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1
七大洲和四大洋是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一課所要講的內(nèi)容。學生們要說講中國地理,學生們都很熟悉,比較好理解,但是講世界地理,學生們在理解上就有點困難了。在寒假的時候,給學生布置畫世界地圖,但真正畫的符合要求的沒有幾個人,這對我們的教學工作增加了點小麻煩。
多媒體顯現(xiàn)出來的世界地圖不是很清楚,只好讓學生們看課本上的那副地圖。先看整個世界地圖,讓學生們討論交流在這幅地圖上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剛開始學生們沒有頭緒,答案五花八門,后來我慢慢的引導地形上有什么特點,地球表面上大部分是什么,陸地和海洋的分布等等,通過這些細小的問題,學生們逐步理清了思路,順利的找出了七大洲和四大洋。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地球表面大部分都是水,陸地都被海洋包圍,海洋之間都是相通的。再讓學生們看課本資料,知道地球表面陸地面積僅占29%,海洋面積占了71%,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球。
出示大洋和大洲在地球東西半球的分布圖,讓學生們了解哪些大洲和大洋分布在東半球,哪些大洲和大洋分布在西半球。哪個大洲面積最大,哪個大洲面積最小?那個大洲沒有人居住?面積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什么?四個大洋的面積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哪兩個大洲是相對應的?通過看地圖以及學生們的交流討論。對于七個大洲的'面積由大到小排列順序,我讓同學們先按順序排出來,寫在黑板上,帶領學生總結出一句順口溜: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通過這句順口溜來巧記七大洲的面積由大到小的排序。亞洲與大洋洲、南美洲與北美洲、歐洲與非洲兩兩相對。讓學生充分的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對于世界地形之最,書上只提供了幾個,不過令我欣喜的是學生們知道還真不少,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最高的山脈,世界最大的湖泊等等,這些世界之最學生們通過交流都了解了很多。剛開始上課的時候,由于多媒體課件效果不是很好,浪費了一點時間,有點手忙腳亂,在時間分布上不是很均勻,最后匆匆結尾,不過在以后幾個班上課的時候就做好了應對措施,順利授課。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和交流,讓學生發(fā)表了不同的見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營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學得較為輕松,課堂教學效果還不錯,也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在整個過程中,采用強化討論法這一學習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為指導思想,在對教材處理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化抽象為具體,并提出富有啟發(fā)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從而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以化解教學重點、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通過使用地球儀、世界地圖、討論、課堂練習活動等,使學生動口動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增強學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嘗自主學習的樂趣,讓學生也體會到人類的認識世界是需要不斷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類的永遠的目標。本節(jié)讀圖較多,難度并不大,因而特別注意在提問時問題的.目的性,盡量避免重復、羅嗦,把能由學生完成的盡量讓他們來做。注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fā)其學習熱情。同時通過師生互動,創(chuàng)建一種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師生關系,一起突破難點,突出重點。使學生逐漸從"學會"發(fā)展到"會學",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fā)展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不足之處在于學生過多了些,對于討論時間有所把握不是很到位,我們的學生認識水準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有些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還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部分學生缺少自己的創(chuàng)見,當然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要進一步變化與相結合運用才好。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3
一、本課的成功之處:
1、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本節(jié)課通過"太空之旅"圖片設問:"加加林為什么說他看到的‘地球’更象‘水球’"引入新課,較好地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知識與運用知識的能力。在學生觀察完"大陸、半島、島嶼與海洋"的立體圖后,展示"世界海陸分布"的平面圖,讓學生充當小老師進行講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與圖象遷移能力。在學習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時,再次讓學生判斷哪個"海"其實是"湖泊",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強化了對地理概念的理解。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本節(jié)課能充分利用地圖進行教學活動,通過師生活動、生生互動,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分界線、輪廓、面積和分布特征,形成教學問題場與教學情景場的疊加,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注重學法指導。本課教學難點是讓學生認識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學中,先以"亞洲"為參照,引導學生說出與亞洲相鄰的大洲和大洋,然后利用"分半球記憶"和"特殊緯線記憶"法,讓學生合作交流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對位置,最后,讓學生練習"一筆畫世界",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參與記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使這節(jié)課的難點迎刃而解。
5、培養(yǎng)了學生研究問題與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通過分組討論學習,改變了應試教育模式下"灌輸——接受"式的傳統(tǒng)學習方式,在合作中感受與他人討論、探究的樂趣,體會協(xié)作學習帶來的成功,激勵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6、條理清晰,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課堂上,有目的地設計一系列問題,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采取討論、探究、搶答等多種方法,不斷地讓學生去質疑、探索、發(fā)現(xiàn)。給學生提供展示各種能力的機會,并使用鼓勵性語言,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fā)其學習熱情。整個課堂氣氛生動而有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效果好。
二、本課不足之處:
1、本節(jié)課難度不大,但讀圖較多,內(nèi)容豐富,教學容量大,時間略緊,有些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還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
2、受時間限制,對于部分學生的質疑不敢放開討論,如"大洲和大洋名稱的含義"和"英文解釋",學生顯得意猶未盡。
3、由于老師引導的太過到位,反而遏制了一部分學生的思維,好像一切都水到渠成。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4
這節(jié)課上完之后,一直覺得不是非常的理想,反思了很久,總結出三點:1.準備不夠充分2.教材吃的不透。3.課外知識擴充的不夠,沒有新鮮感和時代感。上課的時候,并沒有刻意去準備什么,沒想過要表現(xiàn)的特別出色。其實現(xiàn)在未來,每一次充分的準備對自己來說都是一個鍛煉和提高的機會,要好好珍惜才是。內(nèi)容安排真的很少,很沒技術含量。雖然來聽課的老師在評課的時候沒有說我什么,但是我還是很慚愧。已上三點算是對這堂很不盡人意的課的淺薄反思,希望自己能以史為鑒,盡快提高,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
在自主學習的部分,學生雖然很認真的看書,但由于是初一新生,對教材的把握不準,耽誤的時間長,而且不容易發(fā)現(xiàn)重點問題,即使小組合作后有了改觀,但還需全班各組共同交流,在以后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看書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重點突破的板塊,主要是學會從圖中認識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通過反復讀圖、識圖,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比較準確,但由于這是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到大屏幕前指圖說出時仍容易犯錯誤,還需要不斷鞏固。對于拓展延伸板塊,內(nèi)容很好,又一定的難度,而且能夠聯(lián)系剛剛學過的知識,也能夠激起學生探討的激情,但由于前面重點突破的時間稍微多了一點,這部分內(nèi)容時間上有些倉促,下節(jié)課應適當調整。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5
本課教學難點是讓學生認識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學中,以"亞洲"為例,引導學生說出了亞洲的東、西、南、北各是什么,注重了學法指導,然后讓孩子們合作說出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最后,讓孩子們在游戲中自制世界地圖,這節(jié)課的難點就在快樂中迎刃而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的效益。
在課前我搜集了許多圖片,讓學生在課堂上借助課件更好地了解大洲和大洋的知識,學生對此很感興趣。不僅如此,我還讓學生在課前搜集了一些有關大洲和大洋的資料,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搜集資料的能力,在課堂上,我向學生們推薦了"世界地理頻道"網(wǎng)站,給他們提供更好更多的資料空間。
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收獲,不但紛紛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而且還對參加"世界地理之最"擂臺賽充滿興趣。我相信,這一節(jié)課雖然結束了,但是孩子們的探索之路才剛剛開始。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6
第一節(jié):大洲和大洋教學設計與反思
第一章課時安排:1課時
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地圖出版社)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全球海陸面積所占比例及海陸分布特點;
2、理解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海、洋、海峽等概念;
3、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點
二、能力目標:
1、能看懂簡單的地理統(tǒng)計圖,并了解運用地理統(tǒng)計圖表來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學會繪制簡單的幾何圖形來表示大洲的基本輪廓及其相互位置關系;
2、構建七大洲的基本輪廓特征和空間分布特征,在地圖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動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學生的全求意識
2、初步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養(yǎng)成學生嚴謹?shù)那髮W態(tài)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二)教學重點:
1、全球海陸面積比較,海陸分布的特點
2、大陸、島嶼、大洲、海、洋、海峽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學難點;海陸分布情況;學生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四)學情分析:
學生首次接觸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會產(chǎn)生一定的學習興趣;可以利用圖表讓學生感受海陸分布狀況;大洲、大洋的名稱可通過讀圖讓學生直觀感受、理解并記憶。
(五)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直觀教學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前面幾節(jié)課通過學習了解了地球的形狀、大小等,今天我們繼續(xù)來研究地球。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學生活動:回憶、思考,討論、交流、探究被稱為地球的原因設計意圖: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好奇心
二、新課教學
1、教學內(nèi)容:稱為地球的原因
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我們通常叫地球習慣,但是就有人偏診認為叫“水球”才合理,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讀圖,分析衛(wèi)星圖片的顏色,思考并交流、討論,小組發(fā)言。
教師活動: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總結:通過看圖可發(fā)現(xiàn),地球總是以藍色作為主色調,這說明,除了我們腳下所踩的陸地外,地球上面積更大的是海洋。
教學意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學內(nèi)容:海洋和陸地的分布
教學活動:組織學生玩游戲
課前準備1個畫有海陸輪廓的地球儀。學生任意拋出地球儀,接住是記錄右手大拇指接觸到的是陸地還是海洋,拋接10次以上并統(tǒng)計接觸到的海洋和陸地的面積多少
學生活動:
學生分組,做游戲、統(tǒng)計、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海陸面積比是7﹕3。指導學生看海陸面積比較圖(餅狀圖)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興趣,直觀、形象。培養(yǎng)學生讀圖的能力,指導學生據(jù)圖總結地球上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3、教學活動:教學設疑——任意劃分地球儀這兩個半球,海陸分布的情況如何?
學生活動:觀察地球儀,討論、總結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總結,無論怎樣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設計意圖:提出疑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4、教學內(nèi)容:海陸相關知識
教學活動:教師介紹大陸、島嶼、半島、大洲、大洋、海及海峽等概念。
學生活動:通過閱讀教材,結合教師的講解,理解各概念的含義并落實到地圖上
設計意圖:借助文、圖,加深學生對概念的認識
5、教學內(nèi)容:學習七大洲
教學活動:借助地圖,引導學生觀察各在洲的輪廓、形狀、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積從大到小排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引導學生勾畫大洲輪廓圖。
學生活動:觀察各大洲的面積、輪廓、、,討論交流各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并試勾畫大洲的輪廓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大洲有完整的認識
6、教學內(nèi)容:學習四大洋
教學活動:指圖了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洋按照面積從大到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學生活動:讀圖,觀察討論,給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三、板書設計:
1、地球、地球
2、海陸面積比: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3、大陸、島嶼、半島、大洲、大洋、海、海峽
4、七大洲:名稱、面積大小、分布、輪廓
5、四大洋:名稱、面積大小、分布
四、教學反思:
1、本課教學的內(nèi)容,要求學生在較強的空間思維,教學中要借助多種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培養(yǎng)起較強的空間概念;
2、要指導學生多讀圖,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能力;
3、本課要按排學生一定的課堂練習,以鞏固學生對所學的知識。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要求學生理解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海、海峽、洋等概念,并能判別。
能力目標:學會在地圖上確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閱讀圖文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情感目標:通過培養(yǎng)學生讀圖和空間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人類的家園——地球的感情。
【教材內(nèi)容及分析】
對于七大洲和四大洋部分的教學,以讀圖為主:第一步:讀圖講解:讀 “大陸、島嶼、半島示意圖”,讓學生在初中地圖冊上的 “世界地形圖”中找出實例加以區(qū)別。第二步:讀 “東、西半球圖”和“亞洲、歐洲、非洲的分界線圖”,掌握大洲的名稱、位置和三條洲際分界線。第三步:讀圖比較:讀 “七大洲面積比較圖”,讓學生說出哪個洲的面積最大,哪個洲的面積最小,并按面積大小的順序說出七大洲的名稱。第四步:讀 “東、西半球圖”。讀圖講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讀圖比較:比較四大洋的面積大小。指圖講解:在圖上結合具體的洋、海、海峽,列表講清它們的概念,并讓學生在地圖冊上找出實例加以區(qū)別。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播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地球的概貌,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它,進一步觀察它、熟悉它,更好地認識它——我們?nèi)祟惞餐募覉@!
師:同學們,你能在圖上分辨出這些地理事物嗎?
。壅故荆葑寣W生判斷哪些是大陸、半島、島嶼、大洋、大洲、海、海峽。
二、讀圖分析,提高能力,合作探討
[活動]觀察比較,對照 “世界海陸分布圖”和 “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
。塾懻摚菸覀兩畹男乔蚴堑厍蜻是水球?兩種說法是在什么背景下產(chǎn)生的?
(宇航員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藍色的美麗星球,覺得地球更像水球。人們生活在陸地上,過去以為海洋是陸地的邊緣,甚至認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陸地的中心,并未認識到海洋比陸地大,因此起名地球。這反映了人們的認識的不斷發(fā)展)
。圩x圖]在 “南、北半球海陸分布圖”上,看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哪個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個半球,圖中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分別是海洋還是陸地。
師: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極地區(qū)幾乎是一片海洋,南極地區(qū)即是一塊陸地,無論是在北半球還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師:我們仔細觀察世界海陸分布圖,就會發(fā)現(xiàn),地球表面的海洋是連成一片的。陸地和海洋一樣也是連續(xù)的嗎?
生:不是。陸地被海洋分割成許多塊,有的是大陸,有的是島嶼、半島。
師:你能根據(jù)開始時老師所講的概念把它們區(qū)分出來嗎?
。刍顒樱葑x圖講解:讀 “大陸、島嶼、半島示意圖”,并讓學生在初中地圖冊上的 “世界地形圖”中找出實例加以區(qū)別。
生:下面請同學們閱讀 “東、西半球圖”和 “亞洲、歐洲、非洲的分界線圖”,看看地球上共分為哪幾個大洲,并牢記七大洲的名稱。
。ㄇ逦卣故镜貓D,能夠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較好的區(qū)域概念,更好地為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一個生活能力的提高機會)
師:在讀圖的時候請同學們注意一下哪幾個大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哪幾個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生: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師:赤道橫穿哪幾個洲的大陸?哪幾個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幾個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
生:(學生讀圖討論后回答)赤道橫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陸;歐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極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師:(教師指導讀圖)我們是如何來劃分大洲的呢?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將幾條洲際分界線找出來。
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活動]讀圖比較:讀 “七大洲面積比較圖”
師:請同學說出哪個洲的面積最大,哪個洲的面積最小,并按面積大小的'順序說出七大洲的名稱 (可按以下順口溜記憶:“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順口溜在教學中的巧妙安排,也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手段,能夠使學生更快地掌握一些知識要點)
師:我們總結了陸地有七大洲,知道各洲的大小、輪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它被大陸分割成了四大洋,下面通過讀圖了解它們的基本情況。
。刍顒樱葑x圖講解 “東、西半球圖”,讀圖比較 “四大洋面積比較圖”,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陸分割成哪幾個彼此相通的大洋,找出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比較四大洋的面積大小。
在圖上結合具體的洋、海、海峽,再次重復它們的概念,并讓學生在地圖冊上找出實例加以區(qū)別。
生:洋,海洋的中心部;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邊緣,面積較小,一般靠近大陸;海峽,溝通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
三、主動思考,歸納體系,知識提煉
師:最后,請同學們一起來完成教材后的活動內(nèi)容以及練習冊上的練習 (教師輔導學生完成練習)。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8
課程改革中的學生在變,教師更要變,新的課程需要教師除了具有本專業(yè)扎實的知識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淵博的學識,還要有靈敏的思維,較強的應變能力,善于捕獲學生思維的火花,因勢利導,使其燃燒發(fā)光,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地思索我們的教學,如何在教學中增強學生主動探求的愛好,增強學生探究的能力,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課堂中盡可能地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給學生創(chuàng)造多想,多練,多觀察,多動手,多思索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鼓勵他們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本節(jié)課在這方面主要做到的是: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內(nèi)在吸引力,讓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充分發(fā)揮。
本節(jié)教材中穿插有許多地理圖像,如《世界地形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fā)性、思考性的閱讀材料如:絲綢之路、鄭和七下西洋、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和繪圖題如書本P31活動4,因此,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如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的大洋洲、南極洲,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出大洲、大洋的輪廓圖,從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二、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
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終落腳點應該是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fā)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固有特點,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huán)境問題,學會學習地理知識,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chuàng)新和自我發(fā)展。如在講授海陸的各種形式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而理解海陸分布的各種不同形式。并引導學生在圖上找出六塊大陸、半島和島嶼,并能具體說明最大的大陸是歐亞大陸,最小的大陸是澳大利亞大陸,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
三、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與課堂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并努力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發(fā)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生的大腦皮層活動處于最大程度的興奮,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fā),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為此,我在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誘導,給予必要的關懷、勉勵、尊重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積極表演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發(fā)揮學習的主體作用。
總之,在素質教育人文教育大勢發(fā)展的今天,只有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式,才能達到最佳教育教學效果和課堂效率,適應教學和時代的要求。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9
《大洲大洋》一課的教學結束了,掩卷沉思,回顧這節(jié)課,有得亦有失。
在上七年級地理上冊《大洲和大洋》一節(jié)的教學時,我應用信息技術和教學內(nèi)容進行整合,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導課,利用同學都喜歡的游戲方式探究地球上的海陸分布。直觀的體驗讓學生走進課堂,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同時,自然地引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根據(jù)《大洲和大洋》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我把教材分為四部分進行處理,利用大屏幕明確教學目標:地球海陸分布;大洲、大陸、島嶼、半島、海峽基本概念;大洲和大洋名稱位置輪廓;大洲的界線。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充分利用"農(nóng)村中小學遠程教育資源",把這一課的媒體資源鏈接到我的課件中,形象直觀的體現(xiàn)地球海陸的分布、基本概念、大洲大洋的名稱以及分布等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講與練相結合,及時反饋學習信息。用PPT制作七大洲、四大洋的基礎知識點。在學生識別七大洲形狀和位置的基礎上運用填空和讀圖,進行練習。
其次,運用PPT課件學習大洲的界線,直觀而又具體,拓寬中學生的視野和認知。
正是由于把信息技術同學科教學進行整合,才使得本來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生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著極大的熱情,并能夠十分主動地參與其中,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運用信息技術,加大了課堂密度,知識容量,讓知識以恰當?shù)姆绞匠尸F(xiàn)給學生,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變革,使學生能夠全面地實現(xiàn)的三維目標的要求。同時,也要求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備好課的同時,開發(fā)教學信息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彩、更廣闊的學習空間。
縱觀這節(jié)課,我從設計和講授力求做到"自主探究"的學習理念。但是一講起來自己就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主角了,課堂上學生自己真正探究的不是很多,而且即使是學生進行的探究和自主學習了,自我感覺也是"蜻蜓點水式"的,教學過程中依然是教師說得多學生親自體驗的不多。本節(jié)課時間把握的還好,教學效果也可以,但是對媒體課件演示的不夠到位,教學思路與媒體資源的利用不夠同步,教學中受課件的限制,教學思路和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明晰。教學的語言不精練。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10
一、學習目標
。ㄒ唬⿲W習目標
1、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占比例。
2、運用地圖,描述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特點。
3、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ǘ⿲W習目標分解細化
1、通過簡單方法估算并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占的'比例,學會科學探究的簡單方法,培養(yǎng)求真、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
2、運用地圖描述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特點。
3、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以及大洋、海和海峽。
4、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點。
5、了解人類認識地球面貌的歷程,增強熱愛科學、探究地理、造福人類的信心和決心。
二、教學重點、難點
。ㄒ唬┙虒W重點
1、通過簡單方法估算并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占的比例。
2、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點。
。ǘ┙虒W難點
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點。
三、教學方法
1、教法
創(chuàng)設情景法、讀圖分析法、畫圖講解法、總結歸納法、啟發(fā)引導法、交流談話法。
2、學法
情景感受法、地圖觀察法、圖畫圖話法、問題探究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11
本節(jié)課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且學得較為輕松,課堂教學效果很好,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在整個過程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為指導思想,在對教材處理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化抽象為具體,并提出富有啟發(fā)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以化解教學重點、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通過討論、課堂練習競賽活動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學生動口動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增強學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嘗自主學習的樂趣。本節(jié)讀圖較多,難度并不大,我特別注意在提問時問題的目的性明確,盡量避免重復、羅嗦,把能由學生完成的盡量讓他們來做。注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fā)其學習熱情。不足之處在于有些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還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部分學生缺少自己的創(chuàng)見。
一、課堂教學精彩剪輯:
甲同學:我認為應該叫“水球”,因為全球海陸分布中海洋面積為3.61億平方公里,占全球71%,我們常說“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就應該叫“水球”。
乙同學:我認為應該叫“地球”,因為全球海陸分布中陸地面積為1.49億平方公里,只占全球29%。我們常說:“物以稀為貴”就應該叫“地球”。
。镣瑢W:地球是我們?nèi)祟惖募覉@,目前我們主要生活在陸地上,陸地對我們?nèi)祟悂碚f又非常重要,因而應該叫“地球”。
。峦瑢W:21世紀被稱為“藍色的世紀”,人們將向海洋進軍,變海洋為人類的第二家園,所以應該叫“水球”。
C同學:老師我認為應該叫“氣球”,因為地球表面有一個保護它不受傷害的大氣層,而且風云雨雪等天氣現(xiàn)象也是大氣層的杰作,應該叫“氣球”。
D同學:老師我認為應該叫“足球”,用腳在陸地上行走。
E同學:老師為什么要叫“什么球”呢,我說:‘球’表明了地球的形狀是個球體!蔽蚁虢小癳arth星”,既繼承了“地球”的歷史,又和其它星球統(tǒng)一。
課后的思索:
我最初只是想通過海陸分布比例的差異去認識地球的名字“水球”好還是“地球”好,孩子們的思維潮水一旦被調動起來想法真是五花八門,我驚嘆他們集思廣益后的異彩紛呈,讓我越發(fā)感覺到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這樣的思維震蕩場景,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想象,在“百家爭鳴”中最大限度擴大了知識的外延,同時在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中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素質。
。ǘ┮粓銎磮D游戲的心得體會
為了讓活動真正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我經(jīng)常冥思苦想,在海陸分布的教與學中“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間位置對學生來說是難點,怎樣能在樂學中學會是我的著眼點,游戲競賽比較適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于是我著手準備:
教師明確比賽規(guī)則:
A、先是小組討論學習;
B、在每大組中隨機抽取一名學生,上臺拼圖;
C、計時:用時最短為勝。
D、不許帶地圖冊或教材到黑板前拼圖,在拼圖的過程中不能回到座位上,發(fā)現(xiàn)問題,派另外學生代表來修改。
課后的.思索:
課上實施這種比賽教師的組織者、激勵者身份尤為突出:教師計時要公平公正。教師要及時提供幫助調整學生們拼圖時的一些心理反應:有些同學不敢出頭露面,教師要鼓勵他們“自古英雄少年”,“勇者先行”;有些同學嘲笑別人,自己在下面品頭論足,卻沒勇氣到前面展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就提起紙上談兵的趙括;有些同學倉促上陣,我及時提醒,“冷靜思考,計劃得好才能做得好。”教師對比賽的結果評價要把握分寸,注意多肯定優(yōu)點但也要兼顧不足,同時提出期望。
學生之間相互學習,活動中彰顯個人的長處與短處,正確面對;雖然有大部分同學不能到前面拼圖,但他們在參與,關注同學拼圖過程中的得與失,有的看出問題后開始指指點點,有的自己沖到前面去……在大家齊心合力不斷修正的過程中熟悉了七大洲的空間位置。這樣的活動不用求快,要求穩(wěn),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激活大腦的思維,震蕩出自己的智慧,從而在活動中真正有收獲,這種獲取知識的快樂也會令人回味無窮的。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12
教材分析
1.通過對本節(jié)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全球海陸分布的概況,記住海陸面積比例,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際分界線,理解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海峽等概念。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分析資料、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還 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現(xiàn)在學習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是人教版七年級第二章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本節(jié)教材主要講述兩方面的內(nèi)容:世界海陸分布的特點;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材內(nèi)容聯(lián)系緊密,脈絡清晰,涉及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較多,大多數(shù)是學生在小學時已經(jīng)學過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經(jīng)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學習了地球和地圖的知識,從讀圖的意義上,培養(yǎng)學生從圖中直接讀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較,進而獨立說明,這是本節(jié)重要的教學任務。這樣既鞏固了地球和地圖的知識,又對學生今后學習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 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通過對本節(jié)教材的學習,學生對大洲和大洋的知識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確的地理位置觀。
學情分析
1.由于大洋與大洲是小學科學已經(jīng)學習過的東西,學生對本節(jié)內(nèi)容的感知度和熟悉度應該說較高,認知起點較高,但我們地處山區(qū),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往往都是應付小升初考試,學生的認識還比較缺乏,并且還需要從地理學科的角度去了解該知識難度就更大了。我校學生整體素質相當差,且差異巨大,在教師的分類指導下可以達到的一定的學習效果。
2.在學習時學生可能會面臨讀圖填圖等障礙,都可以通過本節(jié)學習得到一定解決,從而為后續(xù)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地理學習能力。
3.(1) 學生習慣于看以“東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現(xiàn)的`海陸分布圖,以“南半球、北
半球”形式出現(xiàn)的圖形。學生不易看懂分清。(2) 學生在讀以局部地點出現(xiàn)的大洲、大洋地圖時,難以在腦海中想象形成大洲、
大洋的整體分布圖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全球海陸分布的概況,記住海陸面積比例,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際分界線,理解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海峽等概念。
2.過程與方法:通過地圖學習大洲大洋在地圖上的分布、培養(yǎng)閱讀地圖和空間想象能力。初步養(yǎng)成讀圖、填圖、繪圖等運用地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從圖上查找、搜尋信息及分析處理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加加林登月,培養(yǎng)熱愛科學,積極探究自然世界奧秘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
教學難點:認識七大洲的輪廓和七大洲的位置確定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13
《大洲和大洋》是初中地理學習里面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知識之一,通過對該部分的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地球的真實面貌,是海洋面積大?還是陸地面積大?我們生活的地方這個星球被命名為地球是否合理?世界上有幾大洲?幾大洋?他們在地球上是如何分布的?這些知識點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習的狀況,因此上好此課十分關鍵!
教學所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一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我想只要引導性的合理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讓大家在愉快活躍的氣氛中完成學習,應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于是,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動手動腦、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設計了:自由辯論(地球?水球?)、找“洲長”(七大洲)、一筆畫“世界”(大洲大洋學完后)、知識搶答(知識鞏固)、拼圖游戲等活動,并用“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太空使者”和“中國神舟五號”在太空中拍攝的視頻及極富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語言和圖片牢牢地抓住學生們的心,不斷地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望,配以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渡過了45分鐘,較好的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培養(yǎng)了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了他們獨立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洲長” 們還獲得了鍛煉口頭表達的機會,可謂“一舉多得!”
存在的不足:第一:本節(jié)內(nèi)容知識容量較大,比如在“大陸、大洲、島嶼、半島”的等相關概念的掌握中不需花費那么多時間講解,只要學生能夠看懂理解就行;第二,課件拷貝到教室后相應的鏈接出錯,導致課件播放不夠流暢,應提前做好準備,確保課堂效果更佳。第三,聯(lián)系實際較少。
今后努力的方向:通過教學實踐的.觀察和體驗及科組老師們的探討,我們發(fā)現(xiàn),當授課時結合生活或生產(chǎn)實際時,學生的興趣最為濃厚,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最為牢固。因此,我們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將課本知識與生產(chǎn)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教會學生學以致用!
古人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知識淵博。其實,學好地理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見識,其實地理還是一門十分有用的學科,地理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無處不在,如廣州、中山等地的“騎樓”,兩周前中山市石歧區(qū)因咸潮的影響供水一度緊張,阜沙鎮(zhèn)這片土地若干年前還是一片汪洋等等,只要我們地理教師細心觀察、善于收集整理,記錄生活點滴,將他們運用到地理課堂中去,讓地理知識不再局限于書本,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樣,我們的地理教學才會落到實處,才會受學生歡迎!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和的加法教學反思02-22
比和比例教學反思02-24
七年級下冊地理我們生活的大洲教學反思01-12
倍數(shù)和因數(shù)教學反思01-16
《將相和》教學反思11-04
《狐貍和烏鴉》教學反思01-23
因數(shù)和倍數(shù)教學反思01-28
左和右教學反思01-30
消化和吸收教學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