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成本线在观看,最新国自产拍在线,免费性爱视频日本,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心理健康論文>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時間:2024-08-12 14:14:41 心理健康論文 我要投稿

            (優(yōu))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篇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優(yōu))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

              摘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并不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而是由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對學生的健康教育進行指導,開展多形式和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三條途徑的健康教育影響形成一個最大的合力。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

              一、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性偏差是指大學生在性發(fā)育過程中的一種不良反應,比如迷戀黃 色書刊和雜志、看黃色影視劇等,他們不屬于心理障礙。但這些不良行為會給大學生帶來很多負面影響,應給予一定的干預,要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他們轉向其他有益于身體健康的文體活動。睡眠障礙睡眠障礙主要是睡眠量不正常和睡眠中出現異常行為。大學生的睡眠障礙主要有失眠、夢魘、過度思睡等,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身體疾病等。而且,失眠常常是由生活、學習壓力造成的,也可能是神經癥的伴隨物。所以長期的失眠會導致大腦功能的紊亂,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二、齊抓共管,合力創(chuàng)造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環(huán)境

              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高校要切實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課程,比如,開設戀愛與心理教育課、心理健康課等,向學生傳授和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首先,用教學的形式,通過給學生系統(tǒng)的心理知識培訓,讓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由“自發(fā)”向“自覺”過渡。其次,開設興趣活動小組,授課教師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加強學生的思維品質訓練相結合。這樣,不僅活動氣氛輕松,學生可以自由地學習、討論和研究,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磨煉學生的學習意志,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拼搏精神,提高藝術修養(yǎng),陶冶情操。

              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輔導活動

              學校要定期開展一些比較有針對性的、與大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方面的活動,在參與中真正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在內容方面,要充分考慮到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強調大學生的情感、認知和行動的全面投入;在組織上結合各個班級和各個團隊活動來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有關知識,也可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或者小組輔導。通過這些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大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實實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管理自己、接納自己,認識掌握了周圍環(huán)境,并不斷與其相適應,增強他們應對困境和壓力的能力和勇氣,并鼓舞學生尋求生活的真諦。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學科的教學不僅僅是知識教育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活動的過程和心理發(fā)展過程。任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一旦發(fā)現問題,要及時疏導,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同其他心理教育的方式相比,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不僅有廣泛性,而且有整體性。因為它不是針對具體的某一學生的心理問題來輔導,而是針對廣大學生普遍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傾向來咨詢和輔導,這種教育是隱形的,它用潛移默化的方式方法將心理影響積淀在學生的心理結構中。所以,學科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靈活性。

              提高高校教師的心理素質

              隨著現代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人們的心理發(fā)生著巨大變化,使一些高校教師的'心理產生了壓抑感和沖突感。教師的行為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和思想,所以教師不健康的心理必然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F代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應包括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對所教學科和學生的熱愛、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充沛的精力和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崇高的品德、嚴謹的治學風格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良好的人格特征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以了解大學生為基礎,營造和諧的氣氛為前提,教師通過自我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用自身的健康心理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

              注重學生家長與社會力量的參與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并不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而是由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對學生的健康教育進行指導,開展多形式和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三條途徑的健康教育影響形成一個最大的合力。我們要逐漸改變傳統(tǒng)的只要學習好就是發(fā)展好的教育教學觀念,指導學生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使學生在幸福的環(huán)境中成長,在平等、民主、和睦的家庭環(huán)境中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質。而且還要調動社會廣大力量,凈化社會環(huán)境,通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在文明的社會環(huán)境中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

              參考文獻

              1、“閱讀療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方吳應華高校圖書館工作20xx-08-25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構研究廖桂芳重慶工學院學報20xx-05-30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

              1互動式教學改革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探索實踐

              1.1關于互動式教學改革的幾點認識

              互動式教學改革是近年來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探索方向,即以任課教師為主導,為學生為主體,強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并且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討論與互動,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互動式教學有其突出的自身特點:一是互動性,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教育中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互動式教學更突出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由被動到主動,教師則由主講轉向引導與參與。課堂上師生關系處于平等地位,對話與合作;二是合作性,互動式教學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學習研討,通過頭腦風暴,交流討論,集思廣益。這一過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團隊學習力,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提高;三是趣味性,互動式教學中教師根據實際教育需要有意設置一些互動游戲、案例分析、提問搶答、角色扮演等環(huán)節(jié),極大地提高了課堂學習氛圍和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與學習熱情。

              1.2我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互動式教學改革的背景

              筆者所在的學校近年來學院不斷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設置成全院公共必修課,總計32個學時。

              進入20xx年,學校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反映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一些瓶頸,90后大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與積極性不高,教堂出勤率明顯下降,課程教學實際效果難以保證。有鑒于此,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做過大量調查研究后,決定在20xx級新生部分班級中試點推行互動式教學改革。

              1.3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互動式教學改革一次實踐運用

              根據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統(tǒng)一規(guī)劃,筆者針對所教的市場營銷161班進行教學改革的實驗。

              (1)教學前期準備工作。一是教學方案的整體設計。筆者堅持“啟發(fā)原則”與“參與原則”,即將引導啟發(fā)與學生參與作為整個教案方案設計的核心;二是教學內容的設計,在研究過營銷專業(yè)學生的特點(知識結構、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等),對此筆者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提前寫好教案并適當調整教學課程內容;三是教學場地安排,結合于互動式教學特點,筆者提前申請了學院多媒體多功能活動教室,并且科學地布置好場地。

             。2)教學實施開展情況。首先,上課之初,筆者將全班42名學生隨機分成6組,每組7人。緊接著在筆者的主持下進行了一個簡單的破冰活動。10分鐘的熱身小游戲過程中,選舉出每位小組的小組長,同時活躍了課堂氛圍;隨后,筆者以一個視頻案例切入教學,要求各小組就視頻內容進行討論并且發(fā)言。教師借機觀察與推測學生學習的熱點、難點,進而在接下來的講解中有針對性地引導與講解。兩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教師通過各類問題引導發(fā)學生自主思想,自己找答案。下課前筆者為學生列了1-2本參考資料,要求學生課后閱讀,下次課上進行分享與發(fā)言。

              (3)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評估。2節(jié)課的教學中,有熱身游戲、案例分析、交流討論與自由發(fā)言,學生認真投入,積極性與主動性強、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與把握也較為充分,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2此次互動式教學改革中存在的若干不之足與幾點思考

              2.1課前的準備工作仍有不足,教學技能技術仍需提升

              盡管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從教學程序、教學內容到互動方式上都有認真的設計,但仍然未能最大限度地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在引導與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過程中也顯得有些生硬。這些從另一個方面也反映出互動式教學不但要求教師具有很高的教學技能技巧,還要求教師對互動式教學有深刻的理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良性互動,既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技能的熟練掌握,更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年齡、性格特點、知識水平、行為習慣有深入的了解。教師要將大量的精力放在學生身上,為學生為主體,全力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潛力。

              2.2互動式教學改革的預期教學效果難以有效把控

              兩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課堂氛圍熱烈,學生積極性高漲,爭先恐后地發(fā)言,歡聲笑語不斷。但學生對課程教學知識點的掌握是否到位,則難以有效把控。在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教學重點和難點設置問題,讓問題切中要害,真正讓學生通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掌握教學重點內容。同時教師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結構、個性特點和理解能力,在引導學生思考時,充分地激發(fā)其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深入到教學核心內容中去。

              3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互動式教學的幾點思考

              3.1互動式教學是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教育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有其自身特點,心理健康教育課在傳授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同時,還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邮浇虒W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師說,學生聽”,而是通過師生雙方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充分參與,對教學內容通過多情境、多內容、多形式的良性互動方式的探討,使每一名學生達到掌握知識、發(fā)展良好個性品質的目的;邮浇虒W能有效切合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特點,它通過強調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充分調動雙方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學生在參與中磨煉自己的思想,形成相應的情緒情感,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益。筆者認為互動式教學將是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教育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3.2進一步調動廣大高校教師運用互動式教學的積極性是關鍵

              筆者近一年的教學實踐發(fā)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互動式教學改革在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和保證實際教育效果等方面起到了十分明顯的效果。但在這一教學改革中教師對互動式教學改革的態(tài)度起著關鍵作用;邮浇虒W要求教師地過去認真?zhèn)湔n、認真組織課程教學的基礎上,投入更多地時間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和與學生良性互動,同時要也需要教師掌握更多地教學技能技術。與此同時還要教師克服過去陳舊的教學觀念,真正做到課堂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自己最好的老師!只有做到這些,才能真正發(fā)揮互動式教學應有效果。

              3.3互動性教學改革要進一步突出學生為本,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tǒng)教學方式是一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接受主體的教育過程;邮浇虒W改革則突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教師把握提問引導的質量,教師提問的水平直接關乎最終的教學效果。學生正是通過教師的問題得以更加深入地思考與探究;二是課堂上的專題討論要有一定的深度,才能激起學生主動思考的興趣;三是教師要掌握傾聽的藝術。教師通過通過有效傾聽鼓勵學生積極思想、暢所欲言,引導學生向更深的方向發(fā)展。四是教師要充分把握好互動的范圍,用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用專業(yè)知識吸引學生,努力接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并且盡可能讓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最大限度地展現互動性。

              參考文獻

              [1]劉野.互動教學內涵及實施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xx(3).

              [2]許倩.課堂互動教學的分析與認識[J].課程教育研究,20xx(1):123-124.

              [3]馮萍.談互動式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定位[J].大學教育,20xx,(5):88-90.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3

              當前,高校心理中心的師生比例偏大且從業(yè)人員所受臨床專業(yè)訓練不充分,工作重心以咨詢?yōu)橹鹘逃秊檩o,心理健康知識和理念普及不充分等問題日益凸顯。根據中國的國情,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轉型和發(fā)展需要加大投入,提升專業(yè)化水平,加大宣傳,增強學生關愛心理健康的理念,將心理中心的公眾形象由從問題干預中心轉型為成長發(fā)展中心,從而為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和潛能開發(fā)服務。

              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逐漸凸顯,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家庭、社會和學校的重視。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實效性是當代大學生的迫切需求。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現狀

              在高校中,當前承擔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部門是學生工作處下設的心理咨詢中心(各校稱謂有些不同,以下統(tǒng)稱心理中心)。高校的心理中心主要承擔以下幾項重要工作:①危機干預;②個體/團體心理咨詢;③課程教學和講座;④科研工作;⑤行政事務。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工作重心以咨詢?yōu)橹鹘逃秊檩o,危機排查和干預是重中之重

              高校的心理中心大多以咨詢?yōu)橹,以學生心理危機的排查和干預為第一要務,只有少數高校能夠做到重點開展心理學教育。比如清華大學,在校學生約26000人,咨詢中心每年授課門數18門,講座場數60~80場,參與的學生有26000人次左右。此外,每年約有1000人使用心理中心。[1]大部分高校心理中心的工作重心仍然以咨詢?yōu)橹,重點做好心理危機的排查和干預。各學院發(fā)現學生出現心理危機問題,會第一時間聯系心理中心的老師,心理中心也是心理危機干預中心。

              以北京科技大學為例,20xx年全日制在校本?粕13393人,各類研究生9820人,外國留學生829人。心理素質教育中心50%的經費和近80%的人力重點服務于5%的在校生(咨詢、排查和約談)。咨詢中心在師生心目中的形象更像是一個消防員或者醫(yī)生,它以化解心理危機為重點,以解決心理障礙為主。

              (二)師生比例偏大且從業(yè)人員所受臨床專業(yè)訓練不充分

              我國的學校處于一種重視成績的社會氛圍之中,心理咨詢因其工作成績難以量化,工作效果無法在短時間內奏效而容易被忽視。美國有關行業(yè)協會的專業(yè)標準是1000~1200名學生配備一名專業(yè)人員。根據一項對國內26所的高校調查表示,接受調查的高校共有學生516322人,心理健康專職教師47人,折算師生比約為1∶10985人。

              [2]近五年,雖然一些高校陸續(xù)都按照要求實現了3000名學生配備1名專職心理咨詢師,但是依然還有很多高校心理中心的工作人員數量沒有達到這個要求,甚至還有一些高校的咨詢中心只有1名專職心理咨詢師。從專業(yè)水平上講,由于中國的心理健康事業(yè)起步較晚,雖然目前高校的專職心理咨詢師大部分人有心理學碩士或者博士學位,但是大部分人畢業(yè)時沒有受過嚴格的臨床專業(yè)訓練,所以咨詢專業(yè)水平的提升主要依賴于從業(yè)后的各種培訓。

              (三)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健康理念的普及度低

              美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因此美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從小學開始一直延續(xù)到大學。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且他們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對這門課程十分重視,要求家長和學校共同配合。但是在中國這門課程卻并未受到如此高的重視。

              [3]目前中小學教育還是以傳授知識為主,學生從小就缺乏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致使青少年階段的很多成長任務如對自我的了解和認識,自主和獨立的意識等都沒有完成,致使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郁的情緒。由于各所高校心理中心的專職工作人員數量偏少,面對應接不暇的教學、科研、咨詢和行政工作任務,很多學校在心理健康理念的`普及上用力偏小,所以很多大學生對心理咨詢依然存在偏見,“不聽、不聞、不看”的現象還十分普遍。

              20xx年,北京科技大學心理中心的咨詢量突破了3000人次,在北京市各高校心理中心的咨詢數量上位列前三,相對比斯坦福大學在校學生約16000人,咨詢中心每年接待8000多人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校生22000人,咨詢中心每年接待11000~12000人次。[1]美國高校和中國高校咨詢人數的差異和大學生關于心理健康的理念有重要關系。

              二、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發(fā)展探索

              (一)公眾形象轉型:從問題干預中心轉型為成長發(fā)展中心

              高校以教育為己任,高校的心理中心在師生中樹立的形象如果由“問題中心”,變?yōu)椤敖⌒酿^”,追求成長的同學會更喜歡中心,也更關注自身心理健康,就像追求健康的人會更喜歡去“健身館”一樣。這種形象轉變的最直接的益處是減少現實中潛在的危機學生,根本的益處是可以實現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普遍提高。假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負10分到正10分,通過積極正向的理念傳授,可能將一個心理健康分數為-2分的同學轉變?yōu)?2分的同學,同時也可以將心理健康分數為6分的同學提升為8分的同學。

              那么如何轉變心理中心的公眾形象呢?一是擴大宣傳。通過課程、講座、團體輔導和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理念的普及性教育;二是不斷提高心理咨詢和心理服務的專業(yè)化水平。為專業(yè)咨詢師的培訓和專業(yè)水平的提升提供時間和經費支持,并逐步增加專職咨詢師的數量。只有更加專業(yè)化的服務才能有效幫助同學解決困惑,也更容易為心理中心樹立口碑。

              (二)工作內容轉型:以咨詢、危機干預的工作為主轉型為咨詢和教育雙向并重

              長期以來,我們容易將導致心理危機的事實本身看成是心理危機的根源。事實上,它僅僅是危機爆發(fā)的導火索,真正的原因是學生心理上存在不健全的部分,所以我們不僅要關注咨詢和危機干預,還要關愛所有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因為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學生面臨的競爭日趨激烈,心理壓力不斷增加,心理不健全的學生隨時可能因為考試失利、戀愛等生活事件誘發(fā)焦慮抑郁情緒,造成危機事件。

              所以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目的不僅僅是減少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發(fā)生,通過咨詢解決心理問題,更重要的是擴展為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潛能開發(fā)和人格完善服務,所以要充分發(fā)揮教育教學的普及性作用,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課程的教育。(三)工作模式轉變:以被動性干預轉型為主動性激發(fā)

              高校心理中心的普遍設立是在20世紀90年代,由于西方心理咨詢開始秉承的理念是要求來訪者有主動求助的意識,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高校的心理中心奉行的是“等進來”的理念。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有很大差別,西方高校的學生沒有班級建制,沒有黨團組織,沒有集體住宿(大部分學生),沒有太多校方組織的學生共同的活動,沒有共同的修課計劃。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的普及性以及宗教對大學生世界觀的影響根深蒂固,美國大學生生活獨立性及心理成熟水平要高于中國學生,沒有大規(guī)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中國由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普遍不被重視,大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心理成熟水平低,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如果我們不論國情按照美國的心理中心的運作模式開展工作只能服務不到10%的同學,90%的同學會對心理健康不了解,不關注。然而,大學生中的心理亞健康問題日趨明顯和嚴重起來,所以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由被動性干預到主動宣傳并激發(fā)他們關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識十分重要。一是主動實施全面的具有實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力開展必修課,增加選修課,講座、團體活動等,強化學生的心理保健意識,營造全校心理健康關愛氛圍,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競爭力,培養(yǎng)自我成長型人才,使學生的內心與外在的環(huán)境更好的相協調,更好地成長成才。

              北京科技大學心理中心在轉變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理念上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從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突破口入手,每年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實施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組織全體新生以班級為單位到中心逐個進行體驗,內容是一小時的實地參觀和親身體驗心理中心的各種服務項目。

              該課程20xx年榮獲“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一等獎”。此外,中心以學生社團陽光心理協會為依托,借鑒團體輔導的理論和技術,運用朋輩輔導的組織模式,通過分組討論、互動游戲、手語合唱等形式,組織所有新生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心理健康快車”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心理健康的接受與認可程度,個體和團體咨詢量逐漸上升。二是調動學生提高自身健康的主動性。

              任何事物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都取決于事物內部的矛盾運動。同樣,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目標的實現,必須使受教育者將教育施加的外部壓力主動轉化為自身發(fā)展需求的內在動力,即學生能主動參與到心理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喚起其強烈的成長動力。實踐證明,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體驗式教學實踐中效果卓著,可以有效增強學生關愛自身健康的主動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4

              1、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大學生應該是最有朝氣、最有活力的一個青年群體,他們應該思想活躍、求知若渴、追求理想,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是他們也承受著來自社會、家庭、學校各方面的壓力。同時由于大學生的知識層面較高,他們對社會對自己抱有較高的期望,當這種期望與現實的差距過大時壓力也就隨之產生。因此,大學生承受的壓力一般比其他社會成員要大,而壓力來源也比較廣泛。

              1.1價值觀。價值觀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觀念系統(tǒng),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心理心理現象,也是一個心理傾向系統(tǒng)即人們用來區(qū)分好壞標準并指導行為。價值觀能夠為人們認為正當的行為提供充分的理由,并且是支配著人的行為、態(tài)度、觀點、信念、理想的內心尺度。研究表明,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出主體性、世俗化、多元化和復雜化的共同特點,但是不同心理健康程度的學生存在差異。心理健康的大學生的生活價值觀、人生價值觀、道德價值觀、學習價值觀和職業(yè)價值觀總體積極向上。心理健康的學生他們對生活態(tài)度積極向上,擁有明確的生活、學習目標,對未來充滿信心,學習動機較強,清楚人生的意義和奮斗方向。同時對待挫折能夠樂觀向上,在逆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并積極應該各種困難和危機。相對而言,心理不健康的大學生對人生和生活的意義認識不夠清晰,但是他們總體還是積極樂觀的,他們偶爾為為了某些問題糾結,產生負面情緒,但是經過調整又能夠重新積極樂觀面對生活。但心理有問題的大學生對待生活和人生的態(tài)度比較消極。這類學生自信心不足,依賴性較強,對社會和他人持有懷疑的態(tài)度,但是他們仍然渴望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關注自己的價值觀取向和心理健康。價值觀與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關系,價值觀的積極因素能夠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而消極因素則能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產生消極作用。價值觀影響著個體應對壓力的方式和對社會的適應性。如今網絡的快速發(fā)展為大學生了解信息提供了豐富的渠道。大學生可以足不出戶了解國事、家事、天下事,極大地拓寬課知識面。但面對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一些消極的信息也悄然走入了大學生的視野,是影響和改變大學生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中的消極因素往往會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1.2家庭壓力。造成大學生心理問的家庭的壓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父母對大學生抱有過高的期望。通過自身的努力仍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這對于學生來說,是造成心理壓力大的一個直接原因;二是家庭經濟困難給大學生心理造成壓力。在經濟方面,同一學校的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家庭條件和家庭背景千差萬別。因此,大學生的生活水平存在著差距。現實的'壓力超過大學生能夠承受的力度時,大學生就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1.3社會壓力。大學生處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社會各方面的壓力給大學生心理無形中增加了壓力。隨著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社會各方面的競爭日益激烈,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由于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學習的理論不能很好地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對信息加工處理能力較弱,達不到企業(yè)用人標準,就業(yè)壓力巨大,對前途命運感到渺茫。大學生即使能夠就業(yè),但是對職場規(guī)則不熟悉也容易產生各種心理矛盾,這些壓力都給大學生心理帶來嚴峻的考驗。

              1.4校園生活壓力。大學生活不同于家庭生活,它是一種集體生活,同時也是一種獨立的個人生活。每個大學生要學會獨立處理自己的學習、生活和社會交際的關系。但是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沒有獨立生活的經驗。對于集體的大學校園生活不能很好的適應,從而容易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抑郁、狂躁、焦慮等等。同時大學生來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個性、價值觀、生活習慣都存在這差異,這些差異在日常生活中日益碰撞出矛盾。如果大學生不能很好的處理日常生活和交際過程中的各種沖突,那么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

              2、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對策分析

              大學生的價值觀與心理健康存在必然的聯系,正確的價值觀能夠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基礎。如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以下是幾點建議:首先,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的必修課程,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由于這門課理論知識較多且是必修課,大部分學生聽著枯燥無味不感興趣,從而不重視這門課程的引導作用。學校在開設政治理論課程時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有教育意義趣味的實踐活動,老師在授課時盡量使課堂活躍,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和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其次,學校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學校在傳授大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學校應該設立心理咨詢師,配備心理教師,同時發(fā)動一些學生骨干參加關注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及時為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健全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是大學校園生活順利進行的保障。同時,學校輔導員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輔導員不僅在生活上關心熱愛學生,為學生的學習做好保障工作,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幫助學生走出心理不健康的狀態(tài)。隨著網絡的發(fā)達,輔導員除了以開會、談話等形式正面接觸了解學生動態(tài)外,還可以利用網絡手段滲透到學生的生活空間與交流空間及時了解學生的生活需要,例如通過QQ、微博、人人網、微信等網絡平臺走進學生生活,了解學生的生活、思想情況,能夠及時對有心理困惑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同時拉近輔導員與學生的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情誼。最后,目前大學生的生活問題和一些政治性問題經常與心理問題交織在一起,輔導員要將單一的思想教育方式轉換為多元的方法。根據不同年級的需要,合理調整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方式。大學生在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需要,很多心理問題都是特殊時期的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造成的。輔導員應該積極了解不同階段學生的需求,從而使心理教育經;、科學化。例如對于一年級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就是使讓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確立新的生活目標,而對于大二大三學生則要對其人際關系進行教育和加強心理輔導,使其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抗挫折精神等。大四學生心理發(fā)育已經趨于成熟,但是即將面對就業(yè)壓力。因此,應該重視幫助學生排除焦慮、煩惱、暴躁等情緒。

              3、總結

              大學生是社會建設未來的主力軍,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是社會穩(wěn)定、和諧發(fā)展重要環(huán)節(jié)。正確的價值觀能夠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有助于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基礎。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5

              0引言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受到政府、學校和教師等各方面的關注和重視,有關研究也逐漸增多,但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整合的研究卻顯單薄。而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資源整合與開發(fā)利用的問題,因此,加強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整合的研究,對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1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的界定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是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能夠被教育者開發(fā)利用,有利于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目的,影響和改變大學生的心理認知、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的各種要素的總和。主要包括物質資源、人力資源、活動資源和信息資源等。①物質資源。包括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提供的各種場地、設備和材料等校內、校外資源。如校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詢室、心理宣泄室、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場等;校外的專業(yè)心理醫(yī)院、心理服務機構等。物質資源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物質保障。②人力資源。主要包括課程教師、心理咨詢人員、心理輔導員、班主任、輔導員、心理信息員等。人力資源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的核心,其中課程教師又是人力資源的核心。③活動資源;顒淤Y源是圍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的和內容,由學生自主參與的有組織的各種校內外心理教育活動和社會心理實踐活動。如團體輔導、朋輩心理輔導、心理知識競賽、心理健康月活動、“心路歷程”活動、心理電影賞析、心理劇表演、社區(qū)心理服務活動等;顒淤Y源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的關鍵。④信息資源。主要包括各種心理學書籍、各種心理報刊雜志、心理網絡媒體、心理電影電視、心理講座等。信息資源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的延伸和補充。

              2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整合的現狀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實踐教學資源分散、閑置、浪費等問題,特別是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配置的問題尤為突出。

              2.1活動資源缺乏,效果不理想

              一是實踐教學計劃方案落實不到位。根據教育部的有關文件精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開設36個課時,其中實踐學時18個。但有的地方高校只開設了18個理論學時,而沒有制定相應的實踐教學計劃和方案,或者有計劃和方案但由于相應的保障不到位,使得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夠規(guī)范,實踐教學的計劃和方案不能有效落實,實踐教學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斷層和落空。二是活動開展少,效果不佳。由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時比較緊張,加上多合班上課使班級規(guī)模過大,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體驗課、活動課等往往沒辦法開展,而各種課外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僅開展次數少且多流于形式,整體效果不太理想。

              2.2物質資源不足,使用率偏低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物質資源相對比較缺乏,且條塊分割、相互封閉,大量的物質資源或用于單一目的或為單一對象所使用。譬如,校外的心理服務機構、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地等多為社會所有;校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有的只有幾小間用于心理咨詢的咨詢室,設施簡陋,圖書音像資料缺乏,心理訓練活動場地不足,且大多掛靠在學工處或校團委;學生能力培養(yǎng)基地大多分屬于各專業(yè)教學單位;校內的.各種素質拓展設施也根據工作性質分布得較為零散。加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脫節(jié),活動中往往缺乏統(tǒng)籌和協作,各自為政,資源重疊使原本稀缺的資源更加捉襟見肘,大大限制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功能的發(fā)揮。

              2.3人力資源分散,利用率不高

              一是現有人力資源沒有形成合力。目前,各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過程中普遍感覺師資數量不夠、質量不高,專職人員少、兼職人員多,且大多來源于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和醫(yī)務人員,因其缺乏堅實的心理學理論功底使其工作實效受到影響;學校的其他人員如學科教師、各類管理人員、學生群體等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力度不夠;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心理課程教師由于歸屬在教學院系,除了上課以外,較少參與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工作;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有關人力資源利用率不高,聯系不密切,即使是已經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之間也缺乏配合與協調。同時,校內以及校內與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資源之間也沒有形成合力。二是現有人力資源利用存在誤區(qū)。如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德育化、醫(yī)學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化、咨詢化、測驗化等現象比較嚴重,這直接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

              2.4信息資源龐雜,作用有限

              一是紙本資源種類有限。學校圖書館、院系圖書室等地可供借閱的有關心理學書籍、心理報刊雜志種類相對較少,其中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書籍雜志刊物就更少;二是數字化資源龐雜,作用有限。信息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拓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間和渠道,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但當前網絡資源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比較薄弱,網絡資源或者沒有全覆蓋;或者專業(yè)學科知識的內容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少;又或者缺乏新意和針對性,效果不理想,對學生的影響十分有限。

              2.5開發(fā)整合不足,優(yōu)化程度低

              部分地方高校盲目追求高定位而不顧現實基礎和條件,重物力資源開發(fā)輕人力資源開發(fā),重外部資源爭取而不注重內部資源的優(yōu)化。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存在資源配置問題,究其原因:一是客觀上實踐教學資源稀缺。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形成具有歷史性,但各地方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歷史都不長,自身資源積累有限,供給不足。資源“瓶頸”成為制約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重要原因。二是主觀上資源意識淡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及其資源整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部分地方高校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大而全”的心理以及“本位主義”的思維方式,影響著高校的管理者和高校的資源配置,致使現有的實踐教學資源得不到科學、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建設和實施利用,這是制約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整合的根本原因。

              3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的整合路徑

              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資源整合的基本路徑就是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視為一個系統(tǒng),通過對系統(tǒng)各要素的加工與重組,使之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形成合理的結構,實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整體優(yōu)化,協調發(fā)展,發(fā)揮整體最大功能,實現整體最大效益。

              3.1樹立正確的資源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觀是指人們在長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過程中形成的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的基本看法和態(tài)度。它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的開發(fā)方式和利用程度。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實效不盡人意,固然與實踐教學的資源“瓶頸”有關,但更多與人的資源觀念有關,與在這種資源觀的指導下整合利用了多少資源有關。因此,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資源觀是科學鑒別、合理整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的前提和先導。首先,要堅持以心理科學理論為指導,反對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娛樂化、商業(yè)化、虛無化的傾向。其次,要樹立資源效益的觀點。資源永遠是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取得實效不可缺少的條件和支撐,要節(jié)約資源,更要善于發(fā)現、挖掘、培育和保護資源。最后,要樹立“大教育”的觀點。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置于學校、社會“大教育”環(huán)境之中,共建共享,共同構筑社會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格局,變學校資源、社會資源為課程資源,建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體系,實現師生、校地、校社共同成長,一起發(fā)展。

              3.2整合優(yōu)化資源結構,充分發(fā)揮各種資源的最佳功能

              1)加強高校組織、人力資源整合。要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必須整合學校的各種人力資源,充分發(fā)揮各級各類人員最大的心理教育功能。一是地方高校應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領導小組,由分管領導牽頭,統(tǒng)籌宣傳部、團委等黨委工作部門以及教務處、學生處、院系等教學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整體規(guī)劃、制度建設、管理監(jiān)督和控制激勵,保證實踐教學資源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二是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開展過程中,要加強各類人員的協調配合,利用現有條件,發(fā)揮整體的最大功效。譬如,利用專職教師的專業(yè)優(yōu)勢開展團體輔導;利用專兼職教師資源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講座;利用大學生群體力量,扶持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團,積極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利用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資源優(yōu)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理論研究與學術交流等。通過整合各類人力資源,使其縱橫聯系形成合力,多渠道、多形式地有效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活動。

              2)加強校園心理文化資源整合。校園心理文化活動是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重要組成部分,對健全學生人格、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有著重大影響。校園心理文化建設要秉承辦學理念,以校園各類活動為載體,營造積極、健康的心理文化氛圍;要充分發(fā)揮校內外各種人力資源的作用,經常性地組織內容豐富的心理講座,引導學生感知心理文化、領悟心理健康發(fā)展規(guī)律;舉辦心理沙龍、心理情景劇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創(chuàng)辦心理健康報、手冊等,引導學生珍惜生命、熱愛人生。同時,也要充分發(fā)揮大學生自我心理教育的作用,鼓勵大學生在積極參加各種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的同時,經常關注自我心理狀況,豐富積極的心理體驗,維護自我心理健康,從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3)加強心理網絡資源建設。學校可以在互聯網上創(chuàng)辦具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網站,開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主頁,設置領導介紹、師資力量、管理機構、實踐基地、活動信息、成果展示等相關模塊,統(tǒng)一規(guī)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物質資源、人力資源、活動資源和信息資源,使其優(yōu)化整合,實現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高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研究綜述[J].新課程研究,20xx(12).

             。2]鄧志軍.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資源整合與應用[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xx(4).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6

              一、大學生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測量結果

              1.大學生的自我概念狀況

              ①大學生自我概念總體情況。從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計分方法得知,大學生自我概念各維度得分處于中間水平,自我概念水平一般,標準差值比較大,說明個體之間的差異比較大。

             、诖髮W生自我概念性別差異狀況。男女生在心理自我和社會自我兩個維度上差異不顯著,但在其他維度和整體水平上存在極顯著差異。女生的自我概念狀況明顯高于男生。

             、鄞髮W生自我概念年級差異狀況。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心理自我、社會自我和自我行動三個維度上有差異,自我概念水平總體情況沒有差異。

              2.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俅髮W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從MHT計分方法知,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的占17%,心理健康狀況一般的占77%,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的占6%。

             、诖髮W生心理健康性別差異狀況。大學男生和女生在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沖動傾向五個維度有顯著差異,整體水平差異不顯著。

             、鄞髮W生心理健康年級差異狀況。大學三個年級只在學習焦慮和沖動傾向兩個維度差異不顯著,其他各個維度和整體水平差異極顯著。

              3.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概念各維度相關分析

             、傩睦斫】蹬c自我概念各維度相關分析。對大學生自我概念各維度的得分,與其在MHT中各因子的得分進行相關分析可見:自我概念與MHT因子呈負相關,換句話說在70%的量上,自我概念量表諸項目與心理健康呈正相關,即自我概念水平越高在病態(tài)測量分數上得分越高;所有顯示出正常的負相關的相關項都不是顯著相關,就是說從總體上來看,擁有較強自我概念除了極個別的項目上表現出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外,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有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是說在這20%范圍內,較高的自我概念水平對心理健康水平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具有較強的自我概念水平幾乎是在全部情況下導致了學業(yè)焦慮。

             、诓煌昙壌髮W生心理健康與自我概念各維度相關分析。相對于大二和大三,大一學生的自我概念水平與心理健康問題呈顯著正相關,意味著大一學生的自我概念對其學業(yè)產生更多的負面影響而不是正面影響。然而大二和大三階段學生卻表現出更多適應了屬于自己的自我概念而對學業(yè)焦慮發(fā)展出有效的調節(jié)機制。③男女生的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男生自我概念對學習焦慮的影響最為顯著。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自我概念對男生的心理健康影響較為顯著。大學女生社會自我和自我批評對心理健康影響最為顯著,道德倫理自我和自我滿意對心理健康影響較為顯著。

              二、大學生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研究結論及建議

              1.研究結論

              ①自我概念狀況。大學生自我概念的總體水平一般,男生和女生的自我概念水平差異比較顯著,因為男女生的自我概念發(fā)展規(guī)律有所不同,女生的自我概念在小學高年級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發(fā)展,而男生在初中以后心理發(fā)展才會有比較大的進步。不同年級的自我概念水平差異不顯著,但在一定維度上呈現遞增的情況。從理論上來說,自我概念發(fā)展的總體水平應該是隨著年級的遞增而遞增,出現這種沒有差異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樣本容量過小,采集的樣本不具有代表性。

             、谛睦斫】禒顩r。心理健康狀況一般的學生占據統(tǒng)計數量的大部分大學生普遍面臨比較重的壓力,大學三個年級只在學習焦慮和沖動傾向兩個維度差異不顯著,其他各個維度和整體水平差異極顯著。

             、圩晕腋拍钆c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相對于大二和大三,大一學生的自我概念水平與心理健康問題呈顯著正相關。由于大一的新生相比其他年級,其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學習身上,由于相比其他年級來說其更需要在學校適應和學齡階段轉變適應以及新的`學習方式適應,新班級、新教師的適應在花費更多的精力,對學習的過分關注而導致的學業(yè)焦慮也就變得理所當然。隨著自我概念的不斷成熟,高年級的學生可能認識到學習只是自我發(fā)展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全部,這樣學習焦慮的程度才會有所下降。大學階段,男生成績動機中所含的競爭性和新奇性等成分高于女生,女生成就動機中的認知成分高于男生,在大學,附屬動機對男生的支配作用比女生大。

             、艽髮W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研究結論:大學生自我概念總體處于一般水平;男女生在心理自我和社會自我兩個維度上差異不顯著,但是在其他維度和整體水平上存在極顯著差異;不同年級的大學生自我概念水平沒有差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呈正態(tài)分布,大部分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一般;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學生自我概念水平差異顯著。

              2.改善建議

              大學生的自我概念處于從兒童期到成人期的過渡期,紊亂無序。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大多是屬于與自我概念發(fā)展有關的問題,為了保證青年一代的心理健康,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及青年本人通力合作。首先,父母要改變觀念,正視兩代人之間的差異,以理解、尊重的態(tài)度去引導他們認識自我與環(huán)境。其次,學校要肩負起教育青年一代的重要責任。一方面,學校要從根本上改變只重分數和升學率,使學生形成健康而準確的學業(yè)自我概念。另一方面,學校要通過心理教育,使學生對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發(fā)育特點有了解,防止其因無知而帶來的社會問題。最后,大學生本身要自立。大學生要了解多方面的充實自己,要有服務他人的意識,堅信能做個更好的自己。這樣才能建立準確的自我概念,正確面對自我和環(huán)境。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7

              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然而在近些年,在中考高考結束或者是在生活當中遇到大的困難時,許多人迫于壓力或者是其它原因去結束自己的生命。當我們透過表面去深刻探究這些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時,心理健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將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相結合的培養(yǎng)方式才能夠真正培養(yǎng)出健康的人。如今就有高校在體育的教學當中將兩者結合起來。下文中我就結合自己在高校中的了解和觀察來具體分析我國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希望高校能有針對性的去發(fā)揮積極影響。

              一、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

              1、不利于協調發(fā)展

              一直以來體育教學都被認為是文化素養(yǎng)較低的一種教學,因而許多學校僅僅是關注于體育教師在體育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而對于他們的文化知識,心理素質不加重視。而在如今日益強調心理健康的同時,許多教師在這一方面卻沒有得到有效的培訓。再加上許多學生本身就把體育課當成一種娛樂,很容易使得所強調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時發(fā)展流于形式,不能夠真正的發(fā)揮作用。而如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所謂的人才是需要能夠經得住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并且還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一直以來,我們的觀念是,體育課就是我們進行體育活動和鍛煉的,因而與時俱進的一些理念和方式,如將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相結合的理念并沒有及時有效的融入到體育課堂中來。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起著阻礙作用,不利于他們多方面協調發(fā)展,對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也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2、易導致暴力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年長者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一代不如一代了;蛟S是在說身體素質,可我覺得他們說得更是年輕人的道德素質和心理發(fā)展。因為如今大多數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被嬌慣著,并沒有經歷過什么挫折,甚至沒有面臨過較大的挑戰(zhàn),性格上也多以自己為中心,比較自私。在體育教育當中,因為體育本身活動量大,活動范圍較廣,由于體育的活動性和易受傷的特點,許多人在活動當中難免發(fā)生碰撞,有時甚至會激發(fā)矛盾。而學生們往往會因此而大發(fā)雷霆,更有甚者會大打出手。年輕學生脾氣暴躁,很顯然是他們在心理素質方面所接受的教育不夠。如果在高校體育教學當中沒有結合一定心理學方面知識,并進行引導的話,在長期的體育學習當中就可能給心理發(fā)展帶來暴力色彩的影響。

              二、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1、培養(yǎng)毅力

              體育當中的某些項目是考驗人的耐力的,比如長跑。因而在高校體育當中許多老師已經不僅僅要教會學生體育技能,更要去培養(yǎng)他們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體育精神。況且體育本身需要的就是這樣一種精神。在高校當中體育選修有很多項目,如乒乓球、武術、健美操、游泳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學生們去刻苦學習,勤加訓練的。在長期的體育學習當中,學生可以慢慢形成一種運動的習慣,能不斷培養(yǎng)他們的毅力。從這一方面看,高校體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面對挫折、迎接挑戰(zhàn)以及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有一定積極作用。長此以往能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2、緩解壓力,消除心理障礙

              伴隨著社會快速發(fā)展的是人們的日益增大的壓力。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學習方面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壓力,更何況他們還要面對畢業(yè)找工作的壓力。大學擴招使得大學生人數倍增,就業(yè)競爭更加激烈。面臨未知的未來,許多大學生產生心理上的失落和擔憂,心理上難免產生很多負面的情緒,產生很多無形的壓力。運動恰恰是釋放心理壓力的一種好方法,而體育課的運動性正是能夠使得學生去釋放內心的壓力。體育教學的實踐性和場所的空曠都能夠給學生的心理壓力帶來一定的緩解,能夠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使得學生盡情釋放不快,從而能夠達到一種良好的狀態(tài),為接下來的奮斗做好準備。因而高校的體育課是能夠促進學生壓力的釋放,從而減少他們心理的緊張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他們的心理障礙。

              3、提高對于社會的適應能力

              體育的學習和發(fā)展是需要同學之間相互協作進行活動的,比如在學習健美操或者是武術的`學習過程當中,因為不同學生的肢體動作天賦不同,而且上課時間又有限,這就需要同學之間相互幫助共同進步。這對于如今獨生子女日漸增多的情況下學生們開展人際關系,進行合作學習,培養(yǎng)團結協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且一般來說如今許多學生都不愿意出去活動,有同伴才能夠堅持下去。況且身體素質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的,這就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的去進行鍛煉。這是有助于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能夠有效的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大學校園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在學校當中學會與別人合作是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積極樂觀、協作互助的心態(tài),這也是進入社會所必須的。因而,良好的體育鍛煉有助于提高對社會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三、小結

              本文是從我自己在高校當中的了解和觀察所得來展開論述的。分別論述了我國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偟膩碚f我是從體育學科本身的特點和高校當中體育課的課程形式來具體分析它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而這又不免使文章顯得形式上松散,因而是需要具有一定的經驗才能夠較好理解的。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8

              一、引言

              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定位主要在于防治性,以預防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為目標,卻忽視了大部分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求,這是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試圖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做出初步探索,以期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提升和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二、積極心理學概述

              1.積極心理學的概念。積極心理學的概念是由心理學家塞里格曼和奇克森米海首先提出的,隨后,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涉足這一領域,逐漸發(fā)展成了積極心理學運動。國際積極心理學網站認為,積極心理學是一種以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個體和社會走向繁榮的科學研究。具體來說,積極心理學包含兩層含義:其一,“積極”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點,尤其是人自身的積極品質和力量,它的任務能使人類自身的積極力量得到充分關注和發(fā)掘;其二,積極心理學不僅要激發(fā)個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yōu)秀品質,更要將目標延伸至社會制度以及大眾層面,使個人與社會都能感受到積極心理學的作用和意義。

              2.積極心理學的誕生背景。積極心理學的誕生有著特殊的社會時代背景和心理學發(fā)展背景。首先,從社會時代背景來看,一方面,現代人類社會種族和宗教沖突愈演愈烈,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只有每個人有著自尊、滿意、快樂等積極的情感品質,這些沖突才有可能消失,而如何建立這些積極的情感,成為積極心理學產生的根源之一。另一方面,隨著現代科技和經濟的迅猛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但精神生活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心理問題層出不窮。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協調促使人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此外,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自我認知也在提高,人們不再單純地追求物質生活的質量,而是向著更好的精神生活質量方向發(fā)展,更加渴望過有意義的幸福生活,充實自己的內心。這就要求找到一種科學的方法去實現向更高層次的跨越。其次,作為心理學的一部分,積極心理學的誕生也與心理學自身的發(fā)展有關。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以來,心理學的研究面臨著危機。由于戰(zhàn)爭催生了許多心理問題,于是心理學把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了對心理問題的研究上,這就導致主流心理學走向了以研究心理問題為核心的研究道路,變成了類似于病理學性質的學科,心理學發(fā)展走向了歧路。但是現實生活中還是以正常人居多,而心理學卻不能為大部分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違背了心理學的使命和存在價值。因而,新的歷史時期,心理學面臨著新的抉擇。

              正是基于這樣的社會時代背景和心理學背景,1998年,“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提出了建立積極心理學的建議。自此以后,關于積極心理學的專門著作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時至今日,積極心理學在全世界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已經成為當今心理學界的一股重要力量。

              3.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應把主要任務聚焦于研究和培養(yǎng)人的固有的積極品質上,用更加開放的、多元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潛能和能力,關注那些美好的心理品質,通過培養(yǎng)或挖掘人的積極力量使之成為真正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

              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預防是應對心理疾病的重要途徑,而預防的關鍵則來自于對人的內部的積極潛力的塑造或喚醒。

              除此以外,積極心理學還強調,心理學的研究視野要兼顧個體與社會兩個層面,在對個體心理展開研究的同時,也應注重對群體和社會心理的探索。

              三、從積極心理學視角看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事業(yè)開始蓬勃發(fā)展,展現出良好的勢頭,特別是近10年來,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上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績,為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預防危機事件的發(fā)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在這30余年的時間里,大多高校心理工作者所做的是力求解釋和治愈消極心理和行為,而積極人格特質則鮮少被關注。這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難以促進整個大學生群體形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看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可能存在著以下不足。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存在不平衡性。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總體上側重解決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沖突,而對心理發(fā)展和成長的引導重視不夠,忽視了他們的心理發(fā)展需求。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來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在于使學生在認知、情緒、意志和個性等各項心理指標上健康發(fā)展,全面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2.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偏治療性。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構建大多以消極取向為主導,這就導致心理教育工作者更多的著眼于消極心理與行為的研究,而對人的發(fā)展性教育重視不足,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全面發(fā)揮受到制約。積極心理學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預防性和發(fā)展性功能,它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應當是培養(yǎng)和塑造全體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3.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存在局限性。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對象集中于那些存在心理問題的個體,而對大部分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求難以滿足。積極心理學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應當是全體學生心理潛能的全面開發(fā)和積極心理品質的全面發(fā)展。

              4.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專業(yè)結構存在不合理性。目前,在我國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群中,不乏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們可能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因為缺乏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學習,對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不足,在實際的工作中難免受德育工作模式的影響。另外,在我國,即使是經過培訓的專業(yè)人員,也大多是學習變態(tài)心理學、精神病學等消極心理學知識,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論和方法上也不契合。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須系統(tǒng)地掌握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學習發(fā)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課程,且隊伍組成不局限于專業(yè)人員,也可以包含教師和家長。只要教師和家長把培養(yǎng)學生和孩子的積極品質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塑造,處處留心,那么積極教育就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四、關于大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的初步設想

              整合目標。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和心理問題的解決二者兼顧。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至少包含兩個方面:

              (1) 培養(yǎng)所有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質;

              (2) 幫助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解決問題。只有把兩方面有機融合起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獲得實質的提升。就這兩個目標來說,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因為積極心理品質本身就具有預防和治療的作用,倘若個體的積極品質能夠得到充分地發(fā)掘,潛在的積極因素得到激發(fā),那么很多心理疾病自然而然地也就不會發(fā)生了。相反,如果學生缺乏積極的心理品質,導致內驅動力不足并作用于外作用力,隨之而來的可能是社會適應、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積極心理品質的重要性。因此,高校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品質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實現其價值。

              2.豐富內涵。培養(yǎng)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增強大學生的積極心理體驗。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依賴于學生自身、教師和學校的協同努力。學生應關注自身的積極品質的培養(yǎng),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積累和訓練;教師應在其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課外活動中對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有所體現和側重;學校則應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和任務重新整合定位,促進各方對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yǎng)。

              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也需要學生親身的體驗。高?梢圆捎米灾浇虒W方式讓學生獲得體驗,也可以采用自助式心理輔導的方式,使每位學生在接受心理輔導的同時也去輔導他人,使學生既是輔導者也是被輔導者。這樣的角色轉換,使學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每扮演一個角色都是一種不同的體驗。

              3.拓寬途徑。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心理咨詢和校園文化建設三方面拓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1)建立大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體系。高校應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大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心理的積極層面,著重增強學生的主觀幸福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心理品質和自我潛能開發(fā)的能力[7]。(2)強化大學生的發(fā)展性心理咨詢。心理咨詢是幫助學生自我成長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應將人本主義心理學和積極心理學等理論和技術運用到個體心理咨詢中,有意識地以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為導引,建立和諧的咨訪關系,對來訪者進行積極的心理干預,激發(fā)他們自身的力量和潛能。(3)將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中。校園文化作為學校隱性課程的一部分,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直接的聯系。高校應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注意滲透積極心理學的因素,豐富積極心理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價值體現,促使積極心理學在校園里更好地傳播。

              4.優(yōu)化師資。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師資隊伍建設。(1)強化教師的專業(yè)理論與心理咨詢的技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咨詢師應注意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有意識地將積極心理學的理論運用于實踐,使其在教學和咨詢過程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積極層面,更好地體現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2)培養(yǎng)教師積極的工作態(tài)度。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學校應認識到教師同學生一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將積極因素運用于對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挖掘他們的積極力量,培養(yǎng)其積極品質,增強其積極體驗,使他們在工作中體會快樂和滿足。從教師自身的角度來說,教師應注意心理上的自我調節(jié),不斷提升、完善自我,多與學生交流,聽取學生的意見,增進對學生的理解,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好的實施。(3)推動教師與學生關系健康發(fā)展。積極心理學認為,教師和學生作為平等的個體,應當相互學習對方的優(yōu)點,相互發(fā)掘和激發(fā)對方的積極心理品質。同時,教師也應以身作則,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

              5.營造氛圍。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環(huán)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直接的展現于學校,但不只在學校有所體現,在家庭和社會也都有所體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實施有賴于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的共同努力,形成整合性的積極環(huán)境,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嘗試,達到全新的模式狀態(tài),才能使積極心理學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在本質上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狀況。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9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yōu)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fā)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并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于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于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于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fā)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fā)展不成熟,情緒不穩(wěn)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fā)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競爭與求穩(wěn)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yè)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huán)境因素看,競爭的加劇、生活節(jié)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huán)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fā)展中的失衡狀態(tài)。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huán)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fā)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yè)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和對環(huán)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yè)和事業(yè)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0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fā)展,給人們帶來了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了一些新形勢下的心理問題,在大學生群體中這些問題尤為突出。大學生往往面臨著學習壓力、就業(yè)壓力、人際交往困難等多種問題,造成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的現狀。而公共藝術教育正好可以通過審美與藝術的途徑,將大學生的種種壓力合理疏導,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為他們提供情感宣泄,促進人際交往能力,真正使學生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促進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

              公共藝術教育是一種面向大眾,通過藝術的形式培養(yǎng)審美能力、提升公民修養(yǎng)的重要教育手段。在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高校教育開始引入公共藝術教育。我國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經過了多年的發(fā)展,已經成為培養(yǎng)學生美育的主陣地,并為完善大學生人格、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文就對公共藝術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簡要探究。

              一、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概況

              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以“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高雅的審美情操,提升人文素養(yǎng);發(fā)展形象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獲得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欣賞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作為教育目標。經過了多年的發(fā)展,人們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公共藝術教育選修課體系趨于完善,公共藝術教育已經成為了高校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雖然我國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發(fā)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一定差距。比如課程設置時間不足、教學方法過于單一、課程的專業(yè)性不足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共藝術教育的發(fā)展。尤其是目前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沒有很好的與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相結合,所以這正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大學階段是學生人格成熟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精神飽滿、愛好豐富、思維活躍,充滿了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學生們渴望在大學之中學習到更多知識,渴望交到更多朋友,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這些都是他們的自我意識逐漸成型的標志。但是在當今高校的大學生群體中,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確不容樂觀。總體來說,很多大學生缺乏遠大理想,沒有完善的學習目標。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弱,同學之間經常出現矛盾。部分學生還存在生活能力不足、情感脆弱等問題。根據年級來說,低年級的大學生剛剛擺脫了高考的壓力,很多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就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不認真學習、沉迷網絡等現象普遍存在。高年級學生由于面臨學習難度提高、就業(yè)難度增大雙重壓力,往往不能合理疏導,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三、公共藝術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1、陶冶審美情操

              目前的大學生群體由于受到網絡文化的影響,審美格調日益低俗化。而通過公共藝術教育,正好可以抵制網絡文化對學生的不良影響,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在學生參與到藝術作品欣賞的過程中,不僅會得到身心的愉快,更是一種審美享受,經過了大量高雅藝術作品的熏陶,他們的審美標準得到不斷提升,自然就會摒棄低俗文化。例如學生們在欣賞肖邦的《幻想即興曲》過程中,他們的思維隨著曲目的變化而得到了放飛,體會到了音樂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使他們充分感受到了作品的美,培養(yǎng)了高雅的審美情操。

              2、提供情感宣泄

              大學生處于青年階段,生理上精力充沛、體力旺盛,但他們在心理上確還沒有完全成熟,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往往會使他們產生不良情緒,長時間積累會影響心理健康。公共藝術教育為學生提供了情感宣泄的途徑,引導學生合理的將過剩的體力和不良情緒進行疏導,保證了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在音樂表演課程中,學生們對于在教師和同學面前演唱自己喜愛音樂充滿了積極性,他們有的演唱流行音樂,有的演唱重金屬音樂,有的演唱民歌,都充滿了個性。在演唱過程中他們不僅在教師和同學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合理宣泄了自己的情感。

              3、促進人際交往

              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在大學生活和畢業(yè)后社會生活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公共藝術教育中很多教學活動都需要學生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學生可以通過藝術教育課程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相互理解,所以說公共藝術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發(fā)展。例如學生在進行書法課程的學習中,個體差異很大。有幾名學生擁有書法基礎,所以寫得很好,而大部分學生書法能力較差。教師就鼓勵寫得好的同學去幫助其他同學共同練習,不僅班級整體的書法水平得到了提高,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總之,公共藝術教育對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應當對它引起足夠重視,充分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開展,為學生培養(yǎng)出高雅審美情操、健康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1

              摘要:由于網絡有著多種多樣的價值觀和虛幻的社交環(huán)境等特點,給大學生帶來了多種多樣的學習、生活題材。但是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大學生盲目的迷戀網絡會使情緒失控、性格扭曲,嚴重的會產生違法行為。如何讓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一個新的變化,讓大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的影響下能夠產生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下面對各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說明。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新模式

              由于當今社會科技的迅速發(fā)展,網絡已經走入大學生的生活,并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它對大學生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網絡信息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也讓大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各種各樣的信息。但是,網絡中那些不健康的信息會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產生了不利因素。為了降低這種負面影響,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到轉變,我們可以采取分析網絡環(huán)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來尋求解決的好辦法。

              一、網絡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影響

             。ㄒ唬┚W絡多元化的價值觀對大學生認知的影響

              由于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導致全世界信息的聯通,產生了極大的信息量,這也讓互網絡有了多元化的價值觀。對同一件事網絡上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觀點和價值觀,這讓對價值觀取向認識不清、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大學生來說很難辨別對錯,造成對事物沒有客觀的認知、情緒容易波動、行為容易過激。所以,有著極大信息量和多元化價值觀的互聯網,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取向影響很大。

              (二)網絡虛擬性影響大學生的行為方式

              網絡與現實生活相比差異很大,網絡自身存在著虛擬性,大學生足不出戶就能通過網絡了解世界的各種信息,通過網絡的社交平臺可以在不經過見面的情況下進行交流、溝通,他們也可以不用使用真實信息來進行一些虛擬性的活動。由于大學生的心智還不算成熟、情感比較豐富、情緒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當遇到不開心的事,就容易意氣用事,產生一些過激的行為。當大學生被網絡上的這種虛擬的人群所利用,對他們蓄意煽動,將一些不開心的事擴大化,使得大學生產生一些負面情緒,發(fā)生過激的行為,嚴重者甚至觸犯了法律造成犯罪。網絡犯罪比現實生活要難以預防和控制,在現實生活中,學校和社會可以通過道德、法律以及一些思想教育來加強對大學生的行為管理,讓大學生在思想、行為上有所約束,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大學生的情緒波動,從而減少了大學生的犯罪幾率。然而,網絡的虛擬性讓心智不成熟的大學生們隨意的釋放情緒、發(fā)表言論,導致法律、道德對行為的約束有所減弱,造成了不可預見的后果。所以,網絡的虛擬性給大學生的行為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ㄈ┚W絡交流對象間接性影響大學生的溝通

              由于,大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情感比較豐富、性格比較敏感,在交友時比較羞澀;所以,他們在面對面交談時會受到環(huán)境和條件的影響,不能敞開心扉、放下顧慮的交談,在思想和情感的表達上往往不夠深入透徹,沒有達到很好的交流的效果。然而,在網絡上的社交就不同了,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的一些社交軟件,例如微信、QQ等,無需見面以文字、圖片、語音的形式進行交流,不受環(huán)境等條件約束,可以敞開心扉、隨時隨地的交談,這樣也能讓大學生很容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大學生很容易沉迷于這種虛擬的網絡社交中,使他們對現實生活中的人失去信任感,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產生排斥感,讓他們的性格變得孤僻、冷漠。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轉變

              依據大學生心理健康受網絡環(huán)境的影響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當前存在的問題,為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建一個新模式,達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ㄒ唬┳尨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向全校進行開展,使每個大學生都能夠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學校應重視培養(yǎng)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除了專業(yè)知識的教學以外,還要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學校應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推廣和普及。學校可通過對大學生心理方面的測試,研究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差異,然后針對這種差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課題講座等;同時,可以通過各大媒體進行宣傳,讓校園到處都充滿心理健康教育的氣氛,讓大學生主動接受并重視起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從而可以預防和降低不良心理的產生,達到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的目的。

             。ǘ└陆逃砟,轉變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在網絡科技飛速發(fā)展的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老師要隨著網絡的發(fā)展變化,以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fā)展變化,來快速轉變教育觀念。老師應將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與現代化的教育模式相結合,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創(chuàng)建完整的現代化教育體系,培養(yǎng)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對待網絡的虛擬性。這種更新的教育理念和轉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提高了學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也為教育的發(fā)展帶來了動力。

              三、結語

              在科技迅速發(fā)展的今天,網絡作為大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學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著諸多困難。在當前的這種網絡信息社會中,學校要加倍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建完整的現代化教育體系,掌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方向,培養(yǎng)大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三觀”意識,增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理念和社會責任感,讓大學生的心理向著正確的、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鄧虹.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轉變思考[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xx(20):41-42.

              [2]郭英君,舒娜.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構建[J].內江科技,20xx(10):107-108.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2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網絡,是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必然產物。網絡具有開放性與虛擬性,更具有交互性與針對性。網絡的出現,讓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更加便利,也給社會發(fā)生帶來了一些挑戰(zhàn)。對于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來講也是一樣,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滿足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發(fā)展需求,做好傳統(tǒng)教育模式與網絡教育模式的結合。正確應用網絡環(huán)境,才能讓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得到提升。

              一、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則

              在網絡環(huán)境的支持下開展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要重視教育原則。

              (一)學生主體原則。

              在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網絡環(huán)境下,調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參與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只有讓學生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才能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有效結合現實與虛擬環(huán)境。

              網絡環(huán)境具有虛擬性,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實際,將實際生活與網絡世界結合為一體,建立一個完全健康與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全面與準確地掌握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特點,在第一時間發(fā)現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才能讓老師采取有效的策略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三)重視教學中的互動。

              互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網絡環(huán)境的支持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發(fā)揮網絡互動性特點的措施。充分利用網絡環(huán)境的互動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全面精細的解答,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教師要在幫助高職學生解決實際心理問題的同時,提供一些個性化與人性化的服務,讓學生意識到網絡環(huán)境的優(yōu)勢,認可網絡環(huán)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給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也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空間的擴展。利用網絡平臺上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開展教學,會讓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度快速提高,優(yōu)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突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良好外部條件。目前,許多高職院校仍然利用傳統(tǒng)說教式的方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影響了學生心理健康學習的積極性。傳承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精華,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網絡技術進行結合,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創(chuàng)新性。將網絡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結合起來,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高職院?梢宰寣W生在網絡平臺上進行選課,利用網絡平臺收發(fā)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習作業(yè),制定電子學習計劃。教師可以在公共網絡平臺上上傳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視頻,與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資源的分享,提高教學成效。

              (二)做好網絡心理健康調查。

              心理健康調查,是心理健康教師開展有效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師應當是具有針對性的調查,教師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需求與心理問題,才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并在第一時間進行改正。教師可以利用網絡開展心理健康調查活動,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訪問某個網站,填寫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并有效提交。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答案進行有效統(tǒng)計,分析當代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一次完整的心理健康調查報告。了解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讓教學內容選擇更有真實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三)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測試。

              心理測試,是讓學生了解自身心理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所謂心理測試,就是在一定的系統(tǒng)支持的基礎上,對人們的心理特點進行數量化處理,通過人們對于某一個問題的處理方式并分析這些數量化的特征,并做出科學的心理分析的過程。網絡心理健康測試,就是借助網絡平臺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測試與評價的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上進行自主測試,發(fā)揮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習主動性,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促進學生自主尋求心理上的幫助,讓學生自主解決一些微小的心理問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無形實施。

              (四)落實網絡心理咨詢服務。

              心理咨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讓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去傾訴自己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或者精神上的痛苦,以匿名的形式向教師或者心理咨詢師尋找?guī)椭。心理健康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在網絡平臺上提出自己的意見,幫助學生快速解除不良情緒,意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劣勢,提高其社會競爭水平。網絡心理咨詢服務是具有完全保障的,有利于打破距離障礙,更具快捷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聊天室、在線心理健康服務、電子郵件或者QQ的形式提供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現代化程度?偨Y綜上所述,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在社會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也有許多成功經驗。當今社會的教育是以人為本,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也得到了更多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利用網絡條件,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夠吸引高職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快速提升。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3

              1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原因

              1.1外部因素

              (1)社交網絡的盛行。21世紀無疑已經變?yōu)榫W絡的時代,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和快捷已給人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益和快樂。當代大學生多數都是90后,正是伴隨互聯網興起一同成長的,無論相同的還是不同款的手機,每個人的客戶端中可能都包括幾種社交網絡軟件應用。顯然當代大學生已然變?yōu)榱说皖^族。課余、飯后、閑暇時只見他們總是拿著手機,柳a是棚醒、補人賊#小說。當然手機本身帶來對健康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如:輻射,但在社交網絡的普及和流行下,大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在悄然的浮現了。

              (2)生活環(huán)境變化。大學生,即邁入了社會且具有一定社會責任的青年群體。在以往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中鍛煉了他們的獨立自主,這需要學生自己來處理一切生活上的問題,包括衣食住行等基本問題和人際交往等復雜問題。環(huán)境的改變使學生心理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能否適應也取決于學生個人。

             。ǎ常┙逃J礁淖。大學教育與以往教育方式不同,除必修課以外,學生還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想修的課程,也可按照自己意愿加人豐富課余生活的社團。大學生有了更多機會展示自己特長,這與以往寒窗苦讀十余_?

              1.2內部因素

              一方面,當代大學生經歷了奮戰(zhàn)苦讀,每一個學子都是自己中學年代中的佼佼者,他們進人了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發(fā)現周圍充滿著才華橫溢能歌善舞的同齡人,這種心理上的落差使他們自卑,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會選擇接受這種變化,努力適應眼前這個與之前平淡學海生活截然不同的校園環(huán)境,他們將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他們所熱愛的活動,他們選擇參加學術競賽、參加社團活動、參與文藝匯演,門門成績優(yōu)異;相反,心理健康程度有所欠缺的同學則會選擇逃避,他們將自己封閉在沒有社交活動的世界里,他們甚至患有社交恐懼癥、注意力不集中癥等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大學生滿足于這種生活安逸的狀態(tài),選擇停步不前;就業(yè)率的降低顯然沒有喚醒大部分學生,他們并沒有形成一個成熟可實行的職業(yè)規(guī)劃,認為大學畢業(yè)文憑是自己的保護傘,所以將自己沉浸在抽煙酗酒、網絡游戲、社交網絡等亞健康狀態(tài)中,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意識薄弱。、

              2心理健康問題解決措施

              2.1針對學校措施

             。ǎ保┕膭畲髮W生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綜合性大學常常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和社團活動,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感興趣的方向,進行學習實踐等,這要求學校開展問卷調查,按照學生主流意愿方向開設相關選修課,做好前期宣講工作,鼓勵大學生在課余時投人到自己真正感興趣又有意義的社會實踐中,比如喜歡志愿者服務的同學為他們成立志愿者工作部,醫(yī)學院?梢猿闪⒓本葐T小組。

              (2)鼓勵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目前許多高等院校相繼開展了相關的心理健康專題講座,據一些在校大學生反映,心理健康教育巳然成為學生校園生活的一部分,學校每年會開展相應的心理調查問卷,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度與日俱增,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的研究工作也進行得如火如荼,教育講座旨在提醒大學生客觀意識到自己心理存在的問題,并鼓勵學生以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應對心理亞健康的狀態(tài)。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是十分必要的,無論是?圃盒_是本科院校。

              (3)建議學校成立心理咨詢和精神心理科。成立心理咨詢是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最有效的途徑,同時也為預防和治療心理問題提供了方法。有關人際關系、親情、愛情、學業(yè)、就業(yè)等方面的心理問題需要專業(yè)的心理咨詢老師為學生提供一種好的辦法和途徑,解開學生的煩擾和困惑,免于學生陷入迷途。心理咨詢不拘泥于一種模式,學生可以前往學校的心理咨詢處咨詢老師,有的.學生不愿意泄露隱私,也可以采用互聯網、書信的方式與專業(yè)老師溝通。

              (4)營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大學校園是為當代大學生提供學習、食宿、運動、娛樂、休閑等多功能的場所,在這里不僅需要容納百人學術報告廳,還需要設備齊全的體育館、干凈衛(wèi)生的食堂餐廳、多功能大學生活動室等設施去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質大學生,這為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為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埋下了良好的鋪墊。

              2.2針對大學生自身條件

              (1)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與信仰。有了目標,便不再迷茫;有了信仰,便不再孤獨。當代大學生有很少的人能夠在早期就確定好自己終生奮斗的目標,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fā)生著變化,他們停步不前,原地彷徨。心理專家建議大學生早期樹立人生規(guī)劃,其中包括職業(yè)規(guī)劃,只有前期工作準備好,學生才會有更堅韌的毅力與更飽滿的熱情把每一天過得充實而富有意義。

              (2)培養(yǎng)優(yōu)良的品質。面臨畢業(yè)的本科生即將褪去大學青蔥年代的稚嫩,邁人真正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第一個問題就是考研與就業(yè)的壓力。這種壓力連同期末考試、論文答辯等過程是富有極大挑戰(zhàn)的,有的學生發(fā)揮失常,學業(yè)進行地不是十分順利,此時需要學生自己心中給予自己心理暗示:“我可以;我能行;這次雖然沒有成功,下次我多了一些經驗,我的勝算更大!”等。

             。ǎ常B(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當代大學生被稱為“低頭族”、“夜貓子”等,皆因不健康的作息方式造成。如之前所述,社交網絡的盛行使學生花費了更多時間在電子產品等互聯網產物上;學生偏向晚睡晚起的生活模式,早已打破“一日之計在于晨”的模式;課堂教室晨讀的和操場上晨跑的身影更是少見;甚至很多大學生酗酒、抽煙、逃課、聚眾、考試作弊等惡劣行為。這些現象已經不算罕見,高等院校也采取了很多規(guī)章制度制止此類行為,但效果都不算好,學生應當從自己真實想法出發(fā),喚醒自己心中被理想充實的地方,遏制貪圖安逸的貪戀,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心懷夢想,腳踏實地,夢想彼岸才會到達。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4

              摘要: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yōu)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本文闡述了大學生在大學時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及出現原因和解決這些心理問題的建議方案

              關鍵詞: 心理健康 大學生 環(huán)境因素 生活因素

              隨著我們踏入大學的校門,一系列問題也隨之到來。大學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段時期,在大學路段走的成功與否將直接關系到我們自身未來的成功與否。所以要想把大學這段路走的更好,更穩(wěn)定,為以后積累寶貴的基礎財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我們必須要關注的問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認清自身心理問題和解決自身心理問題、以免誤入歧途造成自身遺憾。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是與我們自身所處的心理階段有關,也與我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分不開。大學升一般年齡都在十八到二十三、四歲之間。而這段年齡正是處于人生的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至關重要的一段時期,也是人一生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赡苁切睦戆l(fā)展不成熟、不穩(wěn)定;面對一系列生理問題、心理問題、社會適應問題。心理矛盾沖突時有發(fā)生,像: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競爭與求穩(wěn)的沖突等等。如果這些沖突與矛盾不能得到有效疏導和有效解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我們這些當代大學生,經過數十年寒窗苦讀,走過高考這座獨木橋。在以前的學習階段我們全心投入,無力其他。家長更是對我們無微不至,溺愛至極;而這些就導致了我們缺乏癥真正的生活能力。而上大學更是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自己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這些就導致我們當中有些人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學習 生活 交友 戀愛 等等小小的挫折就足以使我們當中的某些大學生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問題,最后出現不好的結局。

              現在就拿我自身舉個例子:我來自農村,家里世代務農。在如今這個社會激烈發(fā)展與競爭的時期我承擔著父母無限的期望踏入求學之路。然而、在高中時期我曾經退過學。因為我厭倦學習,是的我學習不好。我自己覺得在求學這條路上無法找到屬于自己的道路、可是當我踏入社會,看著眼前洶涌的人流我感到無處可落腳。我又一次感到無力,自己未來的路 徒有望洋興嘆。在感到自身渺小的同時,我又回到學校繼續(xù)學習。如今我考到我現在這個大專院校!父母常年在外,根本無法在我旁邊陪同我。而我所遇到的問題只能自己去解決;同時這也造就我的.某些性格與問題。例如:自卑啊、不是很愿意和人打交道也就是所謂的社交能力差!我害怕新的環(huán)境、新的人物。我舍不得我高中的朋友與同學,我不愿意背井離鄉(xiāng)。偏偏我又本性倔強,我拒絕父母臨時回來的相送。可是我又不得不面對!我自己獨自一人背著這行李。踏上離開家鄉(xiāng)的旅程。當我來到大學時,我承認我有點慌了,陌生與不熟悉充斥在我的腦海。我記得很清楚,剛來學校我不清楚大學報道行程,又因為來的較晚學校未能及時安排住宿。我自己一人抱著行李在網吧住了一晚上。次日清晨,我自認為厚著臉皮找到一些新生,和他們一起完成了入學報道程序;而社交能力差導致我現在的朋友只局限在我的班級。在大學,我所接觸的新的課程里面出現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在上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我逐漸找到自己的某些心理問題。現在我正在努力的去解決這些問題。而如今,我坐在這里寫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課論文》。我相信我一定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

              以上的一段話是我自身的真切經歷。雖然我自身可能未出現打大的心理問題,但我相信:絕大多數大學生心理會如同我一樣或多或少出現過一些問題。我們大學應當如何去解決這些已經出現或者可能出現的問題呢? 那就是找出問題所在。要學會分析自己、認清自己。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我已經在上文分類列舉;也從我的自身經歷中反應出一些問題。我想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對我們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提供一些幫助。

              首先,我們要培養(yǎng)良好的人格品質。而良好的人格品質應有:正確的認識自我,培養(yǎng)悅納自我的態(tài)度。揚長避短,不斷地去完善自己。其次是應該提高自己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應有正確的認識,采取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樹立科學人生價值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還有,養(yǎng)成科學的生活方式。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作息有規(guī)律、科學用腦、少喝酒、不抽煙、盡量多做體育運動提高身體素質、講究自身的衛(wèi)生。當然,科學安排學習更為重要。學習是我們作為大學生的必要任務。所以我們要培養(yǎng)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興趣才能夠自覺去投入到只是的海洋之中,不斷地汲取新知識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關于自身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呀保持樂觀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態(tài)。我們要對未來充滿希望與信心。當遇到悲傷或者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① 合理宣泄:例如哭泣啊(莫以為哭是很丟人的事情,這樣可以很好的宣泄我們心中的負面情緒)、旅游或者運動 ② 學會幽默;幽默是消氣的最好方法。既不傷害別人又不煩惱自己。③學會轉移:移位思考是解決憂郁心情的好方法,聽音樂、接觸自然美景等;④學會回避:當你覺得即將出現不愉快的場面是,不放加以回避,找個僻靜的地方回避一下,這樣做能幫助你緩和緊張的局面。

              以上種種是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以及一些體會,可能說的不是和全面,但我相信,如果能夠按我說的這樣做,你一定可以避免心理健康這些問題!另外,我之所以認識到這些心理健康問題,與我大學所開課程《心理健康教育》很大關系,在此感謝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讓我能夠在人生迷茫多事的階段認清自身問題,準確定位自己,從而在大學這個新環(huán)境中慢慢融合,提高并完善自身。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

              近年來,大學生群體中由于心理問題造成的個體行為偏差不斷增多,從事心理輔導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接受校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我院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呈增多趨勢,眾多誘因導致大學生中出現了心理弱勢群體,如何幫助“天之驕子”們遠離“郁悶”,保持健康心態(tài),應該受到學校各部門的關注和重視。

              1.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wèi)生大會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有以下四個方面:(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2)適應環(huán)境,人際關系彼此謙讓。(3)有幸福感。(4)在職業(yè)工作中,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4]。另外,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和麥特曼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個標準:有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對自己的能力作恰當的估計;生活目標,理想的確定要切合實際;與現實環(huán)境保持接觸;能保持個性的完整和諧;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適度的情緒控制和表達;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的發(fā)展個性;在不違背道德規(guī)范的情況下,適度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部分國內心理健康教育專家認為心理健康應該包含以下幾點:

              保持對學習較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保持正確的自我意識,恰當的接納自我;協調和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于交往;保持完整統(tǒng)一的人格品質,培養(yǎng)健全人格;保持良好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正確認識環(huán)境,并處理個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2.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誘因

              有研究表明心理問題的產生是與眾多因素相關的。如個人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等。就大學生而言,其主要誘因有以下幾點:

              學習與生活的壓力。大部分大學生都曾感到學習的壓力,但長期處于高度學習緊張的狀態(tài)下,極可能導致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目前,我校在校生中約15%是貧困生,其中4%—6%是特困生。調查表明,45%以上的貧困生認為自己承受著巨大的學習、生活壓力,造成較大的心理困擾,而且不懂得如何緩解。

              情感困惑和危機。情感問題能否正確認識與處理,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眾多個案表明,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是誘發(fā)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有人因此走向極端。

              對獨生子女教育不當造成的后遺癥。獨生子女群體已成為當前大學生的主體,長期以來對他們教育不當是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頻發(fā)的又一誘因。專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際、缺乏集體合作精神等不良習性,不但易使大學生誘發(fā)心理疾病,甚至使人產生暴力傾向和行為。

              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該情況頻頻出現在大一新生中,這種不適應如果得不到及時調整,便會產生失落、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有的學生還會因長期不適應而退學。

              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帮L聲雨聲讀書聲,我不吱聲;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我何事?”“宿舍里面不吭氣,互聯網上訴衷腸!边@些順口溜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交際現狀,F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懂如何與人溝通,缺乏交往的技巧。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隨波逐流。

              家庭及外界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比如不當的教育方式、單親家庭及學校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消費上的浪費攀比、對貧困生的歧視、學習節(jié)奏過于緊張等。

              教育部調查顯示,因各種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而休學、退學的大學生已經占休學、退學總人數的50%左右,我校也存在此種情況。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不但與大學生自身缺乏心理健康常識有關,也與整個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急速轉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3.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

              大學新生最易受“心理斷乳期”困擾。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一位心理學家近期在上海、北京、廣州完成的大規(guī)模心理癥狀自評查測結果顯示,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國成人正常水平,著重體現在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焦慮、恐懼等癥狀。研究人員還發(fā)現,來自外地的新生心理健康狀況普遍比內地生差。調查報告認為,大學新生離開自己所在地區(qū)或學校,到另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求學,地域文化和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使他們極易處于心理應急狀態(tài),存在的心理適應問題相對較多,反應出來的心理和情緒問題也比較突出。這些心理問題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3.1自我意識的模糊與困惑。我校在新生心理狀況調查中發(fā)現,23%的學生對如何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和克服缺點感到迷茫,有一部分進入大學后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事事不如人,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學生認識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我。心理輔導中心的老師指出,在大學階段,新生的個體自我意識逐步增強,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并沒有形成關于自己的穩(wěn)固形象,看問題往往片面主觀,加上心理的易損性,一旦遇上暫時的挫折和失敗,往往灰心喪氣,怯懦自卑。調查還發(fā)現45%的新生特別關注周圍人給予的評價,以致對自我評價發(fā)生動搖。

              3.2環(huán)境改變與心理適應障礙。調查中有42%的學生反映,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自己出現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中學教師總是把大學描繪成一個“人間天堂”,學生也將考大學作為唯一和最終的目標來激勵自己。但跨入大學校園后,發(fā)現事實并非如此,一部分學生還發(fā)覺身處高手如云的新集體內,昔日那種“鶴立雞群”的優(yōu)越感蕩然無存,失落感由然而生;另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專業(yè)學習的困惑。與中學相比,大學學習更具有自主性,靈活性和探索性。有些學生感覺突然從中學的嚴格管教中“松綁”,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學習,以致心中憂郁、焦慮;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生活環(huán)境的不適應。進入大學后,由原來依賴父母的小家庭過渡到相對自立的大學集體生活,心理上產生一種孤獨、空洞感。

              3.3人際交往困難。調查中35%的學生有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敏感,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經常發(fā)生摩擦、沖突和情感損傷,引起孤獨感、壓抑和焦慮;有些學生缺乏人際交往技巧,譬如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所以害怕與人溝通,把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封閉起來。這些學生經常處于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導致孤獨、抑郁或自卑。還有些學生因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學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獨來獨往,不與他人接觸,久而久之就產生一種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傾向。

              4.大學生心理教育對策

              4.1建立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離不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離不開學校和老師的'關懷和教育。學校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給予高度重視,為新生營造一個樂觀、積極向上、尊重、友善、寬容、朝氣蓬勃的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這對于一個新生的心理健康有著很大幫助。新生入學后,可以通過報告、座談會等活動,向學生講述大學與中學的不同之處,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提高心理預測力。帶領學生盡快熟悉校園生活,組織有意義的集體活動,促進同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對思想出現波動的同學,對癥下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給予集體的溫暖。

              4.2開展多種形式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做好心理咨詢的宣傳工作,讓廣大學生掌握咨詢的途徑和方式。如果新生了解了心理咨詢的作用,他們可以主動去心理咨詢,在輔導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可以較快地緩解心理壓力。建立新生心理檔案,進行跟蹤調查,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并開設心理選修課,舉辦心理講座、心理沙龍,出版心理健康讀物等。

              4.3拓寬思路、發(fā)揮橫向渠道的育人功能。

              過去的教育渠道主要是由學校到學院再到班級。由于學分制的推廣和公寓制的實行以及不及格率的產生,大學生的班集體觀念淡化,責任心不強,只關心自己的事情。加強新生的心理,必須拓寬思路,開辟新的渠道,充分發(fā)揮中立渠道、平行渠道、科研渠道等橫向渠道的育人功能,使新生能夠多參與有益的課外活動、社團活動中,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增進他們之間的友誼。通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學習,讓新生了解大學集體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的特點,以及心理適應不良的表現、原因和對策,引導他們盡快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角色轉換,培養(yǎng)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能力。

              4.4加強學生的自我保健教育

              “心病還得心藥醫(yī)”。最好的心理醫(yī)生就是運用心理學技巧幫助病人發(fā)掘心理潛能,解決心理沖突、矛盾,達到心理健康。心理問題的解決是一個積極的自我錘煉的過程,從這一意義來說,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的心理醫(yī)生。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加強自我保健,讓他們成為自己的心理保健醫(yī)生,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保持自信、樂觀、坦誠、堅忍不拔的心理品格。

              總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高校改革的步伐加快,高校學費的增加與就業(yè)體制的改革等問題,對大學生的影響逐年加大,尤其對大學新生,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日益增大,昂貴的學費、環(huán)境的改變、人際關系、學習興趣等很多問題困擾著這些脆弱的心靈。如果不及時調節(jié),會出現心理適應障礙,甚至導致心理疾病,嚴重地阻礙他們順利完成學業(yè)。全院師生員工都應充分認識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使大學生擺脫心理困境,恢復心理平衡,增強他們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及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全面提高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5-15

            (精選)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5-15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1-06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經典)08-06

            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02-24

            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論文08-24

            (精品)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8-09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精品)07-12

            (熱)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7-09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