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綠記》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囚綠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囚綠記》教學反思1
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陣地,而文本則是最主要的載體。課堂教學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濃,語文素養(yǎng)低下,尤其是文章閱讀能力不強,這與文本教學的空泛性與無效性有很大關系其主要的表現(xiàn)是,教學中,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吸引學生關注文本、走進文本。我們往往以結論代替了字斟句酌,以泛泛理解代替了準確研讀;蛘咴诤芏鄷r候,我們就根本沒有理解文本。更有甚者,對文本只是蜻蜓點水式的閱讀,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所謂的“拓展”上。
因此設計本課時,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文本的解讀上。教學思路逐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先由作家的經(jīng)歷入手,可以為解讀文本埋下伏筆。其次是文本內容的幾個層次,可以有一個問題統(tǒng)領:作者為什么要囚綠?分三個層次。作者喜歡綠是綠自身的原因;和作者的處境有關系; 還和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有關系。第三是作者為什么要放綠?揭示文章的象征意義和比喻意義。第四是品味文中含義豐富或自己喜歡的句、段。旨在讓學生咬文嚼字,體會語言運用之妙。
從課堂效果來看,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思維活躍。學生對一些語句的理解,超出了我的.想象。據(jù)聽課的老師統(tǒng)計,上課發(fā)言的次數(shù)達32次。課下有的學生還說,老師我還想說呢,你都沒有叫我。
這堂課的教學實現(xiàn)了預設的教學任務。我們從反復誦讀入手, 讀懂了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 感受到作者那黃金般的心。由此可見, 我們要讀懂一篇精美的散文,朗誦是關鍵。而其中借托物寄意類文章, 應從物的特點思考, 展開聯(lián)想, 聯(lián)系相似點, 明確象征意義。
教師自己存在的問題是課堂評價語言簡單,還需要加強自身的語言修養(yǎng),提高業(yè)務能力。
《囚綠記》教學反思2
散文的美學境界,歸根結蒂是作者生存境況的展示和文化心理的外化。
《囚綠記》這篇散文短小卻并不“精悍”,陸蠡將自己的生存境況與文化心理借一株常春藤含蓄的表達。正因為如此,很多教學設計在此方面潛心構思,力圖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而我想法也得益于此,只是反其道而行之。為什么一定要去揣摩呢?一篇文章的意義難道僅僅在于那幾乎約定俗成了的話語嗎?因此,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有兩個側重點。其一,散文應重視朗讀,從而感受文本情感的.涌動;其二,允許學生自我的理解,并肯定其合理性。事實證明,“囚綠”不應該囚住朗讀的激情,不應該囚住活躍的思想。
推而廣之,對一篇文章我們教師應該傾聽自己的心聲,在我們的思考中枷鎖理應打開。如果我們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聲音”,那么,我們的學生永遠聽不到美妙的“音樂”。
《囚綠記》教學反思3
20xx年12月1日,我上了一節(jié)青年教師達標公開課,選講的課題是陸蠡的一片散文—《囚綠記》。講完后,我又參加了聽課老師的評課,結合大家在評課時的觀點與評價,我又做了深入的反思,現(xiàn)總結如下。
第一,課時安排比較恰當。因為《囚綠記》是新課文,對我來講也是新授課。有的參考書上對這篇文章安排了兩個課時,我經(jīng)過備課和對學生學情的分析,再加上對這篇文章在提高學生閱讀鑒賞能力方面的價值的預估,決定對這篇文章安排三個課時,同時把拓展訓練、寫作訓練和現(xiàn)代文閱讀鑒賞訓練融入其中,以期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本節(jié)公開課我選的是第二課時,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品味語言的能力。用一個課時的`時間進行品味語言的訓練,學生做的很充分,效果也比較好。
第二,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很充分。這節(jié)課我給學生設計了三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獨立閱讀,畫出描寫綠藤的句子,并思考這些描寫的特點,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好旁注,并與大家交流分享。第二個活動是合作探究。要求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弄清楚被囚前后綠藤的生長狀況有何不同,并讓學生說出自就受到了什么樣的啟示。第三個活動是寫作小訓練。讓學生觀察多媒體展示的兩幅圖片,運用所學的象征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描述圖片中的內容,并在語言中寄寓某種精神或哲理。
通過上述幾個活動的設計,提高了課堂效率,學生認真思考,積極發(fā)言,在閱讀過程中做好旁注的習慣得到了鞏固。同時,學生在思考和回答問題的同時,也使自己的思維能力、組織和表達語言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訓練。
第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夠精細。由于時間安排不夠合理,部分教學任務沒能充分完成。這節(jié)課除了“品讀鑒賞”之外,我還安排有“延伸遷移”和“拓展訓練”兩個部分。但是在課堂的進行過程中,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高,我為了給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就放開讓他們說了,這占用了較多的時間,后兩個環(huán)節(jié)完成的不好。此外,關于象征和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給學生的總結比較倉促。
針對以上三個方面,我覺得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繼續(xù)保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認真做好旁注,同時,繼續(xù)提高自己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此外,我覺得像《囚綠記》這樣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很有幫助,文章蘊含的主題對學生也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并將這些作品歸類總結,將其整合為寫作素材,讓學生積累起來,可能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囚綠記》教學反思4
《囚綠記》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是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抗戰(zhàn)斗士陸蠡在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的1938年寫的。一篇鼓舞抗戰(zhàn)軍民堅貞不屈、英勇抗爭的文章。文章講述了作者1937年在北平與公寓外的常春藤枝條交往的一段經(jīng)歷,描繪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tài)和“性格特點”,同時記錄了作者的生存狀態(tài)和真摯心愿,運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含蓄地反映了被日寇封鎖圍困的`華北人民的苦難命運,鼓勵抗戰(zhàn)軍民忍受苦難,堅貞頑強、堅定信念、抗戰(zhàn)到底。這篇文章線索明晰,情景交融,感情真摯,意義深遠,很好地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聚、含蓄雋永的特點。教材單元選用這篇文章,能夠很好地幫助高一學生在學習本單元前兩篇寫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這類散文的理解,掌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學習寫景狀物抒情的寫作技巧。
針對《囚綠記》這篇散文的文體內容特點,備課時我設計了欣賞綠之美———體會綠之情——探究綠之魂——暢談綠之悟幾個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我著重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抓住作者情感的主要載體——常春藤枝條的綠,欣賞文章描寫綠的優(yōu)美語句,分析作者筆下常春藤的特點和描寫綠的方法,梳理出作者與常春藤綠枝條交往過程中的各種情感,然后補充介紹作者背景及當時在北平的處境心態(tài),比較被囚的綠藤和被封鎖圍困的華北人民的相似點,探究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領會作者描寫綠枝條所寄托的深層意味,挖掘出課文的社會意義和政治意義。最后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拋開文章的寫作背景和時代背景,對文章內容特別是作者筆下雖被囚禁但始終向著陽光生長、永不向黑暗屈服的綠藤進行個性化的解讀,產(chǎn)生自己獨特的閱讀共鳴并與大家一起分享。
這節(jié)課的實施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設計流程,重難點的學習基本達到預期目標,學生課堂反應積極,參與熱情較高,聽課老師評價比較理想,但反思這堂課仍有許多的不足:一是教材處理單元意識不強,沒有把握好自讀課文的課型特點,沒有突出學生自主閱讀的要求;二是教學內容過于追求全面,沒有進行合理裁剪取舍,因而導致后面的一些環(huán)節(jié)實施過程倉促,學生的接受參與打了折扣;三是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意識不夠,對文本的解讀仍糾結于傳統(tǒng)意義,不能調動學生產(chǎn)生出不同于傳統(tǒng)解讀的新的獨特的個性化自主性的理解,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度不寬廣,應該讓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多些思考、聯(lián)想、共鳴。
【《囚綠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囚綠記教學反思04-01
《囚綠記》教學反思03-16
囚綠記教學反思04-13
囚綠記的教學反思02-24
《囚綠記》教學反思12篇04-13
囚綠記教學反思12篇04-13
《囚綠記》教學反思(13篇)04-13
《囚綠記》教學反思13篇03-17
語文版《囚綠記》04-14
《囚綠記》初三上冊語文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