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通用18篇)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1
今早終于全部讀完了,有種開眼界的感覺,是粗略的閱讀,多數(shù)是早上睡醒以后讀的。
先理理,我印象深刻的幾個名詞,他貢(能為他人帶來價值,但不是為他人,是為了自己讓自己體現(xiàn)了價值,從而有了我可以待在這里,有了歸屬感,我屬于這里,這樣便有了自在和自由)。這個他貢不一定是自己認為和眼見實現(xiàn)的,是種感覺,主要判斷來自于他人,是對他人的一種正面影響,和對影響帶來的幫助,好了,這個是他貢。
另一個名詞是,課題分離,有了它,全世界和人生都會變得簡單起來,人的煩惱皆源于人際關系,人際關系里用課題分離,一切都會明了,你是你,我是我。舉個例子,交友初期,你大可完全信任他人,因為信任別人是你的課題,至于最后,對方是否值得你信任,不是你的問題和課題,是對方的課題。如果你萬事持懷疑的態(tài)度,對方能感受到你的不信任,同樣也會報以懷疑,那么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也無法建立深度關系,一切的成功都是深度關系的產(chǎn)物,我接觸到的著作中,武志紅說過,馮唐也說過,這點很重要。
當然也不是讓你,真的什么人都去信任,這個只是個態(tài)度,你的選擇和課題,以信任之心,與人相處相交,最終發(fā)覺對方不足以信任,這也不是你的問題,是對方的課題。大不了你可以剪短自己與此人的關系,因為拒絕聯(lián)系是你的權利也是你的課題,每個人手里都有一把友誼大剪刀,可以主動的剪斷與他人的關系,這是你的自由。
好,以上課題分離說完了,下面說說被人討厭和勇氣。
人們總是有尋求認可的'欲求,仿佛別人或者自己在意的人不認可,就會懷疑自己,會不開心,感覺沒有得到支持,再或無法繼續(xù)無法去執(zhí)行了,其實大可不必,你活著是為了自己,人生只有一種成功,就是按照自己意愿過完一生,而不是活在別人認可和期望里。如果別人不認可會怎樣呢?別人會討厭你,不認可你,你會不開心,但這是別人的課題,不是你的課題,可以不必考慮。我們自己需要考慮的,是當下自己的感受,自己到底想也怎么樣。如果總是怕別人會討厭自己,按照別人期望的模式去活,人緣是好了些,別人也不會帶給你討厭你的感受,但你都活在別人眼里了,無法真正做自己,所以了,自己活成自己想成為的人重要,還是達成別人期望值重要,一個是自己的課題,一個是別人的,會課題分離之后,就會變得簡單起來了。
按照自己意愿活著,這是條探索的路,路上可能會迷路,記住我們還有啟明之星,就是他貢價值,會指引我們砥礪前行。按照別人期望活著,是條明示的道路,按部就班就好,不會迷路,因為有得參考,大多數(shù)人都是走這條路,但你會不快樂,因為它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人是可以改變的,世界也是可以改變的,當你一改變,你眼前的世界整個都改變了,當你改變后視角變了,看世界時已是全新的世界,我們怕被人討厭,缺少被討厭的勇氣,現(xiàn)在需要堅定自己的內心,勇敢的做自己,哪怕被一大幫人討厭,又何妨呢?討厭我,那是他人的課件,按照自己心意做自己是自己的課件。
額,七七八八寫了這么多,這是淺讀,見解也膚淺,粗略的體驗,會再復讀用(復讀會微信讀書app閱讀,這次是Kindle),到時再寫一篇,與此文做對比看看,?吹酱宋牡娜,有收獲,這是多想啦,高估自己,哈哈,記得書名,有好奇之心,將來會去閱讀就好,哈哈哈哈,隨你,這是你的課件,我已寫完!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2
與其說是被心理學上的邏輯驚艷到更多的是尋找到共鳴。
與蘇格拉底的原因論相悖,阿德勒心理學強調目的論,客觀的事實與主觀的解釋、被動的心態(tài)和主動的選擇之分。發(fā)生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看待已發(fā)生的事件;同樣的,被賦予什么沒關系,有關系的是怎么利用被賦予的東西。簡而言之,此時此刻的主觀能動性決定了你是誰,你怎樣。
人際關系是一切苦惱的源泉。反復提起的原生家庭問題在阿德勒理論面前就有了不同的答案,之所以自閉之所以沉浸在過去的傷害中是因為這樣才能更安心,這樣才能不與外界交往,才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活著。不愿反駁不是因為理論不足,不敢表白不是因為容顏不佳,不去面試不是因為能力欠缺,不反駁、不表白、不應聘的目的是拒絕被他人討厭和拒絕。如此,才能保護自己謹小慎微的自尊心不受傷害,才能心安理得的維持現(xiàn)狀。在對不變的眼前的不滿和對改變的未來的不安中,人往往更愿意選擇前者。人們總愛說等有時間了我就去干什么,但是只要我不去做,就永遠保留著只要我去做就一定會成功的可能性,所以不是沒時間沒精力,只是我的目的就是不做,不然我的真實能力和潛力可能會摧毀當前的生活。發(fā)脾氣同樣適用目的論,情緒是可以掌控的,多是為了威懾對方才怒發(fā)沖冠歇斯底里,講道理也能達到目的,但總會覺得效果大打折扣了。阿德勒就此論題給出的破解謎底是課題分離,你只負責去做,別人怎么想與你無關,即“我愛你,但與你無關”。
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歡自己。自卑是個中性詞,是人追求進步的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但我們往往夸大它,使其成為認可欲求?偸亲寗e人的喜好左右自己的行為,總想要去得到身邊的人乃至是全世界的人的認可。如果別人的認同與表揚成為操縱自己情緒的.手段,那個體就失去了獨立存在的意義。那么如何才能以一顆甘于平凡的心態(tài)輕松的活著呢?書中概括了三點:自我接納、他人信賴、他人貢獻。簡單的說就是接受自己,無論是優(yōu)秀的你還是不堪的你都是獨一無二的你,有些人僅僅是因為你的存在就會幸福。其次,無條件的信賴而不是信任他人,信任需要擔保抵押但信賴是不講條件的,你始終都是你,背叛不足懼。最后,放下得失之心,做有益于他人的事,從對他人有用中實現(xiàn)自身價值。從課題分離到共同體感受,完成人際關系的良性閉環(huán)。讓我們像祈禱文中那樣祈禱吧:上帝,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給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賜我智慧,分辨這兩者的區(qū)別。
生命的軌跡不是一條直線而是由無數(shù)個剎那構成的點。就像旅行的目的不是到達某個地方,人生的意義也不執(zhí)著于攀登某個高度,途中的風景才彌足珍貴。鴻鵠之志也難解瑣碎生活中的滿地雞毛,所以沒有目標也無妨,認真過好此時此刻,這本身就是跳舞。老師今天教的字學會了嗎?領導今天布置的工作完成了嗎?親友今天要表達的愛心發(fā)射了嗎?絢爛耀眼不過瞬間,重復繁瑣是必修課更是世間常態(tài),腳下的路、身邊的人才最重要。煙火氣、凡人心,不要把人生弄得太深刻。
一切都源于自己,今日份的幸福是晚飯吃燴餅。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3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第一遍讀過的感覺:書里的觀點很正哦!輕松的閱讀,讀完后有種蠢蠢欲動的感覺,想要照著做試試看,但需要再確認下實操方法。
“自我接納—他者信賴—他者貢獻”是我們想有勇氣地生活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這三步走就像游戲通關,要想到“他者信賴”這第二關,首先要真正做到:自我接納(對自己的無條件信賴),才有可能找到第二關的門。
過了第二關,第三關才會出現(xiàn),第一關過了,第二關才顯現(xiàn),跳著來的話,第一關沒過,看到的第二關也許是海市蜃樓無法開啟第三關的門。過關過的是否徹底,取決于人生這看似一條線上的各個點,即生活中的每一天是否盡情地舞蹈了。特別喜歡書中關于旅行的舉例,旅行不是你到了目的地的那一剎那,而是從你打開門,踏出旅行的第一步開始就人在旅途。有時候會糾結:擔心自己沒用看到體驗到別人體驗到的景致,從書中的角度想:每個人的旅途因為人而不同,別人的經(jīng)驗可以借鑒,但每一刻的體會都是純個人的。
三關中的`后兩關更有水到渠成的味道,真正難做到的是:第一關——自我接納。
大量的對話都是為了讓青年接納自我。
1、接納自我并付諸行動是第一步:
“原因論” VS “目的論”!皼Q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jīng)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jīng)歷的意義。”“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毕肫鹱约涸(jīng)做過的一個決定,我感覺自己是一杯很咸的鹽水,過去的經(jīng)歷是我杯中的鹽,時間久遠無法析出,我能做的就是不斷地向里面加清水,稀釋成可飲用的淡鹽水!拔覀冃枰牟皇歉鼡Q是更新!
2、自我接納的第二步:
人際關系是自我接納的練習場。登上人際關系這個練習場,需要自己做一些準備:放下自卑情結和優(yōu)越情結,“困擾我們的自卑感不是‘客觀性的事實’而是‘主觀性的解釋’。”卸下一決高下的鎧甲,且不用“把他人的幸?醋鳌业氖 ,所以才無法給予祝福! 困難也好,挫折也罷,無論如何面對—接受—處理,同時相信處理方法和表達方式?jīng)Q不僅僅只有“發(fā)怒”這一處理方式。
3、自我接納第三步:
課題分離。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不是去討別人的厭,自顧自地不顧他人感受和安危。而是即使冒著被別人討厭的風險,也要堅持自我,如堅持自己的觀點。在這里要分清是他人的課題,還是自己的課題。很典型的例子:別人是否討厭我,是那個“別人”的課題,但若我心中有想法說:“我都這么做了,你都不認可我、接納我。”這就變成了我的課題,我有求回報的心理。
4、自我接納的第四步:
放棄自我中心。讀第三章時我有一個問題:在想融入一個群體時,我們是會付出,但付出的目的,似乎是被認可。問題和第三章里的“自由就是不再尋求認可”有些相悖,好像答案在這一章中。如果做到了:將“對自己的執(zhí)著”轉換成“對他人的關心”,尋找“共同體感覺”(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夠從中感到“自己的位置”的狀態(tài)),并積極地參與到共同體,可能之前所想的為獲得認可的“付出”,就成為整個人投入后的自然行為,而不帶什么“使命”。
本書關于阿德勒心理學的對話最后落點在:直面“人生課題”。也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愛之類的人際關系課題,要積極主動地去面對。人生的解釋權在每個人自己手里。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4
當?shù)谝淮慰吹奖挥憛挼挠職膺@個名字的時候,自己真的是不能夠理解其含義,難道說被人討厭還需要勇氣嗎?
看完之后個人印象比較深刻的有以下三方面。第一,相比于廣為大家熟知的弗洛伊德的原因論思想,阿德勒的思想是目的論。第二,分離課題,不妄加干涉他人的課題,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第三,我覺得就是四個字,活在當下。
1、原因論和目的論
原因論從我們小的時候已經(jīng)不知不覺的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它是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也給了我們一定的束縛。因為所以從很小的時候我們就了解這樣的.因果關系。
比方說因為小時候的經(jīng)常被欺負所以自己現(xiàn)在性格比較自閉害怕與人相處,站在原因論的立場上那就是小時候經(jīng)常被欺負導致了你現(xiàn)在害怕與人相處,小時候被人欺負已經(jīng)是事實,這個事實造成了你害怕見人的另一個事實。
站在目的論的角度應該是這樣的,你的目的是你害怕見人,所以你需要尋找可以讓你實現(xiàn)害怕見人目的行為、方式。你自卑、小時候被欺負導致你性格內向這些都是你害怕見人給自己提供的辦法。
或許你會說這都是事實,如果說這是事實,是否一個事實造就了另一個你害怕見人的事實。但是難道所有小時候被欺負的小孩子都害怕見人嗎?當然不是。去和別人接觸溝通會讓你感覺害怕,而不和別人溝通會讓你感覺舒服,根本原因是因為你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qū)。
如果你的目的是去和別人交流、溝通,是為了這個目的而為,我想你所有的想法也會為這個目的而做。改變自己的目的,改變自己對既定事實的看法。
2、分離課題,分清主次
為什么要分離課題呢?分離課題就是為了分清主次關系,不要妄加干涉他人的課題。比如說你有一個畫畫的興趣愛好,你給自己定了每天畫一個小時的畫,這肯定是你的課題了,因為這個畫畫是你的事情。比方說有一天你因為有事沒有畫畫,你的朋友看到了你沒有畫畫讓你趕緊畫畫去。我想你當時肯定不會特別開心,因為他干涉了你的課題。
我們都不希望被他人所干涉,反之亦然,他人也不希望自己被干涉。當你去干涉他人的課題的時候主觀意識里是想要別人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做事情的,怎么能讓人開心呢?梢匀ヒ龑У遣荒軣o視他人的意愿去強加干涉。就好比帶著馬兒到河邊喝水,你可以把馬兒帶到河邊但是不能強迫它喝水。
3、人生只存在于剎那之間,我們的生活只是此時此刻
人生最重要的是此時此刻,人生是由每一個剎那的點組成的。因為我們不可能知道下個瞬間會發(fā)生什么事情,需要怎么做。所以說盡可能的做好當下瞬間應該做的事情。
最后,不管是目的論、分離課題還是強調人們的生活是由每一個剎那組成這樣的思想,最終實際上還是想要讓我們盡可能的能夠放下包袱,活得輕松。只有放下了包袱,我們才能夠活的簡單輕松,只有活的簡單輕松了才能夠體會到幸福感。我想負重累累的你肯定不會有時間去體會到幸福吧。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從此書中有所收獲,還記得這本書的結尾的一句話,“人生的意義,由你自己決定”。幸福與否只在我們的意念之間,當你改變了這個世界都會跟著改變,你只是需要有能夠改變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5
看完這本《被討厭的勇氣》有四五天了吧,原本沒打算寫點東西,我看書一直都是看過之后評價了好壞推薦與否就拋到腦后了,雖然說這種讀書方法不被倡導,但我甘之如飴。過來寫讀后感是因為這兩天在看《認知覺醒》周嶺的書,里面的很多點都戳我的心,當然我很推薦這本書,不過我現(xiàn)在還是回歸正題吧。
整本書是以對話的`形式展現(xiàn)的,展現(xiàn)了阿德勒心理學,這本書一開始就是一個青年聽說某個智者說:世界極其簡單,人們隨時可以獲得幸福,他無法接受這個觀點,于是找到了這位智者開啟了對話。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根本沒聽過阿德勒這個名字,其實他也是心理學三大家之一,于其同等的是我們眾所周知的佛洛依德,榮格。這本書中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的很多方面,阿德勒心理學提出了目的論,和弗洛伊德的因果論不一樣,弗洛伊德說的話我們現(xiàn)在普遍都這么認為,弗洛伊德學說認為呢,現(xiàn)在是過去的自己造就的,過去對現(xiàn)在影響很大。但阿德勒卻這么認為,過去對現(xiàn)在沒有影響,你覺得有影響是因為你有想要逃避的事情,你覺得有影響,是你拿過去作為借口,你把過去的經(jīng)歷作為借口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這就是目的論。
阿德勒心理學簡單來表達就是:我愛你,與你無關。他提出要學會分辨人生課題,比如我愛你,這是我的課題,我要做的事情。而你,你愛不愛我,不關我的事,與我無關,這是你的課題。想明白這一點,很多煩惱都沒有了。
阿德勒指出:一切煩惱都來源于人際關系。比如說人際關系中的“權力斗爭”,書中提到了關于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權力斗爭,比如說:父母對子女的教育管教,是以一種上下級的關系,以一種指導的關系進行教育,子女往往會輸在權力斗爭中,但權力斗爭的輸方往往會對贏方進行“復仇”,這就有叛逆的表象了,有的孩子為了復仇表現(xiàn)出來的叛逆形式是逃學、上網(wǎng)、染發(fā)等等讓父母感到不滿的事情。那么良好人際關系的相處方式是什么?
書中提出的最好的'方式是與交流者是一種”橫向關系”,不表揚也不批評的關系。那么我們常用的就是“縱向關系”,比如父母對孩子說的:“做好的,好樣的”,這種表揚,這種上下級的態(tài)度,容易聯(lián)想到操縱,干涉。以表揚的話語來操縱孩子做自己滿意的事情,來干涉孩子們的想法。但是有時候孩子不得不依靠父母的引導才能走向正確道路,所以這時候就有了基于橫向關系的援助,被稱為“鼓勵”,比如說孩子幫忙做了家務,不應該說“做的好”,應該說“謝謝”,把孩子和自己劃到一個高度來,以示尊重。
當人聽到感謝之詞時,就會知道自己能夠對別人有所貢獻,人只有在能夠感覺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能獲得勇氣。當然有一種有價值,是:只要存在,就有價值。比如老人家,只要活著,家人們就開心,那就是價值。其實在關于這點上,橫向關系我很贊成,但實際使用起來卻很難。阿德勒心理學也可以說是被使用的心理學。
說實在的,今晚和我一個姐姐討論了一下這本書,主要是我單方面瘋狂輸出,輸出完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語言漏洞很多,很多點都沒讀透,但我還是堅持發(fā)表了一篇讀后感,畢竟要是讓我再讀一遍,那就等明年吧。
別的不想說太多了,有興趣的就去看看這本書吧,書中還提到了自卑感,自卑情結,活在當下,人生意義等等。這本書名為被討厭的勇氣,如果你想活得自由獲得幸福,就要有邁開腿的勇氣。打開這本書,你就邁開了第一步。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6
很多人覺得自己生活的很不幸,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優(yōu)點,在書里也提到了類似的人,這樣的人一般都很討厭自己,但是當你問他為什么不改變時,他會告訴你一堆理由,什么沒時間,什么不知道怎么辦,他們只會看到改變之后的好處,夢想著自己活成另一個人,可是一旦到實行,他們永遠有各種各樣的借口,比如書中跟哲人辯論的青年。
那么,為什么會是這樣呢?
古人說,知行合一,但顯然,他們并不在此列,他們上一秒在說自己渾身沒有一個優(yōu)點,下一秒還是該游戲游戲,該玩樂玩樂,事實上,他們并沒有從本質思想上想改變,至于為什么說這些話,也只是給自己一個“善”的理由,你看,我之所以這么一無是處,是因為我沒時間啊,我忙啊,我還要去干嘛啊,從因果上來說,這所謂的“一無是處”倒正是他們不改變的內在理由,給自己的不努力答的梯子。
就像書中有臉紅恐懼癥的一個女孩子,她覺得只要治好臉紅恐懼癥,自己就能像心愛的男孩子告白,可事實上,她最害怕和最想逃避的事情,是被自己喜歡的男孩子拒絕,是失戀帶來的`打擊和自我否定,所以,只要有臉紅恐懼癥在,就可以自我逃避,你看,是因為我有臉紅恐懼癥,所以我沒辦法向心愛的男孩子表白,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再來就比如考生會想“如果考中的話人生就會一片光明”,職員會想“如果能夠改行的話,就能一起順利”這都只是自欺欺人的想法,人還是這個人,困難依然沒有消除,只是給了自己心里安慰。
永遠記住,你的人生取決于“當下”,過去已去,未來未來,當你正視自己,從思想的本源正是自己需要改變,你的改變才能有效、真實。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7
這本書真的從一個新的視角給了我一些東西,甚至可以說改變了我;蛘呶揖哂性摳淖兯哂械馁Y質,然后這本書恰當其時的出現(xiàn)在了我24歲的生命中,然后就改變了我。也不能說徹底改變吧。我覺得改變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天可以做到了。不是今天是一個內向不會說話明天立刻就變成了一個在人群中健談的人。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改變的。
書一開頭就提出一種理論,“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系的煩惱”。讀的時候雖然同意自己受到人際關系很大的困擾,但也不是全部吧。然后書中提到人們重視尋求他人的認可。這是一種生物本能,甚至是一種活下去的需要。是的,沒有比人更群居、更社會、更需要與其他任何人合作的生物了。然后書中提到一個概念,人們活在一個想象共同體里面。這一點也在《人類簡史》中提到,這是我同時讀的一本書。無論是國家,民族,公司其實都是人們想象出來的一種共同體。而而人人都是屬于這種共同體的。
在共同體中人人平等的.一種概念。人人都有自己的課題!拔矣心芰Α焙汀拔夷芘c他人和諧共處”這兩項。說到底我們的煩惱總是與這有關,或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或是對自己與他的關系的不滿意。確實,之前聽過這句話懂得這兩句話“管我屁事”,“關你屁事”人生就輕松很多。的確,只是不明白到底該怎么做,F(xiàn)在好像習得了武功的心法一樣。只關注自己的課題,有關自己的能力上就好了呀。有關別人怎么看自己。自己的某些舉止打扮別人怎么看。那似乎是別人的課題,自己也管不了別人怎么想的。事實上別人沒你想的那么關心你。與其總是敏感的猜測別人到底是怎么看你的,不如多專注自己的人生課題上。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8
這幾天讀《被討厭的勇氣》,得以獲知阿德勒心理學的三大理論,深以為然。
以下是我當前的理解,它并不是百分之百等同于阿德勒心理學。
一、目的論
對任何人物、事件,除因果論調之外,要以目的的眼光加以看待。
比如你想表白某個異性但卻一直沒有行動。常規(guī)的解釋可能是因為你害羞,所以沒有勇氣表白。
那么如果從目的論來看呢?
你對異性表白是想與對方在一起,成為男女關系。而你還沒有行動的原因是因為你害怕表白之后不能達成此目的`,即被拒絕。所以為了避免被拒絕,你選擇不去表白,而害羞則成為了不去表白的說辭。
二、課題分離
當面對事件之時,要學會課題分離,關注并完成自己的課題。不要將自己的主觀意識強加于他人,進行干擾。
比如你無論出于何種原因背叛了一段感情,既然你已經(jīng)做出了這樣的行為,就要對此負責。這是你的課題。
而你的另一半是否會選擇原諒你,則是對方的課題。
你可能一哭二鬧三上吊,爭財產(chǎn)搶子女,但對方是否仍會選擇與你在一起,都是他的課題。
如果他原諒了你,那么這其實是他內心的真實目的?赡苡捎诟鞣N原因。
并非是因為你采取了某種行動。畢竟沒有牛不喝水強按頭的道理。這部分也正對應了目的論。
三、共同體
每個人都有群體需求,都可以是某個組織中的一員。行為做事的出發(fā)點,是為身處的組織做出貢獻。
這個時候你的行為不是為了滿足某個人的期待或要求。
工作中的團隊,是最恰當?shù)睦印?/p>
共同體是一種需要慢慢體悟的感覺。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9
今日讀了一本很薄的書,阿德勒的《被討厭的勇氣》,翻開書就看到這句話:決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狀態(tài))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
“貨幣是被鑄造的自由”,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中的一句話。那么實現(xiàn)了財務自由的你,就一定能獲得幸福嗎?你存在的價值、你的幸福還是無法用金錢買到。
那么你的煩惱是什么?是你現(xiàn)在的工作?你的交友遇到了麻煩?還是戀愛或是家人之間的關系出現(xiàn)了問題?
一切煩惱皆源于人際關系,阿德勒是這么認為的`。人生的三大課題:交友、工作以及愛。這些就是煩惱的來源。那么,有解嗎?不能夠逃避,阿德勒說請直面“人生課題”吧。所有企圖設立種種借口來回避人生課題的情況叫作“人生謊言”。
我們沒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待。不需要活在別人的人生中。但我們需要學會“課題分離”,不懼怕被任何人所討厭,真是太需要勇氣了;钤谶@個世界上,努力做到不被別人討厭,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因為你只需要偽裝自己,去妥協(xié)去放棄就可以了但是明知道會被人討厭,還要堅持自己的人生道路,這是很難的。直面自己的內心,不在乎別人的眼光,絕不去編造謊言。
這樣的生活,估計很多人都堅持不下來。阿德勒卻告訴我們:必須要有實踐這種人生的勇氣!這也是讓人獲得幸福的勇氣呀。
因為我們有這種力量,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而你需要的是“勇氣”。阿德勒心理學不是改變他人的心理學,而是追求自我改變的心理學。是“勇氣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10
普通人看完的感受,毫無心理學與哲學基礎!
怪書。它所講述的并不是糾正某個問題的一個方法或思維,而是一整套圈連起來的思想。如果你反對一個點,所有的點你都很難認同,我一開始因為好奇因為求知,這個知并不包含答案,但看完第一夜之前的對話,我確實很想知道答案。因為它推翻了大眾的普遍認知。第二次談話前有三個問題,自由是什么?我為什么不能自由?束縛我的究竟是什么?我按我自己的想法現(xiàn)代思維回答了。
往后看它告訴我們人的切煩惱來源于人際關系,想要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得從課題分化開始,你的課題,我的課題,不去干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被別人干涉。這中間有一個例子,小孩的教育問題,關于他的學習是他的課題,不是父母的課題,父母都不能去干涉他的課題。不能說,你應該學習,你應該要考哪所學校。能做的是“把馬帶到井水旁,喝不喝水取決于它自己”。
它主張目的論,否定精神創(chuàng)傷即“因為過去受過什么傷害,導致我現(xiàn)在怎么樣”否定因果論即“因為A我做不到B,內心暗示就是沒有A我也能做到B”總之人的行為都帶有對自己的“善”在里面為目的.。我接著尋求答案,最終問題來到,如何自由,幸福。它對自由的定義是被討厭的“勇氣”,幸福則需要三個階段來實現(xiàn),自我接納,他者信賴,他者貢獻。自我接納我尚可接受,因為百分之九十的大眾都是普通人總會認識到自己的普通,完成自我認知。他者信賴與他者貢獻我卻是不敢茍同,太理想化,它主張你只管去開始做,不管他人有沒有回應,那是他人的課題,改變自己能改變的。這本書內容真的引起深思或氣憤,但其中也可以找到自己目前所需的“勇氣”啊勒德的心理學是使用的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11
去年九月份偶然遇到這本書,斷斷續(xù)續(xù)讀到現(xiàn)在終于讀完了。如果說一本書能夠影響一個人,那《被討厭的勇氣》于我的意義應該就是如此。遇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處于一個低谷期,對自己失去信心、不想說話、不愿社交、將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只想逃離外部世界。幸而讀到這本書,讓我逐漸打開自己,重新獲得擁抱世界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是一本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哲學課,第一次接觸到心理學和哲學竟然還存在聯(lián)系,屬實有點震驚了。在本書中,阿德勒強調:一切煩惱皆來自人際關系。我們和自己、家人、朋友、陌生人之間的關系都屬于人際關系。努力做到“自我接納,他者信賴,他者貢獻”,人生的色彩會更加豐富多樣。
“現(xiàn)在的人生還不叫“人生”,只能算是在通往人生的`路上。當我們這么想的時候,我們就把現(xiàn)在貶低成了實現(xiàn)未來的工具。但現(xiàn)在確實是我們唯一真正經(jīng)歷和擁有的。”我似乎一直秉持的觀點是:我現(xiàn)在還小,我的人生還沒走入正軌。我還需要不斷努力才能攀爬到山頂。殊不知,通往山頂?shù)难赝撅L景,才是我真正經(jīng)歷和擁有的。假如無法攀頂,那我的人生就沒有開始過嗎,沿途的風光又算什么?擺正自己的態(tài)度,立足當下,珍惜眼前,活出風采,足矣!
“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為過去或者環(huán)境,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你只不過是缺乏“勇氣”,可以說是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經(jīng)歷一次次失敗之后,我開始懷疑自我,否定自我,總感覺有股陰影籠罩在頭上揮之不去。直到拿起這本書,我才逐漸意識到,我缺少的只是正視自己的勇氣。敢于承認自己的平凡普通,認真生活,經(jīng)營好自己的人生,這就是一種幸福。
感謝這本書的出現(xiàn),讓我重拾擁抱生活的勇氣。天氣漸暖,春暖花開,打開房門出去走一走吧,沐浴一下陽光,感受生活的美好!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12
與大多數(shù)人一樣,我總會在某些時刻不自覺的陷入自我厭惡與自我懷疑中,覺得自己在各個方面都不如別人;偶爾也會覺得生活中存在諸多無奈,若是能換一種活法是不是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又或者對于人生的意義越來越模糊……想要改變,卻又無從下手,最后只能長嘆一聲:“我又能怎么樣呢?“直到某一天我在書店里偶然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被討厭的勇氣》,書中阿德勒闡述的對自我的解放、對幸福的論述都讓我有種耳目一新、醍醐灌頂之感,一如胡慎之在推薦序中所說:“這本書絕對不是心靈雞湯,而是稍帶苦澀,但又可治病的良藥!袄鐣兴f:“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系!睙o論是誰,無論你的年齡多大身處何種地位做著什么工作,復雜的人際關系都是無法逃離的存在。而在人際關系中,我們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在期待著他人的`表揚,害怕他人的批評,害怕被他人所討厭或者害怕在人際關系中受傷害,從而不斷的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去迎合他人價值觀以及評判標準。因此,各種各樣的煩惱就此衍生,疲憊感也隨之而來。那么,我們該如何改變呢?書中大致給出了幾個方向:
其一、課題分離。我們首先需要弄清楚“這不是自己的課題”這一界限,丟開別人的課題是解開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之線的關鍵。
其二、要有“摒棄現(xiàn)在的生活方式的決心”,書上說:“重要的不是給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你之所以想要變成其他什么人,就是因為你只一昧關注著‘被給予了什么‘。其實,你不應該這樣。而是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這一點上。
其三、要樹立起向前邁進的勇氣。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害怕而止步不前,卻不知這樣的我們在他人眼里更顯卑微,所以,何不大膽的向前邁進,成就一個更好、更自信的自己!關于人生的其他許多課題,書中都給出了獨到的見解,在此我就不一一贅述,相信細細品閱后的你定能從中得到自己需要的問題答案。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13
今天我們讀到了《被討厭的勇氣》第八頁“心理創(chuàng)傷并不存在”。我特別喜歡這篇文章中哲人說的一句話“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jīng)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jīng)歷的意義”。在我看來每一次創(chuàng)傷都是一筆財富。
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shù)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每一個來到我們生命中的人,都是我們的老師,而那些帶給我們痛苦和煩惱的人是我們優(yōu)秀的老師。因為失敗,我們學會了拼搏;因為情傷,我們學會了愛;因為當眾出丑,我們學會了處理尷尬。因為錯過,我們學會了珍惜。因為遺憾,我們學會了抓住機遇。人生的每一次創(chuàng)傷,都是人生的一種歷練。碰到一次苦難,我們就成熟一次,碰到一種災難,我們就會變得更加的堅強,所以我們應該直面困難、勇往無前。
受過傷的人一定會沉默專注,無論是心靈或肉體上的創(chuàng)傷,對我們成長都有益處。但是關鍵在于我們自己對創(chuàng)傷的處理方式,你讓他成為創(chuàng)傷,他就是創(chuàng)傷;你讓他成為經(jīng)驗,他就幫助你成長。魯迅先生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段發(fā)人深省的話:“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沒錯,每一個人從出生到成長,每天每件事情都是未知的。我們必須經(jīng)歷。所以我們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是勇士,因為我們敢于面對未知的明天。
現(xiàn)在我也懂得了“成熟”的真諦,少了一些傻笑、少了一些沒必要的碰壁、更少了傷心欲絕。慢慢地成長起來,漸漸地放開腳步走向未來。
記住我們要讓每一種創(chuàng)傷,都成為一種成熟的階梯。即使是失敗了,我們還是可以坦然的接受,我們應該跌倒了馬上爬起來,而不是所謂的憧憬、幻想奇跡的.出現(xiàn)。
最后我還想說,余生還很長,不要過度的活在失敗的過去和龐大的負債陰影中,過錯只是暫時的磨難,而沉淪卻是永遠的遺憾,走過去了才會發(fā)現(xiàn)更加優(yōu)秀的自己。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14
最近在讀一本書《被討厭的勇氣》深有體會,書中講到了“自卑”,它說:自卑都是與別人比較產(chǎn)生的,一切煩惱均來源于人際關系,假使這個世界只存在你一個人,便不會有任何煩惱了,處在群居性的人類社會中,誰都無法置身事外。成長不是成王敗寇,不是成功了就萬事大吉,不是失敗了就一無是處,而是一種與世無爭、將世人都視為在同一個平面上、并且努力向前進的過程。
人們往往是活在過去的影子里,無法從過去的影子里走出來,認為當下的處境都是因為過去的某種原因造成的,因而形成了自卑感。過去的事情是已經(jīng)發(fā)生了的過去了的,我們無法改變事情的結果,而我們能做的只有活在當下,過好當下的每一分鐘。人要往前看而不是一直的活在過去的陰影里。
關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夠做的就只有“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別人如何評價你的選擇,那是別人的課題,你根本無法左右。莫把原本是別人課題看成自己的課題,也莫把原本是自己的課題看成別人的課題,學會課題分離,“在意你的臉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人應該有自己的預期,有自己的評判標準,應該活給自己看,而不是活給別人看。得不到別人認可的自由之路,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相反,相互干涉才是“以自我為中心”,干涉等同于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
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招人討厭是件痛苦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話,我們都想毫不討人嫌地活著,想著盡力滿足自己的認可欲求。但是,八面玲瓏地討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極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情。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價。而在人際關系中,自由的代價就是被別人討厭。
解決人際關系煩惱的阿德勒方式:哪些是自己的課題,那些是別人的課題,要冷靜地劃清界限。而且,不去干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讓別人干涉自己的課題,這就是阿德勒心理學給出的具體而且可能徹底改變人際關系煩惱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觀點。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15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應該屬于一本心理學的書籍,用對話的形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觀點,書中的大部分觀點都跟我們的常識認知相反,讓人難理解和被說服,總之讀完后以現(xiàn)階段的我,還不太能全面地理解里面所闡述的一些東西。我想后續(xù)我一定會再拿起這本書反復地研讀。
書中的觀點是以目的論為導向,而不是我們正常理解的原因論。它說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不是由于過去的經(jīng)歷導致的,而在于我們自己決定的(這個觀點著實讓我震驚,也夾雜一些難以被說服的心理和一些豁然開朗的情緒,總之它讓我的思緒有一點混亂,但不得不說,慢慢去思考這些觀點,換個角度想問題,原來困擾自己的事情會得到緩解);
你簡單了,世界就簡單了,改變自己就改變了世界(這個觀點讓我真正理解了“境由心生”這個詞,嘗試讓自己拋掉一切外在的枷鎖。)
一切煩惱都來自于人際關系(不與任何人競爭,人人都是我的伙伴,只要自己不斷前進即可,與“理想的自己”比較。所有的人都是“雖然不同但是平等”的,價值在于不斷超越自我。決定我們生活方式或者說人生狀態(tài)的,只有我們自己。)
人生的意義是被自己賦予的,人生是由點連接起來的,是每個瞬間連接起來的,過好此時此刻(活在當下,如果每一個當下都過好了,那未來怎么會不好呢?)
課題分離(區(qū)分哪些事情是別人的,哪些是自己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別人的由他自己去負責,不要過多干涉只是協(xié)助他。這個方法真的很好用,能消除很多煩惱和焦慮)
他者幸福等等,很多觀點我還不能完全理解,但讀到最后還是收獲頗多,一定會對以后的生活產(chǎn)生影響。
接受被別人討厭,過好每一個當下,不要過多以未來為目的,執(zhí)著于未來什么樣,未來是張白紙,看不見,不要去想,不要糾結于過去。這樣想來,世界好像真的變得簡單了,就是做好屬于自己的課題,不去干涉憂慮屬于別人的課題,活在當下,感受自己的價值,不執(zhí)念未知的未來,不糾結已逝的過去,一切就變得簡單又自由了。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16
與大多數(shù)人一樣,我總會在某些時刻不自覺的陷入自我厭惡與自我懷疑中,覺得自己在各個方面都不如別人;偶爾也會覺得生活中存在諸多無奈,若是能換一種活法是不是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又或者對于人生的意義越來越模糊……
想要改變,卻又無從下手,最后只能長嘆一聲:“我又能怎么樣呢?“
直到某一天我在書店里偶然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被討厭的勇氣》,書中阿德勒闡述的對自我的解放、對幸福的論述都讓我有種耳目一新、醍醐灌頂之感,一如胡慎之在推薦序中所說:“這本書絕對不是心靈雞湯,而是稍帶苦澀,但又可治病的良藥!
例如書中所說:“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系!睙o論是誰,無論你的年齡多大身處何種地位做著什么工作,復雜的人際關系都是無法逃離的存在。而在人際關系中,我們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在期待著他人的表揚,害怕他人的批評,害怕被他人所討厭或者害怕在人際關系中受傷害,從而不斷的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去迎合他人價值觀以及評判標準。因此,各種各樣的煩惱就此衍生,疲憊感也隨之而來。
那么,我們該如何改變呢?
書中大致給出了幾個方向:其一、課題分離。我們首先需要弄清楚“這不是自己的課題”這一界限,丟開別人的課題是解開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之線的關鍵。其二、要有“摒棄現(xiàn)在的生活方式的決心”,書上說:“重要的不是給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你之所以想要變成其他什么人,就是因為你只一昧關注著‘被給予了什么‘。其實,你不應該這樣。而是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這一點上。其三、要樹立起向前邁進的勇氣。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害怕而止步不前,卻不知這樣的我們在他人眼里更顯卑微,所以,何不大膽的向前邁進,成就一個更好、更自信的自己!
關于人生的其他許多課題,書中都給出了獨到的見解,在此我就不一一贅述,相信細細品閱后的你定能從中得到自己需要的問題答案。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17
《被討厭的勇氣》看了第一大章,這樣的哲學書沒看之前我以為會比較晦澀難懂,雞湯一類的,但是看了之后并不是,它沒有像其他書一樣作者闡述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而是通過“青年”和“哲人”的對話引出阿德勒心理學,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答案,每看一張都會顛覆我的認知,主要有以下幾點:
1。你以為的憤怒其實是被捏造的。書中描寫了“青年”新買的衣服被服務員端過來的咖啡弄臟了,“青年”立馬怒不可遏,大發(fā)雷霆。其實并不是因為被弄臟而發(fā)怒,而是要用發(fā)怒這個目的來警告震懾該服務員。
這讓我想到,在教師中,有學生調皮不守規(guī)矩,有的老師會非常憤怒,大聲呵斥,仿佛那一刻被點燃,讓他抄一百遍兩百遍詞語單詞。其實也是在泄憤,用憤怒震懾學生,讓他乖乖照做,以彰顯老師的權威。而且學生可能都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或者覺得老師水平不行,如果學生犯了更大的錯誤,老師該如何處理呢?因為你的底線“憤怒”已經(jīng)亮出來了。思考要用另外的更好方式管理學生。
2。我們的不幸福是由自己選擇的`,幸福也是由自己創(chuàng)造。有些人現(xiàn)在不幸福會在過去找原因,比如童年不幸,家庭條件不好,外貌不行等。但是在過去找原因,沉迷于過去,不去立即行動起來是沒用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愛自己,要有自信,可能我們每一個人在學校時代都會很羨慕某個人,想成為他,我也不例外。但是不可能,你只需要做到“你自己”就可以了。
幸福由自己來創(chuàng)造。你想要有什么樣的生活取決于你的生活方式,有想法就要去行動,跳出自己的舒適圈,想減肥(確實要減肥的地步)就去制定減脂餐,跳健身操,跳繩等。想要拿高工資就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這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這是達到目的的必然途徑。
而且,書中有一個觀點我很贊同:現(xiàn)在覺得“不幸”,不是因為過去或者環(huán)境,而且因為缺少了“獲得幸福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18
讀完《被討厭的勇氣》一書,從書中獲得共鳴。書中所言,很多人困擾于繁雜的人際關系,從降臨到熟知這個世界,模糊了人生的意義在何,經(jīng)歷了作者的深刻點撥,我重新梳理,對未來生活幡然醒悟。
曾經(jīng),我始終歸結于過去不愿改變,這種心結成為了我追求美好的枷鎖。我們被他人的評價所束縛,怕被討厭,這一觀念使我們與勇敢的標簽失之交臂,也與人生的意義形成割裂。在你等待他人對自己做出評價時,可否想過你是在為自己而活還是為他人而活。
《被討厭的勇氣》書中提到“將自己和別人的課題分開,解決自己的課題,尊重他人的課題。”因為別人如何對待你,要怎么做,那是別人的課題,而我們要做的,是自力更生于自己的課題,同時尊重和有邊界的處理別人的課題。我曾經(jīng)混淆了這個概念,所謂人生的'意義可以參考于自己的人生價值,也就是為自己或者他人做出了多少貢獻,發(fā)生什么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這件事情。
工作之中,我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理解我們工作的人會支持我們的工作,當然,也不乏有人滿肚子抱怨、甚至粗口相向,我知道在我選擇這份職業(yè)的時候我就要胸懷坦蕩,無論被多少人不理解、甚至討厭,都必須遵循我們的職業(yè)道德,牢記文明待人、禮貌服務、遵法守法、明辨是非的職業(yè)操守,不是將清廉正直的約束置之度外,而是認真踐行,并把維護每個人的安全作為自己的準則。要想每個人都尊重我們的職業(yè),首先我們自己必須先尊敬自己的職業(yè),這就需要我們有直面應對被討厭的勇氣,和堅守這份行業(yè)的初心。要樹立起向前邁步的勇氣,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害怕面對而停滯不前,才造成了今天我們仍守原地的局面。
在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多次出現(xiàn)豁然開朗的感覺,我決定立足于此刻,即使那個長久的未來無法預知,我只要牢記:我現(xiàn)在能做些什么能讓我有貢獻感,能對自己多一些自我肯定,能更喜歡自己,便是我人生最大的意義。
所以,何不大膽的向前沖,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相關文章: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1-24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01-13
【熱門】《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2-11
【推薦】《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1-24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推薦】11-24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薦】11-24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熱門)02-02
【薦】《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1-24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熱】11-24
關于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