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廣泛性焦慮癥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效果觀察分析
廣泛性焦慮癥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效果觀察分析廣泛性焦慮癥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效果觀察, 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第2、4、6周末評定評定療效和藥物的不良反應,并加以整理,現總結分析如下。
廣泛性焦慮癥(general anxiety disorders,GAD)是一種對日常生活事件或想法持續(xù)擔憂和焦慮的綜合征,患者往往清楚地認識到這些擔憂是過度和不恰當的,但是不能自控。它是一種慢性疾病,是最常見的一種焦慮障礙[1].它的基本特征為廣泛化且持續(xù)的焦慮,不局限于特定的外部環(huán)境。癥狀高度變異,但以下主訴常見:總感到神經緊張、發(fā)抖、肌肉緊張、出汗、頭暈、上腹不適。患者常訴及自己或親人很快會有疾病或災禍臨頭。這一障礙在女性更為多見,并常與應激有關,病程不定,但趨于波動并成為慢性[2].該病病程長且較少自發(fā)緩解,易復發(fā),治療期一般不宜短于半年,應接受長期治療,療程建議為12-24個月,對于一些癥狀控制比較困難的病人,可以維持用藥3-5年或更長,甚至終生[3].他給患者造成精神上的痛苦非常大,也使部分病人社會功能受到損害,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因此,筆者回顧性分析了46例廣泛性焦慮癥患者的臨床資料,將之分為觀察組23例和對照組23例,觀察組為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的患者資料,對照組為單純采用西藥療法的患者資料。療程均為6周,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藥物副作用量表(TESS), 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第2、4、6周末評定評定療效和藥物的不良反應,并加以整理,現總結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觀察組23例廣泛性焦慮癥患者中,男9例,女14例,年齡18——56歲,平均年齡36.8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2.2年;對照組23例廣泛性焦慮癥患者中,男8例,女15例,年齡19——58歲,平均年齡37.2歲,病程6個月——4年,平均病程2.1年。兩組患者均采用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3-R)中GAD的診斷標準[4],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總分≥15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項)總分7分,兩周內未使用抗焦慮藥或其它精神藥物,并且在性別、年齡、病程、病變程度等方面,經統(tǒng)計學檢驗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服用氟西汀或帕羅西汀每天20mg,阿普唑侖每天0.4——1.6mg,患者通常使用其中1種或兩種藥物,根據病情做具體調整,療程6周。
觀察組:在使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同時使用中草藥進行治療,采用辨證論治,內服中藥湯劑;痉剿帲寒敋w12g,白芍12g,柴胡10g,茯苓12g,白術12g,甘草7g,郁金12g,生地12g,棗仁12g,遠志12g;鉤藤10g,菖蒲12g.如伴有食欲不振,噯氣頻繁,加神曲、代褚石;肝氣郁結,氣郁化火加丹皮、枝子;時時呵欠,坐臥不安,加甘麥大棗湯;氣血虛弱,頭暈乏力,加黨參、黃芪。用法: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療程6周。
2結果
2.1療效標準:按照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精神科學會擬定的4級標準。①痊愈:HAMA減分率75%;②顯著進步:HAMA減分率50%——75%;③進步:HAMA減分率25%——49%;④無效:HAMA減分率25%.
2.2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兩組患者經過6周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相當,而不良反應觀察組明顯少于西藥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廣泛性焦慮癥臨床表現:①精神性不安:患者經;虺掷m(xù)存在無明確對象或無固定內容的恐懼、擔心、緊張和害怕,常有恐慌的預感,整天心煩意亂,仿佛不幸即將降臨在自己或親人的頭上,但沒有明確的指向性,因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如此惶恐不安而苦惱。伴有易激怒、對聲音過敏、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表現。②運動性不安:常見搓手頓足、來回踱步或不能靜坐,小動作增多。常有肌緊張癥狀,如頭痛,表現為頂、枕區(qū)的緊壓感;肌肉緊張痛和強直,特別在背部和肩部;手有輕微震顫,精神緊張時更為明顯。另外有不安寧、易疲乏。③軀體癥狀:植物神經功能以交感神經功能亢進為主,如口干、上腹不適、惡心、吞咽困難、脹氣、腸鳴、腹瀉、胸悶、呼吸困難或呼吸迫促、心悸、胸痛、心動過速、尿頻、尿急、陽痿、性感缺乏、月經時不適或無月經,此外還可有頭昏頭暈、出汗、面色潮紅等。④過分警覺:表現為惶恐,易驚嚇,對外界刺激出現驚跳反應;睡眠障礙,常表現為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常訴有惡夢、夜驚,醒后恐懼。
3.2在祖國醫(yī)學中,廣泛性焦慮癥屬神志病范疇,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其內容可見于“郁證”、“不寐”、“煩躁”、“善恐”、“驚悸”等病證中。中醫(yī)認為,肝藏血,調節(jié)血量,為陰中之少陽,性喜達,主疏泄,關系著全身氣機的活動。此外,肝藏魂,而魂與精神情緒的調節(jié)有關。正如《辨證論治研究七講》指出:“魂的作用就是人體在心的指揮下所表現出來的正常興奮或抑制作用!笨梢,作為人體的“功能閾”,肝具有調和機體各項機能作用,使之勿太過和不及。如果肝的疏泄失常,則血液得不到正常分配,人體的各臟腑組織器官、筋脈、肌肉就得不到滋養(yǎng),易疲勞困乏、肌肉緊張;郁而化火,甚至風陽上擾則出現易激惹、出汗、頭重腳輕、顫抖、頭暈、頭痛;母病及子則心神不安,出現坐臥不寧、心動過速;木火刑金或肝氣犯肺則出現呼吸急促或困難,橫克脾胃則出現上腹不適、腹痛、腹瀉;損腎傷精則腦髓失養(yǎng),注意力難以集中。
3.3廣泛性焦慮癥藥物治療:①苯二氮卓類:對軀體癥狀緩解有效,但對心理癥狀改善甚微,具有起效較快的特點。常用的藥物有阿普唑侖(0.4——1.2mg/d)、氯硝西泮(2——6mg/d)、勞拉西泮(1——3mg/d)、地西泮(10——20mg/d)等。長期大劑量可引起藥物依賴,突然停藥可出現震顫、痙攣發(fā)作、興奮及失眠等戒斷癥狀,其它重要的危害有:肝損害、認知損害、老年患者髖骨骨折。一般使用同一種藥物不超過3周。②抗抑郁劑:目前多作為廣泛性焦慮癥的一線藥物。三環(huán)類抗抑郁劑以丙咪嗪、去甲咪嗪和氯丙咪嗪治療焦慮的效果較好,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大多數患者日用量150mg以上才見效,應注意心臟毒副反應。選擇性5-羥色胺再吸收抑制劑,副作用小,患者依從性好,在不能耐受三環(huán)類的患者中效果更好,可供選擇的有氟西汀(20——40mg/d)、帕羅西汀(20——60mg/d)、舍曲林(50——150mg/d)、氟伏沙明(150mg/d)和西酞普蘭(20——40mg/d)、左旋西酞普蘭(10——20mg/d)等。中醫(yī)中藥根據辨證論治,以疏肝解郁、健脾養(yǎng)血、化痰開竅為治法,本方中當歸、白芍、柴胡、茯苓疏肝健脾,理氣寬中;郁金、生地滋陰涼血,清心解郁;棗仁、遠志、鉤藤、菖蒲化痰開竅,養(yǎng)血安神,全方合用,其功能恰合焦慮癥之治法,因此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綜上所述,廣泛性焦慮癥正受到醫(yī)學界的廣泛重視,治療方面雖然新的抗焦慮藥物層出不窮,療效也都較為肯定,但其對認知功能、焦慮癥狀、以及軀體化癥狀的改善不明顯,且對消化、中樞神經、植物神經系統(tǒng)的不良反應較為突出,廣泛性焦慮癥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效果觀察并常常導致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差,影響臨床療效,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治療廣泛性焦慮癥與常規(guī)西藥治療臨床療效相當,且不良反應較少,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廣泛性焦慮癥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效果觀察分析】相關文章:
河道巡查實際效果分析08-12
河道巡查實際效果分析08-17
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分析08-18
兒童觀察活動記錄分析08-24
現代遠程教育中合作學習效果影響分析08-07
實踐先行在中職護理解剖教學運用效果分析08-25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分析與總結08-16
分析美術教學中水粉靜物寫生的觀察方法08-18
讀經典后的效果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