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人民大學數字化校園建設模式探討
當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導致人類社會向高技術、高學歷特征發(fā)展。因此,高等教育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高等教育更代表了各個國家教育的發(fā)展水平。同時,信息技術對高等教育產生了史無前例的巨大沖擊,從教育環(huán)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標,都在這場沖擊中發(fā)生著變革。高等院校應對這種沖擊的積極響應是大規(guī)模、高投入地 進行校園信息化建設。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再認識
高等院校校園信息化建設總體上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硬件集成為主,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是校園網硬件平臺的搭建。
第二階段以應用軟件集成為主,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重點體現在學校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上,這也是當今大多數校園網所采用的模式。
第三階段是以數字化校園建設為主。隨著認識和實踐的進一步深入,人們發(fā)現:硬件加軟件的校園信息化模式還遠不能發(fā)揮出校園網的優(yōu)勢,更不能實現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對全新教育模式的建構。這樣,數字化校園的概念便應運而生了。對于大學數字化校園模式、內容和建設的探討,也就成為當前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研究方向和熱點話題。
數字化校園的概念及模式
1. 數字化校園的概念
數字化校園是由數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溝通傳播方式形成的高度信息化的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環(huán)境。
數字化校園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對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務等所有信息資源進行全面的數字化,并科學規(guī)范地對這些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和集成,以構成統一的用戶管理、統一的資源管理和統一的權限控制;通過組織和業(yè)務流程再造,推動學校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管理創(chuàng)新,最終實現教育信息化、決策科學化和管理規(guī)范化。
(1)數字化校園具有以下的關鍵特征:
●數字化校園是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的學校信息化集成應用系統。
●數字化校園以信息裝置的互聯運行為技術支持,以學校應用軟件和教育資源為核心,以建構現代教育模式為目的。
●數字化校園要為學校信息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包括教學、管理、科研、辦公、信息交流和通訊等。
●數字化校園建設是對學校的未來進行重新設計。
(2)數字化校園與傳統校園比較:
●空間拓展:教室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教室,而是指網絡環(huán)境中同時處于學習狀態(tài)的學習者群體所處的網絡空間、信息空間和虛擬空間,體現空間的開放性。
●時間拓展: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學習時間,打破了學制、年齡、身份等限制,體現教育終身制。
●教育對象拓展:除了學校內的在冊學生外,可以向全社會開放教學資源,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體現教育全民化。
●教學方式和內容拓展:不再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而是以學習者自主式、交互式、個性化學習為主。教師的概念虛擬化,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書本知識,而是擴展到整個Internet和信息空間,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和教學內容的廣泛性。
●教育理念和管理體制變化:體現建構主義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改革傳統的人才觀、知識觀,打破過去對教學管理和評估的教條做法,適應信息化教學的要求。
2. 數字化校園的模式
數字化校園的模式可以從概念、空間、功能三個層次進行探討。
概念模式的通常描述是:數字化校園包含理念層、信息層、應用層和物理層四個層次。物理層是指網絡和數字化設施以及具備這些設施的實體,構成數字化校園的基礎平臺。應用層是指運行在物理層之上的數字化信息資源和以教學、管理為核心的應用系統。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網上教學系統、資源管理系統以及知識庫、信息庫等等。信息層主要包括信息技能、信息意識和信息學習。其中,信息技能是指信息獲取、信息檢索、信息表達、信息交流、信息處理等技能。信息意識是指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對信息的價值和作用的一種正確認識、合理評價和有效管理。信息學習是指對信息的歸納、抽象,將紛雜無序的信息轉化成為有序的知識,獨立學習,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理念層是指教育理念重構。包括教育理念、人才培養(yǎng)、知識創(chuàng)新和生產、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組織、教學管理等觀念,以及規(guī)則、方法和行為的總和。物理層是實現數字化校園的前提和保證。應用層構成數字化校園的“軟環(huán)境”。信息層體現數字化校園中“人”的狀態(tài)。人是數字化校園的主體,人如何來使用和操縱物理層和應用層,如何從所提供的網絡和信息服務中有效學習,是數字化校園中不可忽視的內容。信息層體現數字化校園物理層和 應用層的效果、內容、形式和運行方法,決定了資源的組織利用,推動理念層的形成。理念層代表數字化校園的目標,實現教育理念的重構,決定了其下各個層次的結構和內容。
空間模式包括物理空間、網絡空間、信息空間、虛擬空間四個空間層次,體現“數字化空間提升”、“教育空間虛擬”的特點。物理空間主要是指現實校園中實際存在的實體部分,如:人、基礎設施、應用系統等,是數字化校園的基礎。網絡空間是通過網絡建立的交互和連接空間,它可以非常廣闊,但仍是有限的、可見的空間。信息空間是指信息經“數字化處理”,就是使信息管理方式、溝通傳播方式、存儲處理方式等的數字化。它代表著實際的信息和資源,也反映人對信息的處理、意識、學習、利用等智力活動,因此它是半可見的,介于虛和實之間。虛擬空間是由物理空間、網絡空間和數字信息空間升華出的無限的、不可見的教育空間,是完全的“虛”的空間。它體現數字化校園對教育、對社會、對人類乃至對整個宇宙的輻射和影響。
功能模式主要是探討通過信息技術來實現的功能,分為網絡、應用、信息服務三大功能層次,是數字化校園建設實踐的宏觀模式。網絡層功能很單一,主要是指是網絡硬件設施和數字化設施所提供的網絡基本功能和網絡基礎服務,包括網絡接入、電子郵件、文件傳輸、域名服務等,是數字信息流動的平臺和渠道。應用層的功能很豐富,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是軟件支撐環(huán)境所提供的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等功能;二是所建立的各種應用功能,包括辦公自動化、數字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網絡教學、信息資源管理以及電子商務等。信息服務層的功能是將條理化的信息按照用戶的需求提供給用戶,包括信息查詢、信息處理、個性化門戶以及決策支持等功能。
中國人民大學的數字化校園建設實踐
中國人民大學的數字化校園建設實踐,是在經歷了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第一和第二階段后,經過理論上的深入探討和國內外大學的實踐調研,制定了“數字人大”的五年建設規(guī)劃。規(guī)劃中明確了“數字人大”建設策略、建設路線、建設內容、體系結構和實施計劃。
1.“數字人大”建設策略
●總體規(guī)劃、分步實施、逐步推廣。從我校的實際需要和長遠發(fā)展出發(fā),進行總體規(guī)劃,分步實施,逐步推廣,有計劃、分階段、科學合理地構建數字化校園。
●內合外聯、資源共享、優(yōu)化配置。引進與開發(fā)相結合,優(yōu)化利用資源,合理使用資金,避免低水平的重復性開發(fā)和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費。
●改革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形成特色。我校各學科都有其長期積累下來的教育優(yōu)勢和文化傳統,在新的教育形勢和技術條件下,通過改革和創(chuàng)新,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重點突破、加大投入、形成優(yōu)勢。在那些特別有利于發(fā)揮信息化教育特長的重點學科和特色專業(yè)方面,應該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加快發(fā)展速度,迅速形成優(yōu)勢。
2.“數字人大”體系結構
●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網絡、主機等基礎硬件和操作系統,是數字校園建設的基礎。
●應用支撐平臺:包括公共服務平臺和公共管理工具,是數字校園信息傳輸的平臺。
●應用系統建設:包括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統和業(yè)務系統,是數字校園的核心。
●個性化門戶:包括部門及信息門戶、個人工作平臺,為用戶提供與其身份相對應的個性化信息與服務,是數字校園的門面。
●信息安全體系:包括系統安全、信息安全、安全管理、安全審計等,是保障數字校園系統安全可靠運行的條件。
●標準規(guī)范體系:包括管理規(guī)范、實施規(guī)范、維護規(guī)范等,是保障數字校園系統安全可靠運行的條件。
3.“數字人大”建設主要內容
●建設一個為全校提供服務的數據中心,包括主機托管、虛擬主機、應用服務、數據存儲服務、數據備份服務、數據安全服務等。
●建立全校統一的電子身份認證體系,并使用統一的電子身份體系為各種網絡應用系統服務,使全校用戶在所有的網絡應用系統中都使用惟一的電子身份。
●建設完整的校園信息管理系統,為實現“網上辦公、網上管理、網上教學、網上服務”提供全面的支持。
●建立全校嚴密的網絡安全體系,保證校園網絡的安全、保證關鍵數據、關鍵應用的安全以及關鍵業(yè)務部門的安全,實現校園網絡及其應用系統的安全高效運行。
●建設面向校內外的信息服務網站,及時發(fā)布學校各類信息,針對社會公眾和校內師生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務和進入相應校園信息管理系統的入口。
4.“數字人大”建設路線
●設施建設是基礎
數字校園建設不但要做到需求驅動、設計合理、先進實用、安全可靠,還要留有余地,便于今后擴充和更新。
●資源開發(fā)是重點
數字校園的資源建設包括數字圖書館、學科資源庫、科研信息庫等,應該作為重點建設項目。
●師資培訓是關鍵
數字校園教育系統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發(fā)揮,取決于師資隊伍的信息化素質,因此要采取措施對他們進行強化培訓,使他們不但能夠掌握使用信息技術的一般技能,還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網上信息資源和開展網上教學活動。
●政策配套是保障
在學校中發(fā)展網上教育,必須要有相應的配套政策,包括使用收費政策、績效獎勵政策等,對于積極投入信息化教育的人員,應該有較大力度的政策傾斜。
5.“數字人大”實施計劃
●第一階段(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
部署應用系統軟硬件、網絡存儲系統,統一全校所有數據,完成公共數據庫建設。建設學校統一應用門戶,建立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建設校園一卡通系統。
●第二階段(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
實施學校各業(yè)務部門的應用集成,推廣應用網絡教學系統,實現全校教學資源的統一共享與交流。
●第三階段(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
進一步完善信息的集中共享和對數字校園用戶的個性化服務。
“數字人大”建設現狀
目前,我校已初步完成了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實現了千兆校園網主干和高速出口帶寬,搭建了穩(wěn)定、高效、安全的應用系統平臺。校園網以光纜連接整個校區(qū),鋪設光纜達35公里,信息點數達12000個,建成一個千兆以太網主干,范圍擴展到全校所有教學、科研、辦公、服務乃至生活場所,校園網出口速度達3×100Mbps。與此同時,在辦公自動化、管理信息系統、數字圖書館、網絡教學和信息資源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經過近六年的建設,我校信息化建設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果,但是距離完成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目標還很遠,一旦數字校園建成以后,學校的教學科研和管理都將依托該平臺。這是一場教育的變革,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數字校園又是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所以我們在學校的應用建設上采取總體規(guī)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在總體設計時規(guī)劃數字校園的所有應用,同時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和應用實際分步驟、分模塊地實施應用系統的建設,確保在建設過程中使網絡基礎、應用平臺、信息資源的建設以及信息化建設的隊伍和相關制度的建設同步發(fā)展。
目前,我們正在根據“數字人大”建設規(guī)劃的內容,本著科學務實的態(tài)度,高目標、高起點、高效率地進行中國人民大學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力爭使中國人民大學早日躋身世界一流大學之列。
【中國人民大學數字化校園建設模式探討】相關文章:
自主探究——數字化學習教學模式的探討08-07
數字化校園建設規(guī)劃07-27
探討領導模式的大師08-17
數字化校園建設情況工作匯報08-22
數字化校園建設方案(通用10篇)12-17
校園網絡建設與應用模式探索08-17
關于德育模式的理論探討08-17
關于教學設計模式的探討08-17
關于教學設計模式的探討08-09