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成本线在观看,最新国自产拍在线,免费性爱视频日本,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4-06-10 11:49:27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必備】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必備】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

              活動內容:

              調查身邊的生活垃圾的種類、統(tǒng)計家庭中產(chǎn)生的可以再利用的垃圾數(shù)量。

              教材簡析:

              該實踐活動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兩、三位數(shù)乘、除以一位數(shù),量與計量和統(tǒng)計等方面的知識之后安排的。除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調查、統(tǒng)計的活動經(jīng)驗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加深對所學的有關計算、統(tǒng)計等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了解可以再利用垃圾的用途和價值,認識到變廢為寶的重要性。

              2.經(jīng)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過程,體會統(tǒng)計對解決實際問題的作用。

              3.通過調查、統(tǒng)計、學會關注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進一步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這是我們班的垃圾桶。垃圾好嗎?

              2.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制造生產(chǎn)出一些生活垃圾,這該怎么辦呢?

              3.這個周,我們就一起來開展一個“變廢為寶”的活動(出示課題)

              二、實踐活動:

             。ㄒ唬┙M織學生搜集資料,從不同途徑調查生活垃圾的.種類,了解哪些可以再利用,完成統(tǒng)計表:

              垃圾的名稱

              能否再利用

             。ǘ┱{查家庭中產(chǎn)生的可以再利用的垃圾的數(shù)量,完成統(tǒng)計表,并進行推算:

              可以再利用垃圾名稱

              數(shù)量

             。ㄈ┙涣髡{查結果

              學生各抒己見,認識變廢為寶的重要性,討論垃圾的處理方法。

              三、活動小結:

              在這次活動中,你有哪些收獲?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2

              教學內容:

              26-27頁第4—7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做練習,進一步熟練一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的筆算。

              2.邊練習邊觀察,從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體驗到探索的樂趣,創(chuàng)新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一位數(shù)整除三位數(shù)的基本練習課,鞏固多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 計算找聯(lián)系

              1. 獨立計算課本第27第5題。

              教師巡視看學生計算的方法。(有的'同學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請做得快的同學介紹一下自己的方法。這個方法好嗎?我們就用乘除之間的關系來計算。

              2.估一估,算一算課本第27頁的第6題。

              二、多角度思考,填()里的數(shù)

              出示 2()×4=104,你能在()里填正確的數(shù)嗎?

              請每組派代表說說你們的思考方法。(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三、 熟練筆算方法

              1. 判斷課本第26頁第3題商的余數(shù)。

              要指導自己判斷是否正確,可用什么方法驗證?

              下面我們來計算一下,看看它們商為數(shù)與你判斷的是否一致。

              再仔細觀察以下,商的為數(shù)與什么有關?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除數(shù)一位數(shù)

              被除數(shù)首位夠除:

              商的位數(shù)=被除數(shù)的位數(shù)

              被除數(shù)首位不夠除:

              商的位數(shù)=被除數(shù)的為數(shù)—

              2. 27頁第7題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3

              教學內容:

              教材第3-4頁的例3、例4,以及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一第5-8題。

              教學目標:

              1.能在盈與虧、收與支、升與降、增與減及相反方向運動等現(xiàn)實的情境中準確地應用負數(shù),進一步理解負數(shù)的意義。

              2.通過用正數(shù)和負數(shù)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體會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在現(xiàn)實情境中應用負數(shù),體驗負數(shù)。

              教學難點:

              用正、負數(shù)表示相反方向的量,體驗負數(shù)的.意義。

              學習指導:

              一、自主準備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相反意義的量?試著舉例用正數(shù)或負數(shù)來表示。

              二、自主探究

              1.閱讀課本第3頁的例3。從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大聲地讀一讀,并說一說表中的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

              2.從例3的學習中,你知道( )和( )是一對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通常情況下,怎樣用正數(shù)和負數(shù)來表示?

              3.填寫課本第3頁的試一試。

              4.閱讀課本第3頁的例4。思考:如何用圖來表達學校、郵局、公園之間的相對位置?(在下面畫一畫)

              5.如果把向東走2千米記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記作什么?

              三、自主應用

              1.電梯上升15米記作+15米,下降10米記作( )米,-20米表示電梯( )米。

              2.公交車上的售票員將下車3人記作-3人,上車4人記作( )人,-5人表示( )人。

              3.知識競賽搶答的評分規(guī)定:答對一題得10分,記作+10分;答錯一題扣10分,應記作( )分。王明答對12題,答錯3題,他得了( )分。

              四、自主質疑

              你認為本節(jié)課應學會什么?你還有什么疑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你知道本節(jié)課應該學會什么?(揭示課題)

              二、交流提升

              1.交流第3頁的例3

             。1)課件出示例3,通常情況下,盈利用正數(shù)表示,虧損用負數(shù)表示,全班交流:從表格中你知道些什么?

             。2)小組交流:對照表格,說一說一至六月份每個月的盈利或虧損情況。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重點難點:

              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談話: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shù)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什么辦法?(學生發(fā)揮想象,各抒己見。)

              二、組織活動,體驗數(shù)學

              (一)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1)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組交流匯報自己量的結果,并思考:為什么都是量數(shù)學書的寬,而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匯報。

              得出: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

              4、讓學生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測量的結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二)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2、交流展示學生測量的結果,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

              如:為什么數(shù)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并不一樣長?

              為什么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引導小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3、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練習鞏固,實踐應用

              1、做一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判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那么長。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來年感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直觀看圖,先估計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腦子里測量。

              如果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行測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醒學生注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較準確。

              四、課堂總結

              今天,大家親自測量了很多物體的長度,在測量過程中,你們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統(tǒng)一長度單位

              1、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2、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3、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

              總結:在測量物體長度時,必須要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測量。在測量時,應注意將實物與所量十五物體左端對齊,測量的結果才準確。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交流,聯(lián)系已有基礎認識一個圖形或物體的幾分之一,能聯(lián)系實際說明幾分之幾的含義,知道一個分數(shù)里有幾個幾分之一,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幾分之幾,能比較簡單的分數(shù)大小。

              2、讓學生經(jīng)歷實際操作和交流,并從中抽象出幾分之幾的過程,發(fā)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概括等四位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幾分之幾及其大小。

              難點:理解幾分之幾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出示1/4怎樣讀?分母、分子各是幾?

              揭示課題:認識幾分之幾

              二、認識四分之幾

              1、認識1/4

              請大家用一張正方形紙先折成同樣大的4份,再把一份或幾份涂上顏色,你想涂幾份就涂幾份。

              交流:教師選擇其中涂1份的展示,可以有不同折法。

              學生分別說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2、認識3/4

              教師選擇其中涂3份的展示,可以有不同折法。

              思考: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有幾個1/4你認為表示正方形的幾分之幾?有3個1/4,是3/4

              3、出示“試一試”讓同桌學生按兩行分別互相說一說涂色部分各表示多少個幾分之一,再獨立填寫分數(shù)。

              4、完成“想想做做”第1-3題。

              三、比較分數(shù)大小

              1.學會比較大小。出示例4。

              讓學生用準備的兩張同樣大的紙折一折,一張涂出它的3/8,另一張涂出它的5/8,再比一比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然后把你怎樣比的理由說給同桌聽一聽。

              交流:3/8和5/8的大小怎樣,你是怎樣比的?

              追問:分母都是8,你能很快看出哪個分數(shù)大,哪個分數(shù)小嗎?指出:從圖上看,把同樣大的圖形平均分成8份,3份就比5份小,也就是3個1/8要比5個1/8小,所以3/8小于5/8。分母都相同,分子小分數(shù)就小,分子大,分數(shù)就大。

              四、實踐應用

              1、做“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先涂色,再比較大小。觀察著三組數(shù),你覺得怎樣比就能很快知道誰大誰?

              2、做“想想做做”第5題。讓學生閱讀第5題,想想知道了什么,要解決哪些問題。交流:各吃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怎樣想的?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同分母分數(shù)大小比較

             。

              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shù),分子越大,這個分數(shù)就越大。

              教學反思:

              認識幾分之幾是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中的又一個知識點,是繼學生學習了幾分之一和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的大小后的一節(jié)課,從整數(shù)到分數(shù)是數(shù)概念的一次擴展,而幾分之幾是對幾分之一的又一次擴展,在本單元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認識幾分之幾不僅是學生比較同分母分數(shù)大小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簡單的分數(shù)計算的基礎。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幾分之幾,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數(shù)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把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和認識分數(shù)結合起來,以便加深對分數(shù)的理解。教材結合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分別安排了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只出現(xiàn)通過操作或直接觀察圖形來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不總結分數(shù)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其意圖就在于通過直觀比較,加深對分數(shù)含義的理解。教學實踐證明,這樣做學生是能接受的,對加深分數(shù)的認識是有效的。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觀察、操作和空間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3.通過實踐活動,發(fā)展與同伴合作的意識,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正確辨認從正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從正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具:課件、正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很多立體圖形。今天老師邀請正方體和我們一起來學習。用正方體搭一搭立體圖形。(板書:搭一搭)

              二、動手操作,建立空間觀念

              1、活動一:探索站在最佳位置觀察正方體,最多可以看到幾個面。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正方體,看看它有什么特征?(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2)教師任指幾個面,讓學生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語來描述。

             。3)請你拿出一個正方體學具,放在桌上,從一個最佳的角度觀察它,看看你最多可以看到它的幾個面。用手摸摸你能看到的那幾個面。(一個正方體最多可以看到三個面。)

             。4)小結:你觀察到的這三個面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正面、側面和上面。(板書:正面、側面、上面)

              2、活動二:請你用四塊大小相等的正方體,自由搭建立體圖形。同桌說說從正面、側面、上面分別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出示課件)從不同的位置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觀察到的圖形不同。

              3、活動三:根據(jù)指令搭出相應的立體圖形。

             。1)李老師設計了一棟大樓,想請同學們用準備好的立方體搭一搭,比比哪個同學能夠理解老師的意思,搭出符合要求的房子來。搭完的同學就馬上坐端正,老師就知道你是最棒的`了。

              1)橫著放3個方塊,在最左邊的正方體上面再放一個正方體。你們是怎樣搭的?(電腦出示)你們搭的和李老師設計的完全相同。大家都很棒!理解了我這個設計師的意思。大家都是非常合格的建筑師。

              2)先放一個正方體,再在它的前面、上面、右面各放一個正方體。(電腦演示)

              (2)老師想找最棒的同學來當“設計師”和“建筑師”!霸O計師”的指令要既清晰又簡潔,“建筑師”要搭得又快又好。同桌兩人輪流互換練習,等會請你們把最棒的“設計師”和“建筑師”推薦給老師。(同桌練習搭立體圖形)

              請一組同桌發(fā)指令搭立體圖形。在“設計師”發(fā)指令的時候,其他同學也一起搭一搭,跟“建筑師”比比,看看誰搭得更好。

              4、活動四:通過盡可能少的問題搭出正確的立體圖形。

             。1)同學們玩得這么高興,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玩。老師不看你們搭好的大樓,不用同學們給我指令,只要問你們一些問題,根據(jù)你們的回答,我就會搭出和你們想的一樣的大樓來,我們試試看吧!

              你用了幾個立方體?從正面看是幾個正方形?從上面看是幾個正方形?從側面看是幾個正方形?

             。2)你看,老師搭的和你想的一樣嗎?你們同桌兩個人也來試一試吧。注意:你們的問題盡可能提得明確些,回答問題的同學也盡可能回答準確;Q輪流練習。

              三、鞏固練習。

              1、搭一搭,看一看。正面畫“√”,上面畫“○”,側面畫“△”。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搭一搭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7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 )里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后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新課。

              師說: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噸的認識。

              (1)各小組匯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shù)量。

              (2)提問:那么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guī)讉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 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匯報。

              教師小結: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jù)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后匯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2)師強調: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為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疑

             、 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 一只大象體重6噸,是()千克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系式有兩個,即: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系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難點:

              三角形高的確定及畫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一、找一找,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師:從這么多圖形中的找到三角形,在生活中對三角形并不陌生,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書:三角形的特性)

              二、動手操作,構建概念

              1.畫一畫,探索三角形的定義

             。1)師:你們會畫三角形嗎?現(xiàn)在就在練習本上畫一畫吧。(學生畫三角形)

             。2)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對比、評價一下你們畫的三角形。討論: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

             。3)師:同學們說了自己的想法,到底誰說的更準確呢?別著急,老師先請大家?guī)蛡忙,判斷老師邀請來的圖形朋友是不是三角形好嗎?(出示下面圖形)

             。4)全班交流,說說這些圖形哪些是三角形,為什么?

              學生匯報預設:圖①不是,因為它有四條邊。圖②不是,因為有一條邊彎曲了,不是線段;圖③不是,因為沒有封閉起來;圖④不是,有一條線段多出一部分了;圖⑤是三角形;

             。5)師:要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條件呢?引導學生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教師板書: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重點討論理解“三條線段”、“圍成”。

              2.自學課本,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師:同桌互相指一指,說一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并在自己畫的三角形里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指名說出三角形的邊、頂點和角。

              3.介紹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師:為了表達方便,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這個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讓學生給自己畫的三角形標上字母,起個名字。

              三、動手操作、學習三角形的高

              1.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訂校服。

              2.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

              師: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呢?課件出示

              3.學畫三角形的高。

              師:現(xiàn)在同學們已經(jīng)認識了三角形的'高,你會畫三角形的高嗎?

             。1)學生在練習紙上畫三角形的高。指名學生板演,并講解畫高的方法,教師適當給予點評。

             。2)嘗試在三角形上畫出另外兩條高。討論:三角形有幾組高和底?

             。3)全班集體評價,總結三角形高的畫法及注意事項。

              4.鞏固練習

              師:請你選擇一個喜歡的三角形,畫出已知底邊上的高。教師選出幾幅作品讓學生集體評價。注意指導學生如何畫直角三角形的高。

              三、實驗解疑,探索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1.聯(lián)系生活,尋找三角形的特性

              老師帶來了一些圖片,看看生活中的三角形。為什么這些地方要用到三角形呢?

              2.游戲激趣,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特性

              游戲:拉一拉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哪種圖形更牢固?(板書: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

              3.解決問題 ,應用三角形的特性

              四、鞏固運用,提高認識

              1.填空誰最棒。

             。1)由三條線段( )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 )條高、( )條底。

              (3)三角形具有( )性。

              2. 思維大比拼。

              小白兔和小猴子都用籬笆圍了一個菜園,誰的方法更牢固些?為什么?

              五、總結評價,回顧全課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特性

              ――具有穩(wěn)定性

              定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3一、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體驗,形成對“千米”的量感。

              2、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千米、米之間的換算

              三、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1)復習單位

              師:這個是一份上海市的地圖冊,老師也帶來了一張,同學們觀察一下,想一想這張地圖冊的厚度是多少呢?生:3毫米

              師:那它的寬度有多長?生:7厘米

              師:現(xiàn)在我把這張地圖冊展開,現(xiàn)在它的寬度變成了多少呢?生:1米這是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的三個長度單位,你能給這三個單位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嗎? 生:毫米、厘米、米(老師板書)

              它們用字母如何表示?生:mm、cm、m(板書)

             。2)生活中的mm、cm、m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生:螞蟻,硬幣的厚度

              你覺得1毫米是長還是短? 生:很短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生:指甲蓋的寬度、回形針

              你覺得1厘米是長還是短? 生:短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米?生:紅領巾

              你覺得1米是長還是短? 生:有點長

              10個紅領巾連起來是多長?10米

              100個紅領巾連起來是多長?100米

              1000個紅領巾連起來是多長?1000米(板書:1000米)

             。3)引入

              這是哪里? 上海迪士尼樂園在今年開園了。

              我們康城學校距離上海迪斯尼樂園大約有5()千米

              以前學習的長度單位都太小了,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更大的長度單位“千米”,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千米的認識”。(板書:千米的認識)

              2、認識千米

              那1千米有多長呢?

              這個1千米和我們1000條紅領巾連起來的1000米有什么關系?一樣長

              生活中的1千米有多長呢?

             。1)操場繞的1千米

              你們去操場上跑步過嗎?100米跑過嗎?操場上的這一段直線跑到就是100米,整個一圈跑道是400米,想一想。1千米要跑幾圈呢? 2圈半

             。2)直的1千米

              想一想:如果走出校門,沿著康新公路往南走1千米能走到哪里呢?

              11號線康新公路站

             。3)豎著的1千米

              想一想:如果把1千米豎起來,它有多高呢?陸家嘴金融中心聚集了很多高樓大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千米比這些高樓都要高很多,要2幢上海環(huán)球中心大廈疊起來那么高。大概需要300層樓那么高。

              你覺得1千米長不長? 長所以:千米通常用來表示較長的路程或者長度。

              3、認知千米的練習

              (1)填合適的單位

             。2)請你改一改(練習紙)

              小胖的爸爸媽媽在迪士尼開園不久,就帶他去游玩了,小胖還特點寫了一篇日記來介紹迪士尼。但是同學們看了這篇日記之后都偷偷的笑了,為什么呢? 有錯誤 請你幫助小胖改一改,完成練習紙第一大題

             。3)請你填一填(練習紙)

              這是什么?中國地圖,下面的這條線代表的是我國最長的河長江,上面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他們的起源地是同一個地方就是時間上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上有世界是最高的山峰,就是珠穆朗瑪峰,你能填一填他們各自的長度和高度嗎?(同桌討論一下)完成練習紙第二大題

              4、單位轉換

             。1)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能想到哪里會運用到千米這個長度單位?

              小胖說:我去迪士尼的路上看到過2次,第一次是這。

              但是沒有千米啊,原來公里就是千米,是千米的另一種說法。

              小胖說:第二次是高速公路上就看到了千米這個長度單位,你看。

              這個指示牌上沒有千米?Km就是千米的字母表達式。

              距離我們可以用路牌表示,還可以用數(shù)射線表示。

              看到路牌的地方就是0,那下一個出口在哪里?A出口呢?B出口呢?

              上海工業(yè)區(qū)呢?

              1000米就是1千米,觀察數(shù)射線1千米里有幾個100米?

              我們學校出發(fā)去迪士尼需要5千米?

              5千米里有()個1千米,幾個這樣的1000米。所以,5千米=5000米

             。2)一起練

              8千米=8000米(8千米里有幾個1000米)

              7000米=7千米(7000米里有幾個1000米)

              2千米=20xx米(2千米里有幾個1000米)

              6000米=6千米(6千米里有幾個1000米)

              (3)自己練

              2km= m 5km=m

              11km= m4000m= km

              6000m= km 28000m=km

              8km+1km=m 12km-6km=m

              5000m-2km=m

              5、總結

              今天你學到哪些關于千米的知識?

              評價

              對比這張課堂評價表的要求,你覺得你這節(jié)課,上課表現(xiàn)得怎么樣?能給自己打幾顆星?請你說說看。

              你的同桌呢?也請你來說一說。

              板書:

              千米的認識

              很長

              毫米mm(很短) 厘米cm(短) 米m(長)

              1千米(公里)=1000米

              1km=1000m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4三維目標:

              1、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教育學生從小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借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時鐘學具準備:每人準備一個時鐘、口算卡片等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新年聯(lián)歡晚會的片段)

              師: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師: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象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 新授

             。ㄒ唬┱J識鐘面上的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 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 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 如果是讀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取方法進一步類推。

              4、 體驗1秒鐘

             、 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所經(jīng)過的時間就是1秒。

             、 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

              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 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shù)一個數(shù),看誰數(shù)得最準確。

             、 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 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shù)一個數(shù)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xiàn)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 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shù)字12走到數(shù)字6,這表示經(jīng)過幾秒?從數(shù)字6走到8,表示經(jīng)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 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二)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系

              1、師:如果秒針從數(shù)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shù)字12,這時經(jīng)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三)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

              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么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么事。

             。ㄋ模┬〗Y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里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三、 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四:1

              補充:

              ①我們上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表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后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四、 作業(yè)

              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如練習十四第3題)

              教學后記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5

              千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

              千米的認識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jīng)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公里)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正確觀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直接性”和“可視性”的體悟或者從感受經(jīng)驗比較抽離,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一、二年級已經(jīng)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會在走路上學、乘車旅游、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jīng)驗中接觸到千米(公里),這就使得本節(jié)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結合起來?紤]到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在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實際長度概念時選用學生熟悉周圍環(huán)境,這樣既能有效化解難點,又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相應的換算。

              2、通過實踐活動,親身體驗“1千米究竟是多長”,形成對“千米”的量感。

              3、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認識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教學難點:

              通過體驗,形成對“千米”的量感

              教學關鍵:

              通過親身體驗充分感知1千米究竟有多長。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

              1、我們之前已經(jīng)學過了關于長度的單位,說一說,你學過哪些長度單位?你能不能把它們從大到小排列一下?

              板書:米(m) 厘米(cm) 毫米(mm)

              請說一說它們之間的進率。

              板書: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下面的括號中填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課桌的長度約是100( ) 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492( )

              學校運動會比賽跑200( ) 一枚一元硬幣的厚度約是2( )

             。ㄕf明:既復習了舊知,又為探索新知做好鋪墊,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系統(tǒng)性。)

              3、師:國慶節(jié),老師從上海出發(fā)到南京,指示牌顯示距離南京還有268(?),后面應該是哪個長度單位呢?

              4、揭示課題:用米、厘米都太短了。上海到南京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

              板書:千米的認識

             。ㄕf明: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讓學生產(chǎn)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學生感受到認識千米的必要性。)

              二、探究

             。ㄒ唬⿲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千米”,如:

              1、出示圖片。

              圖1:路標。

              圖2:限速。

              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過“千米”?(讓生答)

              小結:表示鐵路、公路等比較長的距離時,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書:(公里)km

             。ǘ┬抡n展開:

              1、初步建立“千米”觀念:

              師:各位同學,請大家看運動場的跑到圖,它的環(huán)形跑道一圈是200米,這樣跑幾圈剛好是1000米?(5圈)

              我們可以寫成

              1千米=1000米 (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qū)分)

              練一練:

              2千米=( )米 (讓學生說想法)

              想:2千米就是2個1千米,即20xx米

              5千米=( )米

              想:5千米就是5個1千米,即5000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

              出示學校周邊地圖:這是我們學校周圍的地圖,從校門口出發(fā),你認為走到哪里是1

              千米呢?(學生討論,交流,反饋)

              (說明:以情激趣,使學生感到生邊處處有數(shù)學,由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

              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三、練習鞏固

              1千米在你們頭腦中已經(jīng)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讓我們來做一些練習,看看同學們的掌握

              情況。

              1.填空

              8千米=( )米 4千米400米=( )米

              3千米25米=( )米 2750米=( )千米( )米

              讓學生獨立嘗試,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2)交流反饋。

              2.選擇題

              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身高約4( ),每小時能跑40( )

              A.厘米 B.米 C.千米

              海拔最高的大河位于我國西藏自治區(qū)的雅魯藏布江,平均高度約為海拔4( )

              A.厘米 B.米 C.千米

              四、聯(lián)系生活,學會應用

              1、十一期間,小丁丁沒有選擇出門旅游,他在少年宮參加完活動準備去圖書館,請問,有幾條路可以選擇?

              620m

              620m

              小丁丁覺得路太遠了,他決定打車,請你任選走法,計算一下長度,如果選擇出租車,你的選擇起步價夠嗎?

              五、課后實踐:

              1、實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估一估走一千米需要多長時間。

             。ㄕf明:千米的實際長度的感知,只有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才能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六、板書:

              千米的認識

              千米(公里)km 米(m) 厘米(cm) 毫米(mm)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00米=1千米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6【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課本三年級第一學期第56-58頁【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分類(2)》是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第一學期第五單元《幾何小實踐》中的圖形概念教學內容,本內容的教學分為2個課時,教材第一課時呈現(xiàn)了小亞動手拼搭三角形框架的情境,引導學生選擇不同的顏色的小棒來拼搭三角形框架,也就是不同長度的邊來拼搭三角形,并通過觀察、比較按邊的長短的特征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從而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并體會它們之間的包含關系。教材第二課時是通過“折一折”與“畫一畫”等具體操作活動來發(fā)現(xiàn)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并利用對稱性了解等腰三角形兩底腳相等,等邊三角形三個角相等。本節(jié)課為第一課時教學。

              【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本課之前已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還知道了三角形按角可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認識了軸對稱圖形。在日常生活中也對三角形有了一些接觸和了解。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拼搭三角形框架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在操作過程中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觀察、比較按邊的長短的特征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并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包含關系。

              3、在動手操作中初步探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特征的過程中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滲透分類思想和數(shù)學思考的邏輯性。

              【教學重點】

              能按邊的長短的特征給三角形分類,認識各類三角形及其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教學準備】

              彩色小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一、回憶舊知,引入課題

              復習三角形知識

              談話引入: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禮物---出示帆船。這艘帆船是由多個不同形狀的三角形組成的。

              回憶:關于三角形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2、反饋: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有三個角,三個頂點。

              三角形按角分類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3、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三角形的知識。(板書:三角形)

              【策略說明:通過復習回顧已有的有關三角形知識并揭示課題。對于能夠很好反饋出二年級所學三角形相關知識的學生,老師應該予以肯定!

              二、實踐操作,探求新知

              1、拼搭三角形框架

             。1)觀察學具盒:不同顏色的小棒長度不同,相同顏色的小棒長度相同

              操作要求:選好學具先在桌面圍三角形,能圍成三角形的再進行拼搭。

              小組合作:用所提供的學具拼搭三角形框架,比一比哪組拼搭的不重復的三角形最多。

              合作要求:輕聲討論怎樣搭不重復,再獨立拼搭。

             。3)交流展示:以小組為單位把拼搭的三角形框架展示在黑板上。

              【策略說明:學生已經(jīng)對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認識,二年級已學過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為: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學生用小棒拼搭三角形框架的過程中,為了搭出更多不同的三角形框架,會思考尋找一定的方法,從而提高了有序思維的能力,同時為三角形按邊的特點進行分類奠定基礎。并且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能合理分工,體現(xiàn)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分類比較,探究特征

             。1)分類比較

              同學們真聰明,利用小組合作出了這么多不同的三角形框架。誰搭的和他們不同呢?

              看來查找不方便,有什么好辦法能讓尋找起來了更方便?(讓學生思考方法,體現(xiàn)分類的需求)

              小組討論:還有沒有新的方法將這些三角形分類?

              預設:三角形可以按角來分,分成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三角形可以按顏色來分,分成三根小棒顏色都相同的三角形、兩根小棒顏色相同的三角形、三根小棒顏色都不相同的三角形。

              小結:三角形按顏色分,其實也就是按邊的長短來分。

              匯報交流

              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黑板將自己拼搭的三角形按邊分類,邊分邊介紹方法。(其他小組一起分類)

              特例分析

              思考:為什么用兩根藍色的小棒和一根紅色的小棒不能組成一個三角形?

              因為兩根藍色的小棒的長度和與一根紅色小棒的長度相等,所以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策略說明:在尋找能拼搭的所有不重復三角形的活動中,滲透數(shù)學思考的邏輯性,不重復、不遺漏的有序思考思想。在查找分類的過程中組織學生研究有特例“用兩根藍色的小棒和一根紅色的小棒能否拼搭三角形框架”,來完善學生的認知!

              探究各類三角形的特征

             。1)認識三角形名稱

              歸納:這一類是三條邊都不等的三角形。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板書)

             。2)小結并補充課題: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把三角形按邊的長短來分類。

             。3)鞏固復習:請同學們輪流將自己搭的三角形框架放回學具籃,邊放邊說它是個什么類型的三角形。

             。4)同桌互評:在整理學具的過程中,同桌已經(jīng)知道按邊來分這些三角形的名字的小朋友舉手。

              【策略說明:通過整理學具鞏固新知,學生之間的互評也是對新知掌握情況的及時評價!

              歸納總結,完善分類

             。1)介紹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人們形象地將等腰三角形兩條長度相等的邊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另一條邊叫做底。兩條腰所夾的角叫頂角,一條腰和底所夾的角叫底角。

              觀察:每個等腰三角形都有2條腰,1條底。有1個頂角和2個底角。

              找一找:等腰三角形框架中的腰

             。2)提問:你能在等邊三角形里面找到腰嗎?(等邊三角形中有三組相等的邊)

              反饋: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完善分類

              小結:由此看來,三角形按邊的長短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三條邊都不等的三角形,一類是等腰三角形,而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練習鞏固,內化知識

              判斷下面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用手勢表示。

              1、等腰三角形

              2、等邊三角形

              3、三邊不相等的三角形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在書本p56-58,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邊看邊想,今天你學到了什么本領?你還想知道什么?

              【策略說明:通過翻書閱讀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自主進行梳理、歸納總結,同時鼓勵學生提出新的問題,激發(fā)學生不斷思考求知的學習欲望。】

              五、作業(yè)布置:練習冊P73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7教學內容

              例1: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

              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

              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tǒng)計圖

              例1:平均數(shù)的含義和求法

              求平均數(shù)

              例2:用平均數(shù)來比較兩組數(shù)據(jù)的總體情況

              13――14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會看這兩種統(tǒng)計圖,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完成統(tǒng)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3、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理解平均數(shù)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教學重點:

              會看兩種統(tǒng)計圖

              教學難點:

              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用簡單方法計算因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提高計算能力。

              2﹑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重點難點、關鍵: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因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因數(shù)末尾有幾個0,積的末尾就添上幾個0。

              關鍵:讓學生自己探索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一)直接說出得數(shù)

              60×3 14×2

              600×3 140×2

              6000×3 1400×2

              1、你能直接說出這些題的得數(shù)嗎?

              2、請同學們觀察這兩組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第二個因數(shù)不變,第一個因數(shù)末尾有幾個0,積的末尾就添寫幾個0。

              3、這樣的口算乘法怎樣計算比較簡便呢?

              小結學生的回答:計算一個因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另一個因數(shù)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0"前面的數(shù),再看第一個因數(shù)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shù)后面添上幾個"0"。

             。ǘ┯米羁斓乃俣瓤谒阆旅娓黝}:

              220×3= 230×2= 400×3= 6000×5=

              1、誰能用最快的速度口算這些題?

              2、最后一道題的末尾怎么出現(xiàn)了4個"0"?

             。ㄈ┯秘Q式計算下面各題

              458×6= 703×5=

              1、你能用豎式計算這兩道題嗎?

              2、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小結: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要從個位算起,用一位數(shù)依次乘多位數(shù)的每一位,乘得的積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

             。ㄔO計意圖:通過準備題復習已學過知識,將學生引進學習新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習新知理清思路,做好準備。)

              過渡:引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出示學習目標:

              1、掌握因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計算方法。

              2、能熟練用簡便方法計算。

              二、創(chuàng)設情景,探索新知

             。ㄒ唬、設疑,引入新課

              1、問:你去過圖書室嗎?進了圖書室,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讀書有什么好處?

              讓學生談談讀書有什么好處,讀了哪些書,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多增長見識。

             。ǘ┅p合作學習,探討算法

              為了豐富大家的課余生活,學校圖書室買了3套《小小科學家》叢書,每套280元,請同學們算一算,一共要付出多少元?

              1、出示學習提綱:

             。1)指導學生理解題意。

              "每套280元"是什么意思?怎么求"一共需要多少元?"

              根據(jù)學生的分析回答,列出算式:280×3 =?

             。2)請同學們估計一下結果。

             。3)實際"一共需要多少錢"請同學們自己先來試著算一算。(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計算。)

              算完后和同桌的同學交流自己的算法。

              2、學生匯報,展示不同的算法,說出算理。

              280×3=840(元)

              第一種算法:第二種算法:

              2 8 0 2 8 0

              × 3 × 3

              ----- -----

              8 4 0 8 4 0

             。ㄔO計意圖:利用知識的遷移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匯報交流、自主探索不同的算法,重點是讓學生經(jīng)歷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再通過比較、優(yōu)化算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兩種算法得數(shù)一樣,你喜歡哪一種算法:

              如果用第二種算法,筆算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1)列豎式時要怎樣對齊?

              (第二個因數(shù)要和第一個因數(shù)0前面的數(shù)對齊)

             。2)怎樣相乘?(先把0前面的數(shù)相乘)

             。3)乘完后怎樣寫0?(看因數(shù)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shù)的末尾添寫幾個0)

             。4)小組匯報。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是一個因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誰能把剛才的計算方法總結一下?

              小結:計算一個因數(shù)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時,所列豎式的第二個因數(shù)要和第一個因數(shù)0前面的數(shù)對齊;先把0前面的數(shù)相乘,乘完后看因數(shù)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添寫幾個0。

              (設計意圖:通過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自己小結、概括,加深學生對簡便算法的認識和理解,能夠熟練正確進行計算。同時,鼓勵學生能多發(fā)表自己的想法,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三、鞏固知識,加深理解。

              師:通過剛才大家的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很快探究出了因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并且找出了比較簡便的方法,老師覺得你們表現(xiàn)得太棒了!現(xiàn)在讓我們共同來做練習:

             。ㄒ唬、我會做(學生獨立完成,個別學生板演)

              420×6 370×5 130×9 260×7 1500×3

              (二)、我是小法官。

              (1)計算230×4時,積的末尾有一個0。()

              (2)計算25×6時,積的末尾沒有0。()

              (3)150×4=60()

             。4)26×0 =26+0 ( )

              ( 5 )4800×5的積的末尾至少有2個0()

              ( 6 )一位數(shù)乘多位數(shù)時,多位數(shù)末尾有幾個0,積的末尾就一定有幾個0。()

             。ㄈ、我來當醫(yī)生

              下面的計算對嗎?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208×4=8032 350×6=210

              208 350

              × 4 × 6

              --- ---

              8032 210

             。ㄋ模、設計廣場,請你當小小設計師。

             。ǎ粒ǎ2400

             。ㄔO計意圖:練習題形式多樣,覆蓋面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

              四、整體回顧,總結評價

              談話: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你覺得你們組表現(xiàn)怎么樣?

             。ㄔO計意圖:通過自我總結和自我評價,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收獲和不足,以便于及時整理自己的學習思路,更快地掌握因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五﹑板書設計:

              因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

              例6學校圖書室買了3套《小小科學家》叢書,每套280元。一共花了多少錢?

              280×3=840(元)

              第一種算法:第二種算法:

              2 8 0 2 8 0

              × 3 × 3

              ----- -----

              8 4 0 8 4 0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4頁。練習二十的第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周長和面積的含義,以及周長和面積的公式是怎樣導出的。并能根據(jù)它們的含義和公式計算所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教具準備:

              教師把教科書第134頁的兩個圖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周長和面積的含義

              教師:我們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請說出什么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分別說一說多邊形和圓的周長的含義。然后,教師用教科書上的結語進行概括: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計量周長要用什么計量單位?(要用長度單位。)

              教師:我們還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請說出什么是平面圖形的面積?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然后。教師用結語進行概括: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頃、平方千米。)

              請你用手勢比劃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大小。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第134頁中間的圖,讓學生比較一下每組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讓學生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直接比較。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左圖中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而平行四邊形的周長長一些(它的高與長方形的寬相等,那么兩斜邊就要長一些);右圖中的兩個圖形的面積不相等,但是周長是相等的。

              二、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第134頁下面的圖。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學過這些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請說一說它們的周長和面積各是怎樣計算的。它們的計算公式是怎樣導出的?先復習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公式,然后,復習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公式。使學生清楚地看到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公式是基礎,正方形的有關公式是在長方形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因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三角形和梯形都轉化成平行四邊形。)

              圓的周長公式是怎樣導出的?(通過實驗導出的。)

              圓的周長和圓的直徑有怎樣的關系?

              表示什么?它是哪兩個數(shù)量的.比值?

              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圓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

              教師:從前面的復習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哪個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最基礎的?(長方形。)

              教師還可以把圖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整理成下表: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三十的第1題。

              教師說明要求,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2、做練習三十的第2題。

              題目中沒有給出數(shù)據(jù),讓學生先判斷要求面積需要哪些數(shù)據(jù),然后自己想辦法量出數(shù)據(jù),再解決問題。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看學生做題有什么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有沒有不同的做法。

              3、做練習三十的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說一說思考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話簡單說明道理。必要時,教師可以畫圖演示。

              4、做練習三十的第9題。

              先讓學生認真審題,明白題中所說的事情,然后指名說一說題目中要做的是什么事情,學生明白后,再讓學生獨立解答

              四、小結

              (略)

              五、作業(yè)

              練習三十的第4、5、6、7、8、10題。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0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刻度尺,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cm,借助實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并通過估測,形成初步的估測意識。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在測量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養(yǎng)成做事嚴謹、認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長度單位,用厘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用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數(shù)學課文、鉛筆等。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比一比這兩本書,哪本長,哪本短呢?兩本書到底有多長,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們這幾課就學習這個問題。

              2、探究新知

              學習第2頁例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小組討論。

              b、交流匯報: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鉛筆、鉛筆盒、課本做為工作測量。下面每4個人為一組和老師一起用手測量課桌的長度。

              C、動手操作,合作完成。

              匯報:相同的課桌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同呢?學生的五拃長,老師的三拃長。

              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手,結果一定會是不同的。

              歸納: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為標準進行測量。

              學習第3頁例2

              a、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

              數(shù)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線有長有短,我們叫它刻度線。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b、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釘、田字格本,小組合作,共同操作。

              學習第3頁例3

              a、發(fā)一張課前準好的彩紙,請同學們先估量一下它的長度,然后動手操作量一量。

              b、請一名同學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確,然后同學評議。

              教師:一定要把彩紙的'左端對準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個數(shù)字上,就是幾厘米。

              3、課堂練習

              學完測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項,讓學生試著測量準備好的鉛筆等物體。

              教師提出要求:

              a、正確準確的測量自己準備好的物體(鉛筆、橡皮、小刀等)

              b、先獨立測量后小組交流

              c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體的左端要對準直尺上的“0”刻度。

              4、鞏固提升

              1、用直尺測量自己的數(shù)學課文的短邊。為了照顧理解能力差點的孩子,鞏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難的安排。

              2、課件出示兩種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哪種是正確的,這樣的練習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準確的掌握測量的方法。

              課后小結

              a、提問: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b、教師總結

              1、厘米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鄰兩個數(shù)之間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時,要把直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板書

              認識厘米和使用厘米測量

              1、認識刻度尺

              2、認識1厘米從刻度0到刻度1

              3、認識幾厘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紙條右端對著數(shù)字幾,就是幾厘米。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學生熟練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對數(shù)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體會成功的感覺。

              教學重點、難點:

              1、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用具:

              尺子、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填空題

              1、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

              2、方形和正方形都是_______線段圍成的圖形,所以它們都是______。

              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它們的角都是_______;長方形相對的_______相等,正方形的_______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導課:

              今天我們學習什么呢?大家猜猜看?齊讀課題

              2、學習例2:

              (1)我們先來學習長方形的周長,看正確的測量方法請讀出測量結果。同學們你們能求出它的周長嗎?老師相信你們,試試看?叫學生板演,最好是方法不一樣的]

             。2)集體訂正

             。3)出示,鼓勵學生用第三種方法計算。

              板書:(長+寬)×2=長方形的周長。

              3、練習:打開書看42頁第一題,你肯定會做,請用你喜歡的方法獨立完成,能用三種方法更好。叫學生板演。

              4、小結:作為長方形求它的周長時,我們用(長+寬)×2=長方形的周長。比較好,作為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長呢?

              5、學習例3

             。1)出示:求它的周長就是求幾個5的和,[口答算式]

             。2)小結:板書:邊長×4=正方形的周長。

              6、練習:43頁的第一題,能不能圍一圈必須先求什么?還要注意單位,請獨立完成。叫學生板演。訂正。

              師:如果是70厘米夠嗎?

              三、鞏固練習:

             。ㄒ唬┡袛囝}:[請打出手勢]

              1、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一定是正方形。()

              2、正方形的周長除以4就等于它的`邊長。()

              3、周長相等的兩個長方形,它的形狀大小一定都一樣。()

              4、長方形的長是8厘米,寬是4厘米,它的周長就是12厘米。()

             。ǘ┨羁疹}

              1、邊長是5厘米的正方形,周長是_______厘米。

              2、用一根48厘米長的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_______厘米。

              3、一個長方形的長8厘米,是寬的2倍。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______。

              4、一條繩子正好圍成一個長是5分米,寬是3分米的長方形。如果改圍成一個正方形,它的周長是________它的邊長應當是________。

              5、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10厘米,寬是2厘米,長是_______厘米。

              四、能力拓展:[如果你能闖過這一關,就說明你是最棒的]

              1、用兩個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五、總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嗎?

              六、作業(yè):

              1、一塊正方形的操場,邊長30米。明明沿著操場四周走一圈,他一共走了多少米?兩圈走了多少米?

              2、一塊長方形菜地,長18米,寬9米,一面靠墻(如下圖),其它三面墻圍上一圈鐵絲。鐵絲長多少米?

              3、書44頁第二題,量出它的長與寬,求出它的周長?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2

              教學內容:第五冊第100~102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shù),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能讀寫幾分之一,認識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

              2、能力目標:發(fā)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會與人合作并交流思想方法的能力。

              3、情感目標: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對數(shù)學充滿好奇心,喜歡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在數(shù)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比較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

              教學準備:

              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一根長1分米的線。

              設計理念: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是小學數(shù)學概念教學中比較抽象、較難理解的內容,讓學生在動手做分數(shù)的過程中認識幾分之一,能較好地理解分數(shù)的含義。

              活動是人的存在方式。分數(shù)是人們在長期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產(chǎn)生的,它不僅代表一個數(shù),表示分得的結果,更是一個包涵豐富思維的活動過程。因而要全面地認識分數(shù),就必須讓學生經(jīng)歷這個產(chǎn)生的過程,在動手做數(shù)學過程中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教學過程中,始終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在積極探索交流的氛圍中不斷完善對幾分之一的認識,扶放結合,相得益彰。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周末,小明和小紅這對好朋友來到了郊外進行野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準備了哪些好吃的'?(四個蘋果、兩瓶礦泉水、一個蛋糕)

              那你們決得怎么分才最公平呢?(平均分)

              下面請同學們幫幫忙,用手勢告訴我怎么分?引導學生將各種食物平均分。

              師: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分得的結果不是整個的情況,為了表示這樣的結果,我們需要認識一種新的數(shù)分數(shù)。(板書:認識分數(shù))

              [設計意圖:從孩子們熟悉的生活中單刀直入。設疑激趣,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不受約束地展現(xiàn)自我,此時的他才會把所有的熱情投入學習之中。]

              二、新授

              1、認識1/2

              我們用圓片來表示這塊蛋糕,剛才我們將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是這個蛋糕的一半,那么我們就可以說其中的一份是這塊蛋糕的1/2。那右面這一份該用什么表示呢?為什么?(得出結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

              教學1/2的寫法。

              那你能把一張長方形紙片折一折,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嗎?

              問:剛才大家折的方法不一樣,卻都折出了這個長方形的1/2,這是為什么?

              你還能將生活中的哪些物體平均分,得到它的1/2?

              [設計意圖:認識1/2是重點。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必須以豐富的感性材料作支撐,因此,采用操作、演示、討論、說理等方法,讓學生通過表示蛋糕、長方形紙片的1/2等活動,在腦海中建立起1/2這個分數(shù)與多幅圖象之間的對應聯(lián)系,并突出1/2的本質屬性,使它深深地植根于學生的認知結構中,以此吸納和同化更多的知識。]

              2、認識幾分之一

              剛才我們一起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請大家想想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三份、四份、五份,我們又該怎樣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完成第1題。全班交流,注意引導學生完整敘述。

              創(chuàng)造一個分數(shù).

              活動要求: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四種材料分別是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長1分米的線,四人一組每人各選一種材料來表示它的幾分之一,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完成第2題

              有四個小朋友也表示出了四分之一,請大家看看對不對?(用手勢判斷)

              [設計意圖:在認識1/2的基礎上,由感性經(jīng)驗作背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放手讓學生借助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長1分米的線等學具,自己去創(chuàng)造分數(shù)、研究分數(shù)。學生不僅順利地認識幾分之一,而且還可創(chuàng)造出幾分之一。由此,讓學生理解分數(shù)與平均分的份數(shù)有關,從而把握分數(shù)的本質屬性。學生在學數(shù)學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3、自學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1/2、1/3等,它們都是分數(shù)。你還能說出一些分數(shù)嗎?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稱嗎?讓學生自學各部分名稱。

              [設計意圖:分數(shù)各部分名稱,讓學生自學、嘗試,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

              4、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

              輕松一下,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話說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jīng)經(jīng)過火焰山,那天氣可真是熱.豬八戒直喊:渴死我了! 于是孫悟空買了一個西瓜,他們把這個西瓜分成了它的1/2、1/4、1/8、1/16,如果你是嘴饞的豬八戒,你會選最大的一塊?還是最小的一塊?那你會選擇這個西瓜的幾分之一呢?先猜一猜,說說你的理由。

              四人一組合作,每人選擇四個分數(shù)中的一個,在圓片上用水彩筆表示出來,再進行比較.

              考考你:那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哪個大呢?和一比較呢?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經(jīng)過猜測、操作、討論、發(fā)現(xiàn),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三、應用

              1、元旦快到了,三(1)班的同學出了一期新的黑板報,看看有哪幾個欄目,大約各占黑板報的幾分之一.

              2、介紹生活中的分數(shù)

              3、今天你有些什么收獲?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操作、想象等活動,會將三角形按邊分類,并知道三角形的名稱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量、猜、想象等活動進一步辨析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征。

              3.在操作、辨析等活動中初步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關系。

              教學重點:三角形邊的特征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關系。

              教學準備:搭三角形的小棒、PPT

              教學過程:

              引入

              師:看PPT,這3個圖形是什么圖形?

              生1:三角形

              生2: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師:對啊,這些都是三角形,我們已經(jīng)知道三角形按角來分,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三角形的分類,不過今天我們是按邊來分類。

              出示課題:三角形的分類

              新知探究

              動手操作: 搭三角形

              要求:(1)想一想用哪三根小棒

             。2)搭一搭形狀不同的三角形

              討論交流,歸納分類

              把搭的不同的三角形展示到黑板上

              師:想一想,這么多三角形,你準備分為幾類,怎么分?

              生1:分三類沒有邊相等的分一類,有兩條邊相等的分一類,有三條邊相等的分一類。

              生2:分兩類沒有邊相等的分一類,有邊相等的分一類。

             。ㄈ绻麤]有學生說出第二種想法)師:指著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我能不能說這個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生:可以

              那你們覺得三角形,按邊可以分為幾類?

              兩類:有兩條邊相等的分為一類,沒有邊相等的分為一類。

              學習三角形的名稱和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我們同學們想知道,這些三角形我們叫它們什么三角形嗎?

             。1)自學課本P58

              師:沒有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邊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有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

             。2)通過練習,鞏固概念

              歸納小結:有2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這相等的兩條邊叫做腰,另一條做底,底所對的角叫做頂角,腰和底所夾的角叫做底角。有3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三角形按邊的分類

              師: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三角形的名稱,那這回誰能把三角形按邊的分類來說一說:

              三、動手操作,再次探究

              1.等腰三角形可能是( )

              A.銳角三角形 B.鈍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以上三種都有可能

             。1)學生動手操作 (2)上來展示 (3)交流

              發(fā)現(xiàn):等腰三角形三種都有可能,媒體演示。

              2.等邊三角形可能是( )

              A.銳角三角形 B.鈍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以上三種都有可能

             。1)學生動手操作 (2)上來展示 (3)交流

              發(fā)現(xiàn):等邊三角形只可能是銳角三角形,媒體演示。

              動手折一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發(fā)現(xiàn):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等腰三角形有1條對稱軸

              等邊三角形有3條對稱軸

              師: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那能不能說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生:不行,因為還有不等邊三角形。

              總結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要問嗎?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4

              [ 內容]《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四學制)·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100~102 頁。

              [ 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和掌握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會運用公式正確計算。

              2. 技能目標:通過觀察、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究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3. 情感目標:提高觀察、操作、歸納、推理、解決問題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

              [評價設計]

              1.通過學生嘗試自主探索與教師講解相結合的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檢測目標知識與技能的達成。

              2.通過嘗試探索公式的環(huán)節(jié),經(jīng)歷體驗逐步簡化、抽象的數(shù)學公式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合作的能力、數(shù)學思維能力,檢測目標2過程與方法和目標3情感態(tài)度的達成。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課題

              師:小臥室的面積有多大呢?我們知道小臥室的地面是長方形的,要求它的面積,需會求長方形的面積。怎樣求長方形的面積? 我們借助學具來研究一下吧。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明白要求小臥室的面積有多大就是求長方形的面積。激發(fā)學生探究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欲望,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經(jīng)歷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過程。

              二、動手操作,探究公式

              1. 初步體驗長方形的面積

              課件展示回顧:要看一個圖形的面積有多大,就是要知道它包含了幾個面積單位。

              2. 估測

              (1)出示練習卡1,學生估測它的面積有多大?

              (2)學生想辦法驗證長方形面積的大小。預設:可以用小正方形擺一擺。

              【設計意圖】通過估測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學生想知道答案的積極性立刻被調動起來,同時也為后面的小組合作探究指引了方向。

              師:用多大的小正方形擺呢?怎樣擺呢?學生獨立思考。

              (3)學生組內交流想法,然后小組合作,助學具,測量出長方形的面積。

              3. 操作探究

              (1)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2)學生分組交流。

              預設1:我們是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個個地把長方形擺滿,共用了20個小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就是20平方厘米。

              預設2:我們先沿著長擺了5個小正方形,又沿著寬擺了4個,一共用了5×4=20個小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就是20平方厘米。

              預設3:我們先用尺子量出了長是5厘米,寬是4厘米,在腦子里想象沿著長能擺5個小正方形,沿著寬能擺4個,一共是5×4=20個小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就是20平方厘米。

              (3)課件展示回顧研究過程。

              邊思考評價,并提出質疑:雖然它們在操作上有所不同,但想法上卻有著共同點,誰發(fā)現(xiàn)了?

              學生觀看課件依次動態(tài)演示3種測量方法。

              教師引導總結:它們都是用小正方形把長方形擺滿,再看看長方形里面包含了幾個面積單位。

              【設計意圖】三個層次的反饋,一方面可以體現(xiàn)逐步簡化、抽象的數(shù)學形成過程,另一方面也可以體現(xiàn)班級中學生的不同思維實際水平。在順著學生思維實際展開層次性反饋的同時,一步步逼近5×4的本質,讓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都有可以“發(fā)現(xiàn)”的可能。

              4. 嘗試運用

              (1)出示練習卡2,學生估測它的面積有多大?

              (2)它的面積究竟有多大?比一比誰能最先求出它的面積。學生獨立完成。

              預設:用量的方法,先量出長是5厘米,想象一行擺5個小正方形,寬是3厘米,想象擺了3行,一共能擺15個小正方形,所以5×3=15平方厘米。

              (學生觀看課件動態(tài)演示測量和思考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比一比誰能最先求出它的面積”,使學生自然地優(yōu)化了方法。課件的動態(tài)演示和老師講解的'過程,再次清晰、有步驟的展現(xiàn)對“5×3”道理的思維過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5. 歸納概括

              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預設:每行個數(shù)等于長,行數(shù)等于寬,總個數(shù)等于長方形的面積,每行個數(shù)乘行數(shù)等于總個數(shù),所以長乘寬等于長方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對比,讓學生感悟“一一對應”的數(shù)學思想,知道每行擺的個數(shù)與長方形的長、擺的行數(shù)與長方形的寬、所擺的小正方形的總個數(shù)與長方形的面積的一一對應關系,自主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明白“長方形的面積=長×寬”的算理,促進學生對數(shù)學的理解。

              6. 驗證結論

              問題質疑:是不是所有長方形的面積都等于長乘寬呢?學生拿出練習卡3,任選一個房間進行驗證。

              (1)學生操作驗證,然后小組內交流做法。

              (2)全班交流驗證結果,教師總結: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探究驗證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一數(shù)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建構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數(shù)學模型,讓學生體驗“做”數(shù)學的樂趣。

              三、應用公式,回歸生活

              1.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1、小臥室的面積有多大?

              解決問題2、書房的面積有多大?并集體交流。

              2.拓展延伸

              師:前幾天搬家的時候,我不小心把廚房門上一塊面積是24平方分米的長方形玻璃打碎了,我想再割一塊和原來面積相等的玻璃,你們能幫我算算看,割的這塊玻璃的長和寬可以是多少嗎?(圖5)

              (1)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只要是長乘寬等于24平方分米的兩個數(shù)就可以。

              (2)通過測量,這塊玻璃的寬是3分米,現(xiàn)在你知道長應該是多少分米嗎?為什么?(學生組內交流想法)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由易到難,重在加深學生對這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鞏固,特別是拓展延伸題,不僅鞏固了求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而且注重了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了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深化理解

              師:謝謝同學們幫我解決了這個大難題。這節(jié)課,同學們參觀了我的新房,還幫老師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你有哪些收獲呢?(學生交流)

              教師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擺一擺、量一量的測量方法,猜測到長方形的面積可能與長和寬有關,然后我們又通過操作驗證,歸納概括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并運用計算方法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老師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能經(jīng)常運用這種學習方法,不斷探索,收獲更多的知識。(圖6)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所學知識,學生在獲得數(shù)學知識、技能和活動經(jīng)驗的同時,提升梳理、概括知識的能力。教師的引領不僅幫助學生梳理了知識,更是提煉了學習方法,提升了課堂質量,將知識、方法有效融為一體。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5

              教學思路:

              通過觀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目標或者自定的目標對物品進行分類,并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并能初步匯報和交流自己的想法。經(jīng)歷分類和比較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養(yǎng)成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但是專門讓孩子被動的認知讓整個課堂很枯燥,孩子也沒有興趣。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時候,我想采用一系列游戲的方式和方法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如《小組找家》《男女小朋友找家》《小小花果山》《美麗的大海邊》,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讓孩子在新奇的時候就結束,意猶為盡,既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又保證了孩子在玩中所學的知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標準或自定的標準對物品進行分類并會比較事物的大小多少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后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數(shù)學問題。

              4、經(jīng)歷分類、比較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養(yǎng)成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選取學生習慣的生活環(huán)境場景為基本素材。通過幫媽媽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動,啟發(fā)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在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中學習分類和比較,把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信息窗是幫媽媽分類放衣服,通過媽媽和小朋友的談話啟發(fā)學生利用經(jīng)驗,學習比較多少、大小、輕重、粗細、高矮等,在我學會了么欄目中比較遠近寬窄,達到寬展鞏固的目的。

              學校學生情況分析:

              學校處于城市,教室里設有多媒體,利用課件讓學生投入這個學習活動中。學生在家也有一些生活經(jīng)驗,和教材的生活場景基本差不多,所以對于孩子的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對大小多少輕重高矮的分類不是太難。

              教學過程:

              一、動手游戲導入課題《比較》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下面我們一起玩一個《老師說你們做》的游戲。老師說學生邊說邊做

              (大小,高矮,長短,胖瘦,粗細。)

              二、新授

              1、小朋友,你們在家愿不愿意幫助媽媽收拾家務?我們的好朋友小明他幫助媽媽把家務收拾好后,把媽媽、爸爸、自己的衣服分類放好,說“媽媽的衣服真多啊”,你能告訴老師,小明是怎么知道媽媽的衣服多?(出示課件圖片)

              2、學生自由發(fā)言(因為我看到媽媽的衣服疊的最厚了。)

              3、看到老師的圖片,你還能比較什么?(媽媽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比小明的衣服長,所以小明的衣服最短;還能比較花瓶,觀賞的裝飾品,古董馬,媽媽小明的身高。)

              4、同學們觀察的真細致。閉上眼睛,跟老師旅游輕松一下!看!出示課件,我們到哪兒了啊?(花果山)你能在這兒比較什么?(學生盡情發(fā)揮,數(shù),猴子,比較多少)接著去旅游出示課件我們又來到哪兒了啊?(海邊)我們能比較什么啊?(學生自由說)

              5、我們旅游到了這么多的`地方,能不能從我們生活中進行比較呢?把你們課前收集的資料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告訴大家你比較的是什么。(礦泉水瓶,汽車,球,鉛筆,紙。)看看我們教室里能比較什么?生活中我們還能比較什么?(學生自由回答,老師隨機鼓勵肯定其想象力和觀察能力)

              6、游戲《小組找家》出示課件讓學生比較完書的厚和書的'多少之后,分組,聽老師口令找家。

              7、游戲〈男女找家〉出示課件,輕重的比較,然后男生女生分組找家。

              8、小貓看到我們玩的這么開心,也來參加我們的游戲,但是它帶來一只小貓和兩團線球,它要問問我們小朋友哪團線球長?學生自由發(fā)揮,肯定起想象的答案。你還能比較什么?

              9、動手涂一涂。出示課件,看到大數(shù)受不了了,為什么?(我們小朋友可不要象他這樣,要愛護樹木)下面把你認為是大樹的涂上深綠色,小樹涂上淺綠色,動手涂一涂,比一比誰涂的又快又好,老師就獎勵他一個大拇哥。學生動手老師巡視。

              二、 小結

              我們這節(jié)課學會了比較,以后在生活中就可以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進行比較。下面我們就到大自然中看一看還能比較什么?男女排隊走出教室。

              教學反思:

              《比較》是上一節(jié)課《分類》的延續(xù),是小朋友在幫媽媽整理完衣服后,與媽媽一起放衣服的情景,通過媽媽和小朋友的談話提出比較厚薄的問題,以此引導學生討論問題研究問題比較事物的方法。這節(jié)課在設計上能吸引學生,上課實際效果中學生能主動積極參與到新知識的學習當中,但游戲的運用還可以設計的更吸引孩子又能把本節(jié)課的知識讓孩子在玩中掌握。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注意了對教材的知識的比較和補充,還滲透了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但是環(huán)節(jié)的巧妙并不能代表課堂的成功。在真正上課時,沒有想象中的預期效果。首先在備學生中準備的不充分,對學生的回答老師沒有很巧妙的回答,需要進一步提高調空能力和語言藝術。其次在出現(xiàn)知識性的問題應該充分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急噪和不允許學生發(fā)言的現(xiàn)象。教具和課件應該做的更加精美一點。充分發(fā)揮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的情景教學,使數(shù)學更加生活化情景化。

            【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上冊教案01-15

            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2-14

            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5-30

            三年級的教案數(shù)學上冊10-10

            小學三年級上冊的教案數(shù)學03-05

            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通用)05-30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2-29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1-02

            三年級上冊的數(shù)學教案01-10

            人教版數(shù)學上冊教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