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孝莊秘史有感——孝莊太后下嫁及其相關(guān)考證!
前 言
這個有關(guān)清朝祖宗和社稷的重要問題,不幸許久以來被人寫的泛濫。史學家和文學家各自傾其全力,使得問題愈發(fā)撲朔迷離,我寫這個題目,想不受影響都難;經(jīng)過年余的努力,勉強可以做到。年初,孟森先生的論文面世,前輩學者的心血,使我欣慰之余不免慚愧遺憾。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孟先生并沒有把話說完,這給了我得以繼續(xù)補充的機會,我必須珍惜。
1)勢均力敵的較量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清太宗皇太極崩。其實說暴斃比較恰當一些!肚迨犯濉份d:“是夕,亥時,無疾崩!币粋白天并未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征兆的五十二歲男人,到了晚上亥時(21-23點)會突然死去,這未免太蹊蹺了,也應(yīng)該列入國初的疑案之一。不過本文無暇兼顧,留待日后細考。
關(guān)于皇位的繼承問題,當時最有發(fā)言權(quán)的共有六人: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
代善是努爾哈赤的長子、皇太極的哥哥,資歷老,地位高。并且身為兩紅旗旗主。雖然早已不過問朝政,但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最有發(fā)言權(quán)。他的意見足以左右世態(tài)的發(fā)展。
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的侄子,鑲藍旗旗主,雖然皇位與他無緣,但對各派影響重大,他是天平的執(zhí)掌者,力量的傾斜取決于他會傾向哪一方。
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兩黃旗的旗主,時年三十四歲,戰(zhàn)功赫赫。天聰六年晉和碩貝勒(大貝勒),崇德元年封肅親王,掌管戶部,和幾位叔叔已是平輩;侍珮O昔年為加強中央集權(quán),把原屬于莽古爾泰的正藍旗奪到了自己手中,形成以兩黃旗和正藍旗為核心的皇權(quán)勢力。豪格實際上已經(jīng)是三旗旗主,加之身為皇太極長子,繼承皇位的可能性最大。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比豪格小三歲,但戰(zhàn)功更為顯赫,兼文武雙全。孟心史先生在《清代史》中說:“清朝入關(guān)創(chuàng)業(yè),為多爾袞一手所為。”并不為過。其時多爾袞掌管兩白旗,并有兩個同母兄弟阿濟格和多鐸為堅強后盾,甚至連正紅旗、正藍旗和鑲藍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支持多爾袞,使他成為最有威脅力的皇位競爭者。
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多爾袞兄弟三人的生母阿巴亥,也就是史書中所稱的努爾哈赤“大妃”。《高皇帝實錄》言大妃:
饒豐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為國亂,頒遺言于諸王曰“吾終必令殉之。”諸王以帝遺言告后,后支吾不從。
《高皇帝實錄》修于乾隆朝,正值篡改史實的高峰期,我始終疑惑其真實性。近讀天聰九年撰《武皇帝實錄》,發(fā)現(xiàn)其中保存了較多真相。
“實錄”中接“后支吾不從”句下云:
諸王曰:“先帝有名,雖欲不從,不可得也。”后遂服禮求,盡以珠寶飾之,哀謂諸王曰:“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于地下。吾二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yǎng)之。”(其時阿濟格已成年)諸王泣而對曰:“二幼弟,吾等若不忘恩,是忘父也。豈有不恩養(yǎng)之理?”于是后于十二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
大妃既豐姿,又當虎狼之年,若有外遇,羞辱宗室倒是其次。關(guān)鍵問題在于所生三子,努爾哈赤生前分給兩白之旗。其時多爾袞十五歲、多鐸十三歲。如果大妃的情人果有不軌之心,后果不堪設(shè)想。據(jù)上述記載,皇太極等矯詔逼大妃殉葬的嫌疑莫大。
大妃殉葬后,多爾袞,多鐸由太宗撫養(yǎng)宮中。對于多爾袞,皇太極既有養(yǎng)育之恩,亦有殺母之仇。令外這里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其時孝莊亦為姑母孝端皇后育于宮中,小多爾袞一歲。由此我懷疑兩人早已有染。詳情后面提及,此處不贅。
2)踢皮球大賽
多爾袞和豪格經(jīng)過十七天的激烈爭奪,廿六日,達成共識,由皇太極第九子年方六歲的福臨嗣位,年號順治。
十七天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競爭又是激烈到何種程度,現(xiàn)存的史料中沒有記載,不便亂猜測。《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九《索尼傳》中有段記載,價值頗珍貴:
太宗(皇太極)崩后五日,睿親王多爾袞詣三官廟,召索尼議冊立。索尼曰:“先帝有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是夕,圖賴詣索尼,告以定立皇子。黎明,兩黃旗大臣盟于大清門,令兩旗兵張弓挾矢,環(huán)立宮殿,率以詣崇政殿。諸王大臣列坐東西,索尼及巴圖魯鄂拜首言立皇子,睿親王令暫退。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勸睿親王即帝位,睿親王猶豫未允,豫親王曰:“若不允,當立我。我名在太祖遺詔!鳖SH王曰:“肅親王亦有名,不獨王也!薄≡ビH王又曰:“不立我,論長當立禮親王!薄《Y親王曰:“睿親王若允,我國之福。否則當立皇子。我老矣,能勝此耶?”乃定議奉世祖即位。
索尼是兩黃旗的重臣,多爾袞親自去找他征求意見,得到的回答很堅決,但是有漏洞:索尼并沒有說明非立豪格不可,按索尼話本意,只要是皇太極的兒子,哪個都行。索尼極有可能當天晚上將此事稟報了豪格,所以第二天黎明,兩黃旗派兵包圍了王公大臣議政的崇政殿,氣氛十分緊張。諸王入殿坐畢,豪格和多爾袞是競爭對手,兩人誰都不好先發(fā)話。首先挑起事端的還是索尼,他堅持立皇子,不過索尼的身份還不足以在這個重大問題上發(fā)言,所以被多爾袞喝退。這時候多鐸不甘示弱,直接提出立多爾袞,多鐸輩分大,當然有資格發(fā)言,不過身為多爾袞的親弟弟,態(tài)度如此直率未免欠托,所以多爾袞不接話茬。多鐸為人憨厚魯莽,竟然提出若不答應(yīng),就應(yīng)當立自己為皇上,理由是太祖遺詔輔政王公中有他的名字,這個理由太荒唐了,以致多爾袞不得不出言喝斥,說遺詔中不光有你的名字,還有肅親王的名字呢!巧妙地把皮球踢給豪格,想看看他的反應(yīng)。但是豪格仍然一言不發(fā),于是多鐸又說,就算不立我,論輩分應(yīng)該立禮親王。皮球傳給了代善,代善急忙表態(tài),說多爾袞要是能答應(yīng)繼承皇位,最好不過,不然,就應(yīng)該立皇子,我已經(jīng)老了,不想再卷入其中。代善的發(fā)言非常重要,首先他表明了自己絕對沒有當皇帝的野心;其次,他支持多爾袞繼位;如果多爾袞不答應(yīng),就立皇子。他同樣強調(diào)的是皇子而非豪格。這時候整體形勢對多爾袞有利,但是兩黃旗的伏兵在宮外已經(jīng)劍拔弩張,兩白旗想必也已采取了相應(yīng)的措施,但豪格本人依然不發(fā)一言。為了避免皇室火并,最佳的解決方案是雙方各退一步,既然兩黃旗和代善都已經(jīng)表明支持立皇子,只要是皇子,無論是誰,只要被選定繼承皇位,按照索尼先前的說法,雙方就都不能再起事端。豪格沒有制止索尼發(fā)言,等于默許,所以此時也不能節(jié)外生枝。多爾袞適時提出立皇六子福臨,自己和濟爾哈朗輔政,大家都無話快說。既然皇位仍歸于了太宗之子,豪格就不能再輔政,不然又成兩虎相爭之勢,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既然立福臨,多爾袞就等于已經(jīng)放棄了皇位,而豪格所代表的兩黃旗,則是勝利者。從表面上看,多爾袞受的委屈要比豪格大,實際上豪格本人是徹底的失敗者。但多爾袞一人輔政,難免大權(quán)獨攬,所以選擇和雙方關(guān)系都較為疏遠的濟爾哈朗并輔,既可牽制多爾袞,也就等同代表了豪格的利益。這步棋走得天衣無縫,誰也挑不出毛病。
'p>
3)樹欲靜而風不止'p>
順治即位第一天,多爾袞率百官在殿前宣誓:“有不秉公輔理、妄自尊大者,天地譴之!”(《清史稿》卷二百十八諸王四多爾袞卷)誰知第二天,就發(fā)生了阿達禮、碩托私議立睿親王的謀逆事件。事發(fā),兩人皆被處死。至于誰檢舉,誰下令處死,史稿中卻記載矛盾。)c2 _{0}u"V!Hx^gEWX2B7Bf^gKL66wen.COM R&%^@N%ds5sO1{@$&)
《清史稿》卷四世祖本紀一載:
丁丑,多羅郡王阿達禮、固山貝子碩托謀立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禮親王代善與多爾袞發(fā)其謀。阿達禮、碩托伏誅。
《清史稿》卷二百十八諸王四多爾袞卷載:
郡王阿達禮、貝子碩托勸王自立,王發(fā)其謀,誅阿達禮、碩托。
《清史稿》卷二百十六諸王二代善卷載:
又發(fā)貝子碩托,郡王阿達禮私議立睿親王,下法司,誅之。碩托,王次子;阿達禮,王孫也。
總不能是兩人同時發(fā)現(xiàn)的吧?以兩人的身份來看,代善先發(fā)覺的可能性要大許多,只是代善生性純厚,為何要殺自己的親骨肉?即使是多爾袞先發(fā)覺,以當時的形勢,完全沒有必要殺二人滅口。讀史至此,躊躇不得其解。
近來輾轉(zhuǎn)得到清史列傳,讀之方恍然大悟。真相之披露,事在順治十二年。
順治十二年,詔內(nèi)外大小官直言時政,吏部副理事官彭長庚、;一等子許爾安如上疏頌睿親王元功,請復(fù)爵號,修其墓,下王大臣議。鄭親王濟爾哈朗等奏,長庚言……又言:“遇奸煽惑離間君臣,于郡王阿達禮、貝子碩托私謀擁戴,乃執(zhí)大義,立置典型!辈榘⑦_禮、碩托之伏法,由謀于禮親王代善;禮親王譴諭多爾袞,言詞迫切,多爾袞懼罪及己,始行舉首。論文孝莊秘史有感——孝莊太后下嫁及其相關(guān)考證!來自WWW.66WEN.COM免費論文網(wǎng)
至此事情終于有了眉目。碩托叔侄謀于父祖之前,先跟多爾袞談過,多爾袞并未表態(tài),似是默許之意。繼而謀于父祖,代善見識厲害,得知多爾袞不表態(tài),其心軌測可疑!把栽~迫切”四字,足見事態(tài)嚴重。因為當日的協(xié)議,無論是立福臨即位還是多爾袞輔政,都是勉強達成的。豪格雖然是失敗者,但手中仍然大權(quán)在握。只要多爾袞稍有逾越,足以造成豪格舉兵的口實。代善的輩分決定了他的責任重大,必須鐵面無私,絕對維護協(xié)議,才能牽制多爾袞,約束豪格。為了避免同室操戈、兩敗俱傷的結(jié)果,惟有大義滅親。這雖是一壯舉,卻也悲慘之極。
4)福臨的入選理由
多爾袞為何選福臨即位,這是本文的重點。因為事關(guān)清朝入關(guān)后所有皇帝的宗系。我對于太后下嫁和福臨身世的疑問,也都據(jù)此而出。
《清史稿》卷二百十九諸王五載:
太宗十一子:孝莊文皇后生世祖,敏惠恭和元妃科爾沁生第八子,懿靖大貴妃阿巴海博爾濟吉特氏生襄親王穆博果爾,元妃鈕牯祿氏生洛博會,繼妃烏喇納喇氏生肅親王豪格、洛格、側(cè)妃葉赫那拉氏生承澤郡王碩塞,庶妃顏扎氏生輔國公葉布舒,庶妃納喇氏生鎮(zhèn)國公高塞,庶妃伊爾根覺羅氏生輔國公品級常舒,庶妃生鎮(zhèn)國將軍韜塞。洛格、洛博會及第八子,皆殤,無封。
十一子里面三子夭折,再去掉豪格和福臨,還剩下六子。從年齡上看,當時比福臨大的還有葉布舒(十七歲)、碩塞(十六歲)、高塞(七歲)、常舒(七歲)四子。多爾袞為何不在這五人當中選一個即位呢?我試著從各個方面來解釋這個疑點。
其一:野心假設(shè)。假設(shè)多爾袞對政權(quán)仍有野心,想獨攬朝綱。葉布舒和碩塞就自然被排除。十六、七歲的皇子即位,已經(jīng)沒有叔父攝政的必要了。豪格對此沒有異議,可見也是“雄心不死”。反對派當時的意見是只要選皇子,誰都可以。既然豪格同意,他們也不便,也沒有多余的時間去考慮其他。反對派最關(guān)心的問題是,究竟由誰來繼承皇位。是多爾袞還是皇子。
其二:嫡庶排除法。滿人對于對嫡庶之分的重視,和漢人相比毫不遜色。多爾袞和豪格既然退出了這場皇權(quán)即位戰(zhàn),那么從剩下的皇子里所選之人,地位也不能太低。最起碼也得是正宮正妃。先前我引《清史稿》中載:庶妃納喇氏生鎮(zhèn)國公高塞,庶妃伊爾根覺羅氏生輔國公品級常舒,這兩個皇子雖然都只有七歲,符合多爾袞和豪格的野心要求,但屬庶出,地位太低,不能被選為皇位繼承人。嫡庶排除法同樣適用于剛才已被我用野心排除法排除掉的葉不舒,因為他的母親庶妃顏扎氏同樣不是嫡系。碩塞之母側(cè)妃葉赫那拉氏的地位倒是符合,但他的年齡注定被多爾袞和豪格從各自的利益角度排斥出局。
現(xiàn)在還剩下兩個皇子,分別是太宗第十子韜塞和第十一子穆博果爾。論年齡都比福臨小,先談韜塞,史稿中對他的記載極為簡略,只知道他初封鎮(zhèn)國將軍,康熙八年進輔國公。三十四年,卒。根據(jù)福臨時年六歲、穆博果爾時年兩歲來推算他的年齡應(yīng)在3-5歲之間。這個年齡即位,比福臨更符合多爾袞和豪格的利益。但根據(jù)史稿中的記載可以判斷,他和生母都不得皇太極寵愛,甚至連他生母的姓名都不曾記載。這在有清一朝實屬罕見。其中是否還有其他原因,今天已不得知。惟有一點可以確定,以韜塞母子當時的身份,如果被多爾袞和豪格選中,兩人的野心就未免過于暴露,這個傀儡皇帝于情于理對大家也都交待不過去。
【孝莊秘史有感——孝莊太后下嫁及其相關(guān)考證!】相關(guān)文章:
孝莊下嫁的六個論據(jù)08-11
徐徹:不垂簾的孝莊皇太后08-17
《孝莊秘史》觀后感08-15
虛擬制造技術(shù)的相關(guān)概念及其應(yīng)用08-06
觸龍說趙太后08-16
觸龍說趙太后( )|08-16
觸龍說趙太后..08-16
觸龍說趙太后.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