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備好前與后 溝通內與外內
修訂版“大綱”要求:“要努力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倍L期以來,教師已習慣在備課時只備課內,忽視課外。事實上,僅靠一兩個課時,在教室這樣狹小空間里的閱讀教學,是無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的,只有生活才是語文學習永遠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師只有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既重視課內,又高度重視課前與課后,才能打通課內外壁壘,為學生學語文、用語文創(chuàng)造機會,才能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一、備好課前,豐富多彩廣開源
對于任何一篇課文的學習,學生都不是從零開始,也不應從零開始。作者描述的事物,表達的情感,總能喚起他們在生活中的似曾相識之感。教師應立足課本,放眼課外,讓學生在課前廣泛涉獵相關的語文資料,增加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促進對課文的理解。
1.搜集資料。修訂版“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學習精讀、略讀、瀏覽,學習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絡等查閱資料。”也就是說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要從多方面讓學生學會搜集。一是搜集文章。如學習《一夜的工作》,為感受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樸,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品質,可以讓學生搜集關于描述周總理吃穿住行等方面的文章。學生到書店、圖書館、閱覽室去查閱,進行摘抄或印制,還可以在《周恩來傳》中選取片段。在課前有了這樣的閱讀積累,在課上適時進行交流,學生就會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為新中國有這樣的好總理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二是搜集圖像。如學習《長城》一文,可讓學生在課前搜集有關長城的圖片、照片等。學生或者到報刊上裁剪,或者到網絡上下載,或者選擇自己旅游時的照片。通過這些直觀形象的畫面來飽覽長城的壯麗風光,欣賞長城的建筑藝術,得到美的享受。在課上進行匯報交流時,學生便會對長城的建立、位置及構造有清晰的認識,體會其建筑的宏偉壯大與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
2.親身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課前實踐所給予學生的不僅是感性經驗的獲得,更重要的是在課上學習課文時與作者在激發(fā)的情感與語言表達形式上產生的呼應對照,能夠促使其讀寫能力盡快提高。一是游覽。教師要提前瀏覽下一冊課本,在假期開始時,就建議學生與家長一同到課本中所描述的風景名勝去旅游。如到北京去數(shù)一數(shù)盧溝橋獅子的數(shù)量,觀察每一只獅子的形態(tài),并寫游記。在學課文時,就可以將自己的習作與課文對照,看在對獅子的數(shù)量與形態(tài)描寫上有何不足,從而吸取作者的觀察方法與描寫方法。二是種植飼養(yǎng)。如學習《爬山虎的腳》之前,就指導學生種一株爬山虎,觀察它發(fā)芽、長葉,長出“腳”,向上“爬”的生長過程,還要查找相關資料或請教身邊有經驗的人,使爬山虎茁壯成長。定期寫好觀察日記,記述自己在種植過程中的苦與甜、喜與憂,日記的形式還可因人而異,既可撰文,也可繪圖。再學習課文時,學生被喚起的必定是與作者相同的歡欣與鼓舞,吸取的必然是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方法與生動傳神的描寫。
二、備好課后,生動活潑促發(fā)展
提起課后,首先想到的便是課內知識的鞏固與能力的強化訓練,于是在繁瑣、機械的習題中,學生對課內學習的好感被一一消磨殆盡。“哈達式”長卷所束縛掉的不僅僅是孩子們童年的歡樂,還有他們豐富的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認真?zhèn)浜谜n后,設計生動活潑的形式,使學生由課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在游戲、美術、幻想后造的世界里,體驗到自主實踐的歡樂使健康的個性與多種能力得到和諧發(fā)展。
1.擴展閱讀。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說:“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與丑陋一起呈現(xiàn)給你,使你馳騁古今、經天緯地!毙抻啺妗按缶V”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有了一個非常清醒的認識,閱讀理應成為學生最經常、最重要的課外活動。學完一篇課文,僅僅是閱讀的開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橫向和縱向上進行擴展閱讀。如學完老舍先生的《我們家的貓》,可以收集有關貓的歇后語、謎語、詩歌、故事、童話、民間傳說等,編成專集,還可以閱讀其他名家描寫動物的文章,可以去閱讀老舍先生的其他散文小品,讀書興趣濃厚的同學還可以讀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等名著。
2.隨文練筆。讀寫結合是已被實踐檢驗過的,可以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有效途徑。學完一課后,教師要依據課文特點,設計續(xù)寫、擴寫、仿寫、改寫、寫讀后感等練筆活動。
3.發(fā)展特長。學生是有差異的,家庭背景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各方面能力上都參差不齊,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時的重要依據。在作業(yè)內容與完成方式上要盡可能地開放,給學生最大的自由度,并與其他學科相融合,發(fā)展特長。如學完《梅花魂》一課,可以設計如下作業(yè):喜愛觀察的同學去尋覓一株真正的梅花,觀其形,察其色,嗅其味,以求對梅花有深入了解;喜愛美術的同學可以欣賞有關梅的照片、繪畫作品等,還可以自己創(chuàng)作一幅《梅花圖》;喜愛音樂的同學可以學唱詠梅的歌曲,如《紅梅贊》等;喜愛誦讀的同學可以搜集以梅為主題的詩歌散文,進行配樂朗讀并錄音;喜愛表演的同學,可以搜集具有民族氣節(jié)的人物傳記,編成小品,進行表演,如《蘇武牧羊》、《岳母刺字》等。
備好上課前與上課后,溝通課堂內與課堂外、校園內與校園外,強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由封閉的課堂走向廣闊的生活,是每一位教師應樹立的“備課觀”。學生由課上一篇課文所形成的微瀾,游人到生活這個廣闊的海洋里,去搏擊風浪,汲取營養(yǎng),將會感受到學習語文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是一生的需要。
《小學語文教學》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