師:同學們總結的真好,現在我們來做幾組小練習,看看誰學得最好,請你觀察這個綜合算式,應該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結果。

              28-6×3= 5×9-40= 54÷9—4= 20+48÷6=

              教師:通過3、4題我們知道了像這種有除法,又有加法或減法的綜合算式,我們要先計算除法,再計算加法或減法。(找2個同學說)。

              教師:那么通過我們上面的學習內容,你能總結一下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法或減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時,我們應該按著什么樣的順序進行計算嗎?

              學生:在算式中,有加減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板書)

              三、 練習

              1. 說一說先算什么,再計算。

              6×4+4= 25—3×7= 72÷8—4= 20—63÷9=

              2.當小老師,判斷,并改錯。

              6+9÷3=5 5÷5+5=6 9—3×2=12 48÷8—4=2

              四、 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老師相信只要你在課堂上積極開動腦筋,你就會越來越聰明的。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混合運算及兩步計算應用題練習題

              一、用脫式計算

              (1) (37–28)×4 (2) 8×6–30 (3) 42–30÷6

             。 = =

             。 = =

              (4) 19+6×5 (5) 35÷(28–21) (6) 5×(28÷4)

             。 = =

             。 = =

              二、列式計算(文字題只能寫綜合式,然后脫式計算)

              (1)21加上24,再減去45得多少? (2)8乘以3的積再除以6得多少?

              三、應用題

              (1)體育老師買了一條36米長的繩子,做長跳繩用去15米,還剩多少米?

              (2)體育老師買了一條36米長的繩子,做長跳繩用去15米,做短跳繩用去8米,還剩多少米?

              (3)學校用80元買體育用品,買籃球用去60元,還剩多少元?

              (4)學校用80元買體育用品,買籃球用60元,剩下的買了4根跳繩,每根跳繩多少元?

              (5)菜站運來60筐黃瓜,一個食堂拉走30筐,剩下的分給6個副食店,平均每個副食店分到多少筐?

              (6)水泥廠一天生產了98袋水泥,上午運走50袋,下午運走23袋,還剩多少袋?

              (7)自行車廠要生產80輛自行車,已經生產了50輛,剩下的每天生產6輛,還需要多少天?

              (8)要修一條90米長的水渠,修好了60米, ――――――――――?

              (把它編成用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再解答出來)。

              第六單元: 有余數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內容包括體會余數的含義及利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兩大部分內容。教材注重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具體情境,選擇數目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例題,配以實物圖,讓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學情分析

              本單元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包括有余數除法的認識和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以及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除法,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就要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掌握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知道余數要比除數小。

              數學思考:通過例題教學,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使學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審美意識。

              問題解決:認識有余數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讓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展開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

              教學重點: 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第一課時: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目標: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能運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商的取值和單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使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掌握試商的過程,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你們喜歡野餐嗎?看一下這個班的同學們,他們來到野外可高興了,有的扎帳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們想去看看嗎?

              二、 探索新知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

              (1) 請同學們找找圖中的數學信息,想一想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討論,提出數學問題

             。2)解決第一個問題:每人分4條,22條魚可以分給多少人?

              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準備用什么方法進行計算?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2÷4=5(人)……2(條)

              組織學生說一說這個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義。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強調:要弄清楚式子的意義,22條魚,每人分4條,可以分給5個人,還剩2條魚,所以5后面的單位是人,而2后面的單位是條。

             。3) 教學豎式的寫法。

              教師板書豎式 ,并講解每一部分的名稱。

              請學生在練習本上練習寫豎式。

              提醒學生注意:各數位一定要對齊

             。4) 小組內解決:48個野果平均分給9個同學,每人分幾個?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橫式及豎式。

              師: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試商的?

              請學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5)觀察比較:觀察一下上面兩道算式,觀察一下除數和余數你發(fā)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余數一定是比除數小的。

              (6)請學生獨立解決:需要搭多少頂帳篷?

              學生找到需要的條件,在本子上寫出算式并集體交流。

              2、練習鞏固

             。1)自主練習1 ( )里最大能填幾?

              這是一道試商練習。

              請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2)補充練習

              先擺一擺,再計算

             、 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 )份,還剩( )根

              板書:9÷2= ( )……( )

             、 把11個蘋果平均分給4人,每人有( )個,還剩( )個

              板書:11÷4=( ) ……( )

              再一次提醒學生注意:在做有余數的除法題時,所得的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3、總結:同學們,你們真不錯。這節(jié)課我們跟著圖上的小朋友們一起去搭了帳篷,還學會了有余數除法的豎式的寫法,課后請你們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我們今天學過的方法來解決?

              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目標: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能運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商的取值和單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使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掌握試商的過程,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100~102頁的例1、例2及第103頁“做一做”、第105頁練習二十的第2、6題。

              內容簡析

              例1 認識質量單位“克”。教材借助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和一袋瓜子這些常見、帶有質量標示的物品,使學生直觀認識克的作用——用來計量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

              例2 認識質量單位“千克”。與例1編排思路相同,同樣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質量單位千克的作用——計量比較重的物品的質量。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和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及計量工具,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實踐活動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并學會以此為標準去估量物體的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在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體有多重,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滲透數學模型思想。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是基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通過數學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達到懂得使用數學的語言描述身邊物體質量的狀態(tài),并能根據實際情況估計出物體的質量,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體驗學習質量單位的實際意義。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親自掂一掂、說一說、估一估等一系列實踐操作方法來學習克和千克,建立數學模型思想。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

              課件展示法:課件出示主題圖中超市水果區(qū)域的情境,特別要突出標簽上的錢數和500克、1千克等。請學生結合自己買東西的經驗,說一說在圖中發(fā)現的數學信息。

              師生交流:我們在買東西時,經常要稱一稱物品的質量,在數學上我們稱為物品的質量。像圖中的水

              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錢來標價的。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品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了解常見的計量單位,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思維!

              實踐操作法: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去商店買東西吧!你買過什么?這是老師昨天在超市買的兩袋東西。(出示:一袋鹽和一袋洗衣粉)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準確的質量該怎么辦呢?(用秤稱一稱)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秤稱物品及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品析:直接用實踐操作,掂一掂,感受質量,引出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為后面開啟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作了鋪墊。】 游戲體驗法:請三位學生到臺前做“背一背”的游戲:請一位同學背另外兩位同學(一胖一瘦,輕重對比明顯)。背的同學把感受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感受到人是有輕重的。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或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并互相說一說。

              【品析:在游戲中感悟物品的質量,體驗輕重,在歡快的游戲中開始了對物品質量問題的思考!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認識“克”。

              (1)借助實物感知克。

             、僬n件出示超市里常見的用“克”作單位的食品包裝袋,讓學生初步感知“克”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積累生活經驗。

             、谟^察交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了解關于它們輕重的信息。

             、坌〗M活動:每一位同學用手掂一掂老師準備好的口香糖、菊花茶、袋裝瓜子,體驗3克、12克、100克分別是多重。

             、苋鄥R報:說一說掂量后的感受,輕還是重。

             、輲熒〗Y: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也可以用符號“g”表示。教師板書:克(g)。

              ⑥你們知道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以克作單位的物品嗎?

              (2)掂一掂,體驗1克有多重。

              讓學生取出自己準備的2分硬幣,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閉上眼睛感受它的輕重,并把這種感覺記在心里。

              (3)找一找,鞏固1克的質量觀念。

             、傩〗M活動:在老師準備的物品中找一找、掂一掂,看看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趯Ρ仍囼:讓學生試著從裝黃豆的袋子里取出一些黃豆,使這些黃豆共重1克。

             、厶峋毞椒:操作后交流匯報,你用什么方法取出1克黃豆?

             、苜|疑交流:怎樣驗證多少粒黃豆重1克?(用稱一稱的方法來驗證)教師指出稱比較輕的物品我們常用天平。

              2.認識天平。

              (1)看一看:①出示天平。通常我們把要稱的物品放在左盤,右盤放砝碼。②介紹砝碼。砝碼中最輕的只有1克,這盒砝碼中最重的是100克,你們知道砝碼是用什么作單位的嗎?

              (2)稱一稱:演示利用天平稱1克黃豆的過程。

              (3)掂一掂:請每個小組都取出約1克重的黃豆,感受1克有多重。

              (4)估一估:呈現教材第101頁的“做一做”,讓學生進行判斷,并說明判斷的方法。該題以1克為標準,估量物品的輕重。以此使學生初步掌握估量的方法,以選定的標準去比較。最后通過說出生活中比1克輕的物品,進一步鞏固對1克的認識!酒肺: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找一找等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質量的輕重,明確“克”用于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同時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3.認識“千克”。

              (1)做一做,初步感知千克。

             、俪鍪纠2大桶洗衣液和一箱蘋果的實物圖。

             、谝龑W生認真觀察,了解關于它們輕重的信息。

             、鄱嗾堃恍⿲W生來提一提這兩樣物品,談談自己的感受。

              ④師生小結: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也可以用符號“kg”來表示。教師板書:千克(kg)。

              (2)算一算,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俳處煶鍪2袋鹽,每袋500克,學生算出一共有多重。預設1:1000克 ;預設2:1千克。

              ②教師小結:對,1千克等于1000克。板書:1千克=1000克。

              (3)掂一掂,體驗1千克有多重。

             、傩〗M活動:每一位同學用手掂一掂老師準備好的2袋鹽,在心里記住它的質量。在老師準備的其他物品中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看誰找得準。

              ②交流找法: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找的。

              ③操作比較:小組內每個同學輪流一手拿著1克的物品,一手拿著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比一比,說說自己的感受。

              (4)游戲:猜一猜。

              出示一物體,教師知道它的準確質量,讓學生猜一猜。在猜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猜的數據運用“重一些”“重得多”“輕一些”“輕得多”來進行提示。并適當請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猜的,引導學生運用參照物對比著來猜物體的`質量,提高估量的準確性。誰猜中了,就將物品獎給誰。

              【品析:在學生認識克的基礎上,通過做一做、算一算、掂一掂等操作活動,讓學生自主發(fā)現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具體感知1千克的實際質量,并將它與熟悉的物品質量聯系起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

              4.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

              (1)認識盤秤。

              ①課件出示盤秤,教師介紹盤秤的名稱。讓學生觀察,并找找盤秤的單位。

             、谡n件演示盤秤上放入1千克洗衣粉,指針指向1,讓學生認一認有多重。還可以變換幾種質量讓學生加以辨認。

              (2)認識彈簧秤。

             、僬n件出示彈簧秤,教師介紹彈簧秤的名稱。讓學生觀察,并找找彈簧秤的單位。

             、谡n件出示彈簧秤掛上5個一袋的西紅柿,指針指向1,讓學生認一認是多重,有幾個。

             、圻@個彈簧秤最多可以稱幾千克的物品?你是怎樣想的?

              (3)認識體重秤。

             、僬n件出示體重秤,教師介紹體重秤的名稱。讓學生觀察,并找找體重秤的單位。

             、谡n件演示一個學生稱體重時,指針指向20和25之間的23處,教師引導學生正確讀出該生的體重。

             、弁ㄟ^對三種秤的觀察,你發(fā)現在測量時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

              【品析:讓學生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了解不同的秤稱物體的方法,逐漸豐富對1千克的感知,使他們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進一步加強直觀感受,深化對千克的認識。】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質疑: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約有1克重,哪些物品有1千克重?

              學生列舉交流,比如1個2分硬幣、1;ㄉ、2粒黃豆等大約有1克重;2瓶500毫升的礦泉水、1升大瓶可樂、16個雞蛋、4袋牛奶等大約有1千克重。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這節(jié)課我們不但認識了質量單位克與千克,還知道了這兩個質量單位之間的關系。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教材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質量觀念,教材的安排是分兩個課時認識克和千克的。由于這一節(jié)是學習質量單位的開始,學生雖然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質量單位又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使學生建立正確的質量觀念,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著力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活動,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感知體驗,切實讓學生建立質量觀念。

              我的反思:

              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的認識

              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g)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單位。

              ↓ ↓

              1個2分硬幣約重1克 2袋鹽約重1千克

              ↓ ↓

              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天平來稱 比較重的物品常用秤來稱

              第2課時 解 決 問 題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104頁例3、“做一做”及第106頁練習二十的第9題。

              內容簡析

              例3 安排了解決問題的內容,意在鞏固學生已經建立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量能力。題目要求比較簡單,但越簡單可能越覺得無從下手,要引導學生轉到對蘋果個數的關注上,由此喚起學生已有的稱量的經驗。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感受質量單位,建立千克與克的質量觀念,牢固掌握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2.學生在實踐、觀察和推算的活動中,能夠根據物體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量能力。

              3.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通過估量解決問題。靈活運用估量的方法解決問題,形成估量策略。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學生應用已學的質量單位的知識,通過估量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鞏固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而且培養(yǎng)學生的估量意識,幫助學生積累估量的經驗,形成估量策略。

              2.本課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與他人合作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

              猜謎語法:衣服有綠又有紅,味道酸酸又甜甜,多多和它做朋友,小臉紅紅人人愛。猜一猜這是什么水果?(蘋果)大家經常吃蘋果,蘋果有大有小,誰能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老師這里有20個蘋果,大家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

              【品析:猜謎語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老師借著學生的興奮情緒,提出估計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的問題,為新授做好了引導!

              實踐體驗法:老師帶來幾個蘋果,它們有大有小,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掂一掂,估計幾個蘋果大約有1千克。學生用手掂一掂蘋果,交流蘋果的輕重大小,估計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然后教師出示例題3: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進入新課教學之中。

              【品析:學生積極參與實踐體驗法,通過討論交流,確認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為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1)對比自己熟悉的物品質量,估一估1千克蘋果的個數。

              (2)學生匯報。

              2.稱一稱。

              (1)小組活動:稱1千克蘋果并數一數個數。

              (2)匯報各小組稱重的結果,教師記錄。

              (3)觀察記錄的數據,從數量上發(fā)現規(guī)律。

              (4)討論:同樣都是1千克蘋果,為什么稱出的個數會不一樣呢?

              【品析:在本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先估再稱”這個有效的學習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活動代替老師的講解,全班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通過估計1千克蘋果大約有多少個,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量意識,又滲透了辨證思想的啟蒙教育!

              3.提出問題。

              (1)出示例3: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

              (2)學生讀題后匯報發(fā)現的信息。

              (3)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估量。通過“知道了什么?”環(huán)節(jié)理解教學,注意突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估計。

              師:要想知道20個蘋果大約有多重,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去估量?

              預設一:

              生:估一估每個蘋果有多重,再算出20個蘋果的質量。

              師:這是一種辦法。你估計一下一個蘋果有多重?

              生:200克。

              師:那20個蘋果就有20個200克。你認為計算起來怎么樣?

              生:用加法算比較麻煩。

              師:那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預設二:

              生:先估一估1千克有幾個蘋果。

              師: 以你的生活經驗,1千克一般有幾個蘋果?

              生:5個。

              師:那就可以每5個蘋果放一堆。(用電子筆將5個蘋果圈一圈。)這樣的話,就是求什么?

              生:20里面有幾個5?

              4.解決問題。

              (1)通過閱讀“怎樣解答?”兩個學生的對話,突出了估計的方法,即運用前面建立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作標準估出結果。同時,通過答案的文字呈現突出了估計的標準。

              (2)引導學生按蘋果大小的不同列式推理出20個蘋果大約重多少千克。

              (3)分組解決問題。

              第一、二兩組解決如果蘋果1千克4個,20個大約重多少千克;第三、四兩組解決如果蘋果1千克5個,20個大約重多少千克。

              (4)匯報交流。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1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fā)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學習數對的含義,以及用數對在方格圖上確定位置,學生在以前已經學習了類似“第幾”“第幾排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在方向或平面上的位置,初步獲得了用自然數表示位置的經驗。本課主要對這種經驗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數對來表示位置,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提高抽象思維能力。數對能幫助學生初步建立二維空間的表象,架起數與形間的橋梁,初步滲透數形結合及坐標思想,這也是學生以后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的重要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知道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guī)則;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經歷用數對描述實際物體的位置到用數對描述方格圖上點的位置的抽象過程,知道數對與方格圖上點的對應,逐步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豐富對現實空間和平面圖形的認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感受數對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體會數學文化的價值,拓寬知識視野,激發(fā)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理解并掌握數對的含義,理解用數對描述方格圖上點的位置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用自己的方法確定位置

              1。談話:仔細觀察這一張座位圖,你知道小紅的位置在哪里嗎?

              2。交流: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確定小紅的位置。

              3。設疑:為什么同一個位置,說法卻不一樣呢?引發(fā)學生對已有的確定位置的方法進行質疑。

              4。揭題:怎樣才能統一、正確、簡明地確定小紅的位置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確定位置。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小紅的位置,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已有的描述物體位置的經驗,學生的描述可能比較簡練但不夠準確,可能比較準確但不夠簡練,通過學生之間互動交流,使他們認識到這些表示方法的優(yōu)點和不足,產生用統一、簡明的方式來確定位置的需求!

              二、用列與行的方法確定位置

              1。認識列和行的概念。

              談話:像這樣排列時,一般用“列”和“行”來確定位置。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呢?

              交流:哪兒是第一列,哪兒是第一行呢?

              講授:一般確定第幾列從左往右數,確定第幾行從前往后數。

              2。用列和行確定位置。

              表示:小紅的位置,你能用第幾列第幾行確定嗎?讓學生嘗試用第幾列第幾行進行描述。

              簡化:為了研究方便,還可以把這張座位圖簡化成點子圖,小紅位置所在的點,我們用A表示。

              運用:這兒還有兩個點,B、C,也能用第幾列第幾行說出它們的位置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建立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確定位置的規(guī)則,并觀察從座位圖到點子圖的變化過程,感受到用“列與行的方法”確定位置的統一性和準確性。這一板塊也是學習在方格圖上確定一個點位置的必要過渡環(huán)節(jié)!

              三、用數對的方法確定位置

              1。初步認識數對。

              談話:第幾列第幾行,讓我們確定位置有了統一的說法。不過數學還追求簡明,像第4列第2行,能否寫得再簡明些呢?

              比較:比較一下,這些方法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交流:學生在交流想法的過程中,初步感受用數對表示位置方法的基本含義。

              講授:介紹數對的寫法。

              運用:這兩個位置,用數對來表示,你能試著寫一寫嗎?并交流寫法。

              2。及時練習。

              談話:學會了用數對表示點的位置,那根據數對,你能找到對應的點嗎?

              交流:生介紹找到兩個點的過程。

              感悟:在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數對的含義和思想,掌握數對的寫法。

              【設計意圖:根據數學的簡明性特點和符號化特點,自主探索更簡捷的表示方法,讓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以盡情釋放。在此基礎上提升到“數對”的方法上,使學生更加充分感受用數對確定位置的簡明性,同時也體驗到數對的意義!

              四、用數對的方法在方格圖上確定位置

              1。根據方格圖上的點說出數對。

              談話:剛剛我們在點子圖上研究了數對,如果在我們熟悉的方格紙上,你能用數對表示出這個點的位置嗎?

              交流:如果這就是學校的平面圖,你還能用數對說出其他景點的位置嗎?

              感悟:在方格圖上用數對的.方法確定位置,首先要確定什么?

              2。根據數對在方格圖上找到對應點。

              談話:在方格圖上,你還能根據數對找到對應的點嗎?這兒有三個數對,請找到對應的點并標上數對,邊找邊思考,你發(fā)現了什么?

              交流:在你描點的過程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延伸:根據這一個發(fā)現,想一想,同一列上的數對又有怎樣的特點?

              總結:看來數對不僅能表示出點的位置,還能反映出點和點之間的位置關系。

              3。根據圖形特點在方格圖上選擇數對。

              談話:如果順次連結這些點,就圍成了一個三角形。如果再確定一個D點,圍成一個平行四邊形,D點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多少呢?

              交流:學生介紹選擇數對的過程。

              感悟:看得出,同學們對數對又有了新的認識。圖形的特征可以反映在數對中,數對的特點也能通過圖形來體現。

              【設計意圖:本課有兩大主線貫穿始終,一是圖例的抽象和演變,二是是確定位置的方法。兩大主線的層層遞進與發(fā)展,充分展現了本課的數學知識和思想的產生與發(fā)展過程。在方格圖上用數對確定位置,不僅關注了數對方法的運用,還關注了在方格圖用數對確定位置的背景,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圖形與數對的聯系,最重要的是學生真正親身經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悟了最基本的數學思想!

              五、用數對的思想確定位置

              談話:其實類似這樣的現象生活中非常多見,比如下棋時確定棋子的位置。(向學生介紹國際象棋的走法。)

              延伸:用經緯線描述地球上各點的位置(介紹北京的位置等)。

              總結:同學們,數對真是簡單而又神奇,這數對究竟是誰發(fā)明的呢?介紹數對發(fā)明的背景。

              【設計意圖:學生掌握了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為了幫助學生建立數對的思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對思想(國際象棋)”和介紹“地球上經緯線知識”兩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感悟了“數對思想”的價值。在此基礎上,再向學生介紹數對產生的背景,促發(fā)學生學會思考,做一個“思想者”。】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復習。

              復習課不好上,提起做練習,同學就苦悶的不得了。有沒有方法讓同學在復習課中也感受到快樂呢?心中有了這個想法,我就將課定位為“快樂除法。”

              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系列活動,讓同學自主參與除法練習,體驗除法計算的意義和價值;

              2.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提高同學的計算能力和區(qū)分能力;

              3.通過整理《除法表》培養(yǎng)同學的歸納整理與應用能力。

              定下了教學目標,我進行了第一次公開課教案,過程為:

              1.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讓同學了解學好除法的意義;

              2.除法接龍:讓同學進行除法計算能力的初步檢測,并交流提高能力的方法,使同學發(fā)生向上的動力;

              3.合作計算:4人小組合作完成81道表內除法算式題。

              4.合作整理:4人小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

              5.應用提高:結合同學的學習,為同學提供應用的時空。

              自我感覺預設得很完美。當我做好教學準備興沖沖的走進教室,卻是灰溜溜的走出來。一堂課足足花了51分鐘,同學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他們忙亂而不得法,個個喜笑顏開,何來快樂可言?“問題究竟出在哪?”冷靜的.考慮一下,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設計脫離了同學的實際水平,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內除法算式,要求太高了,簡直是為求同學的活動而活動,假!

              有了一次失敗的教訓,我在選擇教法和學法時,更多地考慮同學學習中的體驗,更多地引進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和交流。既然81道算式對于小朋友來說很多很多,我就讓他們感受到多,問同學又什么好方法來把這么多的算式進行有效的整理。把主動權交給同學,相信他們能想到好方法來達到最優(yōu)的效果。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4

              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初步理解筆算減法中驗算的算理。

              2.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ǘ┠芰τ柧汓c

              1.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有序思維能力。

              2.通過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和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教學要求:

              使學生認識到驗算的重要性,學會用加法驗算減法,培養(yǎng)認真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到驗算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學會用加法驗算減法,培養(yǎng)認真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步驟:

              一、復習

              1.把下面減法算式改寫成加法算式。

             。1)15—3 = 8()+()=()

             。2)42—30=12()+()=()

              2.按課本上面:“如果把例3里的差和減數加起來,結果怎樣?算算看!

              用豎式計算:1230—425 805 + 425

              指定二名同學板演,其余同學在下面列式計算。

              做后,引導學生觀察兩道復習題,并說說加法和減法算式中各部分數之間的關系,由此導入新課。

              二、新授

              1.教師將上述兩題豎式中相同部分用線連起來如下:

              在學生觀察、討論的`基礎上,得出如下結論:“差和減數相加,結果等于被減數!蔽覀冇谩安詈蜏p數相加的方法,可以驗算減法。”

              教師說明:為了保證計算的正確,不僅要掌握計算法則,認真計算,還要學會驗算方法,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

              教師板書課題:減法的驗算。

              2.教學例4。

             。1)出示:4736 — 826 =

              指名用豎式演算,然后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驗算。全班學生計算并驗算。

             。2)利用學生的板演,指名講計算過程。(數位要對齊,從低位減起,百位不夠減,從千位退1作10,百位17減8得9,千位剩3。)

             。3)正驗算是否正確,看差與減數相加是否等于被減數。

              教師還要指出:如果題目沒要求驗算,為了簡便,也可以不另寫驗算的豎式,就用原來的豎式驗算。驗算時也是把差和減數加起來看得數是否等于被減數。

              可以讓學生看看原來的豎式,從下往上,由學生口述:個位0加6得6,十位1加2得3,百位9加8得17,千位是進上的1加3得4。

              板書如下:

              3.小結: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可以驗算減法。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齊讀驗算的方法。

              做課本“做一做”和習題第1 — 3題。

              四、課堂練習

              練習二十五第5 — 7題。

              五、課后練習

              練習二十五第8、9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5

              教學內容: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進位),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退位),問題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加減法估算。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能力點:

              1.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

              5.培養(yǎng)他們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德育點:

              1.使學生知道數學問題的提出是有現實意義的,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2.鼓勵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3.結合課本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1.兩位數加兩位數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協作等手段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對學生進行公德教育。

              教學重點: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計算方法,能運用多種方法正確計算。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學校決定組織我們二年級的小朋友去參觀博物館,出示圖。4個班的同學只給了兩輛車,每輛車只準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大家估算一下哪兩個班可以合成一輛車呢?(小組交流)

              匯報不同的乘車方法。

              師:有這么多的方法,我們如何驗證呢?(把兩個班的人數加起來看看是否超過70人)

              二、自主探究:

              1.驗證二(1)和二(2)班的同學能否乘一輛車。小組合作,也可以請小棒來幫忙。學生匯報:(1)用口算30+30=60,60+6=66沒有超過70,可以兩個班合乘一輛車。

              (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兩個班可以和乘一輛車。(3)用小棒,先擺3捆6根,再擺3捆,合起來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兩個班合乘一輛車。

             。4)我使用豎式計算的,個位6+0=6,在個位寫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寫6,所以等于66。

              你認為哪一種方法又快又準確?

              2.用你喜歡的方法驗證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輛車。選出比較快的人,說一說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豎式計算應注意什么?(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的數寫在個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數寫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運用:

              1.計算下面各題。

              59+40=20+67=24+63=46+53=

              62+17=35+24=3+84=43+40=

              2.數學醫(yī)院:

              17+20=19 50+26=42+3=72

              1 7 5 04 2

              + 2 + 2 6 +3 0

              1 9 7 67 2

              3.老師有一位鄰居小明非常喜歡運動,媽媽給他買了一雙跑鞋、一個足球共用多少錢呢?一身運動服又用多少錢?

              4. 3 74 5

              + 2?+?4

              5 97 9

              開放題:3 6

              + 6 3你能寫出幾個象這樣的算式。

              9 9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2.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加法。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加法。

              教學難點: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計算:36+21=23+75 56+30 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計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學生試算。交流算法。

              2.擺小棒:小組說擺法。問: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單根還剩幾根?整捆的有幾捆?合起來是多少?

              3.怎樣列豎式?要注意什么?從哪一位加起?6+5超過了10怎么辦?師:我們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寫上一個小小的“1”字表示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在加十位時不要忘記加上這個1,也可以從這個1加起。

              4.比較36+21與36+35有什么不同?

              5.計算46+24,試算,可以借助于小棒。個位的0可不可以不寫,為什么?

              6、小組合作討論: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你認為還應該提醒同學們什么問題?

              三、拓展運用:

              1.“做一做”,圖中有什么信息?根據信息提出問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03-01

            數學下冊教案03-16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11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02-16

            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02-07

            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08-26

            二年級下冊數學的教案03-06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01-04

            數學二年級人教版下冊教案02-24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