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溫度》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溫度》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溫度》教學反思1
我執(zhí)教的《溫度》這節(jié)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shù)》第一課時,目標是利用溫度的情境了解天氣預報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借助溫度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正負數(shù)的意義,感受引入負數(shù)的必要性,同時能夠進行正確地讀、寫;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教材創(chuàng)設了從天氣預報中獲取信息的情境,目的是激活學生以往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通過觀察各地的氣溫,發(fā)現(xiàn)零度以下的溫度用負數(shù)表示,再通過讀、寫零下溫度,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大小,體會負數(shù)、負號的特征,從而初步的感受和理解負數(shù)。
當學生第一次接觸負數(shù),要建立負數(shù)的概念不太容易,但負數(shù)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那么遙遠與陌生。所有的學生都收看或收聽過天氣預報,對零下溫度也有一定的認識,但這樣的認識僅僅停留在生活化的基礎之上。生活化并非數(shù)學化,因此,這節(jié)課就是要利用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將生活化常識轉(zhuǎn)變?yōu)閿?shù)學化知識。在這一進程中,學生學習難免會遇到困難,教師要為學生學習搭建階梯。
在設計時我結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圍繞每天都接觸的溫度這一主題,引入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從觀察溫度計上水銀柱的高低幫助學生理解溫度的高低,體會溫度高低比較的方法;在學習如何比較零下溫度的高低時,從兩個零上溫度的比較開始,逐步過渡到兩個零下溫度的比較,由易到難,漸進突破。
在比較零下溫度的高低之前,我就借助了具體形象的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來幫助學生理解溫度的`高低。認識了溫度計之后,我先讓學生比較兩個零上溫度,再比較二個溫度計上的零下溫度,學生借助了溫度計上水銀柱的高低來直觀形象的辨別溫度的高低,最后抽象比較-5℃和-20℃的高低,使學生對溫度高低的判斷有了比較抽象的想法,很好地完成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將學習的坡度降到學生易于掌握的程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另外德育教育也是我們教學中的一部分。由祖國南邊的海南,講到北邊的哈爾濱,首都北京,西南的拉薩等重要城市的溫度,無不讓學生體會祖國的博大,增強民族自信心,愛國心。
《溫度》教學反思2
一個物體的冷熱,在生活中學生都有用手感受過并且有一定的經(jīng)驗。但是要讓學生準確地說出到底有多少熱或多少冷,就無法準確的描述了。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學生都知道溫度計可以測量物體的溫度,但是很少有學生獨自使用過溫度計去測量物體的溫度。
所以課前我準備好了很多溫度計,給每個小組一支,讓學生觀察,比比哪個組觀察的最仔細,帶著目的觀察能讓學生更好的認識溫度計。觀察活動中,我也發(fā)現(xiàn)學生能夠根據(jù)我的指導準確地找出溫度計能測量的'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也準確地讀出了我課件上出示的溫度計顯示多少溫度。并且在課堂上我還讓學生用手捂著溫度計的玻璃泡使它變熱,觀察溫度計的變化讓學生初步的了解了溫度計的制造原理。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能很好的激起學生的興趣。
但是,學生對攝氏溫度的讀和寫掌握得并未比我想像中的好。可能是生活中沒有接觸過,亦或是在學生心中“-”表示減號已經(jīng)先入為主了!總之學生對“-”很陌生,總有學生不知道用“-”表示零下,而寫成“0下”或者“0”,導致零下溫度的認讀出錯了,當然這也在我意料之中。雖然課堂上已經(jīng)強調(diào)了零下的溫度要從0℃住下數(shù),交上來的作業(yè)還是有全錯的。這個問題還得繼續(xù)講解,學生如果沒有正確掌握認讀零下溫度,那后續(xù)的學習活動便難以展開。
《溫度》教學反思3
今天我講得是《溫度計》,課前看教科書、教學用書感覺挺簡單的,只要學生會認讀溫度計以及零下溫度就行。可是一堂課下來,時間感覺還很緊,學生對溫度計的認讀還是有些困難,也就是說我上了一節(jié)失敗的課。失敗的原因在哪,我也深思。縱觀這節(jié)課,從兩個方面查找原因。一是在教學結構方面。
1、在比較水的冷熱活動中,設計意圖是學生分兩次感知四杯不同溫度的水,但由于順序不同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最后讓他們感覺到用手不能準確地知道物體的冷熱程度?墒窃趯嶋H教學中,學生體會不透,教師也沒深挖,沒有激起學生前概念與現(xiàn)實現(xiàn)象的矛盾沖突,這是一大敗筆。
2、在觀察溫度計時,沒有給足學生充足的觀察時間,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明顯。
3、在攝氏度的讀和寫時,教學難點解決過于生硬,尤其是在零度以下讀的時候應是從零度開始往下讀,當時有的`學生能夠準確的讀出來,但由于我沒有追問,“你是怎么讀的?”,錯過教學時機,最后我告訴學生應該怎么準確的讀出來。二是教師自身方面的原因。
1、教師語言啰嗦,不精練,邏輯性不強。
2、教師在教學時缺乏和學生一起探究的激情,沒有形成師生、生生互動的局面。
3、對教學時機把握不夠。
《溫度》教學反思4
《測量水的溫度》一課的內(nèi)容主要分為認識各種溫度計、學習正確測量水溫的方法、測量冷水、溫水、熱水的水溫三部分。為了讓孩子規(guī)范地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我在《測量水的溫度》一課教學時將教學調(diào)整為兩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了認識各種溫度計、學習正確測量水溫的方法。、
第二課時完成測量冷水、溫水、熱水的水溫。
在測量冷水、溫水、熱水的水溫時,教材設計的是測量冷水、溫水、燙手的熱水、剛從熱水瓶里倒出的熱水的溫度,考慮到安全,我只安排測量前三種水溫。在測量前,我先讓學生用觸覺判斷冷水、溫水和燙手的熱水,再猜測這三種水的溫度,其目的是期望讓學生通過后續(xù)的實際測量和此時的猜測比較,進一步認識和理解“涼、溫、熱”等詞。學生的猜測為:冷水:15——16攝氏度;溫水:30攝氏度左右;燙手的熱水50——60攝氏度左右。猜測后,讓學生分成兩人小組分別測量三種水的溫度(每組6人,每兩人一小組),實驗前提醒學生注意分工,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實驗時,我看到孩子們的態(tài)度是認真的,操作比較規(guī)范,巡查了幾組,認讀很準確。從孩子的實際操作中,我看到了他們對科學實驗的認真與嚴謹。在匯報測量數(shù)據(jù)是,我發(fā)現(xiàn):盡管孩子的操作比較規(guī)范,但還是存在誤差。例如:冷水的溫度(共6組,3組為17攝氏度,3組為16攝氏度,測試16攝氏度的小組均靠北窗)溫水的溫度:(3組測量為33攝氏度,兩組為34攝氏度,一組為31攝氏度)燙手的熱水(3組為48攝氏度,兩組為47攝氏度,一組為51攝氏度)。誤差產(chǎn)生,就要分析原因,對于冷水,一般不應該出現(xiàn)差異,因為冷水的溫度接近室溫,比較好測試,一位學生在分析時,認識到,臨近北窗的3組測量的數(shù)據(jù)都低一度,是因為靠窗的溫度低些,所以測量的水溫也低些。確實,孩子很善于觀察和思考,我大力表揚了這位孩子。
對于溫水和熱水的測量有差異在預想之中,一來,實驗室的溫度計本身就存在誤差,大約在1度左右;二來測量溫水和熱水,孩子們讀數(shù)的時間不一致(有的還未等液面停止就讀了,有的溫讀開始下降了才讀)令我欣慰的是,孩子們居然也能把這些可能造成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也分析了出來,確實思維很嚴謹?蓯鄣暮⒆觽儯∧銈兊谋憩F(xiàn)讓我覺得課前我花那么多時間準備材料很值得!分析原因后,通過實際測量的數(shù)據(jù),對比前面的猜測,孩子們會發(fā)現(xiàn)事實與猜測的差距,通過引導,孩子們認識到:冷水的溫度接近常溫,溫水一般在25-30攝氏度,熱水的'溫度超過48攝氏度。從而加深了對“涼、溫、熱”等概念性名詞的理解。
課前預設和上課時學生表現(xiàn)不一樣時,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組織學生。這是值得研究的問題?茖W課上,動手和動腦是并存的,而學生現(xiàn)在很多往往是分開的,特別是三年級的學生,看到新奇的、好玩的儀器時往往管不住自己的手,一動手之后,只關注一些現(xiàn)象,哪怕是與生活中相違背的現(xiàn)象,學生們也不去思考,這樣就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今后值得去思考的問題:怎樣在動手的同時引導學生去思考。
在連續(xù)測量水的溫度時,學生測量都很認真,場面很熱鬧,測量、記錄、交流。但學生們都存在一個問題,明顯是錯誤的,但不去思考,只動手,不動腦。
《溫度》教學反思5
依據(jù)科學教學的新理念,遵循以學生主體,以探究為核心的主旨,采取創(chuàng)設探究性學習情境,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自主探究的過程教學本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xiàn)這樣幾點:
1、讓探究的生活性更明顯。
教師針對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活動,使探究活動更有效。我從生活中常見的一個現(xiàn)象——一杯熱水太燙了不能喝,來引入課題,然后揭示出一個很常見的問題:熱水降溫的規(guī)律是怎樣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進行探究實驗。學生對于他身邊的事物和現(xiàn)象往往更加感興趣,更有探究的欲望,選擇這樣的內(nèi)容進行學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更加有好處。
2、讓探究的實效性更深入。
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發(fā)展、提高,既要重視學生動手,更要重視學生動腦。在揭示課題之后,先讓學生進行預測;在做實驗之前,先讓學生思考應該怎樣做試驗,需要哪些材料,要注意那些細節(jié)等等,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是讓學生的探究在先動腦的條件下使探究的實效性更深入。
3、讓探究的成就感更充盈。
新課程非常重視教學評價的作用,通過評價來激勵學生的.科學學習,實現(xiàn)教學過程得最優(yōu)化。本課教學中在學生的每個活動中或后教師的適時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的互相評價成為評價的主體。這樣,促進了師生的共同發(fā)展,讓學生體驗了探究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的過程。也就是說,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本教學設計力求將科學的觸角伸向生活實際,讓科學探究更貼近學生。
《溫度》教學反思6
《溫度計》是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上課之前我反復讀了教科書及教學用書,整體感覺這課知識內(nèi)容比較簡單卻難于突破,而且像這類認識一種實驗工具的課,以學生觀察教師指導講授為主的課,沒有實驗但我想選課不在于難易,只要把握好教材和教學目標,讓各個知識點落實,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通過動手探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樣的課也算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
上課伊始,讓學生進行游戲“猜一猜”1號杯和2號杯的冷熱,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出了“溫度”概念,以及℃的讀寫。本課學習時,對許多孩子們來說還是第一次使用溫度計。因此,本課的學習,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理解溫度計是用來做什么的、它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識讀溫度計。鑒于此教學目的,我安排了五個活動,猜測兩個水杯里水的溫度—觀察比較四個水杯內(nèi)水的'溫度,引出溫度計—觀察溫度計—理解溫度計的原理—掌握溫度計的讀寫,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感悟、發(fā)現(xiàn),基本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遺憾的是在引導孩子們學習識記溫度計指示的零下刻度時,安排的讀寫時間不夠,少數(shù)同學還沒掌握零下溫度的讀法和寫法。望下節(jié)課在復習鞏固。
冷與熱是學生的身體時刻能感受到的,和他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生觸摸四杯冷熱不同的水后,感受冷水和熱水的溫度差異,并結合生活經(jīng)驗,進行分析和概括。另一方面是考慮到學生好動,只知道冷熱而不知道具體的溫度有多高,引出溫度計,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溫度計是探究自然事物和現(xiàn)象的常用測量器具。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究,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個溫度計,讓學生自己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測一測等方法研究溫度計的用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親自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機會。希望使學生通過經(jīng)歷科學的“探究—發(fā)現(xiàn)—運用”的過程,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諸方面都得到協(xié)調(diào)和諧的提高和發(fā)展。通過實踐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設計能使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溫度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能真切的體會使用溫度計認識事物特征的價值,在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質(zhì),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科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要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核心。課堂中第一個分組活動,學生小組分兩次按不同順序?qū)λ谋M行測量,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好,一共進行7分鐘的測量。從時間上來說,保證了學生探究的時間,把課堂交給了學生,使探究的理念較好地落實在了課堂上。從學生的反映來看,學生對研究和描述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有了自己的觀察和思想。學生冷熱的觀察也不局限于課堂,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積累,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課外。
形成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質(zhì),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茖W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要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核心。課堂中第一個分組活動,學生小組分兩次按不同順序?qū)λ谋M行測量,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好,一共進行7分鐘的測量。從時間上來說,保證了學生探究的時間,把課堂交給了學生,使探究的理念較好地落實在了課堂上。從學生的反映來看,學生對研究和描述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有了自己的觀察和思想。學生冷熱的觀察也不局限于課堂,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積累,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課外。
《溫度》教學反思7
《溫度和溫度計》是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我認真研讀了教科書及教學用書,比照了初中一年級的《溫度計》一課的教學目標,將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分成四個層次:一是比較水的冷與熱;二是觀察溫度計,認識其結構及原理;三是攝氏溫度的讀和寫;四是讀出溫度計指示的溫度。
教學中,我先做了一個魔術:老師雙手戴著白色線手套,右手捏著青霉素瓶這時塑料管中的紅色液柱上升,換左手捏著青霉素瓶塑料管中的紅色液柱下降。然后設疑: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知道是為什么嗎?當學生講不清楚時教師就此打住并告知學生到上完課以后再來解決。這樣的開頭方式一下子吊起了學生的胃口,學生情緒高昂,興趣很濃。
我用一張冰天雪地圖片和一張煉鋼車間圖片讓學生們說出感受并引出溫度的概念--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然后,再通過這種感覺來比較三杯冷熱不同的水(其中1號杯是熱水,2號杯是冷水,3號杯是溫水,要求是讓浸在熱水杯中的手指和浸在冷水杯中的手指同時浸入3號杯,叫學生說出感受),引出如何準確測量物體溫度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都想上去試試。接著引出溫度計的教學,我先讓學生觀察溫度計,每兩個學生為一組讓他們進行仔細的觀察,然后進行匯報、交流,總結出溫度計的結構,對刻度的由來、刻度線的幾種類型都進行了分析,學生學得較為輕松。由于三年級的學生沒有學過有關“熱脹冷縮”的知識,所以我是有意回避了溫度計的設計原理。
利用課件形式教學攝氏溫度的讀寫時,我先教學0攝氏度、6攝氏度、零下1攝氏度的讀法和寫法,并提醒:零下的溫度越往下數(shù)字越大,但溫度越低。同時結合FALSH模型來認讀,比較形象和直觀,學生掌握得較好。
在怎樣正確的讀出溫度計刻度上的數(shù)字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手中的`溫度計,然后匯報讀數(shù)。教師在學生匯報各不相同的情況下,告知學生是因為讀的方法上有問題,然后出示了從仰視、平視和俯視三個角度來讀數(shù)的ppt,讓學生來判斷哪種認讀方法是正確的,分析了仰視、俯視兩種讀數(shù)方法的錯誤性,讓學生更形象、更深刻地記住只有在平視時讀出的數(shù)字才是正確的,同時還強調(diào)了手和口的要求,最后在小組內(nèi)每人都讀一讀溫度計上的溫度,互相評價讀數(shù)方法是否正確,以加深印象。
最后結束時又回到魔術揭秘上來,教師首先說明這個裝置:青霉素瓶內(nèi)滴上幾點紅墨水,橡皮蓋上插上塑料管,塑料管要插入紅墨水中。同時讓一學生捏一捏手套,讓學生來道破真相:原來一只手套是干的,一只手套是濕的。這時老師告訴學生老師右手戴著干手套,捏著青霉素瓶時瓶中的空氣受熱膨脹,將紅墨水壓入塑料管,并逐漸上升;老師左手戴著濕手套,捏著青霉素瓶時瓶中的空氣受冷收縮,紅墨水又慢慢回到瓶底,我們看到塑料管中的紅色液柱下降,所以溫度計就是根據(jù)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制成的。我覺得此時來得出溫度計的設計原理是比較合理且整節(jié)課在結構上也表現(xiàn)得緊湊、連貫。
反思本課的教學,還是有許多不足。一是在教學結構方面。在引出溫度概念的時候,用手不能準確的知道物體的冷熱程度。可是在實際教學中,只有一個學生到臺上演示,其他同學學生體會不透,教師也沒深挖,沒有激起學生前概念與現(xiàn)實現(xiàn)象的矛盾沖突。二是在教學理念上方面。在刻度的認識和0攝氏度以下的讀寫時,教學難點解決的過于生硬,教師沒有充分利用矛盾推進教學過程,尤其是在零度一下讀的時候應是從零度開始往下讀,當時有的學生能夠準確的讀出來,但由于我沒有追問,“你是怎么讀的”,錯過教學時機,最后是我告訴學生應該怎么準確的讀出來。教師重預設,輕生成。
《溫度》教學反思8
冷和熱是學生最為熟知的內(nèi)容,每天從喝水中就能感受冷和熱,太熱的水會使我們感覺很燙,所以我們會和溫水。夏天和冬天,很容易分明冷和熱。至于溫度,我們只是用身體的某個器官、感官去感受冬天和夏天的溫度,要想具體測量今天的溫度,要借助溫度計去測量。
書中設計的實驗:冷、熱、溫三杯水,學生用手指先感受冷水與溫水,最后去試一試熱水的溫度,學生初步感知溫度,要想準確的'知道誰的溫度,需要借助溫度計,,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
在使用溫度計時只忙于介紹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沒有強調(diào)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設計實驗、實踐,而是把實驗的過程直接告訴學生,學生沒有真正的的進入實驗中去,而是成了書本和課堂的工具。
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多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把課堂還給孩子的同時,也要孩子從課堂中走出來,去生活中發(fā)現(xiàn)科學。
《溫度》教學反思9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利用物理實驗進行有效教學,進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只有提高了物理實驗室器材的有效性使用,才能真正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在《溫度計》一節(jié)的教學設計時,考慮到溫度計是當時八年級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所接觸到得第一種測量工具,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認識這種工具——溫度計,我做了如下設計:
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僅憑人體某個部位的感覺來判斷溫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再順勢引入溫度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準備了三杯水,熱水、溫水和冷水各一杯,而且,為了讓效果更明顯,還在冷水里面放入了少許冰塊,然后請一個學生將兩只手的食指同時放到熱水和冷水中,停留一段時間以后,再同時把兩只手指放到溫水里,體驗兩只手的感受。這個實驗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清晰地認識到人體感覺所存在的不可靠性,而且也充分地體現(xiàn)了讓學生參與課堂實驗這一教學要求。
然后,利用一個自制溫度計先后放在冷水、熱水中時玻璃管中液面的位置,說明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并自制了一個背景以便更清晰地觀察液面的高度。這個實驗除了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為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打下伏筆,更是在這個過程中教會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物體自己動手制作實驗器材、模型等,摒除學生“只做有實驗器材的實驗”這種錯誤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動手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
最后,為了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實驗環(huán)節(jié)中,親自體驗并動手實驗,我還在每一組學生的桌上放了三種常見的溫度計:實驗室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讓學生能夠近距離地觀察溫度計的結構、練習讀取量程和分度值的能力、探索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等等。
對于初中物理實驗課教學而言,無論教學思想如何更新,教學內(nèi)容如何變化,教學方式如何改進,其最終目的都必須指向教學的有效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有效教學”可以稱得上是初中物理實驗課教學的“永恒主題”。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得以鞏固和應用,并且在實驗中可以找出探索知識的一些基本方法,逐步培養(yǎng)科學家們所具有的細心觀察、積極思考、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們共同努力,以實際行動投入到有效的初中物理實驗課教學之中。
《溫度》教學反思10
本課是本學期的第一課,也是學生再次經(jīng)歷科學探究訓練的第一課。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更好的回顧以前學習的科學探究的過程。這樣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就會更好的進行探究和學習。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是發(fā)現(xiàn)學生的所帶的材料還是有些影響他們的實驗活動。比如有的同學攜帶的材料玻璃瓶的'橡膠塞沒有沒有向下的凸起,因此不能夠嚴密的封住瓶口,這樣學生在做熱脹冷縮的時候就不能夠出現(xiàn)現(xiàn)象。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需要制定學生帶什么樣的橡膠塞瓶子,這樣能夠更好的進行實驗,F(xiàn)在想來如果能夠領用橡膠塞和試管及玻璃管組合進行。這樣學生就能不需要準備生活中的材料了,能夠較好取得實驗的效果。
還有就是學生進行分組的問題。我現(xiàn)在想來,如果學生進行自由組合的分組。是否會有更好的效果,因為學生能夠在小組內(nèi)進行更好的合作和分工。因此我在考慮學生進行按照自己的興趣和志趣進行分組。
還有就是實驗室已經(jīng)基本建好了。是否能更好利用實驗室進行教學和活動。但是實驗室中是六張大桌子,需要將學生分成12個小組,這樣每個小組六個人。能夠較為好的進行活動。但是在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這樣教學的過程需要精心的組織。因為這樣對者做的桌子,利于交流但是有利于學生之間進行小動作。在這個方面,需要精心的準備。
《溫度》教學反思11
小學生學習的數(shù)學應是生活中的數(shù)學,是學生自己的數(shù)學,數(shù)學知識只有是來自于生活中的才會有靈性和活力。但生活中的數(shù)學往往只出現(xiàn)其最后的結果,而隱藏其本質(zhì)的屬性,因此,要利用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將生活化常識轉(zhuǎn)變?yōu)閿?shù)學化知識,挖掘其數(shù)學本質(zhì)。本課力圖從溫度中的正、負數(shù)入手,借助溫度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正負數(shù)的`意義,為下一節(jié)課進一步建立負數(shù)的概念奠定基礎。
1、從直觀到抽象,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同時獲得發(fā)展的時期。中高年級的學生雖然抽象邏輯思維獲得較大的發(fā)展,但學生一般還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進行思考,往往還需要具體的形象思維的支持。
在突破本課難點比較零下溫度的高低之前,就借助了具體形象的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來幫助學生理解溫度的高低。
在我和學生一同認識了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之后,將教材上呈現(xiàn)的兩個溫度計上的溫度成為比較溫度高低的很好的切入口,有的學生借助了溫度計上水銀柱的高低來直觀形象的辨別溫度的高低,有的對溫度高低的判斷有了比較抽象的想法。
2、游戲激趣,在玩中循序漸進、大有收獲。
這節(jié)課我力圖通過為較難的知識陡坡搭建階梯,使學生學有興趣,從而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比較文字描述和符號表示,如零下2℃和-2℃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零下2℃是文字描述,而-2℃是將文字符號化、簡明化,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特點,同時2℃可以用來表示比0℃高2℃,那么比0℃低2℃用什么表示?這樣將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到負數(shù)的必要性,也更加鮮明的體會了正、負數(shù)是一對意義相反的量。
《溫度》教學反思12
1.本節(jié)課讓學生掌握使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的方法,以及熱的水隨著時間的推移,溫度會下降到和周圍環(huán)境一樣的.溫度。
2.在測量熱水的溫度變化規(guī)律時,實驗數(shù)據(jù)學生能很輕松的得到,本實驗也不是很難,但如何分析數(shù)據(jù)得到我們需要的知識這一問題還需重點加強。這涉及到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老師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得信息、學會整理歸納信息,學會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并恰當?shù)睦眯畔,以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總之科學課上,動手和動腦是并存的,而學生現(xiàn)在很多往往是分開的,特別是四年級的學生,看到新奇的、好玩的儀器時往往管不住自己的手,一動手之后,只關注一些現(xiàn)象,哪怕是與生活中相違背的現(xiàn)象,學生們也不去思考,這樣就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今后值得去思考的問題:怎樣在動手的同時引導學生去思考如何自主、合作探究。
《溫度》教學反思13
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和學生都比較熟悉。因此我想本課學生的技能掌握是關鍵,可以在此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更注重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為此在復習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時,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究認識溫度計的構造和原理。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看,有些學生思維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有些則沒有很好的理清思路。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究,我讓學生自己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測一測等方法掌握溫度計的用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親自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機會。希望學生通過經(jīng)歷科學的探究過程,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諸方面都得到協(xié)調(diào)和諧的提高和發(fā)展。通過實踐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設計能使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溫度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能真切的體會使用溫度計認識事物特征的價值,在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質(zhì),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溫度》教學反思14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只有學生“自己學的數(shù)學”,才會有靈性和活力。因此,我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大量有關溫度的生活知識滲透到該課中,根據(jù)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將數(shù)學化的知識生活化,挖掘其數(shù)學本質(zhì)。以下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一點想法:
1、數(shù)學知識的生活化
小學數(shù)學教學必須與生動、豐富的兒童生活緊密聯(lián)系才能便于兒童理解,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增強自覺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借助相反動作游戲作為課前調(diào)控的奠基點,突出生活中有許多相反的量。從同學們喜歡的旅游作為突破口,把他們帶進天氣預報的.視頻中,從而進入《溫度》的教學。
2、抽象知識直觀化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同時獲得發(fā)展的時期。中高年級的學生雖然抽象邏輯思維獲得較大的發(fā)展,但學生一般還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進行思考,往往還需要具體的形象思維的支持。
所以在本課的難點: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大小時,我讓學生自己親身體驗撥溫度。
、贀+5℃、+10℃、+15℃等零上溫度,學生從溫度計的顯示中會發(fā)現(xiàn),溫度的數(shù)字越大,指針越高。從而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零上溫度,數(shù)值越大,溫度越高。
、凇-2℃、-5℃、-15℃、-20℃等零下溫度,學生會發(fā)現(xiàn):零下溫度,數(shù)值越大,指針越往下,溫度反而越低。
在師生一同認識了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之后,將教材上呈現(xiàn)的零上溫度、零下溫度和0分界點。借助了溫度計上指示的溫度高低能讓學生直觀形象的辨別溫度的高低,為學生搭好一層階梯,把數(shù)學知識從具體過渡到抽象。并非常透徹地給予學生認識和使用溫度計的機會,使難點迎刃而解。
3、鞏固練習的靈活化
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不僅要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還必須獲得一定的技能和發(fā)展他們的智力。要使小學生由懂到會,由生到熟,由熟到巧,必須通過一定的練習。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有指導地組織練習,提高練習效益,減少學生練習的無效或低效勞動。
我首先讓學生體驗溫度在生活中應用,為他們介紹:冰水混合物的溫度0℃;沸水的溫度100℃;人的正常體溫是36~37℃,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從夏天熱時,空調(diào)會調(diào)到26℃達到環(huán)保、省電的效果,讓學生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實用性。接著排列各城市的溫度,突出城市的位置與氣溫的聯(lián)系,豐富課外知識的延伸;最后以分類站位、動作比較溫度大小的游戲活躍課堂的氣氛,把整節(jié)數(shù)學課推向了高潮。
盡管這次上課結束了,但留給自己的是更多思考。體驗到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該有一桶水,而這桶水的積累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索中積累。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速發(fā)展為數(shù)學教育教學提供了越來越多豐富優(yōu)質(zhì)的資源,并逐漸成為教師獲取教學資源的重要渠道。只要你有一顆善于搜索、發(fā)現(xiàn)的心就會有所收獲。
《溫度》教學反思15
《溫度與氣溫》是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的內(nèi)容。溫度對天氣的影響是很大的,是天氣日歷中很重要的一個記錄數(shù)據(jù)。在三年級學習過溫度計的使用和讀數(shù)后,進入本課利用溫度計測量氣溫,可以進一步鞏固使用溫度計的技能。同時明白,在同一時間里,室內(nèi)和室外的溫度是不同的,室外不同地方的溫度也不同,同一地點,一天中的溫度也在不斷變化。要研究氣溫的變化,首先要明確平時所說的氣溫是在什么環(huán)境下測定的。
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知識,對于四年級學生而言比較容易。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主要讓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興趣和思維習慣。為了規(guī)范科學實驗,課前我就以復習的形式,讓學生首先溫習三年級時學過的關于溫度計的知識。通過圖片及實物溫度的測量,以投影的形式,全班正確讀數(shù),強調(diào)如何科學地使用溫度計讀數(shù)。隨后我讓學生自己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測一測等方法掌握溫度計的用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對于溫度計的用法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目的在于希望學生通過經(jīng)歷科學的探究過程,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諸方面都得到提高和發(fā)展。
在學過溫度計的知識后,我將學生按照小組合作的形式,組長監(jiān)督管理自己小組成員,測量并記錄科學作業(yè)本中各個地點的溫度。對于每個小組活動開展的范圍,教師應提前做出規(guī)劃,以免學生過于活躍,難以控制紀律。這樣的引導下,孩子們可以認真進行實驗,效果也非常明顯,探究的'興趣也很高。本課中的另一個活動,通過測量同一個地點不同時間段的溫度得出一天中氣溫的總體變化趨勢,由于時間及管理上的限制,開展起來較困難。盡管課后我安排同學們回家自行測量記錄,進行探究。但是,真正能夠持續(xù)趨觀察的同學畢竟還在少數(shù)。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孩子們不僅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讓孩子們在知識和探究的相互作用下,科學學習得到了真正的價值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