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必修1古典詩歌單元
第四單元 古典詩歌
一 單元說明
1.單元教學目標與要求
本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是學習自《詩經(jīng)》至南北朝被稱為“古體詩”的我國古典詩歌的部分代表作品,詩歌創(chuàng)作時期從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5世紀。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是:
(1)讓學生初步了解古體詩所反映的古代社會生活,了解古體詩的基本特征以及有代表性的詩人、詩作和流派,了解《詩經(jīng)》——《楚辭》——《樂府詩》——五言詩的發(fā)展情況。
(2)讓學生初步學會鑒賞古體詩,學習古體詩的藝術特點,領悟古體詩的情趣和藝術魅力,提升鑒賞古體詩的水平。
(3)讓學生練習寫詩,用詩歌的形式描述自己的生活感受,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
2. 單元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
(1)閱讀的三個層次:本單元分為“基本閱讀”、“拓展閱讀”、“推薦閱讀”三個層次。其中,“基本閱讀”有課文4篇,“拓展閱讀”有課文2篇,“推薦閱讀”有短文1篇。閱讀分層安排,不斷推進,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2)表達交流活動:“尋覓節(jié)日詩情”。這是閱讀與表達相結(jié)和合的一項活動,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與鑒賞能力。
(3)點擊鏈接短文:本單元的點擊短文有兩篇:“詩無達詁”、“文言實詞(1)”,這是為結(jié)合本單元內(nèi)容而編寫的。鑒賞既是一種社會行為,又是一種個人行為。作為個人行為來說,對于同一首詩或同一句詩,讀者在每個人心中的共鳴,又因各人的學識、閱歷、性格不同而異。讀者從各自的視角出發(f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這種情況古今皆有,是完全正常的。教師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身的實際,閱讀“詩無達詁”的短文,從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上加深認識,提高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能力。文言實詞在文言文中數(shù)量很多,意義和用法比較復雜,向來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其中,單音詞與雙音詞的辨析和理解尤為重要。如果把文言文中的單音詞連用,認為是現(xiàn)代的雙音詞,就會產(chǎn)生誤解。學生可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及課后練習,閱讀“文言實詞(1)”的知識,通過比較,逐步提高辨析單音詞與雙音詞的能力。
二 課文教學
14 《詩經(jīng)》兩首
1.課文解讀
靜 女
⑴基本解讀
《靜女》選自《詩經(jīng)?邶風》,是一首優(yōu)美的愛情詩。它以第一人稱“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寫了與戀人約會的情景,描繪了“我”見到戀人前后的不同心情。這首詩格調(diào)輕松優(yōu)美,把民間一對男女戀人約會時的情景描寫得生動活潑,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全詩12句,分為三章,每章4句。
第一章:靜女其姝,候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這一章描寫男女戀人約會的場景!办o女其姝,候我于城隅”,點明了約會的地點與人物。與“我”約會的是一位文雅而美麗的姑娘,這從“靜”、“姝”兩字可以看出。約會的地點是“城隅”:城墻上的角樓(一說是城墻邊的角落)。請注意:《詩經(jīng)》時代的“城”,不是城市,而是城墻。但“我”如約趕到的時候,她卻故意躲藏起來不出現(xiàn)(一說是故意躲藏起來不讓看見)。愛,通“薆”,揚雄《方言》:“薆,謂薆蔽也!奔钡谩拔摇弊ザκ,徘徊不停。“搔首踟躕”四字,把“我”的憨厚、真誠以及未見戀人的焦灼、憂慮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現(xiàn)了出來,表達了“我”對“靜女”的愛慕和思念之深。這一章中“靜女”尚未露面,但從她“愛而不見”的故意逗人的表現(xiàn),可以想象她天真活潑、調(diào)皮可愛的情態(tài)。
第二章: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這一章描寫男女戀人見面后的情景。“靜女”與“我”見面后,文雅而美好的姑娘送給“我”一支紅色的管簫(一說是紅色的茅草),紅色的管簫鮮明有光,令“我”非常喜愛,陶醉其中!拔摇北砻嫔鲜琴潎@管簫之美,實際上是贊嘆“靜女”之美。這表現(xiàn)了“我”對“靜女”的愛戀。
第三章: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這一章繼續(xù)描寫兩人見面后的情景。“靜女”又贈給“我”一束從野外放牧的地方采來的茅草,那茅草的確又美麗又稀奇。但是“我”感到:不是茅草有多么美麗,而是因為它是“靜女”贈送的,所以才顯得特別珍貴。
⑵精華鑒賞
①這首詩描寫了熱戀中的男女青年約會時極富生活情趣的情景,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可愛的少女和一個憨厚、癡情的少年的形象。人物的心理活動描繪的非常細膩、傳神,善于抓住人物的感情變化。男青年在約會之初,姑娘“愛而不見”,因而他“搔首踟躕”,非常焦慮;到后來兩人見面后,姑娘贈以禮物,他又“說懌女美”,愛不釋手。這一喜一憂的對比,表現(xiàn)了男女青年之間真摯的愛情。
②這首詩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巴苡袩,說懌女美”中的“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男青年托物抒情,表面上是喜愛“彤管”,其實是借此來表達他對姑娘的喜愛之情。
⑶參考譯文
文雅的姑娘長的美,約我相會在城樓。暗里躲著不出現(xiàn),害我想走又不走。
文雅的姑娘長的俏,送我一支紅管簫。紅色管簫有光澤,我對管簫很喜好。
郊外采茅送給我,茅草美麗又稀奇。不是茅草長的美,美人送禮最珍貴。
氓
⑴基本解讀
《氓》選自《詩經(jīng)?衛(wèi)風》,是“衛(wèi)風”中最長的一首民歌,也是《詩經(jīng)》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首棄婦詩。它是一首敘事詩,全詩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描述了一個婦女被丈夫遺棄后,回憶當初戀愛、結(jié)婚的經(jīng)過以及婚后的遭遇,訴說了自己對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全詩共60句,分為六章,每章10句。詩的情節(jié)線索清楚:女子為一個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來兩人結(jié)為夫妻;楹螅M管妻子多年如一日,甘心貧苦,日夜操勞,但是,最終還是被丈夫遺棄了。
第一章:從“氓之蚩蚩”到“秋以為期”。
這一章是女子對男子求婚情景的甜蜜回憶。當初男子滿面笑容(一說是忠厚的樣子),“抱布貿(mào)絲”來做買賣。其實,男子“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男子并不是來做買賣,而是借著做買賣前來找她商量婚事。但因“子無良媒”,沒有明媒正娶,只好“秋以為期”,把秋天定為婚期。女子還“送子涉淇,至于頓丘”,送男子渡過淇水,到達頓丘。這表明女子遵循禮教,溫柔多情。
第二章:從“乘彼垝墻”到“以我賄遷”。
這一章是女子對出嫁情景的回憶;槠诖_定后,女子天天登上殘墻,“以望復關”,盼望情郎快點到來。望不見情郎,她就“泣涕漣漣”,流淚不斷;見了情郎,她就“載笑載言”,又說又笑。這寫出女子的天真、誠摯和對情人的一片深情。接著,經(jīng)過占卦,預兆順利。男子用車接她,把她的嫁妝搬走。兩人結(jié)為夫妻。
第一、二章是女子對往日的甜蜜回憶,體現(xiàn)了女子的纏綿情深。
第三章:從“桑之未落”到“不可說也”。
這一章是女子對婚后生活的追憶,表白自己內(nèi)心的悲苦。她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為喻,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中,得出了痛苦的經(jīng)驗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边@是她悔恨怨怒的強烈感情的迸發(fā)。她認為:作為女子,不能沉溺于男女情愛之中。她從切身的體驗中,認識到那個社會里的婦女和男子處于不平等的地位。她希望年輕的姑娘要以她為鑒,吸取教訓。
第四章:從“桑之落矣”到“二三其德”。
這一章仍是女子對婚后生活的回憶,指出婚姻不幸的根源是男子變心!吧V湟,其黃而隕”,比喻女子年老色衰,遭人遺棄!芭膊凰抠E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彼院赖乇砻髯约簩矍榈闹邑,而以無比怨憤的心情,痛斥那個男子的負義行為。
第三、四章是全詩的主旨,表明了女子對不幸婚姻的痛心疾首。
第五章:從“三歲為婦”到“躬自悼矣”。
這一章描寫女子婚后的辛勞和所受的虐待,哭訴男子的無情無義。“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這表明她是一位勤勞持家的賢妻。但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毙脑敢呀(jīng)實現(xiàn)了,丈夫就對妻子施暴了。更令她傷心的是:她被遺棄回娘家,家中兄弟也不同情她,而是“咥其笑矣”,對她譏笑。她得不到家人的理解,這真是“躬自悼矣”,令她獨自悲傷。這些描述,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制度所造成的種種不平等的狀況。
第六章:從“及爾偕老”到“亦已焉哉”。
這一章描寫女子的被遺棄及其堅強性格。盡管當初原想“及爾偕老”,盡管少年時代曾“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但是,男子“老使我怨”,又“不思其反”,遺棄結(jié)發(fā)之妻,令人產(chǎn)生怨恨。既然如此,那么這場婚姻就“亦已焉哉”,讓它就此了結(jié)吧。這表現(xiàn)了她與那個男子在思想感情感情上的徹底決裂,表達了她對那個社會的強烈控訴。
第五、六章是女子滿懷哀怨的哭訴,表明了對負心男子的決絕。
⑵精華鑒賞
①這首敘事詩情節(jié)完整,層次分明:第一章寫定婚,第二章寫結(jié)婚,第三章寫所得教訓,第四章寫被遺棄,第五章寫受虐待,第六章寫與男子決絕。全詩大體按照事件的發(fā)展順序,采取概括敘述與細節(jié)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把女主人公恨與悔的感情熔融于敘事、議論之中,全詩融敘事、抒情、議論于一體,這對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影響。
②這首詩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加強了情感表達的形象性。其中,有女主人公婚前與婚后的對比
【必修1古典詩歌單元】相關文章:
中國古典詩歌07-17
為古典詩歌主旨解碼08-18
讓詩歌回歸“詩性閱讀” 古典詩歌教學探微05-04
《如果》詩歌1篇04-21
例析如何鑒賞古典詩歌的景物形象08-18
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的做法研究08-30
鑒賞古典詩歌人物形象教學設計02-09
詩歌單元教學設計11-03
高一數(shù)學必修1教學反思04-09
高一物理必修1教學計劃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