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成本线在观看,最新国自产拍在线,免费性爱视频日本,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八年級數學教案>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24 18:30:59 曉鳳 八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通用23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的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通用23篇)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2、會用符號語言表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3、能運用等腰三角形性質進行證明和計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等腰三角形的對稱性,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2、通過實踐、觀察、證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發(fā)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通過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決有關問題,提高學生運用幾何語言表達問題的,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

              引導學生對圖形的觀察、發(fā)現,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及應用。

              【教學難點】

              等腰三角形的證明。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初步認識

              問題1什么叫等腰三角形?它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嗎?請根據自己的理解,利用軸對稱的知識,自己做一個等腰三角形。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動手作圖后再互相交流評價。

              可按下列方法做出:

              作一條直線l,在l上取點A,在l外取點B,作出點B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C,連接AB,AC,CB,則可得到一個等腰三角形。

              問題2每位同學請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按下圖方式折疊剪裁,再把它展開,觀察并討論:得到的△ABC有什么特點?

              教師指導:上述過程中,剪刀剪過的兩條邊是相等的,即△ABC中AB=AC,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

              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對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線段和角。由這些重合的線段和角,你能發(fā)現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嗎?說說你的猜想。

              在一張白紙上任意畫一個等腰三角形,把它剪下來,請你試著折一折。你的猜想仍然成立嗎?

              教學說明: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與觀察發(fā)現,加深學生對等腰三角形性質的理解。

              二、思考探究,獲取新知

              教師依據學生討論發(fā)言的情況,歸納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佟螧=∠C→兩個底角相等。

             、贐D=CD→AD為底邊BC上的中線。

             、邸螧AD=∠CAD→AD為頂角∠BAC的平分線。

              ∠ADB=∠ADC=90°→AD為底邊BC上的高。

              指導學生用語言敘述上述性質。

              性質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性質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重合(簡記為:“三線合一”)。

              教師指導對等腰三角形性質的證明。

              1、證明等腰三角形底角的性質。

              教師要求學生根據猜想的結論畫出相應的圖形,寫出已知和求證。在引導學生分析思路時強調:

              (1)利用三角形全等來證明兩角相等。為證∠B=∠C,需證明以∠B,∠C為元素的兩個三角形全等,需要添加輔助線構造符合證明要求的兩個三角形。

              (2)添加輔助線的方法可以有多種方式:如作頂角平分線,或作底邊上的中線,或作底邊上的高等。

              2、證明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

              【教學說明】在證明中,設計輔助線是關鍵,引導學生用全等的方法去處理,在不同的輔助線作法中,由輔助線帶來的條件是不同的,重視這一點,要求學生板書證明過程,以體會一題多解帶來的體驗。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如圖,在△ABC中,AB=AC,點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數。

              解:∵AB=AC,BD=BC=AD,

              ∴∠ABC=∠C=∠BDC,∠A=∠ABD(等邊對等角)。

              設∠A=x,則∠BDC=∠A+∠ABD=2x,

              從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

              于是在△ABC中,有∠A=36°,∠ABC=∠C=72°。

              【教學說明】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及“三線合一”性質,可以實現由邊到角的轉化,從而可求出相應角的度數。要在解題過程中,學會從復雜圖形中分解出等腰三角形,用方程思想和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幾何問題。

              四、運用新知,深化理解

              第1組練習:

              1、如圖,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別求出它們的底角的度數。

              如圖,△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AD是底邊BC上的高,標出∠B,∠C,∠BAD,∠DAC的度數,指出圖中有哪些相等線段。

              2、如圖,在△ABC,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數。

              第2組練習:

              1、如果△ABC是軸對稱圖形,則它一定是( )

              A、等邊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外角是100°,它的頂角的度數是( )

              A、80° B、20°

              C、80°和20° D、80°或50°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比底邊多2cm,并且它的周長為16cm。求這個等腰三角形的邊長。

              4、如圖,在△ABC中,過C作∠BAC的平分線AD的垂線,垂足為D,DE∥AB交AC于E。求證:AE=CE。

              【教學說明】

              等腰三角形解邊方面的計算類型較多,引導學生見識不同類型,并適時概括歸納,幫學生形成解題能力,注意提醒學生分類討論思想的應用。

              【答案】

              第1組練習答案:

              1、(1)72°;(2)30°

              2、∠B=∠C=∠BAD=∠DAC=45°;AB=AC,BD=DC=AD

              3、∠B=77°,∠C=38、5°

              第2組練習答案:

              1、C

              2、C

              3、設三角形的底邊長為xcm,則其腰長為(x+2)cm,根據題意,得2(x+2)+x=16。解得x=4!嗟妊切蔚娜呴L為4cm,6cm和6cm。

              4、延長CD交AB的延長線于P,在△ADP和△ADC中,∠PAD=∠CAD,AD=AD,∠PDA=∠CDA,∴△ADP≌△ADC。∴∠P=∠ACD。又∵DE∥AP,∴∠CDE=∠P!唷螩DE=∠ACD,∴DE=EC。同理可證:AE=DE!郃E=CE。

              五、師生互動,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主要探討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并對性質作了簡單的應用。請學生表述性質,提醒每個學生要靈活應用它們。

              學生間可交流體會與收獲。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解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意義,理解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法則,會進行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運算。

              能力目標:

             。1)經歷探索乘法運算法則的過程,發(fā)展觀察、歸納、猜測、驗證等能力;

             。2)體會乘法分配律的作用與轉化思想,發(fā)展有條理的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教學重點】

              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運算

              【教學難點】

              推測整式乘法的`運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通過對已學知識的復習引入課題(學生作答)

              1.請說出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的法則:

              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把它們的系數、相同字母的冪分別相乘,對于只在一個單項式里出現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作為積的一個因式。

             。ㄏ禂怠料禂担粒ㄍ帜竷缦喑耍羻为毜膬

              例如:( 2a2b3c) (-3ab)

              解:原式=[2· (-3) ] · (a2·a) · (b3 · b) · c

              = -6a3b4c

              2.說出多項式2x2-3x-1的項和各項的系數項分別為:2x2、-3x、-1系數分別為:2、-3、-1

              問:如何計算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例如:2a2· (3a2 - 5b)該怎樣計算?

              這便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二、新知探究

              已知一長方形長為(a+b+c),寬為m,則面積為:m(a+b+c)

              現將這個長方形分割為寬為m,長分別為a、b、c的三個小長方形,其面積之和為ma+mb+mc因為分割前后長方形沒變所以m(a+b+c)=ma+mb+mc

              上一等式根據什么規(guī)律可以得到?從中可以得出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運算法則該如何表述?(學生分組討論:前后座為一組;找個別同學作答,教師作評)

              結論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運算法則:

              用單項式分別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用字母表示為:m(a+b+c)=ma+mb+mc

              運算思路:單×多

              轉化

              分配律

              單×單

              三、例題講解

              例計算:

              (1)(-2a2)· (3ab2– 5ab3)

             。2)(- 4x) ·(2x2+3x-1)

              解:

              (1)原式= (-2a2)· 3ab2+ (-2a2)·(– 5ab3) ①=-6a3b2+ 10a3b3 ②

              (2)原式=(- 4x) ·2x2+(- 4x) ·3x+(- 4x) ·(-1) ①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圖案最常見的構圖方式:軸對稱、平移、旋轉……,理解簡單圖案設計的意圖。認識和欣賞平移,旋轉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能夠靈活運用軸對稱、平移、旋轉的組合,設計出簡單的圖案。

              2、能力目標:經歷收集、欣賞、分析、操作和設計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體驗點:經歷對典型圖案設計意圖的分析,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增強審美意識,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

              重點與難點:

              重點:靈活運用軸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及它們的組合進行的圖案設計。

              難點:分析典型圖案的設計意圖。

              疑點:在設計的圖案中清晰地表現自己的設計意圖

              教具學具準備:

              提前一周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到的圖案、圖標的剪貼、臨摹以及。多種常見的圖案及其形成過程的動畫演示。

              教學過程設計:

              1、情境導入: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逐個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典型圖案,并讓學生試著說一說每種圖案標志的對象。(展示課本圖3—23)

              明確在欣賞了圖案后,簡單地復習平移、旋轉的概念,為下面圖案的設計作好理論準備。對教材給出的六個圖案通過觀察、分析進行議論交流,讓學生初步了解圖案的設計中常常運用圖形變換的思想方法,為學生自己設計圖案指明方向。其中圖(1)、(2)、(3)、(4)、(5)、(6)都可以通過旋轉適合角度形成(可以讓學生自己說說每個旋轉的角度和旋轉的次數及旋轉中心的位置),另外圖(2)、(3)、(5)也可以通過軸對稱變換形成(可以讓學生指出對軸對稱及對稱軸的條數),而圖(2)可以通過平移形成。

              2、課本

              1 欣賞課本75頁圖3—24的圖案,并分析這個圖案形成過程。

              評注:圖案是密鋪圖案的代表,旨在通過對典型圖案的分析欣賞,使學生逐步能夠進行圖案設計,同時了解軸對稱、平移、旋轉變換是圖案制作的基本手段。例題解答的關鍵是確定“基本圖案”,然后再運用平移、旋轉關系加以說明,注意旋轉中心可以為圖形上某一特征的點。

              評注:可以取其中的任何一個為基本圖案,然后通過變換得到。而且變化方式也可以是:左下角的圖案通過軸對稱變換得到左上圖和右下圖。

              (二)課內練習

              (1) 以小組為單位,由每組指定一個同學展示該組搜集得到的'圖案,并在全班交流。

              (2) 利用下面提供的基本圖形,用平移、旋轉、軸對稱、中心對稱等方法進行圖案設計,并簡要說明自己的設計意圖。

              (三)議一議

              生活中還有那些圖案用到了平移或旋轉?分析其中的一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

              (四)課時小結

              本課時的重點是了解平移、旋轉和軸對稱變換是圖案設計的基本方法,并能運用這些變換設計出一些簡單的圖案。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圖案的設計又增加了哪些新的認識?(可以利用平移、旋轉、軸對稱等多種方法來設計,而且設計的圖案要能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再就是圖案的設計一定要新穎,獨特,這樣才能使人過目不忘,達到標志的效果。)

              (五)延伸拓展

              進一步搜集身邊的各種標志性圖案,嘗試著重新設計它,并結合實際背景分析它的設計意圖。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加深對加權平均數的理解

              2、會根據頻數分布表求加權平均數,從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會用計算器求加權平均數的值

              二、重點、難點和難點的突破方法:

              1、重點:根據頻數分布表求加權平均數

              2、難點:根據頻數分布表求加權平均數

              3、難點的突破方法:

              首先應先復習組中值的定義,在七年級下教材P72中已經介紹過組中值定義。因為在根據頻數分布表求加權平均數近似值過程中要用到組中值去代替一組數據中的每個數據的值,所以有必要在這里復習組中值定義。

              應給學生介紹為什么可以利用組中值代替一組數據中的每個數據的值,以及這樣代替的好處、不妨舉一個例子,在一組中如果數據分布較為均勻時,比如教材P140探究問題的表格中的第三組數據,它的范圍是41≤X≤61,共有20個數據,若分布較為平均,41、42、43、44…60個出現1次,那么這組數據的和為41+42+…+60=1010。而用組中值51去乘以頻數20恰好為1020≈1010,即當數據分布較為平均時組中值恰好近似等于它的平均數。所以利用組中值X頻數去代替這組數據的和還是比較合理的,而且這樣做的好處是簡化了計算量。

              為了更好的理解這種近似計算的方法和合理性,可以讓學生去讀統計表,體會表格的實際意義。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1、教材P140探究欄目的意圖。

              (1)、主要是想引出根據頻數分布表求加權平均數近似值的計算方法。

              (2)、加深了對“權”意義的理解:當利用組中值近似取代替一組數據中的平均值時,頻數恰好反映這組數據的輕重程度,即權。

              這個探究欄目也可以幫助學生去回憶、復習七年級下的關于頻數分布表的一些內容,比如組、組中值及頻數在表中的具體意義。

              2、教材P140的思考的意圖。

              (1)、使學生通過思考這兩個問題過程中體會利用統計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2)、幫助學生理解表中所表達出來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

              3、P141利用計算器計算平均值

              這部分篇幅較小,與傳統教材那種詳細介紹計算器使用方法產生明顯對比。一則由于學校中學生使用計算器不同,其操作過程有差別亦不同,再者,各種計算器的使用說明書都有詳盡介紹,同時也說明在今后中考趨勢仍是不允許使用計算器。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不是利用計算器求加權平均數,但是掌握其使用方法確實可以運算變得簡單。統計中一些數據較大、較多的計算也變得容易些了。

              四、課堂引入

              采用教材原有的引入問題,設計的.幾個問題如下:

              (1)、請同學讀P140探究問題,依據統計表可以讀出哪些信息

              (2)、這里的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樣確定的?

              (3)、第二組數據的頻數5指什么呢?

              (4)、如果每組數據在本組中分布較為均勻,比組數據的平均值和組中值有什么關系。

              五、隨堂練習

              1、某校為了了解學生作課外作業(yè)所用時間的情況,對學生作課外作業(yè)所用時間進行調查,下表是該校初二某班50名學生某一天做數學課外作業(yè)所用時間的情況統計表

              所用時間t(分鐘)人數

              0

              0<≤ 6

              20

              30

              40

              50

              (1)、第二組數據的組中值是多少?

              (2)、求該班學生平均每天做數學作業(yè)所用時間

              2、某班40名學生身高情況如下圖,

              請計算該班學生平均身高

              答案1.(1).15. (2)28. 2. 165

              六、課后練習:

              1、某公司有15名員工,他們所在的部門及相應每人所創(chuàng)的年利潤如下表

              部門A B C D E F G

              人數1 1 2 4 2 2 5

              每人創(chuàng)得利潤20 5 2.5 2 1.5 1.5 1.2

              該公司每人所創(chuàng)年利潤的平均數是多少萬元?

              2、下表是截至到20xx年費爾茲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根據表格中的信息計算獲費爾茲獎得主獲獎時的平均年齡?

              年齡頻數

              28≤X<30 4

              30≤X<32 3

              32≤X<34 8

              34≤X<36 7

              36≤X<38 9

              38≤X<40 11

              40≤X<42 2

              3、為調查居民生活環(huán)境質量,環(huán)保局對所轄的50個居民區(qū)進行了噪音(單位:分貝)水平的調查,結果如下圖,求每個小區(qū)噪音的平均分貝數。

              答案:1.約2.95萬元2.約29歲3.60.54分貝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5

              課題:

              一元二次方程實數根錯例剖析課

              【教學目的】

              精選學生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有關問題時出現的典型錯例加以剖析,幫助學生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和糾正錯誤的方法,使學生在解題時少犯錯誤,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課前練習】

              1、關于x的方程ax2+bx+c=0,當a_____時,方程為一元一次方程;當 a_____時,方程為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別式△=_______,當△_______時,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當△_______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當△________時,方程沒有實數根。

              【典型例題】

              例1 下列方程中兩實數根之和為2的方程是()

              (A) x2+2x+3=0 (B) x2-2x+3=0 (c) x2-2x-3=0 (D) x2+2x+3=0

              錯答: B

              正解: C

              錯因剖析:由根與系數的關系得x1+x2=2,極易誤選B,又考慮到方程有實數根,故由△可知,方程B無實數根,方程C合適。

              例2 若關于x的方程x2+2(k+2)x+k2=0 兩個實數根之和大于-4,則k的取值范圍是( )

              (A) k>-1 (B) k<0 (c) -1< k<0 (D) -1≤k<0

              錯解 :B

              正解:D

              錯因剖析:漏掉了方程有實數根的前提是△≥0

              例3(20xx廣西中考題) 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2k)x2-2 x-1=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根,求k的取值范圍。

              錯解: 由△=(-2 )2-4(1-2k)(-1) =-4k+8>0得 k<2又∵k+1≥0∴k≥ -1。即 k的取值范圍是 -1≤k<2

              錯因剖析:漏掉了二次項系數1-2k≠0這個前提。事實上,當1-2k=0即k= 時,原方程變?yōu)橐淮畏匠,不可能有兩個實根。

              正解: -1≤k<2且k≠

              例4 (20xx山東太原中考題) 已知x1,x2是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1=0的兩個實數根,當x12+x22=15時,求m的值。

              錯解:由根與系數的關系得

              x1+x2= -(2m+1), x1x2=m2+1,

              ∵x12+x22=(x1+x2)2-2 x1x2

              =[-(2m+1)]2-2(m2+1)

             。2 m2+4 m-1

              又∵ x12+x22=15

              ∴ 2 m2+4 m-1=15

              ∴ m1 = -4 m2 = 2

              錯因剖析:漏掉了一元二次方程有兩個實根的前提條件是判別式△≥0。因為當m = -4時,方程為x2-7x+17=0,此時△=(-7)2-4×17×1= -19<0,方程無實數根,不符合題意。

              正解:m = 2

              例5 若關于 x的方程(m2-1)x2-2 (m+2)x+1=0有實數根,求m的取值范圍。

              錯解:△=[-2(m+2)]2-4(m2-1) =16 m+20

              ∵ △≥0

              ∴ 16 m+20≥0,

              ∴ m≥ -5/4

              又 ∵ m2-1≠0,

              ∴ m≠±1

              ∴ m的取值范圍是m≠±1且m≥ -

              錯因剖析:此題只說(m2-1)x2-2 (m+2)x+1=0是關于未知數x的方程,而未限定方程的次數,所以在解題時就必須考慮m2-1=0和m2-1≠0兩種情況。當m2-1=0時,即m=±1時,方程變?yōu)橐辉淮畏匠蹋杂袑崝蹈?/p>

              正解:m的取值范圍是m≥-

              例6 已知二次方程x2+3 x+a=0有整數根,a是非負數,求方程的整數根。

              錯解:∵方程有整數根,

              ∴△=9-4a>0,則a<2.25

              又∵a是非負數,∴a=1或a=2

              令a=1,則x= -3± ,舍去;令a=2,則x1= -1、 x2= -2

              ∴方程的整數根是x1= -1, x2= -2

              錯因剖析:概念模糊。非負整數應包括零和正整數。上面答案僅是一部分,當a=0時,還可以求出方程的另兩個整數根,x3=0, x4= -3

              正解:方程的整數根是x1= -1, x2= -2 , x3=0, x4= -3

              【練習】

              練習1、(01濟南中考題)已知關于x的方程k2x2+(2k-1)x+1=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x1、x2。

             。1)求k的取值范圍;

              (2)是否存在實數k,使方程的兩實數根互為相反數?如果存在,求出k的值;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1)根據題意,得△=(2k-1)2-4 k2>0 解得k<

              ∴當k< 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2)存在。

              如果方程的兩實數根x1、x2互為相反數,則x1+ x2=- =0,得k= 。經檢驗k= 是方程- 的解。

              ∴當k= 時,方程的兩實數根x1、x2互為相反數。

              讀了上面的解題過程,請判斷是否有錯誤?如果有,請指出錯誤之處,并直接寫出正確答案。

              解:上面解法錯在如下兩個方面:

              (1)漏掉k≠0,正確答案為:當k< 時且k≠0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2)k= 。不滿足△>0,正確答案為:不存在實數k,使方程的兩實數根互為相反數

              練習2(02廣州市)當a取什么值時,關于未知數x的方程ax2+4x-1=0只有正實數根 ?

              解:(1)當a=0時,方程為4x-1=0,∴x=

             。2)當a≠0時,∵△=16+4a≥0 ∴a≥ -4

              ∴當a≥ -4且a≠0時,方程有實數根。

              又因為方程只有正實數根,設為x1,x2,則:

              x1+x2=- >0 ;

              x1. x2=- >0 解得 :a<0

              綜上所述,當a=0、a≥ -4、a<0時,即當-4≤a≤0時,原方程只有正實數根。

              【小結】

              以上數例,說明我們在求解有關二次方程的問題時,往往急于尋求結論而忽視了實數根的存在與“△”之間的關系。

              1、運用根的判別式時,若二次項系數為字母,要注意字母不為零的條件。

              2、運用根與系數關系時,△≥0是前提條件。

              3、條件多面時(如例5、例6)考慮要周全。

              【布置作業(yè)】

              1、當m為何值時,關于x的方程x2+2(m-1)x+ m2-9=0有兩個正根?

              2、已知,關于x的方程mx2-2(m+2)x+ m+5=0(m≠0)沒有實數根。

              求證:關于x的方程

             。╩-5)x2-2(m+2)x + m=0一定有一個或兩個實數根。

              考題匯編

              1、(20xx年廣東省中考題)設x1、 x2是方程x2-5x+3=0的兩個根,不解方程,利用根與系數的關系,求(x1-x2)2的值。

              2、(20xx年廣東省中考題)已知關于x的方程x2-2x+m-1=0

             。1)若方程的一個根為1,求m的值。

              (2)m=5時,原方程是否有實數根,如果有,求出它的實數根;如果沒有,請說明理由。

              3、(20xx年廣東省中考題)已知關于x的方程x2+2(m-2)x+ m2=0有兩個實數根,且兩根的平方和比兩根的積大33,求m的值。

              4、(20xx年廣東省中考題)已知x1、x2為方程x2+px+q=0的兩個根,且x1+x2=6,x12+x22=20,求p和q的值。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6

              教學目標:

              1、掌握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概念,會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2、在加權平均數中,知道權的差異對平均數的影響,并能用加權平均數解釋現實生活中一些簡單的現象。

              3、了解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差別,初步體會它們在不同情境中的應用。

              4、能利和計算器求一組數據的算術平均數。

              教學重點

              體會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在具體情境中的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

              對于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在不同情境中的應用。

              教學方法

              歸納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與思考

              1、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概念及舉例。

              一般地對于n個數X1,……Xn把(X1+X2+…Xn)叫做這n個數的算術平均數,簡稱平均數。

              如某公司要招工,測試內容為數學、語文、外語三門文化課的綜合成績,滿分都為100分,且這三門課分別按25%、25%、50%的比例計入總成績,這樣計算出的成績?yōu)閿祵W,語文、外語成績的加權平均數,25%、25%、50%分別是數學、語文、外語三項測試成績的權。

              中位數就是把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處在最中間位置的數(或最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叫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眾數就是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據。

              如3,2,3,5,3,4中3是眾數。

              2、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特征:

             。1)平均數、中位數、眾數都是表示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平均數。

              (2)平均數能充分利用數據提供的信息,在生活中較為常用,但它容易受極端數字的影響,且計算較繁。

             。3)中位數的優(yōu)點是計算簡單,受極端數字影響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數字的信息。

              (4)眾數的可靠性較差,它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求法簡便,當一組數據中個別數據變動較大時,適宜選擇眾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

              3、算術平均數和加權平均數有什么區(qū)別和聯系:

              算術平均數是加權平均數的一種特殊情況,加權平均數包含算術平均數,當加權平均數中的權相等時,就是算術平均數。

              4、利用計算器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

              利用科學計算器求平均數的方法計算平均數。

              二、例題講解:

              例1,某公司銷售部有營銷人員15人,銷售部為了制定某種商品的月銷售定額,統計了這15人某月的銷售量如下:

              每人銷售件數 1800 510 250 210 150 120

              人數 113532

             。1)求這15位營銷人員該月銷售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2)假設銷售部負責人把每位營銷員的月銷售額定為平均數,你認為是否合理,為什么?如不合理,請你制定一個較合理的銷售定額,并說明理由。

              例2,某校規(guī)定:學生的平時作業(yè)、期中練習、期末考試三項成績分別按40%、20%、40%的比例計入學期總評成績,小亮的平時作業(yè)、期中練習、期末考試的數學成績依次為90分,92分,85分,小亮這學期的數學總評成績是多少?

              三、課堂練習:復習題A組

              四、小結:

              1、掌握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概念及計算。

              2、理解算術平均數與加權平均數的聯系與區(qū)別。

              五、作業(yè):復習題B組、C組(選做)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7

              【教學目標】

              1、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線的概念

              2、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線的性質

              3、探索三角形的中位線的性質的一些簡單的應用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

              難點: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的證明中添加輔助線的思想方法。

              【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如圖,為了測量一個池塘的寬BC,在池塘一側的平地上選一點A,再分別找出線段AB、AC的中點D、E,若測出DE的長,就可以求出池塘的寬BC,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2、動手操作:剪一刀,將一張三角形紙片剪成一張三角形紙片和一張?zhí)菪渭埰?/p>

             。1)如果要求剪得的兩張紙片能拼成平行的四邊形,剪痕的位置有什么要求?

             。2)要把所剪得的兩個圖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可將其中的三角形做怎樣的圖形變換?

              3、引導學生概括出中位線的概念。

              問題:

              (1)三角形有幾條中位線?

              (2)三角形的中位線與中線有什么區(qū)別?

              啟發(fā)學生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線的兩端點都是三角形邊的中點,而三角形中線只有一個端點是邊中點,另一端點上三角形的一個頂點。

              4、猜想:DE與BC的關系?(位置關系與數量關系)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證明你的`猜想

              引導學生寫出已知,求證,并啟發(fā)分析。

              (已知:⊿ABC中,D、E分別是AB、AC的中點,求證:DE∥BC,DE=1/2BC)

              啟發(fā)1:證明直線平行的方法有哪些?(由角的相等或互補得出平行,由平行四邊形得出平行等)

              啟發(fā)2:證明線段的倍分的方法有哪些?(截長或補短)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經過分析后,師生共同完成推理過程,板書證明過程,強調有其他證法。

              證明:如圖,以點E為旋轉中心,把⊿ADE繞點E,按順時針方向旋轉180゜,得到⊿CFE,則D,E,F同在一直線上,DE=EF,且⊿ADE≌⊿CFE。

              ∴∠ADE=∠F,AD=CF,

              ∴AB∥CF。

              又∵BD=AD=CF,

              ∴四邊形BCFD是平行四邊形(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DF∥BC(根據什么?),

              ∴DE 1/2BC

              2、啟發(fā)學生歸納定理,并用文字語言表達:三角形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且等于第三邊的一半。

             。ㄈ⿲W以致用、落實新知

              1、練一練:已知三角形邊長分別為6、8、10,順次連結各邊中點所得的三角形周長是多少?

              2、想一想:如果⊿ABC的三邊長分別為a、b、c,AB、BC、AC各邊中點分別為D、E、F,則⊿DEF的周長是多少?

              3、例題:已知: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E,F,G,H分別是AB,BC,CD,DA的中點。

              求證:四邊形EFGH是平行四邊形。

              啟發(fā)1:由E,F分別是AB,BC的中點,你會聯想到什么圖形?

              啟發(fā)2:要使EF成為三角的中位線,應如何添加輔助線?應用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能得到什么?你能得出EF∥GH嗎?為什么?

              證明:如圖,連接AC。

              ∵EF是⊿ABC的中位線,

              ∴EF 1/2AC(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第三邊的一半)。

              同理,HG 1/2AC。

              ∴EF HG。

              ∴四邊形EFGH是平行四邊形(一組對邊平行并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挑戰(zhàn):順次連結上題中,所得到的四邊形EFGH四邊中點得到一個四邊形,繼續(xù)作下去。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ㄋ模⿲W生練習,鞏固新知

              1、請回答引例中的問題(1)

              2、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B=CD,M,N,P分別是AD,BC, BD的中點。求證:∠PNM=∠PMN

             。ㄎ澹┬〗Y回顧,反思提高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困惑?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8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和函數值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求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的兩個依據。

              3.使學生掌握關于解析式為只含有一個自變量的簡單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數的自變量取值范圍的求法,并會求其函數值。

              4.通過求函數中自變量的取值范圍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函數概念。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函數自變量取值的求法。

              難點:函靈敏處變量取值的確定。

              三、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函數的定義是什么?函數概念包含哪三個方面的內容?

              2.什么叫分式?當x取什么數時,分式x+2/2x+3有意義?

             。ù穑悍帜咐锖凶帜傅挠欣硎浇蟹质,分母≠0,即x≠3/2。)

              3.什么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成立的條件是什么?

             。ù穑焊笖凳2的根式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成立的條件是被開方數≥0。)

              4.舉出一個函數的實例,并指出式中的變量與常量、自變量與函數。

              新課

              1.結合同學舉出的實例說明解析法的意義:用教學式子表示函數方法叫解析法。并指出,函數表示法除了解析法外,還有圖象法和列表法。

              2.結合同學舉出的實例,說明函數的自變量取值范圍有時要受到限制這就可以引出自變量取值范圍的意義,并說明求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的兩個依據是:

              (1)自變量取值范圍是使函數解析式(即是函數表達式)有意義。

              (2)自變量取值范圍要使實際問題有意義。

              3.講解P93中例2。并指出例2四個小題代表三類題型:(1),(2)題給出的是只含有一個自變量的整式;

             。3)題給出的是只含有一個自變量的分式;

             。4)題給出的是只含有一個自變量的二次根式。

              推廣與聯想:請同學按上述三類題型自編3個題,并寫出解答,同桌互對答案,老師評講。

              4.講解P93中例3。結合例3引出函數值的意義。并指出兩點:

             。1)例3中的'4個小題歸納起來仍是三類題型。

             。2)求函數值的問題實際是求代數式值的問題。

              補充例題

              求下列函數當x=3時的函數值:

             。1)y=6x-4; (2)y=--5x2; (3)y=3/7x-1; (4)。

              (答:(1)y=14;(2)y=-45;(3)y=3/20;(4)y=0。)

              小結

              1.解析法的意義:用數學式子表示函數的方法叫解析法。

              2.求函數自變量取值范圍的兩個方法(依據):

             。1)要使函數的解析式有意義。

             、俸瘮档慕馕鍪绞钦綍r,自變量可取全體實數;

             、诤瘮档慕馕鍪绞欠质綍r,自變量的取值應使分母≠0;

             、酆瘮档慕馕鍪绞嵌胃綍r,自變量的取值應使被開方數≥0。

              (2)對于反映實際問題的函數關系,應使實際問題有意義。

              3.求函數值的方法:把所給出的自變量的值代入函數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相慶原函數值。

              練習:P94中1,2,3。

              作業(yè):P95~P96中A組3,4,5,6,7。B組1,2。

              四、教學注意問題

              1.注意滲透與訓練學生的歸納思維。比如例2、例3中各是4個小題,對每一個例題均可歸納為三類題型。而對于例2、例3這兩道例題,雖然要求各異,但題目結構仍是三類題型:整式、分式、二次根式。

              2.注意訓練與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質聯想能力。要求學生仿照例題自編題目是有效手段。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于“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的良好學習方法。比如對于有實際意義來確定,由于實際問題千差萬別,所以我們就要具體分析,靈活處置。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9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容是第一課時《軸對稱》,本節(jié)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活動經歷,從觀察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開始,從整體的角度認識軸對稱的特征;同時本節(jié)內容與圖形的三種變換操作(平移、翻折、旋轉)之一的“翻折”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通過對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從對圖形的感性認識上升到對軸對稱的理性認識,為進一步學習軸對稱性質及后面學習等腰三角形和圓等有關知識奠定基礎。同時這一節(jié)也是聯系數學與生活的橋梁。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全等三角形”相關內容之后安排的一節(jié)課,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這節(jié)課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實例和動手實踐,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和總結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是切實可行的。

              三、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確定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內容特點、和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確定本節(jié)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下: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理解并掌握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對稱軸;能準確判斷哪些事物是軸對稱圖形;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理解并掌握軸對稱的概念,對稱軸;了解對稱點。

              (3)了解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的聯系與區(qū)別。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觀察——比較——操作——概括——總結一應用”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抽象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探究,進一步提高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愛生活的情感和欣賞圖形的對稱美。

              (二)教學重點: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的有關概念。

              (三)教學難點: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的聯系、區(qū)別

              四、教法和學法設計

              本節(jié)課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征。我選擇的':

              【教法策略】采用以直觀演示法和實驗發(fā)現法為主,設疑誘導法為輔。教學中教學中通過豐富的圖片展示,創(chuàng)設出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教師適時地演示,并運用多媒體化靜為動,激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tài),使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得到恰當的發(fā)展和提高。

              【學法策略】: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操作——概括——檢驗——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節(jié)課的有關內容。

              【輔助策略】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適時呈現問題情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直觀效果,提高課堂效率

              五、說程序設計: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利于學生進行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設計。

              (一)、觀圖激趣、設疑導入。

              出示圖片,設計故事。一日,春光明媚,蝴蝶和蜜蜂來到花叢中游玩,這時蝴蝶對蜜蜂說:“我們長得真象”,蜜蜂百思不得其解。你能說出為什么長得象嗎?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這一問題――軸對稱。

              [設計意圖]以興趣為先導,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景,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實踐探索、感悟特征。

              《活動一(課件演示)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出示一組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軸對稱圖形,出示后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并引導學生感知,無論是隨風起舞的風箏,凌空翱翔的飛機,還是古今中外各式風格的典型建筑很多圖形都給我們以美得感受。然后,教師適時提出問題: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特征?是如何對稱?怎樣才能使對稱?部分重合呢?讓學生觀察、猜想、探究、討論,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讓學生發(fā)現:把一個圖形的某一部分沿著一條直線翻折180度后能與這個圖形另一部分完全重合。從而引出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的概念。在得出概念之后再引導學生例舉生活中的事例。以便加深對軸對稱圖形概念的理解。

              為了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又出示了一組練習

              (練習1)這是一組常見幾何圖形,要求學生判斷是否是對稱圖形,若是對稱圖形的,畫出它的對稱軸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練習題不僅讓學生鞏固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而且讓學生認識到我們常見的圖形,有些是軸對稱圖形,有些不是軸對稱圖形。并且還讓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不僅僅只一條,有可能有2條、3條、4條甚至無數條,對稱軸的方向不僅僅是垂直的,有可能是水平的或傾斜的。

              (練習2)國家的一個象征,觀察下面的國旗,哪些是軸對稱圖形?試找出它們的對稱軸。次題進一步鞏固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同時通過展示各國的國旗,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動手操作、再度探索新知。

              將一張紙對折,用筆尖扎出一個圖案,然后將紙展開后,鋪平,觀察各自得到的圖案與軸對稱圖形的不同。教學中注重學生活動,鼓勵學生親自實踐,積極思考,在樂學的氛圍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引出軸對稱概念。

              再次引導學生討論、歸納得出軸對稱的概念……。之后再結合動畫演示加深對軸對稱概念的理解,進而引出對稱軸、對稱點的概念。并結合圖形加以認識。

              (四)、鞏固練習、升華新知。

              出示幾幅圖形,請同學們辨別哪幅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哪些圖形軸對稱,

              在這組練習中讓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既加深了對兩個概念的理解,又鍛煉了同學的各方面能力。完成這組練習題后讓學生,歸納軸對稱圖形及軸對稱區(qū)別與聯系,先讓學生自己歸納,然后用多媒體展示。

              (課件演示)軸對稱圖形及兩個圖形成軸對稱區(qū)別與聯系

              (五)、綜合練習、發(fā)展思維。

              1、搶答;觀察周圍哪些事物的形狀是軸對稱圖形。

              2、判斷:

              生活中不僅有些物體的形狀是軸對稱圖形,我們所學的數字、字母和漢字中也有一些可以看成軸對稱圖形。

              (1)下面的數字或字母,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

              0123456789ABCDEFGH

              3、像這樣寫法的漢字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口工用中由日直水清甲

              (這幾道題的練習做到了知識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溶為一體。這樣設計,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檢查了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六)歸納小結、布置作業(yè)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學生從數學知識、數學方法和數學情感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作業(yè)布置要有層次,照顧學生個體差異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fā)展!

              六、設計說明

              這節(jié)課,我依據課程標準、教材特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六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通過觀察生活中的一些圖案以及動畫演示,由感性到理性,讓學生輕松掌握了軸對稱圖形與關于直線成軸對稱兩個概念,指導學生操作、觀察、引導概括,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獲。這就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和說明。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10

              教學目標:

              (1)理解通分的意義,理解最簡公分母的意義;

              (2)掌握分式的通分法則,能熟練掌握通分運算。

              教學重點

              分式通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分式通分中最簡公分母的確定。

              教學工具

              投影儀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討論式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如何計算:

              由此讓學生復習分數通分的意義、通分的根據、通分的法則以及最簡公分母的概念。

              (2)如何計算:

              (3)何計算:

              引導學生思考,猜想如何求解?

              (二)新課

              1.類比分數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幾個異分母的分式分別化成與原來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注意:通分保證

              (1)各分式與原分式相等;

              (2)各分式分母相等。

              2.通分的依據:分式的基本性質。

              3.通分的關鍵:確定幾個分式的最簡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冪的積作最簡公分母,這樣的公分母叫做最簡公分母。

              根據分式通分和最簡公分母的定義,將分式通分:

              最簡公分母為:

              然后根據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別對原來的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乘一個適當的整式,使各分式的分母都化為通分如下:xxx

              通過本例使學生對于分式的通分大致過程和思路有所了解。讓學生歸納通分的思路過程。

              例1 通分:xxx

              分析:讓學生找分式的公分母,可設問“分母的系數各不相同如何解決?”,依據分數的通分找最小公倍數。

              解:∵ 最簡公分母是12xy2,

              小結:各分母的系數都是整數時,通常取它們的系數的最小公倍數作為最簡公分母的系數。

              解:∵最簡公分母是10a2b2c2,

              由學生歸納最簡公分母的`思路。

              分式通分中求最簡公分母概括為:

              (1)取各分母系數的最小公倍數;

              (2)凡出現的字母為底的冪的因式都要取;

              (3)相同字母的冪的因式取指數最大的。取這些因式的積就是最簡公分母。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11

              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的應用、

              1、經歷作(畫)出等腰三角形的過程,從軸對稱的角度去體會等腰三角形的特點、

              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ㄈ┣楦信c價值觀要求

              通過學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學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關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質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

              2、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應用、

              教學難點

              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的理解及其應用、

              教學方法

              探究歸納法、

              教具準備

              師: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生:硬紙、剪刀、

              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軸對稱圖形,探究了軸對稱的性質,并且能夠作出一個簡單平面圖形關于某一直線的軸對稱圖形,還能夠通過軸對稱變換來設計一些美麗的圖案、這節(jié)課我們就是從軸對稱的角度來認識一些我們熟悉的幾何圖形、來研究:

             、偃切问禽S對稱圖形嗎?

             、谑裁礃拥娜切问禽S對稱圖形?

             。ㄉ┯械娜切问禽S對稱圖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師)那什么樣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ㄉM足軸對稱的條件的.三角形就是軸對稱圖形,也就是將三角形沿某一條直線對折后兩部分能夠完全重合的就是軸對稱圖形。

             。◣煟┖芎茫覀冞@節(jié)課就來認識一種成軸對稱圖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2、導入新課

             。◣煟┩瑢W們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做一個等腰三角形。作一條直線L,在L上取點A,在L外取點B,作出點B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C,連結AB、BC、CA,則可得到一個等腰三角形。

              (生乙)在甲同學的做法中,A點可以取直線L上的任意一點。

             。◣煟⿲Γ催@種方法我們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現在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硬紙和剪刀,按自己設計的方法,也可以用課本P138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個等腰三角形。

             。◣煟┌凑瘴覀兊淖龇,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義: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邊叫做腰,另一邊叫做底邊,兩腰所夾的角叫做頂角,底邊與腰的夾角叫底角、同學們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邊、頂角和底角。

             。◣煟┯辛松鲜龈拍睿瑢W們來想一想。

             。ㄑ菔菊n件)

              1、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請找出它的對稱軸。

              2、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有什么關系?

              3、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嗎?

              4、底邊上的中線所在的直線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嗎?底邊上的高所在的直線呢?

             。ㄉ祝┑妊切问禽S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是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因為等腰三角形的兩腰相等,所以把這兩條腰重合對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是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煟┩瑢W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進行折疊,找出它的對稱軸,并看它的兩個底角有什么關系。

             。ㄉ遥┪野炎约鹤龅牡妊切握郫B后,發(fā)現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ㄉ┪野训妊切握郫B,使兩腰重合,這樣頂角平分線兩旁的部分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驗證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是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ㄉ。┪野训妊切窝氐走吷系闹芯對折,可以看到它兩旁的部分互相重合,說明底邊上的中線所在的直線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

              (生戊)老師,我發(fā)現底邊上的高所在的直線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

             。◣煟┠銈冋f的是同一條直線嗎?大家來動手折疊、觀察。

             。ㄉR聲)它們是同一條直線。

             。◣煟┖芎、現在同學們來歸納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的平分線對折,發(fā)現它兩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而且還可以知道頂角的平分線既是底邊上的中線,也是底邊上的高。

             。◣煟┖芎,大家看屏幕。

             。ㄑ菔菊n件)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稱作“三線合一”)、

             。◣煟┯缮厦嬲郫B的過程獲得啟發(fā),我們可以通過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得到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從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來證明這些性質、同學們現在就動手來寫出這些證明過程)

             。ㄍ队皟x演示學生證明過程)

             。ㄉ祝┤缬覉D,在ABC中,AB=AC,作底邊BC的中線AD,因為

              所以BAD≌CAD(SSS)、

              所以∠B=∠C、

              (生乙)如右圖,在ABC中,AB=AC,作頂角∠BAC的角平分線AD,因為

              所以BAD≌CAD、

              所以BD=CD,∠BDA=∠CDA=∠BDC=90°。

             。◣煟┖芎茫、乙兩同學給出了等腰三角形兩個性質的證明,過程也寫得很條理、很規(guī)范、下面我們來看大屏幕。

             。ㄑ菔菊n件)

             。ɡ1)如圖,在ABC中,AB=AC,點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數、

             。◣煟┩瑢W們先思考一下,我們再來分析這個題、

             。ㄉ└鶕冗厡Φ冉堑男再|,我們可以得到

              ∠A=∠ABD,∠ABC=∠C=∠BDC,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再由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個內角。

             。◣煟┻@位同學分析得很好,對我們以前學過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們在解的過程中把∠A設為x的話,那么∠ABC、∠C都可以用x來表示,這樣過程就更簡捷。

             。ㄕn件演示)

              (例)因為AB=AC,BD=BC=AD,所以∠ABC=∠C=∠BDC、∠A=∠ABD(等邊對等角)、

              設∠A=x,則∠BDC=∠A+∠ABD=2x,從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解得x=36°。

              在ABC中,∠A=35°,∠ABC=∠C=72°、

             。◣煟┫旅嫖覀兺ㄟ^練習來鞏固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

              3、隨堂練習

             。ㄒ唬┱n本P141練習1、2、3。

              練習

              1、如下圖,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別求出它們的底角的度數、

              答案:(1)72°(2)30°

              2、如右圖,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AD是底邊BC上的高,標出∠B、∠C、∠BAD、∠DAC的度數,圖中有哪些相等線段?

              答案:∠B=∠C=∠BAD=∠DAC=45°;AB=AC,BD=DC=AD、

              3、如右圖,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數、

              答:∠B=77°,∠C=38、5°、

              (二)閱讀課本P138~P140,然后小結、

              4、課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探討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并對性質作了簡單的應用、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兩個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是它頂角的平分線,并且它的頂角平分線既是底邊上的中線,又是底邊上的高、

              我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這些性質,并且能夠靈活應用它們、

              5、課后作業(yè)

             。ㄒ唬┱n本P147─1、3、4、8題、

              (二)1、預習課本P141~P143、

              2、預習提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6、活動與探究

              如右圖,在ABC中,過C作∠BAC的平分線AD的垂線,垂足為D,DE∥AB交AC于E、

              求證:AE=CE、

              過程:通過分析、討論,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結果:

              證明:延長CD交AB的延長線于P,如右圖,在ADP和ADC中

              ADP≌ADC、

              ∠P=∠ACD、

              又DE∥AP,

              ∠4=∠P、

              ∠4=∠ACD、

              DE=EC、

              同理可證:AE=DE、

              AE=CE、

              板書設計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12

              一、教學目標

             、俳洑v探索整式除法運算法則的過程,會進行簡單的整式除法運算(只要求單項式除以單項式,并且結果都是整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集體協作的能力。

             、诶斫庹匠ǖ乃憷,發(fā)展有條理的思考及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整式除法的運算法則及其運用。

              難點:整式除法的運算法則的推導和理解,尤其是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

              三、教學準備

              卡片及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設計

             。ㄒ唬┣榫骋

              教科書第161頁問題:木星的質量約為1.90×1024噸,地球的質量約為5.98×1021噸,你知道木星的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多少倍嗎?

              重點研究算式(1.90×1024)÷(5.98×1021)怎樣進行計算,目的是給出下面兩個單項式相除的模型。

              注:教科書從實際問題引入單項式的除法運算,學生在探索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將自然地體會到學習單項式的除法運算的必要性,了解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同時再次經歷感受較大數據的過程。

             。ǘ┨骄啃轮

             。1)計算(1.90×1024)÷(5.98×1021),說說你計算的根據是什么?

             。2)你能利用(1)中的方法計算下列各式嗎?

              8a3÷2a;6x3y÷3xy;12a3b2x3÷3ab2。

              (3)你能根據(2)說說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嗎?

              注: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系數、同底數冪的底數和指數發(fā)生的變化,并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單項式的除法法則的推導,應按從具體到一般的步驟進行。探究活動的安排,是使學生通過對具體的特例的計算,歸納出單項式的除法運算性質,并能運用乘除互逆的關系加以說明,也可類比分數的約分進行。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化歸、符號演算等代數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重視算理算法的滲透是新課標所強調的。

              (三)歸納法則

              單項式相除,把系數與同底數冪分別相除作為商的因式,對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作為商的一個因式。

              注:通過總結法則,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養(yǎng)成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數學學習習慣。

             。ㄋ模⿷眯轮

              例2計算:

             。1)28x4y2÷7x3y;

              (2)—5a5b3c÷15a4b。

              首先指明28x4y2與7x3y分別是被除式與除式,在這兒省去了括號。對本例可以采用學生口述,教師板書的形式完成?谑龊桶鍟紤⒁庹故痉▌t的應用,計算過程要詳盡,使學生盡快熟悉法則。

              注: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既要對系數進行運算,又要對相同字母進行指數運算,同時對只在一個單項式里含有的冪要加以注意,這些對剛剛接觸整式除法的學生來講,難免會出現照看不全的情況,所以更應督促學生細心解答問題。

              鞏固新知教科書第162頁練習1及練習2。

              學生自己嘗試完成計算題,同桌交流。

              注:在獨立解題和同伴的相互交流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法則、掌握法則,印象更為深刻,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主動參與學習的習慣。

             。ㄎ澹┳鳂I(yè)

              1、必做題:教科書第164頁習題15.3第1題;第2題。

              2、選做題:教科書第164頁習題15.3第8題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方差的定義和計算公式。

              2.理解方差概念的產生和形成的過程。

              3.會用方差計算公式來比較兩組數據的波動大小。

              二.重點、難點和難點的突破方法:

              1.重點:方差產生的必要性和應用方差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難點:理解方差公式

              3.難點的突破方法:

              方差公式:S = [( - ) +( - ) +…+( - )]比較復雜,學生理解和記憶這個公式都會有一定困難,以致應用時常常出現計算的錯誤,為突破這一難點,我安排了幾個環(huán)節(jié),將難點化解。

              (1)首先應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學習方差和方差公式,目的不明確學生很難對本節(jié)課內容產生興趣和求知欲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多舉幾個生活中的小例子,不如選擇儀仗隊隊員、選擇運動員、選擇質量穩(wěn)定的電器等。學生從中可以體會到生活中為了更好的做出選擇判斷經常要去了解一組數據的波動程度,僅僅知道平均數是不夠的。

              (2)波動性可以通過什么方式表現出來?第一環(huán)節(jié)中點明了為什么去了解數據的波動性,第二環(huán)節(jié)則主要使學生知道描述數據,波動性的方法?梢援嬚劬圖方法來反映這種波動大小,可是當波動大小區(qū)別不大時,僅用畫折線圖方法去描述恐怕不會準確,這自然希望可以出現一種數量來描述數據波動大小,這就引出方差產生的必要性。

              (3)第三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直接對方差公式作分析和解釋,波動大小指的是與平均數之間差異,那么用每個數據與平均值的差完全平方后便可以反映出每個數據的波動大小,整體的波動大小可以通過對每個數據的波動大小求平均值得到。所以方差公式是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波動大小的一個統計量,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程度和課堂時間決定是否介紹平均差等可以反映數據波動大小的其他統計量。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1.教材P125的討論問題的意圖: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

              (2).為引入方差概念和方差計算公式作鋪墊。

              (3).介紹了一種比較直觀的衡量數據波動大小的方法——畫折線法。

              (4).客觀上反映了在解決某些實際問題時,求平均數或求極差等方法的局限性,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方差的意義和目的。

              2.教材P154例1的設計意圖:

              (1).例1放在方差計算公式和利用方差衡量數據波動大小的規(guī)律之后,不言而喻其主要目的是及時復習,鞏固對方差公式的掌握。

              (2).例1的解題步驟也為學生做了一個示范,學生以后可以模仿例1的格式解決其他類似的實際問題。

              四.課堂引入:

              除采用教材中的引例外,可以選擇一些更時代氣息、更有現實意義的引例。例如,通過學生觀看2004年奧運會劉翔勇奪110米欄冠軍的錄像,進而引導教練員根據平時比賽成績選擇參賽隊員這樣的實際問題上,這樣引入自然而又真實,學生也更感興趣一些。

              五.例題的分析:

              教材P154例1在分析過程中應抓住以下幾點:

              1.題目中“整齊”的含義是什么?說明在這個問題中要研究一組數據的什么?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回答出整齊即波動小,所以要研究兩組數據波動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明確題意。

              2.在求方差之前先要求哪個統計量,為什么?學生也可以得出先求平均數,因為公式中需要平均值,這個問題可以使學生明確利用方差計算步驟。

              3.方差怎樣去體現波動大小?

              這一問題的提出主要復習鞏固方差,反映數據波動大小的規(guī)律。

              六.隨堂練習:

              1.從甲、乙兩種農作物中各抽取1株苗,分別測得它的苗高如下:(單位:cm)

              甲:9、10、11、12、7、13、10、8、12、8;

              乙:8、13、12、11、10、12、7、7、9、11;

              問:(1)哪種農作物的.苗長的比較高?

              (2)哪種農作物的苗長得比較整齊?

              2.段巍和金志強兩人參加體育項目訓練,近期的5次測試成績如下表所示,誰的成績比較穩(wěn)定?為什么?

              測試次數1 2 3 4 5

              段巍13 14 13 12 13

              金志強10 13 16 14 12

              參考答案:

              1.(1)甲、乙兩種農作物的苗平均高度相同;(2)甲整齊

              2.段巍的成績比金志強的成績要穩(wěn)定。

              七.課后練習:

              1.已知一組數據為2、0、-1、3、-4,則這組數據的方差為。

              2.甲、乙兩名學生在相同的條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環(huán)數如下:

              甲:7、8、6、8、6、5、9、10、7、4

              乙:9、5、7、8、7、6、8、6、7、7

              經過計算,兩人射擊環(huán)數的平均數相同,但S S,所以確定去參加比賽。

              3.甲、乙兩臺機床生產同種零件,10天出的次品分別是( )

              甲:0、1、0、2、2、0、3、1、2、4

              乙:2、3、1、2、0、2、1、1、2、1

              分別計算出兩個樣本的平均數和方差,根據你的計算判斷哪臺機床的性能較好?

              4.小爽和小兵在10次百米跑步練習中成績如表所示:(單位:秒)

              小爽10.8 10.9 11.0 10.7 11.1 11.1 10.8 11.0 10.7 10.9

              小兵10.9 10.9 10.8 10.8 11.0 10.9 10.8 11.1 10.9 10.8

              如果根據這幾次成績選拔一人參加比賽,你會選誰呢?

              答案:1. 6 2. >、乙;3. =1.5、S =0.975、 =1. 5、S =0.425,乙機床性能好

              4. =10.9、S =0.02;

              =10.9、S =0.008

              選擇小兵參加比賽。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1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中位數和眾數,并會求出一組數據中的眾數和中位數。

              2、理解中位數和眾數的意義和作用。它們也是數據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數據信息,幫助人們在實際問題中分析并做出決策。

              3、會利用中位數、眾數分析數據信息做出決策。

              二、重點、難點和難點的突破方法:

              1、重點:認識中位數、眾數這兩種數據代表

              2、難點:利用中位數、眾數分析數據信息做出決策。

              3、難點的突破方法:

              首先應交待清楚中位數和眾數意義和作用:

              中位數僅與數據的排列位置有關,某些數據的變動對中位數沒有影響,中位數可能出現在所給的數據中,當一組數據中的個別數據變動較大時,可用中位數描述其趨勢。眾數是當一組數據中某一重復出現次數較多時,人們往往關心的一個量,眾數不受極端值的影響,這是它的一個優(yōu)勢,中位數的計算很少不受極端值的影響。

              教學過程中注重雙基,一定要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掌握中位數和眾數的求法,求中位數的步驟:⑴將數據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⑵數清數據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如果數據個數為奇數則取中間的數,如果數據個數為偶數,則取中間位置兩數的平均值作為中位數。求眾數的方法:找出頻數最多的那個數據,若幾個數據頻數都是最多且相同,此時眾數就是這多個數據。

              在利用中位數、眾數分析實際問題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課堂上教師應多舉實例,使同學在分析不同實例中有所體會。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1、教材P143的例4的意圖

              (1)、這個問題的研究對象是一個樣本,主要是反映了統計學中常用到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數據較多的研究對象,我們可以考察總體中的一個樣本,然后由樣本的研究結論去估計總體的情況。

              (2)、這個例題另一個意圖是交待了當數據個數為偶數時,中位數的求法和解題步驟。(因為在前面有介紹中位數求法,這里不再重述)

              (3)、問題2顯然反映學習中位數的意義:它可以估計一個數據占總體的相對位置,說明中位數是統計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數據代表。

              (4)、這個例題再一次體現了統計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是緊密聯系的,所以應鼓勵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

              2、教材P145例5的意圖

              (1)、通過例5應使學生明白通常對待銷售問題我們要研究的是眾數,它代表該型號的產品銷售,以便給商家合理的建議。

              (2)、例5也交待了眾數的求法和解題步驟(由于求法在前面已介紹,這里不再重述)

              (3)、例5也反映了眾數是數據代表的一種。

              四、課堂引入

              嚴格的講教材本節(jié)課沒有引入的問題,而是在復習和延伸中位數的定義過程中拉開序幕的,本人很同意這種處理方式,教師可以一句話引入新課:前面已經和同學們研究過了平均數的這個數據代表。它在分析數據過程中擔當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們來共同研究和認識數據代表中的新成員——中位數和眾數,看看它們在分析數據過程中又起到怎樣的作用。

              五、例習題的分析

              教材P144例4,從所給的數據可以看到并沒有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因此,首先應將數據重新排列,通過觀察會發(fā)現共有12個數據,偶數個可以取中間的兩個數據146、148,求其平均值,便可得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教材P145例5,由表中第二行可以查到23.5號鞋的頻數,因此這組數據的'眾數可以得到,所提的建議應圍繞利于商家獲得較大利潤提出。

              六、隨堂練習

              1某公司銷售部有營銷人員15人,銷售部為了制定某種商品的銷售金額,統計了這15個人的銷售量如下(單位:件)

              1800、510、250、250、210、250、210、210、150、210、150、120、120、210、150

              求這15個銷售員該月銷量的中位數和眾數。

              假設銷售部負責人把每位營銷員的月銷售定額定為320件,你認為合理嗎?如果不合理,請你制定一個合理的銷售定額并說明理由。

              2、某商店3、4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種規(guī)格的空調,銷售臺數如表所示:

              1匹1.2匹1.5匹2匹

              3月12臺20臺8臺4臺

              4月16臺30臺14臺8臺

              根據表格回答問題:

              商店出售的各種規(guī)格空調中,眾數是多少?

              假如你是經理,現要進貨,6月份在有限的資金下進貨單位將如何決定?

              答案:

              1. (1)210件、210件(2)不合理。因為15人中有13人的銷售額達不到320件(320雖是原始數據的平均數,卻不能反映營銷人員的一般水平),銷售額定為210件合適,因為它既是中位數又是眾數,是大部分人能達到的額定。

              2. (1)1.2匹(2)通過觀察可知1.2匹的銷售,所以要多進1.2匹,由于資金有限就要少進2匹空調。

              七、課后練習

              1.數據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數是,眾數是

              2.一組數據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數是21,則X的值是.

              3.數據92、96、98、100、X的眾數是96,則其中位數和平均數分別是( )

              A.97、96 B.96、96.4 C.96、97 D.98、97

              4.如果在一組數據中,23、25、28、22出現的次數依次為2、5、3、4次,并且沒有其他的數據,則這組數據的眾數和中位數分別是( )

              A.24、25 B.23、24 C.25、25 D.23、25

              5.隨機抽取我市一年(按365天計)中的30天平均氣溫狀況如下表:

              溫度(℃) -8 -1 7 15 21 24 30

              天數3 5 5 7 6 2 2

              請你根據上述數據回答問題:

              (1).該組數據的中位數是什么?

              (2).若當氣溫在18℃~25℃為市民“滿意溫度”,則我市一年中達到市民“滿意溫度”的大約有多少天?

              答案:1. 9;2. 22; 3.B;4.C; 5.(1)15. (2)約97天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15

              教學目標:

              1、了解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會用根號表示正數的算術平方根,并了解算術平方根的非負性。

              2、了解開方與乘方互為逆運算,會用平方運算求某些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

              教學重點:

              算術平方根的概念。

              教學難點:

              根據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正確求出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請同學們欣賞本節(jié)導圖,并回答問題,學校要舉行金秋美術作品比賽,小歐很高興,他想裁出一塊面積為25的正方形畫布,畫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參加比賽,這塊正方形畫布的邊長應取多少?如果這塊畫布的面積是?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已知一個正數的平方,求這個正數的問題?

              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學習內容。這節(jié)課我們先學習有關算術平方根的概念。

              二、導入新課:

              1、提出問題:(書P68頁的問題)

              你是怎樣算出畫框的邊長等于5dm的呢?(學生思考并交流解法)

              這個問題相當于在等式擴=25中求出正數x的值。

              一般地,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于a,即=a,那么這個正數x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a的算術平方根記為,讀作根號a,a叫做被開方數。規(guī)定:0的算術平方根是0。

              也就是,在等式=a(x0)中,規(guī)定x = 。

              2、試一試:你能根據等式:=144說出144的算術平方根是多少嗎?并用等式表示出來。

              3、想一想: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們的值嗎?

              建議:求值時,要按照算術平方根的意義,寫出應該滿足的關系式,然后按照算術平方根的記法寫出對應的'值。例如表示25的算術平方根。

              4、例1求下列各數的算術平方根:

             。1)100;(2)1;(3);(4)0。0001

              三、練習

              P69練習1、2

              四、探究:(課本第69頁)

              怎樣用兩個面積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面積為2的大正方形?

              方法1:課本中的方法,略;

              方法2:

              可還有其他方法,鼓勵學生探究。

              問題:這個大正方形的邊長應該是多少呢?

              大正方形的邊長是,表示2的算術平方根,它到底是個多大的數?你能求出它的值嗎?

              建議學生觀察圖形感受的大小。小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是多少呢?(用刻度尺測量它與大正方形的邊長的大。┧慕浦滴覀儗⒃谙鹿(jié)課探究。

              五、小結:

              1、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呢?

              2、算術平方根的具體意義是怎么樣的?

              3、怎樣求一個正數的算術平方根

              六、課外作業(yè):

              P75習題13.1活動第1、2、3題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16

              一、學習目標

              1.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及其應用。

              2.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算理。

              二、重點難點

              重點: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及其應用。

              難點:探索多項式與單項式相除的運算法則的過程。

              三、合作學習

             。ㄒ唬┗仡檰雾検匠詥雾検椒▌t

             。ǘ⿲W生動手,探究新課

              1.計算下列各式:

             。1)(am+bm)÷m;

              (2)(a2+ab)÷a;

             。3)(4x2y+2xy2)÷2xy。

              2.提問:

             、僬f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谶有什么發(fā)現嗎?

             。ㄈ┛偨Y法則

              1.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先把這個多項式的每一項除以XXXXXXXXXXX,再把所得的商XXXXXX

              2.本質:把多項式除以單項式轉化成XXXXXXXXXXXXXX

              四、精講精練

              例:(1)(12a3—6a2+3a)÷3a;

              (2)(21x4y3—35x3y2+7x2y2)÷(—7x2y);

              (3)[(x+y)2—y(2x+y)—8x]÷2x;

             。4)(—6a3b3+8a2b4+10a2b3+2ab2)÷(—2ab2)。

              隨堂練習:教科書練習。

              五、小結

              1、單項式的除法法則

              2、應用單項式除法法則應注意:

              A、系數先相除,把所得的結果作為商的系數,運算過程中注意單項式的系數飽含它前面的符號;

              B、把同底數冪相除,所得結果作為商的因式,由于目前只研究整除的情況,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數不小于除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數;

              C、被除式單獨有的字母及其指數,作為商的一個因式,不要遺漏;

              D、要注意運算順序,有乘方要先做乘方,有括號先算括號里的,同級運算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

              E、多項式除以單項式法則。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1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熟練掌握簡單圖形的移動規(guī)律,能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能夠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

              2、能力目標:

             、僭趯嵺`操作過程中,逐步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

              ②對組合圖形要找到一個或者幾個“基本圖案”,并能通過對“基本圖案”的平移,復制所求的圖形;

              3、情感目標:經歷對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欣賞和動手操作、畫圖等過程,發(fā)展初步的審美能力,增強對圖形欣賞的意識。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圖形連續(xù)變化的特點;

              難點:圖形的劃分。

              三、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磁性板,若干小正六邊形,“工”字的磚,組合圖形。

              五、教學設計:

              創(chuàng)設情景,探究新知:

              (演示課件):教材上小狗的'圖案。提問:

              (1)這個圖案有什么特點?

              (2)它可以通過什么“基本圖案”,經過怎樣的平移而形成?

              (3)在平移過程中,“基本圖案”的大小、形狀、位置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小組討論,派代表回答。(答案可以多種)

              讓學生充分討論,歸納總結,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并對每種答案都要肯定。

              看磁性黑板,展示教材64頁圖3-9,提問:左圖是一個正六邊形,它經過怎樣的平移能得到右圖?誰到黑板做做看?

              小組討論,派代表到臺上給大家講解。

              氣氛要熱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掘他們的想象力。

              暢所欲言,互相補充。

              課堂小結: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啟發(fā)學生在我們周圍尋找平移的例子。

              課堂練習:

              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完成。

              例子一定要和大家接觸緊密、典型。

              答案不惟一,對于每種答案,教師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的內容并不是很復雜,借助多媒體進行直觀、形象,內容貼近生活,學生興致較高,課堂氣氛活躍,參與意識較強,學生一般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美學思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18

              一、教材分析

              1、特點與地位:重點中的重點。

              本課是教材求兩結點之間的最短路徑問題是圖最常見的應用的之一,在交通運輸、通訊網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實用意義。

              2、重點與難點:結合學生現有抽象思維能力水平,已掌握基本概念等學情,以及求解最短路徑問題的自身特點,確立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如下:

             。1)重點:如何將現實問題抽象成求解最短路徑問題,以及該問題的解決方案。

             。2)難點:求解最短路徑算法的程序實現。

              3、教學安排:最短路徑問題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求從某個源點到其他各結點的最短路徑,另一種是求每一對結點之間的最短路徑。根據教學大綱安排,重點講解第一種情況問題的解決。安排一個課時講授。教材直接分析算法,考慮實際應用需要,補充旅游景點線路選擇的實例,實例中問題解決與算法分析相結合,逐步推動教學過程。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掌握最短路徑概念、能夠求解最短路徑。

              2、能力目標:

             。1)通過將旅游景點線路選擇問題抽象成求最短路徑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據抽象能力。

             。2)通過旅游景點線路選擇問題的解決,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素質目標:培養(yǎng)學生講究工作方法、與他人合作,提高效率。

              三、教法分析

              課前充分準備,研讀教材,查閱相關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中除了使用傳統的“講授法”以外,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法”,同時輔以多媒體課件,以啟發(fā)的方式展開教學。由于本節(jié)課的內容屬于圖這一章的難點,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注意與學生溝通,根據學生的反應控制好教學進度是本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

              四、學法指導

              1、課前上次課結課時給學生布置任務,使其有針對性的預習。

              2、課中指導學生討論任務解決方法,引導學生分析本節(jié)課知識點。

              3、課后給學生布置同類型任務,加強練習。

              五、教學過程分析

             。ㄒ唬┱n前復習(3~5分鐘)回顧“路徑”的概念,為引出“最短路徑”做鋪墊。

              教學方法及注意事項:

              (1)采用提問方式,注意及時小結,提問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回憶概念。

              (2)提示學生“溫故而知新”,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ǘ⿲胄抡n(3~5分鐘)以城市公路網為例,基于求兩個點間最短距離的實際需要,引出本課教學內容“求最短路徑問題”。教學方法及注意事項:

             。1)先講實例,再指出概念,既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又可以實現教學內容的自然過渡。

              (2)此處使用案例教學法,不在于問題的求解過程,只是為了說明問題的存在,所以這里的例子只需要概述,能夠說明問題即可。

              (三)講授新課(25~30分鐘)

              1、求某一結點到其他各結點的最短路徑(重點)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法,提出旅游景點選擇的例子,解決如何選擇代價小、景點多的路線。

              (1)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圖中求任一結點到其他結點最短路徑問題。(3~5分鐘)教學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主要采用講授法,將實際問題用圖形表示出來。語言描述轉換的方法(用圓圈加標號表示某一景點,用箭頭表示從某景點到其他景點是否存在旅游線路,并且將旅途費用寫在箭頭的旁邊。)一邊用語言描述,一邊在黑上畫圖。

              ②注意示范畫圖只進行一部分,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完成余下部分的轉化。

              ③及時總結,原型抽象(景點作為圖的結點,景點間的線路作為圖的邊,旅途費用作為邊的權值),將案例求解問題抽象成求圖中某一結點到其他各結點的最短路徑問題。

             、芾枚嗝襟w課件,向學生展示一張帶權有向圖,并略作解釋,為后續(xù)教學做準備。

              教學方法及注意事項:

             、賳l(fā)式教學,如何實現按路徑長度遞增產生最短路徑?

              ②結合案例分析求解最短路徑過程中(重點)注意此處借助黑板,按照算法思想的步驟。同樣,也是只示范一部分,余下部分由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ㄋ模┱n堂小結(3~5分鐘)

              1、明確本節(jié)課重點

              2、提示學生,這種方式形成的圖又可以解決哪類實際問題呢?

             。ㄎ澹┎贾米鳂I(yè)

              書面作業(yè):復習本次課內容,準備一道備用習題,靈活把握時間安排。

              六、教學特色

              以旅游路線選擇為主線,靈活采用案例教學、示范教學、多媒體課件等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使枯燥的理論講解生動起來。在順利開展教學的同時,體現所講內容的實用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1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軸對稱、平移、旋轉及其組合)。

              2、能力目標:

             、俳洑v對具有旋轉特征的圖形進行觀察、分析、動手操作和畫圖等過程,掌握畫圖技能。

             、谀軌虬匆笞鞒龊唵纹矫鎴D形旋轉后的圖形,并在此基礎上達到鞏固旋轉的有關性質。

              3、情感體驗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與難點:

              重點: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軸對稱、平移、旋轉及其組合);

              難點:綜合利用各種變換關系觀察圖形的形成。

              疑點:基本圖案不同,形成方式不同。

              教學方法:

              新授課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的分組討論、合作交流為主展開教學。

              教學過程設計:

              1、情境導入

              播放自制圖形形成的影片,如圖351。

              2、充分利用本課時引入開放性的問題:圖351由四部分組成,每部分都包括兩個小十字,其中一部分能經過適當的旋轉得到其他三部分嗎?能經過平移嗎?能經過軸對稱嗎?還有其它方式嗎?

              問題本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探究圖形之間變化關系的情景,圖形雖十簡單,但變換方式綜合性強,可以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各抒已見,后由教師進行適當歸納小結:

              (1)整個圖形可以看做是由一個十字組成部分通過連續(xù)七次平移前后的圖形共同組成;

              (2)整個圖形也可以看做是由左邊的兩個十字組成的部分通過三次放置形成的;

              (3)整個圖形不定期可以看做把左邊的兩個十字組成的部分先通過平移一次形成左右四個十字組成的圖形,然后繞圖形中心旋轉90度前后的圖形共同組成;

              (4)整個圖形還可以看做把左邊的兩個十字組成的部分通過二次軸對稱形成的。

              (學生可能還有其他不同描述,教師應予以肯定)

              3、通過上述問題的討論,我們看到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變換是圖形變換中最基本的三種變換方式,它們是今后設計圖案的主要手段。

              4、利用想一想你能將圖352的左圖,通過平移或旋轉得到右圖嗎?

              學生議論或動手操作會發(fā)現這是不可能的,教材意圖十分明確,要告訴學生并不是所有圖形都可以通過一次平移或旋轉而得到的,從而要求我們今后分析圖形之間的關系時,要充分利用它們各自的性質、特征正確判斷和識別。那么上述圖形能通過軸對稱變換從左圖變成右圖嗎?進一步讓學生思考,從而得到結論是可能的。

              5、例1、怎樣將圖353中的甲圖變成乙圖案?

              通過相對簡單活潑的問題,讓學生能運用圖形變換的幾種不同方式解答問題(先旋轉再平移后等到或先平移后旋轉也可以)

              例2、怎樣將圖354中右邊的圖案變成左邊的圖案?

              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討論交流。

              (師):哪位同學有好好方法,請告訴大家!

              (生):以右圖案的中心為旋轉中心,將圖案按逆時針方向旋轉900 。

              (生):以右圖案的中心為旋轉中心,將圖案順逆時針方向旋轉2700 。

              明確可以通過不同的辦法達到同樣的效果,激勵學生動手動腦。

              5、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

              兩個圖案前后變化彩用了哪些方法?(平移、旋轉,軸對稱)

              (2)方法歸納

             、倭私獠⒅缊D案變化的一般方法。

             、趫D案變化的方法很多,在生活中要養(yǎng)成多途徑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

              6、目標檢測

              圖355是由三個正三角形拼成的,它可以看做由其中一個三角形經過怎樣的變換而得到?

              延伸拓展:

              1、鏈接生活

              鏈接一:奧運會的五環(huán)旗圖案是大家熟悉的圖案,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它的形成。(用課本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圖形變換)

              鏈接二:夏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jié),同學們都贊美過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很多同學曾畫過荷花,請你用所學知識再畫一朵荷花,看與以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實踐探索:

             、賹嵺`活動列舉實例歸納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平移、旋轉,軸對稱及其組合)

             、陟柟叹毩曊n本74頁中的習題3.6。

              板書設計:

              3.5它們是怎樣變過來的。

              軸對稱、平移、旋轉的性質例題;

              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20

              一、學習目標

              1.使學生了解運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二、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難點:將單項式化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學習方法:歸納、概括、總結。

              三、合作學習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在前兩學時中我們學習了因式分解的定義,即把一個多項式分解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還學習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個多項式中,若各項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這個公因式提出來,從而將多項式化成幾個因式乘積的形式。

              如果一個多項式的各項,不具備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當然不是,只要我們記住因式分解是多項式乘法的相反過程,就能利用這種關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學時我們就來學習另外的一種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

              1.請看乘法公式

              左邊是整式乘法,右邊是一個多項式,把這個等式反過來就是左邊是一個多項式,右邊是整式的.乘積。大家判斷一下,第二個式子從左邊到右邊是否是因式分解?

              利用平方差公式進行的因式分解,第(2)個等式可以看作是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2.公式講解

              如x2—16

              =(x)2—42

              =(x+4)(x—4)。

              9m2—4n2

              =(3m)2—(2n)2

              =(3m+2n)(3m—2n)。

              四、精講精練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5—16x2;(2)9a2—b2。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9(m+n)2—(m—n)2;(2)2x3—8x。

              補充例題:判斷下列分解因式是否正確。

              (1)(a+b)2—c2=a2+2ab+b2—c2。

              (2)a4—1=(a2)2—1=(a2+1)?(a2—1)。

              五、課堂練習

              教科書練習。

              六、作業(yè)

              1、教科書習題。

              2、分解因式:x4—16x3—4x4x2—(y—z)2。

              3、若x2—y2=30,x—y=—5求x+y。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2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掌握函數概念,能判斷兩個變量間的關系是否可看作函數。

              2、根據兩個變量間的關系式,給定其中一個量,相應地會求出另一個量的值。

              3、會對一個具體實例進行概括抽象成為數學問題。

              能力目標:

              1、通過函數概念,初步形成學生利用函數的觀點認識現實世界的意識和能力。

              2、經歷具體實例的抽象概括過程,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1、經歷函數概念的抽象概括過程,體會函數的模型思想。

              2、讓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操作、交流、歸納等探索活動,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模式。

              教學重點:

              掌握函數概念。

              判斷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是否可看作函數。

              能把實際問題抽象概括為函數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函數的概念。

              能把實際問題抽象概括為函數問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看下圖上面那個像車輪狀的物體是什么?

              『生』:摩天輪。

              『師』:你們坐過嗎?

              ……

              『師』:當你坐在摩天輪上時,人的高度隨時在變化,那么變化是否有規(guī)律呢?

              『生』:應該有規(guī)律。因為人隨輪一直做圓周運動。所以人的高度過一段時間就會重復依次,即轉動一圈高度就重復一次。

              『師』:分析有道理。摩天輪上一點的高度h與旋轉時間t之間有一定的關系。請看下圖,反映了旋轉時間t(分)與摩天輪上一點的高度h(米)之間的關系。

              大家從圖上可以看出,每過6分鐘摩天輪就轉一圈。高度h完整地變化一次。而且從圖中大致可以判斷給定的時間所對應的高度h。下面根據圖5-1進行填表:

              t/分 0 1 2 3 4 5 …… h/米

              t/分 0 1 2 3 4 5 …… h/米 3 11 37 45 37 11 ……

              『師』:對于給定的時間t,相應的高度h確定嗎?

              『生』:確定。

              『師』:在這個問題中,我們研究的對象有幾個?分別是什么?

              『生』:研究的對象有兩個,是時間t和高度h。

              『師』:生活中充滿著許許多多變化的量,你了解這些變量之間的關系嗎?如:彈簧的長度與所掛物體的質量,路程的距離與所用時間……了解這些關系,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下面我們就去研究一些有關變量的問題。

              二、新課學習

              做一做

             。1)瓶子或罐子盒等圓柱形的物體,常常如下圖那樣堆放,隨著層數的增加,物體的總數是如何變化的?

              填寫下表:

              層數n 1 2 3 4 5 … 物體總數y 1 3 6 10 15 … 『師』:在這個問題中的變量有幾個?分別師什么?

              『生』:變量有兩個,是層數與圓圈總數。

             。2)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號汽車緊急剎車后仍將滑行S米,一般地有經驗公式,其中V表示剎車前汽車的速度(單位:千米/時)

              ①計算當fenbie為50,60,100時,相應的滑行距離S是多少?

             、诮o定一個V值,你能求出相應的S值嗎?

              解:略

              議一議

              『師』:在上面我們研究了三個問題。下面大家探討一下,在這三個問題中的共同點是什么?不同點又是什么?

              『生』:相同點是:這三個問題中都研究了兩個變量。

              不同點是:在第一個問題中,是以圖象的形式表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第二個問題中是以表格的形式表示兩個變量間的關系;第三個問題是以關系式來表示兩個變量間的關系的。

              『師』: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研究,明確“給定其中某一個變量的值,相應地就確定了另一個變量的值”這一共性。

              函數的概念

              在上面各例中,都有兩個變量,給定其中某一各變量(自變量)的值,相應地就確定另一個變量(因變量)的'值。

              一般地,在某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和y,如果給定一個x值,相應地就確定了一個y值,那么我們稱y是x的函數,其中x是自變量,y是因變量。

              三、隨堂練習

              書P152頁 隨堂練習1、2、3

              四、本課小結

              初步掌握函數的概念,能判斷兩個變量間的關系是否可看作函數。

              在一個函數關系式中,能識別自變量與因變量,給定自變量的值,相應地會求出函數的值。

              函數的三種表達式:

              圖象;(2)表格;(3)關系式。

              五、探究活動

              為了加強公民的節(jié)水意識,某市制定了如下用水收費標準:每戶每月的用水不超過10噸時,水價為每噸1.2元;超過10噸時,超過的部分按每噸1.8元收費,該市某戶居民5月份用水x噸(x>10),應交水費y元,請用方程的知識來求有關x和y的關系式,并判斷其中一個變量是否為另一個變量的函數?

             。ù鸢福篩=1.8x-6或)

              六、課后作業(yè)

              習題6.1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22

              一、教材分析:

              《正方形》這節(jié)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數學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十九章第二節(jié)的內容?v觀整個初中教材,《正方形》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線、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等有關知識及簡單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等平面幾何知識,并且具備有初步的觀察、操作等活動經驗的基礎上出現的。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延續(xù),又是對平行四邊形、菱形、矩形進行綜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質,難點是理解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之間的內在聯系。根據大綱要求,本節(jié)課制定了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要求學生掌握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質;

              2、能正確運用正方形的性質進行簡單的計算、推理、論證;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本節(jié)課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探究、分析、歸納、總結等能力;

              2、發(fā)展學生合情推理意識,主動探究的習慣,逐步掌握說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目標:

              1、讓學生樹立科學、嚴謹、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學風;

              2、培養(yǎng)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相互討論的團隊精神;

              3、通過正方形圖形的完美性,培養(yǎng)學生品格的完美性。

              二、學生分析:

              該段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特意設計了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培養(yǎng)說理能力,讓學生們能逐步提高。

              三、教法分析:

              針對本節(jié)課的特點,采用"實踐--觀察--總結歸納--運用"為主線的教學方法。

              通過學生動手,采取幾種不同的方法構造出正方形,然后引導學生探究正方形的概念。通過觀察、討論、歸納、總結出正方形性質定理,最后以課堂練習加以鞏固定理,并通過一道拔高題對定義、性質理解、鞏固加以升華。

              四、學法分析:

              本節(jié)課重點是從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和分析歸納總結能力為出發(fā)點,著重指導學生動手、觀察、思考、分析、總結得出結論。在小組討論中通過互相學習,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五、教學程序:

              第一環(huán)節(jié):相關知識回顧

              以提問的形式復習的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定義及性質之后,引導學生發(fā)現矩形、菱形的實質是由平行四邊形角度、邊長的變化得到的。并啟發(fā)學生考慮,若這兩種變化同時發(fā)生在平行四邊形上,則會得到什么樣的圖形?讓學生們通過手上的學具演示以上兩種變化,從而得出結論。

              第二環(huán)節(jié):新課講解通過學生們的發(fā)現引出課題“正方形”

              1、正方形的定義

              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變化出正方形的過程,并再次利用課件形象演示出由平行四邊形的邊、角的變化演變出正方形的過程。請同學們舉手發(fā)言,歸納總結出正方形定義:一組鄰邊相等,且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正方形。再由此定義啟發(fā)學生們發(fā)現正方形的三個必要條件,并且由這三個條件通過重新組合即一組鄰邊相等與平行四邊形組成菱形再加上一個角是直角可得到正方形的另兩個定義: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此內容借助課件演示其變化過程,進一步啟發(fā)學生發(fā)現,正方形既是特殊的菱形,又是特殊的矩形,從而總結出正方形的性質。

              2、正方形的性質

              定理1: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定理2: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以上是對正方形定義和性質的學習,之后是進行例題講解。

              3、例題講解

              求證: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把正方形分成四個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此題是文字證明題,由學生們分組相互探討,共同研究此題的已知、求證部分,然后由小組派代表闡述證明過程,教師板書,在板書的過程中,請其它小組的同學提出合理化建議,使此題證明過程條理更加清晰,更加符合邏輯,同時強調證明格式的書寫。從而培養(yǎng)他們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4、課堂練習

              第一部分采用三道有關正方形的周長、面積、對角線、邊長計算的填空題,目的是對正方形性質的進一步理解,并考察學生掌握的情況。

              第二部分是選擇題,通過體現生活中實際問題,來提升學生所學的知識,并加以綜合練習,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數學實質是來源于生活并要服務于生活。

              5、課堂小結

              此環(huán)節(jié)我是通過圖框的形式小結正方形和前階段所學特殊四邊形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對所學幾種四邊形內在聯系體現正方形完美的本質,渲染學生們應追求象正方形一樣方正的品質,從而要努力學習以豐富的知識充實自己,達到理想中的完美。

              6、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是教材159頁,第12、14兩小道證明題,通過此作業(yè)讓同學們進一步鞏固有關正方形的知識。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 23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和整理,進一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明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以及一些變化題。

              2、通過復習和整理,進一步理解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意識,發(fā)展數學思考。

              教學過程:

              一、回顧內容,暢談收獲。

              你知道我們在《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單元中,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嗎?你還有哪些有困難的地方?

              先和同桌進行交流。

              然后集體交流。

              二、書本練習,扎實基礎。

              1、請你找出書本上相關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題目。

              2、完成書本第10.11.12題。

              3、交流題目。

              三、補充練習,延伸深化。

              (一)填空。

              1、長方形有()條邊,()相等。正方形()相等。

              2、一塊長方形地長20米,寬15米,這塊地的周長是()米。

              3、一塊正方形的'玻璃,邊長22厘米,它的周長是()厘米。

              4、一個長方形的長20米,寬比長少5米,它的周長是()米。

              5、一個長方形的長30米,寬是長的一半,它的周長是()米。

              6、一塊正方形的花圃,周長160米,它的邊長是()米。

              7、用兩個邊長都是3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分米。

              8、把一個邊長為10厘米的正方形,分成兩個大小一樣的長方形,每個小長方形的周長是()厘米。

              9、兩個完全一樣的長方形,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把它們拼成一個大長方形,它的周長可能是(),也可能是()。

              二、判斷題。

              1、正方形的邊長是4厘米,它的周長是8厘米。------------()

              2、如果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8厘米,它的邊長是2厘米。----()

              3、四邊相等的四邊形一定是正方形。-----------------------()

              4、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30厘米,它的長和寬的和是15厘米。--()

              5、如果大正方形的邊長是小正方形的2倍,那么大正方形

              的周長一定是小正方形的4倍。--------------------------()

              三、畫。

              1、畫一個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

              2、畫一個邊長2厘米的正方形。

              四、應用題。

              1、用一根線正好圍成了一個邊長是8厘米的正方形,這根線長多少厘米?

              2、有一張獎狀,長30厘米、寬20厘米,給它做一個木框,大約需要多少米長?

              3、把一根鐵絲圍成一個長15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如果用它圍成一個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4、小紅家利用一面墻,用籬笆圍成一個長方形的養(yǎng)雞場,養(yǎng)雞場長10米,寬5米,籬笆一共長()米?

              5、大明沿著長55米,寬35米的長方形操場跑了兩圈,大明一共跑了()米。

              6、用6個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可能是多少厘米?也可能是多少厘米?(先畫出拼圖,再列式計算)

              五、全課小結,激勵評價:

              1、通過今天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復習,你在原來學習的基礎上有什么進步?

              2、你認為今天誰的表現不錯?為什么?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12-14

            八年級數學教案06-18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2-27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教案11-04

            初中八年級數學教案11-03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09

            八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2-03

            【精】八年級數學教案12-04

            八年級數學教案【精】12-04

            八年級數學教案【推薦】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