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生寫作心理探析
寫作心理是指從事寫作活動時表現(xiàn)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從中學生寫作實際來看,寫作心理因素包括動機、興趣、觀察、想像、思維等。它們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本文主要闡述學生寫作的心理特點以及指導作文的心理特點。
教師只有認識寫作的個性心理特征,自覺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心理能力,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學生寫作心理特點概述
學生寫作的心理特點,是指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心理的本質情況和一般趨勢。它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而變化,而且同一年齡段的學生在寫作的興趣、動機、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
1.學生寫作的年齡特征和心理需求
中學生在寫作方面表現(xiàn)的心理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在三個不同的年齡階段上有不同的心理需求。
一是開放期,大致從初一到初二上學期。這個階段,學生年齡十二三歲,囿于生活范圍和認識水平,作文在內容和手法上雖比小學有明顯長進,但仍保留著小學作文的某些明顯特點。如他們觀察事物較膚淺,頭腦中積存多的是事物的表象,表達雖日趨生動,但往往局限于事物外在形象的描繪,缺少對事物本質特征的揭示和畫龍點睛的議論筆墨。這個時期,他們既活潑開朗,稚氣十足,又大膽、熱情、純真,思想十分活躍,寫出的文章也樂意給老師看,最大的特點是善于模仿,喜歡想像。因此,寫作練習的方式宜靈活多樣,可以練習仿寫、改寫、擴寫等,以發(fā)揮這方面的優(yōu)勢。
二是閉鎖期,大致從初二下學期到高一上學期。這個時期,學生的年齡十四五歲,身體的成長進入第二高峰(第一高峰從出生到一歲左右)。身體的成長、智力的發(fā)展、認識能力的增強,使他們產生了強烈的自主要求,開始變得“深思熟慮”了。他們已不滿足于一般的命題作文。由于生理、心理上的日趨成熟,他們希望擺脫大人的束縛,常喜歡獨自寫日記、書信,寫一些有關理想、志向、生活、友誼的隨筆、雜感,對議論文的寫作開始產生興趣,也能見事議理,談出個人的見解。這個時期,他們樂意寫一些立意深刻的東西。因此,寫作練習應有表達的深度,多寫一些富有哲理的文章,以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
三是“斷乳期”,大致從高一下學期至高三。這個時期,他們十七八歲,身心的發(fā)展比較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心理上的“斷乳”,成長為青年了。他們在心理上表現(xiàn)出鮮明的獨立性和成人感,思維方式也由“經驗型”向“理論型”急劇轉化。他們開始以自己特有的觀點、態(tài)度體驗生活,探索人生道路,課外閱讀范圍更廣,喜歡評論國內外大事。他們關心文藝動態(tài),爭論電影、電視、小說,評說影星、球星,關注世界風云──很有點“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氣概。這正是培養(yǎng)、提高議論能力的時機。因此,寫作范圍可以更廣泛,氣魄更大些,內容要求應具有一定的深度,以滿足他們的寫作欲望。
2.學生的寫作動機
學生的寫作動機是寫作心理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學生的寫作動機與其對寫作的興趣和對生活的認識有直接關系。就學生的寫作心理來看,形成寫作動機的因素較為復雜。一般來說,中學生的寫作動機有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是能認識到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則是作文的源泉;寫作能力是我們生活、學習、工作必需的基本技能,應當在中學階段認真訓練,力求掌握。這部分學生對寫作有濃厚的興趣。另一種是部分學生單純把作文當做一種人際交往的手段和抒發(fā)感情的方式。他們認為練習寫作,學會寫信,可以借書信與同學、親友交往,或者隨時寫日記、見聞,來抒發(fā)內心的歡樂、苦悶等情感。第三種是寫作動機模糊,嫌作文費時、麻煩,常因無話可說或駕馭材料困難而視作文為苦差事,甚至認為作文可以胡亂編造,或者拼湊幾段,完成了事。還有一種是認為作文無用,寫不寫關系不大,作文寫得如何,對將來生活、學習、工作影響不大,因此不重視作文,更不想主動練筆。
3.學生對寫作的情感態(tài)度
出于不同的寫作動機,中學生對寫作的情感態(tài)度有以下四類。第一類是喜歡寫作,興趣濃厚,寫作態(tài)度嚴肅認真,堅持練筆,有進取創(chuàng)新精神。第二類是對寫作有一定的興趣,能按寫作要求去練筆,但往往有忽冷忽熱的表現(xiàn),有時因作文寫得不理想而情緒低落,對寫作缺少持久而穩(wěn)定的熱情。第三類是對寫作情感淡漠,態(tài)度敷衍,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寫作時苦于“無米下鍋”,只好東拼西湊,以能應付過關而心安理得。第四類是厭惡寫作,對寫作頭痛,欲罷不能,如重負在身,不得已而為之,甚至想方設法逃避。
二、學生寫作心理與其他語文活動心理的差異
1.寫作與閱讀的不同心理特點
閱讀的一般心理過程是:先感知具體的文字材料,進而由文字材料進行再造想像,使其反映的事物在頭腦里復活起來,再對這些事物及其聯(lián)系進行思索、消化,以認識其體現(xiàn)的思想感情以及文字技巧。而寫作的心理活動則與此相反:首先審視寫作命題或提供的材料以確定文章中心;繼而依據(jù)中心來搜尋記憶倉庫中的有關材料,然后對這些材料進行思考加工,去粗取精;最后,才考慮用相應的形式具體表述。其心理過程和閱讀呈逆反方向發(fā)展。
2.寫作與口頭表達的不同心理特點
口頭表達因為是處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聽者就在眼前,往往可以借助表情、動作、音色、語調等輔助手段,既可以采用語言的簡縮形式,也可以將沒說明白的內容重復一遍,因而口頭表達比較隨便。然而,寫作雖然可以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它不能用聲調和表情幫助表達,也不允許重復。它向學生提出了比口頭表達更高更嚴的要求──學生寫作必須帶有更多的規(guī)范性:審題、立意、布局、謀篇、遣詞造句都必須深入思考,仔細推敲,因而學生寫作比口頭表達更要嚴肅認真。
三、優(yōu)生寫作心理特點
優(yōu)生在寫作過程中表現(xiàn)出以下明顯的心理特點。
1.興趣濃厚,充滿信心
優(yōu)生喜歡寫作,盼望上作文課。作文課上情緒好,興致高,精力集中,對于寫好作文充滿信心,常流露出躍躍欲試的表情和成功的喜悅。一名優(yōu)生在同教師交談時說:“一周的課,我最喜歡的是作文課,不管是指導課還是講評課,我常常沉浸在異常興奮之中。有人說作文是苦差事,而我卻認為苦中有無窮的樂趣。我堅信勤練筆,就會不斷提高,而且對寫好每篇作文總是充滿自信的!
2.動機明確,富有創(chuàng)造
優(yōu)生對作文有明確的動機,堅持自覺練筆,富有進取、創(chuàng)造精神。寫作中,他們不滿足現(xiàn)有的構思,而是用心尋找最優(yōu)化方案。一名優(yōu)生寫自命題作文,內容反映由于父母對子女理解不夠,只想望子成龍、考入大學,結果過多地包辦限制,引起子女的反感。開始,她擬好了題目:《媽媽的苦心》,但覺得太直,不能引人深思,隨后改成《兩代人》,又覺得太大。她反復思考:為什么父母不理解我們呢?兩代人之間似乎被什么東西擋住了,使彼此之間有了隔膜。她腦子里閃過的是一堵無形的墻將兩代人的思想隔開。于是,她將題目改為《墻》,形象、含蓄地反映了要消除兩代人的思想、感情上隔膜的愿望,運用了特征遷移,表現(xiàn)出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3.及時反饋,自變更新
優(yōu)生對于教師的指導或評講及時反饋,善于領會教師的指導意圖并付諸寫作實踐。教師或同學指出作文的不足,能盡快找出原因,糾正得力。自變更新,不固執(zhí)己見,能從善如流,通過再認識,主動發(fā)現(xiàn)個人原有認識中的不正確成分,從而加以更新。優(yōu)生有寫“作文后記”或“作文追記”的習慣,借此主動自我評價,以求更新。一次交換評改作文,一名學生對作文《時勢造英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啟示》寫了如下評語:“對材料(胡服騎射)敘述詳細,語句流暢,但全文的觀點和所引用的材料之間缺少有機的聯(lián)系!痹u改后,習作者寫了“作文追記”:“經過評改,我以為評改的意見中肯,切中作文的毛病。寫完作文,我似乎也覺察到了這一點,再讀作文,有豁然開朗之感:材料與觀點的統(tǒng)一是作文的基本原則,必須時時注意!蓖瑫r將作文進行了認真修改。
4.呈開放狀態(tài)
優(yōu)生作文從不遮遮掩掩,草稿和作文本常攤在桌上,別人要看他們的習作,便慨然應允,因而優(yōu)生的作文讀者面很寬:初稿剛寫成,就有同學借閱;修改草稿時,水平相近的同學又樂于互相切磋;經過教師品評,又在班里推薦,于是讀者擴大到全班,有時會傳入別班,甚至全校。這種開放狀態(tài),不僅使習作者得到多方面的反饋信息,得到啟發(fā)與教益,而且會使他們對寫作信心倍增。
優(yōu)生總是這樣信心十足地、一絲不茍地寫作,進行著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在整個寫作過程中,他們的情緒一般都是亢奮、樂觀而積極的。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中,當然容易寫出好的習作。
四、差生寫作心理特點
差生的作文心理有如下特點。
1.興趣淡薄,常為“無米下鍋”而苦惱
差生幾乎沒有對作文有興趣的。由于教師講課缺乏感染力,造成學生對語文課以至對寫作缺乏興趣;或者由于教師作文指導不得法,學生對寫作的甘苦體會不深,使之對作文興趣淡薄。因此,他們很少考慮積累材料,不善于從日常生活和課外閱讀中廣泛搜集寫作材料,作文時,常為“無米下鍋”而苦惱。不少差生見了作文就怕,想起作文就愁,以至完全喪失了對寫作的興趣。
針對這種情況,有經驗的教師很注意引導他們熟記一些警句格言,背誦一些精彩語段,寫觀察日記,編論據(jù)手冊。他們一旦用自己的“米”做成飯,寫作興趣便會日漸濃厚。
2.缺乏寫作欲望和自信
沒有寫作欲望和缺乏自信心是差生寫作中
[1] [2] 下一頁
表現(xiàn)出來的又一心理障礙。差生對自己多次接觸的事物偶爾也會產生寫作欲望,但力不從心,隨之自嘆文字功底差,甚至認為自己沒有寫作天賦。自信心的喪失,使偶爾產生的寫作欲望也自生自滅。有一差生寫小論文缺乏信心,遲遲不動筆。經過談心啟發(fā),幫助提煉材料,確立中心,列提綱,終于寫成了小論文《我在游泳中懂得了這個道理》,并在全班交流獲得好評。實踐證明,對差生缺乏自信心的心理特點,適時幫助,熱情鼓勵,往往能奏效。
3.意志力弱,沒有養(yǎng)成好的寫作習慣
差生無論在觀察生活、積累材料方面還是在課外練筆方面都缺乏持久性。一曝十寒、忽冷忽熱是他們的通病,即使一篇文章,也是草率從事或虎頭蛇尾,明顯地表現(xiàn)出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點。他們也準備了課外練筆本,但多是有始無終。動筆寫作,不列提綱,認為麻煩;作文完成,從不檢查、修改,也不愿意寫“作文后記”,及時總結。這些不僅反映出他們的意志品質比較差,也說明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善于誘發(fā)開導,立規(guī)成習,在寫作的實踐中,逐漸培養(yǎng)頑強的意志力,養(yǎng)成好的習慣。
4.呈封閉狀態(tài)
作文長期處于較低水平,造成了差生的自卑心理。他們寫作時總是遮遮掩掩,寫好之后也從不拿給同學看,教師成了他們作文的惟一讀者。當然,他們輕易也不看別人的作文,這并非不愿學習別人的長處,而是怕別人以看他們的作文來作為交換條件。因而,他們的習作活動基本處于封閉狀態(tài)。如果教師讓他們在“作文后記”中談談對自己的作文的看法,他們往往給自己的文章貼幾條標簽而沒有具體分析;提到優(yōu)點,即使是確實存在的,也多是羞羞答答。針對這種情況,應有意識引導他們對自己的作文和寫作心理進行評價,方法可以是師生交談,亦可給題目作文。通過自我評價,會使他們明確方向,克服缺點,不斷前進。
(中國特級教師文庫《語文教學藝術與思想》第二輯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