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
如何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彭峰
“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必須具有“走向需求”的思維方式。用“走向需求”這一思維方式來審視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嚴重的問題,即在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名義下,學生其實被異化為達成目標、得出預設教學結論的工具,這正是“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的課堂教學所要改變的。要完成這樣的改變得從變革教學思維方式開始,而思維方式的變革自然將推動教學行為的改革。
一、設置沖突——建構學生自己語言的前提
教學行為首先應該滿足、激發(fā)和提升學生的需求。先看一個案例。教《七顆鉆石》時,為了讓孩子們理解小姑娘是怎樣的人,我引導孩子們改編了故事。對兩個學生不同的故事結局進行聚焦、思考,從而建構類似于這樣的語言:“如果這樣寫,就不能算善良了,因為對媽媽一個人好,只能說小姑娘是有孝心,只有對小狗也好,才能算是善良!睂W生們都認為小姑娘很有孝心,我問:“你的見解真好,那到底怎么做才能算是孝呢?”有幾個孩子舉手,我示意放下,說:“孔子的學生曾經(jīng)問過這樣的問題,請你們看下面一段話!蔽乙昧恕墩撜Z》中的一段話。
孟武伯問怎么做是孝,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擔憂他們的疾病。”子游問怎么做是孝,孔子說:“現(xiàn)在所謂孝順,總說能夠奉養(yǎng)父母就可以了。對狗對馬,我們也能做到飼養(yǎng)它。如果對父母只做到奉養(yǎng)而不誠心孝敬的話,那和飼養(yǎng)狗馬有什么區(qū)別呢?”子夏問怎么做是孝,孔子說:“在父母面前保持和顏悅色,是最難的。有了事,孩子為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但是,子女的臉色卻很難看,難道這能算是孝嗎?” 孩子們讀完,一名學生說:“小姑娘時刻擔憂媽媽的疾病,還誠心孝敬,再苦再累也不在乎,所以我認為她這樣做就是有孝心!
在這個案例中,關于“孝”的認知沖突的設置是依靠學生自己對文本情節(jié)的改寫而完成的。而沖突設置的持續(xù),是由引入文本來達成的,其實質就是通過文本的比較來設置沖突。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利用文本本身的差異來形成沖突,如《跟蹤臺風的衛(wèi)星》中兩個“嚷”的差異,以及“臺風呼呼呼地朝大海的深處奔去”與“臺風暴跳如雷,像頭瘋狂的巨獸,呼呼地向著城市撲去”的差異,等等。這種“比較與引進”是孩子的一次次撞擊,其實質就是設置認知、情感與價值觀方面的沖突,激發(fā)起孩子挑戰(zhàn)的言說“需求”,從而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
二、言語實踐——建構學生自己語言的核心
“走向需求”還要求我們的教學行為滿足學生學習語文的需求,要指導學生在“運用語言中學習語言運用”,這是語文學習實踐的本體需求,因此在“運用語言中學習語言運用”是“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的核心。那么如何指導學生運用語言呢?
1.遷移。言說內容是隨著言語形式的出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沒有言語形式的言說內容只是“一團沒有定形的,模糊不清的渾然之物”。在語文課堂中,要幫助學生將這“渾然之物”表達出來,可以讓學生“遷移”運用已儲存在腦中的言說形式。
如指導學生寫作文《我的老師》時,蔣雨雯寫的是我,她是這樣講我的性格特點的:“彭老師性格很好,有時候好,有時候又不怎么好!彼膶懛ú]有將我的性格寫出來。我隨即請大家背《廬山的云霧》第三小節(jié),接著請大家思考一下,并模仿著寫寫我的性格特點。她思考后說:“彭老師的脾氣很好,但是有時候還是很兇的。比如上次我上課沒有認真聽講,結果被彭老師發(fā)現(xiàn)了。剛剛彭老師還在講臺上微笑著和同學們討論,轉眼間就朝我這邊走來,嚴厲地瞪了我一眼,我害怕極了,還好,‘嚴寒的冬天’沒有持續(xù)多久,很快又變成了‘溫暖的春天’。你說彭老師的脾氣好不好?”其他同學也受到了啟發(fā),也遷移運用一些言說形式,建構了他們自己的“精彩”語言。
2.補白。文本中的“空白”雖然指向文本中沒有寫出來的部分,但本文中已經(jīng)作了一些暗示或提示。因此,“補白”是文本解讀的一個獨特視野,是文本解讀一個永不枯竭的源泉!把a白”式文本解讀會給學生打開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從而建構學生各自!拔宀省钡恼Z言。
當我們學習到《荷花》第二段時,孩子們對小蓮蓬非常感興趣。在探究了什么是小蓮蓬后,我問孩子們花骨朵里有小蓮蓬嗎?孩子們說有呀,于是我啟發(fā)孩子們想象:假如你就是里面的小蓮蓬,你會怎么想,怎么做。這下可好,孩子們激動得很,想象也很有趣,思維獨特,有自己的思想。如朱姝婷說:“假如我是一個小蓮蓬。我將會把世界打扮得更加美麗,讓人們品嘗蓮子的味道;假如我是一個美麗的蓮蓬,我會讓周圍的空氣變得更清新,把環(huán)境變得更加清潔!碧毡淘萍鼻械嘏e起了小手,說:“我天天在媽媽肚子里,都快悶死了,等媽媽裂開肚皮,我一定要好好玩一玩!边有的學生寫的是小蓮蓬與小伙伴玩耍的故事,等等。
“補白”,讓學生在表述自己的“思”的言說實踐中完成自己語言的建構。
三、傾聽分享——建構學生自己語言的保障
“走向需求”要求我們的教學行為必須滿足學生“成為自己”的內在需求。如果在課堂中學生都不能說他自己的話語,不能反映自己的真實體驗,即每一次言說都不是自己真實的聲音,那么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還有什么意義?因此,傾聽與分享學生自己真實的聲音是“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的保障。
1.傾聽學生的真實聲音。如在教學《狼和鹿》第一課時課尾,我問孩子們:“你對狩獵者抱什么樣的看法?請你邊讀邊思,并且有了看法后將它寫下來,下課后交給我!
課后,我發(fā)現(xiàn)主要有以下幾種典型的“趨勢”:覺得狩獵隊非常狠毒的14人,占33.3 qo;覺得狩獵隊很壞的4人,占9%;覺得狩獵隊做錯了的15人,占35.8%;覺得獵人不公平、蠻不講理,偏心的5人,占11.9 010;其他覺得狩獵隊是好人,很勇敢的5人,占11.9%。
從這些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學生在“表述上”是不盡相同的;同時還可以看出學生的興趣和學習需求,大部分學生喜歡(或者已能)從倫理學的角度來解讀課文(如覺得狼狠毒、壞等),還有一部分學生喜歡(或者已能)從科學環(huán)保方面來解讀課文,等等。這些為我上第二課提供了思路,為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從而使建構有了很強的針對性、啟發(fā)性。因為對學生原有思維語言范式的把握,對于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是極其重要的。
2.分享學生的真切體驗。兒童天生喜歡將自己的思想融入各種角色中,所以讓學生進入文本進行角色體驗,很容易打通學生與文本之間的“隔閡”,同時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的體驗與他人分享,從而達成“視界融合”,在分享中不斷建構學生的語言。如我在教《狼與鹿》時,在交流了學生對狩獵隊殺狼的看法后,我說:“現(xiàn)在,你就是凱巴博森林里的一片樹葉,或者一只狼、一只鹿、一個獵人,你在面對狩獵隊要槍殺狼時,你想說些什么?”學生說得很精彩:
“我是一片碧綠的小樹葉,看到獵人們殘殺狼,我感到很害怕,要知道狼一旦少了,鹿就會多,那么我的兄弟姐妹就會被鹿吃掉……”
“我是一只狼,我想對獵人說,你們太殘忍了,鹿是我的食物,你們因為喜歡鹿,就來殺我們,這太不公平了。你們也不想想,你們的食物有豬肉、牛肉等,假如有人喜歡牛、豬等,要保護牛和豬,他們把你們殺掉,你們會同意嗎?”
“我也是一只狼,獵人們,你們太愚蠢了,要知道我吃的鹿大多是病鹿呀,這可對鹿群好呀,因為病鹿被我們吃掉后,鹿的傳染病就不會害到其他鹿群了呀。難道你們連食物鏈都不知道嗎?”
“我是一個獵人,還真沒有想到,我為了保護鹿而殺狼,這會害了鹿,以后再也不敢殺掉這么多狼了。唉,沒想到好心辦了壞事!
“建構學生自己語言”的課堂,其教學目標,絕不是以教師的意愿,促使學生朝著教師設定的方向發(fā)展,而是在“設置沖突”等教學行為的幫助下,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獨特的思想,引導他們朝著建構自己的語言方向發(fā)展,朝著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方向前進。
作者簡介:江蘇省溧陽市外國語學校教科室主任,常州市骨干教師。
【如何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相關文章:
如何引導學生積累語言08-19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力08-20
如何與自己相處作文08-24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與知識學習的結合08-23
如何與自己相處作文范文08-24
如何為自己的心理減壓?08-19
英文簡歷中如何概括自己的性格09-29
致自己明天的自己的學生作文03-14
如何感恩學生作文10-18
如何指導學生讀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