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基本課文”的幾點認識
《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本)》規(guī)定了初中語文課本中的100篇基本課文, 《九年制義務教育初 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規(guī)定了108篇(首)基本課文。從近幾年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來看, 規(guī)定基本 課文確實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這是不可否認的。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形勢的發(fā)展,特別是初中語文教學改革 的深入,規(guī)定初中語文基本課文已產生一些消極影響。
一、基本課文的組合存在一些弱點。
作為整個初中語文的基本課文,應形成一個較為完美的組合,教師才好教,學生才好學。不管是前100篇還 是后108篇基本課文,在文言與白話、文章與文學、漢語作品與翻譯作品等組合方面,是較為理想的。但在以下 兩個組合方面,卻顯出一些弱點。
(一)在反映古代、現(xiàn)代和當代生活方面,組合不當。
基本課文既要反映古代生活,也要反映現(xiàn)代和當代生活!毒拍炅x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 試用)》中指出:“要重視選取反映建國以來的社會生活和時代精神的現(xiàn)代文!痹谇100 篇基本課文中,除 反映國外生活的11篇文章外,另89篇中,反映辛亥革命前生活的為23篇,辛亥革命至建國時的為38篇,反映建 國以后生活的只有28篇。在后108篇基本課文中,除去反映國外生活的9篇外,另99篇中,寫辛亥革命前生活的 為37篇,寫辛亥革命至建國時生活的是42篇,寫建國后生活的是20篇,約占20%。從統(tǒng)計中可以看出,基本課 文中反映建國以來生活的課文所占比例過小。
(二)在訓練功能方面,組合時的層次性、系統(tǒng)性不強。
不管是訓練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還是訓練小說、散文、詩歌、戲。▽嶋H是劇本),基本課文應體 現(xiàn)出分層次、成系統(tǒng)的組合功能,不能成為彼此不相干的、雜亂無章的大雜燴。細究前100 篇基本課文或是后 108篇基本課文,發(fā)現(xiàn)它們在訓練功能方面,層次性、 系統(tǒng)性不強。如劇本類的基本課文,前100 篇中是《〈 白毛女〉選場》《〈龍須溝〉選場》,后108 篇中將《〈龍須溝〉選場》改為《陳毅市長》(第五場)。以上 所選的都是屬于多幕劇,而教材在介紹戲劇知識時提到了獨幕劇、喜劇、舞劇等知識,如將其中一篇換成另一 類的,層次性、系統(tǒng)性就強一點了。又如,基本課文中有10多篇說明文,都是屬于事物說明文或事理說明文, 程序性說明文沒有一篇,明顯地表現(xiàn)出訓練功能的不全。
二、基本課文中易于學生寫作時模仿的文章較少。
初中語文基本課文,應體現(xiàn)兩個特色,一是利于學生閱讀訓練的需要,二是利于學生寫作時模仿、借鑒的 需要。 從總體上看, 所規(guī)定的100篇或108篇基本課文,基本體現(xiàn)了第一個特色,但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第二個特 色。
《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本)》規(guī)定,初中學生要“能寫簡單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 的應用文”!毒拍炅x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規(guī)定,學生要“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 明文、議論文和一般應用文”。從兩次大綱的規(guī)定看,除對記敘文要求不同外,對其它文體的寫作要求較低, 能寫“簡單的”“一般的”即達到要求。
從指導初中生寫作的實踐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知(閱讀范文)→仿(模仿范文)→創(chuàng)(帶一點自己的 特色)。其中,“知”是前提,如果“知”的東西太復雜,則不易他們模仿和創(chuàng)新。所以說,基本課文中,必 須有可供初中一、二、三年級學生寫各類文章時模仿的文章,這些文章從內容到形式,必須符合大綱中學生寫 作的要求,必須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不要求全部是這些課文)。但基本課文中,陽春白雪的多,下里巴人 的少,這就使學生寫作時有時缺少合適的“模特兒”。例如,教材中規(guī)定學生寫駁論文,基本課文中,前100 篇里只有一篇駁論文《“友邦驚詫”論》,這篇文章背景復雜,政治色彩濃重,既駁論點,又駁論據(jù),文末又 有補充論述,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已是不易,模仿談何容易?何況是剛學寫駁論的初二、三年級學生!后108 篇 中增加了一篇駁論文《儉以養(yǎng)德》,采用了駁論證的批駁方式,這種批駁方式,也不適合剛寫駁論文的學生模 仿。如在基本課文中,添加一篇單純駁論點或駁論據(jù)的短小駁論文,且內容貼近學生實際,則老師易教、學生 易仿了。
三、以基本課文為中考范圍影響能力培養(yǎng)。
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后,同一省市、同一地區(qū)甚至同一縣(市)的初中采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為了便于組 織初中學生畢業(yè)和升學考試,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明文規(guī)定:中考語文試卷以基本課文為范圍。在這一政策 影響下,為了追求分數(shù),有些學校出現(xiàn)了初三年級只講基本課文的現(xiàn)象,復習時也只復習初中階段的基本課文 ,系統(tǒng)的教材在畢業(yè)班那兒受到肢解,一些重要的非基本課文被拋棄,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當然,這種現(xiàn)象主要是應試教育思想造成的。但如不規(guī)定基本課文,也許不會導致出現(xiàn)以基本課文為考試范 圍的政策和只教、只復習基本課文的做法。
四、規(guī)定基本課文不能從根本上減輕學生負擔。
有人認為,規(guī)定基本課文,可以減輕學生負擔?纯锤鞯爻踔袑W生學習語文的情況,結論卻是學生語文學 習的負擔日重一日。其原因有:
(一)基本課文中可考的東西太多。一篇七八百字的基本課文,別看短,但需要掌握課文中的生字生詞、 主題結構、連貫照應,作者、體裁、背景,某個標點的用法、某個句子的妙處、某段話的理解,等等。有的答 案(并且是“標準”的)長達一二百字,學生要掌握這些,所花的時間比背下這篇課文要多得多。一學期講讀 語文的時間(除去寫作)一般只有80課時,即使只教基本課文,多數(shù)學生也不敢說“學好了”。
(二)需對基本課文進行補充。對初中一二年級而言,地方教育行政領導和學校一般主張不只考“基本課 文”,測試題在廣度、深度上有時超過教材要求,因此,教師不再拘泥于基本課文。如蘇教版初中第二冊《語 文》第二單元,編進了兩則消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港隆重舉行》 。這兩則消息的第一則是基本課文。在課后的練習中和單元“引寫”中,介紹了消息的結構,包括“標題、導 語、主體、背景、結語”,但作為課文的這兩則消息,都沒有這完整的結構,而這“結構”是考試的重點,因 此,教師從應試角度或從培養(yǎng)能力角度考慮,必須找一篇結構完整的消息讓學生學習。
五、基本課文不適應初中畢業(yè)生就業(yè)需要。
我國目前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學生(主要是農村學生)初中畢業(yè)后有很大一部分不能升學而要立即就 業(yè)。初中語文教育,既要考慮到升學學生的需要,也要考慮到就業(yè)學生的需要。作為初中語文的基本課文,也 要注意到升學學生與就業(yè)學生的需要。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大綱中規(guī)定的基本課文中,實用文的數(shù)量較少。 從準備就業(yè)的角度看,學生需要的是閱讀大量實用文和寫一般實用文的能力,但基本課文卻不能滿足這些學生 的需要。
六、基本課文捆住了教材編寫的手腳。
編寫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材,各地提出了許多意見。如有人主張不用目前采用的這種“文選”式教材,而 采用與數(shù)理化教材類似的形式——有系統(tǒng)地解說知識、訓練能力,而根據(jù)需要選入范文,讓范文作為“例題” ,為解說知識、訓練能力服務。但如此就不能把基本課文全部用作范文了,這種設想只好擱置一旁。
又如,有人主張設計一個多元語文教材體系,包括一個主系,兩個輔系。一個主系即能力訓練體系;兩個 輔系,一是以語文知識及其相關的文化常識構成的知識體系,一是以文學作品構成的文選體系。這種設計,意 欲打破以書面語言形式表意的課文為體系來編教材的模式,克服以往教材重文(文字、文學、文章)輕語(口 語)的毛病。這種教材設計者認為,文選體系的語文課本著重選取歷史上素有定評的名家名篇,同現(xiàn)代社會生 活之間有著較大的時差,使課本難以擺脫滯后于現(xiàn)代生活的被動狀態(tài)。如規(guī)定基本課文,而且占了課本的大半 ,就會使這種設計者無法突出自己的教材特色。
葉圣陶先生曾明確指出:“選古今現(xiàn)成的文章作教材,這雖已成習慣,其實并不一定是好方法……最理想 的方法是依照青年的需要,從青年生活上取題材,分門別類地寫出許多文章來,代替選文。”(《關于〈國文 百八課〉》)在現(xiàn)在語文教學改革步伐加快的今天,仍規(guī)定數(shù)量較大的基本課文,難使教材編寫園地里百花齊 放。
物換星移,時過境遷,基本課文的規(guī)定已漸露一些弊端。筆者認為:在目前情況下,有必要對基本課文作 適當變動——從數(shù)量上、組合上、學習和考試要求上進一步完善。(《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 中已對《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基本課文做了較大的變動,以后又進行過微調。這是正確的。) 在以后條件成熟時可以取消基本課文的規(guī)定,而且這是主要的、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